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老龄化人口研究的有什么期刊?

女儿国
福克斯
有本老龄化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背景

带水云
希迁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美国研究院《老龄化世界:2015》的主要报告内容是什么?

大夫三重
滑步舞
该报告的要点包括: ? 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将翻一番,到2050年将从4800万增加到8800万。 ? 到 2050 年,全球出生预期寿命预计将增加近 8 年,从 2015 年的 68.6岁攀升至2050年的76.2岁。 ? 全球 80 岁及以上的人口在 2015 年至 2050 年期间将增加三倍以上,从1.265亿增长到 4.466 亿。到2050年,在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一数字将预计增加四倍。 ? 在全世界老年人口中,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的健康问题。在低收入国家中(包括许多非洲国家),老年人面临着来自非传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沉重负担。 ? 危险因素如烟草和酒精的使用,蔬菜和水果消费不足,身体活动水平低,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者已经观察到了风险因素的变化,例如一些高收入国家的烟草使用量下降,全世界大多数吸烟者现在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人口老龄化理论最早谁开始研究的

和不欲出
公反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学者有哪些

太冲
伊甸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研究老龄化的人,因为我们都会老,因为我们身边的父母都在变老,因为我们周围的老人越来越多,关于老人的正面或负面的新闻也越来越多,我们就是处于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你如果关心老龄化的话题,可以随时记录你身边老人的一举一动,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帮助,需要什么关怀,尽可能帮助他们,或将他们的诉求提供给有关部门,这样做就已经不错了

人口老龄化趋势研究需要什么数据

浪男队
君子道
全国各省市的六普人口数据。需要五普的人口数据么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柏舟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给社会带来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趋势,然后回顾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于老年人口问题。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按人口学理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是依据老年人口或未成年人口在人口中的不同比例来划分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当然,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时全世界在总体上即将进入老龄化世界,到2025年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均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其中北美洲、欧洲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可见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加剧的态势,已形成了世界性的“银发浪潮”。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时间短;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老年人抚养比明显偏大;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密切相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相对于向养老基金缴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将对中国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养老基金长期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制度就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回顾和现状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依据保险方式多层次”的原则,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目标体系有三个层次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方面,沿袭了家庭养老制度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国逐步建立了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带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点,即城镇建立了以高就业为基础的职工劳保福利制度;而农村建立的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三无”对象为主的保障制度,多数老人依靠家庭养老。从中国养老保障的历史来看,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受益基准制保障制度,即城镇职工个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完全是由企业或国家负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动。随着中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集体经济结构,从而使农村原有的集体社会保障解体。因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迫切需要改革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可以概述为三个步骤:退休费社会统筹体制;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的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改进措施。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也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致经历了探索试点、逐步推开、整顿规范等阶段。1986年,民政部根据“七五计划”关于“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行”的发展目标,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三、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有:养老金支付“缺口”巨大;保险覆盖率低,非国有经济部门投保困难;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缺乏完善的发放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主要是保富不保贫,覆盖面窄,筹集资金困难和制度不稳定。造成上述中国养老保险主要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转制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没有解决;养老保险费收缴困难;养老保险资金非市场化运作,投资收益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损失严重;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体制的巨大冲击。四、养老保障制度国际借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保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德、美、日等国为代表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障模式,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模式,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障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色,利弊共存,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模式。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有: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正确选择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养老事业要依靠社会,走市场化道路;逐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五、建立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如何选择切实的应对措施事关重要。具体的对策:一是逐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二是将“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分离;三是建立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四是建立养老保险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转制成本”;五是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养老保障体制中的作用;六是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确保其保值增值;七是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人口与社会期刊是C刊吗

若物之内
高节戾行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解读,查询,该杂志是非核心期刊,具体介绍如下,希望有所帮助:《人口与社会》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科学类期刊,其前身是《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2095-7963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51/C。刊期为季刊,每季末15日出版。读者对象为从事人口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的高校师生及人口计生、社会管理部门人员等。目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人口与社会热点话题专家谈、人口统计与预测、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生育政策与意愿研究、人口与生态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治理与建设、城市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家庭变迁、家庭伦理与婚姻法、代际研究、女性研究等。其中,“人口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看中国怎么破老龄人口问题

美国版
稽于圣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1、人均寿命的延长,2、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化,3、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郑晓瑛教授把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的其他国家相比,阐述了它的现状和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  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 国家。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各国都把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了极其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人口日益老龄化,欧盟国家面临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在布鲁塞尔对工会人士的一次讲话中说,到2025年,欧盟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增加3700万人。2、据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称,到207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值90亿,世纪末老龄化问题严重。  一些网友的回答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不仅因为人们越来越长寿!还因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毛泽东时期,那时候的人几乎每家都生6、7个!而现在呢?缺又要求一家只要1个好?这不开玩笑吗?前一段人口剧增,现在想起了压缩。将来老龄人口比年轻多的,还得了?这应该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源!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文)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  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问题和建议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击。在社会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国家的行列,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相对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2020年,2.48亿老年人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前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2050年,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能否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各种需求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自1982年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老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战略和对策。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敦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战略和对策,否则,将会丧失战略机遇,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1、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  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2、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  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5、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老龄社会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老龄社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老龄事业的研究。创造条件,建立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把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课题,立项进行攻关研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供科学依据。  三、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分析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目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在正确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为解决各种老年人口问题及迎接老年化高峰浪潮的到来做好思想准备。  (2)必须制定保护老年人正当权益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地位得到保护,受到尊重,做好立法和伦理道德准备。  (3)建立健全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机构,积极地组织开展老年人科学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为有效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4)必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从物质保障和精神生活方面做好迎接老年型年龄结构社会到来的准备。  (5)组织老年人自养,充分利用中老年劳动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那些退休后仍可从事劳动的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农村来说,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生产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于城镇职工来说,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减轻赡养老年人的负担,也可以使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  (6)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实的人口状态出发,选择优化的人口目标,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定并采取科学的控制生育率方案,选择最有利的时机适当地调整生育水平,调整人口结构,逐步达到稳定化的人口目标。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就说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客观存在,那么人口老龄化本身就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谈“老”色变,任何悲观和盲目乐观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应当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以科学的对策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从政策制定到社会认同到个人努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