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06年考研数学一真题及答案

梦舞鞋
千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100104262006年考研数学一真题一、填空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答案】2。【解析】等价无穷小代换:当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2。【考点】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2)微分方程的通解为__________。【答案】,为任意常数。【解析】原式等价于(两边积分)即,为任意常数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考点】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3)设是锥面的下侧,则。【答案】。【解析】设,取上侧,则而0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考点】高等数学—多元函数积分学—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4)点(2,1,0)到平面的距离。【答案】。【解析】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其中为点的坐标,为平面方程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考点】高等数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点到平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5)设矩阵,为二阶单位矩阵,矩阵满足,则___________。【答案】2。【解析】因为,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考点】线性代数—行列式—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线性代数—矩阵—矩阵的线性运算(6)设随机变量【考点】线性代数(18)当

2006年考研数学一真题填空题的第三题,为什么这个积分在计算的时候,补上的平面的积分为零呢?

时代
野东西
补的那个面z等于1,代入不就行了

谁有同济大学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2006—2012年考研真题?最好免费的。急!!!

马蹄
本根
同济大学的考研试卷是不对外公布的,我当年考研的时候也找了很长时间的资料,最后同济大学的数学学院告诉我说不对外公布!我有,你邮箱给我,在这里公式出不来同济大学数学分析1998 一、求极限 1、 x 2、 二、证明不等式 (x ) 三、设f(x)=u(x) .其中u(x)是[0,1]上的正值可导函数, 是在[0,1]上连续,求 在[0,1]内有解。 四、设 ,试将 展开Fourier级数,并求级数 的和。五、计算积分 ,其中 为曲面x , 为 外法向量的方向余弦。六、设数项级数 收敛于S,试证 并由此计算 证明:1、 2、 3、 八、设有数项级数 ,证明:若 收敛,则 收敛。同济大学数学分析1999 一、 计算1、 3、设 二、 设u为自然数,试讨论函数 在x=0与x=1处的连续性,并指出间断点的类型(要说明理由)。 三、 设常数K>1,(1)证明方程 在区域|x|<k-1,|y|<+ 内确定唯一的可导函数 (2)求极限 四、 求原点(0,0)到抛物面 与平面 交线的最长与最短距离。 五、 (1)证明不等式: (2)证明数列 收敛,其中 六、 设 七、 试确定指数 ,试积分 在区域y>0内与路径无关,并求该积分。(其中 ) 八、 设 是曲面 的下侧,求积分 同济大学数学分析2000 一、 计算 (1) (2)设变换方程 可把 =0简化为 ,求常数a。(3) 二、 将函数 展开正弦级数,并指出该正弦级数的和函数。