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求一个历史学考研范无聊论述题的pdf

夫何修焉
狼人镇
论述题的答题材料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关的史实和理论,否则就无从下笔,成了无源之水。

考研论述题

禁运品
出曰
1、当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是什么(定义的主体、客体、目地、解决问题的途径等等)。2、然后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然后要明白这个问题的历史源远,现在的实计情况是怎样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3、要明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目地是什么?然后才能去确定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4、最后再说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前景怎样? 概而言之就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渊源——现实——前景——意义——途径——困难。

2021考研中国史抗日战争必考论述题汇总

终风
非知得也
【导读】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都会面临考研和工作的艰难抉择,毕竟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充满机遇的,也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在进行考研的时候,我们需要考到的科目有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当然有的专业不考数学(文科专业)。在进行历史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中国史是必考的,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论述题,这些题目不仅需要考生进行记忆,还需要进行理解作答,难度肯定是比较大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考研中国史抗日战争必考论述题汇总,一起来学习一下。1、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华中师范大学】2、论述抗日战争胜利伟大历史意义(高频)2020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史20年中南财经大学3、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民大】4、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2017西北师范大学】5、你认为抗战究竟从那个时期算起比较合理,为什么【2017年南开大学】6、为什么抗日战争由八年转为14年【2018辽大】7、谈谈你对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的理解【2018年南大】8、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学术争论】9、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2011年统考】10、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4首都】11、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16北大】12、比较分析两次中日战争13、论述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4、结合史实,论述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06南大16天师大世界史】15、论述二战期间中国加入同盟国的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2020南开大学)16、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2014统考】17、论述1931-1945年中美关系的变化18、论述太平洋战争之后美国对华政策及影响【14南大、17湖南大学】19、论述美国抗战期间美国抗战期间对中国的政策、作用、影响【2018上海大学】20、论述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2017统考】21、论述近代中日关系史(1871--1945年)【2013年南开大学、2016统考18年山西师范大学】22、论述1931-1945年苏联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23、评述全面抗战期间中英关系24、简述抗战时期中德关系25、评述史迪威事件26、论述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影响【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27、结合学术动态论述皖南事变原因28、试论战时国共关系演变29、论述抗日战争中间势力的动向30、试述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31、专题抗战外交的窘境与转寰32、全面抗战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列强的态度【2020年暨南大学】33、抗日战争对于中国民众近代意识的开启和民智的提高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于2021考研中国史抗日战争必考论述题,就给大家整理到这里了,以上的论述题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做好2021考研现阶段的任务规划,祝大家考试成功!初级会计精讲600题(全科共两本书)自学必备习题册¥9元2020年HRBP-入门指导班HRBP必备六大核心¥免费2020年执业药师-零基础套餐五位一体闭环教学¥12802020年二级建造师-密训冲刺班考前密训冲刺10页纸¥3512020初级经济师-强化班自学必备习题册¥免费初级会计精编教材(全科共两本书)2本精编教材学会考点¥9元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

考研历史学怎么复习

金蜘蛛
辩说
作者:kisusun(一 )参考书籍:历史考研的丛书分两类,仝晰刚丛书还有张孙博丛书。如果你时间充裕建议你都买来研读。如果时间较紧,认真背诵张孙博的名词解释,这个真的很重要。论述题也要看,读懂即可,多重复。统考类考生买统考类真题,学校是自主命题的考生可以在网上买要考学校的真题,或者是买张孙博的真题,这些书都很有用。模拟题个人建议不用买,没什么使用价值,重在夯实基础。(二)背诵方法: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我的方法就是多重复,及时复习。不要怕遗忘,历史学那么多知识点没有谁能一遍就记牢。建议先看懂绿色书皮的高教版大纲,(大纲一般九月份出建议买前一年的,因为差别不大)认真的仔细的研读,哪怕效率很低也要读懂每一段的意思,画出知识点。然后开始复习名词解释和论述。我是一轮的时候每天30个名词解释,每天7个论述题。二轮的时候每天一章名词解释一章论述。这样越看速度越快记得越多,历史背诵就是贵在重复和坚持。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张孙博名词解释和论述前面几页介绍答题方法和得分点的部分,这样你就知道考试得分点在哪。背诵第一遍的时候记住最核心的一句话,背诵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再适当的往里面添加内容。背诵又要快又要牢真的很难,大家只能慢慢努力,等二轮的时候就会见成效。有时间的话早晚都回忆自己今天历史看了什么背了什么,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做的,确实记得比我牢。(三)我其实今年考研,二轮ing。也不知道这样做能不能帮到大家,希望考研的孩子一起努力,专业课能拿高高的分。

