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谈谈目录学在学术中研究的作用。

柏舟
超女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对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目录工作,其目的是寻求以书目索引等作为连接日益增长的文献系统与用户系统之间桥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改进文献系统与用户系统之间联系的途径与方法,使任何文献能为任何需要者获得。

试结合《汉书•艺文志》说明六分法的基本特点,以及目录学在文史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驰其形性
六道
《汉书艺文志》是增删《七略》而得,只是第一略“辑略”被忽略了。而后六略就成为六分法的鼻祖。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能够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学术的来龙去脉。能详细一点么?我们这个是作为作业的,不是简答题。。。班固将《七略》的《辑略》,也就是《七略》对各家学说著作及流派的论述按其内容分开,作为各略各类的大、小序散入各略各类之后,使论述和分类著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二)、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三)、诗赋略,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四)、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五)、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这里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迷信,如占卜吉凶、相宅看风水之类的名堂;(六)、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它就象一组分类陈列的大“橱窗”,各种文化、学术著作都按照它的性质分别开来,象陈列品一样有条不紊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藏书的好处

大接访
筏子客
  藏书就是收藏、整理、保管图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家藏书机构和图书管理员的国家之一。因此,也可以说,在各种收藏门类中,藏书是最早的收藏品之一。  按照图书所有者性质的不同,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四类:官藏(即国家藏书)、私藏(即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  有确切记载的我国的国家藏书起于周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是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馆长称为"守藏室之史"。到了秦代,国家藏书处称为"石室"。汉代初年,广征图书,并设立六处公藏图书处,即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和秘室。三国魏国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国家收藏图书归兰台和秘书两处。到隋唐两宋,国家藏书更加丰富,但却因朝代的更叠或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使国家藏书受损。到元代,先崇道贬佛,后崇佛贬道,将《道藏》大统《玄都宝藏》连书带版全部焚毁,以至今日,元《玄都宝藏》只有一二页残片留于世间。明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一个兴盛时期,不只国家藏书,而分封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书、刻书,从属性上讲,藩王藏书也是介于官藏与私藏之间的一种藏书形式。到了清代,才是中国藏书——不论公藏、私藏——的黄金时代,其藏书规模及其藏书研究都远胜于列代。  书有水、火、兵、虫"四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古的书收藏难度越大,故善本的范畴也随之后延。清末藏书家叶德辉说:"南宋人重北宋本,元明人重宋本,国朝收藏家并重元明本。"从而说明了历代藏书的范畴。  在中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字书和历书等。到北宋,印刷书才逐步取代抄本、写本而成为书之主流,于是隋唐五代及其之前的写本就成为宋人眼中的古书了。但宋初距今已逾千年,宋之前的古本流传至今已近绝迹。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才使得今人可以得见晋唐之珍籍,这些珍本今日仍有机会收藏到,有实力的朋友,当然应当买这些遗珍。  至明代中叶,宋版书就已经是清中藏书家追求之物了,虽然宋代刻书达数万种,但到这时就稀见难得了。由于宋人刻书态度严肃,刊刻和印刷水平均很精良,所用纸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成了明代藏书家珍藏之物。当时官府藏书也大增,明正统六年,杨士奇查勘文渊阁藏书,编出《文渊阁书目》,著录了图书43200余册,7000余种。可惜政府藏书疏于管理,到万历三十三年再查文渊阁藏书时已十不存一了,再加上明末战争,这些藏书基本上全部毁失了。  私人藏书在明代大为兴盛,明开国之初分封藩王,他们由于不掌兵权,再加上皇帝赏赐大量宋元留下的善本,故多位藩王热心于藏书活动,如周王朱和宁王朱权都珍藏有大量珍籍秘本,尤其朱五世孙朱睦桔收购了山东章丘李开先的藏书,在开封筑万卷堂,成为皇族中最有名的藏书家。  明代有名的藏书家有数百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也有十余家,尤其私家藏书楼的兴起,使得私家藏书更加规范化,著名的有宋濂的青萝山房,藏书8万卷以上,叶盛的竹堂,以藏有抄本著称,藏书22700卷。叶氏尤其著名的是他的一方藏书章,章文是: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高。子孙子,惟学,借非其人,亦不孝。范钦的天一阁,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于家乡鄞县建天一阁藏书楼,藏书7万余卷。天一阁至今保存完好,为我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藏书楼。明代其它著名的还有胡应麟的二酉山房,祁承邺的澹生堂、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的绛云楼等。  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鼎盛时期,无论公藏私藏都发展到了顶峰。清初皇帝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除翰林院、国子监有大量藏书外,内府也分别珍藏了大量典籍,如皇史收藏本朝实录、玉牒与《大清会典》;昭仁殿专收宋、金、辽、元、明的善本;武英殿所刻之殿版书均存于此。尤其为后世藏书家所追求的是"天禄琳琅"藏书。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的藏书处,专藏宋元明珍籍善本,到民国年间,这些书被宣统挟带出宫,有些流散到民间。这些书在宫中都进行了重新装潢,五色织锦封面,宣绫包角,尤其一望便知是天禄琳琅之物的特殊处,因其在每册书的封面和封底衬页上都钤上"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五方玉玺,称之为"乾隆五玺"。天禄琳琅之书大部分都存在故宫、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留在民间的已如星凤,藏书家见之自当珍惜机会。  清代的私家藏书更是藏书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几百位藏书大家,如吴骞、孙星衍、汪宪、汪启淑、鲍廷博、卢文、朱彝尊、卢址、徐乾学等。尤其著名的大藏书家黄丕烈,他的藏书观点开一代风气之先,经他手批跋之书成为后世藏书家追捧之物。  清代四大藏书楼的出现,尤其是其藏书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民国藏书无论从藏书方式还是藏书理念,都是清代的余续,也产生了多位大藏书家,如傅增湘、陶湘、李盛铎、周叔等,他们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藏书,但是他们在藏书的分类方式上有许多新观点,可供今日藏书者借鉴。有兴趣深入探求藏书真谛的书友,可读一些他们所著的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的专著。  婴儿洗澡椅热季促销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古今善本观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学术思潮,随着时代的变迁,善本书的范畴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西汉到清末,中国总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期间,总计出版了181755部各类书籍,合2367146卷。这些典籍历经各种磨难,留传至今约有不足8万部。又由于历代的翻刻和改刻,又产生出不同的版本,而只有在内容、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皆佳的善本才极具收藏价值。所以首先搞清楚哪些是善本,才是藏书选择的关键。  朱弁在《曲消旧闻》中写道:"宋次道家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书,以次道家为善本。"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宋人认为精加校雠的书籍就是善本。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基本延续宋之善本标准。