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察乎盈虚
伟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酒徒词客满高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研报告一、概述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对订单定向生的培养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从2009年开始,我们学校已经为多个农村地区输送了大批的医疗人才。本着“下的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宗旨,我校为让订单定向生提前了解农村卫生现状,让日后可以更快的融入工作,展开了“订单定向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二、调查方式我们选择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了大量、丰富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和整理,得出具有重要有意义的结论。本次访谈我们采用的是典型调查发,分别对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全面地剖析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共谋改进农村医疗水平大计。医生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激励资力量那样来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首先应给予基层医疗机构自主的人事权与足够的人员编制,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不

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报告

金剪刀
水至不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航帆直上  在开始正文之前必须要说明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经历50年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是对当下现状的调查,因此正文的对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何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首先就拿外沙乡人们政府副乡长袁芳在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与思考》一文提到的数据开始。文中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展开以来,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截止XX年,外沙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75%以上的农民表示,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看病的费用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他还提到,参加医保后,人走进了大医院,大医院不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吗?  文中第一个比较吸引人的数字是90%,那还要的那少于10%的人是怎么回事,虽然相对于九,一显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亿为基数,就有近一千万人没参加,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为什么呢

关于农村的市场调查报告(2000字)

爱情汤
接习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给农民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就是一根理性标尺。最近,做了个调查。调查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状况、农民的社会心态、服务业的变化,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农村社会化服务任重而道远。 (一) 。 技术服务合力难成。一项技术可以致富一方百姓,农业科技应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发生器”。接受农业技术,农民喜欢现场指导和发放技术资料的方式。在技术推广上,不是农民不愿接受,而是工作合力存在问题。农业大县往往是财政穷县,乡镇一级的农技、农机、畜牧水产等工作服务部门经费堪虞,在工资无法保障的情况下(2006年,乡镇农技站人平经费只有3700多元,“既无钱养兵,又无钱打仗”,基层推广机构基本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一种状态),技术服务日显窘境,服务方式创新举步维艰,社会化普及性服务无法开展,服务缺位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形成强烈反差,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客观需要。科技含量低的农业生产必然导致农民从事种养业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人均年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农户,逼近温饱线,都很渴望有优良种子、种苗和技术指导,帮助其尽快致富。 信息服务张力有限。农民对农业信息主要反映有不知道向谁打听、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信息量太少等问题,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社会信息的不通畅。农业信息应该是覆盖在农村社会之中的一张大网,有自上而下的传递,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良性互动才能形成社会层面的张力,为农业生产准确定位。泉湖镇农民胡有乐认为,农业信息对农民来讲,要靠农民主动去找,没有专业的服务机构,有时打听到的信息难以判断,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安排无法进行信息对接,农业生产品类与市场需求难以融合。 农资服务动力不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由于市场放开,经营自由度扩大,购买自主权分散,形成了多元化经营和不同层面需求的农资服务格局。在农资服务中,农民特别看重的是种子、种苗。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经营新的种子、种苗时,农民很希望看到示范样板才有信心进行变换品种。在选购农资时,农民只能靠经验办事,不敢冒然一试,因为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总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某个角落。经销商由于利益驱动、同行业带动、竞争性互动,经营农资只求卖出去,售后服务无从谈起,没有服务动力和积极性。特别是个体户,一旦农资出现小问题,回避矛盾,转嫁责任。农民对农资的价格偏高和质量信用度有争议,粮价涨,农资也涨,农民种养的纯收益被农资流通环节剥离一部分。 (二) 现阶段,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将温暖亿万农民。在问卷调查中,农村生活服务的重要性排序中,教育被摆在第一位,医疗卫生位居第二,而与其对应的满意度,农民群众却很难认同,出现了重要的生活服务不满意的现象,农村生活服务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 (三) 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晴雨表。