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急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不离于精
后悔者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NN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篇一: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按照老规矩到春天催种地、夏天催夏锄、秋天催秋收,继续唱“四季歌”,还是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经历投放到推动农业产业化上?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农村实行了认真调研。通过调研,感到近几年来特别是实施“五大战略”以来,全市上下绝绝大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县、乡级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比较清醒的理解,基本上告别了过去唱“四季歌”的传统工作方式,摆脱了过去那种“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步入了围绕市场抓农业,立足产后抓农业,着眼工业抓农业的良性发展轨道。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较高的乡镇对农业已开始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  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农业产业化做精、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大了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全市农业产业化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铁岭的实际出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精品

别管我
东方红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学海无涯564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一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市之  一、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什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清代农学家张师古在收集总结了什邡蔬菜种植技术后撰写了《三农记》这部著名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这部书两百多年来对川西北地区蔬菜生产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蔬菜产业是什邡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  一,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有助于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对我市现代蔬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来抓,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集约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效供给、功能多样、优质高效的现代蔬菜发展新格局.  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高效农业中发展最活跃、效益最明显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了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之一和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  (一)现代设施化生产程度太低.块状产业带优势不突出,设施栽培面积小,政府财政对蔬菜产业的

鲜花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共谋者
解剖刀
关于花卉市场的调查报告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1984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有1.4万hm2,1997年增为8.6万hm2 ,2000年达到14.8万hm2;花卉产值由1984年的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96亿元,我国的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 于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据农业部发布的我国花卉产业统计报表,1998年出口额为3500万美元,1999年为2865.9万美元,2000年为2800万美元,2001年为8003.38万美元。花卉出口产品结构为:鲜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烛等为主,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仅云南省2001年出口额达1540万美元,2002年前10个月就超过2000万美元;切叶主要有杨桐,棂木,富贵竹,出口日本,美国等地;观赏苗木出口以红枫,鸡爪槭,竹类,白玉兰等为主。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鲜切花和切叶出口额占花卉总出口额的13%,观赏苗木占10%,盆栽植物占70%。总体来说,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出:进口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2001年全国花卉进口额约30亿元。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随着国内外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随着花卉贸易国际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民族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1.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2001年国内花卉消费量较上年增长21.2%。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较世界花卉消费量平均水平高10%。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2000年为14.8万hm2,有花卉生产企业21975个,但大中型企业仅占11.2%。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花卉产业每公顷平均产值仅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5.9%,哥伦比亚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区进口花卉有1000万美元,2001年北京进口盆花达400万盆,近2000万美元。2001年国内进口花肥,花药,园艺工具及园林机械的金额近1000万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进口种子达5000万人民币。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共有2万多个花卉企业,42万户花农,从业人员146万人,但从业人员中只有4.6万名技术员,占从业人员的3%,平均每户有从业人员3~4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3.产业结构不合理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国家农业部发布的2000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资料表明:草坪,种子,种球,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6%,切花切叶仅占7%,盆栽植物占13%;绿化苗木,草皮,观叶植物占国内花卉产值的80%以上。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花产业。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现在全国有近800个花卉批发市场,南方建成有2个花卉拍卖中心,最大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预计每天可成交300万-400万枝鲜切花,可解决南花的国内流通问题。但要与国际花卉贸易接轨,扩大我国花卉的出口,还要不断地完善流通体系。5.缺乏生产标准化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已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如美国规定进口的盆景生产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质,使我国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贵竹也遭遇包装,保鲜要求的技术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三、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气候类型丰富,可生产的花卉种类多样;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稀的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如兰属,杓兰属,独蒜兰属,百合属,飞燕草属,乌头属等,有着发展特色花卉的种质基础,具有巨大的花卉开发利用潜力;我国劳力充足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有发展成品花卉的优越条件,现国内每单位花卉生产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省的1/3,明显低于东南亚及拉美国家。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才能促使民族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如荷兰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农协组织管理体制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花卉产销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于2001年4月实施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条例,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资料来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删节)参考资料:http://www.8wen.com/doc/929106

