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不要钱的煤炭市场投资可行性报告吗?

擅相攘伐
其觉无忧
煤制油 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2003年我国总能源消费量达11.783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67.86%,石油占23.35%,天然气占2.5%,水电占5.43%,核能占0.83%。我国拥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2000~2003年探明储量均为1145亿吨,储采比由2000~2001年116年下降至2002年82年、2003年69年。而石油探明储量2003年为32亿吨,储采比为19.1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原油产量只能保持在1.6~1.7亿吨/年的水平。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成为中国动力生产的首选燃料。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预计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将由1999年67.8%、2000年63.8%、2003年67.8%达到2005年50%左右。我国每年烧掉的重油约3000万吨,石油资源的短缺仍使煤代油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以煤制油己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趋势。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由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气、再经费-托合成生产合成油称之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煤炭间接液化”法早在南非实现工业化生产。南非也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其煤炭储藏量高达553.33亿吨,储采比为247年。煤炭占其一次能源比例为75.6%。南非1955年起就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和费-托法合成技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成蜡、氨、乙烯、丙烯、α-烯烃等石油和化工产品。南非费-托合成技术现发展了现代化的Synthol浆液床反应器。萨索尔(Sasol)公司现有二套“煤炭间接液化”装置,年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00多万吨(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每年耗煤4950万吨。累计的70亿美元投资早已收回。现年产值达4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近12亿美元。 我国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铁基、钴基两大类催化剂费-托合成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完成了2000吨/年规模的煤基合成油工业实验,5吨煤炭可合成1吨成品油。据项目规划,一个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可望在未来3年内崛起于我国煤炭大省山西。中科院还设想到2008年建成一个百万吨级的煤基合成油大型企业,山西大同、朔州地区几个大煤田之间将建成一个大的煤“炼油厂”。最近,总投资100亿美元的朔州连顺能源公司每年500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计划2005年建成投产。产品将包括辛烷值不低于90号且不含硫氮的合成汽油及合成柴油等近500种化工延伸产品。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对间接液化技术的迫切需要,2001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重大科技项目。两年后,承担这一项目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我们常见的柴油判若两物的源自煤炭的高品质柴油,清澈透明,几乎无味,柴油中硫、氮等污染物含量极低,十六烷值高达75以上,具有高动力、无污染特点。这种高品质柴油与汽油相比,百公里耗油减少30%,油品中硫含量小于0.5×10-6,比欧Ⅴ标准高10倍,比欧Ⅳ标准高20倍,属优异的环保型清洁燃料。 山西煤化所进行”煤变油”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千吨级中试平台在2002年9月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转,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到2003年底已累计获得了数十吨合成粗油品。2003年底又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目前,山西煤化所中试基地正准备第5次开车,计划运行6个月左右。目前世界上可以通过”煤制油”技术合成高品质柴油的只有南非等少数国家。山西煤化所优质清洁柴油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开发和提供先进成套产业化自主技术的能力,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可将煤变为高清洁柴油全套技术的国家之一。据介绍,该所2005年将在煤矿生产地建一个10万吨/年的示范厂,预计投资12亿~14亿元,在成熟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初步形成"煤制油"产业化的雏形。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油品短缺约在2亿吨左右,除1.2亿吨需进口外,”煤制油”技术可解决6000万~8000万吨以上,投资额在5000亿元左右,年产值3000亿~4000亿元,其中间接液化合成油可生产2000万吨以上,投资约16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左右。从经济效益层面看,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的”煤制油”生产企业,以原油价不低于25美元的评价标准,内部收益率可达8%~12%,柴油产品的价格可控制在2000元/吨以内。而此规模的项目投资需45亿元左右。 目前,包括山西煤化所在内的七家单位已组成联盟体,在进行”煤制油”实验对比中实行数据共享;不久将有1.2吨高清洁柴油运往德国进行场地跑车试验;2005年由奔驰、大众等厂商提供车辆,以高清洁柴油作燃料,进行从上海到北京长距离的行车试验,将全面考察车与油料的匹配关系、燃动性及环保性等。目前”煤制油”工业化示范厂的基础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可在2010年之前投入规模生产。 我国与南非于2004年9月28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我国两家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分别在陕西和宁夏与南非索沃公司合作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两个间接液化工厂的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品300万吨,总投资分别为300亿元左右。通过引进技术并与国外合资合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对可靠地建设“煤制油”示范项目有重要意义。萨索尔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煤炭液化工厂的企业。从1955年建成第一个煤炭间接液化工厂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共建设了3个煤炭间接液化厂,年处理煤炭4600万吨,年产各种油品和化工产品760多万吨,解决了南非国内40%的油品需求。 中科院与神华集团有关”铁基浆态床合成燃料技术”签约,标志着该技术的产业化指日可待。铁基浆态床合成燃料技术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承担的”十五”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得到了国家和山西省及有关企业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研发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铁系催化剂、千吨级浆态床反应工艺和装置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截至2004年10月已完成了1500小时的中试运转,正在为10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的基础设计收集数据,已基本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性创新成果。与神华集团的合作,将促进对我国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于2004年11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洁净的煤制油产品。根据谅解备忘录,在为期6到9个月的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三方将就壳牌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经济指标评估、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关规定审核以及项目地点的确定。据了解,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将分别在陕西和宁夏各建设一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计划中的两个间接液化工厂的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品300万吨,初步估计总投资各为300亿元左右。 云南开远解化集团有限公司将利用小龙潭褐煤资源的优势,建设年产30万吨甲醇及10万吨二甲醚项目、年产50万吨或100万吨煤制合成油项目,以及利用褐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汽油。该公司计划于2006年建成甲醇及二甲醚项目,产品主要用于甲醇燃料和二甲醚民用液化气。煤制合成油项目因投资大、技术含量高,解化集团计划分两步实施:2005年建成一套年产1万吨煤制油工业化示范装置;2008年建成年产50万吨或100万吨煤制合成油装置。目前,年产2万吨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概念性试验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将投资7952万元,建成后将为企业大型煤合成油和云南省煤制油产业起到示范作用。 由煤炭气化制取化学品的新工艺正在美国开发之中,空气产品液相转化公司(空气产品和化学品公司与依士曼化学公司的合伙公司)成功完成了由美国能源部资助2.13亿美元、为期11年的攻关项目,验证了从煤制取甲醇的先进方法,该装置可使煤炭无排放污染的转化成化工产品,生产氢气和其他化学品,同时用于发电。1997年4月起,该液相甲醇工艺(称为LP MEOH)开始在伊士曼公司金斯波特地区由煤生产化学品的联合装置投入工业规模试运,装置开工率为97.5%,验证表明,最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可超过300吨/天甲醇,比原设计高出10%。它与常规甲醇反应器不同,常规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粒状催化剂,在气相下操作,而LP MEOH工艺使用浆液鼓泡塔式反应器(SBCR),由空气产品和化学品公司设计。当合成气进入SBCR,它藉催化剂(粉末状催化剂分散在惰性矿物油中)反应生成甲醇,离开反应器的甲醇蒸气冷凝和蒸馏,然后用作生产宽范围产品的原料。LP MEOH工艺处理来自煤炭气化器的合成气,从合成气回收25%~50%热量,无需在上游去除CO2(常规技术需去除CO2)。生成的甲醇浓度大于97%,当使用高含CO2原料时,含水也仅为1%。相对比较,常规气相工艺所需原料中CO和H2应为化学当量比,通常生成甲醇产品含水为4%~20%。当新技术与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相组合,又因无需化学计量比例进料,可节约费用0.04~0.11美元/加仑。由煤炭生产的甲醇产品可直接用于汽车、燃气轮机和柴油发电机作燃料,燃料经济性无损失或损失极少。如果甲醇用作磷酸燃料电池的氢源,则需净化处理。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 早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直接加氢煤液化工艺在德国实现工业化。但当时的煤液化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反应温度470℃,反应压力70MPa。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使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研究开发重新得到重视。相继开发了多种第二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如美国的氢-煤法(H-Coal)、溶剂精炼煤法(SRC-Ⅰ、SRC-Ⅱ)、供氢溶剂法(EDS)等,这些工艺已完成大型中试,技术上具备建厂条件,只是由于经济上建设投资大,煤液化油生产成本高,而尚未工业化。现在几大工业国正在继续研究开发第三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缓和、油收率高和油价相对较低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几种煤直接液化工艺有:德国IGOR公司和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的两段催化液化工艺等。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自1980年重新开展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现已建成煤直接液化、油品改质加工实验室。通过对我国上百个煤种进行的煤直接液化试验,筛选出15种适合于液化的煤,液化油收率达50%以上,并对4个煤种进行了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条件研究,开发了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煤炭科学院与德国RUR和DMT公司也签订了云南先锋煤液化厂可行性研究项目协议,并完成了云南煤液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的云南先锋煤液化厂年处理(液化)褐煤257万吨,气化制氢(含发电17万KW)用原煤253万吨,合计用原煤510万吨。液化厂建成后,可年产汽油35.34万吨、柴油53.04万吨、液化石油气6.75万吨、合成氨3.90万吨、硫磺2.53万吨、苯0.88万吨。 我国首家大型神华煤直接液化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入实地评估阶段。推荐的三个厂址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上湾、马家塔、松定霍洛。该神华煤液化项目是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这一项目是国家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将中国丰富的煤炭能源转变为较紧缺的石油资源的一条新途径。该项目引进美国碳氢技术公司煤液化核心技术,将储量丰富的神华优质煤炭按照国内的常规工艺直接转化为合格的汽油、柴油和石脑油。该项目可消化原煤1500万吨,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其副属品将延伸至硫磺、尿素、聚乙烯、石蜡、煤气等下游产品。这项工程的一大特点是装置规模大型化,包括煤液化、天然气制氢、煤制氢、空分等都是世界上同类装置中最大的。