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立体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17489)

爱未央
一心一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胡鹏哈尔滨市建设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项目背景一、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二、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三、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第三章适合哈市的全自动仓储式立体机械停车场(库)分析一、优点二、类型第四章承建单位简况一、企业能力二、项目运作能力三、后期维护四、管理模式第五章哈尔滨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一、建议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分布方案规划表二、项目进度安排第六章投资建造形式第七章投资经营模式与风险分析第八章社会效益概要承建单位: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库)包括:巷道堆垛类、平面移动类智能仓储式车库、电梯式停车塔、新型垂直升降停车塔建设地点:在哈尔滨市商业繁华地带和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设地上、地下、见缝插针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目的:在23个地块建造泊车位9200个,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难题。建设时间:2011年-2012年度设计开工项目11个,增加泊车位5190个。投资方式:华赢科技自建、与开发商联建、承接老城区改造、新建筑配建停车场等项目。经营管理:组建专业立体机械停车场管理公司,企业自主经营。按照华赢科技对哈尔滨部分存量停车资源的规划,两年内将至少为哈尔滨增加泊车位近万个,同时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

立体式停车场(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警与犬
色恶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龙兴天下自动机械立体式停车场(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简介自动机械立体停车场(库)是近来年为解决伴随城市高速发展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被广泛运用于繁华地区、人口密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公共停车场所的建设,被称为解决因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给人口、建筑密集城区带来的停车难问题的优选手段。自动机械立体式停车场(库)是指利用一组专门设计开发的机械设备及控制系统来实现多层自动化停放车辆的整个停车设施。自动机械立体停车库包括巷道堆垛类停车设备、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和平面移动类停车设备等兴建的机械停车库,除这些主体设备外,全自动化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还配备有出入库引导装置、出入口前的交通设施、控制管理中心以及通风设备、照明设备、报警设备、电源设备、排水设备、消防设备、电源设备、排水设备、消防设备、出入口安全设施及装置、电视监控系统、收费设备等辅助设施。自动机械立体停车场(库)具有如下特点:1、占地少每辆车用地和建筑面积相当于普通平面停车场的七分之一至十三分之一,存放同样数量的车辆,采用自动立体车库与传统的平面广场或砼结构自理式车库相比所节省的土地购置费即够自动立体停车场(库)的建造费。6第二章第四章由于中心城区土地价格昂贵,企业若以出让方式取得立体停车场(

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爱之泉
地狱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王祥凤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前言第二章项目背景一、某市静态交通现状二、某市静态交通问题三、某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第三章适合某市的全自动仓储式立体机械停车场(库)分析一、优点二、类型第四章承建单位简况一、企业能力二、项目运作能力三、后期维护四、管理模式第五章某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一、建议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分布方案规划表二、项目进度安排第六章投资建造形式第七章投资经营模式与风险分析第八章社会效益概要承建单位:建设项目: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库)包括:巷道堆垛类、平面移动类智能仓储式车库、电梯式停车塔、新型垂直升降停车塔建设地点:在某市商业繁华地带和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设地上、地下、见缝插针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目的:在23个地块建造泊车位9200个,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难题。建设时间:2011年-2012年度设计开工项目11个,增加泊车位5190个。投资方式:华赢科技自建、与开发商联建、承接老城区改造、新建筑配建停车场等项目。经营管理:组建专业立体机械停车场管理公司,企业自主经营。按照华赢科技对某部分存量停车资源的规划,两年内将至少为某二、第九章一、二、3、⑶F⑵11C⑴⑶⑶④主体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每层主体施工技术负责人:制定工期目标计划实施的技术措

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飞升
几且伪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爱笑的aoligei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规划用地1、有机农产品展示中心农家乐特色餐厅(总占地面积100亩,60套独栋,每套二层1000平方米,每套配200平方米独立花园,租期5年、10年、20年);2、农家乐文化休闲独立会所(总占地面积100亩,50套,独栋,每套二层200平方米,每套配100平方米独立花园,租期5年、10年、20年);3、农家乐特色小食一条街(总占地面积50亩,200套,连排,每套100平方米,配30平方米砖混厨房,租期3年、5年、10年);4、农家乐有机大棚自由种养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每套500平方米大棚加二层100平方米木房及66平方米独立露天花园);5、有机农业大棚立体种养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具体规划附件1);6、有机农业成品深加工园(总占地面积200亩,含冷库及物流停车场);7、休闲观光园《总占地面积50亩兼50个独立单元高尔夫果岭推杆练习场);8、1万头黑山羊养殖区,占地1000亩;9、1万头小黄牛养殖区,占地1000亩;10、1000亩南方哈密瓜,优质西瓜种植采摘区;11、500亩游湖休闲养沟区;12、1万亩巨菌草种植加工区;13、3000亩优质良种中草药种植观光区;14、低空席勒直升飞机产业园区(占地整个园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景观优雅、交通便捷,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建筑密度6公司项目建设将老年人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的心理特点与需要