对服务机构的调查,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有经营性质,也有技术推广性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服务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市场规范。 发展不规范。农村服务业是一个弱势行业,在培育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造成行业运作不规范,给经营性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服务方式合拍。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农民要求服务机构和人员上门服务。服务业竞争法则促进了服务方式转变,为农村社会化服务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有效途径。 政府投入不足。搞好服务,经费是保障。无论在经营层面,还是在技术、公益性层面,政府都应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投入必要的经费。在影响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排序中,政府的投入位居第二。对农村经营服务业,政府应制订可操作性政策,改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市场环境,不要只收费不规范化管理,各级政府应制订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减少人为的随意性,使农村服务业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施。而现阶段,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掣肘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关系,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服务业发展还不规范,需要政府导向、政策导航、农民导演。 当好服务主角。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务,农民的要求就是政府的工作责任,农村社会化服务需要政府统领和协调。政府服务农村社会,要一手抓技术性、公益性服务,一手抓经营性服务,使两种服务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在技术性、公益性服务层面上,乡镇一级的农技、教育、农机、医疗、畜牧水产等工作部门是主体,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经费,教育新一代,推广新种苗、应用新技术、提供新信息,成为农村经济发

求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的总结与收获 800字以上

满苟得曰
老唐头
总体概括农村合作医疗意义不大

谁有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问卷和分析结果啊,急用

椒聊
篮板球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  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免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出诊费等)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但是乡村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靠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  2、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  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  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  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  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 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  3、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  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虽然19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10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4、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  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  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  我们的结论是:  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其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的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三,在农产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参考资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求一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偶而应之
保健品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各地农村正在推行的一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低农民经济压力,是现行政策条件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较为理想途径之一。但基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其实施效果和实施预期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了解广大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的真实评价和客观需求,为调整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队10名队员对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的6个行政村深入调查,调查发现新型合作医疗得到大多数农户的支持和肯定;京山县农村合作医疗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合作医疗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调查表明新农合制度虽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但距离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必须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的问题;对新型合作医疗的建议  2003年起,中国开始在部分省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并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实现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然而2007初一份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和检验报告)对包括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在内的“医改不成功论”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回顾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它源自于五六十年代农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医疗互助制度。