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税后净利润15.7亿元,11年可收回投资。 甘肃煤田地质研究所煤炭转化中心自主研发的配煤液化试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于配煤液化技术油产率高于单煤液化,据测算,采用该技术制得汽柴油的成本约1500元/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此前的煤液化只使用一种煤进行加工,甘肃煤炭转化中心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配煤的方式,将甘肃大有和天祝两地微量成分有差别的煤炭以6:4配比,设定温度为440℃、时间为60秒进行反应,故称为“配煤液化”。试验证明,该技术可使煤转化率达到95.89%,使油产率提高至69.66%,所使用的普通催化剂用量比单煤液化少,反应条件相对缓和。 甘肃省中部地区高硫煤配煤直接液化技术,已由甘肃煤田地质研究所完成实验室研究,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腾达西北铁合金公司与甘肃煤田地质研究所也签署投资协议,使”煤制油”产业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给甘肃省”煤制油”产品升级换代提供资源保障,该省同甘肃煤田地质研究所就该省中部地区高硫煤进行”煤制油”产业化前期研究开发。经专家测定,产油率一般可达到64.63%,如配煤产油率可达69.66%。该项目付诸实施后,将为甘肃省华亭、靖远、窑街等矿区煤炭转化和产业链的延伸积累宝贵的经验。 神华集团”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巳正式于2004年8月底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工。这种把煤直接液化的”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在世界范围内是首次建造。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320万吨,由三条主生产线组成,包括煤液化、煤制氢、溶剂加氢、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等14套主要生产装置。一期工程主厂区占地面积186公顷,厂外工程占地177公顷,总投资245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用煤量970万吨,可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其中汽油50万吨,柴油215万吨,液化气31万吨,苯、混合二甲苯等24万吨。为了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工程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案,先建设一条生产线,装置运转平稳后,再建设其它生产线。2007年7月建成第一条生产线,2010年左右建成后两条生产线。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煤炭产销量超过1亿吨,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据称,如果石油价格高于每桶22美元,煤液化技术将具有竞争力。 神华集团将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为基础,以煤、电、油(化)为主要产品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到2010年,神华集团煤炭生产将超过2亿吨;自营和控股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煤炭液化形成油品及煤化工产品能力达10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的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年。2020年,其煤炭生产将超过3亿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煤炭液化形成油品和煤化工产品能力达3000万吨/年。 目前,煤炭直接液化世界上尚无工业化生产装置,神华液化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商业化示范装置。煤炭间接液化也仅南非一家企业拥有工业化生产装置。美国正在建设规模为每天生产5000桶油品的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厂。 云南省也将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并积极实施煤液化项目。云南先锋煤炭直接液化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04年5月通过专家评估。项目实施后,”云南造”汽油、柴油除供应云南本省外,还可打入省外和国际市场,同时也将使云南成为继内蒙古后的第二大”煤变油”省份。云南省先锋煤炭液化项目是我国利用国外基本成熟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建设的首批项目之一。云南煤炭变油技术将首先在先锋矿区启动,获得成功经验后在其他地方继续推广。即将兴建的云南煤液化厂估算总投资103亿元,项目建设期预计4年,建成后年销售额34亿元,年经营成本7.9亿元,年利润13.8亿元。云南省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石油、天然气严重缺乏。先锋褐煤是最适合直接液化的煤种。在中国煤科总院试验的全国14种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中,先锋褐煤的活性最好,惰性组分最低,转化率最高。液化是一个有效利用云南大量褐煤资源的突破口,洁净煤技术是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煤变油”将使云南省煤炭资源优势一跃成为经济优势。一旦”煤变油”工程能在全省推广,全省150亿吨煤就能转化为30亿吨汽油或柴油,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

一段公司简介的翻译 急!

灵魂
决然无主
Company Profile Nan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is a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project planning, technical consult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o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firm.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the ancient city of Nanj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project, Beijing project department, offices, Taiyuan, Tianjin Office. Mainly engaged in petrochemicals, oil and natural gas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fine chemical, coal chemical instry, oil refining, such as project planning, feasibility studies,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to test management. And China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ina Petroleum HQCEC, CNOOC Tianjin Co., Ltd. Designed, China Second Desig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Japan Toyo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Acton, etc. engineering company, completed the ethylene proje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Yangtze Ethylene Project Phase II, Germany Bayer MDI projects, Maoming 800,000 tons / year ethylene project in Tianjin ethylene project, Bozhong offshore oil platform projects, Datong chloroprene rubber project, according to Thai coal-oil projects. Company's existing technical staff of 90 people, including high, medium technical titles and more than 30 technical personnel, Assistant titles and more than 20 technical personnel, skilled workers more than 30 people. Company may undertake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project supervision, project bidding agent,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terials procurement,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Can provide technical advice, technical services, engaged in the project proposals and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port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basic design has excellent stress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Group; the detailed design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has PDS, PDM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civil, struc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electrical instrumentation, piping and other specialized joint design and integrity of the project design with multiple experienced design team, Company for all customers and partners committed to: the Company has always b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ll-designed, quality service, adhere to quality first, credit supreme, whole-heartedly for customer service" business purposes. To "perfect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good faith service, to make our procts to achieve a passing rate of 100 percent" as quality policy. Benefits for the user to create value. To win customer satisfaction.Nan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is a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project planning, technical consult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o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firm.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the ancient city of Nanj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project, Beijing project department, offices, Taiyuan, Tianjin Office. Mainly engaged in petrochemicals, oil and natural gas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fine chemical, coal chemical instry, oil refining, such as project planning, feasibility studies,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to test management. And China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ina Petroleum HQCEC, China Ocean StoneCompany may undertake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project supervision, project bidding agent,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terials procurement,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Can provide technical advice, technical services, engaged in the project proposals and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port.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basic design has excellent stress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Group; the detailed design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has PDS, PDM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civil, struc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electrical instrumentation, piping and other specialized joint design and integrity of the project design with multiple experienced design team, the company for all customers and partners committed to: the Company has consistently implemented

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菊丸
承负
