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守望者
红帆布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小鱼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1、项目名称:XX省XX县XX乡垃圾填埋场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XX县城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XX省XX县XX乡XX村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5、项目建设规模:根据XX县XX乡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设计日处理垃圾规模为初期50t/d,服务年限为20年。填埋场总库容为50万m³。6、项目建设内容:垃圾填埋场及进场道路工程2km、简易管理用房及其他辅助设施、沉淀池及相关的垃圾清运设备。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23万元,建设资金全部为申请国家资金。8、建设单位概况XX县城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单位实行公司化管理,与县中心城市发展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目前共有编制10名,其主要职能是:1、代表政府经营国有土地,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开发;2、负责利用土地进行融资,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3、负责对县城规划区内的财政性资金投入的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来源:一是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二是土地经营项目拍卖所得,缴入财政账户后,由财政拨入工程账户;三是公司向银行等机构拆借的资金;四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全国商品猪出产基地县和甘蔗、油茶、花生、柑橘出产重点县。特产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眉公酥。赣龙铁路、3XX为把设在场区

2018年完整版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适莽苍者
北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占寿全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地点:。实施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XX县XX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1)建设内容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主要包括场内工程XX场外工程两部分:场内主体工程包括管理区、卫生填埋区两部分,其中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门卫及地磅房、柴油机房、车库及机修间、清水池、水泵房、箱式变电站;卫生填埋区主要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坝、渗沥液调节池、排水明沟、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系统、填埋作业设施与设备。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消防及绿化工程等。场外工程主要包括场外道路、场外供电及通讯等。2)建设规模日平均处理XX县生活垃圾200吨。3)投资工程投资为自筹资金,工程总投资为4999.76万元。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国家现有规范XX标准为基础,对拟建卫生填埋场的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处理工艺选择及投资估算XX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XX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同时对相关工艺进行了方案比选XX设计。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的必要性;(2)处理工艺方案选择;(3)工程总体设计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最大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兼顾工程经济性的基础上,力求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以期达到该工程项目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的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

乱莫大焉
眠兔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天使小白很黑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1.1工程背景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古郎山)垃圾填埋场由增城市新塘镇人民政府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约44亩,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约13公里,主要是用于收集处理新塘镇居民生活垃圾,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1.1-1,垃圾填埋场边线图见图1.1-2.受当时地技术、经济条件地限制,该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处理方法主要是采取泥土填埋覆盖方式,平均日处理垃圾量350~400吨,年处理量约14万吨.由于该垃圾填埋场不符合填埋规范,现有地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地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现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地威胁.鳗顺褛悦沤缝冁屉鸭骞。1.2编制依据(1)《关于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察地情况报告》(增环报【2007】75号);穑钆虚绺滟鳗丝怀纾泺。(2)《关于征求“增城市开展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意见地函》(增环函【2007】241号);隶诓荧鉴猃纲鸪挛骀赛。(3)《关于国家环保部对我市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察后地办理情况地报告》(增环报【(1)(32)1.62.2枯水期,狮子洋地咸潮沿口门上溯,可达东江三角洲顶部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产生量与填埋作业方式,集雨面积,降雨量、填埋物性质、社表

市政工程建设像垃圾场污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土地利用章节和土地费用情况吗

不为爱人
肯定包含啦,做过很多类似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即使没有土地利用章节,在项目选址那也应该提及,土地费用在总投资估算中应列入

如何选址垃圾填埋场

是御福也
非量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4填埋场选址 4.0.1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3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5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 0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及供电条件; ?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和性质,服务范围和垃圾收集运输情况; 8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 9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 4.0.2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4.0.3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p#分页标题#e#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0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7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4.0.4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场址候选 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场址预选 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推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 3场址确定 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垃圾填埋场选址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贺麟
锄禾