对于满足当时大多数农村人口的初级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问题惟一范例”的合作医疗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农村居民看病又重新回到自费为主的局面。农民自费医疗导致的自费医疗直接后果是不仅降低了农村的卫生医疗水平,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这一阶段农村居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极为突出,农民在面临疾病风险的之时,不仅要花掉自己的储蓄还要向亲戚朋友借贷,因此不但大量减少了自己的消费,而且间接影响了该家庭所涉及的社会网络的消费和投资,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较为贫困地区的农民,疾病降临的风险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下降,这又会进一步加剧健康问题,造成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90年代各地在世卫组织和卫生部支持下又断断续续的搞过合作医疗,但都是“春办秋黄”的局面。在官方文件里,这次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重大举措。然而,当前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深信不疑来自历史经验,我们长期以来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合作医疗作用是否有夸大?过去的合作医疗是在当时低价格水平和适宜技术的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架构发展起来的,今天离开配套的制度,单纯的奢谈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会有实际效果?曾经的重建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新型合作医疗如何推行,真的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实惠吗?实施过程中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走进了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以县乡政府,医疗机构以及中南山村、义和村、太和村、高敦村、刘集村、白虎村等作为研究的实体空间,开展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  一、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方式及资料收集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9名调查员均分为三组,于2007年7月13日至2007年7月18日,在京门县雁门口镇的六个行政村,以访问式问卷为主,结合结构式访谈、小型座谈会及文献资料收集等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达87.5%,另外个案访谈中,镇政府领导座谈会2次以及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或宣传资料若干。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样本村 实际发放问卷数 有效问卷数 问卷有效率%  刘集村 29 28 96.55%  白虎村 25 19 76%  义和村 18 15 83.33%  高敦村 23 22 95.65%  太和村 16 12 75%  中南山村 17 16 94.11%  总计 128 112 87.5%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地的选取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我们按照分层逐级抽样的方法,先选取了湖北省京门县雁门口镇2005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然后根据医疗卫生状况、经济生活水平及参合率等各项指标,结合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推荐,最终选定了刘集村、白虎村等6个行政村的村民作为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框。  2.调查地简介  雁门口镇辖31个村(场),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7万亩。2006年底,总人口45269人,其中农业人口31286人。它是汉光武帝刘秀走过的地方,屈家岭文化发祥的地方,老一辈革命家贺龙挥师驰骋的地方,台胞台属聚集的地方。雁门口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这里通讯发达,交通便利,这里社会稳定,人居安康。距武汉市158公里,距荆门市100公里,距长荆铁路京山站25公里,距汉水沙洋码头35公里,距随(州)—岳(阳)高速公路10公里107省道,兰(州)——杭(州)高速公路横贯全镇,电视通讯覆盖全镇。雁门口是全国最早的生态农业基地。全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鲜果、优质稻、油料、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五大农业商品基地。京和牌系列精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金雁牌鲜果享誉全国。雁门口是江汉平原建材重镇。全镇矿产资源丰富,大理石、石灰石、多孔硅质岩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其中石灰石CaO含量达到54.3%,总储量数十亿吨。  在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及医疗机构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当地农民朋友的热情。我们走访了政府,调查了基本资料;走访了一百多个农户,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及需要,形成了112份有效问卷;走访了京山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雁门口镇医院以及各村卫生所,调取了相关具体资料,了解了基层卫生人员的意见……  3.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收集资料。考虑到部分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较低,以及农村此时正处于农忙时节,我们在发放问卷时均有队员在旁予以协助,如遇不识字的农民,则采取访谈形式。对医院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资料收集则采用访谈和小型座谈会的形式。问卷主要由25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新农合”中样本所属类别(参保已补偿农户、参保未补偿农户、未参保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对制度运作的看法等。实际样本构成情况如下:  表2 性别构成(%)  性别 男 女  比率 62.5 37.5  表3 年龄构成(%)  年龄段(岁) 18-30 30-45 45-60 60以上  比率 14.29 35.71 38.39 11.6  表4 家庭收入情况(%)  家庭收入(元) 1000以下 1000-4999 5000-9999 10000-19999 20000以上  比率(%) 6.25 13.39 23.21 41.96 15.17  4.