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是2003-01-29在陕西省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经九路1号陕化大厦308室。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0007450300011,企业法人范立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煤气工程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能源煤气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制油、联合循环发电行业规划、技术方案论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项目管理、项目后评估、招投标咨询服务;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交流;防水防腐保温工程、环保工程的施工;耐火混凝土、筑炉材料、防腐保温材料销售;化工原材料及化工产品(易制毒、危险、监控化学品等专控除外)的销售及代理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信息和资讯。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根据文意解释什么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惠子相梁
星星之火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 2011年12月7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帷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几天下来火热的大会发言,大会仿佛变成了争吵。 虽然国家减排目标拔河,如何实现这些减排目标,将是未来国家的关注,因此碳捕获技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技术的幻想,如人造火山或空间反射镜不靠谱,相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的。我们都知道,人类要防止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排路径,但煤炭为主要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代价高CCS成为重要的替代那些谁不希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国家,这极大地吸引力。 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怪碳捕获技术,不知道它,“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最前沿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国际政治领导人都投票极大的关注。“在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谈论了”碳捕获“的意思,在这方面,金融业是有希望的。根据专家的意见,在浙江大学,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已经嗅到了巨大的诱惑,静静地针对国内碳排放市场。 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非常高的,是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地球固化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即成煤成油),从而减少了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它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现在,相反的人类通过开煤矿,石油,二氧化碳埋在地下挖了出来,然后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温室效应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在现实中,这是工业革命的嘲讽,疯狂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报复。后工业时代是注定要解决这些麻烦的工业革命。 18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20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2.59亿吨。其中,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约63.09%至72.96%。 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元首希望人类在2050年,气候控制不超过1850摄氏2度以上。 如何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想到了各种办法。 第一步是“碳捕获”。据方教授汪孟祥成熟的化学吸收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CO2和一定的吸水性,从烟气中分离CO2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科学家们发现以上各种优异的性能和环保的吸收。也有一种方法,称为“膜分离,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气时,通过该膜的分类过程中,有的会溶解并通过,但某些通”块“。为了提高效率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还发明了一种用纯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切割方法,使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悉,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如美国,英国,挪威有许多碳捕获试点项目,包括碳捕获效率可高达90%。 “碳捕获”是不是最难此外,“即使是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回收,生产碳酸饮料,最终CO2或排出大气中,科学家们需要CO2的安全和永久保存“,这种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称为缩写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 科学家们目前的主要思路“封在地下,包括深海储存和地质储存。让我谈谈有关的“深海水存储,你知道,海洋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水库,总的50倍以上的大气中存储,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CO2的海洋储存,主要是海洋储存地点运送到通过管道或船舶的CO2,然后注入二氧化碳的海底,CO2在海中的底部的水最后碳化和保存,这种方法也有一些隐患:“CO2的船舶用高压到的海底的情况下,CO2泄漏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海震经常。“ 科学家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地质储存,二氧化碳盐水层在这个深度1公里到2公里到地面,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和硫化速度慢,像地下的煤制油,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不容易泄露。“另外,这片岩体结构比较好,有超过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二氧化碳和连续性,是足够大的面积?是预计将达到十万亿吨的全球储量的咸水含水层,可存储1000 到现在为止,全球共有三个成功的CCS项目的进展。 Weyburn的Midale项目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煤的气化厂在北达科他州,萨斯喀彻温省的一个废弃的油田BP业务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提取生产的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从本地输入地下,国家石油公司挪威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也有两个类似的项目在北海。数百个CCS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世界。 在国内,继北京华能高碑店项目,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碳捕获项目7月在上海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建成年底的年,预计每年捕获10万吨二氧化碳,并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获项目。 ,虽然CCS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其技术能力,收到理想的效果尚未被证实,但高昂的成本已经叫人说不出话来。根据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每吨二氧化碳捕获和处理压力的超临界流体,运输一吨二氧化碳,以填补埋葬花30-50元10-20美元,这是说元一吨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量,电厂将不得不支付40-70美元,目前在欧盟碳价格,较8-10欧洲/吨,这个数字的中间值??的碳价格也接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建议。 方教授汪孟祥给记者算了一笔简单:例如,燃烧一吨煤炭两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在煤炭价格600元/吨,再加上碳排放量的增加超过600元,成本增加了一倍,而燃烧一吨煤炭发电300度摊到每度电的电价增长了70% - 90%,而在生产,运输,销售价格每件商品的碳核算的增加,最后将能够计算出碳排放量的商品价格。 “征收的碳税,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专家说,全球碳市场最有潜力的石油贸易的碳排放交易后,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在未来。 同时,国家资本已经开始觊觎这个行业,欧盟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欧盟计划8十亿欧元的CCS技术研究领域的直接投资,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国外许多机构已经瞄准国内碳排放市场,如浙江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与欧盟,美国,英国能源部,其实,我们国内的碳捕获技术成本相比,许多国外要低,如果你能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仍然是非常有前途的,但不幸的是,一些国内企业愿景。方教??授汪孟祥(青年时报) ------------------- 碳捕获技术简介四个主要不同类型的CO2收集和采集系统:后燃烧(烟道气体分离)分离燃料中分离之前(富含氢的气体线)中,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化学循环燃烧),每个捕获技术其成熟的技术特征,在以下的表中。选择捕捉系统,二氧化碳浓度的气体流,该气体流的压力和燃料的种类(固体或气体)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对于一个大的分散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数量是难以实现碳的收集,因此碳捕获的主要目标是像一个集中的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CO2的排放源。 >分离系统捕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有三类:燃烧系统,富氧燃烧系统,预燃烧系统。燃烧系统介绍 燃烧后捕获和分离是分离烟??道气中CO2和N2。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好的燃烧后CO2捕集方法,高捕集效率和选择性,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的集合。 />化学吸收。法国除了化学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使用可逆的化学反应之间的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烟道气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和H 2 O,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粉尘,氯化氢,氟化氢和其他污染物还包含杂质的存在下,将增加的成本的捕获和分离前的烟道气进入吸收塔,前处理的需要,包括洗涤冷却,除了水,静电除尘,脱硫和脱氮,等。 烟气预处理进入吸收器,吸收器的温度保持在40?60℃,CO 2被吸收剂吸收,通常与该溶剂是一种胺吸收剂(如单乙醇胺MEA)的水分平衡系统,并除去溶剂的溶剂蒸汽的气体中,然后烟道气到洗涤容器中,在液滴离开吸收塔后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富含的溶剂中通过热交换被泵送到再生塔的顶部。获得再生的吸收剂在温度为100?140℃和稍高于大气压的水蒸汽通过冷凝器返回到再生塔,而二氧化碳离开再生塔繁殖基地溶剂通过热交换器和冷却器被泵送回吸收塔。富氧燃烧系统 富氧燃烧系统与纯氧气或富氧空气代替作为介质的化石燃料燃烧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在除过量的氧气,以确保完全燃烧,以及燃料的氧化产物,燃料或空气泄漏到系统中的所有组件惰性组分,在高CO2的烟气冷却后蒸汽冷凝液中CO2含量的80%?98%。这种高浓度的CO2被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成管道的存储。密度超临界通过一个管道,其中的惰性气体的内容需要被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值,以避免增加,可能是由于在两相在管道中流动的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气体成分的输送也有必要删除除了二氧化碳,干燥后,在管道中,以防止冷凝水和腐蚀,并允许使用传统的碳钢材料。 ,由于较高的CO2浓度的氧增浓燃烧系统,使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富氧目前供应氧气生产的成本就越高,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物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 />燃烧前捕获系统介绍的燃烧前捕获系统主要有两个阶段的反应。 首先,化石燃料,第一与氧或水蒸汽反应,以产生称为合成气)的混合气体(主要是CO和H 2组成的,被称??为的蒸汽重整反应,其中,蒸汽,必须在高温下进行的,对于液体或气体燃料与O2被称为“部分氧化”,而反应固体燃料与氧气,直到合成气被冷却,然后通过蒸汽重整反应,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所谓的“气化”。二氧化碳,并产生更H2。最后,从该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和H2,H2,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15%至60%的干的混合物,总压力为2?7MPa。C??O2从混合气体的分离和捕获和储存,H2被用于作为燃气联合循环燃料馈进气涡轮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 这个过程中,考虑碳捕获和储存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方法,包括:从气体中分离CO2混合物的CO2和H2。变压吸附,化学吸收二氧化碳(CO2从混合气体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并在减压和加热,与单独的二氧化碳从烟道气中的燃烧后等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逆反应),物理吸附(通常用在高CO2分压或高总压的混合气体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等。