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的意义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夺命金
达尔文
我认为当前自然观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对自然观的论述中喜欢采用科学理论中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陷入科学理论自身的深究中去的倾向。我认为应该尽量用简洁的方式来叙述问题,不要引用过多的数学公式和避免对科技理论本身的深究。在自然观的研究中应该时刻注意两点:第一,自然观要把握住其本身作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而应该对自然科学技术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第二,自然观作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诸如“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立国”等政策要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果自然观在本身的形成过程中过多的引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则会失去其一般性和普遍性。因为自然观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因而要对整个自然界起指导作用;它不是仅仅来自自然界的某一部分,并对这一特定的自然界的某一部分产生作用的。而引用的公式一般来自某个学科,所以其不是普遍成立的。另外专职于科技工作的人员一般也都是从事某一个职业,所以对于非他所从事行业的学科他可能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所以在他学习和研究自然观的过程中那些与他的职业关系不大的公式他可能不熟悉。这样的话对公式的讨论或者借助于公式来论证自然观的做法意义似乎不大。这是其一。其二是,自然观若果要作为国家在制定科技战略的指导思想,那么它本身的叙述应该简洁但不失深刻。这样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难实施,但可以作为一个尝试的方向。近年科学出版社引进了多套日本理工科教材,范围涉及电子、电气、信息、通信、自控、光学等等基础学科和先进技术。比如象“21世纪电子电气工程师系列”,“电子电路读本”,“图解电子电路读本”等等。这类图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编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分析具体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没有过多的拘泥于具体题型的求解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整个学科范围内所涉及的学科体系的介绍,尽量做到覆盖面广,使得读者在阅读相应的书本之后能够对整个学科有清楚的认识。并且书中有很多图表,看起来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仅从厚度上来说这些图书相比其他的同类图书都比较薄,象国内的小学生课本一样的厚度,给人的初印象就是没有了对砖头一样厚的巨著的恐怖,感觉比较容易接近。如果自然观的研究能这样做,那么一些非“专业人士(指专门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学者)”就比较容易学习并接受它了,从而使得自然辩证法更容易对现实世界起到指导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才稀缺,使得当前自然观的研究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和科学修养的人才,以便使自然观的研究能同步于或者紧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但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自然科学的进步决定哲学家前进的隐喻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着哲学的发展。自然观是与自然科学直接联系的哲学思想,理应受到科学的制约。但现实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很可能存在着自然观的研究与它的理论来源――科学技术相脱节的情况。理工科出身的人在哲学以至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可能比较欠缺,而文科出身的人在科学理论方面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加强同时具备较高哲学素养和良好科学理论功底人才的培养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三、对自然观的作用重视不够,自然观的研究有和实际脱节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强调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与作用,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经济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加大宣传自然观的现实意义。在教材(《自然辨证法新论》(修订版),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二章“当代自然观”中,感觉对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阐述的比较少,另外在本书中自然观与社会的关系放在了第七章“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来讲,这样感觉有些减低了对这个问题讨论的力度。另外在有关自然观的有关例证中所举例子有些嫌老,本人认为这类例子最好和现实的结合度能够紧一点,这样方能体现自然观当下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在自然观部分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手段来加强教学的效果,这方面的素材很多,有记录片,有相关的流行歌曲(象迈克尔

什么是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矣
火擂台
理论意义:比前人同类命题增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新见,与同时代相比,有什么突破之处,在某个理论体系中起了什么作用,对后代理论发展又有什么意义,为一种理论体系的完善增补了什么,对后人有什么启示。所谓理论就是在人类认识论的角度对有关命题的知识范围和适用性进行的研究并得出的成果。比如,数学的算法“+,-,X,...”是有理论意义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也是有理论意义的。世界是由物质的还是由思想决定的?这类问题的回答,都是由理论意义的。或者说,理论是一种思想的发展,属于行而上的范畴。 实践意义就在于可以利用其中的思想方法、观点和规律,还有一些论断(参考),指导、分析、判断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实际上,两个意义就像手心手背一样,是一个整体。没有实践意义(没有用途)的理论,是会被自然淘汰的。