资料整理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人员检查核实,统计结果真实可信;访谈资料由调查员进行整理,统一汇编,从中提取出各类访谈对象的显著观点,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小型访谈会和文献资料收集所得也作为定性分析的辅助依据。  二、调研结果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定位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社会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强制性、经济福利性、公平性、缴费性、互济性的全部特征。  (1)就强制性而言,“新农合”依相关“公域软法”在全国试点并推行,其法律依据是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年8月25日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中央财政资助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资金拨付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各地自身制定的规定。因为“新农合”规定农村居民可以自愿参加,目前国内的研究对强制性问题多有争议,但笔者认为在社会保障法的意义上,强制性的体现在依据制度的强制推行上。结合制度设计,可以看到,该制度强调的是对筹资主体的强制上,即对政府的组织引导和筹资的责任、农民的医疗保障项目、最低筹资标准、最低收费标准、农民享受的待遇、合作医疗统筹资金管理和收付原则等,都是强制推行。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社会化行为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多元化的筹资格局使“新农合”呈现出社会化特点,其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具有社会性,其业务是由政府主办,专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社会公共机构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3)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具有公平性的特点 原则上只要是参合农户,医患关系中,不论参合农民的贫富、年龄、身体状况如何,均平等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待遇。  (4)新型合作医疗由于以农民交纳费用作为享受报销待遇的前提条件而具有缴费性,以大病补贴为主、依据调剂集中使用资金,因而具有互济性。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非典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没有典型立法制度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没有比较刚性的典型法律,没有明确的权、责主体,给各主体带来较大的回旋余地,弹性较大,也使出于弱势地位的参合农户有较大的担心。  (2)制度设计比较粗糙,一县一策,不具有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任何一种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为了解决比较长期的战略性问题,新农合的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  (3)管理机制不完善 从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来看,还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监督流于形式化的很多问题。  (二)农民参合意愿的总体状况  福柯的“社会契约”模型理论认为,由于个人希望从联合中获益而情愿放弃部分自由,政府机制才得以形成。一个制度要维持下去必须要有一定数量得人来认同和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情愿放弃部分自由,“部分自由“在这里特指农民放弃对参合金原本所拥有的支配自由权。由于需要放弃这个自由权来实现获益的可能,农民必然会在是否放弃上作出一个权衡,这种权衡在另一个意义上表达即是参合意愿。参合意愿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本身支持倾向的直接反映。但要注意的是农民的“参合意愿”和“是否参合”是一对相区别的概念。参合意愿是农民个体对制度的主观信任度、信心度等各种心理信息的结构性组合;而是否参合除了本身参合意愿的支配外,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农民受周围群众参合意愿的影响;有的村为完成上级指标,直接或间接操纵农民参合意向。虽然在两个变量存在很大的相联度,但是否参合并不能准确衡量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群众心理接纳度。  表5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  原因 自愿,认为制度好 干部或医生的动员和宣传 看见周围的人参加了自己也就跟着参加 由于其他原因被迫参加  比率 75 20 5 0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效  “新农合”的成效是影响制度存在的最主要的“元因素”,不仅对各方有着激励作用,而且对继续深入改革有着极大的示范意义。基于本次调查,笔者将成效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1)参保农户减轻经济负担,未参保农户对制度所能带来好处心理估算的标本;(2)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3)医疗机构实际业务量的上升。下面笔者将对它们分别进行论证。  1.参保农户减轻经济负担,未参保农户对制度所能带来好处心理估算的标本  就整体而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户都认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明确表示仍会继续参加该制度。资料表明,京山县近88%的农村居民纳入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同比上升,住院人次上升25%,说明农村居民生病的就诊率明显上升,敢住院,住得起院,看得起病。已有近2万人进行了住院补偿,综合补偿率达到34%,卫生院补偿率超过55%,为588名慢性重病患者进行了门诊定额补偿,为22万参合农民进行了一次免费的健康调查和体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所改善。  表6 京山县2006年、2007年度住院补偿统计  医疗  机构 2006年度 2007年度(1—5月)  住院  人次 医疗  费用 补偿  费用 补偿率  % 住院  人次 医疗  费用 补偿  费用 补偿率  %  镇级 6326 643.10 333.35 51.83 3796 351.6 193.54 55.05  县级 5890 1168.42 367.31 31.44 3547 661.43 215.50 32.58  县以上 770 721.00 156.25 21.67 548 543.23 125.42 23.09  合计 12986 2532.51 856.90 33.84 7891 1703.01 581.48 34.14  表7 京山县2006年、2007年合作医疗平均出院费用  医疗机构 2006年度 2007年度(1—5月)  出院人次 平均出院费用 出院人次 平均出院费用 与上年上升比例%  全县合计 12986 1460 8863 1554 6.4  县直医院 5890 1904 4148 2177 14.3  卫生院 6326 1019 4167 933 —8.4  县以上医院 770 9366 448 9913 5.8  从如上表格中可以看出,2006年京山县共有合作医疗住院病人12986人(不含住院分娩人数),住院医疗费用总额为2532.51万元,补偿856.9万元,实际补偿率为33.84%,平均每人次补偿660元。