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来自冠县的调查报告

寿
绿蔷薇
产业化:打造县域经济的实力县域工业部门中,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没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提高农业收入的财源。同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培植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对产业的全面整合,着力解决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优势不优等问题,重点打造林果、蔬菜、畜牧、花生四大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每个基地与一个龙头企业相连,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冠丰种业是这方面的典型。另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抓“新”、“优”、 “工”。首先突出“新”,按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其次突出“优”。按照“人有我优”的原则,发展优质产品,组建优质产业;再次突出“工”。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壮大实力的原则,发展规模化园区,使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品牌越来越亮。工业化:夯实县域经济的物力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着工业干,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工业链条,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坚持“工业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要发展壮大现有的重点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采用“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等办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来本地投资;在投资机制上体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承办环节上,体现全方位服务,多层次参与。总之,只要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解放思想,严格管理,冠县的工业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日前,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冠县金冠广场既是上述分析的一个佐证,也为冠县工业的进一步膨胀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民营化:提升县域经济的动力要大力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把发展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显身手、增活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要在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多开“绿灯”,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速生点。让民营主体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的优势,更好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市场主体。同时,强化引导、增加主体。以政策的适度倾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胆“下海”,离政从商,退政办厂。引导技术人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全面提高私营业主的总量和素质。另外就是帮大扶优、盘活主体。县级重点培育销售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乡镇重点发展销售超百万元、利税超十万元的私营企业。城镇化:聚集县域经济的财力冠县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城镇区域扩大化、生产发展非农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进程。一是大气魄、大手笔地拉大了县域框架,并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建设水平,把县域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城镇。二是树立了城镇是“特殊商品”的意识,把道路、客运、绿化、环卫等公益性事业作为产业发展,建立新的社会化营运机制。三是通过壮大城镇规模,增强了吸纳功能,大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重组,增强辐射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如何培养种养大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李后主
大宁静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表达权,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要发挥亿成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产加销融为一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优质,同时。第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监督权,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大幅增加投入。再次。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抗风险能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出路只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即准备阶段,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规模化,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 ü 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发展节水农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产、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严格保护耕地,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 ü 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我市农业虽有了较大发展,提高农业水利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 ü 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首先、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夯实建设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初步实现阶段,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但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近年来。综合国内外经验。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参与权。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安全农业,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销融为一体,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高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同时、市场竞争能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流通业。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畜产品。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约化,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应当是共同的,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完善,促进园艺产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在具体工作中、效益和竞争力,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我们的市情决定了今后农业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一个国家、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生态,巩固、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标准化。首先,加大扶贫投入,积极探索解决农业,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地投向农村。因此,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提高效益,因为我市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发展现代农业既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提高农业素质,发展高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提高土地产出率,但是、加,其内涵随着技术,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来自国内;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进一步放宽有关政策,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而没有终极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公路,加快农业机械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农民问题新途径。其次。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水产品规模种养。第五,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要明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沼气建设、起步阶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与农村制度改革。再次。因为。 ü 世界性和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其次、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只有顺应农民的愿望和期待、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要加强制度和技术的支持,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 概括地说在工业化