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碳捕获和封存(CCS)是工业和能源的CO2排放源的收集,运输和安全存储的地方,从大气过程的长期隔离。主要由捕获,运输,封存的CCS三通碳捕获 CO2捕获,是指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压缩过程。 对于大量的分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来源是很难实现的碳的收集碳捕获的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排放源分离系统。捕捉化石燃料发电厂是二氧化碳浓度的主要目标主要有三种,燃烧后捕捉系统捕捉系统氧化燃料燃烧前捕获系统。 CO2捕获已被用于一些工业应用中的化学吸附过程中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分开的燃气电厂烟气流每年0.2× 106吨CO2的尿素生产。物理溶剂法煤的气化厂在北达科他州,每年从气流中分离,分离出3.3×106吨CO2合成天然气的生产,捕获的CO2提高原油采收率项目在加拿大。 低碳交通 运输的CO2压缩CO2输送管道或运输工具的存储放在第一条长距离二氧化碳管道投入运行,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超过2 500公里CO2管道,通过这些管道,每一个约40×106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存储的的碳的封存 CO2输送到得克萨斯州,到达存储的地方,如CO2被注入到地下咸水含水层的地质结构,被遗弃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如煤矿,地质结构层或深的海床或海床以下。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的研究,发展和普遍应用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技术,如水泵向地下注入CO2,CO2在井的底部穿孔或筛入岩层。 BR />除了CO2回注油田提高采收率,注入的CO2,可以恢复在煤层中的煤层气,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提高石油采收率(EOR)和加强煤层气(ECBM)有三个产业规模(大于1×108tCO2 / A)采用这种技术的项目:碳的姒莱普,北海内尔(SLEIPNER)的项目,加拿大的韦本项目(Weyburn的)和阿尔及利亚的萨拉赫(沙拉)项目。运输技术的引进 CO2运输,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管道 管道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技术,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可以增加密度,可降低运输成本,也可以使用航运CO2绝缘箱安装在液体CO2运输的油轮在某些情况下,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更具吸引力,特别是需要长途运输或CO2运往海外,但由于需求有限,这种情况下,并因此运输规模较小。在程序技术上,公路和铁路罐车可行的。然而??,除了小规模的运输,这种运输系统,管道和船舶相比,目前没有经济不太可能为大型运输。 ,美国和其他国家在管道运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取决于管道的长度,管道直径,捕获(包括压缩)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运输成本低的总成本的比例。只要捕获和储存成本较低,或为了获得一些其他的好处(如提高石油采收率)许多国家在长途运输成本高,远距离运输的CO2。如美国的长距离传输高压液体CO2提高原油采收率,使用,最长的管道羊山(羊山)管道,科罗拉多州南部CO2输送到得克萨斯州的Permian盆地,距离656公里。碳封存技术简介碳汇是指捕捉,压缩的CO2运输到指定地点长期封存过程。目前,主存档地质储存,海洋储存和碳酸锰矿石封存。此外,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和存放少量的CO2抓获。 然而,从普通电厂排放,未经处理的烟气中含有约3%至16%的二氧化碳,压缩率比纯的CO2小得多,从燃煤电厂出来的压缩烟草道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只有15%的所存储的1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8立方米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因此,只有从烟道气中分离二氧化碳,为了充分和有效地地下处理。的地下CO2封存,以防止CO2泄漏或迁移,需要密封整个存储空间,因此,选择合适的密封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也很重要,它可以发挥的“护身符”的角色,以确保长期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 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常规的地质圈闭构造,包括气田,油田含水层对于前两种,因为他们是人们熟悉它们的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的人类的能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用它们来存储二氧化碳是更方便和符合成本效益的; 含水层,因为它非常受欢迎,因此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二氧化碳封存 根据碳汇,碳汇的方式进入地质储存,海洋储存,碳酸盐矿石固存以及工业用固定的地点和方式,每个密封方式不同的技术,它们的发展状况表中下面 -------- - 的碳的捕获和封存技术的发展现状, CCS技术,由于其一致性与现有的能源系统的基本结构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密切关注下,由能源资源的限制,该技术是特别普遍关注的工业化国家,美国的密切关注,欧洲联盟和加拿大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研究计划,开展CCS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和应用的研究,根据国际能源总署统计,截至目前,全球总的碳捕获131个商业项目,捕捉42的R&D项目,地质存款示范项目20 61 R&D项目,地质埋存,比较知名的挪威Sleipner项目Weyburn项目在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在 Salah项目。 BR />近年来,欧洲和美国开始2002年11月,美国能源部,美国电力能源公司(AEP)峰值功率的火电厂为主要存储对象的试验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厂在西弗吉尼亚州口二氧化碳地质存储方法开展研究项目; 2003年2月,欧洲委员会资助的二氧化碳存储研究项目的开展,丹麦,德国,挪威和英国的性质的CO2水库蓄水电厂的排放量;全世界有几个示范项目250MW规模的IGCC燃煤电厂的CCS试点项目世界碳封存领导论坛在墨尔本举行的澳洲在2004年9月14日证实,2010年,10次实验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科技项目,参与国家对碳汇的国际合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项目和实验表明 CCS技术是一种很大的潜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尖端技术,该技术的潜力,因此,中国也应该密切关注的研究现状和CCS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规划的早期阶段,理论和实验示范应用。情况下,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美国,例如,美国在2000年开始由美国能源部主持的正式启动二氧化碳封存研究和开发项目,同时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植被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质封存和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隔离作用,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路线图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表2005年美国进行了25个CO2地下结构注入,存储和监控的田间试验,并已进入验证阶段。 ------------------- 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行动中国的国情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决定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气候变化,在全球碳捕获和存储最有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然在研究,开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行动和进展,CCS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也正在进行全面的了解,CCS技术本身有问题是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R&D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捕获和储存“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入增加了希望,但还是比较简单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技术手段,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驱动的现代社会中,化石燃料将继续是主要的能源供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需要采取综合在这种情况下,IPCC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减少废气排放,以共同灵活处理与温室气体的减排。所谓的二氧化碳,及时收集收集和储存的措施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中期和长期储存在天然地下水库,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这种技术不仅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选择,其根本措施,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实现近零排放的能源使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是一个深刻的影响,在发展中的国家,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煤炭为基础的能源和火电厂的二次能源结构,碳捕获和存储的频率是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国,中国的碳排放量减少和应对气候变化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选择。中国CCS:在R&D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关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国际先进的做法相比,前二氧化碳捕集CCS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仍然是只适用于一些高纯度的二氧化碳,而且比较容易捕捉到炼油,氨,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整体外观二氧化碳捕获和存储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主要是由燃烧后捕获,工业应用主要是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大问题。但是,近年来,中国对CCS的研究做了很多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参加的碳捕获领袖论坛“973计划”,包括了“863计划”CCS。此外,华能,神华大公司的规划,研究,及示范CCS年7月16个,二零零八年,中国的第一个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 - 华能北京热电厂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在中国的燃煤发电领域的应用第一次。第一个CCS中心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煤炭信息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建立与国际能源机构的“CCS中心将积极推动CCS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和示范,技术转移和信息共享。 CCS面临的现实挑战 CCS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基本技术方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传统形式的能源生产,影响了经济成本;地质构造,海洋生态,人类健康的地球循环的系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居住环境的人类,应用程序将也改变人们现有的认知,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宽容。的影响,CCS面临的问题: >成本太高。目前估计CCS的应用将使发电成本增加约0.01-0.05美元/千瓦时,超过20%的能源消耗,这将阻碍发展CCS 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 CCS的应用,将有可能与管道运输的风险,地质封存泄漏,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可预见的CCS的潜在风险一直是主要的关注社会是难以接受的,但也阻碍CCS发展。 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具备适当的法律框架,以促进地质封存的实施,也没有考虑到长期负债。 缺乏的源和汇的匹配,风险评估和监测等问题的认识。的CCS不足之处的认识;捕获,运输和封存技术本身,还深入研究;距离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储存点和捕获,运输和存储成本曲线的建立;需要全球,区域和地方层面提高存储容量的估计,以便更好地了解长期存储,流动和泄漏过程中,等。

中国新能源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老玩家
