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南亚南亚研究属于哪一类别期刊

宁俭
摧花手
是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的,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省级期刊!!

求一篇关于东盟的3000字论文

殆哉圾乎
传家宝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莱仙境一般。作文网 home.sanwen8.cn在美食节上,人山人海。有着来自东盟各国的朋友,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虾、童子鸡、北京烤鸭、啊炳的烤全羊、烤鹿肉……我和妈妈买了烤虾、童子鸡、烤鹿肉,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吃着东西,我还参观南博会会徽——朱槿花。会徽的底色是海蓝色的,象征着和平、美好。朱槿花是我们广西的区花,那十一片花瓣像十一条彩带,分别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旖旎的东盟十国。美丽的花瓣,象无数双欢迎的手臂。11片花瓣间铺满了光荣与梦想,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十国人民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美好的未来。作文正在这时,美食节上空飘扬着《相聚到永远》这首歌。那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里,我梦见了我和东盟博览会吉祥物“合合”一起去东盟十国旅行。在曼谷,我们看见了闪耀的寺庙和宫殿,一流的购物中心和东盟最好的夜生活。在老挝首都万象,我们看见了庄严肃穆的佛塔,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宽阔的林荫大道。来到柬埔寨首都,我们看见了皇宫、银塔和寺院还有湄公河。在越南首都河内,我们看见了有法国风格的建筑和清新、迷人的湖泊。在缅甸首都仰光,我们看见了施维达项塔、庙宇、神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作文看见了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的购物场所,不同风格的殖民地建筑以及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是对比鲜明的城市,是通往印尼的门户。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们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夜生活、英特拉姆洛斯城堡和宫殿。在文莱首都斯巴加湾,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在地。在新加坡,我们知道了新加坡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相辉映的亚洲国际大都会。它是东盟主要的门户和港口,以其最新潮的名牌和特具风味的美食而闻名。“再大的城市也装不下,双眼的眺望,梦想的宽广,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不熄的的信念和力量……”这首《相聚到永久》一直回荡在我心中。愿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会更友好的相聚到永远。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对比

时时刻刻
大卫镇
当然厦门大学好了。东南亚这块厦大东南亚研究中心是权威,考试是厦大经院统考,有一定难度。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招博士研究生吗

而无阿私
厚生
  招“南亚经济研究”博士研究生!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严格讲隶属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级别是与院(系)平行且独立设置的实体科研机构,经济学院副院长文富德教授兼任南亚研究所所长,现任常务副所长为李涛教授。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自1982年起培养世界历史专业南亚历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起培养世界经济专业南亚经济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001年获得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授权点,2003年获得世界经济专业南亚经济研究方向博士授权点。  附2015年你需要的博士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020105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之04 南亚经济研究  导师为文富德教授、杨文武教授  考试科目:① 1001 英语 或 1002 日语 或 1003 俄语  ② 2001 《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③ 3001 西方经济学  复试科目:世界经济  备注:详细资料可查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链接 http://sesu.scu.e.cn/

杨文武的学术论文

数日不出
蒙面人
房价收入比指标研究,统计研究,2003/01印度证券市场,人大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2000/11经济全球化与印度国有企业改革,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03港台房地产业指标体系比较研究及其对国内的借鉴度,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6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探折,人大复印资料《高新技术产业化》,2007/02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性分,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8/04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纵横,2015/01中印能源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探讨,南亚研究季刊,2014/06马尔代夫恐怖活动的特点、原因与马政府的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4/08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农产品贸易合作,南亚研究季刊,2013/06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电信业合作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后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研究现状探析,南亚研究季刊,2012/12印度经济产业结构的特性分析,南亚研究季刊,2012/06印度经济关系结构的特性分析,南亚研究季刊,2012/03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研究,南亚研究季刊,2011/09印度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启示,亚太经济,2011/09印度汉语教学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思考,南亚研究季刊,2011/03四川对南亚开放合作的现状评判及战略选择,南亚研究季刊,2010/12从文化视角打量“遥远的近邻”——简评《印度的中国形象》,南亚研究,2010/09中国和印度高等教育体制比较,南亚研究季刊,2010/06印度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南亚研究季刊,2009/12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其维度探析,南亚研究季刊,2009/03试论四川与南亚经贸合作机遇、挑战及对策,南亚研究季刊,2008/02两部门经济假设下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探折,南亚研究季刊,2008/02试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基础、架构体态及其启示,南亚研究季刊,2008/01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性分,南亚研究季刊,2007/04中印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中印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社会科学,2007/09对于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理性认识,南亚研究,2006/02产业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产业合作,江淮论坛,2006/01跨国公司对印度汽车制造业的技术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科学 · 经济 · 社会,2006/03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探折,社会科学,2006/02中印在海外石油能源供给中的竞合态势及其博弈分析,生态经济,2006/04港台房地产业指标体系比较研究及其对国内的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创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房价收入比的理性认识,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07印度与中国招商引资比较分析,南亚研究季刊,2003/03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南亚研究,1998/02印度与中国的资源实力对比分析,南亚研究,1999/01构筑中国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17经济全球化与印度国有企业改革,南亚研究季刊,2001/04论印度公营部门中银行改革问题,南亚研究季刊,2001/03印度公有企业改革中的研究与发展问题,南亚研究季刊,2001/01启动印度新经济的信息技术产业,南亚研究季刊,2000/04印度独立初私营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南亚研究季刊,2000/03印度证券市场,南亚研究季刊,2000/02印度资本市场初探,南亚研究季刊 ,2000/0190年代印度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南亚研究季刊,1999/04印度经济发展战略,南亚研究季刊,1998/04印度新政府反冲式启动经济发展战略背景,南亚研究季刊 ,1998/03论印度公营企业私有化问题,南亚研究季刊,1998/01印度政府反贫困的政策,南亚研究季刊,1997/04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南亚研究季刊,1997/03印度1995—1996年度财政预算,南亚研究季刊,1996/02浅析印度的通货膨胀及其出路,南亚研究季刊,1995/03“中国造”的印度攻略,时代财富,2008/01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其维度探析,南亚研究季刊,2009/01印度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南亚研究季刊,2009/04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论文

非常美
且无所逃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急需人类起源的论文

亚瑟王
窖者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共同的!(300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不同的肤色是与居住地有关,居住在非洲的因为阳光强烈,肤色变黑;欧洲因为阳光较弱,肤色就白;亚洲居中,肤色也居中。  不同的语言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语言实际上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同的习俗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结果,某地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于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看过很多网上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至今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全是在胡说八道,什么人类来自太空等等,就连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胡说八道幼儿的幻想。人类起源的论文我写不出来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人类的起源(我说的人类起源是真理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人类起源》谈到人类起源首先不应该只想到人自身而是要想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及地球上所有物质的本性。一:地球上的生命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什么样形式的生命都是由细胞开始生长。二:地球上所有物质的本质是一致的,不然生命无法产生和生长,地球上的物质看起开是不同但是其实所有物质的本质绝对是有通性,这一点不用任何检验和证明。三:各种生命的本质具有通性。四:地球所有动物基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相同的。就这三点足可以说明生命是地球自身的产物,人类是生命也是物质,人类最初是在几亿或几十亿年前从细胞(甚至鼻细胞还要小)开始起源,人类的形体大小是随地球磁场的强弱而变化,地球最初人类的形体很小只有细胞那么大,随着地球磁场的增强而增大,一亿年前地球磁场人类的形体增大的几点,人类平均身高在十米左右这时的恐龙才只有细胞大,地球磁场太强所以吸引来太空的一颗巨大流星撞击导致地球上多数形体大的生命灭绝,又经过了几千万年地球磁场再次达到高峰再次吸引流行相撞这时人类的形体也只有细胞大而恐龙的形体巨大就像现在所发现的巨大恐龙化石,恐龙灭绝至现在人类随地球磁场逐渐增强才演变成现在的模样。地球上所有物种都不能自行进化成另一个物种,猿类人猿猴猩猩永远进化不成人,就像小草蛇永远进化不成莽蛇小鱼永远进化不成鲨鱼,野鸡永远进化不成丹顶鹤,所以达尔文是儿童幻想。在农村到处都有用来灌溉的小水塘但是没有人放鱼苗却有小草鱼,小水塘来自地下和雨。地球上微生物基本都是自生,这并不是说人也是自生,人起源于地球是不假但是生命最出是怎样形成的,这就要从宇宙起源说起。追溯人类起源的问题就涉及太多了,其中包括物理化学中医学草药学天文学等,要想真正了解人类起源就必须了解八卦黄帝内经易经六十甲子古代算命术等真正意义,帝曰:人天地生,四时之法成。这时黄帝内经的一段话,这句话说的就是人类起源。黄帝内经中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金主白土主黄水主黑,细胞大的人类最初产生在地球不同地域,在地球的赤道附近产生了大量人类(细胞大小),赤道炎热根本不适应生命生存,但是各种生命自我调节性都非常强,人类的自我调节力更强,肾属水主寒主黑主耳,在赤道的细胞大小人类为了生存就拼命自我调节肾功能,肾功能强肤色就黑所以才有黑人,黑人的肾要比其它肤色人种的肾大,黑人得肾病要高于其它肤色人种,黑人的耳朵比其它肤色人耳小。土主黄主脾胃,最初在华夏大地上也产生了大量细胞大小的人类,华夏土地非常适应人类生长不过土旺了点所以有黄种人,黄种人的胃壁的厚度比其他肤色人种要厚,黄种人得胃病比其它肤色高。金主白主肺大肠主鼻,在西方也产生了大量生命,所以有白种人,白种人肺大功能强鼻梁高同时肺病也高。男人的阴茎大小与高矮胖叟无关但是却与肺肾有关,肺肾功能比黄种人强阴茎就大长所以黑人白人的阴茎比黄种人大长。太多太多要说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现只说这些,看能不能给你启发,我的信箱:yizs2002@sohu.com

1.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列出三个科技论文选题,对比分析其价值、可行性,筛选出一个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论

第七码
预言者
首先收集广泛的中印贸易数据点讨论的中印比较的优点和缺点,得出相关结论,不要过于偏激,不片面的,从下面的写作(你提供信息参考,毕竟时间来锻炼他们的技能和诚信的写作也需要你掌握!) 在印度这是“确定”,重新启动边贸径特定的一段时间 。中印双边贸易政策 新闻事实: 新华网拉萨6月19日电(记者冯磊李建民)───────────────────重开连接西藏和印度在中国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将于7月6日,恢复国家中断40年的边境贸易。 中印两国官员18日在西藏首府拉萨举行了会谈,宣布重启乃堆拉山口边贸分钟的时间里在会谈结束后,双方将签署。 根据会谈纪要,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放,通过一个临时边贸市场,也就是堆拉山口16公里的山路孔青冈临时边贸市场,每年的开放时间为每天6月1至9月30日,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10点至下午6时。 “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改变边境地区的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地位,促进发展的交通运输,建筑,和服务行业,这两个国家连接南亚贸易理念的通道创造了条件。说:“郝鹏,西藏自治区副会长,负责商务工作。 通过两国边境经贸合作,实现两国之间的贸易主导的政治和外交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改善双边的贸易环境,疏通贸易渠道。中印政治和外交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需要在边境地区的人,“他说。 印度代表团参加会谈,印度商工部辅秘克里斯·TI·费尔南德斯说:“是堆拉山口贸易通道和跨境贸易市场的复苏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在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揭开新的篇章。