清末张之洞从读书角度谈出自己的善本观:"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道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善本三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当时的旧刻、旧抄指的是明嘉靖前的刻本及明蓝格抄本。  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专家编撰《全国善本书总目》,制定了《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标准和范围》,将善本标准归纳为"三性九条"。虽然有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但对藏书者来说,这种规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录全文如下:凡是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应是善本。具体是:1、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2、明刻本和明抄本;3、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刻印的图书;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件,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7、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9、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的)。  作为藏书爱好者,可以综合参考以上各家意见,制定出自己的善本标准,因为古籍的存世量是一个恒量,不会增加只会减少,进入图书馆的古籍几乎不可能再参加市场流通,故可得之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难得。苛求古人制定的善本标准当然是高标准,但得书之难也是让藏家难以忍耐的,故适当放宽善本标准,才是藏者适应形势的一种方式。

目录学的作用

多知为败
观鸟者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4A彬同时代的目录学家毋煚在《古今书录序》中也对目录学的重要作用作了论述。他指出经史图籍纷繁驳杂,面对浩繁卷帙,为学者不能遍览,常为其多所苦,若无分类编次、叙明源流的目录书,为学者就会如“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逐日”,反之如果有好的目录书,“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精术尽探,贤哲之锐思咸识,不见古人之面,而见古人之心”,就会“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一语既赅,毋庸多言。目录学对于学术研究的功用,仁者智者各有所论。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序》中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者,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阙梁启超九岁曾到广州应童子试,名落孙山,第二年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找出门径。第三年,十一岁的梁启超再次到广州院

求学习文献检索的意义体会之类的论文

补习班
此五末者
文献分类与检索 内容提要】索引的研究、编制与文献流通形式变化息息相关。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新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对索引理论研究及编制形成冲击,同时也带来变革的要求。10年来我国索引编制研究的起伏波动,说明索引研究应顺应社会文献流通需要而变革的重要性。书目编制、数据库建设及文献标引、检索语言方面等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说明新技术运用对于文献整理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索引理论研究和编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索引编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索引是利用文献的工具,与文献流通形式的变化息息相关。10年来在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波动,说明我们关于索引编制的理念正随着文献整理现代化进步而发生深刻地变化。以往文献以纸质载体为主,索引编制靠人工,编排技术百多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理论研究相对稳定。自从计算机及其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于文献领域并成为新流通载体后,索引编制手段及索引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理念产生很大冲击,这是造成索引研究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就10年(1993-2002)来索引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以求得一二看法,为索引研究深入发展筹谋。 1 索引理论研究低落,相关研究发展强劲 我国很早就有索引的编撰和理论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索引编制理论和方法传到我国,曾掀起索引编制和研究的高潮,成果辉煌。新中国建立后,安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政治制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围,索引的理论研究和编制才真正掀起高潮。虽然文化大革命影响了索引事业的发展,但拨乱反正后,索引研究与编制又蓬勃兴起。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中国索引学会成立,领导索引研究,组织索引开发,开展学术交流,使我国索引事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索引理论的高峰期,1996年以后研究数量相对减少。《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报道的信息显示了这种趋势(见表1)。但这种滑动并不表明我国索引研究衰退,而只能说明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这是索引研究走向成熟的转折。能说明问题的是与索引研究相关学科或索引应用理论研究走向强劲。 表1 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38 44 36 25 20 31 29 0 1 2 226传统编制 37 42 32 25 20 29 28 0 1 2 216自动化编制 1 2 4 0 0 2 1 0 0 0 10 1.1 书目的编制研究 书目编制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代刘向著《七略》麇集众书始,书目便成为人们查检文献的重要工具。其六分群书并以此编排的方法,虽然有些幼稚,但已开索引先河。书目对保存文献并提供文献利用的功能,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影响巨大。书目功能虽然主要不是用于文献查检,可在漫长岁月中人们主要靠书目来检索文献,以至许多学者将索引理论在中国的不完善归咎于书目的影响。直到现在关于书目编制的研究一直不衰。论述书目编制和数据库的文献就非常之多(不包括目录学理论、各种目录研究、图书馆编目及目录组织等文章,见表2)。尤其是运用自动化手段编制书目的研究逐渐增强。 表2 书目编制理论及数据库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25 17 32 10 27 51 49 36 56 51 374书目编制 11 6 11 2 5 16 4 9 12 12 88传统编制 11 5 10 2 4 8 4 6 8 6 64自动化编制 0 1 1 0 1 8 0 3 4 6 24数据库研究 3 5 10 6 17 49 41 18 32 27 208 1.2 书目数据库建设研究 数据库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存储后的文献形态,大多数数据库就是电子版的书目。其多种检索途径又使它成为一部多功能索引。对它的研究90年代初期较少,而末期达到高峰,至今不减(见表2)。 1.3 文献标引研究 文献标引是揭示文献的途径,书目和索引的编制都离不开它。书目标引在于揭示群书篇目,索引标引所揭示的包括文献提名在内的各种知识点。在标引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常见的选题。10年来研究文章比较多(见表3,不包括图书馆分类、编目所涉及的标引问题)。计算机技术大规模运用书目和索引编制以来,讨论自动化标引技术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我国文献处理技术的研究已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 表3 文献标引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28 39 34 26 46 64 48 28 50 39 402传统理论 22 36 29 21 42 49 36 16 33 29 313自动化标引 6 3 5 5 4 15 12 12 17 10 89 1.4 文献检索语言研究 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对话的媒介,没有这种语言就无法做到文献规范化处理,就无法与文献沟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以后,检索语言成为人机对话的途径。