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硕士,请问需要几年时间

乱莫大焉
搜书院
新加坡的硕士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式硕士(by research)2年制,l另一种是授课式硕士(Taught by course)1年制,毕版业之后均获得硕权士学位,根据你的成绩和未来计划来选择。研究式硕士相当于博士前期课程,一般都是硕博连读。

新加坡留学可申请硕博连读吗?

其入不距
七气
不知道你想读新加坡哪所大学,新加坡提供博士的只有两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两所大学只有部分专业可以接受硕博连读,其它大学都没有博士,所以也没有硕博连读。

南洋理工大学

大酒楼
洛阳桥
读研是读master还是phd?两者是不同得,这里没有硕博连读这个说法。NTU的情况我了解。读master分为master by course和master by research两种。第一种只上课,没奖学金。第二种需要做research,写paper。学校没奖学金,只有一部分老板有钱。NTU里读PHD是有奖学金的。看你的条件,985和EE的成绩等我觉得有很大的把握,我周围很多同学的背景都和你差不多,甚至还差些。你可以去singapore的bbs问问看,没准能找到你的校友和前辈。http://bbs.nlone.net/关于签证,不论你是自费还是有奖学金,都是正规学生,都由NTU出面给你办student pass,不需要你自己办,也就不需要押金了。至于准备,你才大二,先把考试成绩弄好一些吧。另外你可以浏览NTU得电子信息学院得网站 http://www.ntu.e.sg/eee了解一下情况。祝你申请成功。

求牛人解答~本人现在大三,明年准备申请新加坡的直博PHD,有三个专业方向:密码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

莫不入焉
葛玄
相对来讲,肯定是密码学占优势,密码学是全世界挑站最高的一项专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有生物信息学,通信工程和信号处理三个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内通信工程一个专业。容适合你申请。如果你想回国发展,找一些轻松的工作,可以来启德做一份霍兰德职业测评。通过你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来判断你就业趋向。最后,申请新加坡的硕博连读,一般都是读研究型的方向,那么对你本科专业做过的实验,课题,和发布的论文等等都有严格的考核。另外还要要求GRE成绩。新加坡的公立研究生主要是看:1.学术以及学校的背景,211&985会占相当一部分优势,也要看GPA分值一般3.0左右都可以。2,个人的的语言能力,雅思&托福都可以,雅思6.5以上。3,个人经历,论文水平或者做过的实习项目.

博士的待遇真的有那么好吗?

而王先生
孰可
是的。付出的心血跟精力3433643763,取得成就恒大。第一,科研。博士毕业之后,大部分人主要从事的工作还是科研学术教学等。这个主要以理工科博士为主,他们毕业之后很多选择了去高校,研究所,一般来说,如果去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档次还比较高的话,还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可能前期稍微辛苦一点,等做出一定成绩之后有了一定的支撑,未来还是非常让人羡慕。第二,从政。对于很多人文社科类的博士来说,其实从政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道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博士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名校的博士,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系统,等等这些名校的博士去很多地区,从政的话,很多都能直接给副处待遇。显然硕士没有这个待遇。就算不是从政,哪怕是去很多地区做引进人才博士除了可以享受一定的级别,呃,启动资金住房等等相关的优惠政策相对于硕士本科来说差距很大,明显在另外一个档次。第三,去企业。其实现在很多博士毕业之后,不一定选择去从事科研学术或者从政,他们去企业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管是理工科还是其他的,人文社科管理类,经济类等等。之前很多人一定看过华中科技大学某位计算机博士被华为,直接以200万的年薪引进。当然这属于特例,很多博士现在还是很受企业欢迎,不管是技术类还是管理类,从工资待遇上明显是要比其他的硕士或本科生高出一大截。博士待遇

申请国外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夫妻哨
大联盟
申请国外大学研究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很多同学问到年龄的问题,美国大学研究生无最低年龄限制,也无最高年龄限制。最好大四那一年申请,本科毕业直接去美国读PhD或Master。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也可以延后到研一或研二申请,不过会比较悲剧,因为美国大学是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历的。你去美国读PhD,还得从头来——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大学专业的PhD本身就要求申请者具硕士学历。总而言之,美国的PhD以硕博连读为主。  2.硬件是平均分,申好的学校平均分最好在85以上,尽量刷高。至于成绩能不能改动可以问本校出国的师兄师姐,因为不同学校要求不同。如果不能改动,那么百利天下留学建议同学之前挂过的科目在大四最好重修,考到85以上,这样很快就能把绩点刷上来。不用担心大四才清考,如果大三申请时拿的平均分太低的话,可以跟学校说一下你预计能拿多少平均分。  3.总的来说,去英联邦国家考雅思;而北美国家多为托福GRE考试,在美国如果学商科考GMAT,学法律考LSAT。这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以及目标学校的要求来定参加什么考试。比如,有的英国学校的商科申请也需要GMAT成绩。  4.本科学校的名气和是否211也有影响,所以211高校的考生更具有优势。但不是,也可以分数和其它方面努力。  5.文书PS个人陈述,CV,RL推荐信得好好写,这些是体现综合素质的材料,有些学校看重个人发展高于学校名声。  6.另外就是名企的实习和论文的发表,这两项是增加亮点的,后者体现学术能力。建议你根据专业性质选一个做,有的专业看重实战有的看重学术,这也是为写文书做准备。  7.第一年资金准备:25-40万之间,视有无奖学金而定,但最好做好最低25万人民币的准备。