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伟大的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 乃堆拉山口位于段的交界处,印度,锡金,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4545米海拔距拉萨460公里,城市加尔各答,从印度海岸约550公里,印度是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 引用的数据分析]: 20世纪,每年的营业额是最高的当数百万银元,会计中印边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两国相继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军队把守,边贸通过隔离带刺的铁丝网。───────────────────重开乃堆拉山口,将在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导致印度和南亚的一条主要公路,为两国人民的利益,扩大中印边境贸易。 BR /> 亚东口岸尚未正式重新开放边境互市贸易,在最近几年变得更加活跃。亚东县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5000人到亚东业务,边境地区居民,民间边境贸易总额超过360万美元。在2004年,两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2005年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过,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在西藏亚东县边贸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亚东口岸重新开放事宜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说,郝鹏,亚东边贸市场的开放,将大大促进中印贸易的发展。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农业和牲畜通过这个方便的陆路通道,中国的羊绒,家电产品,中国草药也有望通过道口进入印度市场。 [结论]西藏去年,进口总额和出口2亿美元美元在印度和东亚洲边界贸易开通后,即使10%的中印贸易音量通过通,西藏的外国贸易量的数字会是一个增加超过10亿美元,带动对西藏太大,“他说。 中印贸易大部分通过海运,西藏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天津港,无论是远在千里之外。 “运行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萨亚东至加尔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离可降低到约1200公里,这将有利于促进从西藏,中国和内地通往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鹏说。“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印贸易额达到18.73十亿美元,比上年,比上年增长37.5%,预计今年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比较研究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在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本文中,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RCA的整体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指标相比,印度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基础上,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在继续深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崛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的“理论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本质上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因为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是经常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以来,国外一些知名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探索国际竞争力,这是公认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不过,波特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家和行业没有具体涉及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郑其苌,夏青(2004)则以波特的核心竞争优势理论,结合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在服务贸易的特点,但没有做具体分析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检查您的用(2006)“钻石模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中印贸易在服务竞争力差距主要是由于更高的生产及相关行业的支持因素所造成的差距。本文还选择印度作为对比,在中国和印度,但印度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对中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服务水平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新的模式中印贸易的发展现状做比较的影响中印贸易在服务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 其次,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从服务贸易总额中,中国的贸易总额在1990年9.861十亿美元印度,至105.52十亿,相差6.91亿美元,。从1991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超过印度,增加之间的区别,最大的差距在2004年达到五十六点三二八十亿美元。 2005年在中国的总贸易额的减少之间的差异为166.5十亿美元,比印度315亿美元。由于可以被看到从图1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和印度的总贸易中的服务曲线在稳步上升,并日益陡峭的曲线,表明那的总贸易服务这两个国家之间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与这两个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从1990年到2005年,服务在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和36%,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8.1%,较上年同期增长。 特定的服务出口,服务出口在2005年为81.2亿美元,这是1990年的82.04%,年平均增长率在14.13倍。虽然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服务出口总额低于中国,但其出口增速明显快。 2005年,印度出口总额为6,760亿美元,1990年的14.67倍,年均增长率高达85.42%。视图从两个服务出口占的比例,占总出口的国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 2005年中国的服务出口中的比例为9.63%,只有1.16%的增幅相比,1990年的平均比例只有10.56%。印度的服务出口占了总出口的国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1.55%,一个增长21.14%;与1990年相比的平均比例为24.81%,即2.35倍,和的比例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如示于表1中所示)。印度的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由于其服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印度的服务行业在2000年占48%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只有33%),超过11%在1980年,和其服务部门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快速发展的服务部门在印度促进发展在服务贸易。 第三,国际竞争力的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 (一)比较的国际市场份额 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其国际市场份额,国家的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在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八,同比增长2.63%,与1990年相比,占3.36%。