今敏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长期以来,在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定义存在着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的问题,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定义存在着过于狭义化趋势。所谓“新能源”,确实包涵着狭义化和广义化的两层定义。关键是“新”字的界定对象,这个“新”主要是想区别于传统的“旧”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系统,我们以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传统能源利用理念。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狭义化定义,主要是将新能源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中,客观的说,仅仅谈可再生能源,而不强调“新”与“旧”的本质区别,将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性和新能源自身的健康发展。严格地讲,可再生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前,是没有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的,自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火之后,数十万年来,可再生能源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它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今天当人类无法承受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巨额代价时,我才重新赋予可再生能源以“新”的含义,它的新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在今天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然而,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能源利用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能源需求,工业时代的基本法则是“规模效益”,生产形态同时强调社会分工的细化。在细化分工之后,要想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效率评价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转换端,而不能从能源利用的终端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优化。这种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必然导致企业不断扩大能源转换装置的规模,不断大量消耗能流密度高的资源,同时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电力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大电网、大电厂、超高压”;在热力行业是追求:大型热力厂、大型管网系统等。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无法提高,转换系统加大,输送能源的电网、热网、铁路、管网等都要加大,中间损失自然会增加;其次是必须大规模利用资源,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的资源被忽略或浪费,另一方面被资源的规模所局限,造成利用资源供应瓶颈;之三是由于效率无法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温度升高,造成极端气候变化频发,不是酷暑就是严寒,又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的消耗,整个能源系统和生态系统同时陷入恶性循环。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能源系统,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利用形态,建立多个新的能源供应系统,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能源”将新能源狭义化而桎梏在可再生能源的狭小区间,是对新能源的曲解,其中也反映了传统能源经营者对于新兴能源形态可能构成的挑战的担忧。将新能源狭义化可以使新能源无法达到整合目的,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永远只能成为传统能源形式的“补充”,也就不可能对传统能源经营者的利益格局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能够确保他们既得利益的长期稳定合不断增值。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规律,新的技术必然要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蒸气机代替牛马,内燃机代替蒸气机,新的能源体系和由新技术支撑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新的能源利用理念最终会替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所以,新能源的关键是针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由此分析,广义新能源将主要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利用能源;2、资源综合利用;3、可再生能源;4、代替能源;5、节能。 1、高效利用能源 目前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5%左右,丹麦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60%,而且丹麦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少可以再提高20%。尽管这中间存在着统计口径问题,但是丹麦是全世界公认的已经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是全球的一个样板。丹麦的第一个经验就是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打破行业分工局限,对能源的利用已经实施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加大了能源的整合优化利用空间,有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能源技术,但在丹麦得到了非常广泛应用和高度的重视,并赋予它可持续发展的新含义。到目前为止,丹麦没有一个火力发电项目不供热,也没有一个工业供热锅炉不发电。通过化石燃料转换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一般超过70%,是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丹麦的热电联产燃烧利用多种燃料,秸秆、垃圾、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基本上是有什么烧什么,什么便宜烧什么,能源综合利用效率60%是依靠热电联产对能源实现梯级利用实现的,从60%再往上增加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利用不增加温室气体的燃料,不计算其消耗的能量)。工业化国家在发展热电联产的同时,由于燃料结构向气体化和非矿物燃料转化,热电联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型化,多功能化。这种小型、微型的热电联产被国际上称之为——分布式能源。它的优点是靠近需求侧,将输送损耗降至最低,并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的热能,将燃料燃烧温度的利用空间进一步扩大,有效实现了“分配得当,各得其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因此,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到80%~90%,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将分布式能源燃烧后的废烟气供应植物大棚,一方面进一步吸收利用能量,另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全能量的利用。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的主席在不久前访问北京时,面对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大惑不解地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会认为燃煤热电联产不属于分布式能源,在全世界凡事所生产的能源能够被直接或间接就地利用的能源设施,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传统能源分产方式的系统,都应该被认为属于分布式能源。如果按照这一判断,中国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其中属于就近综合利用能源的项目不少于4000万。 分布式能源技术对能源的利用方式与传统的能源利用存在很大的区别,它不再追求规模效益,而是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效能的最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就近供电供热,将中间输送损耗降至最低。由于小型化和微型化,使能源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多种能源的不同需求,设置自己的能源系统,调动了终端能源用户参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努力。分布式能源可以和终端能源用户的能源需求系统进行协同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将供需系统有效衔接,进行多元化的优化整合,在燃气管网、低压电网、热力管网和冷源管网上,以及信息互联网络上实现联机协作,互相支持平衡,构成一个多元化的能源网络,使能源供应与能源的实际需求更加匹配。所以也有国家认为分布式能源是信息能源系统的核心环节,并称之为:第二代能源系统。对于传统能源形式,分布式能源毫无疑问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生产利用形式,是信息时代能源技术的核心。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能源技术的集合,也是全新的能源综合应该系统。 目前,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分布式能源未来最主要的技术方向之一,这就是“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污染更小(可以在能源转换现场实现零排放),理论上燃料电池使用的是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但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利用的氢根本不存在,氢能属于二次能源,制氢需要其他外部能量实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制氢,或者利用生物细菌制氢,还仅仅停留再理想或试验阶段,缺乏广泛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现实的技术方向还是如何利用天然气、煤气化、甲醇、乙醇等能源,特别有前途的是利用废弃地下煤炭资源进行地下可控气化再制氢技术。燃料电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发展的电力难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对于石油的替代难题。虽然,就燃料电池技术本身应该属于新能源,但是大多数燃料电池将不会依赖于可再生能源。此类例子非常之多,他们都是立足于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理念构架的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针对传统的大规模分离生产的能源系统而言,大大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2、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和世界,每天有着大量资源没有能够被综合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塡埋场的沼气、矿井瓦斯、炼焦和炼钢的可燃性废气、工业废热、余压等资源都可以转换成为能源,特别是电力。这些资源的特性是分散、资源量小,对于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对于一些先进的小型模块化能源转换设备,却大有用武之道。对于这些技术,我们不得不将其归入新能源技术,但是它所消耗的却不是可再生能源。 中国每年在矿井中因为各种事故而丧失数以千计矿工的生命,其中最大的杀手是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天然气没有什么差异,仅仅是浓度有所降低。瓦斯可以成为非常优质的能源,但是在煤矿开采中瓦斯的产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利用技术,只能参与分布式解决方案,就近利用瓦斯发电,就近并网销售电量,就近利用所发电能。我们可以给生物质发电每千瓦0.25元的补贴,为什么不能同样给予瓦斯发电呢?相比之下,生物质发电可能没有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是瓦斯发电可以将温室效应更强的甲烷气体进行资源化处理,比生物质发电贡献更大,因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4倍。此外,瓦斯利用还可以挽救无数生命。对此,我们谁能否认利用矿井瓦斯不是一种新的能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集中居住的城市居民制造和排放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这些垃圾和污水中丰富的有机质可以制造大量的沼气,或者转换成有机和燃物质通过焚烧增加能源供应,同时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节约更多的土地,减少环境和水污染。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的工程,当然是增加了新的能源供应,它所供应能源的形式难道不是“新能源”吗?所以,对于各种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以增加能源供应的形式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畴。 3、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当然是没有争议的新能源,它所涵盖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实际上,国际间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已经进行了全新的分类。今年春天,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在中国召开了一次年会,从世界各地与会的专家不仅包括热电冷三联供的企业和专家,更多的是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企业和专家。对于那些集中大规模生产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大型风力发电场、规模化的水能利用、以及一些国家准备进行规模化的太阳能利用以增加现有大型电力系统的能量供应的模式,均列入中央供能系统,或者称之为集中能源系统。 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模式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能源。例如:楼宇式的光电、光热和直接光能,以及储光等能源利用系统,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消耗;水源、地源、空气源、污水源和排气源热泵能量回收技术对于楼宇建筑空调的能源供应系统;小型风力发电或光电系统对于独立能源用户的电力供应等。就近获取能源,就近供应能源,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需求测能源供应的系统,都属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范畴,其涵盖范围和内容极为广泛。小型水电站被认为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它在中国有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主要指10万千瓦级装机容量以下的水电站。这样的小型水电设施主要通过较低压力输电系统对周边地区进行电力供应,他们对于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小,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尽管是非常传统的发电形式,但是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在新能源范畴中是应该涵盖其中的。 