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宁波有哪些学校可以读在职研究生的?

龙家将
鬼娃咒
就这点问题就把你难住了?宁波就辣么大点地方,又不是很大,对不对,宁波可以上在职研究生的学校,我就晓得一家,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宁波班,哎呀呀呀,现在晓得了吧,随便我也给你普及下学位的问题吧,真系的,请提问者一定要给我好评,我这打字很辛苦的。随着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在开展在职研究生招生工作,宁波就是其中的一个。据了解,在职人员报考宁波在职研究生需要满足其招生要求,但是不少人对于宁波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要求不是太了解。那么,宁波在职研究生对学位有要求吗?宁波在职研究生对学位有要求吗?http://www.onjobe.com/zhejiang/wenda/4267.html据了解,宁波在职研究生对报考者的学位一般来讲是有要求的,但是不同的招生情况要求不同。一般考生会选择报考同等学力申硕这种在职研究生招生形式,这种形式毕业后可以拿到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而想拿到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人会选择报考一月联考,一月联考是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报考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班对报考者的学位是没有要求的,专科毕业的人也可以报名,但是想申硕的话,报考者就要有学士学位了,一般要求拥有三年以上的学士学位,可以报名参加同等学力的申硕考试。报考一月在职联考虽然允许不同学历的人报名,但是各学历对报考者的学位都是没有要求的,本科毕业三年、专科毕业五年、研究生或博士毕业两年的人可以报名,通过报名审核的人直接参加考试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后可入校学习。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宁波在职研究生对学位是否有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职人员想要报考宁波在职研究生,要从自身角度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形式,无论在职人员报考哪种形式,申硕成功都是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的。

在职研究生 宁波

梅花巾
乃逸而走
由于在职研究生招生的对象有局限性,一般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的都是一些大院校。你可以问问当地院校的招生部。金融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我建议你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你可以去他们的官网看看www.cassren.com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怎么样的?宁波在职研究生哪里可以读?

刹那
插花眼
mpa双证的报考条件是本科毕业3年。如果13年毕业的话今年可以报考了,他的年限是算到入学那一年,也就是16年的。人社局下面的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有同济大学和河海大学的mpa专业,双证的。上课地点就在海曙区,具体你可以查一下。

我在宁波,想报考政治学在职研究生,各位大虾能不能指点下,可以报哪个学校?怎样报名?该报什么专业?...

小艾
临尸而歌
呵呵,要看你离哪个学校近了,心中不可能没有目标学校的,只是感觉到很迷茫,如果你对在职研究生报名及其报考专业不了解的话,建议你去在职研究生网zzyjs看看,里面的学校和专业都挺多的,看哪个适合你,顺便也可以了解下哈,呵呵,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在宁波,想找建筑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好像好多学校都没有,请朋友可以给推荐?入学考试怎么考

弟切草
群下荒怠
工程硕士吧可以进入各大院校的网站看看招生条件的南京的东南大学肯定有的你可以看看 了解了解

有哪些学校在杭州或是宁波开办了在职研究生班

臣无所见
红珊瑚
很多学校都有在职研究生,要看你要报读什么专业,双证的有MBA MPA和法硕三个专业,具体的详细情况你去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zzyjs 上详细的了解下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宁波在职研究生报名什么要求?

然而夜半
道兼于天
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要看你报考什么专业,如果是五月申硕的话你可以先入学再考试,如果是其他月份的考试的话,要毕业满三年才可以的,具体的详细情况你可以去中国在职研究生网zzyjs上详细的了解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有人熟悉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工程管理专业吗