三、 求在椭球面 内嵌入的有最大体积的各棱平行于坐标轴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四、 证明曲线积分 在右半平面内与积分路径无关,并当L的起点为 ,终点为 时计算此积分。 五、 求积分 其中 为 面上的曲线 绕z轴旋转所得的曲面的下侧。 六、 设函数 在 上有连续的偏导数,问函数 在哪些间断点处连续?若有间断点,请指出其类型并说明理由。 七、 设 为 上恒取正值的连续函数,且当 ,证明对任意 上有唯一解。 八、 设函数 在区间 上连续且二次可微,证明存在 ,使得 。同济大学1998年高等代数 1.(10)设0= ,求 2.(10)设A= ,B= , C= 求矩阵X,使X =C 3.(10)设V= 是二阶实方阵全体所构成的线性空间。任意A V,有T(A)= ,其中 表示A的转置,证明T是V的线性变换,并求T在基 , , , 下的矩阵表示。 4.(10)问 取何值时,二次型 是负定。 5.(8)设A是 实可逆阵,证明 是正定阵。 6.(10)设方阵A适合 ,证明A可逆。 7.(14)问k取何值时,下面的方程组AX= (1)有唯一解;(2)无解;(3)有无穷多组解,这时求它的通解。其中A= , 8.(18)求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9.设A,B是 阶方阵,且AB=0,证明R(A) + R(B) ,其中R(A)是矩阵A的秩。同济大学高等代数1999 一、 是非题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打 (12分)。 1、 设T实数域上n维线性空间V上的线性变换则在V上不一定存在T的特征向量。( ) 2、 设V是n级实矩阵全体,对V中任意矩阵A,定义 则 是V上线性变换。( ) 3、 任意一个实方阵必相似于一个实上三角阵。( ) 二、 设 =0,求x.(8 分) 三、 设A= ,B= ,C= ,求矩阵X使X =C.(8分) 四、 设V是2阶实方阵全体所构成的线性空间,任意 V有 ,其中 表示 转置。证明 是V的线性变换。并求 在基 , , , 下的矩阵表示。                五、 同98T4 六、 同98T7 七、 同98T8 八、 同98T9 九、 设V 是实数域R上的一个n维欧氏空间,对任意向量 , 表示 的内积. 表示V的长度, (1) 设n是奇数, ,是V的一个正交变换,证明存在V中非零向量 使得 或 ,(6分) (2) 举例说明:当n为偶数时(1)的结论不一定成立.(7分) (3) 设变换 满足(1) ,(2) , ,证明 一定是 的线性变换.(7分) 十、已知一个 的矩阵序列 ,其中 。设对任意正整数 ,有 ,其中 , 假设 存在,试求 。 证明 确实存在。同济大学高等代数2000 一、 是非题,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打 。(6分) 1. 设T是实数域上n维空间V上的线性变换,则在V上不一定存在T的特征向量。( ) 2. 设V是n级实矩阵全体,对V中任意矩阵A,定义 。则T是V上线性变换。( ) 3. 任意一个实方阵必相似于一个实上三角阵。( ) 二、 填充:(12分) 1.设A是5阶方阵, ,则 。 2.设 , 都是4阶方阵, , 。则 。 3.设 , ,其中 是 的转置。则 ,秩 。 4.设 。则 ,其中E是与A同阶的单位方阵。 5.设 ,其中 是非零列向量, 。则 6.设 。则当 时 正定。 三、(1)设 ,求x。(6分) (2)设 ,求 。(8分) 四、设 , ,其中 , , 。求X。(10分) 五、六、问K取何值时,下方程组 。(1)有唯一解;(2)无解;(3)有无穷多组解。这时求它的通解,其中 , 。(10分) 七、判别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证明之,错误的举例说明。(10分) 1. 如果 , 线性无关, , 线性无关,则 , 也线性无关。 2. 如果 , 可逆,则 也可逆。 八、设3阶方阵 特征值是 , , ,对应的特征向量是 , , 。又设 。(1)将 用 , , 线性表示;(2)求 。(8分) 九、设V是2阶实方阵所构成的线性空间。任意 有 其中 表示 的转置。证明 是 的线性变换,并求 在基 下的矩阵表示。(10分) 十、求正交变换化二次型 为标准型。 十一、若 ,其中 是 阶单位方阵, 是 阶方阵。证明 。(10分)

