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麦隆
不是统考的,是考776基础综合。报考院校: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世界史 总分323 专业课:203 张同学在历史学考研中有这样一群考生,他们是第二次站在历史学考研的考场上。在2018年历史学考研备考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一战失利之后纠结自己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今天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二战考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张同学的考研经验,希望给迷茫的你带来帮助。一、个人经历先后经历了两次考研,先从第一次说起。我是普通本一,语言学出身但本科没好好学习,考研起才真正地开始看书。一开始最大的问题是坐不住,每天都去图书馆,但经常犯困,要么就走神。第一次选择专业是行政管理,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考个离家近点的研究生,实用性强一些的,目的不纯,但后来我发现题目简单、容易跨考复习就意味着报考人数多、初试成绩水涨船高。而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就不是这样的,你喜欢这门学科,复习的时候就会有干劲,而跨考不就是给了我们不喜欢本科专业的人第二次选择么。我在第一年就决定了如果第一年没能考取第二年就报考历史学。可知人不能有这种打算,一开始就抱着二战心态的人在复习中就极容易给自己松口气,所以我认为考研还是抱着一击即中的心态来复习,复试、调剂也好,二战、工作也罢,这些都不是初试阶段要考虑的,雷打不动地完成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才是真的。二、准备二战第一年的考研失利,周围的所有人都不支持我二战,劝我去工作,加上第二次考研还要租房子、报辅导班等等,但是我还是选择坚持下来了。我在7月之前一直在赚钱,想要不给家里添负担,复习时间特别紧张,所以建议同学们还是选择早些开始复习,当然也有学长学姐说复习得越早放弃的越快,因为这种生活太单调,时间越长身心越疲惫。但我还是认为应该早些准备,不必按照冲刺的强度来复习就可以了。在3-5月时间还充裕的时候有时间可以看看学术巨著作为调剂,确立自己的学习规划,选择好报考学校和方向。但更重要的是从教材着手,构建框架。当然这些是我7月份才做的,手忙脚乱的复习,心态特别不稳定。三、专业课备考我的专业课辅导选择的是博仁考研,它有视频教学,老师都是北京这边名校的讲师教授,讲课的主次结构特别清晰,省了很多复习时间。另外历史学这个专业要看的书算多的,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前期自己看书还是很吃力的,博仁有辅导老师会每周检查你的复习进度,给你一些复习的小建议,这一点是很有帮助的,10月份的时候我觉得坚持得特别累,在家躺了三天斗志全无,辅导老师打电话来当天我又打了鸡血继续战斗,所以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引导会少走很多弯路。6到8月这三个月就要把外语重视起来了,我外语基本裸考,对自己盲目自信真的会打脸的。在专业课这方面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添枝加叶,分析报考学校的出题倾向。如果是考中国史+世界史的同学,需要复习的知识点,但是相对的出题也较为基础,而只考中国史/世界史的同学虽然范围缩小了,但是考题更深,有些学校还会考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个还是要多关注前沿论文和学刊,总结出几道题的答案。总之,在9月之前的时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专业课的框架梳理出来,分清楚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教材。尤其是统考的同学,教材的细枝末节也要注意,选择题的分数还是要拿到的。从9月到12月就到了记忆的过程了,如果你觉得复习得没有头绪,可以记一些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但是拿高分还是要靠前期的准备,有自己独到、全面的认知。关于笔记,我的建议是,前期不要做笔记,等你对教材和辅导用书熟悉了之后再做笔记来补充,按照时间顺序也好,按照不同的史学方向也好,整理出符合自己记忆特点的笔记,千万不要不熟悉教材就开始整理,那就成了机械地抄书,没有意义。在考研期间诱惑还是很多的,远途旅行不敢去,甚至逛街嗨皮都要再三思考,因为你的既定节奏如果被打破,再恢复到这个状态又要一段时间。但是劳逸结合还是重要的,如果这段时间真的看不进去书还异常焦躁,那就给自己放一个假吧,以休息放松为宜,肩颈按摩、汗蒸瑜伽等等,不过这些都是理想状态,每天坐在教室看不进去书,还不敢回宿舍的情况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