砂月
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18日,是苏州大学为适应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筹建的一个应用性工科学院。 学院与国内多家著名交通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多个项目参与到苏州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当中,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 录1简介2人才培养2.1 通信工程2.2 交通运输2.3 环境工程2.4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5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3师资力量4学院领导1简介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18日,是苏州大学为适应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筹建的一个应用性工科学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兴起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除上海、南京已有建成地铁外,苏州、杭州、无锡已进入建设阶段,宁波、常州等城市也正在筹划建设。学院将充分利用苏州大学强大的教学资源和苏州市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重点建设和发展“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将学院打造成为苏州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韩国又松大学达成双方2+2双学历学生共同培养协议。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我校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在完成两年学业以后,可申请至韩国又松大学相同或相近专业继续学习2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双方大学教学规定的课程,符合双方大学的毕业要求,可以获得双方大学的毕业证书。符合双方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按规定获得双方大学的学士学位。今后,学院将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学科建设为龙头、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开拓创新,把学院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高水平实验基地、以及高层次决策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1])2人才培养至2013年,学院共设置以下六个专业:通信工程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电气信息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培养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宽广基础,掌握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接受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分析、设计与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现代通信系统的分析和应用技术,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系统等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应用、测试维护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一)、普通物理(一)、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系统原理、无线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电子线路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础、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信号检测技术、计算机联锁控制技术、城市轨道综合信息系统、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与GPS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着眼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与电子信息科学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交通运输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运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2、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运输经济学、轨道交通车辆原理与构造、轨道交通工程概论、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轨道交通故障诊断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财务管理、物流规划与管理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的学生具有轨道交通的运营 、票务、站务、投融资的扎实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将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环境工程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环境与安全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是一门与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轨道交通安全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具备解决安全、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及其管理素质,掌握有关安全、环境的事故预防及管理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事故、减少环境污染、并进行事故后损失控制和环境污染处理。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管理”领域的各项工作。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一)、普通物理(一)、大学化学、安全科学、化学品安全、安全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规划、安全评价、安全系统工程学、物理污染控制、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控制实验、环境污染治理实验、工程制图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学生熟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管理,具有轨道交通安全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管理知识。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面广、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工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将主要从事与轨道交通工程系统相关的公共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工作。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电气信息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是集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学习机车运行的电力驱动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设计与维护、列车运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综合处理,掌握现代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使用、维护和设计,培养能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并具有研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主要课程现代工程制图、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据库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与控制、轨道交通运行管理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适应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快速发展,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机电设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技术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将主要从事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机电技术及其装备的操作、运行、检修、维护和管理等应用型技术工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机械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并注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相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原理与结构以及轨道交通运输过程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主要课程现代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轨道交通车辆故障诊断与处理、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与制造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基础、轨道交通运行管理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贴近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学生知识结构覆盖机电和车辆系统等专业领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训练严格,职业技能较强,毕业生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强,就业面广,将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的研发、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程类学位授予门类:工科类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 、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理论和最优化理论,运筹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各级管理部门从事线路运营系统设计和优化,实施信息系统分析以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一)、数据结构、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运筹学、管理学、运输经济学、操作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3、就业前景此专业的学生具有轨道交通的运营、票务 、站务、投融资的扎实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将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领域技术和管理工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土建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1、培养目标此专业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对地下建筑环境(如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进行调节、监测、控制以及对地下相关设备和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安装、运行和管理,能从事地下的通风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等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商场、会所、人防工程以及井下、隧道工程等领域的设备安装、运行和管理等岗位。也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2、主要课程普通物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暖通空调、室内污染控制与空气品质、通风空调气流控制技术、建筑环境测试、建筑火灾安全工程。3、就业前景此专业学生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 、知识结构面广、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工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将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系统的建设、检修、保养和维护等部门的研发、技术和管理工作。(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2])3师资力量学院拥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正高6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4人,海外学成归来8人,实验室5人。专业领域布及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交通规划、通信信号、车辆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以下为全体教职工名单:汪一鸣,朱忠奎,姚林泉,肖为周,陈甦,吴戈,陈红仙,鞠华,陈蕾,陈蓉,何英萍,李双,张瑾,王志强,黄伟国,谢门喜,杨勇,张勇,郑建颖,毛凌锋,朱灿焰,张立军,季爱明,冯建光,李成,孙玉娥,江建洪,沈纪苹,谢锋。(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3])4学院领导职位 姓名学院院长 汪一鸣党委书记 杨清学院副院长 戴佩良、朱钟奎党委副书记 曹金元(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4])这些我也查到了,跟问题不相关,谢谢您!

宁波大学的强势专业是什么

佐纳德
化妆师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办学历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学校于1992年被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2006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等3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9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300万册,拥有6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市级附属医院。学校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包陪庆、朱英龙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如今,“宁波帮”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已从一个家族到一个群体,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已成为他们表达和弘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伟大激情的一个重要载体。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也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1993年,宁波大学还首开海峡两岸学生组团交流的先河,大学生互访至今已达12次。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涵盖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500多名,研究生2000余名,外国留学生270余名。设有19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MEA)、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招收全国联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9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3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重点专业4个,市重点建设专业14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积极倡导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英语、体育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多次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学生帮困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6个中心,制订并实施了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办法,创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牌,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开辟产学研工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与各县市区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总体实力,于地方求发展,从综合找优势,以特色创一流。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拥有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格;每年向国外知名高校派遣优秀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中澳MBA、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同时,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络与沟通非常频繁,目前已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7所院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秉承“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加快发展,锐意创新,提高质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争创一流,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