求2006年思想政治考研真题详解?

其我独芒
请治剑服
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答案解析(2006年)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题干中“唯一不变”指的是绝对性,“变”指明了事物是运动和发展的。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项C正确。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A、B、D是错误选项。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2.【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主体的能动性。 从认识的本质可知,实践决定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选项B错误。人的生理结构对人的认识能力有制约作用,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产生、发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实践,故选项C错误。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感考研培训觉的改变而改变,选项D的说法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项D错误。题中的话来源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的意思是说,音乐是客体,听音乐的人是主体,音乐感是人对音乐的认识。认识之所以产生,主体和客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仅有主体或客体都不可能产生认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此,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题中温总理引用的话来源于我国东汉王充的《论衡》,意思是,房子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知”指的是认识,“知屋漏者”和“居草野者”指的是人民群众。这句话就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选项ABC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应排除。关于此题,考生要注意的是,选项D中的直接经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而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考生不能把两者混同。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题干强调物质的基础性作用,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离开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就不存在了。因此,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吃喝住穿,这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选项B认为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把人类社会庸俗化,故排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故选项C错误。人的物质欲望是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之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人的物质欲望,故选项D错误。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年剩余价值量(M)是资本家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M=m’vn。年剩余价值率(M’)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M/v=m’n。资本的年剩余价值量,除了受可变资本量的影响外,资本的周转速度也会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题干中资本家的总投资为100万,资本有机构成是4:1,通常用c:v来表示。由此可知,100万元中有20万元是可变资本。由于剩余价值率m:v=100%,所以20万元的可变资本会带来20万元的剩余价值。一年资本周转4次,由此得到年剩余价值量是80万。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除以预付可变资本,也即80/20=400%。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小提示: 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6.【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资本家投资商业,目的不仅是要获得商业利润,而且还要同产业资本一样获得平均利润。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商业部门中的资本就会向生产部门转移;反之,如果商业利润率高于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就会引起生产部门中的资本向商业部门转移。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这使得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教育学考研均利润。故选项A是商业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的直接原因。选项BCD只是说明了商业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的来源,并不是商业利润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7.【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选项AB所说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属于公司制的两种形式,选项C所说的合伙制属于自然人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小提示: 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文风。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为中心内容。题中对联出自1941年9月毛泽东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谈学风问题。在论述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态度时,毛泽东借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讽刺那些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只知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的若干词句,他们只凭主观,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根本对立的。排除选项BCD,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9.【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的两个联盟:一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是基本的、主要的。因此,排除选项ACD,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10.【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作了深刻分析,概括为六个方面。从此题题干的文字,“中国处在多个帝国主义统治或半统治之下”、“长期不统一”、“土地广大”可以知道,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明显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迷惑性非常大,但是从题干中给出的三个方面来判断,它不是最佳的答案。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处理好的核心关系。 经济增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提高统一起来。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中心地位。选项ABD都不是要处理的核心关系,故不选。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及其他创新的地位。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同时理论创新还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1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应该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果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只有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克服政治体制中的弊端,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可靠的保证。邓小平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属于形式、手段,而都不是目的、基础、目标、内容,故选项ABC错误。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1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大事。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相关内容。自2000年以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但也是资源被大幅消耗的五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考研数学大纲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指出在十一五时期,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15.【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大事。 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1600元。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1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大事。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近几年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持续走高,选民普遍对政府的经济改革政策不满;在荷兰,关于一体化的所有重要决定都是由政治家所做并强加于民众的,造成了大众与政治精英之间的不信任和隔阂。因此,法、荷的公决结果反映了两国民众对欧盟一体化建设现状的不满。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二、多项选择题17.【答案】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它们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选项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人的实践的基本特征,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上述实践运行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正是在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故选项A不是实践把握的环节,应排除。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18.【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创造活动的辩证统一,因此也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故选项A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进行能动地选择。题干中的“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就体现了主体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社会发展的过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发展阶段和必然趋势,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是不可超越的。故选项D正确。选项B本身的表述是错误的,社会发展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自然界的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19.【答案】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和文明的辩证关系。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两者的区别表现在:(1)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2)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则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3)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文明则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与文明又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明正是文化中进步、积极、合理的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两者在总体上是同步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小提示: 此考点在2011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20.【答案】B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本尺度,因此,“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故选项B正确。“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因为后者具有长远、普遍的意义,故选项C正确。选项A认为“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实质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忽视,是片面的观点,故排除。选项D不具有普遍意义,在社会存在分裂和对立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例如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但就社会整体发展趋势而言,对社会贡献越大,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就越多。虽然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但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不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21.【答案】B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积累过程中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 个别资本增大有两种形式:一是资本积聚,二是资本集中。前者是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其资本总额,它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和社会资本分散两重限制;后者是指由若干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这种增长方式不受财富增长量的限制,也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选项A“资本循环”和选项C“资本周转”是个别资本运动的两种形式,不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故选项AC错误。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D。小提示: 此考点在2011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22.【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列宁指出,垄断作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是海文考研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它与竞争并存。垄断也没有使竞争趋于缓和,而是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了。故选项D是错误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23.【答案】A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引入了竞争机制,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具体来说,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1)按劳分配中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故选项A正确。(2)按劳分配的劳动量,不能直接用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故选项B错误。(3)按劳分配要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故选项D正确。(4)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来实现,而只能在企业的局部范围内实现。故选项C错误。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D。24.【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组成。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等政策组成。产业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收入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分配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25.【答案】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著作。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完备成熟和继续发展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毛泽东都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经典性著作。选项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选项B《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写的,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故选项AB排除。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成熟。这一阶段,毛泽东进行了大量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26.【答案】AB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提出的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土地改革的主要和直接任务是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故选项A正确。团结中农是指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高的土地量,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另一个任务。故选项B正确。由于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因此,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把它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不是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故选项C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即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而非归国家所有。故选项D正确。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27.【答案】AB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时期,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但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选项C错误。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28.【答案】A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选项BD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故不选。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29.【答案】B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出了丰富的内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故选项BC正确,选项A错误。选项D认为计划和市场不能兼容是错误选项,故排除。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30.【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对照四个选项可知,选项B错误。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31.【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故选项A正确。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故选项B正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且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影响着总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故选项CD也正确。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32.【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大事。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表了四点意见:(1)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2)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3)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4)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33.【答案】A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大事。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2005年10月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及其影响。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说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也需要加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合作。而全球性问题并非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所导致。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因为不会在百度上截图所以。。。麻烦了 请问一下高手2006年考研数学三的22题 第一小题算FY(y)的时候