印度的服务出口在2005年的比例为2.80%,在世界上排名第10位,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21%。由于可以被看到从表2,从1990年,以2005年,中国的出口服务,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都高于印度,但有迹象减少的量的差异,如中国和印度在2002年的比例的1.27%,但在2005年减少至0.56%之间的差异。表中的数据也表明,这两个国家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这两个国家正在推动的改革开放政策,扩大服务贸易。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以反映本国产品的出口或出口的产品或服务,比??较的指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服务。其计算公式为的RCAij =(XIJ / XIT)/“(XWJ / XWT)。其中,xij表示目前的服务出口的国家我,XIT目前的商品和服务的国家,我的总出口,而目前全球市场上的出口,XWT中,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目前全球市场上的XWJ服务。如果RCA> 1,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的出口服务,如果RCA <1时,该国的出口,服务不具有比较优势,更大的价值,更大的比较优势。 ,RCA的整体服务贸易的比较,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为0.51,0.05,与1990年相比增加,1995至2005年,RCA指数一直徘徊在0.49-0.63之间,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较弱。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贸易RCA指数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大于1,2005年高达2.21,RCA指数在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服务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 从服务贸易的RCA逐项比较,中国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旅游,其RCA指数1991至2002年,一直保持在超过1,并继续上升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1.43。较大的变化,在交通运输部门,RCA指数继续从1990年的1.65下降到1998年的0.41;运输部门的RCA指数开始上升2000至2004年已经达到了0.84,但仍然不具有比较优势。和其他商业服务,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显着,RCA指数一直小于1。在印度的部门,有不同的情况。印度旅游业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最近几年,1992年的指数为1.36,但2004年只有0.48相对不利的地位日益显著。非常相似的RCA指数的变化在交通运输部门,及旅游,还继续减少2004年只有0.50。然而,近年来,在印度其他商业服务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增加在2004年从1996年的0.80至1.56(见表4)。 上述三个竞争力指标的比较,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比印度大,但比印度低的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传统的旅游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在其他商业服务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两国之间的运输服务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在印度更显著的缺点。 四,由于囊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本文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服务贸易的特点以及中国和印度,后的模型,以探讨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新模型将保留波特“钻石”模型(如图2所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及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理念的基本内核仍然是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所不同的是,新的模式强调政府的作用,不仅通过的“钻石”模型辅助元素,以提高决策要素,而且还把它在“中心”的位置。新的模型也增加了2“环”,内环,说的影响的国内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而外圈的代表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由于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形成是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对一国的贸易表现的短期运行的竞争力实力的有利或不利的竞争力的影响,从长期长期看是后者归因于前者,因此,国内和国际环境次要的因素。波特和其他辅助元件在模型中的六大要素,但考虑到机会的特点这篇文章,其在剧中的角色的机会,往往为了改变国内或国际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我也没有其独立的一个基本因素,但辅助元素融入到“环境”。 下一篇文章将结合具体国情,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讨论了各种元素的模型之一: BR /> >(一)要素条件 在服务贸易生产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旅游服务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金融,保险,银行不能分开雄厚的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生存和发展的服务型企业条件的需要。生产要素也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先进分子的基本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的元素。先进分子的创作元素,通过投资和发展,如充足的资金,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国应建立在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发挥其高级要素的优势。先进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高级元素可能成为明天的发展,国家竞争优势的一般要素中,关键是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产生高层次的元素,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升级换代。波特,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比其环保优势的基本要素。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为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界。中国和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为服务贸易的发展,但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是在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对竞争力的影响服务贸易是不一样的。的的阴Xiangshuo,沉园(2005年)中国和印度的三个要素,两人在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期间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劳动积累了一大贡献的出口增长在服务贸易,和的积累,人力资本在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在不同的源两国间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服务交易主要来自其丰富的劳动力,印度的人力资本。比较优势,增强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个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部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迅速积累。 2006至2007年,在印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从2005年第50跃升到43的排名首次超越。