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以及《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藏政办发〔2001〕14号),西藏地勘局明确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有: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地质勘查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勘探任务。为国家和自治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矿产资料和服务。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和社会需求,进行全区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地质工作。负责国拨地勘费、地质勘查基金的使用、管理;负责全局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加强“二个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属地化以来,我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委和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地质规律和地质规范科学部署各类地质工作,带领全局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和“三光荣”传统,促进了我区地质工作发展,稳定了队伍,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就我局属地化后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西藏地勘局经济发展状况(1)西藏地勘局是西藏唯一的国有地勘单位管理部门,由局机关、地质二队、五队、六队、区调队、地热队、地调院、中心实验室、西勘集团、物资公司、培训中心、西藏山水宾馆、林芝山水宾馆、山水旅行社等14个地质勘查单位构成。截至2006年12月31日,局属地勘单位具有勘查资质的情况如下:区调地质调查:甲级1个、乙级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乙级3个、丙级2个;固体矿产勘查:甲级5个、乙级1个、丙级1个;液体矿产:乙级2个、丙级2个;地球物理:乙级1个;地球化学:甲级1个、乙级1个、丙级2个;勘查工程施工:甲级2个、乙级2个、丙级1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个、乙级1个;选冶加工试验:甲级1个。从业人员1356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001人,占74%;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147人,占11%;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18人,占9%;其他产业从业人员91人,占6%。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地学专业 437人,占从业人数的44%。在各类地学专业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118人,占27%;获得中级职称的175人,占40%;获得初级职称的 144 人,占33%。离退休人员2020人。2006年度,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为37463元;离退休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为35366元。与2005年度相比,从业人员减少1%,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减少8%;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减少5%;矿产开发从业人员减少5%;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增加52%。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地学专业增加3%。在各类地学专业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增加8%;获得中级职称的增加9%;获得初级职称的减少7%;离退休人员减少1%。2006年度,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增长8%;离退休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增长10%(政策性调资)。(2)2006年度,西藏国有地勘单位拥有的总资产为89200.19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15414.84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425.17万元)、总负债37377.35万元、总收入36131.33万元、总支出29742.22万元。与2005年相比,总资产增长17.84%(生产性资产原值增长25.12%,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增长28.51%)、总负债增长10.45%、总收入增长6.54%、总支出增长2.11%。(3)2006年度,西藏国有地勘单位获得国土资源大调查费3115万元,比2005年度增长89.48%。(4)我局商业性矿产工作主要含两个方面,一是承担社会矿业权人的商业性矿产的地质工作,涉及项目费用350多万元,折合钻探工作量2800米;二是引进资金联合风险勘查费用13500万元(含驱龙矿区),折合钻探工作量10万米。(5)2006年度,国有地勘单位在西藏境内的矿业开发投资55万元,矿业开发收入368.90万元。与2005年相比,矿业开发投资增长-92.38%;矿产开发收入增长-85.52%(因自治区实行砂金禁采)。(6)国有地勘单位主要在西藏本地开展工程勘察施工,2006年度工程勘察施工总投资3700万元(含本年度购置设备798万元),总收入4840.52万元(与2005年相比减少28.57%)。(7)其他产业主要包括宾馆、旅行社及多种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收入,2006年度实际投入4700万元(包括股份制改造后职工入股2000万元),其中,2006年新增投资4200万元,实现收入5404.66万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4.47%)。二、我局地勘单位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我局地勘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在经济改革方面,先后进行了队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任期经济目标责任制、地勘和经营项目承包制、经营项目合作制、股份制等改革试点;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先后开展了集体劳动合同、干部聘任制、效益工资制、下浮工资制等改革试点;在地质项目管理、矿权运作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地勘单位职工改革意识普遍增强,各项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每一项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地勘队伍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但所有改革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成熟或成功的模式,大多还在探索、总结、完善阶段。总体而言,改革有成效也有教训,其经验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立足稳定,探索改革稳定是西藏也是我局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是我区也是地勘行业各族干部、职工首要的政治职责,事关中华民族和我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国和西藏工作大局。我局地勘队伍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最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不懈地狠抓队伍稳定工作,在稳定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改革、聚精会神谋发展,有效推进地勘工作、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积极探索各项改革。(二)立足发展,推进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发展是所有改革的基础。立足经济发展,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才可以取得成效,否则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区地勘行业历经近20年的改革,促进了地勘经济的长足进步。尤其属地化管理以来,通过不断推进地勘项目管理以及地勘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使地勘产业经济持续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国拨地勘费的不足,保证了地勘工作的有效推进,而且有效促进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好局面。(三)改革不能脱离主业我区地勘行业的主业是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因此,必须立足加强地勘主业推进各项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受大气候影响,倾向于搞多种经营,一度开办了许多小公司、小作坊,形式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实质上却脱离了西藏和我区地勘行业的实际,偏离了地勘工作主业,不但职工没有从改革中受益,而且也给地勘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少职工不得不去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经营工作,有的只能靠养鸡养鸭种菜等维持生计,其结果是造成了人才流失、单位萧条、事业停顿。个别二级经营实体,形成经营-亏损-经营的恶性循环,给加强地质工作留下隐患。(四)国家政策是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行业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地勘行业改革的成效,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行业的有关政策对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国家对我区地勘行业非常重视,地勘行业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地质和找矿成果;2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企业化呼声的日益高涨,我区地勘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队伍规模大幅缩减,找矿成果不够明显,队伍面临“不事不企”的尴尬局面,人心思走,队伍不稳;新世纪初,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强,地勘事业又面临一个“新的春天”,地勘职工正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加强地质工作的宏伟事业中,同时也极度企盼政策稳定。