黄河谣
桓团
你把题目拿去理科班的人问,他们考数学1更难,应该会,我学文科的不会数学,你来这里问不出来的啦,这个要现场指导才能弄懂O谢谢 我已经搞懂了

谁有06年考研数学一的考纲??

而似无能
如而夫者
令无数考研学子翘首以待的《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终于面市。至于教育部为何推迟一月发行,谁都不好猜测,但此前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数学考试依然变动不大。果然,我们将2005年的和新大纲作了全面对比,发现原来谣传于考生中的数学三和数学四要合并的现象没有发生,也没出现重大知识点的变动,试卷结构和分值分布也都没有变化。所以希望广大考生从现在起,认真按照原计划进行数学复习。下面将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的细微变动比较如下,希望能给你复习提供一点帮助。 数学一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将“简单应用问题函数关系的建立”调整为“函数关系的建立”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调整为“导数和 微分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1.考试要求中将2005年的“4.会求分段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以及“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调整并合并为“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2.将原来的第9条提前至第6条,足见“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重要性。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增加了“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质心”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 四、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无变化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无变化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计算和应用”调整为“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 七、无穷级数 无变化 八、常微分方程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中将“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调整为“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无变化 二、矩阵 无变化 三、向量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中将“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关系”调整为“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 四、线性方程组 无变化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无变化 六、二次型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考试要求中将“3.了解二次型和对应矩阵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调整为“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无变化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无变化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改为“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 (1)将“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调整为“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将“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密度和条件密度”调整为“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概率密度和条件密度”; (3)将“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调整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1)将“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调整为“1.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 (2)将“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的概念,掌握离散型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独立的条件”调整为“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将“4.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调整为“4.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会求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无变化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1)将“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大数定律)”调整为“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 (2)将“3.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调整为“3.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无变化 七、参数估计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4.新增知识点:无 5.调整知识点:无 6.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将“4.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调整为“4.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 八、假设检验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新增知识点:无 2.调整知识点:无 3.删减知识点:无 (二)考试要求的变化 将“2.了解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调整为“2.掌握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2006年(数学三)考研大纲