研究意义

天网
两天半
河流相砂体通常具有垂向多层次叠置、侧向分割性强、砂体规模小、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等典型陆相储层的沉积学特征。正是由于下石盒子组沉积环境的特殊性,其小层对比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前人根据“标志层”、“旋回性”及测井曲线形态的“相似性”进行的小层对比方法,由于“标志层”的不稳定性、“旋回性”的难识别和多变性以及测井曲线形态“相似性”的不准确性,常常导致穿层对比,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层的等时关系,直接影响储层对比与预测的准确度,无法满足当前开发尺度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直接影响气藏模拟及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因此,通过高分辨率地层层序划分、不同级次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以及对沉积物的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岩性、岩石结构、几何形态、连续性、岩石物理特征及含气性分析,查明单期河道砂体的三维集合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解剖多期砂体的空间叠置与组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储层非均质分析和流动单元研究,探讨沉积微相、砂体叠置模式、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对气藏精细描述、气藏数值模拟、产能预测、储量估算及气田开发方案的制订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丰富和探索河流相地层层序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及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什么叫“理论意义”?它与现实意义有什么区别

渑池会
示儿
理论意义是指某种学说或思想的产生对现有思想和理论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是正面的建设性作用,也可以是反方面作用。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不同在于含义不同、作用对象不同。1、含义不同:理论意义是指理论意义是指某种学说或思想的产生对现有思想和理论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是正面的建设性作用,也可以是反方面作用。现实意义是指符合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理论和实践意义兼而有之。2、作用对象不同:理论意义主要作用是精神性的,不同于对现实生活现实人生的认识改造。现实意义主要作用是物质性,不同于现实意义。扩展资料:举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1、现实意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对当代有了很深的影响。2、理论意义: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事物本身有存在的价值但没有意义的存在,意义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情感赋予,这种赋予的情感在事物身上的体现就是意义的来源,任何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的情感决定的。有无的本身就是意义的存在,当没有有无的出现时,意义就不会出现。有无是随着生命的意识产生而产生的,意义的本身也是情感上的一种寄托和赋予,都是意识里的事物,并不存在。当事物以有无的形式存在于意识的时候,就是这一事物意义达成的时候,人对人与这种事物以有无的形式进行程度的关系表达时,就是意义的表达。意义随着情感赋予的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任何一个主体赋予的意义,只表示了主体对某一事物在情感上的程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有哪些积极意义

季梁
钢琴海
如果不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多一些心理的疾病,你就没有办法与别人疏通。

论文选题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怎么写?

麦卓
鲁褒
  上数据库(大学里都有)搜索与你题目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的绪论或前言写什么,你参考着写就行。  帮您找到了一篇“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 出租车行业受我国资源短缺和脆弱环境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本文就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上海出租车行业在经历了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和9 0 年代前期近1 0年的快速发展后. 在最近1 0 来年中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统计数据表明: 行业车辆数量增幅不大的同时运营收入增长明显。截至2 0 0 6 年底. 该行业已经发展到拥有4 8 0 2 2 辆各类出租车、从业人员近1 0万、年载客5 8 9 2 亿次、年运营里程B 1 0 5 亿公里、年运营收入达1 2 4 9 7亿元的规模。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除夜间时段外. 其他各不同时段出租车空车流量都服从P o is s o n 分布. 工作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大. 中午和晚上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小。行业平均服务水平在最繁忙时段内每分钟平均0 . 7 2 辆空车,服务水平最好的时段内大约1 8 1 3 秒可以等到一辆空车。这样的服务水平比许多出租车公司承诺的“电话叫车后1 0 分钟到达“的标准要好. 这也许部分地给出了为什么上海消费者偏好扬招方式的原因, 同时也可以看出上出租车行业在较民出行. 所以. 不业不具备社会可持续性。1 . 燃料价格上涨与空驰率居高不下并行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可整理出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运营数据如下。经简单计算知: 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的平均空驰率在4 2 % 以上,2 0 0 6年有大约2 4 3 3 亿公里是车辆空驰里程。另一方面. 随着近年全球石油价格波动. 国内燃料价格呈攀升且加速趋势。  来源:360论文网。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不知其道
万物循生
一、科学管理内容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1898 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三、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四、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研究目的及意义