可见,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事业的重视程度及其政策,是地勘行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地勘行业的命运。(五)加大引进资金力度是做好做强地勘工作的助推器近年来,经过各方积极努力,引资参与地勘工作力度加大,大大加快了地勘工作进程,如驱龙、玉龙矿区勘查和建设,推动了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六)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有序推进改革这是我局地勘单位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局地勘单位改革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由地勘行业本身的基础性、公益性性质和地位以及我区地勘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符合我区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好地勘工作,是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改革的根本。目前,我局属地化后的地勘单位仍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只在内部少数二级单位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地质工作艰苦,西藏的地质工作比全国兄弟省(区)更为艰苦,西藏地质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生命禁区”战风雪、斗严寒,克服高原缺氧,开展野外工作实为不易;我区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区乃至全国战略地位非常明显;相对于矿产资源的丰富性、国家对资源的迫切需求而言,我区地勘工作则严重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勘队伍规模过小、技术力量和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从队伍规模上看,我区国有地勘队伍规模相对内地省市而言明显偏小,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从地勘费投入上看,近2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仅仅保证了地勘队伍正常人员经费,而地勘工作经费投入则明显不足。为了加强地勘工作,保证完成国家、自治区交办的“摸清资源家底、加大优势资源转化力度”的任务,地勘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从有限的人头经费(工资)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并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吸收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筹措地勘经费,才取得了较好的地勘成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矿业权,为今后改革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稳住西藏唯有的这支国有地勘队伍,最为根本的是保证其事业单位性质,在此基础上推进改革。(七)抓党建、带队伍,以党建促改革属地化以来,我区地勘行业改革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得益于始终不渝地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关键,立足党的建设,促进各项改革,以党务管理干部、管理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全行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党的建设成果,有效辐射了地勘工作的方方面面。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的实践中得到磨炼,在严格自律中得到升华,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全行业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尽管属地化后我局地勘单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难度加大;二是地勘工作法制、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封建迷信和地方保护的过度影响,行政管理欠规范,导致开展地质工作的难度加大;三是由于受资金、区域环境的影响,地质勘查的运转机制不灵,主要表现在地勘工作经费来源不畅、投入严重不足,股份制、承包制、合作制等改革试点举步维艰,经常为保证职工工资、保证职工岗位而费尽心机,影响了地质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争取项目难,加之矿产资源开发的迫切性,导致个别项目管理不够到位,技术不够规范;五是职工住房、子女就学就业难、基地建设滞后、地质装备不适应加强地质工作新要求等历史遗留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六是地勘行业经常在高山狭谷、戈壁沙滩的艰苦环境下从事野外工作,造成行业社会地位低下,难以补充后生力量,影响到西藏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三、我局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局地勘工作要在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即将召开的全区地质工作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张庆黎书记提出的“二产抓重点,就是要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集中做大做强有特色、有前景的优势矿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我区加快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步伐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地质工作,提高后续资源储备和保障能力,强化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做出新贡献。(二)工作目标我局“十一五”工作目标是: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通过争取国土资源大调查投入、国家和自治区地勘资金、社会地勘投入、局自筹资金投入等方式,合理安排大调查项目和找矿项目,加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快摸清资源家底进程。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围绕“让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喝上干净卫生的水”的要求,切实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等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拿出一定资金安排缺水地区找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力争地勘产业经济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在新发现矿产地、提交资源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队伍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平安、小康地勘等方面有新突破、新进展。到“十一五”期末,计划提交进一步勘查和开发的矿产地及资源储量:铜矿3~5处,资源量1400万吨,玉龙铜矿基础储量200万吨;铬铁矿1~2处,资源量30万吨;金矿3~5处,资源量50吨;铅锌矿3~4处,资源量300万吨;铁矿3处,资源量10000万吨;锑矿2处,锑资源量10万吨;硼、锂矿1~2处;矿泉水2~3处;宝玉石1~2处;地热2处。到2010年,我局计划实现地勘经济总产值达到83000万元,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衡。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地勘投入53000万元,自筹和引进矿产勘查项目经费12000万元。通过努力,每年地勘项目的投入增长不低于10%,各类地质矿产项目年度工作经费达到4000万元以上。此外,还要积极向国家申请《西藏自治区优势矿产资源加速勘查及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等重大地勘专项项目。(三)工作重点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即将召开的全区地质工作大会精神,提高对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地质工作“三服务”功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努力构建小康、平安、和谐地勘。2.加强地质工作,强化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地勘主业。根据自治区“二产抓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矿产工作,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和新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坚持集中力量、集中地勘经费,投入重点区域、重点矿区、优势矿种的勘查,提高勘查程度。地勘项目优先布置在青藏铁路沿线、藏中南“一江两河”及藏东“三江”等交通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优选勘查国家紧缺矿种和西藏目前能开发利用的矿种。进一步加强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班公错—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专项,优先部署近期有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成矿带及工作程度极低区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为国家及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积极探寻市场急需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找大矿、找好矿,重点寻找铜、铬、岩金、铅、锌、铁、锑、油气、盐湖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扩大找矿成果,发挥我区地质部门主力军作用,达到摸清资源家底的目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和城镇地质等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地勘科研工作。