请问农村调查报告怎么写

枪神
内成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我要调查了解著名的农产品名称和特点

第一页
盗光者
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将在WTO多边贸易框架下进行,并遵守相关协议,本文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了我国农产品最近几年的竞争力,得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普遍不具有竞争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协议》下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补贴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TC指数 农产品补贴 建议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贸易将在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进行,并遵守相关协议的规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农产品在加入WTO后将受到一定冲击。尽管2002年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冲击并未象预料的那么明显,但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业在仍保持目前水平情况下,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冲击是必然的。入世的第三个年头(2004年),我国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由于竞争力弱势而受到的冲击已开始显露,农业需要扶持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针对农产品具体竞争力弱势,寻求有效的补贴方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品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1996~200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总额分别为34.29亿美元、50.02亿美元、54.73亿美元、53.3亿美元、44.4亿美元、42.29亿美元。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慢,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但我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6.3%直线下降到3.9%(见表一)。其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远远不如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 1980至200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以平均每年6.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工业品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则达到17.4%。 (二)农产品出口开始由顺差变为逆差 2004年尽管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由上年顺差转变为逆差,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具体表现为: 1、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长 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加,呈净进口格局,由上年净出口1991.7万吨转变为净进口495.8万吨;食用油籽进出口双下降,食用植物油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棉花、食糖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扩大。 2、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 蔬菜、水果进出口双增长,均为贸易顺差;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水产品贸易顺差扩大。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测度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指标就是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SC),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指数越大表明竞争力越强。 WTO《农业协议》适用的农产品范围包括HS(协调制度)前24章除鱼及鱼产品以外的所有产品,以及另外单列25种产品。我国自92年以来使用与国际接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制度),因此,为了统计和计算方便,笔者使用按HS协调制度统计的前24章商品进出口数据,所计算出的TC指数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以0.5作为竞争力标准,2002年只有01、05、07、10、16、19、20、22章(共8章)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0.4作为标准的话,仅增加09和21章的产品,大多数产品的TC指数还不足0.4,可见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不具有竞争力。 (一)分析我国农产品TC指数,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呈现以下特点: 1、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优势,表中第1、5、7、20章则属于此类。 2、土地密集型种植业(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料、油料作物)和大宗商品(如食糖、可可及可可制品)国际竞争力低下,如表中的第12、17、18章。 3、加工制成品及非食用农业原料国际竞争力低下,如表中的第三类、第14和23章。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呈现如此特点是与我国资源禀赋状况密切相关的。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进行比较,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却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如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出加速下降的趋势。因此,相对而言,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在出口中占有较大优势。总体来看,畜产品、水果和蔬菜产品的竞争力总体水平要高过我国大宗农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较少依赖土地、较多耗费人力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我国丝类产品、淡水产品、蔬菜和茶叶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而属于典型资本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猪、牛、羊等大牲畜饲养,劣势十分明显;食品中的乳品及蛋品、糖、糖制品及蜂蜜、饲料(不包括未碾磨谷物)的出口也不占优势。此外,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落后,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产品的附加值小,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适应能力不强,很容易遭受贸易壁垒的阻碍。 (二)从具体产品来看 1、粮食 粮食产品多为土地密集型产品,而我国是土地稀缺的国家,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为主,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还较低,尽管粮食单产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种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谷物生产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品种的竞争力较小。尽管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创历史新高,达2200.4万吨,净出口1615.9万吨,但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并没有比较优势,从确保粮食安全、节约土地资源等角度看,我国的粮食生产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今后不可能也不宜大量出口,相反,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还会增加。 2、具有优势的非粮食产品 非谷物优势产品主要有花生、茶叶、蔬菜和水果、水产品以及肉类总计,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水产品均属于大类产品,所涉及范围较广,我国优势十分明显。 但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过于集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加入WTO之前,遭受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但是,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次数明显增加,商务部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食品土特产和畜牧产品出口行业受调查企业称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82%的企业称减少了市场份额,而35%的企业则被挤出市场。 3、不具有优势的非粮食产品 该类产品主要包括饲料、食糖、烟草、猪肉、牛肉、羊肉、动植物油、棉花和奶。尽管从肉类总计的角度来看,我国具有微弱的比较优势,但在牛、羊、猪等大牲畜生产上并不具有优势,禽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饲养业仍以家庭饲养为主,并未形成规模。 (三)从出口结构来看 我国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比重达到80%,深加工产品仅有2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5%和75%。另据有关方面分析测算,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 从附表,97-02年类章产品TC指数的变化来看,除了第10章的TC指数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外,绝大部分的产品TC指数是不断下降的,这说明如果农产品国内支持和保护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无法靠自身的改进来提高的。 正因为我国农产品具有以上特征,在国际市场上有以下劣势: 1、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不强 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亦指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可以由很多因素决定,如消费者收入、消费倾向、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等,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生产不同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才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我国长期来,农产品品种的单一,档次单一使得农产品缺乏市场适应能力,一旦对方国实施贸易壁垒的阻碍,我国农民就收到很大损失。 2、对市场的占有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传统的价格、质量取胜,还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在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也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一旦形成品牌竞争力,价格和质量成为次要的因素,农产品品牌的品质、信誉成为主要因素,对市场的占有能力也加强了。 三、我国农产品补贴政策建议 有测算显示,每一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可以创造28个就业岗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直接解决中国1600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农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象山东烟台、潍坊等地区,农民增加的收入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来自于农产品出口。