爱物语
使性飞扬
对全球 1868 ~ 2004 年间发现的 910 个大型油气田(可采储量大于 6000×104t)的统计表明,50%的油气储量和产量来自碳酸盐岩(Roehel et al.,1985;Alsharhan et al.,1997;Horn,2005;范嘉松,2005),而单个碳酸盐岩储层油气田平均储量远远大于单个碎屑岩储层油气田平均储量。在中国,目前虽然发现了大量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但是获得的油气储量和产量远远低于其他一些国家,世界的石油剩余储量与天然气的剩余储量之比大约是 1 ∶ 1,然而在中国却高达 9 ∶ 1(赵宗举,2008),对于碳酸盐储层来说,这个比值甚至更高。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开拓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思路,引发了对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的勘探热潮,特别是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储层已成为我国勘探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南华北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地处中原和两淮地区,包括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省的西北部、山东省的西南部,其主体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其西部和南部为山地,即东秦岭伏牛山脉和桐柏—大别山脉,其中部和东部为江淮平原,由黄河、淮河冲积而成,总面积约 15×104km2。该区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油气勘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济源凹陷和周口坳陷中、新生界先后发现了一些低产含油气构造,但总体上未能取得进展,特别是对下古生界的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整个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各沉积盆地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和层位,经过我国许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长期努力,在其周缘地区(如鄂尔多斯)奥陶系油气勘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位于同一地台上的南华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勘探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现有研究表明,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为主的华北板块南缘奥陶纪沉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因此,对南华北盆地奥陶纪海相地层的基本地质特征、不同时期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时空演化特点进行研究,尤其是从全区角度出发对奥陶系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建立完善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从全区角度研究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古岩溶特征等问题尤为必要。本书主要依托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07 年下达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之一:“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之下属第三课题:“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区带评价”的第一专题:“南华北地区中生界—新元古界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应用现代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古岩溶学等新理论,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剖面以及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系统开展奥陶系地层、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建立南华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格架内古岩溶发育的层位、特征及控制因素。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南华北地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也为该区奥陶系油气藏进一步勘探提供重要依据,进而也丰富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古岩溶的研究材料。

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怎么写??