建筑方案设计成果文件包括什么

牢曰
神之又神
包括:空间要求、空间尺度、空间组合、使用方式、环境保护、结构造型、设备系统、建筑面积、工程投资、建筑周期的一个完整的实施工程计划。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奠定了基础,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分析下来,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性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即创造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1、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建筑功能、地段环境及主观需求千变万化,只有依赖建筑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灵活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把所有的条件、要求、可能性等物化成为建筑形象,因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尤为重要。2、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项很繁复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建筑学自身以外,还涉及结构、材料、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同时建筑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决定了建筑师的工作如同乐队指挥一般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角色特点。3、建筑设计思维活动具有双重性,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4、建筑设计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地思考想象,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和优化方案,需要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5、建筑设计必须综合平衡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种种关系,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统一地物化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建筑空间与立体形象。扩展资料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项目已愈来愈呈现出规模大型化、功能多样化和技术复杂化的趋势,建设项目的设计条件设定也越来越困难。建筑师如果还仅仅是简单地限制于设计资料集和建筑规范进行设计,仅仅是按照建设方的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那么结果就难免落后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建筑师应该关注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理解建筑策划形成的条件,才能在进入建筑设计环节时创造性地再现建设方的建设需要,才能准确地把文本的建筑策划转化为图纸的建筑设计。同时,把对建筑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及时地反馈给建设方,从而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必要损失与消耗,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建筑作品。建筑策划的目的,正是为建筑的建成而精心策划,在建设方的建设方需求和建成环境的效益之间架设桥梁,使得建设项目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一个可以纳入整体城市环境中的新环境。建筑设计历来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建筑策划环节的引入,一方面使建设方的投资目标更加明确,在建筑市场风云莫测的今天,建筑策划引导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使建筑师在更为科学与准确的设计任务书的引导下开展建筑设计活动,避免建设方投资目标的不明确所带来的设计的无休止的修改与返工,建筑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对建筑空间、建成环境的研究与推敲中,创造出能够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优秀建筑设计,建筑策划的使命任重道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方案设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策划