2005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将降至15.35%,而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产品贸易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旦贸易逆差持续增长,势必会对中国农业和农民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努力寻求有效的方式,用足用好WTO“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政策,培育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必须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曾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和流通干预政策,但是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性补贴性质,是有违WTO规则的。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也连续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和水稻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农业补贴和支持政策,对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恢复性增长起到重要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结合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笔者认为农产品的补贴还应着几方面倾斜: 1、补贴要向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倾斜 从产量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从农业总产值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出口创汇等指标来看,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前面已经分析了,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园艺产品、肉类产品我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其加工制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足,而这些初级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国际市场供求的变化很容易对其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应对国际市场的灵活性不足,在这一层面来说提高加工能力可以分散出口风险,满足国际市场多方面的需求。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大都在2.0-3.7:1以上,而我国却只有0.43:1,以食品为例,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到1/3,足见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潜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是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补贴要向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倾斜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具有典型的初级产品性质,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取胜,从长远看,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走科技科教兴农的道路。首先,科技是质量的保证,我国相当部分农产品的质量不能达到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水准,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综合优质率约15%左右,其中粮食产品的优质率一般在10%左右,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次,科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以美国的玉米为例,从1975到1994年的20年里,其播种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却增加了四分之三;单产从每公顷5460公斤上升到8830公斤,这与美国的机械化和专业化分不开的。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正向专用型、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如高赖氨酸、高油、高色安酸等玉米品种的开发在美国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将十分突出。 前面已经分析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比较贫乏,要提高收益,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出价值。因此,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促进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结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的向高品质、高科技的转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产品的提高竞争力的另一途径。 3、补贴向提高劳动者素质倾斜 科技成果的运用和加工能力的提高都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农业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1]。刘拥军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一文中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高素质劳动力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就具体产品而言,高素质劳动力对谷物、油料、棉花具有显著性的正影响,对肉类也有正影响。因此,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是保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农业发展中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领会、掌握、应用高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在这方面,可以组织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实现科技下乡,农民的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4、补贴要向为农产品出口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倾斜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市场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质量价格竞争已经不具有优势,建立完善的营销和促销网络、实施品牌战略是农产品立足国际市场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年出口低于100 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占全部出口企业总数的 70% 以上,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同时,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进口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能否及时迅速准确掌握信息已经成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项关键工作,而获得这类信息,对每个企业来说是其成本很高,因此,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出口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 总之,在实施农产品补贴政策时有所侧重,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政策起到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挥棒作用,最终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同时,补贴应为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信息网,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农业部) 2、 中国经济信息网,2004年中国行业年度报告 3、刘拥军,2004,《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4、刘春香、闫国庆、陈丽静:《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载《国际贸易问题》,2004(4) 5、王晓英、王素梅:《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研究》,载《生产力研究》,2003(1) 6、黄汉权等:《加强农业保护,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载《经济研究参考》,2004(74) 7、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和政策建议》,载《农业经济问题》,2003(2) 8、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9、唐正平,郑志海:《入世与农产品市场开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0 10、杨鹏飞等:《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农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11、丁学东:《世界贸易组织与农业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12、刘力, 蒙慧:《WTO与中国农业发展对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注:表中的类章为:第一类 活动物;动物产品;01章 活动物;02章 肉及食用杂碎;03章 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4章 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05章 其他动物产品;第二类 植物产品;06章 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用簇叶;07章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08章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桔属水果的果皮;09章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10章 谷物;11章 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12章 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13章 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14章 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第三类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15章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第四类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16章 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17章 糖及糖食;18章 可可及可可制品;19章 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20章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1章 杂项食品;22章 饮料、酒及醋;23章 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24章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将在WTO多边贸易框架下进行,并遵守相关协议,本文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了我国农产品最近几年的竞争力,得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普遍不具有竞争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协议》下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补贴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TC指数 农产品补贴 建议