节选自《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 卫生填埋场选址 4.0.1 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5 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士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6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义、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3)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7 填埋场防洪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 防洪要求 填埋场总容量 (104m3)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设计 校核 >500 50 100 200~500 20 50 注:降雨量取值为7d最大降雨量。 8 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 4.0.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的补给区; 2 洪泛区; 3 淤泥区; 4 填埋区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5 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50m以内地区; 6 活动的坍塌地带、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4.0.3 填埋场选址应事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 2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 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 4 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 5 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 6 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 7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 8 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 9 洪泛周期(年); 10 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 11 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 12 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 13 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4.0.4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污染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垃圾卫生填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 2 垃圾卫生填埋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求一篇关于临安的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车城
托于同体
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现发布《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的总要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引领“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具体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立市”的战略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经过全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生态省考核中连续第四年被评为优秀,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钱塘江干支流44.4%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37%,较上年上升10%。钱塘江上游氮磷污染仍然较重,但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耗氧物质和氮污染较重。 苕溪流域水体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有所提高,由上年的33.3%上升为42.9%,而功能区达标率由上年的50%下降到42.9%,超标项目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为主。 西湖水质总体提高,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相对上年下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绩效得到显现,近几年总磷、生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透明度不断提高。 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水质为Ⅲ类,湖区自净能力较强,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基本趋于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9.5,仍属贫营养水平。 青山水库水质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水质劣于Ⅴ类,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Ⅲ类要求,主要超 标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库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0, 较去年上升3.6,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运河杭州段水质类别与上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全项评价仍劣于Ⅴ类,但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溶解氧、氨氮指标较上年略有所好转,但溶解氧浓度仍然较低。总磷指标稍有下降,高锰酸盐指标与上年相比基本不变。运河污染来源多而复杂,自净能力极为有限、配水量的大小对其水质影响非常明显。 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差,按全项评价,各监测断面均超过相应水功能区目标,且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 杭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项目达标率在76%~88%之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1%,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按超标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锰、氨氮、氟化物以及总磷。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 2、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65亿吨,比上年下降11.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氨氮排放量0.37万吨,比上年增加28.1%。 3、措施与行动 抓好重点区域整治。全面推进7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2个重点监管区已通过市政府验收;萧山区成立了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确保2007年摘帽任务的完成;富阳市已关停76条造纸生产线,年削减造纸废水3240万吨;建德市化工企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新增污水治理设施17套,减少废水排放757万吨。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完成了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台了《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下达了《2006年度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75个生活小区、149家公建单位、100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新增纳管污水量4万吨/日。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启动了运河(杭州市)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课题研究和运河流域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 开展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69.4公里,超计划41%;累计完成715.38公里,超计划8%。完成了 5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3条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河道水环境状况的突击检查,有效改善了市区内河的水环境卫生。 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开展水泥行业整治,关停5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市15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责成全市103家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应急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抓好重点企业管理,下达在线监测任务244家、限期治理任务100余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60余家,以及环境审计20余家。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加快建设和完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市区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日;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已通水试运行;富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主体已完成,春江污水回用工程一期(4.5万吨/日)已投入运行,八一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春南综合污水处理厂2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完成2亿左右的投资,灵桥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大源综合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处理工程将开工建设;淳安千岛湖镇污水处理工程已通水试运行;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良渚和余杭两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建德梅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安锦城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设施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县以上污水处理厂1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5万吨/日。