八珍汤
保温瓶
2006年数学三考研大纲(完整版)2006年数学三考研大纲一、微积分一、函数、极限、连续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初等函数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关系 无穷小的基本性质及阶的比较极限 四则运算 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与间断的概念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深入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 7.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的阶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 8.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数列有极限、夹*定理),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会应用两个重要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 微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函数单调性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以及对数求导法。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二阶、三阶导数及较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掌握微分法。 5.理解罗尔(ROl1e)定理、拉格朗日(kgrange)中值定理、柯西(oluchy)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掌握这三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含解较简单的应用题)。8.掌握曲线凹凸性和拐点的判别方法,以及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 9.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会作某些简单函数的图形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考试内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不定积分的换元 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积分中值定理 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及其导数 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一Leibniz)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 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的概念和计算定积分的应用考试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变上限定积分的导数。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题。 4.了解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掌握计算广义积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广义积分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考试内容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 隐函数求导法 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无界区域上简单二重积分的计算考试要求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表示法与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直观意义。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复合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方法,会用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会求解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直角坐标、极坐标)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无界区域上的较简单的二重积分。五、无穷级数考试内容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 几何级数与户级数的收敛性 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 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交错级数莱布尼茨定理幂级数的概念 收敛半径、收敛区问(指开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 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考试要求1.了解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收敛级数的和等概念。 2.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及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几何级数及P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和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 3.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掌握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判别方法。 4.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 5.了解幂级数在收敛区问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 6·掌握(略)等幂级数展开式,并会利用这些展开式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成幂级数。六、常微分方程与羡分方程考试内容微分方程的概念 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变量 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及简单的非齐次线性方程 差分与差分方程的概念 差分方程的通解与特解 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的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齐次方程和一阶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 3.会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和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乘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了解差分与差分方程及其通解与特解等概念。 5.掌握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6.会应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二、线往代数一、行列式考试内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姆(Crammer)法则考试要求1.理解门阶行列式的概念。 2.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3.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二、矩阵考试内容矩阵的概念 单位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矩阵的和数与矩阵的积 矩阵与矩阵的积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的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秩考试要求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几种特殊矩阵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以及它们的运算法则;掌握矩阵转置的性质;掌握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 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和秩。 5.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三、向量考试内容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和数与向量的积 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 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元关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法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元关组 向量组的秩考试要求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法则。 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概念,掌握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方法。 4.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会求向量组的秩。四、线性方程组考试内容线性方程组的解 线性方程组有解和元解的判定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导出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非齐次线住方程组的通解考试要求1.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概念,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方法。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3.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求法,会用其特解及相应的导出组的基础解系表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考试内容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 相似矩阵 矩阵的相似 对角矩阵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考试要求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掌握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3.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六、二次型考试内容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 惯性定理 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 正交变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考试要求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 2.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等概念(了解惯性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甩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掌握正定矩阵的性质。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随机事件和概率考试内容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 事件的运算及性质 事件的独立性完全事件组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Bayes)公式独立重复试验考试要求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乘法公式以及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考试内容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常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分布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和边缘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常见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 χ2分布 t分布 F分布 分位数的概念考试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F(x)=P{X≤x}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一1分布、二项分布、超JLnn分布、泊松(POison)分布及其应用。 3.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4.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的概念、性质及其两种基本形式:离散型联合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连续型联合概率密度和边缘密度;会利用二维概率分布求有关事件的概率。 5.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性的概念,掌握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独立的条件。 6.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7.掌握根据自变量的概率分布求其较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的基本方法;会求两个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了解产生χ2变量、,变量和F变量的典型模式;理解标准正态分布:χ2 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分位数,会查相应的数值表。三、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考试内容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及其性质 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其性质考试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计算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根据随机变量1的概率分布求其函数的数学期望Eg(X);会根据随机变量调和Y的联合概率分布求其函数g(x,Y)的数学期望Eg(x,y)。 3.掌握切比雪夫不等式。四、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考试内容切比雪夫(Chebyhev)大数定律伯努利(Bemoulli)大数定律辛钦(Khinchine)大数定律泊松(Pojhon)定理 列莫弗一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列维一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考试要求1.了解切比雪夫、伯努利、辛钦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理解其直观意义。 2.掌握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 3.掌握椽莫弗一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列维一林德怕格中心极限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并会用相关定理近似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五、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考试内容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经验分布函数样本均值、样本方方差 样本矩考试要求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的概念;了解经验分布函数;掌握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标准正态分布、χ2分布、F分布、T分布六、参数估计考试内容点估计的概念 估计量与估计值 矩估计法 极大似然估计 估计量的评选 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单个正态总体方查和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考试要求1. 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最小方差性(有效性)和相合性(一致性)的概念,并会验正估计量的无偏性。 2.掌握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 3. 掌握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的求法 4. 掌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置信区见的求法七、假设检验考试内容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的假设检验考试要求1。理解显著兴建研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2.了解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微积分约50%线性代数约2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约25%(二)题型比例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参考资料:http://www.enbo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replyID=50160&id=50160&skin=1建议就看数学的吧英语,政治等07年的 别急数学最关键到www.kaoyan.com 的论坛上去看看 会有的 加油把