4、代替能源 对于替代能源是否属于新能源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命题。从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层面讨论,替代能源当然是新能源。例如:利用秸秆替代煤炭;利用生物柴油或乙醇替代石油;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电力或燃气热水器等。但是,在替代能源战略中,往往存在利用一些较为丰富的资源,替代更为希缺的资源,例如:利用煤炭制造甲醇、二甲醚,或者直接煤制油来替代对于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 在替代燃料中,一些新型的煤制燃料也被专家们普遍称之为新能源,二甲醚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一些专家积极发展综合性煤化工技术,而且建议建造一些规模并非很大的煤碳资源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的“化工—煤气—电力—热能”多联产系统,同时利用煤炭向城市供应各种煤化工产品,向城市电网供电,向城市工业区和采暖系统供应热能,同时向城市燃气管网供应煤气或二甲醚燃气,并将多于的二甲醚转换成为液体燃料供应城市交通系统,最后将灰渣制造各种建筑材料。这种多联产工艺,以及所制造的二甲醚均应该成为新能源所接受的范畴。垃圾和废旧塑料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利用他们制造石油的技术正在发展之中,利用废弃资源制造石油这样具有一定希缺性的能源的技术无疑也是新能源技术。所以,替代性能源也应该纳入广义新能源的总体范畴。 5、节 能 国际上称节能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各国利用市场化机制,将节能作为增加能源供应的新的手段,将节约的能源变为“商品”,进行交易,并为节约者赢利。也有人将节能称谓:“负瓦特”革命,即减少瓦特的革命。 目前,在发达国家能源服务公司(ESCo)极为活跃,他们通过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帮助能源用户改造、管理、运营能源系统,将节约的能源费用与用户分享,从中赢取商业利润,将节省下来的电力负荷出售给新的需求者,甚至还将减排的温室气体拿到市场上销售。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被非常看好,股票市值一路飙生,成为继IT产业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有一个闪光点。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能源服务公司大量投资经营分布式能源系统,将生产的电力、热力、冷能和卫生热水销售给周边能源用户。将一个能源用户的废弃能源回收后,销售给另一个能源需求者,将节能构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进行经营。他们通过这种有效的经营,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能源有效供应总量。 目前国内电力体系积极宣扬推广的“电力需求测管理”(DSM),其实更加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源需求测管理”,对用户的能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综合优化,使各种能源需求进行互补,使各个能源供应系统实现协同优化。在国外能源需求测管理实际上主要通过能源服务公司实现,而由于中国的电力系统实行行业壁垒的垄断经营,所以自成体系,主要以鼓励低谷用电和平衡负荷为目标。 鼓励消耗低谷电力并不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也与国际发展趋势不同步。但是,平衡电力负荷对于提高电力以及相关能源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这一努力的结果将会大量增加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实现发电、输电、配电、供电资源效益最佳化。因此,这是一种利用知识、管理和技术来增加电力保障的新方式,也是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方式。 最近,欧洲中国商会能源委员会主席、BP中国公司副总裁陈新华博士对于中国节能问题发表了一篇影响重大的文章——《节能工作需要明确理论基础 避免战略误区》,他深入解读了著名热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对于“信息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立论,进一步解释了“信息就是能源”的学说。陈新华博士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逐步转变人类对于能源密度和强度的日趋增强的方向,有效的信息互动可以减缓“熵增”的趋势。信息将成为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信息能源合二而一时代,通过不断精确有效的能源供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信息能源”必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的灵魂所在。 最近,全国工商联成立的新能源商会是中国首次将“新能源”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授予一个组织。新能源商会应该如何定位新能源的概念,不仅对这一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新能源事业,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一定律深层的涵义是告诉我们各种能源是相互关联、互相转化和互相作用的。对于新能源而言,无论采用狭义化的范围,还是广义化的范围,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强化对于希缺资源的替代能力和努力节约能源资源,以及依靠信息化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是我们齐头并进的共同选择 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不过,由于人类开发与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在内的巨大数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仅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因而,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逼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3.78×1024J),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起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由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对于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3年开始,特大水电投资项目也开始向民资开放。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我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炼需要氢,如烃的增氢、煤的气化、重油的精炼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氢。氢还用来还原铁矿石。用氢制成燃料电池可直接发电。采用燃料电池和氢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其能量转换效率将远高于现有的火电厂。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动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千瓦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千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 此外,正在研究开发的还有氢能。主要是用电解法、热化学法、光电化学法、等离子体化学法等制备氢气,用压缩、低温液化或贮氢合金吸收等方法贮存,或直接用作燃料,或制成氢燃料电池,用于发电河用作各种机动车、飞行器燃料及家用燃料等;还有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蜜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200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7.5亿吨油当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人能源消费国,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时,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30多亿吨油当量。然而目前我国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不到美国的1/18,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与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不同的是我国以煤为主,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63.6%,由于煤的高效、洁净利用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 1亿吨,天然气缺口 400亿立方米。因此,开发洁净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第一部分:研究部分 第一段:市场调研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l 区域性房地产行业及竞争对手研究 1、 已购房者特征研究 2、 目标消费者研究、分析 (1) 目标消费者的基本购房特征 (2) 目标消费者对目标地区及楼盘的评价 (3) 目标消费者购买竞品特征分析 (4) 消费者对目标楼盘的认知情况与认知途径 二、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 工作计划 四、 待购买者调查配额 五、 二手咨讯收集 六、 费用预算及明细 七、 研究品质控制 第二段:项目检示 一、 项目的初步设想、目的 二、 可行性研究,却是最大不确定性和机动性 三、 经济性研究 四、 合理性 五、 投资决案可行性报告(45个要项检示) 六、 筹资状况,制约营销战略的制定 第三段:项目规划、设计检示(四大因素分析) l 规划检视: 一. 社会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自然因素 四. 指标因素 l 设计检视 一. 面积趋向 二. 功能配置 三. 功能分区 四. 户型设计 五. 设计观念 第四段:环保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措施检示 一、 自然 二、 资源与能源 三、 使用周期 四、 人类 第二部分:营销战略、计划制定 l 战略部分: 一、 市场: 目标市场区隔 (1) 细分市场 (2) 行业细分 二、 外部环境 1、 社会环境 2、 法律环境 3、 经济环境 4、 竞争环境 三、 对手 显在(或潜在)分割有限购买力 四、 COST分析 自立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问题、机会、优势、劣势 五、 行动选择 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战略选择方案 l 计划部分: 一、 目标 二、 战略 1、 投资需求点 2、 本项目的最大化利益点(利益群) 3、 制价 4、 何种管道最方便满足 三、 计划: 1、 利润计划、销售计划 2、 资源计划、成本控制 3、 详尽、分阶段的部分计划 4、 盈利业绩 5、 投资回报与运营资本回报分析 6、 人员配置与组织设置 7、 培训 8、 激励与报酬方案 第三部分:广告传播策略、计划 l 广告传播策略: 一、 广告目标 二、 广告受众 三、 广告核心概念创意 四、 广告表现风格 五、 媒介组合策略 l 广告传播计划 一、 媒介排期 二、 广告效果评估 三、 广告费用预算 第四部分:营销推广策略及计划 l 营销推广策略 一、 推广目标 二、 推广对象 三、 推广主题创意 四、 推广之广告配合 五、 推广阶段及细化 六、 推广费用 七、 推广效果评估

我需要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细则。

不亦小乎
吉尔达
你代表的是物业公司,还是管辖片区的乡、镇机构?还是办公楼承包方?还是一个单位、公司去制定办公楼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细则》?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国庆、高明、侯茜、王屹、高英杰、李会英。   本标准首次发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6 生产设备设施   5.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5.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5.7 作业安全   5.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7.2 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7.3 警示标志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7.4 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7.5 变更   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8.1 隐患排查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5.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8.3 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8.4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5.9.1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9.2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5.9.3监控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0 职业健康   5.10.1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5.11应急救援   5.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5.11.2应急预案   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11.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11.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5.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5.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3.1绩效评定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3.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最新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全过程资料?