2007年元月至五月,全县共有合作医疗病人7891人(不含住院分娩人数),住院医疗费用总额为1703.01万元,补偿581.48万元,实际补偿率为34.14%,每人次补偿737元。即使考虑到出院费用上升的因素,京山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仍然起着很重要作用。分析结果而言,2007年度元月至五月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率由2006年的33.84%上升到34.14%,能报销比例占出院总费用的45.42%略微上升到47.42%,不仅使新型医疗合作的受益面更广,而且每人受益程度由所上升。这组数据其实就是“新农合”最好的宣传工具,真正有人得到补偿可以使未参保农民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接受“新农合”政策,同时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承诺,消除这部分处于观望态度的农民的疑虑,而标本意义使参保农户则会转变单纯的短期收益观念,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增强了他们风险共助的社会责任感。  2.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贺雪峰老师对荆门的研究中(京山是属于荆门的),他提出荆门农村属于“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类,因为缺乏分层和记忆,村庄中就缺少有全村性影响力的村庄精英,村民之间联系较弱,一致行动较差,即社会关联度低。这样的村庄,这样的社会结构,使得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无法组织,农民缺少约束乡村不良干部的力量,因而使得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直较低。对于这次合作医疗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品,笔者认为,是当地政府和农村居民修补裂痕的大好契机。真正得到好处的农民可能真正体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信息加工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输出的过程。以政府作为研究的单个主体,政府对制度支持的动力也可理解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积极反馈的输入、存储、编码,再经过主观识别和分析判断,最后又输出成为支配政府支持、变革的信息组合模式。  3.医疗机构实际业务量的上升 医疗机构在合作医疗带动下有了发展,各定点医院机构门诊人次上升了6.4%,住院人次上升了19%,医疗事业收入上升了20%,他们切身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医院带来的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综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实可以减轻广大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发展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对于平衡城乡社会保障结构,缩小城乡不断扩大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打破的情况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建构,综合农户、政府及医疗机构等相关人员反映的情况来看,京山县农村合作医疗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合作医疗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当然这在制度前期发展阶段的也是在所难免的,本部分试图加以论述:  1.合作医疗制度的外在环境方面的问题  (1)国家对农村居民参合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自愿参合的原则,使部分农民游离于制度之外(见表8):与以前的合作医疗不同,新型医疗合作的资金来源是政府为主,多方出资。由于少数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限,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不清,风险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地参与合作医疗,致使参合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传布的耶稣教,鼓励农民信教而生病不吃药,给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推广带来新挑战。与此同时,那些未参加“新农合“的体制外的人群会对体制内的资源形成一定的侵蚀。  表8 有效问卷参合情况  样本村 参保农户 未参保农户 参合率%  刘集村 25 3 89.28%  白虎村 17 2 89.47%  义和村 13 2 86.66%  高敦村 20 2 90.90%  太和村 10 2 83.33%  中南山村 15 1 93.75  总计 100 12 89.29%  第二,自愿参合的原则,容易引发农民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掌握较少或无知,而隐蔽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资源分配的行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的预期效用和预期成本的对比,年龄层次较低、身体条件较好的,预期效用会明显较低于健康状况差、年龄较高的人群。因此,前者更不倾向于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如果这样的人群占的比例较大,那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乎就成为一种为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专门设立的低投入高支出的机制,即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第三,参合条件的限制,使农村特殊群体游离于制度之外: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才能参加合作医疗,但是,长期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非农户籍人员不能参加合作医疗。一是林场、渔场、园艺场等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非农人员;二是前些年由于城镇户口松动而购买城镇户口,但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三是举家外迁打工,而与当地失去联系的农村居民;四是所在单位解散或下岗失业而回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医疗没有保障的非农户口人群;五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户口的部分居民等  (2)农村居民新农合制度的认知度有限  第一,少数农村居民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薄弱:在农村人均纯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青壮年人群认为医疗支出不是像吃饭、上学一样的刚性支出,只是一种随机性的风险支出,对疾病存在侥幸心理;老年人对生活持悲观态度,认为慢性病极难得到补贴,参加合作医疗是种浪费;部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身体好好的,参合就是给别人交钱去的:对涉及到交纳费用的事情热情不高。  