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和巩固工作。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列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一是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已完成11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完成了15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创建,拆除了22个设在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拆除8条采砂船,削减采砂量40万吨。二是开展了重点水源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在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有能力监测的项目开展了全面监测,并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月报。三是为保障饮水安全,编制了《杭州市突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建立起我市饮用水源水质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四是为保障杭州市饮用水长期安全,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启动了闲林备用水源工程。 继续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2006 年,完成了省下达57家规模场及市下达的37家猪牛规模场、29家禽类规模养殖场的的综合治理任务。截止2006年底,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累计削减生猪 44.4126万头、奶牛10011头、家禽386.4650万羽;关闭养猪场20个,养牛场35个;城区限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实施了关停迁转,无新建养殖场。全市共有219个(其中省治理项目74个)合计存栏量在83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生猪、奶牛和禽类养殖场(户),采用粪尿干湿分离、干粪作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后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等综合治理方法, 完成了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了省、市验收(含5个养殖专业村和7个养殖小区)。 三、大气环境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呈现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全市大部分区域处于重酸雨区。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6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二级(良)的天数共299天,比上年减少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9%。影响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二级标准,不容忽视。其余各县(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总体各类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上升。 2、酸雨 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降水pH范围为3.31~7.27,最低值出现在富阳。中心城区pH年均值4.39。酸雨发生频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以富阳下降最多。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9.8%,较上年下降2.2%。 3、降尘 近几年中心城区、萧山区和余杭区降尘浓度呈波动状态。2006年中心城区降尘较去年略有上升,萧山区、余杭区有所下降,降尘年月均值分别为9.43、8.14和6.97吨/平方千米•月。 4、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3.7%,烟尘排放量3.36万吨,比上年下降6.1%,粉尘排放量为4.79万吨,比上年下降20.9%。 5、措施与行动 以专项工作以及各项创建活动为抓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全面完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四阶段)工作,主城区87家、萧山区22家和余杭区16家单位共125家单位完成了炉窑灶改造任务,累计发放“禁燃区”专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五阶段)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后实施。 二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污染监测、控制力度,强化对不达标车辆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冒黑烟汽车进行曝光。 三是控制扬尘污染。市环保局与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力度,推进建筑工地全自动车辆冲洗设施的安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建筑、拆迁、市政等施工现场、市区道路和运输以及市区各种露天堆放物的扬尘污染,初步遏止了扬尘污染上升的趋势。 四是继续实施《杭州市服务业管理办法》,全面开展餐饮业油烟气污染整治工作。餐饮企业均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污染治理设施。 五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和“一部三沿”等烟尘控制工作,制定了今后5年的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并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开展了脱硫工程和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余杭、富阳、桐庐等3个县(市)扩大烟尘控制区,并通过市政府验收。 四、声环境 2006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区域环境噪声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7.3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考核标准值。杭州市中心城区、余杭区较去年略有下降,萧山区、富阳市与去年持平,其余均有所上升。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10.8%,较上年有所下降。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和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长的比例分别为 40.9%、24.1%、34.8%和10.8%;淳安县无重度和中度污染路段,但轻度污染路段占到总路段长的56.7%。 措施与行动 一创建“绿色工地”。2006年共创建103个绿色工地。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的审批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设施工审批程序,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在夜间施工审批工作中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坚决不批。同时坚持现场踏勘制度,对需审批的施工单位提出环保要求。根据群众反映的施工噪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对发现不按环保要求的施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使我市建筑施 工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二开展“绿色护考”。中高考期间,市环保局会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检查的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20余人(次),对敏感区域重点查,检查工地 325家(次),查到一家,重罚一家,共查处违法施工单位15家(次),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夜间违法施工行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创建“安静小区”。2006年共创建 43个“安静小区”,累计创建82个“安静小区”。 四加强工业噪声治理和管理,巩固深化噪声达标区工作。 五实施道路禁鸣,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五、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46.09万吨,综合利用量524.5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2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4.2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5万吨。 2、生活垃圾 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58.48万吨,通过填埋、部分焚烧,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3、危险废物 按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市共办理危险废物交换、转移计划报批共1016家次,比上年度增加了49%,其中工业危险废物716家次,医疗废物345家次。 2006年全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61774.98吨,无害化安全处置15607.45吨,企业储存待处置209.12吨,综合利用45988.32吨。 2006年收集并无害化安全处置医疗废物8714.17吨,收集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地区的各医疗机构。 