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舌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第四十个年头。四十年前,“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了中国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海归,作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群体的代名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归群体活跃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高管以及本土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员工,帮助中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在一些高端服务业像律师、会计师等岗位也聚集了很多海归,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有一批具有专业背景和国际沟通能力的海归人才进入国际组织任职,推动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与此同时,创业海归们带来大量高精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风险投资、国际资本及各种新的融资方式,带来多样化的产业选择,推动了国内在新经济、新技术、包括互联网、IT、通讯、生物医疗、传媒、文化教育等诸领域的发展,促成了的国际合作。“发挥作用”正在成为新时代海归群体的重要特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留学生回国发展正在成为主流,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每年大概有六十多万留学生出去,有近五十万留学生回来,现在回来的90后,甚至95后留学生,呈增长的态势,这既反映了留学潮,也反映了海归潮。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大进大出”,形成中国独特的人才环流现象。这些留学生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我国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进留学人员、更好地回国发展,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再度联手,就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开展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报告就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开展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报告聚焦90后出国留学人员,并初次关注95后海归群体。在留学前后的发展变化和就业、创业情况,并对海归对于留学与回国的选择、留学安全的认知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调查。报告指出,从首次出国前所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海归群体中本科学历出国留学的占比最高,达到51.54%,但是本科留学生占比却比之前降低了4个百分点,2018年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比例则提高了9个百分点,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从海归群体获得的学位、学历看,硕士学位最多,占比达56%,其次是学士学位,占比38%,博士学位、专科和其他占比都在2%左右。在获得学位/学历层次的男女占比分布上,学士与博士学位男性比例较高,硕士学位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同时与去年相比,硕士学位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学士学位占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出国读取本科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从最近一次留学国家/地区分布占比情况看,去英国和美国留学的人最多,占比分别为19%和18%。其中,女性更青睐英国,占比高达22%,其次是美国;而男性恰恰相反,21%的男性选择美国。留学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出国深造镀金。“体验国外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成为海归群体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76%。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青睐于该选项为其出国留学所带来的附加意义。此外,“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也是重要原因,分别占比52%和51%,另有33%的人选择“海归回国发展更有竞争力。另外与2017年相比,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再次成为海归就业中最主要的行业领域,当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退居第二,排名依旧靠前,是大多数留学生的优先选择。改革开放40年,表达强烈回国意愿的海归受访者人数由七成上升为九成,其中留学生、企业或政府驻外工作人员回国意愿更强烈,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留学高层次人才回国意愿更强烈,中国迎来“海归潮”。“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就业、投资、创业机会较多”、“家庭因素”和“文化与生活习惯”也是海归群体决定回国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最近一年,“人才争夺战”也越来越激烈,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北上广三座城市是受益者,大量海归群体迁入。有些省市在该过程中成为人才磁铁,吸引和集聚海归,另一些省市则在人才竞争中面临海归人才流失的挑战。海归回国求职主要通过App和招聘网站投递简历,95%的海归在回国后半年内可找到工作,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但同时逾七成海归认为其工作岗位与海外所学专业匹配度不高;80%的海归认为其收入水平低于预期;超过半数海归有更换工作的经历,主要原因是企业发展前景不明和薪资水平问题。报告显示,从就业状态看,72%的海归已就业,16%的海归正在找工作,5%的海归正在创业。但是总的说来,95%的海归都能在归国以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其中,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占比42%。而需要6个月及以上才能找到工作的占比仅为5%,海归找不到工作而待业的情况越来越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留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相对都比较明显,所以留学生要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