检索语言是具有一定规范标准的人工语言。例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以及各种形式的“关键词表”、“著者号码表”等。如今人们又提出用自然语言标引和检索计算机整理的文献,研讨热烈,有许多文章颇有见地,代表了检索语言的方向。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检索的探讨日益见多(见表4,数据不包括图书馆日常使用的分类法、主题法等)。 表4 文献检索语言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15 37 25 16 41 29 25 35 37 19 279传统理论 15 35 24 15 38 25 21 27 29 11 240自动化语言 0 2 1 1 3 4 4 8 8 8 39 相关学科研究的强劲势头,是索引研究和编制的必然结果,是索引研究实用化的反映,也是索引科学与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结果。它告示我们对应用科学理论的探讨更应注重于实践。 2 索引研究发展曲线描述了电子技术应用文献流通领域的历程 10年中,关于索引编制、书目编制、书目数据库、文献标引、检索语言等研究,都经历了低→高→低的波动。驼峰从1995年开始至1999年,峰顶在1997-1998年。这正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电子技术在文献出版、存储、流通各环节普遍应用时期。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文献形式。其功能齐全、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收藏丰富、检索方便,准确率高,都是纸质文献所不及,有替代书本式文献之趋势。在人们心理(接受新生事物)、生理(适应并掌握操作技术)上产生了解、掌握、运用的欲望,因此关于新技术运用的研究探讨是必然现象。这种研究的热化,势必对传统理论形成冲击。但也要经历由浅入深、由一般介绍到深刻研究的进程。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运转稳定后,该方面研究就会减少,因而形成曲线。这个曲线记录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应用的历程。 2.1 计算机技术应用对传统索引理论研究的冲击 1994年研究索引理论的文章最多,随之逐渐减少(见表1)。与研究数据库建设、文献标引技术和检索语言的文章从1997年逐渐增多形成反差。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学术界对计算机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普遍应用的反映与研究探讨。1994-1996年是这类研究的酝酿、写作、发表周期。传统理论逐渐减少合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但“0”发展不正常,重视一种研究而忽视其他研究的倾向不可取。传统索引编制理论是一切新索引编制和索引形式的理论基础,对其研究不可轻视。 2.2 书目数据库研究的发展曲线(见图1),明显表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传播行业中运用的过程 关于数据库研究的文章始见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以介绍其功能作用为主。随着计算机在文献流通领域普及速度加快,文章数量开始增多,探讨数据库编制、检索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内容。1995年以后研究文章开始骤增,标志着计算机在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文献流通领域大规模应用。之后的三四年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高峰,至90年代末基本稳定,于是研究的文章相对减少。 附图 图1 文献标引、检索语言、书目数据库研究情况示意图 2.3 文献标引的研究与检索语言的研究相依共存,都是揭示文献的方式和手段 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载体(印刷体、电子形式等)沟通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或代表这种语言的标识符号,把文献主体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表示出来,作为文献存储和检索的依据。没有检索语言,标引无法做到。不进行标引,检索语言便毫无用处。这是索引编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后,这两方面的研究尤为需要。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的高峰恰恰也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时期,表明了学术界对文献标引及其检索语言编制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学者与时俱进的学风和进取精神。计算机应用是索引理论研究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不仅随着文献载体转变而变换其形态,而且关系到编制方法、操作过程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更重要是索引编制的观念必须改变。这是索引编制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3 索引理论研究步伐不大但视野开阔 索引研究在众学科中是小字辈,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大都属于功能介绍、编制方法等探讨。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发展,人们对文献需求广泛,索引理论研究便向着多元化、专深化发展。特别是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开阔了索引理论研究的眼界。人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揭示文献的途径,10年来总体研究步伐迈得不大,但研究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许多,这本身就是索引理论研究的进步。 3.1 总体趋势是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但反映的是对新形势下索引研究的呼唤 索引理论研究在90年代还很稳定。表1中1993-1999年间研究文章数量起伏不大,而且较多。说明我国学术界中有一批学者在关心索引事业的发展。在这较好的氛围中,中国索引学会功不可没,组织学术研究,与国内外学界交流互通,做了许多工作。在90年代中期,中国索引学会编辑了《索引研究论从》丛书,包括《索引的昨天与明天》、《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论索引和索引方法》、《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索引编制自动化》5个分册,共收论文114篇,聘请相关专家撰写了有关索引编制原理及自动化编制技术、文献标引及自动化标引技术、检索语言编制及计算机语言识别技术、书目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论文,论及问题之深,引用资料之多,学术见解之新,是索引理论研究多年未曾有过的,为中国索引理论发展起了导航作用。但近几年研究文章骤减的状况应该引起学术界注意,反思以往的研究是否适于新形势、新局面的需要,如何尽快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起新技术研究体系等,为网络环境下索引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索引研究视野逐步扩大,适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10年间报刊上共发表研究索引编制理论的文章203篇(这个数字是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内容包括索引编制的一般理论、自动化编制、国外索引编制、各种类型索引研究、索引史研究、对著名索引学者和编制机构研究、索引专著研究、各种检索工具索引编制、古籍和现代著作索引编制等(见表5)。一般理论研究只占31.5%,其他专门研究占2/3还强。在64篇理论文章中谈功能作用类27篇,编制原理类26篇,论索引事业发展8篇,对中外索引编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3篇。从各种角度来研究索引编制,反映出索引研究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 表5 1993-2002索引理论研究分类状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项 一般 自动 国外 索引 学者 索引 索引 检索 古籍 现代 总目 研究 化 索引 类型 机构 史 专著 工具 索引 著作 共数量 64 12 13 62 6 7 22 10 3 4 203 3.3 索引类型的研究数量较多,表明了索引学仍是一门实用科学 只要社会需要文献就有使用索引的要求。不论什么时候索引都是使用文献最便捷的途径。研究各种类型索引编制的文章62篇,几乎占1/3,论述了10多种索引的编制(见表6)。虽然平均文章不多,但反映出学术界给予的关注。这些索引功用不同,但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表6 类型索引研究情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附图 3.4 计算机技术趋于稳定后,自动化方面的研究会减少,而研究索引类型、为学术著作编制索引会增多 新文献载体出现,文献利用形式发生变化,对这方面的研究必然要出现,但一旦普及并趋于稳定后,介绍或说明性文章就会减少,而逐渐转向深层次探讨,文章数量就要下落。研讨数据库文章逐渐减少就是例证。