4、措施与行动 建设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项目的安全填埋场部分于2006年3月22日全面恢复施工,完成库区清基,地下水导排系统、截洪沟、锚固沟建设和首层粘土碾压,防渗漏检测系统首层电极安装,首层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及值班室、变电所、调蓄池土建、场内道路路基、挡土墙、护坡、平基降坡等工程建设任务。 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处置铬渣约7000余吨,为我市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修复污染土壤开创了先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开展了西湖文化广场废油渣污泥处置工作。 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环境安全,在建德市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杭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浙江省发改委已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六、辐射环境管理 1、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67家,放射源917枚,其中极高危险源和高危险源共计197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98家,射线装置1183台。全市共有辐射工作单位542家,涉及辐照、水泥、热电、建材、医疗、造纸、勘测等各个领域。 2006年,我市购买、转让放射源118枚,收贮27家辐射工作单位闲置、废弃放射源46枚,放射性废物24桶。 2、措施与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开展了企业申报登记、管理部门地毯式排查核实等多种形式的排查工作。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我市开展杭州市2006年辐射环境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和辐射安全监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多次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定了75家辐射工作单位为市级重点辐射工作单位,通过加强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培训和执法检查,强化我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三是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集中换证工作。我市已有116家辐射工作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254家辐射工作单位持有有效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有100余家辐射工作单位正在进入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程序。 四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验收工作。根据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意见》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共审批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丙级非密封性物质工作场所,医用X射线装备类等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9项。 五是协调解决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埋存点的安全隐患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将浙江大学之江学院60年代遗留在山洞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废料全面收贮。 七、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大生态市建设推进力度,2006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新一轮“十大工程”之一,并在原来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生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新增加50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市人大对2003-2005年《加快推进杭州市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绩效评估。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龙头,以 “1250” 生态建设工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生态乡镇、村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5个主城区、8个县(市)、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全部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全市143个乡镇、55个街道中有142个乡镇、32个街道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并通过了论证;3686个村中有1342 个村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2006年,1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8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乡镇获得市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至此,全市已建成县(区)级生态村358个,市级生态村40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28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继杭州市主城区、富阳、临安、淳安、建德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桐庐县又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至此,我市已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片绿”。2003-2006年我市连续四年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耕地/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31日,杭州市土地总面积2128亩,其中农用地20908800亩,占82.8%,建设用地2861792亩,占11.3%,未利用地1490537亩,占5.9%。 耕地变化情况。2006年我市耕地减少81946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减少49226.1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1908.6亩,其他减少耕地 10811.3亩;耕地增加54445亩,其中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3512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140亩,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39.8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225.1亩,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5527.6亩。耕地净减少27502亩。加上可调整土地338192亩,全市2006年末耕地总量为3620270亩。 耕地占补平衡情况。2006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9266.1亩,通过我市自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补充耕地37877.1亩,通过有偿调入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等方式委托外市补充耕地17130亩,合计补充耕地55007.1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据农业局统计,2006年全市全年共使用化肥614515吨(折标),较上年减少0.44%;农药使用量9475吨,较上年增长1.70%,其中除草剂总量3240吨,杀虫剂总量4268吨,杀菌剂总量为1967吨。 水利/森林资源 据林业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48.7亿立方米,耗水量为21.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656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735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人均为 72 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为44.4%。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总的趋势是由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递减。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25万亩,森林面积1592万亩,人均2.41亩,林木蓄积量3342万立方米,人均5.06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4.0%。较“十五”初期,全市森林面积增加23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9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1.4个百分点。 杭州市境内有森林植物155科12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0多科39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127科11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类39目156科779种。 全市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5个主要类群,共642种,分属47目135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35%,占浙江省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53%。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9种 。 