去美国读研,申请全额奖学金的条件

冬之祭
泰姬陵
GPA的成绩都应不抄低于3.0或平均成绩80分等条袭件。必须具有优秀的托福成绩,想要申请美国奖学金的学生,新托福要至少100分左右,最好达到105分以上。无论是高中生还是本科生,要想获得奖学金,GPA的成绩都应不低于3.0或平均成绩80分,学生还要注重班级及学年排名。美国院校的奖学金申请,还会参考申请者在本国读书期间是否参与了学校的课外活动,例如:义工工作、学生团体俱乐部等课外活动。美国高考ACT成绩也是申请美国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之一,ACT考试达到26分以上。扩展资料:美国大学奖学金要求规定:1、TA为TEACHING ASSISTANTSHIP助教金,从事帮助教授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以获得一定的报酬。2、TUTION WAIVER为减免学费,无担保人贷款。无担保人贷款出现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中。学生被学校录取以后,可以凭借录取证明向银行贷款,美国大学专业排名而这种贷款是不需要担保人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大学奖学金

哪些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比较好?

安乐街
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前面楼层的小伙伴都介绍的差不多啦。公认的前几名主要是:34313539351,清华大学;首先清华大学的品牌已经相当给力啦,在国内清华的理工科专业,在任何一家企业的招聘通道里都是绝对的pass卡。清华的工业工程系还特聘了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Gavriel Salvendy教授出任首席系主任和讲师,可见师资力量的强大。清华工业工程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对于想在学术上深造,投身工业工程事业的学者来说,清华的工业工程真的是梦想的摇篮啊~(小声bb:难度也很大鹅。。)2,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的工业工程系是1992年创建的,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办工业工程教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甚至比清华的工业工程还早了一年呐!),在工业工程的高等教育领域,西安交大绝对是国内高水平的代表。加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孙林岩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的坐镇,你的《工业工程手册》和一系列教材都是出自这些大师之手哟。。3,天津大学;天津大学的工业工程比较牛掰的研究领域是精益生产。况且工程院院长齐二石乃中国工业工程开山鼻祖之一,虽然学校品牌效应没有清华那么抢眼,不过工业工程领域来说,天津大学也绝对不输啊。还有一些其他大学的工业工程也是业界排得上号的,就不一一介绍啦:重庆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当然咯,这些榜上有名的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都是国内的佼佼者,所以希望能在学术上继续深造钻研,或是对职业发展有方向性导向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关注这些学校啦。除了专业排名本身,对于求职市场来说,学校自身的品牌效应还是需要考虑的。还有一点就是专业领域非常厉害的教授导师,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工业工程行业的大佬级别的导师可以给大家带来丰富的研究项目资源。当然,海外的院校中也有很多工业工程专业非常牛的学校,作为补充,也简单罗列下吧:—英国篇作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的工业工业学科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英国工业工程专业的教育资源也是非常厉害的。工业工程也一直是这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人员培养的主流方向之一。具体的工程管理学专业排名有:曼彻斯特大学(雅思:6.5;录取率:14%)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雅思:7.0;录取率:10%)格拉斯哥大学(雅思:6.5;录取率:15%)伯明翰大学(雅思:6.0;录取率:12%)—美国篇作为留学出口量超大的美国,工业工程也一直是理工科热门申请专业之一。在美国,设有工业工程专业的学校大部分集中在东北部,西部特别是加州体系的学校比较少设置工业工程相关的专业。美国的工业工程专业一般是设置在工程学院下属专业里,不同的学院设置的科系可能会不大一样,比较优秀的专业院校主要有: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与运筹学)东北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匹兹堡大学(工业工程)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工业与制造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的十三、软件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免而归居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会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理事,国家高性能计算(武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武汉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及地方多级专家库专家。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项目、863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军口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型横向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出版编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篇。三大索引收录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导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中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在武汉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码081220)。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软件工程(学科代码081280)中的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研究项目有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分析,安全密码部件设计;2)网络安全分析,SSL分析;现开发项目有1)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2)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 肖来元,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IT项 目管理、软件服务与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 题组成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工作领域主要涉及软件工程、机械 工程和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获取与沟通、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方法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长期从事结构与传动装置的弹性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以及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指导研究生80余人。出版专著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网络版电子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负责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成果奖2项。 沈刚,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参与多项CIMS课题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伦多大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访问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国Motorola公司工作,从事自动化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3年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双语课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通信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方向。 刘云生,教授,博导。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EEE(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高 级成员,中国安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特区科技顾问专家,湖北省科技 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经济技术顾问专家,湖北省暨武汉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 多次当选为IEEE ICD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世界三大顶级IT会议之一)、ISFST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分组主席,大会主席。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工作者之一,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进修,后正式聘为研究职员,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始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1993-94年再次去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访学者,进行主动、实时、内存数据库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被我驻美使馆评价为“取得突出成果”。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嵌入式、移动、实时计算;实时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环境;软件方法学与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名。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录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特种数据库技术》(合著,科学出版社)等专著与教材6部。获国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8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次;梁亮胜科技贡献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优秀教材一、二等奖等10多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奖等各种奖20余次。 文远保,男 ,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70年开始在本校计算机系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去美国进修学习、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计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VLSI/ASIC设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等。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ASIC设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纵、横向项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横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多数为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吴涛,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软件复用与产品化、软件病毒、三维造型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软件外包项目开发;2006年参与863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车间动态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赴爱尔兰参加面向工业化的教育进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2008年主持开发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率队获首届“花旗杯” 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微软“创新杯” 大赛全国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学硕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一 直从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积累了计算机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了简易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有自己设计 的指令集,系统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功能。教学环节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奖,也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中先后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 材,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的研究。 陈长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农业银行科技处工作,从事金融软件开发与维护,通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从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进修,2009年在IBM美国硅谷实验室进修。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分别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企业应用多项。获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现主要致力于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 任宏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软件助教进修班。