而在书目编制、文献标引、文献编排、检索语言等领域自动化研究逐渐增多则表明人们正在摆脱一般理论的研究,转向实用理论、专门编制方法的探讨。这也是计算机技术从应用到理论研究进展的过程。因此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具体领域的文章会逐渐增多,逐步加深。 3.5 对索引史、索引研究与编制方面有贡献的学者或机构的研究逐渐减少,而对索引著作和检索工具索引编制研究的增多,反映出学术界更重视索引应用理论的研究,重视索引检索功能的探讨 虽然近3年这方面研究出现空白,但是暂时现象,是由于文献载体变换中出现的调整期。当计算机技术运行稳定后,由于机编速度快、抽词准确、编排规范等优点,节省大量编制成本和人工,势必会出现编撰索引的高潮。包括为古今中外各种学术研究而编制索引。索引成果不一定是印刷型,但功能一样。 只要文献功能没有消失,索引作用就不会消亡。从索引功利性能上讲,计算机在文献领域里广泛运用,为索引编制开辟了无限光明的前景,以往可望不可及的鸿篇巨著的索引编制,如今可能在俄倾之间,轻松愉快之中成就。文献使用步入了崭新的时代。 4 走出“理论”的困惑,建立大索引观,放眼于索引的实际应用 索引是“完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文献”应该是既有原始文献又兼有检索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索引就是检索工具,依附于文献而存在。如今文献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索引研究也要洗心革面,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人们对文献的需求。就索引研究的现状有几方面应引起我们重视。 4.1 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思维 深刻研究当今人们利用文献的特点,研究计算机及其网络发展对文献传播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人们对文献使用的需求,以使索引编制适应人们未来利用文献的需要。索引理论研究既要适应文献形式变化,也应符合人们对所用文献的了解认知、心理适应和使用习惯。不能固守传统理论不放,理论与实用脱节,而失去指导实践的意义。建立创新思维,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建立一套完备的新理论,应该树立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敢于创新,敢于超前,以社会需求为研究目的,充分发挥索引在揭示文献上的作用,为文献利用提供快车道。 4.2 冲破“太平研究”的藩篱,增强其理性探索 现在许多研究是以发表文章为第一需要,所以在理论探讨上,都愿说“套话”,打“贯腔”,生怕新东西叫不准,新提法不被编辑认同,因此众云亦云,以求太平。还有个倾向,不论什么样内容都把它写成“理论”型,带有“理论”味,把特征、规律、功能等大谈一番。这实不可取。理论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要拘于一定的形式,内容深浅皆可,只要论述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好文章。索引是一门实用科学,应注重编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可在10年中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不包括图书馆目录组织)的研究只有44篇(见表7),这个数量是讨论索引编制和书目编制理论314篇文章(见表1、2)的14%,占这次在《全国报刊索引》查阅1 247条信息的3.5%,表明对编制技术方面的忽视。重“理论”,轻技术,是理性不足的显现。反映出业界习惯于约定俗成的运作,不善于开发与创新。 表7 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研究(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共 4 2 5 5 3 6 2 6 2 9 44传统 3 2 3 4 2 3 0 4 1 2 24自动化 1 0 2 1 1 3 2 2 1 7 20 4.3 相当研究人员对先进技术了解不足,对索引未来发展认识模糊 表1中研究传统理念数量与研究自动化编制之比为216:10,不能不说明学术界对新技术反映生疏。许多选题和论述,都不谈计算机运用于文献整理后产生的影响,而谈那些已被许多人谈过的问题。这是因为对新技术运用不甚了解,自然就不会对未来发展有清醒认识。90年代初期计算机在我国应用较少,而西方先进国家已大规模使用,这时理论界就应有个介绍的高潮,可实际上这种文章很少。说明我国索引界对新技术应用反映不够,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不然的话我们索引研究与编制就会落伍,就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4 首先要深刻了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时地更新、探索、追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文献充分服务于社会保驾护航 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文献的需要,开发出实用性强的索引产品,为社会服务。索引研究和编制要因时、因书、因人、因社会需求而宜,真能如此,社会怎不认同。 4.5 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与实践相结合,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前提 对于原理的讨论是必须的,而专门编撰理论的研究更为重要。索引编制不顺应时代,脱离实际需求,就分文不值。要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建立需求→研究→新需求→新研究的机制,研究有针对性也就有了生命力。编制方法有了科学性,索引成果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4.6 树立大索引观,开阔研究领域,为振兴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建设服务 一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虽然电子型文献目前人们不常见,但它终会成为文献主流载体,所以要加强数据库检索方式方法研究的力度,使电子文献更科学的为人们服务。二不能只重视社会科学方面文献的索引编制,要把眼界扩展为流通于整个社会的文献,比如经济建设、工业生产、商业服务业等方面,凡是能通过整序而流通于社会的文献,或者说通过整序后有利于社会流通的文献,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比如产业名录、商品名录等。三要注重与索引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些学科间研究目的相近,技术相关,功能相连。诸如文献的分类、编目、标引、校仇、考证以及数据库制作技术等。虽然整理目的不同,但许多技术相近,可以相互利用,共同完成文献的揭示与整理。 4.7 中国索引学会应加强力量引导学术研究 除组织学术活动外,更应该在索引理论研究方向上起导向作用,介绍世界上先进的编制技术和索引研究动态,引进成果,翻译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加强学术交流,使社会各界了解索引的新发展。学会也应吸收工商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使索引研究更加实用化,直接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挂钩,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总之,10年来索引研究有喜也有忧,忧中也有喜。喜,研究成果颇丰。忧,后几年传统研究滑坡。滑坡的原因是社会对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关注,人们要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传统技术进行重新审视、评价、借鉴并与新技术融会。后几年传统研究减少就是新旧技术融会调整的时期。今后定会出现个新理论蓬勃发展期,因此忧中又有喜。让我们做好理论准备,迎接新索引编制高潮的到来。

如何添加英文目录,毕业论文不但要求有中文目录,还要有英文的,怎样自动添加英文目录?

圣人愚钝
人含其德
步骤如下:1、首先生成中文目录,以office2010为例,打开office2010,在菜单栏点击【引用】,第一个功能就是【目录】,点击出现下拉框,选择【自动目录1】,即可生成中文目录。2、按【ctrl+Enter】键换页,再重复【第1步骤】,又生成一个中文目录。3、把【目录】改成【Contents】,把其他标题用【百度翻译】翻译成因为即可,最后生成的【Contents】,即生成了英文目录。扩展资料: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阙佚;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六曰以目录书所裁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余先生的上述论断,是深刻的。目录对于研究者来说,又是得力的助手和工作的指商。出于目录是图书的分类著录,因而利用目录有助于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同时目录在分门别类之中,亦可展观文化学木的源流、派别,从而使人们可从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对于研究工作,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研究、整理和运用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对于目录特别是史部目录必须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目录

四部文明的特色

恶魔城