措施与行动 土地管理措施和对策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二是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结合点。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工作重点逐步从农用地整理转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内部挖潜,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筹措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努力提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平。通过推行工业用地招牌挂新政,提高供地门槛,促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清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防止闲置、浪费土地资源。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通过扩大卫星遥感监控区域等手段,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到查人与查事相结合,切实起到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 稳步提高耕地质量 2006年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三位一体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市50%以上的农田基本消除了水旱威胁、主要粮油经济作物产区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据监测,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及主要理化性状(有机质、有效磷等)呈上升趋势。土壤次生潜育化、沼泽化进程受到较好的抑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达到了稳产优质、节本增收的成效。示范区基本达到控制标准,全市围绕着“控氮活磷增钾补微”施肥技术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市化肥使用日趋合理,总量呈现减氮、减磷、增钾、增复混肥的态势。 太湖、钱塘江两大流域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深入,评价结果证实绝大多数地区农田土壤环境保持稳定,94.5%的区域土壤符合生产要求,个别重金属如镉、铅含量偏高问题调研正在深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成效明显,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工作正在兴起,生态农业园区、新型畜牧小区及循环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土保持 完成小流域治理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6平方公里。 市区河道配水和保洁 加强对市区河道长效管理和配水保洁工作的考核力度,完成市区河道配水量23.7亿立方米,河道保洁率达97%。 建设三堡引水工程,引钱塘江水入运河,输水能力超过30立方米/秒,对运河及杭州市区河道水质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县、市(区)交界河段的违法采砂事件进行重点打击,维护了正常的采砂秩序。取缔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作业,核实并削减采砂总量,全市全年实际采砂量比计划采砂量减少59万吨。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广林木采伐公示制,严格执行采伐限额。 加大木材检查执法力度。据统计,全市共检查运输木材车辆29185车次,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4282起,查处违章运输木材16372.5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43406万元。 加强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力度。举行“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与国家濒管办杭州办事处共同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宣传活动。联合工商、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代号为“绿剑一号”、“绿锋二号”、“绿盾行动”的专项行动。启动候鸟疫情疫病监测项目——杭州野生动物疫情疫病(候鸟)监测项目。 深化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实施“清火行动”。在森林火灾重点防范区域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10公里,在临安、淳安、建德和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合计建成5个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推进群众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及武警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努力把火灾消灭在始发状态。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0.1‰,发生率1.1次 /10万公顷,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积极开展生物、物理、化学和营林措施等综合治理。全市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91345亩,同比下降26.5%;实施监测面积921.3847万亩,监测覆盖率为10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建立农村垃圾收集系统,采取户聚、村集中、乡镇中转、县(市)以上处置的办法进行处置,推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示范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98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工程建设;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采取了铺管进网、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以及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措施和技术,建成了97个村的农民生活 污水处理工程。 二是大力开展“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全市建立了“肥药双控”省、市级示范工程37个,示范方面积为33220亩,建成示范区核心方4600余亩。 三是逐步扩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公害基地和绿色品牌。按照建设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要求,大力推广循?/ca>临安六大举措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来源:临安市 发布时间:2006-07-26 今年以来,临安市围绕建设“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目标,采取六大举措,切实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举措一: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在去年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八八”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本月将全面动工。 举措二:处理养殖业污染物和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目前,乐平双干村、河桥云浪村、临安市中塘种猪场以及板桥乡祝家村董建强养殖户,已全面动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双干村以畜牧小区形式实行集中饲养、统一治理,养殖排泄物实行干湿分离,粪便集中封闭式堆积发酵,污水统一纳入沼气池后用于周边的板栗林、桑树林,走农牧结合循环经济之路。 举措三:生态修复矿山、建设生态墓地。目前,该市共治理了9家废弃矿山,通过清理废石、平整场地、客土回填、生态复绿等措施,共削坡和清理危石1250立方米,整理出宕口场地6250平方米,整理出可耕地6100平方,复绿面积12600平方米,基本消除了这些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全市迁移、绿化坟墓560穴,7个生态墓地示范点已经按照标准全部建成,达到美化环境、节约国土、移风易俗的目的。 举措四:建设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工程。今年,天目本鸡已经完成有机食品认证,天目青豆、清凉峰无公害吊瓜、天目山无公害蔬菜、万丰绿色食品公司已经通过无公害食品基地认证,幸福生态农庄无公害养鸡场已经完成基地建设,正在组织认证工作。 举措五: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和农业废弃物。2005年,临安市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为80%,清洁能源的利用正成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市今年将要建成太湖源镇盛村坞村等9个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村。目前,这9个村中液化石油气和电能的使用已经达到100%,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率也达到80%以上。潜川镇生态农庄基本实现“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农庄照明、烧饭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举措六:治理小流域、整治河道。目前,已开展楠溪、南苕溪、锦溪、白水溪等四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白水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660万元,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在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南苕溪城区段治理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内河水生态环境,具有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功能的城区新景观初具规模;锦溪治理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8%,完成投资6150万元;楠溪流域整治已经完成500米参考资料:http://www.zjagri.gov.cn/html/main/informationView/2006072678391.html

