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状其过
因为每年假期,尽管多次提醒、多加防范,但中小学生溺水、车祸、坠楼等意外伤害还是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上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游学过程中的出行风险等新问题也涌现出来。具体内容:暑期安全,警钟长鸣。对于城市中生活的孩子而言,暑假应该注意防范哪些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又反映出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又该各自承担怎样的责任?老问题频发——意外伤害是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前不久,杭州市上城区复兴北苑6楼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嚎:“小宝掉下去了!”楼下的绿化带上,一个6岁小男孩在血泊中奄奄一息。一朵花蕾的凋零,让整个家庭痛不欲生。每年一到暑假,各种溺水、坠楼、车祸、烧伤烫伤的新闻就会屡屡出现。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失去生命,还有许多孩子因意外伤害留下残疾。意外伤害已然成为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从生理上讲,孩子本身有好奇冲动,尤其是对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杨芷英说:“所以,当孩子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时候,就会想爬上窗台一探究竟;当孩子不知道桌上摆的药丸有什么用时,就会想放进嘴巴里尝一尝。而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当然,一些家长安全意识不到位、认识有误区,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比如,有家长想当然地以为,只要不是在池塘、水库等地方“野游”,只要去正规的游泳馆,孩子就不会有溺水的危险。于是,把孩子丢在游泳培训班里不管不顾的有之,让孩子和小伙伴在泳池里随意打闹的有之。事实上,“许多溺水事故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如突然抽筋、不小心撞头等,即便在很浅的水中也可能发生溺水。”采访中,北京一家游泳馆的救生员告诉记者:“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家长一定要多只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切不可撒手不管,要切实承担起监护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还有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比如,共享单车的兴起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虽然法律已明确规定“禁止12岁以下的孩子骑车上路”,但仍有很多孩子违规骑行。安徽省合肥市的宋先生说出家长们的心声:“本来孩子过马路就很危险了,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让人头疼。放暑假了,家门口一群小孩子整天骑车乱跑,小区里车来车往,十分危险。”此外,我们也发现,安全教育年年讲、月月讲,但安全意识能否真正入脑入心,还得打个问号。“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停一停,骑车避免上马路,打闹追逐很危险,先左后右看一看,走路要走斑马线”……虽然类似的交通规则孩子们都能说能记,但一走在马路上,一到实际生活中,许多孩子便横冲直撞,规矩和安全意识全都抛在脑后。“尽管学校的安全教育已经在强化,但一些教育形式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比较抽象,缺乏具体情境的设置,没有把知识与孩子切实的感受相结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承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多一些演习实践、多一些感同身受,或者多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讲解,比如最近很火的安全宣讲短剧《民警李建国》就很吸引人,要通过形象和感性的方式,让孩子将提醒和防范牢记于心。”新问题出现——网络安全、游学风险、心理疾患需关注除了常见的意外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也涌现出来。比如网络的威胁。对于“00后”这一代的城市孩子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据《2017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城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的比率近95%,60%的孩子每周接触网游1—3天。“家长对儿童上网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时间的上网不仅对视力、颈椎有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儿童学习分心、交往能力降低等。此外,儿童上网也会面临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有些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儿童自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而言,网络危害往往更加隐蔽,因此家长更要小心提防。但家长也无需‘谈网色变’,而是应该正确疏导,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再比如游学和研学的兴起。如今,游学和研学成了城市孩子暑假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低龄孩子也加入了暑期游学的大军。“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能减轻家长的压力。”一位给孩子报名了西安励志夏令营的妈妈说:“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出安全问题。”“游学的主体基本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出现诸如交通事故、营员走失、遗落大巴、集体踩踏之类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格外小心。”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世纪明德副总裁王瑞静说:“目前研学旅行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要对五花八门的机构进行安全资质的认定,包括安全风险分析、安全体系标准、安全经费投入、安全专员配备等。”还有一些家长把暑假当做孩子的“补习黄金期”,逼迫孩子天天上课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导致不少心理疾患的发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因为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企图自杀。“教育不是揠苗助长,家长们一定要张弛有度,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杨芷英说:“假期的主基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家长与其强迫孩子学习,不如多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务、打打球,反倒能让孩子的暑假更充实、更有收获。”提升安全素养——亟待各方共建安全网新老安全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出的是安全素养和安全教育的缺位。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家长的,也包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基础,安全素养应该是其重要内容。”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安全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和安全习惯,而目前,许多人的安全素养都不能达标。”安全教育重在细节,平时多一次演练,灾害来临时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蒋承说:“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念念课文、写写征文、走马观花参观一下展示厅就可以的,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是危险,怎样自救与救助他人。”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时天全县天全中学学生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线疏散到了操场,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分半,没一个同学伤亡。原因就在于,自汶川地震后,天全中学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地震前两天还进行了一场地震逃生演练。“另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意识也还比较淡薄,没有真正把中小学生幼儿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没落实,教育不深入,不能有效避免本来可以避免的安全事件,导致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政府应加强监督,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教育实效,同时建立起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孩子安全,需要社会各方落实责任、全力配合,共同构建起安全大网。暑假期间,孩子居家时间为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自然应负起第一责任。但实际上,对许多城市家庭来说,家长没有办法做到全时段看护,此时,社区及一些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就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提出,未来1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一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的儿童之家。“政府应出台相关细则规定,制定提供看护服务的公共政策,鼓励成立公益性组织,在家长工作时间照看孩子。”武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闻晋说:“孩子有好奇爱动的天性,不可能一直被锁在家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以规范安全的方式组织青少年开展暑期活动十分必要。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也可以借鉴,比如英国,社区图书馆在暑假期间设有专门的儿童图书区;在德国,通过购买‘假期证’,孩子就能参加青少年局组织的各项参观游览活动。”此外,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环境的安全,这体现在小河边竖起的“禁止游泳”标志牌上,体现在人行横道前减速慢行的汽车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为自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