《四部文明》是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担任主编,陕西震旦汉唐研究院编纂的大型古籍文献丛编,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四部文明》二百巨册,收录古籍原著一千五百六十余种,一万八千二百余卷,总计一亿四千余万字。其中《商周文明卷》三十册,《秦汉文明卷》四十册,《魏晋南北朝文明卷》三十册,《隋唐文明卷》一百册。《四部文明》是对我国先秦至隋唐两千余年间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学术的、总结性研究的大规模纂述,是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精髓与核心的集大成之作,堪称周秦汉唐文明集成。与历代所修纂的大规模丛书不同,《四部文明》无论在编纂思想、编纂体例、以及文献收录和底本选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大体而言,有以下数端: 罕见与实用并举的原则:汇印古籍,其要在据善本,《四部文明》所收各书,均在全面了解存世版本的情况下,经与国家图书馆、省市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及海外图书馆等商借底本,或选择孤本、珍本,或选择初印本,或选择名家校勘本,汇集了大量的古籍善本。与《四库全书》相较,仅以《十三经》为例,《四库全书》为生员手录,书成于众手,鲁鱼亥豕,手民之误,不可胜举;而《四部文明》不仅收录了宋代各种刻本的《十三经》,还收录了开成石经本《十三经》,此外更广泛搜罗了宋明以来《十三经》的诸多珍、罕注疏本,因此在所收文献的可靠和完善方面,与《四库全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四部文明》广泛搜集罕见文献,使大量孤本、珍本古籍化身千百,极大地取便于学术研究。其中收录了唐写本4种,宋本101种(宋刻本68种,影翻宋本33种),元本19种(元刻本18种,影元本1种),明本121种(明刻本118种,明抄本3种),清刻本311种,经藏本7种,日本古刻本3种等一大批稀见古籍原本。其中宋本《十三经》、宋本《老子》、《庄子》、《荀子》、《列子》、《管子》、影翻宋本《韩非子》、《国语》、《战国策》(以上《商周文明卷》),宋本《史记》、《汉书》、《后汉书》、《说文》、《古文苑》、《东汉文鉴》(以上《秦汉文明卷》),宋本《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陶渊明集》、《六臣注文选》、《世说新语》、影翻宋本《鲍氏集》、《江文通集》(以上《魏晋南北朝文明卷》),宋本《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杜诗补注》、稿本《全唐诗》、清抄本《大唐开元礼》、《唐会要》阙卷(以上《隋唐文明卷》)等等珍罕古籍在学术研究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前商务印书馆在张菊生先生主持下,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名山事业,为史学结成硕大之果。时《隋书》用元大德本,今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宋中字本、宋小字本两本拼合,阙卷乃以元大德本补足,成《宋本隋书》,使沉埋数百载之故籍一朝彰显於世。在搜罗珍善本的基础上,又以实用为目的,对常用文献及普通古籍,以精校、精刻本为主;对虽非珍本但已为学术界所熟知的著作及版本,也作了广泛的收集,以取便于专家读者的研习与参考。 集成与精粹结合的宗旨:根据《四部文明》编纂的宗旨,既向集大成的方向努力,使之成为周秦汉唐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又突出反映各时代文明成就的重点方面,清晰地跟踪描绘中华文明发展的演进历程。汇集一个时代的文献,尽量做到全面,不使重要文献遗漏,《四部文明》对先秦至隋唐的文献做了全面的搜罗整理和汇集,是全面反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各个时代文明成就的文献巨编。在我国文化史上,先秦诸子思想的活跃,秦汉经学、史学的发达,魏晋南北朝思想的解放,隋唐文学的发展高峰,都是显现时代特征的文明成就,在《四部文明》中,依各时代文明成就的特征,在文献的搜罗上有重点的突出,以利于读者充分了解不同时代我国历史文明的走向。 文献搜罗的完整性:我国自古有易代修史、总结文化遗产的传统,尤其是汉代对儒家经典的搜集整理,清代考据家对文献的考证清理,为总结我国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囊括一个时代的文献全貌,从孔子整理六经开始,就有了这方面的努力。宋代以来,有意识地总结文化的工作更是作出大量的成绩。《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宋四大书,明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清代的《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民国时期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以及新近出版的《传世藏书》、《续修四库全书》等等,都是大规模清理编纂古代文献的工程。但是以时代划分,汇总一个时代的总体文献于一编的大型断代文献纂述,还要以《四部文明》始。以往的各种丛书,或兼收并蓄,或以类相从,断代文献全编,则付阙如。以往的大规模丛书,即使其规模超过《四部文明》,但如学者要检阅某一个时代的文献全貌,则如大海捞针,茫无头绪。而《四部文明》以时代划分,集中划一地汇集各个时代的文献全貌;因此,《四部文明》分之则是分别展现先秦文明、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的大规模文献丛编,合之更成为中华历史前半期文明成就的总汇。鉴于现代学术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文、史、哲、科普遍进行分时代、分学科研究的情况下,文献以时代汇总的编纂方针,使得本丛书的实用性、收藏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在中国古籍整理方面,象《四部文明》这样的断代文献全编,对古文献进行时代与内容的分合,是前人从没有作过的,是空前的。此外,在具体文献的收罗上,也尽量采用全本,如《唐会要》一百卷,为治唐史所必须借重之重要文献,自清人辑入《四库全书》即阙卷七至卷十计四卷,库本《会要》该四卷为后人所补,已非原貌,后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学基本丛书,收录《会要》一以殿版为式,至数十年来中华书局仍据商务本影印行世。中四卷抄本原貌学者罕觏,今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抄本此四卷补阙,并附库本所补四卷,以供学界研讨。 资料编排的系统性:在收集和编排上依照学术体系与学术惯例对所有文献进行分门别类。在以往历代编修的大型丛书中,大体都据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从目录学角度,这样的编排对于管理和查阅,有一定的便利;但以学术研究出发,要集中查阅某一时代的整体文献,或某一领域跨时代文献的全貌,则非常困难。《四部文明》以当前学术体系为蓝本,将各时代文献进行新的分门别类,极大地方便了从事某一领域研究的读者参考和查阅。如《商周文明卷》,对收录的各方面文献,分列在:先秦图志、甲骨文存,先秦史表、金文类纂、古器图象类纂、十三经汇函、四书汇纂、群经总义、先秦古史汇纂、国语汇纂、战国策汇纂、诸子汇纂、先秦杂著汇纂、先秦地理著述类纂、全上古三代文、诗经辑纂、楚辞辑纂、先秦大家集汇等若干分部中;《秦汉文明卷》,分列在:秦汉图志、秦汉史表、说文汇纂、广雅、释名、方言、史记汇证、汉书汇证、后汉书汇证、秦汉史部书汇、秦汉金石文汇、秦汉著述汇编、秦汉地理书荟、两汉说部书荟、秦汉古逸书辑佚汇纂、秦汉文、汉大家集汇等分部中;《魏晋南北朝文明卷》,分列在:魏晋南北朝图志、魏晋南北朝史表、三国志汇证、晋书汇证、宋书汇证、南齐书汇证、梁书汇证、陈书汇证、魏书汇证、北齐书汇证、南北史汇证、魏晋南北朝史部书汇、全三国六朝文、魏晋南北朝诗总集汇纂、魏晋南北朝别集汇纂、文选辑纂、魏晋百家小说、魏晋南北朝杂著书汇、魏晋南北朝释道书汇、玉篇、魏晋南北朝类书丛编、魏晋南北朝金石书汇、魏晋南北朝地志汇纂等若干分部;《隋唐文明卷》,分列在:隋唐图志、隋唐史表、隋唐典章职官书汇、唐代谱牒科举职官名录书汇、唐代诏令奏议书录、隋唐史部书录、隋唐地志辑录、隋唐金石文汇、唐代类书选录、隋唐释道书荟、隋唐杂著丛编、隋唐小说汇编、全隋唐文、全隋唐诗、唐代诗文总集丛编、唐代诗文纪事丛编、唐大家集汇等若干分部中;这样的编列与辑集,对于研习某一领域的学者,甚便使用。 古籍整理的学术性:在全面搜罗文献的同时,又不同于过往丛书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广泛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保存文献的基础上,使文献价值进一步充分体现和易于利用。在底本选择上,有大量名家校勘或批校本,以及整理、注释本。在文献整理上,或罗列不同版本,或汇集研究资料,或增加题跋,或标注出处,或校勘,或补遗,不一而足,尽可能地提高其学术价值。如《全唐文》这样一千卷的大书,考虑到作为总集其作用主要供查阅之需,故本丛编对《全唐文》所收一万八千四百余篇文章逐一进行核检,将其原始文献出处,一一注明,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文献线索。《大唐开元礼》通行本为光绪间公善堂刻本,此次影印不用公善堂本,而采用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抄本,此本罕见而弥珍。此抄本虽衍讹舛误颇多,但经过清代大考据家王念孙等人悉心校勘,朱墨斑斓,浮签满纸,李璋煜辑其校勘成果成《大唐开元礼辨证》,附於全书之末,因此使之成为有关此书的重要研究成果,汇入本编,为学术界提供十分难得的资料。古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支脉,是传承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根基所在。《四部文明》是规模宏大的旷代巨编,是展现中华历史与文明的山容海纳之钜构,更是当前陕西省在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它的编纂完成,对于继承和弘扬我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总结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傅光(《四部文明》执行编委)

我国文学之最?