当地医疗废物采取何种方式处置

不二
色恶
集中处置,布局审核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合理布局,各省项目布点的数量和点的位置,“规划”的项目表。严格控制列表的新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布。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地点(城市),需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产生的废物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布局方案比选,不增加分销点的基础上需要改变的参数,可以个别调整后的验证。 鼓励发达的城市交通,城市地区的城市联合共享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鼓励产生大量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在按照声音本身的要求,接受周边地区的同类型的危险废物处置的危险废物。鼓励依托危险废物产生大量的企业一个区域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鼓励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计划。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城市,原则上之前,新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选址建设项目。在同一地点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艺设备选择的协调。 原则,坚持建设“三位一体”模式,在新的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要求,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的综合利用,焚烧和安全填埋过程。市处置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你可以考虑焚烧适合焚烧当地的危险废弃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现场审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场具有较高的社会敏感性,必须是完全可行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符合相关规定。处置设施的服务半径保护区,应考虑运输距离,运输,土地利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基础设施状况,舆论,和其他因素确定项目选址,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合理推荐的首选网站,比在选举后。应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选址位置图(包括各种备选地址),并同时确定周围的水域,主导风向,交通道路(村)中国区,饮用水源地,工业区。 ,危险废物重点产生源,如网站的相关情况。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但在可行性研究,以确定位置的中转站。 第一次审查该项目是否连接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国家环保总局(省质监局)批准的意见。第二个是环境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否执行。三,审查现场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危险废物填埋场应附有地质调查局的报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水位和其他相关参数。审查当地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允许的材料(如土地征用批准文件,审批等提交的文件)。第五,实施水,电,道路及其他配套条件,包括水的数量和质量,用电负荷,功率电平,电源供应协议,转换和分配方案的审查。章医疗废物高温热处置国家推行医疗废物处置,在这个阶段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应采用高温热处理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所有医疗废物除了比其他化学废物。 裂解

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项目详细

发上指冠
名称: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阿苏卫。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是响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760号)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京发改[2009]155号)的精神,拟在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建设“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工程拟采用垃圾焚烧处置技术,项目内容包括生活垃圾的运输与接收系统、分选系统、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废水和烟气净化处理设施等。本项目的设计处理规模为:筛分生活垃圾1400 t/d ,焚烧生活垃圾(筛上物)1200t/d。环境保护: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502-2008)的要求,焚烧厂厂界距离居(村)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类似建筑物的防护距离应不小于300 米,政府将在垃圾厂外围较大范围内建设利于地区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多种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当地经济,改善环境质量。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大减少直接填埋原生垃圾,减少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包括渗滤液)、噪声和固体废物(如炉渣和飞灰)等。项目拟对进厂的生活垃圾采取妥善的分选措施,并在短期内完成处理;对废气采取旋风除尘、半干法脱酸和布袋除尘器除尘等处理方式,设计废气排放指标全部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502-2008)中的排放限值,其中,二恶英控制在0.1ng/Nm3以下(与欧盟排放标准相同),处理达标后烟气通过60m烟囱排放;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标后在厂区内全部回用,无外排废水;采取增加消声器、隔离或防护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噪声源进行治理,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根据焚烧处理后所产生炉渣和飞灰的特性,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分别最终处置。工程投资:总投资约83251万元。 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联合承担。垃圾包袱(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03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联系人:刘勤亚(2)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22号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华业大厦2504A;联系人:陈大扬, 1、工作程序⑴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评机构⑵建设单位向公众公告项目环评工作相关信息⑶环评机构进行现场踏勘和环境现状调查、公众意见调查⑷环评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⑸环评机构进行环评主要工作成果的公示⑹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他相关材料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2、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⑵环境影响识别;⑶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⑷项目建设与区域规划的相容性;⑸环境空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分析;⑹施工期影响分析;⑺清洁生产分析;⑻污染防治技术可行性分析;⑼公众参与;⑽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⑾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⑿结论和建议。 (1) 征求公众意见内容:垃圾处理设备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于拟建项目区域现状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对项目拟建地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重点关心的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建设和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的建议。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2) 起止时间: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信函以邮戳日期为准)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所在地相关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实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向您反馈相关信息。本次公示的目的是评价单位承接环评项目后的信息披露,下一步的环评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在得出环评结论后,评价单位将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届时公众可参考环评单位的工作成果提出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