南开大学法学考研的历年试题

爱梨
大渡河
2006年南开法学综合课全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分权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监督原则。分权原则又称为分权制衡原则,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这些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互相牵制和互相平衡的关系。2、 法律移植。法律移植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它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3、 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4、 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概念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先后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基础在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2、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A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B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C对方为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D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5、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是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任何犯罪,犯罪客体都会受到侵害,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二、 判断题1、正当程序不是强调“看得见的正义”,而是追求判决的正确。正当程序的价值就在于实现看得见的正义,也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都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实体法的价值才应该是确保判决的正确。因此该陈述时错误的,混淆了实体与程序的价值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关于罪数的判断,是根据犯罪人的行为个数决定的。根据犯罪构成标准说的主张,确定或区分罪数之单复的标准,应是犯罪构成的个数事实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行为人的犯罪事实的最终形态,无论与前述何种类型的犯罪构成相符,均视为具备犯罪构成;至于具备犯罪构成的数量,则应以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犯罪构成的个数为准。本题中认为罪数的判断根据是犯罪事实的个数的表述是不正确的。3、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政体等同于政权组织形式。在我国理论界,人们一般都将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作为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述形式,因而大多数称“政权组织形式即是政体”在这个角度上讲,题目中的论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说政体等同于政权组织形式是不对的,因为:尽管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也就是看说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政体重于体制,政权组织形式着重于机关;体制粗略地说明国家权力的组织过程和基本形态,政权组织形式着重于说明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题的论述不准确。4、商业广告、招股说明书、招标公告均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所以他们均属于要约邀请。要约邀请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本身并不是要约。要约是行为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区分要约邀请和要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理解以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法律规定的几种典型的要约邀请的行为:A寄送价目表,B拍卖公告,C招标公告,D招股说明书,F商业广告。2、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作出区分;3、依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定应提议是要约邀请还是要约;4、根据交易的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因此本题笼统地说商业广告、招股说明书、招标公告时要约邀请是不准确的。三、 简答题1、简述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包括:告示——法律代表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这种态度以赞成和许可或反对和禁止的形式昭示于天下,向整个社会传达人们可以或者必须如何行为的信息,起到告示的作用。指引——法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可以分为确定性指引和不确定性指引。评价——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预测——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如何对待人们的行为,进而根据这种预知来作出行为和计划。教育——发的教育作用表现为,首先通过国家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凝结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法律符号而向人们灌输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使之渗透于或内化于人们的心中并借助人们的行为进一步广泛传播。其次、通过法律规范的实施而对本人和一般人今后的行为发生影响。强制——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制裁违法行为。通过制裁可以加强法的权威性,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增强人们的安全感。2、法律责任的构成及其免责事由一、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认定法律责任时必须考虑的条件和因素。法律责任的构成包括:A责任主体,B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C损害结果,D因果关系,E主观过错。二、免责事由包括:A.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B.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C自首、立功免责。D.补救免责。E.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仅适用于私法领域)F.自助免责。G人道主义免责。3、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从宪法和宪政的角度来说,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A公民享有各种权利,其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选举权。B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首先表现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还具体又表现为公民权利和国家机关的基本关系,它包括公民权利和立法权的关系、公民权利和行政权的关系、公民权利和审判权的关系、公民权利和检察权的关系。C权利和权力的基本关系还包括权利和权利的基本关系和权力和权力的基本关系。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内部间的关系对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影响。A公民权利内部间的关系对权力基本关系的影响。B权力内部关系对权利和权力的基本关系的影响。4、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一、宪法解释的原则包括:A.依法解释原则;B.符合制宪目的原则;C.以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D.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E.字面解释原则;(文义解释)F.整体解释原则;(与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二、宪法解释的方法包括:A.统一解释;(作出明确而统一的说明)B.条理解释;(根据文字含义、法理、先例、类推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对之予以说明)C.补充解释;(存在遗漏,适当补充)D.扩大解释;(宪法内容比社会的变化、发展的要求为窄,需扩大其含义)5、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法律后果。