并行的主要议题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两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印双边经贸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经济和贸易的优势互补 首先,中印贸易在中印贸易的快速发展 始于1951年,但非常小的贸易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在增加。 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中印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在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一年。 2006年,印度高级举行中印两国的经济,贸易,科学和技术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确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全面的经济和经贸合作“十一五”计划“推出了在印度联合可行性研究区域贸易安排,同意建立一个工作机制讨论印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2006年11月,在中印联合声明宣布说,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亿美元,10战略“,确保两国关系发展”,“巩固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强调了中印全面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 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加至二百四十九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世界第十大贸易伙伴。总密度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学者分析了在当前速度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了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中国的机械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如印度的主要出口的商品;产品是主要进口来自印度的铁矿石,铬矿,宝石和贵重金属,植物油,纺织品。近年来,印度一直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量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资,计划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铁路,港口,电厂和一些广泛,承包工程,中印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合作和印度是也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投资在印度的部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一个累计金额1700万美元。在电子,通信和光领域的投资。在同一时期,256非 - 金融投资项目的的印度合同金额5.48亿美元,实际投资1.72亿美元。此外,中印两国商界人士交往频繁,资源和技术合作,中国和印度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潜力。 /> 快速发展的背后 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两国之间的中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已成为制约经济之间的贸易关系,两国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中印两国的贸易摩擦已成为日益突出,保护自??己的落后制造业在印度提出了更高的贸易壁垒。 1。中印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已成为日益突出 1975年,印度开始建立反倾销的法律制度,1992年,印度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近年来,印度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在其反倾销调查世界上最高的,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世贸组织成员启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全球。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从1995年到2006年,印度开始反倾销调查457例,比位居第二的美国的22.5%; 15日,36.4%以上,在约旦和智利的第二个最高的保障。而从1994年之前,印度还没有到过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 1995至2006年,印度的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贸易补救措施调查来自??中国的商品,一个平均每年7.6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此外,中国和印度参与的反倾销调查的数量逐渐增加,中国出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与印度的立场在中国外贸的增长,印度的反倾销案件日益受到重视,应答率显着增加,但仍然较低的比响应的美国的国家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率。此外,在印度的反倾销规定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充满随机性的形式依稀定义的性能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如何申请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中国涉案企业的地位的核心问题,以确定正常价值的规定仍然是一个缺乏可操作性,“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企业,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反倾销调查中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2。印度,以保护其落后的制造业 中国的出口是主要集中在劳动的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这两种全球的“中国制造”是不仅引起恐慌在市场上制造企业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直接竞争的压力目前,印度的制造业仍然滞后后面,占不到30%,印度的制造业部门份额的总输出值的三大产业的制成品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的普遍较差质量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日益强大的竞争力,很多印度公司称,中国的产品会给印度的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印度人甚至被称为“侵略”,一些制造业公司已经要求印度政府启动贸易救济对中国产品的调查。 3。印度贸易壁垒更高 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实施的自由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斜线贸易的障碍,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印度在南亚地区的贸易壁垒的列表顶部。印度有许多普通货物中包括禁止/限制进口商品的列表。违禁物品,包括鸡肉,鸡蛋,石膏,石油和天然气,丝绸,府绸,斜纹布,灯芯绒,渔网和棉花。限制进口的货物,包括盐和化肥。目前,印度的整体关税水平是非常高的。海关税收率在印度分为:5%,15%,25%和35%四个等级。近年来,印度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降低平均水平的近年来,亚洲国家的平均关税不超过20%,峰值关税不超过30%。除关税外,印度进口商必须支付额外的税,增值税,所得税,预计调整税收和基础设施成本,进口许可费,各类进口成本。例如,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出口优势,空调,冰箱分别征收42.5%,30%的附加税。因此,印度目前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仍高,阻碍了进一步的出口我们的商品。 4。中印贸易竞争是强 中印贸易结构既存在互补性,有竞争,两国各自的对外经济竞争力的互补性。首先,从分布的贸易伙伴,两国的整体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作为一个主要的外贸伙伴,而且外国贸易伙伴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次,从结构上看两国的进出口商品,是具有互补性和竞争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印度的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在! ! ! !