保健品
虎面人
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也有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作者据《史记》记载是左丘明,据考证是后人伪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作者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修辞学发凡》。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是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汉代刘向撰写的《别录》。我国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作者是清代的谴责小说家李宝嘉。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春秋》,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我国第一部以家庭为写作题材的小说:《金瓶梅》,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语》,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最早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我国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其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我国第一个女诗人:许穆夫人,作品有《载驰》、《泉水》、《竹竿》。我国第一个女史学家:班昭,她将其兄班固的《汉书》续成。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其作品收在《楚辞》里。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是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作者无法考究。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作者是三国著名的诗人魏文帝曹丕。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我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杨万里,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作品收在《诚斋集》里。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昭明文选》),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萧统。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我国一部价值最高的游记体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作者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宏祖。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杂剧:《西厢记》,号称“天下夺魁”,作者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杂剧《窦娥冤》。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宋的著名文学家刘义庆。我国最早的典籍外文译本:《老子》(《大乘起信论》),译者是唐代僧人、佛教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号),原名陈祎。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穆天子转》,作者无法考究。我国最早的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诗品》,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专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文心雕龙》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总集:《新书》,作者是西汉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贾谊。我国最早的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论文:《原君》,作者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作者无法考究。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他的山水诗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在扭转当时诗风方面起的作用相当大,堪称是山水诗的鼻祖,这也是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的陆游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也有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作者据《史记》记载是左丘明,据考证是后人伪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作者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修辞学发凡》。★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是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汉代刘向撰写的《别录》。★我国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作者是清代的谴责小说家李宝嘉。★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春秋》,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我国第一部以家庭为写作题材的小说:《金瓶梅》,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语》,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最早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我国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其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我国第一个女诗人:许穆夫人,作品有《载驰》、《泉水》、《竹竿》。★我国第一个女史学家:班昭,她将其兄班固的《汉书》续成。★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其作品收在《楚辞》里。★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是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作者无法考究。★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作者是三国著名的诗人魏文帝曹丕。★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我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杨万里,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作品收在《诚斋集》里。★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昭明文选》),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萧统。★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我国一部价值最高的游记体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作者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宏祖。★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杂剧:《西厢记》,号称“天下夺魁”,作者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杂剧《窦娥冤》。★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宋的著名文学家刘义庆。★我国最早的典籍外文译本:《老子》(《大乘起信论》),译者是唐代僧人、佛教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号),原名陈祎。★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穆天子转》,作者无法考究。★我国最早的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诗品》,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专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文心雕龙》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总集:《新书》,作者是西汉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贾谊。★我国最早的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论文:《原君》,作者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作者无法考究。★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他的山水诗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在扭转当时诗风方面起的作用相当大,堪称是山水诗的鼻祖,这也是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的陆游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什么是文献法方案设计

赐周千金
技也