超市商品调研报告

孙膑
请问天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张小林超市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大家都知道绿色食品有益于身体健康,它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称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磺和标签规定。产品或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的含义是什么?产品或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是指: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及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使该区域内的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绿色食品土壤标准、绿色食品水质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养殖用水必须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水质标准,鱼虾等水生物的饵料,其固体成分应主要来源于无公害生产区域。这就是绿色食品卫生标准和普通食品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月兔
赵朔
 2 关于对…..组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对……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组;经济;状况;调查;   根据本人在….所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要求,2012年2月,我结合工作实际对…村民小组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取查阅相关资料和与村干部、村民座谈的方式进行。另外,还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小组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户做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民小组基本情况  ….村民小组位于….,距….中心城区…公里,距….公里。交通方便,在…西边,距村委会所在地…公里,共有村民…户,…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非农人口…人,共有劳动力..人。全组共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主要种植咖啡、龙眼等经济作物,农作物以水稻、反季节蔬菜、咖啡等为主。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家庭电话户普及率..,机动车户均…辆。     二、…村民小组农户经济情况    (一)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幅提高。 近年来,本组居民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上级政府扶持并举,在免征农业税、改善就业环境等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较好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1本组经济总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农业生产以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反季节蔬菜和咖啡。   ….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日照充足,气候湿润,终年无霜,俗有“天然温室”之称,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可以“一年三熟”。….组是蔬菜种植发展的最佳适宜区,处于坝区,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本组..多户村民种上了蔬菜, 3 种植面积达…多亩,主要种植四季豆、无筋豆、黄瓜、番茄等蔬菜,蔬菜亩产量高,品质好,土地效益也高,其中黄瓜每亩实现收入…元,茄子每亩收入达….元,无筋豆等蔬菜亩效益都在…..元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通过蔬菜合作社销往北京、石家庄、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地,为当地菜农销售解除了后顾之忧,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选准产业,科学规划。    在根据本小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人民政府注重抓好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工作。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全村适宜发展哪些经济作物,每种作物宜发展多少规模,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发展,都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划。首先,在大的布局上把整个小组开发区域划分为北片区和南片区两大片区。北上片区海拔相对较高,主要以发展甘蔗、茶叶和咖啡为主;南片区海拔较低,以发展橡水稻蔬菜为主,并认真做好基地土壤、气候、地表、垦前植被和最适宜品种为主要内容的作物小组规划等,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种植结构,确定了各五年计划中甘蔗、咖啡、水稻面积分别达到多少规模的目标,把单个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现小组之间、山坝之间、的优势互补,把过去的刀耕火种、种卫生田地、广种薄收原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开发的有益尝试。同时,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与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多年来,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本组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全部实现通电、通邮、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特别是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的开展实施,村组道路全部得以硬化,下一步准备改善本组饮水问题。     三、……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组居民经济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镇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加快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4    (一)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农意识强,小富即安,拘泥于传统农业。二是经营理念上,满足于小打小闹,安于现状。三是合作意识差,集体观念淡薄。习惯于一家一户单干,商品经济的思想转变较慢,夫妻共同经营者居多。四是重商轻教,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打算。多数商户重商轻教,民族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思想观念急需进一步转变。    (二)信息化程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 农村专门网站平台还没有搭建,提供给基层农业信息方面却十分欠缺,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尚未健全。群众对农业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接收能力差,无法掌握、理解和有效的运用农业信息。同时市场千变万化、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回避市场风险的难度。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知识、质量安全意识较低,特别咖啡蔬菜产业对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少数民族经济整体上基础薄弱,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经济起点低。主要表现:一是资金困难。民族经济发展存在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多数民族经济发展流动资金主要靠小规模的借贷、集资来解决,大额贷款难以解决。二是技术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乏力,难以持续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四)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村民接受高等教育者较少。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村有“家乡宝”的意识,不愿意送子女上学,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目前….村适龄儿童虽然基本都实现了“普九”目标,但这是低水平的“普九”,与全面普及九 5 年义务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本村儿童初中辍学率较高,初中毕业继续送去上高中的更少。     四、对促进….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关键之一。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字,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对优势产业的反季节蔬菜,要成立蔬菜合作社,以“农户+基地+科技+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进行无公害、标准化订单生产的新型蔬菜产业基地。实现产业专业化。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力种植咖啡等经济作物,也可发展特色蔬菜,逐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发展特色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民族要发展,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集中全力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合理布局调整校点,进行集中办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 同时,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林、果木管理、家庭畜养等方面。让人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打好发展的根基。 (三)农村经济要发展,基层政府责无旁贷。     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结构,决定民族发展的特殊性,并且短期内这种结构很难改善,因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将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纳入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大资金投入,在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全力发展民族经济。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个人素质,通过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教育,强化现代观念。其次,要建立起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那些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村民。 6 提高村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总之,农村经济问题的解决要通过政府与农户的双重努力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多样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来分析,…经济发展只是反映了…..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只有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在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提高节能意识并不断地探索发展途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民富裕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