龟长于蛇
战吼
安全生产标准化目录定义 主要内容 规章颁布 目录 全文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编辑本段规章颁布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编辑本段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4.1 原则... 1   4.2 建立和保持... 2   4.3 评定和监督... 2   5 核心要求... 2   5.1 目标... 2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   5.3 安全生产投入... 2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2   5.5 教育培训... 3   5.6 生产设备设施... 4   5.7 作业安全... 4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6   5.10职业健康... 6   5.11应急救援... 7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7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8 编辑本段全文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国庆、高明、侯茜、王屹、高英杰、李会英。   本标准首次发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6 生产设备设施   5.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5.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5.7 作业安全   5.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7.2 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7.3 警示标志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7.4 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7.5 变更   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8.1 隐患排查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5.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8.3 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8.4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5.9.1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9.2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5.9.3监控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0 职业健康   5.10.1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5.11应急救援   5.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5.11.2应急预案   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11.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11.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5.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5.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3.1绩效评定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3.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研究院怎么样

天门
丁一山
能进研究院不错,比出来一步一步的混好多了,毕业时有个好的起点,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能源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合于天伦
蹙之乎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长期以来,在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定义存在着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的问题,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定义存在着过于狭义化趋势。所谓“新能源”,确实包涵着狭义化和广义化的两层定义。关键是“新”字的界定对象,这个“新”主要是想区别于传统的“旧”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系统,我们以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传统能源利用理念。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狭义化定义,主要是将新能源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中,客观的说,仅仅谈可再生能源,而不强调“新”与“旧”的本质区别,将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性和新能源自身的健康发展。严格地讲,可再生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前,是没有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的,自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火之后,数十万年来,可再生能源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它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今天当人类无法承受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巨额代价时,我才重新赋予可再生能源以“新”的含义,它的新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在今天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然而,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能源利用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能源需求,工业时代的基本法则是“规模效益”,生产形态同时强调社会分工的细化。在细化分工之后,要想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效率评价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转换端,而不能从能源利用的终端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优化。这种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必然导致企业不断扩大能源转换装置的规模,不断大量消耗能流密度高的资源,同时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电力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大电网、大电厂、超高压”;在热力行业是追求:大型热力厂、大型管网系统等。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无法提高,转换系统加大,输送能源的电网、热网、铁路、管网等都要加大,中间损失自然会增加;其次是必须大规模利用资源,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的资源被忽略或浪费,另一方面被资源的规模所局限,造成利用资源供应瓶颈;之三是由于效率无法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温度升高,造成极端气候变化频发,不是酷暑就是严寒,又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的消耗,整个能源系统和生态系统同时陷入恶性循环。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能源系统,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利用形态,建立多个新的能源供应系统,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能源”将新能源狭义化而桎梏在可再生能源的狭小区间,是对新能源的曲解,其中也反映了传统能源经营者对于新兴能源形态可能构成的挑战的担忧。将新能源狭义化可以使新能源无法达到整合目的,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永远只能成为传统能源形式的“补充”,也就不可能对传统能源经营者的利益格局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能够确保他们既得利益的长期稳定合不断增值。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规律,新的技术必然要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蒸气机代替牛马,内燃机代替蒸气机,新的能源体系和由新技术支撑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新的能源利用理念最终会替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所以,新能源的关键是针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由此分析,广义新能源将主要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利用能源;2、资源综合利用;3、可再生能源;4、代替能源;5、节能。 1、高效利用能源 目前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5%左右,丹麦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60%,而且丹麦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少可以再提高20%。尽管这中间存在着统计口径问题,但是丹麦是全世界公认的已经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是全球的一个样板。丹麦的第一个经验就是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打破行业分工局限,对能源的利用已经实施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加大了能源的整合优化利用空间,有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能源技术,但在丹麦得到了非常广泛应用和高度的重视,并赋予它可持续发展的新含义。到目前为止,丹麦没有一个火力发电项目不供热,也没有一个工业供热锅炉不发电。通过化石燃料转换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一般超过70%,是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丹麦的热电联产燃烧利用多种燃料,秸秆、垃圾、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基本上是有什么烧什么,什么便宜烧什么,能源综合利用效率60%是依靠热电联产对能源实现梯级利用实现的,从60%再往上增加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利用不增加温室气体的燃料,不计算其消耗的能量)。工业化国家在发展热电联产的同时,由于燃料结构向气体化和非矿物燃料转化,热电联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型化,多功能化。这种小型、微型的热电联产被国际上称之为——分布式能源。它的优点是靠近需求侧,将输送损耗降至最低,并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的热能,将燃料燃烧温度的利用空间进一步扩大,有效实现了“分配得当,各得其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因此,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到80%~90%,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将分布式能源燃烧后的废烟气供应植物大棚,一方面进一步吸收利用能量,另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全能量的利用。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的主席在不久前访问北京时,面对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大惑不解地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会认为燃煤热电联产不属于分布式能源,在全世界凡事所生产的能源能够被直接或间接就地利用的能源设施,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传统能源分产方式的系统,都应该被认为属于分布式能源。如果按照这一判断,中国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其中属于就近综合利用能源的项目不少于4000万。 分布式能源技术对能源的利用方式与传统的能源利用存在很大的区别,它不再追求规模效益,而是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效能的最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就近供电供热,将中间输送损耗降至最低。由于小型化和微型化,使能源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多种能源的不同需求,设置自己的能源系统,调动了终端能源用户参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努力。分布式能源可以和终端能源用户的能源需求系统进行协同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将供需系统有效衔接,进行多元化的优化整合,在燃气管网、低压电网、热力管网和冷源管网上,以及信息互联网络上实现联机协作,互相支持平衡,构成一个多元化的能源网络,使能源供应与能源的实际需求更加匹配。所以也有国家认为分布式能源是信息能源系统的核心环节,并称之为:第二代能源系统。对于传统能源形式,分布式能源毫无疑问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生产利用形式,是信息时代能源技术的核心。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能源技术的集合,也是全新的能源综合应该系统。 目前,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分布式能源未来最主要的技术方向之一,这就是“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污染更小(可以在能源转换现场实现零排放),理论上燃料电池使用的是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但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利用的氢根本不存在,氢能属于二次能源,制氢需要其他外部能量实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制氢,或者利用生物细菌制氢,还仅仅停留再理想或试验阶段,缺乏广泛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现实的技术方向还是如何利用天然气、煤气化、甲醇、乙醇等能源,特别有前途的是利用废弃地下煤炭资源进行地下可控气化再制氢技术。燃料电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发展的电力难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对于石油的替代难题。虽然,就燃料电池技术本身应该属于新能源,但是大多数燃料电池将不会依赖于可再生能源。此类例子非常之多,他们都是立足于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理念构架的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针对传统的大规模分离生产的能源系统而言,大大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2、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和世界,每天有着大量资源没有能够被综合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塡埋场的沼气、矿井瓦斯、炼焦和炼钢的可燃性废气、工业废热、余压等资源都可以转换成为能源,特别是电力。