  第五章:书目文献编纂法  第一节 书目编纂法  一 书目编纂的理论基础书目是将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次序组织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属于二次文献的范围。书目编纂是二次文献编纂的一种,须遵循二次文献编纂的一般原则。书目的类型多,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编制方法和规则时应注意各自的特点。例如国家书目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国家图书总目录,也是编制其他书目的基础,在选书范围上强调“全”,在编制方法上强调标准著录和详细著录,在编目规则的应用上要求著录到详细级次。而推荐书目则强调所选文献的前沿性、代表性,甚至考虑多所推荐图书的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容易获得等因素。在编目规则的应用上强调内容提要,特别是对所推荐图书的内容揭示与评论,而阅读方法同样是推荐书目所强调的。  尽管各类书目在编制方法上要求不同,但书目编纂过程中仍然应坚持这样一些指导原则:  (1)充分地揭示文献的信息。文献信息包括:标题、作者、版本、提要、研究过程和结果、学术源流等;  (2)文献信息进行整序。中国习惯于用分类体系,集中了同学科文献,但分散了同一主题的文献,这不利于开展自然科学的研究。  (3)对文献的价值进行学术评论,这是与西方的明显区别,西方书目学不对文献内容的评论;中国强调对图书的评论,包括:科学内容、思想性、对读者是否有启迪等各方面,都予以充分重视;  (4)信息转换。包括不同方面,如:文种的转换、标题的转换(可用注释等方法);  (5)要用一定的格式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书目语言(如:分类体系、主题法)、书目格式(尤其是机读目录),要符合人类共同的心理习惯。要符合国际书目控制的标准。  书目编纂的对象是文献。文献的品种、数量、内容、形式的变化,读者利用图书文献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决定着书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书目都是以特定的编制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其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社会职能的。  书目编纂的整个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和分析的方法交替使用的过程,表现为综合—分析—综合的关系。编纂一部大型书目大体上要经过准备、分析、综合、结束等四个基本阶段,下面分阶段进行叙述。  二 制定书目编制方案  制定书目编制方案是书目编纂的准备阶段要进行的关键性工作。书目的编制方案是书目编纂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书目编纂方案的内容包括:书目选题现实性和可行性的论证,重点是叙述书目的基本任务,从哪些方面来揭示文献的信息,书目的读者对象和专门途径。书目的社会效益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目的读者对象和专门用途,也就是说,要解决书目是为什么人而编和为什么目的而编的问题。确定书目的专门用途很重要,要明确书目是为辅助科学研究工作,指导自学,进行宣传活动而编呢,还是为提高专业素养而编。与此同时,要明确书目中所提供的书目情报可能对哪些读者有用。  在书目编纂方案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书目的类型特点。书目的类型特点(即属于科学通报书目、回溯性综合书目、专题书目,还是推荐书目等)对决定书目收录文献的范围非常重要。如果编制的是推荐书目,那么,它应紧密结合推荐书目的特点来决定文献的收录标准。推荐书目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选择性。这就决定必须针对特定的读者群,选择内容做优秀的、最基本的、容易获得的、又是最好版本的文献,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决定读书的方向和重点,也就是帮助读者解决一个读什么的问题。其次是引导性。这就要求书目编者能针对读者的水平和需要,对选择的文献进行阅读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引导读者先读什么?后读什么?那些该精读?那些该一般浏览?总的说是指导读者怎样读书的问题。与此同时,推荐书目还是一个评介性的特点,即对推荐书目所选择的文献,从思想内容、科学价值、艺术特点、版本特征进行评介,给读者指出应当掌握什么内容。如系编制主题书目,那么,在文献收录上是以某一特定范围内所必需的文献为特点,提供给读者广泛、全面、系统完整的书目信息;在专题书目的学科或课题的性质上,是以专为特征。既然是专题书目,读者对象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就有必要收录与该主题有关的各种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文献资料。  书目编纂方案中还应当明确规定书目收录文献资料的标准,收录文献撰写提要的性质和揭示内容的其它方式(如文献、注释、综述等),收录文献的编排组织方式,辅助索引,查询文献的来源等。方案中还要指明完成工作的期限、编者、校对者。  如何科学制定书目编制方案呢?  1.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书目选题  正确选择书目的主题是编制书目的重要步骤。选题必须考虑下列原则:第一,要有现实性和社会意义,首先应当选择那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符合我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需要,为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迫切需要又最有影响的题材。第二,要注意选择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性的选题。第三,要考虑承担书目编纂单位的特色和可能性,以及该单位所服务的读者的需求。例如,承担书目编纂任务的单位是图书馆,那么,图书馆的专业特点对决定书目选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型综合性图书馆考虑选择与政治、国际国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广泛的和综合性的题材,以及图书馆的长远书目建设需要的题材,例如编制反映图书馆的全部或者某些学科门类藏书状况的书目。省级图书馆或地市级图书馆则优先编制反映地方特点的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服务的地方文献书目。自然科学和专业图书馆选择那些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中尖端和关键性的课题,或者是影响面比较广的科学普及和新技术推广方面的课题,这样的选题适应科学工作者的需要,深受读者欢迎,使用率也比较高。  2. 对选题的实质进行研究。  初步确定选题以后,紧接着是对书目选题进行研究。首先,编纂者应当弄清书目主题的实质。为了掌握书目主题的实质,编者有必要学习与主题相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与主题相关的学科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有关问题的学术争论资料,科学讨论会的文献,最新教科书等。弄清书目主题的实质还有一层意思,即明确该书目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编呢?还是侧重从反映问题的现状来编呢?抑或是着重从理论叙述方面来编呢?明确这些问题,对于确定书目收录文献的范围关系极大。其次是调查该课题的书目保障情况,即掌握有关该选题已编和拟编书目的状况,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这方面的情报,不仅仅为编者提供别人已经积累的书目编纂经验,而且也为了解决书目编纂的合理性和避免书目编纂工作中的重复现象。当书目选题经过认真研究并且最后确定之后,编者就开始进行书目编纂方案的拟定工作。书目编纂方案是保证书目编纂质量的基本文件,特别是在书目有集体编者来编纂的情况下,书目编纂方案是编辑组方法步调一致、组织工作合理的重要保证。  3.对所涉及选题的文献进行初步了解  在确定和研究书目的主题和拟订书目编纂方案的同时,书目编者就要进行查寻和搜集文献的工作,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最大可能地按照选材原则全面搜集文献,因为文献是编制书目的基础。怎样从浩瀚的文献海洋中迅速、准确、没有重大遗漏地查寻出所编书目主题的有关文献资料呢?这种有目的的查寻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来说,首先要正确地确定文献源的范围和查寻搜集文献的方法。文献源按性质可分为两组:其一是二次文献或者书目文献(包括现行和回溯性书目、书内和文章内的文献书目、图书馆目录、索引、文摘等),其次是文献(首先是原始文献、连续出版物、工具书、史料集、文件汇编等)。在进行第一个步骤时,要了解针对所编书目的主题已编制过哪些书目、索引或文摘等书目文献、或者拟编哪些书目、索引或文摘,那么,我们就应当借助于三次文献,即书目之书目(有人称之为书目指南)。书目之书目是将各种类型的书目文献汇辑起来而编成的一种书目总录,是以揭示和报导所有书目文献信息为职能的一种书目类型。我国编制书目指南最早的有清末周星贻编纂的《目录考》,现已佚失。一九二O年周贞亮、李之鼎合编的《书目举要》,收录历代公私藏书目二百七十七种,上起西汉刘向、刘歆《别录》和《七略》,下迄清代末年的私人藏书目录。一九二八年邵瑞彭、阎树善等编《书目长编》(附补遗补校),该书目指南收录各种书目一千三百余种,分为贮藏类、史乘类、征存类、评论类四大类,每类下分若干小类,每一款目下注明卷数,编者、版本、所依据的书名等。一九二三年项士元仿效谢启昆的《小学考》和朱彝尊的《经义考》的体例编辑了《中国书目考》,收录历代书目五百多部。一九五五年梁子涵编的《中国历代书目总录》(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收录以中文现存书目为主,总计古今书目一千六百六十六种。一九五八年冯秉文编的《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汇辑了全国各图书馆解放初至一九五七年底所编书目索引(包括正在编辑或计划编辑的在内)共计二千四百零九种。以上是几种书目之书目的简介。  书目之书目作为情报源,本身也是一种文献,当读者需要了解和查寻的时候,也起着检索作用,只不过它所提供的不是直接的有关文献的状况,而是与该问题有关的书目文献的信息。也就是说,书目之书目向读者提供的是中介的指南,即告诉读者需要查寻的某一课题有哪些书目、索引、文摘等书目文献可供利用。它在文献交流系统中起着“纽带之纽带”的作用,是查寻和利用书目文献最可靠和最有价值的文献源,也是书目编者开展书目编纂工作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工具。  在查寻文献过程中,确定书目情报源是非常重要的。书目情报源分明确编制书目主题的基本情报源和补充书目情报源两种。例如,编制一部回溯性的某一专科的书目,其基本书目情报源就是《全国总书目》或专科科学通报书目;编制以普及教育、自学、宣传为目的的推荐书目,就有目的地选择大众书目情报机关刊物作为基本书目情报源,如《图书评论》、《读者文摘》等;而图书馆目录、《全国新书目》等就成为补充书目情报源。  定期和连续出版物现行书目情报源,是在编制逆时间顺序的书目时查寻最新资料而用的。  确定书目情报源以后,就以书目、索引、文摘等书目文献为线索,从庞大的文献中检索出与所编书目主题有关的和有价值的文献,并且要求检索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和没有重大遗漏。只有借助书目文献,才有可能全面掌握那些本馆、本地区图书馆甚至国内各大型图书馆没有入藏的文献线索,然后,通过馆际互借、国际间的互借以及复制等方式,将文献收集完备。  三 制作书目款目  制作书目款目是书目编纂的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从著录角度看,书目是由一系列相关款目组成的。款目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描述的结果,也可以称做书目单元。  制作书目款目,必须对拟收录的文献进行一般书目分析、书目著录、编纂提要或文摘、进行标引和抽主题词等工作。这一阶段是书目编制的分析阶段。书目编的分析阶段实质上是对原始文献中的情报进行凝聚的过程,其目的是为进入书目编制的综合阶段准备材料。怎样才能编制好书库款目呢?  1.编制款目之前须对拟收录的文献进行书目分析。即对以此文献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进程中,书目编纂者首先要全面地了解文献的形式和内容。我们都知道,文献的名称并不能准确地、充分的概括表达其所含的知识信息量。因此,在认识文献的外形特征的同时,必须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明确文献中包含有哪些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信息,准确地表达文献的内容,正确抓住文献论述的重点和新的观点。对文献进行书目分析的方法有:直接熟悉书名项、出版项、出版提要、目次、前言或者序、跋、附录、注释,在必要的情况下,选读文献的部分正文。此外,还可通过另外一组书目情报源(如其他作者的批评性文章、书评、读后感、学术争论的资料、参考资料、早期出版的书目资料等)来弄清楚文献作者的原则立场,文献的基本的和伴随的主题,文献的逻辑结构,社会作用,文献的类型、体裁、风格特征,文献的专门用途和读者对象,印刷装潢质量,以及文献的检索标志。善于迅速地、深刻地、全面地进行文献的书目分析,是书目情报工作者最重要的专业素质。  2.书目著录。  书目著录是揭示文献外形特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进行书目著录时,首先要确定著录的主要标目,我国一向以书名为主要标目。同时要选取其他著录项目,要求著录项目完备,著录格式统一,最好利用国内或国际统一标准著录格式,以利于资源共享,并且方便检索。  3. 编写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我国古代目录学家一向注重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对文献内容进行揭示,形成了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三种书目提要形式。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一书中指出,我国古代目录学“其优于西洋目录者,仅恃解题一宗。”