第二,农村居民对新型医疗合作医疗不甚了解:由于以前合作医疗政策的反复和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有的农民担心合作医疗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存有疑虑,有的农民担心合作医疗资金会不会挪作他用,而且即使参加了合作医疗的很多农户也不知道合作医疗是如何运作的,由于“新农合”制度本身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和方案的高度复杂性,对农民的理解和接受造成很大障碍。在我们与农户的交谈中,被访者大体上是呈倒“U”字形分布(见图),大多数集中在“知道一点”的水平上,比如个人缴纳15元,可以报销医疗费,不知道合作医疗起报点、最高补偿限额和报销比例,对基本筹集来源,医疗补偿标准由于新农合制度本身的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和,基金管理,费用补偿程序等主要内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比较了解的基本上是自身受过补偿或亲朋好友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户。  第三,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农民都是很单纯的、很现实的,他们不会过多的去考虑一个制度或一种体制之于国家和集体或民族发展的利益,也不善于用长远和开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讲,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看重的是怎样由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的体现的是理性经济人的色彩。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民认为目前的合作医疗受益面太窄,受益率太低,参加合作医疗应该不仅要享受住院补偿,还要享受零星的门诊补偿,有了病就应当由合作医疗承担上,“不然我们还参加它干吗呢?”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会把它和以前实行全包的合作医疗相比,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农民在申报慢性病补偿认为申报的多,合格的少,农民对此不理解。  第四,机构服务质量对农民参合信心的影响:在转诊、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服务态度、出院补偿方面,少数医疗机构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对农民参合信心有影响。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手续还是比较繁琐,主要体现在到县外及在乡镇卫生院就诊上,从收单到发放报销款需要经多级部门审批核算,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导致报销期的延长,访谈中就有村民反映为了几十元的报销款,来回车费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3)基层干部对合作医疗认识的偏差  乡村干部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一是对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细,依然存在行政命令的色彩,而不是采取与农户协商解决的方法,没有把它放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责任上去认识;二是认为合作医疗是一项试点工作,不属于政府日常工作范畴,不必纳入政府常年议事日程,只需在筹资期间突击一、两个月就行了;三是认为合作医疗完全是农户个人自愿的事,基层政府不必过问。基层干部的认识偏差就直接导致了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基层干部深入、细致介绍合作医疗的村庄,农民参加的心理自愿程度和参合率等指标都要高。  (4)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差  第一,卫生院服务能力不强:国家在近年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医疗技术水平低,债务包袱重,市场竞争力不强,人员工资待遇没有保障,技术人才外流等问题,有些卫生院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见表9)。合作医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局面,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农民医疗消费的需求。农民普遍反映每年一次的由卫生院组织实施的体检项目太少,根本不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现疾病的作用。  表9 卫生院面临的困难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面 增加医生人数,改建、扩建卫生基础措施 增加药品种类,改善医疗设备 提高医生自身水平,改善服务态度  其他  比率(%) 7.62 18.10 32.38 41.90  第二,乡村医生缺乏积极性: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肩负、宣传、咨询、公示等重要职责,由于政策因素,村卫生室大多数在困境中运行,医疗环境简陋,医疗技术有限,缺乏参加合作医疗服务的热情,不能满足农民群众一般的医疗服务要求——一是各级政府对村卫生室从来没有任何投入,乡村医生的责、权、利不对等;二是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费用结报、补偿公示等事务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三是部分村卫生室垫付的卫生费用不能按时拨付到位;四是部门伸手多,收费摊派多,给村卫生室运行带来极大的负担。笔者的访谈中,就有村医反映曾经有机构借检查仪器设备为名来收取费用,实际上却未开展任何检查。  (5)缺乏相关的典型法律保障: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稳定性,不仅使法律所规定的参加合作医疗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和履行,而且可以避免人为的想搞就搞,不想搞就散的随意性的,能够给农民们一个合适的、稳定的预期。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一直以来是在用政策进行指导,而缺少法律来进行规范,,各地优秀的经验无法推广,可能导致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健康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比方说根据我国的规定,合作医疗被定性为农民的医疗制度,也就是说与农民相关,但是所有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是由当地政府来制订的,农民没有话语权,怎么样保证农民自己的利益,农民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事实上都没有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又把最后的责任人假定为农民,但是农民又没有发言权,笔者认为这种性质是不合理的。要么农民自己的制度让农民自己运行,如果政府把它当成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话,政府来定性这个制度,政府要参与这个责任。现在事实上发现超值以后,没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另外比较研究中发现部分地区在很低的筹资水平下居然有大量的资金剩余(如京山县2006年总额为1655.74万元,使用1141.78万元,结余款为513.96万元),为什么会剩余?当然和最后的责任不明确有关。每年剩余多少钱合适?该怎样运作这笔剩余的基金?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法律来把各方的权责明确固定下来解决。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报告怎么写?