急求:中华民俗风情论文!!!2000字

格雷塔
红高粱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春牛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咬春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 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中国的传统服饰,按礼制的规定,必须与一定的信仰活动相适应,故有所谓的“祭服”。此外,民间还流行许许多多用以避邪的衣服和饰品,如五毒背心、五香布袋、辟邪鞋饰、玉佩、护身符等。饮食生活中,船家食鱼忌翻身,不称“箸”而称“筷”;河南人做饭忌说“少”、“没”、“光”、“烂”、“完了”、“不够”等词语;东北人包饺子忌不捏褶,因为捏光边象“和尚头”,不吉利,而且包成的饺子忌摆成圈,必须摆得横竖成行,才能财路通达,这些禁忌习俗都是我们常闻常见的。事实上,饮食中的原始信仰很早就盛行了,如汉代便有“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5]。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 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6]这种食用、 佩戴某种东西就可以取得某种实际效用的观念正是模拟巫术的观念,而后世盛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以“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形容别人胆大妄为,显然与之一脉相承。至于喝了中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的习俗,很明显与接触巫术有关。遇到出行、聚会等家庭或社会活动时,人们也常以卜筮、圆梦、求签、测字等方式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墨子》中所记:“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7] 即丛辰占法预测出行吉凶之一例。在民间,甚至连洗头、制衣也都有种种趋吉避凶的习俗。如《论衡》中记载:“《沐书》曰: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裁衣有书,书有吉凶,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则有福。”[8]此外,各种前兆迷信在民间也盛行不衰。 《尚书·牧誓》中“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化鸡之晨,惟家之索。”的记载表明,早在周代之前,人们已笃信雌鸡报晨是家道衰败的前兆。《左传》中也有不少日食预兆灾变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的前兆迷信尤多,如“长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9]“剡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 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见则天下大水。”[10]传至后世,流行于各地的前兆迷信,诸如“乌鸦叫凶,喜鹊叫吉”、“猫头鹰叫孝”、“左眼跳福,右眼跳祸”、“鸡上屋兆凶”、“喷嚏兆灾”、“灯花兆喜”等,都是我们熟知的。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而社交往来时,以某种信仰仪式或赌咒发誓来互相约束、取信,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在人生仪礼中,原始信仰渗透得尤深。如围绕生育,就有五花八门的生殖崇拜、祈求子息的习俗和产妇、产房禁忌,以及一系列为婴儿祈福的仪式。结婚迎亲时,也有许多巫术活动,撒谷豆攘三煞至少在西汉时就已流行[11],以弓箭镇邪,悬铜镜驱崇等,早在唐宋文献中已有记载[12]。丧葬因与鬼魂观念和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信仰活动更是形式繁复,名目众多。从山顶洞人在尸骨上撒赤铁矿粉到《仪礼·士丧礼》中的有关记载,各种丧葬信仰习俗不断地发展演变,长期延续。再从中国的传统节日看,也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除各种岁时农事节俗外,还要分别祭祀青帝句芒、赤帝祝融、白帝蓐收、黑帝玄冥;中元节、冬至、除夕,都有祭祀祖先的仪式。原始信仰习俗在传承中始终表现出浓重的神秘性,人们觉得这些习俗是不可捉摸和无法解释的,在神秘莫测的气氛中产生的恐惧、敬畏心理便导致了盲目信从的民俗行为。这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深受宗教影响的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原始信仰习俗在中国长期延续有其多重原因。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种联绵不断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传递途径是畅通无阻的,而因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那种较为保守的文化性格又使古老的风俗在传承中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原始民俗主体的原始信仰能够在后世大量保留和长期传承。其二,由农业经济和宗法社会中发生的中国文化是以务实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世间关系的注重为特征的,因而原始信仰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种全民信奉的宗教。如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不但未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教”,而且本身就渗透了古老的巫术、祭祀成分。至于一些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也只能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下生存,无法取代原有的信仰习俗。其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并不平衡,当汉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时,许多少数民族还处在氏族部落制或更原始的社会阶段,因而原始信仰习俗在各少数民族中是大量存在的。当某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或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时,也必然会带来许多原始信仰习俗,如辽、金、元、清政权的建立便带来了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习俗。中国传统民俗的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在研究中不能不考虑到原始信仰的多方面影响,即使研究外来宗教也应重视外来宗教与本土原始信仰的冲突、融合所发生的诸多变化。二、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虽发生过种种变迁,但以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和变种却长期保留着。这种以宗法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定势,对民间风俗产生了长期的、重大的影响。从传统的社会心理看,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明显地反映出宗法观念的影响。研究民俗的学者都注意到,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十分繁复精细,它不仅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纵向地区分上下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年长幼等同辈横向方面,也有极其严格细微的规定。如本人上一辈的男性长辈就有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等,女性长辈就有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等。这种不厌其烦的称谓方式,实际上是由着意强调血缘亲疏和系别的宗法社会派生的。在社会生活中,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之间的关系、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正是由称谓表示出来的血缘关系以及由此确立的尊卑、男女、长幼的不同地位而排定的。孔子强调“正名”,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立意也就在此。从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看,亲属集团乃至村落社区的多种民俗活动大多是围绕血缘关系这一轴心展开的。