历史考研论述题怎么复习

黄缭
大富翁
本人刚考完,看看你考统考还是自主招生,统考的话就看看仝晰纲的紫皮书就行,自主招生的话看看你的那个学校历年喜欢怎么考,看看论文,掌握学术走向。个人也推荐范无聊的论述题。

考研历史学:材料分析题,有何答题技巧

逃于大泽
太虚
一、阅读方法:倒着读先读问题,次读出处,最后读材料。这样做有下列好处,第一,根据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马上联想到该问题的基本答案,实际就成为一个小的简答题。即使在教材中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那么,在阅读材料时,也会有针对性,容易发现材料中对回答问题有利的内容。如10年第二,可以根据出处来推测时间。有的史料题有时间出处,如09年的宋代职官。但有的没有时间,这时只读材料,不读出处,就很难对号入座。如11年《史记》。二、阅读程度:读两遍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中心后,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08的三、与教材联系,迁移教材知识根据史料所述内容和后面的问题,联系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一般说来,材料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或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没有提到的新情景。尽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11年的史料题第三问即是教材内容的体现,不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单凭史料本身,是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四、回答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②精炼语言,准确作答。材料题和简答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论述题要根据史实展开,分析作答,所以,一般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而材料题要求文字高度精炼,只需针对问题明确作答即可,无须展开,答案要言简意赅。做个形象的比喻,两种答案字数的区别,就类似于写信与发电报之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问题较多的07年史料题答案:(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一甲被称为进士及第,三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五、句读句读是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平常多读一些史料外,可以增加语感,史料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有感觉在何处断句。除此而外,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但是,在技术处理上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漏断要扣分,所以,凡是感觉可断可不断之处,均要断开。当然,前提是不能将资料断碎。

历史学考研论述题如何归纳,有什么思路或者都要归纳哪些方面呢

名达
盗光者
不同学校的评分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多数学校都是基本点要和书上的一样,例如xxx的特征如下:1.xxxx2.xxxx3.xxxx,也就是 “1、2、3、”的内容和书上最好一样,1、2、3标题下的大段论述解释可以自己发挥,但是主旨和主要点也要和书上的一样字迹整齐、干净,字数多一点 能多得点卷面分,我今年考的研,就是这样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答题题目——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存在2000多年的原因!请您具体论述一下!谢谢了!