试述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非臣之罪
忧郁症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五条 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一)市(县)域基础资料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3、资源条件;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8、三废污染状况;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二)城市基础资料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25000。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1)气象资料;(2)水文资料;(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料(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3)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4)工矿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5)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6)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和发展资料;(7)各类仓库、货场现状和发展资料;(8)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资料;(9)科研、信息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0)行政、社会团体、经济、金融等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1)体育、文化、卫生设施现状和发展资料;4、城市建筑及公用设施资料(1)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住环境质量;(2)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3)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管网资料,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流向等资料;(4)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方面的资料;(5)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及其他地下构筑物等的资料。5、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1)环境监测成果资料;(2)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分布及处理情况;(3)其他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放射、噪声、恶臭、震动)的分布及危害情况;(4)地方病以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三)必要时,需收集城市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第六条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大、中城市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为:(一)文字说明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二)图纸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0~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区和风景名胜区。2、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3、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4、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第七条 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以下各项:(一)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前言: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3、市(县)域城镇发展(1)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2)预测城市化水平;(3)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城镇;(4)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5)有关城镇发展的技术政策。4、城市性质,城市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其发展规模。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1)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2)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3)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市风貌和特色;(4)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5)郊区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6、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7、各项专业规划,内容要求详见第三章的规定。8、3~5年内的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9、实施规划的措施。(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标明行政区划城镇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中城市1/10000或1/25000,小城市可用1/5000。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1)按《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画出城市现状各类用地的范围(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2)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3)商务中心区及市、区级中心的位置;(4)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范围;(5)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的范围;(6)园林绿化系统和河、湖水面;(7)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8)表现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的风玫瑰。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1)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2)潜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溶洞、泥石流、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及各种不良性特殊的基土等)空间分布、强度划分;(3)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4)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5)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6)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包括适宜修建、不适宜修建和采取工程措施方能修建地区的范围)。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体系总体布局、交通网络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主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旅游区布局。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6、郊区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界线;(2)村镇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等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和控制范围;(3)对外交通用地及需与城市隔离的市政公用设施(水源地、危险品库、火葬场、墓地、垃圾处理消纳地等)用地的布局和控制范围;(4)农田、菜地、林地、园林、副食品基地和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的布局和控制范围。7、近期建设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图,详见第三章的规定。(三)附件第三章: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  第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应包括第九条至第十九条所列各项。六度以上地震设防城市应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要相互协调,文本和图纸要符合本章的规定。单独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要符合该专业规划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九条 道路交通规划  (一)文本内容  1、对外交通  (1)铁路站、线、场用地范围;  (2)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  (3)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  (4)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  (5)城市交通与市际交通的衔接。  2、城市客运与货运  (1)公共客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  (2)自行车交通;  (3)地铁、轻轨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  (4)客运换乘枢纽;  (5)货运网络和货源点布局;  (6)货运站场和枢纽用地范围。  3、道路系统  (1)各项交通预测数据的分析、评价;  (2)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快速干道、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  (3)自行车、行人专用道路系统。  (二)图纸内容  1、分类标绘客运、货运、自行车、步行道路的走向;  2、主次干道走向、红线宽度、重要交叉口形式;  3、重要广场、停车场、公交停车场的位置和范围;  4、铁路线路及站场、公路及货场、机场、港口、长途汽车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十条 给水工程规划  (一)文本内容  1、用水量标准,生产、生活、市政用水总量估算;  2、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源地选择,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  3、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  4、水源地防护措施。  (二)图纸内容  1、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贮水池位置,供水能力;  2、给水分区和规划供水量;  3、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规模及位置。  第十一条 排水工程规划(含雨水工程与污水工程,必要时也可分开编制)。  (一)文本内容  1、排水制度;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  4、污水处理厂布局、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  (二)图纸内容  1、排水分区界线,汇水总面积,规划排放总量;  2、排水管渠干线位置、走向、管径和出口位置;  3、排水泵站和其它排水构筑物规模位置;  4、污水处理厂位置、用地范围。  第十二条 供电工程规划  (一)文本内容  1、用电量指标,总用电负荷,最大用电负荷、分区负荷密度;  2、供电电源选择;  3、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敷设方式;  4、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  (二)图纸内容  1、供电电源位置、供电能力;  2、变电站位置、名称、容量、电压等级;  3、供电线路走向、电压等级、敷设方式;  4、高压走廊用地范围、电压等级。  第十三条 电信工程规划  (一)文本内容  1、各项通讯设施的标准和发展规模(包括长途电话、市内电话、电报、电视台、无线电台及部门通讯设施);  2、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主要局所网点布置;  3、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敷设方式;  4、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收发讯区和微波通道的保护范围。  (二)图纸内容  1、各种通讯设施位置,通讯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  2、主要邮政设施布局;  3、收发讯区、微波通道等保护范围。  第十四条 供热工程规划  (一)文本内容  1、估算供热负荷、确定供热方式;  2、划分供热区域范围、布置热电厂;  3、热力网系统、敷设方式;  4、联片集中供热规划。  (二)图纸内容  1、供热热源位置、供热量;  2、供热分区、热负荷;  3、供热干管走向、管径、敷设方式。  第十五条 燃气工程规划  (一)文本内容  1、估算燃气消耗水平,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  2、确定燃气供应规模;  3、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管网系统,确定调压站、灌瓶站、贮存站等工程设施布置。  (二)图纸内容  1、气源位置、供气能力、储气设备容量;  2、输配干管走向、压力、管径;  3、调压站、贮存站位置和容量。  第十六条 园林绿化、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必要时可分别编制)  (一)文本内容  1、公共绿地指标;  2、市、区级公共绿地布置;  3、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位置范围;  4、主要林荫道布置;  5、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  (二)图纸内容  1、市、区级公共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大于2000m2的街头、居住区级绿地、滨河绿地、主要林荫道)用地范围;  2、苗圃、花圃、专业植物等绿地范围;  3、防护林带、林地范围;  4、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位置和保护范围;  5、河湖水系范围。  第十七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一)文本内容  1、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  2、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  3、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  (二)图纸应标明主要环卫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可和环境保护规划图合并。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规划  (一)文本内容  1、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  (二)图纸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标明主要污染源分布、污染物质扩散范围、主要污染排放单位名称、排放浓度、有害物质指数;  2、环境保护规划图:规划环境标准和环境分区质量要求,治理污染的措施。  第十九条 防洪规划  (一)文本内容  1、城市需设防地区(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  2、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  3、设防方案,防洪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  4、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  5、排涝防溃的措施。  (二)图纸内容  1、各类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坝闸门、泵站、泄洪道等)位置、走向;  2、防洪设防地区范围、洪水流向;  3、排洪设施位置、规模。  第二十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规划(必要时可分开编制)  重点设防城市要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对地下防灾(包括人防)设施、基础工程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贮备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  (一)文本内容  1、城市战略地位概述;  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的原则和重点;  3、城市总体防护布局;  4、人防工程规划布局;  5、交通、基础设施的防空、防灾规划;  6、贮备设施布局。  (二)图纸  1、城市总体防护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0~1/25000。标绘防护分区,疏散区位置,贮备设施位置,主要疏散道路等。  2、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图。标绘各类人防工程及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程位置及范围。  第二十一条 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做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  (一)文本内容  1、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2、保护原则和重点;  3、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措施:保护地区人口规模控制,占据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单位的搬迁,调整用地布局改善古城功能的措施,古城规划格局、空间形态、视觉通廊的保护;  4、确定文物古迹保护项目、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保护要求;  5、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划定范围并提出整治要求;  6、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修整、利用、展示的规划意见;  7、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  (二)图纸  1、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分布图。图纸比例1/5000~1/25000,在城市现状图上标绘名称和范围;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标绘各类保护控制地区的范围,有不同保护要求的要分别表示。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及其他需保护地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近期实施保护修整项目的位置、范围,古城建筑高度控制,其他保护措施示意。