这一方面人们已谈得很多了,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来看看。唐宋以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社会文化条件的诸多变化和社交活动的不断扩大,一些人突破了家族和村落的范围,根据自己的信仰、专长、志趣和特殊需要,相互交往,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活动群体。如宋代文献中对此类家族、村落之外的民间结社、结会就有颇多记载[13]。应该说,这些游离于家族之外的社会交往和民间组织反映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们还是笃信血缘的力量。异姓朋友常常通过“结义”的方式结成“义兄弟”,宋代的洪迈曾谈到这一现象:“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14]元、明时的戏剧、小说多有朋友“结义”的描写,如《单刀会》、《三国演义》就根据刘备、关羽、张飞的史事敷衍出一段“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并在后世成为“异姓兄弟”的楷模。旧时,浙江一带即有男子结拜组成的“十兄弟”,广州地区则有女子结拜组成的“金兰会”。明、清时的民间会党也常常模拟家族形式,以结盟方式入会,师徒间以父子相称,众徒间以兄弟相称。上述现象表明,人们始终认为,通过某种仪式使非血缘的关系转化为象征性的血缘关系,就能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和凝聚力。民间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宗法观念影响下的社会心理的另一重大表现是,数千年来,“孝亲”情感一直在社会观念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民间时时重复做的一件大事是对去世先祖的隆重祭奠和顶礼膜拜,以此祈求祖先保佑后人人丁兴旺,家族昌盛。人们认为其他神灵都不如祖先神尊贵,因而各地都建有祠堂、家庙,各家都奉祀祖先牌位,而定期举行祭祖仪式则是民间最重要的信仰活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祭祖先,那是没有容足之地的。“孝亲”的另一表现是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在人们心目中,“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正如《孝经》中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5],因此,“百善孝为先”成为社会公认的准则,而“无父无子”、“六亲不认”的人,则为众人所不齿。由尊祖孝亲又导出一个普遍的心理定势,即极端尊重传统,并因此形成了厚古薄今、因循守成的思想倾向。人们对待古已有之的传统惯制总是抱着谨慎恪守,不敢轻易背弃的态度,在评价事物时,总是以是否符合“古法”,是否传承有绪为标准,提出某种看法时,也总要引述古人、前人之语来加强自己说话的分量,民间长期流传的谚语、俗语常是劝戒他人时的有力法宝。民间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信奉的“祖师”,都讲究“家法”、“师承”,并有“祖师”创业授艺的神奇传说。如果木匠不标榜“师传绝技”,郎中不炫耀“祖传秘方”,便难以取信他人。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的影响还通过礼仪制度的形式,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历史上,等级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的规范作为道德的内涵,而且还以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实质性的内容。历代王朝都用礼制规定社会秩序,人们按照自己的等级身份,而不是财产多寡过着相应的生活,以此保障尊卑贵贱不可逾越的道德信条。以生活用品的使用来看,礼制都作了周详完备的规定,诸如衣冠服饰、房舍家具、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物无巨细,其种类、形制、质料、样式、色彩等,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甚至小至门钉的数目、腰带的装饰,都有一定的规格,贵贱不能混淆。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社交往来、婚丧喜庆、吉凶祸福等,也都有一系列的礼仪规定。历代统治者还时常有“正礼俗”的举动,运用法制、哲理、教化等手段,将民间风俗纳入礼制的轨道。在礼制的约束下,人们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份享用不该享用的物品,做出不合礼仪的举动,于是塑成了循礼蹈规、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拘谨、守成、俭约、古朴的民俗风情。三、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统一于整个中华民族之中,各民族丰富多采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中国民俗的整体。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在文化上经历了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夏商时代,中原黄河流域是夏族,东部淮河流域是东夷,南方长江流域是三苗,西北黄湟一带是羌族,大漠南北是荤粥,至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商周各族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和同化,形成华夏族。秦代,当时的东夷、南蛮、百越、诸戎、笮、@⑤、夜郎等族皆统一于秦王朝,其后,匈奴、乌孙、东胡、肃慎、扶余等族又逐渐统一于汉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族杂处,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的融合和同化。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加强和巩固,文化交流也有很大发展。五代十国和宋代,虽出现过多元割据的局面,但元代大一统后,不仅结束了宋与辽金的对峙,而且也统一了大夏、回鹘和大理等政权,而各民族的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融合与交流。明清以后,更有所发展,当今我国已是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当然,肯定各民族的交流、融合、统一,并不等于说各民族的民俗也是一致的,事实上,多样性、丰富性和民族间的差别性正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特征。各民族民俗的差别是因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造成的。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看,有平原、深山、密林、水乡、沙漠、海岛,气候条件也东、南、西、北相差极大。东北山林中的民族与南海岛屿上的民族,西北戈壁的民族与江南水乡的民族,必然会在各方面存在重大差别。从历史发展看,各民族也不平衡。汉族的先民早在八千多年以前就发明了农业,夏商周以来,一直以农桑为主要的经济方式,与此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则实行不同的经济方式,如北方的匈奴、鲜卑、契丹、柔然、党项、蒙古等族,曾长期从事游牧经济,而东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则长期以原始的渔猎、采集为主要的经济方式。不同的经济方式必然形成不同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习俗。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也不相同,汉族很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而许多少数民族却长期处在原始的氏族社会,到近代,仍有不少民族处于奴隶制、半奴隶制、封建制、封建农奴制,甚至氏族社会阶段,而不同的社会状况便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民俗。上述可见,各民族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在民俗上,便构成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并存的特点。从文化上看,各民族也有很大差别。我国大多数的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些民族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等不同语系,而汉藏语系中又有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阿尔泰语系中又有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突厥语族,语族之下还有不同的语支。