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运
主持完成并已通过鉴定项目14项,其中国家计委科研项目1项,交通部科研项目3项,湖南省科委项目1项,省交通厅科研项目8项,建设局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已完成并通过鉴定的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原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在研项目9项,其中主持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项,参加4项。参与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代表性科研成果主要包括:1.路面结构、材料与工艺一体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作为道路工程主体的路面结构研究领域,提出了路面结构、材料与工艺一体化设计理论,重点解决了解析法路面力学计算分析,以及寒冷地区路面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同时,率先提出了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问题,以及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与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设计思想与体积设计法。在材料性能研究领域首次提出了基于损伤力学的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冻融损伤与评价方法;提出了粘弹力学原理的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控制指标;开展了基于复合材料原理的人工合成材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在重大工程中得以应用,部分成果还被列入了相关技术规范。代表性的成果包括:①北京~沈阳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200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②主持了吉林交通厅重点工程交通科技项目长余高速公路、长平高速公路结构与材料研究,2000~2003年③主持了黑龙江交通厅重点工程交通科技项目哈双高速公路、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结构与材料研究,2002~2005年④沈阳~大连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沥青路面加铺技术研究,200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主要编写人(2)⑥参加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的“西部地区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与合理厚度研究”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获2006年交通部公路科技进步二等奖(5)⑦参加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负责低温专题,在研,2005-2007⑧参加吉林省交通厅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东北地区路面典型结构与材料标准研究”技术负责人,在研,2005-2008⑨郭大智、冯德成编著《弹性层状体系力学》,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被多所院校选做研究生教材2.季冻区路基水、热、力耦合力学模型与路基综合稳定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了基于路基湿度平衡状态的土基回弹模量确定原则与方法;提出了基于温度场、湿度场藕合作用下路基冻胀机理;提出了基于路面容许弯曲应变要求的路基冻胀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面最小防冻厚度的设计方法;开发了路基土冻融作用下水分迁移试验仪,并申请了发明专利。相应研究成果被列入了相关技术规范,代表性的成果包括:①参加吉林省交通厅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季冻区路基路面综合稳定技术研究”,2006年通过部级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②交通部《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2005),主要编写人(5)③任瑞波、冯德成“潮湿路基温度场、湿度场耦合作用的计算模型”,《东北公路》,2001.3④参加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的“西部地区路网综合改造技术”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获2005年交通部公路科技进步二等奖(11)⑤参加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滨海公路潮差侵蚀路段路基、路面及防护工程技术研究”技术负责人(2),在研,2006-20093.道路工程的低成本建造与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环保、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路面工程的合理结构和资源再生利用问题,建立了路面结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国内率先开展了高等级公路的收费理论与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收费标准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渠化交通条件下车辆行驶特征的轮迹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为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奠定了基础;首次提出了降低沥青路面 “热岛效应”的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并开展了沥青路面热阻与热反射技术的应用研究,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铺装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代表性的成果包括:①参加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公路工程投资效益评价”,获2002年交通部公路科技进步一等奖(13)②参加编著了《高等级公路收费理论与方法》(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5③参加完成的湖南省科技项目“高等级公路收费理论与方法”,获200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④与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合作完成了辽宁省重点交通科技项目“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技术负责人(2),1998-2002,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⑤主持了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沥青路面热阻与热反射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在研,2006-2009⑥参加吉林省交通厅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轮迹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技术负责人,在研,200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