关于汽车运输站、场的经营管理的论文要怎么写啊

何为不仁
告解室
难啊一、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39.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究竟主要靠谁?是个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配套问题,而是包含了城市布局和整体交通格局的质的变革,并以此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道路面积与城市总用地之比)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指专设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互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还有与起迄相应的客货运枢纽设施,并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路、人行天桥、地道以及轮渡等作为整个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道桥设施都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工程标准。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能自动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讯息,经综合处理,在点、线、面上制导车辆行驶。并有良好的照明、防滑、防治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停车管理设施。还有经常的宣传教育、合理的税费收取办法,以? 3纸煌ńㄉ韬凸芾淼某中

怎么写交通安全论文,谢谢各位哥哥姐姐了

急诊室
唐鉴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是由于: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1994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32个,人口达到905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6820万人。据抽样调查,城市人均出行次数,从80年代初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初的2.7次(东京1968年2.48次,京阪神城市圈1990年2.57次,汉城1991年2.21次,亚特兰大1972年2.49次--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以7.6%的城市人口占有1/4的国民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1/4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4通过大城市实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实现这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口交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市区对外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1/7,对外货运量占全国的1/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39.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究竟主要靠谁?是个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配套问题,而是包含了城市布局和整体交通格局的质的变革,并以此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道路面积与城市总用地之比)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指专设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互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还有与起迄相应的客货运枢纽设施,并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路、人行天桥、地道以及轮渡等作为整个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道桥设施都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工程标准。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能自动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讯息,经综合处理,在点、线、面上制导车辆行驶。并有良好的照明、防滑、防治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停车管理设施。还有经常的宣传教育、合理的税费收取办法,以? 3纸煌ńㄉ韬凸芾淼某中

济宁曲阜机场的建设概况

神童
众生相
济宁空军机场军民合用项目通过发改、国土、环保、民航、军队五个方面迅速推进,取得了关键突破。2007年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总参谋部以发改交运〔2007〕2818号文下达了对济宁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标志着济宁市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获得了圆满成功。国家批准济宁市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27750万元,按2020年旅客吞吐量42万人次设计。工程设置站坪机位4个,并新建航站楼、航管业务楼、停车场、油库等配套设施。该机场作为鲁西南唯一的空港,将进一步提升济宁市城市品位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形成济宁市立体交通网络,极大地促进济宁市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济宁曲阜机场建设是济宁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联系济宁城区和机场的交通纽带,为确保顺利开工建设,嘉祥县纸坊镇党委政府统筹考虑到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合理安排,整体推进,并不断加强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治理,为机场和周边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