200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学习、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和基于网络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完成和主持完成多个纵、横向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包括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合编著并出版教材3部。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及建模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若干名。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多次获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学院授予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创新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 基于WEB技术的软件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陆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合作课题研究。曾经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软件工程、软计算及网络式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70多 篇学术论文。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网络式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并在本课题组研究生范围内设置了专业特色培养计划,增设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微粒群优 化、软计算及软件工程前沿新技术发展等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黄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磁测量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5.5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9至1999.12,华中理工大学电信息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汉市东胡开发区管委会工作,2002年作为武汉市政府驻美国友好城市匹兹堡市代表,赴美国工作。2004年2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6获得ORACLE联合大学国际认证证书;2000.5至2000.6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选派赴以色列参加国际企业管理交流,获国际认证证书。主持研究项目5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12项。在《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十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卢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现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超分辨率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1.7-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性能计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项目是 “星上遥感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实现技术方案”(2006年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计划资助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网络视频教材一部。曾两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图像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邱德红,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和香港RGC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共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1篇被ISTP收录,多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方少红,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97年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职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检索咨询员、IBM AIX系统管理员以及IBM DB2系统管理员等资格认证。2005至2007年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现负责在研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709计划子项目、参加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篇,参编出版教材3本。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信息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薛志东,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在图像处理及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游戏及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及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Java软件开发等。 武剑洁,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中心,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期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三维产品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出版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录。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与教学项目多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设计CAD软件”、香港工业技术发展署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传感器的主动式闭环测量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参与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毕业,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象的建模与绘制(G&IBMR)的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中船重工集团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虚拟海战场环境的建模与绘制及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时在电信系所办的东湖高新企业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研究,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创于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三维图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调入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图像理与识别、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这些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的超导理论及验证”、“海底地形探测成像新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设计方案计算机三维动画辅助评 审系统”(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了横向协作项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系统”、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工程截流视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对抗视景仿真软件模块研制”。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SPIE等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录十几篇。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多媒体信息处理、动漫与3D游戏技术、影视动画艺术。联系方式E-mail:lizili_hust@mail.hust.e.cn。 刘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统、图像检索等。 万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2000年“计算机图形学CAI”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年“基于网络的自主型硬件虚拟实验环境构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改项目“互动性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校工作期间,主持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63和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的项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浏览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诊断软件等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项目“清江流域水电综合信息集成系统”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SVG图形编辑软件、NAM(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和处理软件、计算机故障诊断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胡雯蔷,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信息所,获博士学位。博士其间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等多项横纵向项目。目前主持863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课题及虚拟现实方向横向项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国机械工程》、Proc. ICMA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SCI、EI收录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负责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2000年至200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事光网络系列产品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分别参与了TMN的研究与开发、MSTP系列产品的相关规划以及起草MSTP内嵌RPR技术规范等国标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会议上发表十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及网络安全。 区士颀,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武汉煤炭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97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煤炭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规划和设计任务。攻读硕士期间在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内容为MIS系统中的车间派工调度软件模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任意拓扑曲面的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智能CAD、软件工程等。 苏曙光,男,博士,湖南临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科工集团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1994.9~1998.7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7~2000.6工作于长虹电子集团;2000.9~2006.5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博连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且多数被EI或ISTP全文收录。参与国家863科研两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主持和重要参与的横向项目主要有遥感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战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于网络协作的战场动态场景模拟与虚拟测试平台、星上图像无损压缩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和兴趣:(1)多媒体通信和视频编码(2)操作系统和中间件(3)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曹华,男,博士。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深圳先科激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开发、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的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湖北应城盐业集团财务软件、GIS水务管理系统、远程IP Camera系统、硬盘视频监控系统、PCI视频切换矩阵卡、PCI报警卡,某国防视频网络加密系统预研课题等大中型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检索。现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 吕泽华,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计算、近似推理、数据挖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