重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地质工作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可供开发或合作的矿种、新发现的矿点以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加强对高原重大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升我区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领域的水平,为我区矿业勘查开发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发挥地学科研对优势矿产勘查开发以及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加大风险、合作勘查工作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多渠道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矿产勘查和开发,特别是引进诚信好、实力强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进行联合勘查开发,攥紧拳头,打出品牌。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矿产勘查引资项目,逐步加大引资合作风险勘查力度,力争在矿业勘查与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把握市场信息动态,建设好业已合作的蒙亚啊、索打、拉诺玛、邦布、日那等矿山的合作勘查开发公司。积极谋划建设新矿山,开发市场需求、经济价值较高的矿种,着力培育好我局产业经济项目工程。逐步调整地勘产业结构,做到矿业勘查开发、关联产业共同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产业经济发展平台,确保地勘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区经济发展服务。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强化服务功能。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思想,自觉服务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大局,加强协调与沟通,处理好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寻求支持和理解。尽快争取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重要经济区、青藏铁路沿线及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找水示范工程工作,积极拓展水、工、环、灾害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藏医药地质等工作,为我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战略实施及其他支柱产业服务,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农牧民增收致富和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强化诚信意识。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着力提升地勘工作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和工作质量;以信誉强队伍、塑形象,着力打造社会责任感强、技术水平一流、诚实守信、充满活力的地勘单位新形象。3.努力构建小康、平安、和谐地勘加强地质工作,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关心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生活,努力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地勘。切实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水平。在地勘工作中,积极融入小康、平安、和谐西藏建设,做好为地方发展的服务工作,合理安排使用农牧民工,通过技能培训、转变意识等手段,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为地方财政增收做出贡献,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切实保持队伍稳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提高反分裂斗争的自觉性、坚定性,全力维护地勘队伍政治稳定。加强对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民主法制、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增强荣辱意识、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4.深入开展地勘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弘扬和光大“老西藏”精神、地勘系统“三光荣”传统以及独具我区地勘行业特色的“1243高原英雄钻井队”精神,培育和提炼先进的地勘文化,为我区地质事业再度辉煌提供精神动力。认真开展“文明大院”、“文明机台”、“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文明地勘单位。努力改善工作条件,继续加强基地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局、队机关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整洁、文明的局机关、队大院形象,建设环境优美型、节约型单位。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他们在精神文明和地勘文化建设中建功立业。5.切实加强党对地勘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确保党对地勘事业的领导。把坚持党对地勘工作的领导、职工当家作主和依法开展地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始终成为干部职工的主心骨,成为领导地质事业的核心力量。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勘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先进性建设主题,着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基层,打牢基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全局党员干部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率先垂范。五、对策建议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我局付出巨大努力。为此建议以下几点。(一)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十分珍惜地勘队伍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和地质工作者,这是我区地勘队伍存在并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区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过去曾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仍然在无私地奉献着。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从事关国计民生、产业建设、结构调整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看待地质工作和地勘队伍,继续支持地勘工作、关怀地勘队伍,确保国有地勘事业单位的地位不断巩固,作用得到发挥。地质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地勘单位不同于私营企业;地勘工作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生力军,其地位和作用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对国有地勘队伍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地质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怀,对地质工作者应给予必要的关心、关爱。(二)建立健全加强地质工作的保障措施1.建精建强国家公益性地勘队伍,确立国有地勘单位职责地位依据我区实际,要建设一支规模适度、专业齐全、业务精湛、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国有地勘队伍(人员最少2000人),突出其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和我区地勘主力军地位。同时赋予地勘单位劳动用工、效益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2.建立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制度严格资质管理,规范行业准入,优先保证区内地勘事业单位承担全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和全区地质勘查行业业务技术管理相关工作。3.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规宣传工作,创造稳定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依法维护地质勘查秩序,依法保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4.完善地质勘查投入和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足额保证地勘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公益性地勘队伍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资金整合、良性循环、规范管理的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由政府出资实施,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逐步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切实保障队伍正常运行和工作开展,逐步让地勘单位从繁重的多种经营活动中退出,专心致志开展地质工作。同时探索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建立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为地勘单位逐步转换机制奠定基础。5.加强地质找矿能力建设以提高地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促进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地质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作用。6.解决地勘单位后顾之忧主要有:职工住房难、子女就学就业难、基地建设滞后、装备落后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地勘单位轻装上阵,以保证地质工作有序开展。(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官方服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