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不敢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我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马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20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对于汤若望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性研究。1919年重刊汤若望教理著作《主制群征》,马相伯、英敛之都为之作序,对汤若望评价甚高。如英序称汤若望“抱救主而牺牲救世之怀,籍历以达其传教风志”。马相伯于1949年9月在《上智编译馆馆刊》发表《王觉斯赐若望跋》一短文。从20一30年代,中国报刊陆续发表一些介绍汤若望或与汤若望研究有关的文章。汤若望等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学者对其科技十分重视,一些学者对于汤若望的科学事迹曾作过深入研究。1938年徐宗泽在《圣教杂志》发表《祟帧历书》一文,考证汤若望参与修历的详细经过及其作用。曹京实1943年在《中德杂志》发表《汤若望与中国天历》一文,作者认为汤若望对于中国历法的贡献首先是仪器的制作,其次是著作的撰写。在其所开列的汤若望著作目录中,加上了阮元《畴人传》中没有开列的一些书目,计有《西洋测日历》、《民历补注解惑》、《钦定七政四余万年书》、《新历晓惑》、《测食说》、《共译各图八线表》等十余部。作者认为,汤若望来华的目的虽为传教,但是在科学上的贡献颇大1949年以后的30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在内地没有充分展开。直至1978年以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课题才重新被学术界所注重。中国学者所撰写的专论汤若望的文章有:董伯先《中德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汤若望》(《德国史研究通讯》2,1983)、林铁钩《汤若望与顺治帝》(《清史研究通讯》,1985.1)、李兰琴《汤若望简论》(《世界历史》,1989.1)、《寻汤若望遗踪—一在德国考察随笔》和《钦天监第一位洋监正——汤若望》(《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3),梁建华《汤若望在中国》、安双成《汤若望始末》(《历史档案》,l 992.3)、路遥《汤若望评议三题》(《文史哲》,1992.4)、王渝生《“通玄教师”汤名望》(《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3)、陆敬严《中德科技交流的先驱——汤若望》(《中匡科技史料》,1993.2)、康志杰《西学东渐6t先行者汤若望》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3)、顾宁《汤若望进呈顺治皇帝的新法地平日暑》(《中国科技史料》,1995.1)、乡双成《汤若望在华传教之得与失》(《历史栏案》,1996.3)等等。李兰琴著《汤若望传:(东方出版社,1995)是一部专门对于汤若望一生的经历及业绩详加论述传记著作。方豪《中西交通史》也详述了汤若望的科学贡献。在下卷l章7节“伽利略诸人天文学新说传入中国”说,汤若望已将伽利略关于木星等之卫星运动的新说介绍于中国。同时,汤若望又介绍了伽利略关于天河的学说。方豪还介绍了汤若望在铸炮、造镜等方面的贡献及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