宗教信仰也多种多样,如蒙古族、藏族信仰喇嘛教,傣、布朗、德昂等族信仰小乘佛教,回、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族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一些民族则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巫教、萨满教等。此外,在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审美情趣、传统惯制等方面,各民族也有所不同。文化上的差别使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社会交往、人生仪礼、游戏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差别明显、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除民族间的差别外,同一民族也常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袭等不同而在民俗上产生地区间的明显差别。以汉族为例,由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便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民俗。这一点实际上在日益兴起的区域文化研究中,已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如上古时期,中原、荆楚、吴越,就有着不同的民俗。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除记载了各地的山川物产外,还叙述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如“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秦地,……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幽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河内……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楚……,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信巫鬼,重淫祀”;“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16]。显然,班固已认识到民间风俗的区域性特点。宋代以降,由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都市与农村、江南与西北、沿海与内地、交通要冲与边地僻壤,在生活习惯、民间风俗上都存在很大反差。因此,后世的地方民俗专著、地方志中的风俗志以及笔记、游记等,都述及民间风俗的地区差别。实际上,某些人数较多、活动区域较大的少数民族也有此类差别,如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与内蒙草原上的蒙古族,甘肃、云南的藏族与青藏高原的藏族,都在民俗上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中国民俗的上述特点,与某些民族比较单一,生态环境不那么复杂的国家的民俗,有很大不同。这告诫我们,在研究中国民俗时,切不可一概而论,泛泛而谈,唯有在注意其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同时又十分注意民族和地区间的差别,才能认识中国民俗的全貌。四、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我们谈中国传统民俗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汉族的传统民俗。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文化曾经历了多种变革,并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却又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联绵不断的发展系统。上述状况反映在民俗上,便表现出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的特点。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看,中国与其他民族一样,也是经过了原始的采集、渔猎经济后进入农耕时代的,而在农业生产中,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与此相应,人们的衣、食、住、行、运输、贸易等,也不断地从蒙昧向文明发展。就社会状况而言,中国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在此期间,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曾发生过多种变化。再看宗教信仰,在原始信仰习俗长期延续的同时,还相继产生了道教,传入了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在岁时节日、游艺竞技等方面,也因历史变革和外来文化的传入而发生许多变化。因此,我们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可发现其既保持着固有的传统,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时时变动,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如果深入分析,又可发现,中国传统民俗的变迁是不平衡,不同步的。在各类民俗事象中,衣、食、住、行等消费民俗堪称最活跃的部分。以饮食为例,《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周代佳肴仅“炮豚”、“牛炙”、“濡鱼”、“@⑥珍”等数种,做法都很简单,而且当时的平民很难享用肉食,故春秋时的曹刿有“肉食者鄙”的说法[17]。到了唐代,情况大不一样了,仅据韦巨源《食谱》和谢讽《食经》所载食品名目统计,就有一百儿十种。与此同时,胡饼、乳酷之类的胡食也在中原地区日益流行。宋代食品花式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已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记载的各式菜肴将近三百种,《面食店》一篇记载的佐酒菜肴和花式面有一百多种。又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杭州市场上出售的食品,市食小吃类有41种,糖果类有42种,菜蔬类有20种,粥类有9种,凉水类有17种,糕类有19种, 蒸作从食类有57种,名酒类有54种。仅据上述记载,已足以使人目不暇接了。明清以来,各地的名菜佳肴和风味小吃更是数不胜数了。服饰的变化也很大,传统的样式至战国时变为“胡服骑射”是人们熟知的,而到了唐代,采用和融合胡服样式已是普遍的现象。宋代服饰更形成了喜好“变古”的倾向,述说“风俗僭侈”,指斥“怪服、妖服”[18]的言论在宋代文献中可谓比比皆是。吴自牧在叙述杭州风俗时即称:“自淳@⑦yòu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19]。至明代中晚期,慕尚新异,追求艳丽己成为一股社会风尚[20],“士民竞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服”[21]的现象使士大夫发出了“极乱世界”的惊叹。[22]出行由乘车、骑马变为坐轿,住房、家具由简朴趋于奢华,也都反映出消费民俗的巨大变化。我们从正史《礼志》、《舆服志》及历代王朝对民间衣食住行“越礼逾制”一再下达的禁令和某些不得已的放宽,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惊恐和无可奈何。相对而言,民间信仰习俗则较为稳定,变化十分缓慢,历代王朝不断下令禁止民间“淫祠”却难以收效的事实,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问题。还有一些民俗事象,虽形式上长期延续,但实质内容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在传统的节日习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年节燃爆竹原是一种驱除鬼魅的手段,后世却被用来制造欢乐喜庆的气氛。宋代,人们已能制作双响的爆仗和连响的鞭炮,并创制了各式各样的烟花,除夕之夜,通宵达旦,声震如雷的爆仗、绚丽奇幻的烟花与鼓乐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元宵节源出以灯火祭神、礼佛的举动,后来也充满了观赏花灯的娱乐成分。立春宏道的《迎春歌》对当时热闹非凡的行春盛况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端午节原为“恶日”,但自宋代开始,也被视为“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色金,菖蒲切玉”的佳景时节,除沿袭驱瘟避邪的旧俗外,人们还“递相宴赏”,“对时行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