反复
可与往者
给你一篇范例,自己做出适当修改就可以了。“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 查 人 某某 调查时间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现在的农村医疗保险是不是全国联保

报到日
海水震荡
不是!是地区性的!关于农村医疗保险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农村医保 在我国农村的医疗制度中,合作医疗曾经是最普遍的形式,它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覆盖了85%的农村人口。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90年代初期,全国仅存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 自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试图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是,除了分试点地区之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像希望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多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沿袭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思路。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而且,随着农村“费改税”的开展,乡镇财政、集体收入减少,相当一部分村负债累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于资金短缺而难以维系。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矛盾,也是造成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恢复受挫的原因之一。合作医疗保险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使得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合作政策的实施。加之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合作医疗”收费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难度。 第三,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我国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梯度,并且这种不平衡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方面的统一设置了客观的障碍。 第四,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一是按照农村的行政区划设置卫生医疗网点,使有些网点满足不了农民的医疗需求,而又有不少网点实际上业务不足,甚至可有可无;二是县乡卫生体系机构重叠、人员配备不合理,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应在改进和完善现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发达地区可实行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在东部沿海农村及城市市郊等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应采取措施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及服务网络,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应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农民的健康保障体制可以向城镇过渡,甚至结合。这些发达地区农民多数有较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便于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以达到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别的目标。该地区可以城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三级派出机构为中轴而构成。这一链式体系由于社区派出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而乡镇卫生院又是城市中心医院集团的子部,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医疗集团。作为农村社区,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村的集合,也可以或更大,灵活机动,从而可以相对摆脱村建制的束缚,可以更好地按照人口分布来实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已实行该种医疗保险制度的苏南昆山周市等乡镇社区的调研中发现,这些社区农户家庭的满意度很高,达到74.2%,参与的农户也达到80%以上,显现出较优的态势。 较发达地区实行灵活多样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中等发达地区,可以在发展和完善现行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工作规范、目标考核、以奖代拨、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等手段,不同程度地引进市场机制,实行灵活多样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卫生机构设置不必与行政体制相对应,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结合乡镇撤并和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撤并重复设置的卫生院,重新调整中心卫生院的布局。目前,已有不少地区着手调整和改革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如山西河曲县建起的“山区流动医院”,河南省武陟县实行的“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改革,辽宁省海城市乡镇卫生院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等),虽然形式各异,但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欠发达地区重点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计划,以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我国实施的扶贫计划,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央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对于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医疗救助计划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又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当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借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确定实施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这样既可以真正使贫困者得到救助,又方便可行,减少成本。