非洲人
恶女孩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会发生大动荡,不会发生经济的凋敝或社会的危机,而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和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危机,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会照常运转,封建秩序始终都能维持下来。宋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宋太宗继太祖承继皇位,明成相夺了建文帝的宝座,都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夺权成功后,封建制度不变,弹性体制也不变;又如金灭了北宋,元灭了金,再灭了南宋,明朝赶走了元朝的统治,清朝又代替了明朝,这些都是皇朝的兴亡更替,封建社会一直照样运转着,封建社会中的弹性体制继续起着作用;再如,元末明初群雄割据,割据者不管是起义军的领袖,或是乘元朝衰微而独霸一方的军阀,还是亲元的旧势力残余,他们混战不已,但在所统辖的区域内仍然维持着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李白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依旧按照封建皇朝的统治方式来发号施令,封建制度既未因此瓦解,也谈不上制度的更替。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主要指弹性体制下封建的超稳定性。统治舞台上的角色可以变换,朝代名称可以变换,某些具体的统治方式也可以变换,甚至一个朝代之下对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①,但制度始终不变。 在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不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第二,从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任何一种动荡与危机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重现或再生。第三,从基层社会组织的构造和运作状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在剧烈震荡之后依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一、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使得社会流动性大为增加,这里既包括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和社会的水平流动。 从社会的垂直流动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一般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向上流动,即读书,从军,经商。 1.读书。如果走读书这条途径,最有前途的是参加科举以进入仕途。宋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走向规范化,使得不少读书人为争取科场成功而付出一生的精力。只要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就总是存在希望。当然,除了科场成功而进入仕途以外,读书人还有其他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例如可以充任吏,以后由吏而官,也可以受聘于高官,作为幕宾,等待东家日后的推荐而进入仕途。此外,读书人只要学有所成,又有名声,还有被地方官员荐举的可能。荐举是一种对官员队伍的补充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① 黄仁宇在《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一文中,以元朝南北税制不同为例(江南实行秋税、夏税,仿唐朝的两税制,北方实行丁税、地税,仿唐朝的租庸调制),说明政策不统一,不连贯是元朝政局不能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载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书店,2001年,第67页。 2.从军。从军的途径对一般人基本上是畅通的。虽然宋朝和以后各朝兵制各不相同,但募兵制和征兵制的并存则是共同之点。在北宋,乡兵通常实行征兵制,带有强制性,但也有一部分乡兵是招募来的。地方军称厢军,他们有兵籍,而禁军则是正规军,由乡兵和厢军中挑选出来的精壮之士组成。从军后可以按战功而逐级被提升。南宋时,正规军称“大军”,以区别于已溃散的北方地区的禁军,而南方地区的禁军有一部分也编人“大军”。南宋的“大军”同北宋的禁军是相似的。明朝初年“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卫所,专负保卫边疆和镇压地方的责任。军和民完全分开。中叶以后,卫军废弛,又募民为兵,军和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①。军是有军籍的,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辖,世代为军服役。兵则是任何个人自愿应募充当的,和家族、子孙都无关。军有一定的驻地,兵是流动的,无一定驻地。应募当兵就成为一条可供选择的垂直流动的途径。清朝的正规军是八旗军和绿营兵。八旗军是有旗籍的,采取抽丁服役的制度。绿营兵是汉人充当,原先是为了安插明降兵,在战斗中起辅助作用,后来在平定三藩和平定噶尔丹叛乱战争期间屡立战功,所起的作用增大了。雍正以后,八旗军战斗力下降,绿营兵开始成为军队主力,直到太平军起义前仍保持这一地位。太平军起义后,绿营兵连连溃败,清政府改用勇营,即湘军、淮军,以对抗太平军。绿营兵和勇营都是招募而来,入伍后按功行赏,有逐级上升的可能。此外,明朝、特别是清朝,武举趋于规范化。没有功名的习武士子,可参加武举考试。考试分外场与内场,外场考马射、步射、硬弓、舞刀、掇石,内场考默写武经一段文字。考试获胜者授予武官职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吴晗:《明代的军兵》。载吴晗:《读史铡记》,三联书店,1961年,第92页。 3.经商。经商作为垂直流动的渠道,在宋朝以后,随着民营商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等级制的淡化、消失,而日益受到一般人的青睐。有钱的平民子弟可以自行经商,开肆营业,穷人子弟则往往先送到某一行业的作坊或店铺中任学徒,满师后作为店员,并可被提升为高级管理人员,也可在适当时候自立为业主。由于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一般不再存在,经商所积累的财富可用于购置土地,兼为地主,有些也可进入地方绅士行列。有的朝代甚至还可以捐个官职。 这样,通过读书、从军、经商三个主要的垂直流动渠道,一般人家的年轻人社会地位上升的机会始终是存在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这三个主要的垂直流动渠道等于社会的三个安全阀,使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有适当的排放口。如果再考虑到弹性体制下,只有财产可以继承而官职不可以继承的情形,处于下层的人们的心理也就多少得到一些平衡。具体地说,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子弟科场成功,进入仕途,做了大官,他死后如果儿子没有能取得功名,于是官场之路可能就此终结。再隔一代,儿子如果未能考取,又不会经营家业,家道便中落了。