可见书目提要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清代纪昀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古代书目提要的三种体例溶于一炉,择善而从,达到了古代书目提要的最高水平。  现代书目提要按照其社会职能分为叙述性和推荐性内容提要两种。叙述性内容提要主要实现书目的交流和检索的职能。当文献的名称不够全面或不能准确地表达文献内容,需要补充关于作者的某些事实性情报,以及需要对文献的形式、内容、风格、作用等方面给予补充时,采用叙述性内容提要。总之,叙述性内容提要是文献书目著录的补充。这种提要的编写非常简明扼要,不对文献进行展开式的叙述。它广泛地运用于综合性书目、普通书目和科学通报书目中。推荐性内容提要主要实现书目的评价职能。它从某一特定读者群的需要、文化教育水平、年龄等特点出发,对文献进行鉴定与评介,宣传推荐优秀书刊,实现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性内容提要在组织读者系统地和有目的地阅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除了按照社会职能划分以外,还可以按照对文献的评述方式来划分,分为普通的、分析的、分组的内容提要。普通的内容提要——对文献包含的各种知识信息给予评述,最主要的是对文献的社会作用、文献的思想和事实性内容的评述。分析的内容提要——仅仅揭示文献内容的某一个部分,或者强调评述文献的某一章、某一节、某一段的论述。分组的内容提要——对同一出版形式、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的内容相近的著作,给予概括性的评述,既可以节约篇幅,又可以避免重复。  自然,以上是以社会职能和评述方式为标志,对内容提要进行区分,但是,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交叉,例如,同一书的内容提要既可以是普通的,又可以是推荐性的。  撰写内容提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不少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撰写得好的内容提要必须是言简事具,也就是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原作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例如,北京图书馆为了向大中学生推荐阅读中国古代著述,于一九五三年编纂了《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在这部推荐书目中,《诗经》一书的提要是这样写的:“《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尤其是其中的国风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民间歌谣。不但文学上价值很高,史料价值亦很高,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书籍。”又如:“《营造法式》,宋李诫著。约十一世纪的作品。中国现存第一部讲建筑学的书,书中对木工、石作、以及彩绘各制,均有详细记录,并附有图解,颜色、尺寸均极明晰。”这些提要的最大特点是言简事具,首先就指出被介绍的著作是一部讲什么内容的书,甚至有的著作的内容提要就只指出是叙述什么内容的书。例如:“《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约第五世纪的作品。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具体讲农业技术的书。”  撰写提要既要注意对文献内容的介绍,又要重视对文献的评论,比较好的内容提要是将介绍和评论结合起来,这对于推荐性的内容提要更为必要。例如:《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中《史记》一书的内容提要写道:“《史记》,汉司马迁(纪元前一四五——纪元前八六年)著。司马迁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这部‘一百三十篇’巨著,记录了当时有关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初期封建社会的发生和发展,开创了中国史学史上的纪传体。由于它的描写生动,辞藻瑰丽,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二千多年来,它在中国史学上和文学上都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文献内容性质不同,类型不同,以及读者对象的差异,撰写内容提要切忌千篇一律,提而不要。轻视提要的作用,不重视充分运用提要揭示文献内容的倾向,是不对的。是不是选入书目中的文献都要编写内容提要,什么样的文献应当有内容提要,什么样的书可以不写内容提要,不能一概而论,应当针对具体文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以上分析的各个工序凝聚到统一的完整的书目款目之中。书目款目是书目记录的结果。书目记录是将书目著录、提要、文摘、分类标引等记载,形成书目款目。所以说,编制书目记录意味着整个书目的编纂分析阶段向综合阶段的过渡。  四 书目款目的选择与编排  书目编纂的综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已经进行过分析工序的结果凝聚成书目的结构。书目编纂的综合阶段包括三个基本工序:文献选择,书目款目的编排与组织,编制辅助索引。  1.书目款目的选择。  文献选择——是书目编纂综合阶段的重要工序,是决定书目编纂质量和社会效用的关键之一。因为文献资料的浩瀚复杂与书目编制的目的、读者对象、质量要求、篇幅限制等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文献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文献选择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书目的质量。书目的读者对象和专门用途,都是通过书目中文献的收录范围和选择标准体现出来的。文献选择的水平是在广泛的文献基础上进行精选。任何书目都不可能全收无遗,即使是登记性的国家书目,也并非有书必录。该收的文献没有收,就会不完整,不系统;而不该收的文献选录了,毫无选择,是书目成为见书必录的账簿,也会降低书目的质量。  怎样进行文献选择呢?  第一,要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认真地分析、查重,并按照书目的读者对象和专门用途,以及书目编纂方案中所拟定的文献收录标准,筛选那些与预定的读者对象和专门用途不相符合的文献。  第二,要将有关该主体的最新、最优秀的文献作为重点优先选出来。对于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的有关文献要注意选取;要从书目收录文献的时间范围、文献的语种、读者兴趣爱好和特殊需要来考虑文献的收取。  第三,编制社会科学方面题材的书目,在文献的选择上要注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收录与主题有关的各不同学派和观点的文献,应当注意收录有争论和某些观点不够成熟但史料价值较高的文献,注意收录理论性较强的文献,同时也要收录点典型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是虚实结合。  第四,书目中文献的选择不应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局限于馆藏;不应受文献类型的限制,主要从文献内容出发,不论是图书,论文,甚至是与主题有关的章节内容或独立的知识单元,都可以采用分析著录方式,裁篇别出,予以反映。  因此,文献质量上的筛选是保证书目编纂质量的关键。  2.书目款目的组织  书目款目的编排与组织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文献进行编排与组织,使之有序化,并形成逻辑严整的体系,确定书目所收文献之间的联系,以便读者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  书目中文献的编排和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哪一种编排方式,取决于书目编制的目的、专门用途、读者对象,以及书目文献的性质与内容。  书目中文献的编排和组织一般分为两大类:一般书目中文献的编排采用分类编排法,主题编排法,编年编排法,字顺编排法,地域编排法等;推荐书目中收录文献的编排可以采用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或者按照文献内容的深浅程度及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推荐书目中文献编排的逻辑顺序,要有助于发挥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书目中文献编排的逻辑顺序,要有助于读者循序渐进地研究问题。选定的编排顺序,必须在推荐书目的前言中加以说明。  分类编排法一般利用现有的综和的或专科的分类表。但是,应当根据书目中所收文献的实际,对采用的分类表进行调整。采用分类编排法时,也可以辅之以主题法,即类目下的细分可以按标题编排。  主题编排法是按照反映书目选题的主要内容的标题来集中文献,内容比较广泛的标题之下再析分子标题。如果书目主题比较窄,读者通过主题编排和组织的方法可以较快的检索到所需文献。如果内容涉及多主题的文献,势必要分散反映到不同的主题之下,增大了书目的篇幅。主题是按照字顺排列的,如将内容相近的文献的书目记录分割开来,就破坏了他们之间的逻辑顺序,削弱了书目指导阅读的作用。  采用编年、地域、字顺等编排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检索具体文献,不可能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集中。  总之,任何一种编排方式都不可能回答读者向本书目提出的所有问题。文献的编排和组织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从查寻文献阶段的初步编排开始一直到编排结束,中间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文献编排也不是孤立的工序,通过文献的编排组织可以发现选材的不足,还可纠正文献著录上的缺点。  五 书目整体设计与辅助索引  一部书目为什么要编制辅助索引呢?编制辅助索引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方便读者,提  供多种检索途径,充分发挥书目的作用,帮助读者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因为读者的需要是各式各样的,不可想象,采用一种编排方式就能满足读者的多种多样的检索要求。读者检索文献的习惯和掌握文献的程度不一,常常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查寻所需要的文献。二是书目正文采用任何一种编排组织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给文献检索带来的缺陷只有靠编制辅助索引来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助索引是书目正文编排组织方式在逻辑上的继续,是书目编纂综合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  辅助索引可以从各个不同途径来检索必需的文献,以扩大书目的利用。辅助索引的种类多样,一部书目要编制哪些辅助索引,取决于书目正文编排组织方式,书目的专门用途和读者对象。辅助索引的每一标目下指出文献的出处或正文的页码。  书目编纂从此就进入到结束阶段。结束一部书目的编纂工作,还需要编制必要的资料,如目次、序言、附录等。  目次就是按照书目编纂体例和文献编排组织的顺序,列出文献的类目、标题,并指明其在书目中的页码顺序,是读者了解书目内容及其体例的纲要。目次分为简列和详列。简列只列类目名称,详列除列出类目名称外,还要详细列出书目中每件文献的标题,以便读者更好地利用书目。一部书目采用哪些目次为好,应以书目文献的特点和方便读者查找为准,一般来说,大型书目多采用详列目次的方式。  序言又称前言、引言、编例、例言、叙记、编辑说明、凡例等。序言是书目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帮助读者了解和利用书目,是任何一部书目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提纲挈领地阐明书目选题的意义,书目的性质,读者对象,书目收录文献的内容范围和时限、文献的编排组织方式以及辅助索引使用法等。它是对一部书目编纂大纲的文字说明。  辅助资料除了辅助索引之外,还可根据书目的性质及特定需要,收入一些读者需要参考的资料,如编纂书目的引用文献目录、书目中所利用的出版物、机构名称的简称或全称对照表等。  最后,书目在付印之前应经过严格的审校。并给书目以准确、简明、新颖的标题,辅之以与书目主题内容相适应的美观大方的装帧设计,使整个书目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