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2002年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及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农村问题再次成为“两会”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关系到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问题。作为已聚集相当资本金并具有一定的城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推广和管理经验的保险公司,面对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医疗保险市场,却迟迟未显示出其开发这一市场的举动。究其原因,值得深思。尽快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研究和制定其进军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战略,并付诸实施,对于探讨适宜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险新的运营模式,加速和推动正在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拓展商业保险不是,由于全国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很难做到全国联保

谁能帮我写一份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状况 调查报告 2600字 ,非常感谢

孔穿
三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桃花、柳树......争奇斗艳,小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 一天,小红要去奶奶家,途中路过一间房子,房子的屋檐下有一个家燕的窝,这时,窝中掉出了一只家燕,小红看到了,将它捡了起来,带回了奶奶家。 来到奶奶家以后,小红拿出了那只家燕,仔细的端详着,什么也没发现,便随手一扔,跑出去和朋友尽情嬉戏,小猫发现了它,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心里又好奇又害怕,看到小燕子一动不动,便放心了,其实小燕子早已被吓得昏了过去,它从未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 小红回来后,小燕子怎么不动了?莫非死了?扔掉吧,说着便向垃圾桶走去,奶奶看到了,叫住了她,并且一把夺过了小燕子,看了看说:“这并没死,放了它吧!”小红便放飞了小燕子。小燕子脱险1 春天来了,桃花红、梨花白之时,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一天,小红去奶奶家,路过一间房子,屋檐下有一个家燕的窝,上面的雏燕在叽叽喳喳,这时,窝中飞出了一只家燕。 这个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猫,看见了这个不熟之客,非常好奇,它想:这个东西好吃不好吃,好吃了也许能美餐一顿,然后,它猛的一扑,把燕子抓了下来。 燕子十分害怕,被它一扑,吓昏了过去。小花猫正准备享用,这个时候,小红赶紧吓了一下小花猫,小花猫就跑了。 小燕子得救了!燕子脱险2 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一切都睡醒了。 这天,春光明媚,柳树姐姐摆动着它那绿油油的长发,桃树上花开得很鲜艳。 小红在她家的院子里高兴的唱着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就在她玩的开心时,听到了“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只见屋檐下几只雏燕在争抢着妈妈喂它们的食物。 燕妈妈等它们吃完,又要飞去找食物了。 小红很担心,她怕自己家的花猫伤害到小燕子。这个时候,小花猫真来了,看见了这个不熟之客,非常好奇,它想:这个东西好吃不好吃呢好吃了也许能美餐一顿,然后,它猛的一扑,把燕子抓了下来。 燕子十分害怕,被它一扑,吓昏了过去。小花猫正准备享用,这个时候,小红赶紧吓了一下小花猫,小花猫就跑了。 小燕子得救了! 小燕子春天到了,小燕子一家从南方飞了回来.在小红家上空飞来飞去.燕子妈妈千心万苦造好了一个燕巢.它们就在那里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一天,燕子妈妈外出为宝宝们捕食,不在巢内.在桃花芳香中;在柳树阴下.一巢小燕子在嬉戏,打闹.这时,小红在院内散步,她发现了燕巢.突然,一只小燕子从燕巢中掉了下来.它"唧唧"地叫着.声音里充满恐惧;眼睛里灌满泪花;表情上十分悲哀. 这时,小红家的"警卫员"花花看见了小燕子.它心想:这下我可以饱餐一顿了. 于是,它一步步向小燕子逼近.只见小燕子退到了墙角.当它发现没有后路时,畏畏缩缩地蜷成一团,一动也不敢动.花花见小燕子不能动了,就张牙舞爪地向小燕子扑来.这时,眼急的小红看到了一切,大声对花花喊:"不准靠近它,走开!" 小燕子在花花准备吃它的一刻,闭上眼睛,暗暗向天祈祷:让老天爷给它在天上留一个好位置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小燕子觉得自己好象没有死.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睁眼后,它终于睁开了双眼.当它看到花花已经里它很远了.它的心放松了一大半. 小红走到它身旁,用手轻轻地,柔柔地将小燕子捧起,像对待亲人一样怜爱的看着它.小燕子也很顺服,仿佛知道小红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似的.忽然,小红发现它右脚上有许多道清晰可见的血痕.小红把它的右脚抹上药膏,并用纱布把受伤的部位包好.对它说:"现在你可以自由了,你再也不用害怕了,你再也不用担心那只"恶毒的野猫"会来袭击你了." 小燕子似乎听懂了小红的话,也"唧唧"地叫了几声,如同在说:"谢谢你,谢谢你." 于是,小红就把小燕子放回了鸟巢. 从此,燕子一家天天都在唱着动听的歌,也不知是因为它们欢乐而唱,还是为了报小红的恩而唱......小燕子脱险记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都被春姑娘叫醒了,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的屋子上又增添了几只燕宝宝,它们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翅膀,还有未长满羽毛的身体。它们欢快地叫着,又给我家增加了不少乐趣,我每天都去看它们。 有一天,燕妈妈带着燕爸爸出去觅食,风弟弟顽皮地把窝里的雏儿给吹了下来,雏儿在地上叫着,等待出去觅食的父母回来。这刚好叫醒了我家正在熟睡的大花猫。 大花猫一阵狂喜,直朝这只小燕子奔来,心想:今天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小燕子面对这“庞然大物”,吓得直发抖,它竭力拍打着还不丰满的翅膀,可怎么也飞不起来。小燕子惊恐的望着大花猫,希望它可以大发慈悲,不要伤害自己。可大花猫怎么会发慈悲呢?只见它张着长满利齿的嘴…… 我正要去捡跌落的小燕子,却看见我家的大花猫跑来。于是,我连忙找来了一根树枝,朝大花猫身上狠狠地敲了一下,大花猫知道我打它了,连忙向后退了几步,可它怎么会将这顿美餐丢掉呢。大花猫找了一个机会向小燕子扑过去。我坐在地上,一边护着小燕子,一边打它。大花猫见势不妙,赶紧跑走了。我把小燕子捧在手里,抚摸着它的羽毛。我叫来爸爸,搬个梯子,把燕子放回窝里,窝里立刻热闹起来了。 燕妈妈回来了,听了燕宝宝的话,绕着屋子飞了一圈,好像在感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