对各个家庭来说,有的上升、兴盛,有的下降、衰败,但对整个封建社会来说,这种升升降降、兴兴衰衰的状况不妨碍制度的照常运转,不妨碍封建秩序的继续维持。 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家庭财产可以继承,不存在平民或佃户不能继承家产的情况,但有影响的则是家产的继承通常采取诸子析产的方式。这样,一个地主官宦人家,主人死后留下一大笔田产,如果子孙中没有人再飞黄腾达,进入仕途或经商获利,为家庭挣得的财产,那么几代以后,经过多次析产,肯定会穷困潦倒。家产的聚聚散散,对整个封建社会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制度不会因某些家庭由富而贫、另一些家庭由贫而富而发生变化,相反地,反而会因为一般家庭都有机会通过读书做官、习武从军或经商开店而购置田产,成为富人,即使由富变穷了也有可能再度使门第增光,所以封建社会下现实存在的安全阀起了维护封建秩序的作用。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是没有这种垂直社会流动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安全阀的。 一个社会中,最担心的应是出现一批绝望者。绝望者不仅仅对当前处境的改善感到绝望,更重要的是感到今后前途渺茫,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在现存体制之下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在一般人面前仍有读书进入仕途,从军可以谋生甚至升官、经商可以致富等可供选择的途径,绝望者的数量就会减少。当然,饱受官府赋税劳役压榨和地主残酷剥削的贫苦农民也常被迫得无路可走而聚众起事,或投奔到起义军或地方割据者的队伍中。元朝末年和明朝末年,这种情况十分突出。但农民起义的成功只是使皇朝换一个统治者,这种方式的改朝换代不会使封建制度不存在,因为农民起义军和封建地方割据势力都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体制外异己力量。如果这些贫苦农民逃进了城市,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城市无论在刚性体制下还是在弹性体制下,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体制外的权力中心,所以逃进了城市的贫苦农民在那里也不可能成为体制外的异己力量。 在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陷于绝望境地的读书人也是存在的。他们主要是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失败的人,此外也有受到官府欺凌,或受到土豪恶霸压迫而上告无门的人,或因身陷冤案而对前景感到失望、绝望的人。他们自己是不会聚众起事的,而会投奔农民起义队伍或封建地方割据势力,成为那里的谋士或官员。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是封建社会中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他们只不过为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而努力,封建制度依然如故。 由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即使在弹性体制下,封建社会始终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有垂直流动的渠道可供选择的一般人还是陷入绝望境地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威胁封建制度本身的体制外异己力量。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应当注意唐宋以来儒佛道合一的思潮的形成及其深刻影响。先秦时期,儒家是作为一个学派参加学术争鸣的。汉朝的尊儒实际上是突出儒家思想中维护正统秩序这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为流行,儒家失去独尊地位,但仍是封建思想的正统。从唐朝开始,儒佛道合一的思潮开始形成。在合一的过程中,儒仍是为主的,因为维护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的绝对服从关系是永恒不变的正统学说,这一正统学说始终被认为是主流。佛道则从宗教方面对这种世俗学说起了配合、补充的作用。“这种思潮,对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起了稳定作用,从而延缓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任继愈:《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载《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 为什么会得出这一结论?这是因为,唐以后,尤其是宋以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皇权迫切需要一种能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和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服务的精神力量。儒家关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关系的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君权、父权、夫权,这正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需要的。于是合一的思潮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中心位置。同时,“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它必须接受封建宗法传统思想,即纲常名教思想,才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除了它的宗教修养以外,它也是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基本内容的,不得不与儒教合流”①。在这种情况下,宋以后人们的思想大受禁锢,即使社会上存在种种矛盾,但维护社会秩序,也就是维护既定传统的思想使得各种不满现实的力量在心灵上受到束缚,正如“一个人长期囚禁在幽室,必然苍白失色,一株树生在大石缝中,其根枝必定盘结扭曲。儒教压制了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抬头”②。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不曾出现体制外异己力量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宋朝以后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连明朝后期起传人中国的天主教,也试图儒学化③。“然而这一尝试并不成功,因为它尽管使天主教曾一度有较大发展,得到相当一部分儒生的认同,但最终并未使天主教与儒学真正地融合,而这正是天主教在清代中叶销声匿迹的深层原因”④。

在考研中论述题和简答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有什么区别呢?

妃子笑
小鞋子
可以参考下前几年的专业课真题中的一些答题思路和方法,而且搜集这些资料是你准备考研的比修路。但是山东大学我考的这个专业历年都是封题的,没有真题,怎么办呢?呵呵……有没有通用的一些答题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