一、概念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因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民事行为自始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只是相对无效,是否有效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二、种类:1、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事意思表示的情况下为的民事行为,并因此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三、法律后果: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只是相对无效,是否有效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如果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则该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双方权利义务回归开始状态;如果在法定期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该民事行为是有效的。6、抵押权的特征、实现条件和方式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一、特征:1、抵押权是一种物权。2、抵押权是一种担保权。抵押权是以担保债权为目的,确保债务的履行。3、抵押权是不移转标的物占有的担保权。抵押权人不占有标的,就标的物价值享有受偿的权利。4、抵押权人是以抵押财产的变价而优先受偿的权利。即抵押权是一种抵押物的变价权或变价的受偿权。二、实现条件:1、必须是债务人的债务已到清偿期。2债务人未履行债务。3、必须存在合法有效的抵押。三、实现方式:抵押权实现的方式,包括三种:1、以抵押物折价。所谓抵押物折价是指抵押权人与抵押人达成协议,将抵押物折价用于清偿债务,并使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但是折价合同必须是在实现抵押权时才能订立,且抵押物的所有权必须在折价合同订立后才能转移。流质条款无效。2、抵押物的拍卖。3、抵押物的变卖。四、 论述题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及其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即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一、特征有二: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1、时空性。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行为人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形态的本质特征。3、彻底性。即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二)、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所谓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在某些犯罪的某些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的犯罪行为可能造成但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而在这种情况下所成立的犯罪中止,这种犯罪中止除了必须具备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外还应该具备有效性,即行为人还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法定结果的发生,使犯罪为达到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二、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1、与犯罪既遂的区别。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行为人所故意实行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而犯罪中止形态是犯罪未完成形态,未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同时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也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不同。2、与犯罪预备的区别。犯罪预备概念特征:是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形态的特征。A、客观方面不同,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而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行为的任何阶段。B、主观特征不同,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即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而犯罪中止行为人停止行为是自动放弃,因此从主观上看,并没有违背行为人的意志。3、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区别A客观方面不同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而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B主观方面不同。犯罪未遂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因此犯罪行为的停止是违背行为人的主观意志的;犯罪中止,行为人行为停止犯罪行为是出于其内心,即该放弃行为是不违背其主观意志。4、犯罪中止还包括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中止状态,其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停止形态的又一个特征。5、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不同。(可以大概提及)2005南开法学综合试卷一、名词解析1、民族自治机关2、司法职权3、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4、善意取得5、情势变更原则二、辨析题1、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单罚制和双罚制)2、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分别为保护性和限制性规范3、产品责任中的侵权问题和被告问题 4、是时效中止的问题三、简答题1、法律原则的功能及与法律规则的区别2、法的继承的主要根据和理由3、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4、宪法适用的原则5、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区别6、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程度四、论述题 物权的效力2004年南开法学综合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 、缔约过失责任2 、行政制裁3 、宪法实施4 、假释5 、累犯二、判断下列表述,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计20分):1 、代理证书是证明代理人的代理权并表明其权限范围的证书。因此,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应出具代理证书。2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应指定为共同犯罪。3 、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因此,只是完成犯罪行为的,不构成犯罪既遂。4 、我国法律不仅可以适用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以可适用在我们领域内的外国人。(原试卷是这么写的,我觉得可能是错误,第一个应该是中国人)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 、简述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2 、简述物权法的基本原则。3 、简述法律规则(规范)的分类。4 、简述宪法规范及其特点。5 、简述违宪责任及其形式。6 、简述数罪并罚的原则。四、论述题(20分):1 、论法律程序及其作用方式。南开大学2003年法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 、要约的撤销2 、刑事责任能力3 、犯罪中止4 、法律推理5 、宪法规范二、判断下列表述,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计20分):1 、甲某2000年6月2日得知乙某实施了侵害其专利权的行为。该行为一直持续进行。甲某于2002年7月6日向法院起诉,请求乙某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对此,法院应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甲某的诉讼请求。2 、法院按照法的效力等级高低,可依次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规章、地方性法规、判例判决案件。3 、为了使他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措施,为正当防卫。4 、宪法关系的客体是宪法行为,即国家依法行使宪法规范所赋予的权力的行为。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 、简述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2 、简述刑罚的概念、特征。3 、简述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原则。4 、简述法律移植。5 、简述违宪审查制度。6 、简述宪法和宪政的关系。四、论述题(20分)论述民事法律事实。参考资料:www.fxky.com

46.某离校2006 年度毕业学生7650 名,比上年度增长2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 %.而研究生毕业数

其来无迹
当我昏乎
可以,但是非常慢,用倍数整除法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