这些资源的特性是分散、资源量小,对于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对于一些先进的小型模块化能源转换设备,却大有用武之道。对于这些技术,我们不得不将其归入新能源技术,但是它所消耗的却不是可再生能源。 中国每年在矿井中因为各种事故而丧失数以千计矿工的生命,其中最大的杀手是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天然气没有什么差异,仅仅是浓度有所降低。瓦斯可以成为非常优质的能源,但是在煤矿开采中瓦斯的产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利用技术,只能参与分布式解决方案,就近利用瓦斯发电,就近并网销售电量,就近利用所发电能。我们可以给生物质发电每千瓦0.25元的补贴,为什么不能同样给予瓦斯发电呢?相比之下,生物质发电可能没有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是瓦斯发电可以将温室效应更强的甲烷气体进行资源化处理,比生物质发电贡献更大,因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4倍。此外,瓦斯利用还可以挽救无数生命。对此,我们谁能否认利用矿井瓦斯不是一种新的能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集中居住的城市居民制造和排放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这些垃圾和污水中丰富的有机质可以制造大量的沼气,或者转换成有机和燃物质通过焚烧增加能源供应,同时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节约更多的土地,减少环境和水污染。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的工程,当然是增加了新的能源供应,它所供应能源的形式难道不是“新能源”吗?所以,对于各种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以增加能源供应的形式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畴。 3、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当然是没有争议的新能源,它所涵盖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实际上,国际间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已经进行了全新的分类。今年春天,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在中国召开了一次年会,从世界各地与会的专家不仅包括热电冷三联供的企业和专家,更多的是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企业和专家。对于那些集中大规模生产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大型风力发电场、规模化的水能利用、以及一些国家准备进行规模化的太阳能利用以增加现有大型电力系统的能量供应的模式,均列入中央供能系统,或者称之为集中能源系统。 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模式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能源。例如:楼宇式的光电、光热和直接光能,以及储光等能源利用系统,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消耗;水源、地源、空气源、污水源和排气源热泵能量回收技术对于楼宇建筑空调的能源供应系统;小型风力发电或光电系统对于独立能源用户的电力供应等。就近获取能源,就近供应能源,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需求测能源供应的系统,都属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范畴,其涵盖范围和内容极为广泛。小型水电站被认为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它在中国有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主要指10万千瓦级装机容量以下的水电站。这样的小型水电设施主要通过较低压力输电系统对周边地区进行电力供应,他们对于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小,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尽管是非常传统的发电形式,但是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在新能源范畴中是应该涵盖其中的。 4、代替能源 对于替代能源是否属于新能源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命题。从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层面讨论,替代能源当然是新能源。例如:利用秸秆替代煤炭;利用生物柴油或乙醇替代石油;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电力或燃气热水器等。但是,在替代能源战略中,往往存在利用一些较为丰富的资源,替代更为希缺的资源,例如:利用煤炭制造甲醇、二甲醚,或者直接煤制油来替代对于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 在替代燃料中,一些新型的煤制燃料也被专家们普遍称之为新能源,二甲醚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一些专家积极发展综合性煤化工技术,而且建议建造一些规模并非很大的煤碳资源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的“化工—煤气—电力—热能”多联产系统,同时利用煤炭向城市供应各种煤化工产品,向城市电网供电,向城市工业区和采暖系统供应热能,同时向城市燃气管网供应煤气或二甲醚燃气,并将多于的二甲醚转换成为液体燃料供应城市交通系统,最后将灰渣制造各种建筑材料。这种多联产工艺,以及所制造的二甲醚均应该成为新能源所接受的范畴。垃圾和废旧塑料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利用他们制造石油的技术正在发展之中,利用废弃资源制造石油这样具有一定希缺性的能源的技术无疑也是新能源技术。所以,替代性能源也应该纳入广义新能源的总体范畴。 5、节 能 国际上称节能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各国利用市场化机制,将节能作为增加能源供应的新的手段,将节约的能源变为“商品”,进行交易,并为节约者赢利。也有人将节能称谓:“负瓦特”革命,即减少瓦特的革命。 目前,在发达国家能源服务公司(ESCo)极为活跃,他们通过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帮助能源用户改造、管理、运营能源系统,将节约的能源费用与用户分享,从中赢取商业利润,将节省下来的电力负荷出售给新的需求者,甚至还将减排的温室气体拿到市场上销售。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被非常看好,股票市值一路飙生,成为继IT产业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有一个闪光点。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能源服务公司大量投资经营分布式能源系统,将生产的电力、热力、冷能和卫生热水销售给周边能源用户。将一个能源用户的废弃能源回收后,销售给另一个能源需求者,将节能构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进行经营。他们通过这种有效的经营,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能源有效供应总量。 目前国内电力体系积极宣扬推广的“电力需求测管理”(DSM),其实更加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源需求测管理”,对用户的能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综合优化,使各种能源需求进行互补,使各个能源供应系统实现协同优化。在国外能源需求测管理实际上主要通过能源服务公司实现,而由于中国的电力系统实行行业壁垒的垄断经营,所以自成体系,主要以鼓励低谷用电和平衡负荷为目标。 鼓励消耗低谷电力并不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也与国际发展趋势不同步。但是,平衡电力负荷对于提高电力以及相关能源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这一努力的结果将会大量增加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实现发电、输电、配电、供电资源效益最佳化。因此,这是一种利用知识、管理和技术来增加电力保障的新方式,也是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方式。 最近,欧洲中国商会能源委员会主席、BP中国公司副总裁陈新华博士对于中国节能问题发表了一篇影响重大的文章——《节能工作需要明确理论基础 避免战略误区》,他深入解读了著名热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对于“信息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立论,进一步解释了“信息就是能源”的学说。陈新华博士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逐步转变人类对于能源密度和强度的日趋增强的方向,有效的信息互动可以减缓“熵增”的趋势。信息将成为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信息能源合二而一时代,通过不断精确有效的能源供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信息能源”必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的灵魂所在。 最近,全国工商联成立的新能源商会是中国首次将“新能源”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授予一个组织。新能源商会应该如何定位新能源的概念,不仅对这一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新能源事业,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一定律深层的涵义是告诉我们各种能源是相互关联、互相转化和互相作用的。对于新能源而言,无论采用狭义化的范围,还是广义化的范围,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强化对于希缺资源的替代能力和努力节约能源资源,以及依靠信息化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是我们齐头并进的共同选择 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不过,由于人类开发与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在内的巨大数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仅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因而,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逼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3.78×1024J),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起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由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对于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3年开始,特大水电投资项目也开始向民资开放。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我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炼需要氢,如烃的增氢、煤的气化、重油的精炼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氢。氢还用来还原铁矿石。用氢制成燃料电池可直接发电。采用燃料电池和氢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其能量转换效率将远高于现有的火电厂。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动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千瓦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千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 此外,正在研究开发的还有氢能。主要是用电解法、热化学法、光电化学法、等离子体化学法等制备氢气,用压缩、低温液化或贮氢合金吸收等方法贮存,或直接用作燃料,或制成氢燃料电池,用于发电河用作各种机动车、飞行器燃料及家用燃料等;还有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蜜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200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7.5亿吨油当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人能源消费国,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时,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30多亿吨油当量。然而目前我国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不到美国的1/18,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与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不同的是我国以煤为主,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63.6%,由于煤的高效、洁净利用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 1亿吨,天然气缺口 400亿立方米。因此,开发洁净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第一部分:研究部分 第一段:市场调研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l 区域性房地产行业及竞争对手研究 1、 已购房者特征研究 2、 目标消费者研究、分析 (1) 目标消费者的基本购房特征 (2) 目标消费者对目标地区及楼盘的评价 (3) 目标消费者购买竞品特征分析 (4) 消费者对目标楼盘的认知情况与认知途径 二、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 工作计划 四、 待购买者调查配额 五、 二手咨讯收集 六、 费用预算及明细 七、 研究品质控制 第二段:项目检示 一、 项目的初步设想、目的 二、 可行性研究,却是最大不确定性和机动性 三、 经济性研究 四、 合理性 五、 投资决案可行性报告(45个要项检示) 六、 筹资状况,制约营销战略的制定 第三段:项目规划、设计检示(四大因素分析) l 规划检视: 一. 社会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自然因素 四. 指标因素 l 设计检视 一. 面积趋向 二. 功能配置 三. 功能分区 四. 户型设计 五. 设计观念 第四段:环保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措施检示 一、 自然 二、 资源与能源 三、 使用周期 四、 人类 第二部分:营销战略、计划制定 l 战略部分: 一、 市场: 目标市场区隔 (1) 细分市场 (2) 行业细分 二、 外部环境 1、 社会环境 2、 法律环境 3、 经济环境 4、 竞争环境 三、 对手 显在(或潜在)分割有限购买力 四、 COST分析 自立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问题、机会、优势、劣势 五、 行动选择 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战略选择方案 l 计划部分: 一、 目标 二、 战略 1、 投资需求点 2、 本项目的最大化利益点(利益群) 3、 制价 4、 何种管道最方便满足 三、 计划: 1、 利润计划、销售计划 2、 资源计划、成本控制 3、 详尽、分阶段的部分计划 4、 盈利业绩 5、 投资回报与运营资本回报分析 6、 人员配置与组织设置 7、 培训 8、 激励与报酬方案 第三部分:广告传播策略、计划 l 广告传播策略: 一、 广告目标 二、 广告受众 三、 广告核心概念创意 四、 广告表现风格 五、 媒介组合策略 l 广告传播计划 一、 媒介排期 二、 广告效果评估 三、 广告费用预算 第四部分:营销推广策略及计划 l 营销推广策略 一、 推广目标 二、 推广对象 三、 推广主题创意 四、 推广之广告配合 五、 推广阶段及细化 六、 推广费用 七、 推广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