魔画情
屡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实践意义(一)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国际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从国际形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它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定位,尝试教育创新。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①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②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并强调在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国的教育制度,以适应培养21世纪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和经济急剧变化的需要。”法国、德国和英国近年来在一些报告中也纷纷提出:要根据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普遍要求: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习,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具备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因此,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教育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二)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国内形势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为迎接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要求基础教育(包括其他类别的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的创新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地方对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重庆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创新学习”理念,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组建了“重庆市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构建创新学习理论与创新学习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继介绍。《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开辟创新学习征文专栏,及时介绍国内创新学习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国内的创新学习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起始阶段,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层次也较浅。为此,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需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尝试。(三)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内在要求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发展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特异潜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创新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四)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199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大力实施“创造学习”工程,认真探讨创新学习策略和评价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学习理论观点,推出了一些科学新颖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为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1997年8月至今,我们依据创新教育理论,开展了系列创新课活动实验,通过创新教案、创新课和创新课教师评选活动,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开展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师资基础。二是实施“创造学习工程”。1998年,我们启动了“创造学习”工程,通过举办学法讲座、开展学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掌握了先进的学习策略,初步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实施“创造学习工程”使广大学生具备了参与创新学习实验的基本素质。三是尝试创新学习理论研究。从1999年起,我们开始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创新学习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一般过程等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创新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山东教育》第1、2期合刊发表。2003年,《课程改革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在《山东教育》第35期发表;《谈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观》在《烟台教育》第6期发表。这样,通过多年的创新学习理论探索,我们为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一)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新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倍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课题,成为一个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点研究领域,但,从国内同类研究情况来分析,创新学习研究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理念混乱,层次偏低。当前的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在理论研究层面存有概念厘定不科学、研究基点较低、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等问题;在实践探索层面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智慧、重理性轻感悟、重创新技能训练轻创新精神构筑等不良倾向。二是策略陈旧,方法落后。在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贴标签”式研究倾向,即,简单地将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策略归结为创新学习策略,实质上并没有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况且这些所谓的创新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三是评价简易,标准模糊。现行的中小学创新学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与新课程标准存有偏差,其评价理念滞后,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实际评价中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质疑释疑等显性层面,而忽视知识活化、情绪追求、审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学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关怀等隐性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陈旧、学习效率偏低等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论,结合县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培育创新精神为终极目的,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元学习知识掌握为根本措施,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前提条件,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生命质量,从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提出从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审视、反思、改革传统学习方式,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根据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采用知识重组、异步发展、自我实现、意志磨砺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学习策略,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1、创新学习理论研究①创新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历史发展、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和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②创新学习的教学理论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过程调控、原则把握、方法运用、情境营造、模式建构等进行研究。③创新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认知调控、创新障碍及其克服等进行理论探索。④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基础、社会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2、创新学习策略研究①创新思维训练策略研究。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形式的主要类型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措施、组织形式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课的特点、内容、结构的研究。②创新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研究。学生学习类型、个体差异研究,学习方法分类、选择、创新方式的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创新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方法创新研究,创新学习指导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研究。③创新学习组织实施策略研究。创新学习实验阶段、实验操作、组织调控的研究,创新学习实验中遇到困难和解决对策以及测验方法、评价策略的研究,实验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创新学习认知调控策略研究。创新学习的阅读策略、听讲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研究,主要学科的教学要求、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调控的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元学习知识、群体创新的策略研究。⑤创新学习情感调控策略研究。学生创新学习情感需要的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创新体验的策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激清、学生情绪自控、焦虑心理调适的研究,学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3、创新学习评价研究①创新学习的评价原则研究。从目的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创新性与有效性、学习成绩与创新思维、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确立创新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民主开放、成功快乐、激励求异、发现探究、发展个性等方面确立评价教师组织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从超前思维、质疑问难、知识重组、揭示规律、方法创新、交往互动等方面确立评价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②创新学习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如何从创新精神与创新态度、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学习行为等方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评价,研究如何从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对话和通过挑战性活动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定如何根据研究成果、实验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创新作品等对实验学校进行评价。③创新学习的评价程序研究。创新学习的一般程序、调节控制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探索,创新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的研究,创新学习的评价步骤、组织措施的研究。④创新学习的评价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学习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学生学习中创新因素的测验分析方法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本位价值和主要目标 由于国内创新学习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程框架下对创新学习进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断丰富创新学习的理论体系。基于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先期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创新学习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注重立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注重知识重组,让学生在学习中释放灵感,部分地体验前人的创新过程;三是注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异步发展的原则,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异步达标;四是注重怀疑批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实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追求愉悦的成功体验;六是注重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已掌握的发展趋势,课题组把研究价值定为: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1、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独立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探求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2、质疑问难,思维转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批判,在创新思维训练中能快速地转换思维,从而发现知识间的新关系,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进而增强心智。3、活化知识,化“知”为“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做到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智慧。4、情绪追求,高峰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知情的内在统一,提升情感层次,感受学习创新时所带来的快乐高峰体验。5、张扬个性,生命关怀。通过心灵沟通、精神对话和经验共享,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个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鲜明的个性,自觉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追录探究创新学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操作模式,课题组确定的主要目标是:1、要在理论上求突破。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从生命学、成功学、哲学、美学等视角拓展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提出知识活化、思维转换、情绪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根本目标,从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积极探讨有关新课程实施中创新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思维训练策略、情感优化策略、组织实施策略、方法指导策略,形成一些新颖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策略。3、要在评价上求突破。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学习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创新学习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