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顾平的学术成果

虎面人
轮不辗地
(一)论文:1.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考略 《盐城师院学报》1998、42.对美术史论公共课的思考 《美苑》1998、43.萧云从里籍生卒年考 《新美术》1999、14.萧云从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 《艺苑》 1999、35.说传统,话现代 《书画艺术》 1999、56.恪守古典至美,畅抒心灵真情 《美术与设计》2000、27.文化关注与视觉感悟 《中国画研究》 2000、28.世纪末的回响 《文艺研究》 2000、29.复兴精英艺术 《书画艺术》 2000、310.苏轼文人画理论批判《美术与设计》2000、411.对美术史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美术观察》2001、312.关注绘画本体寻找精神回归《文艺研究》2001、313.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中国美术教育》 2001、514.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格局的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15.自古水墨出吴家《艺术百家》2002、316.南宋山水画成因本体研究《美术与设计》2002、417.恪守古典至美畅抒心灵真情《美术与设计》2001、218.儒学关照下的妇德世界《艺术百家》2003、119.皇家赞助与南宋院体山水画风之成因《文艺研究》2003、420.感觉经验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美术研究》2004、221.传统的当代价值与心田的中国画《文艺研究》2003、622.宋代文化思潮对两宋绘画的影响《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123.人文与科学的冲突:徐悲鸿中国画教育之清理《国画家》2004、224.古代画院沿革考《贵州大学学报》04、125.风格迥异,志趣归一《江苏画刊》2001、1026.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南通师院学报》01、227.“新院体”,一种超越风格意义之上的新思潮《国画家》2001、628.问题与资源: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宏观审视《美术与设计》2005、329.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艺术探索》2005、330.徐悲鸿中国画教育模式及其评判《中国美术研究》2006、131.对中国画教育现代型制的构想《国画家》2005、632.从趣味到时尚:南宋山水画家的文人诗情与画史意义《美术研究》2006、333.游走于绘画与设计之间《文艺研究》2006、934.无名的考古学还是有名的艺术史:艺术考古学额研究向度刍议《民族艺术》2007、335.将艺术品置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艺术考古学方法与艺术史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7、336.“美术考古”:美术史研究的考古学转向《美术观察》2008、337.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思想评述《艺术百家》2008、238.取古,探源,写自家性情《国画家》2008、2(二)专著:1.《林风眠》,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2.《吴昌硕》(第二作者),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3.《中国美术史》(第二作者),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4.《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5.《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6.《明代浙派》,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7.《艺术的方式》,王朝文化艺术出版,2003,8.《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9.《艺术专业论文写作新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10.《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1.《南宋四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陈之佛》(第二作者), 河北教育出版,2005,13.《中国画山文化》(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4.《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5.《返本开新——艺术史、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论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6.《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比较知名的美术刊物都有哪些?

不践其土
生死决
美术,中国油画。

谈谈美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000字

凤飞飞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但是,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这一点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0-我问的是美术,不是美

美术论文的标题有那些

在路上
美术论文选题一:  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  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  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  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  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  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  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  29、油画笔触研究  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  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  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  33、新疆油画研究  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  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  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  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  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  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美术学专业都学什么

乐广
穿刺者
  美术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文艺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知识,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  3.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  4.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美术考古学基础、书画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绘画写生、摄影与暗房操作、内代美术遗迹考察及博物馆专业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绘画 雕塑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 舞蹈学 舞蹈编导 戏剧学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录音艺术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 影视学 会展艺术与技术 景观建筑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各位大虾,请指教。那里看可以到电子版的《艺术百家》和《中国美术研究》这两本期刊杂志?谢谢。

虎山行
玄同
中国知网,悦读网,维普不好意思 不清楚

我学设计,但想考美术学的研究生,不知都是有哪些美术学类的专业?都是要考哪些内容?请指点,谢谢啦

是欺德也
常德
  美术学  412美术史  《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612艺术理论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宏建 袁宝林)  《艺术概论》(三联书店 孙美兰)  专业理论考试  (美术学05方向)  《寂静的春天》([美]卡逊)  《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 何清莲)  《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李昆声)  《中国艺术中的自然意识》(广西美术出版社)  美术评论  《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彭吉象)  《中国美术史》(国家统编教材)  《西方美术史》(国家统编教材)  美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_ 01写意花鸟画研究  硕士研究生 普通统招 ①101政治(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612艺术理论④412美术史  孙建东  复试科目:①传统技法(a.以传统写意的技法默写b.花卉写生)②据所提供的花鸟诗词用写意手法创作花鸟画作品一幅  美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_ 02山水画研究  硕士研究生 普通统招 ①101政治(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612艺术理论④412美术史  李建东  复试科目:①传统技法②山水画创作  美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_ 03人物画研究  硕士研究生 普通统招 ①101政治(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612艺术理论④412美术史  张志平  复试科目:①线描人物画写生②人物画创作  美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_ 04工笔花鸟画研究  硕士研究生 普通统招 ①101政治(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612艺术理论④412美术史  杨卫民  复试科目:①白描花卉写生②工笔花鸟画创作  例如:山东艺术学院08年招收美术学研究生专业  050403美术学  01油画艺术  02绘画色彩研究  03中国画工笔重彩  04花鸟画艺术  05山水画艺术  06水墨人物画  07综合绘画  08版画艺术  09美术教育学  10壁画与公共艺术研究  11雕塑艺术  12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13美术比较研究  14美术与新媒体  15书法创作与现当代批评  16中国石刻书法艺术  17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18外国美术史论  19中国美术史论  20中国书画理论研究 76人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31中外美术简史  ④732中国书法史论  ⑤733美术理论  ⑥531专业基础  ⑦532书法临摹与创作  ⑧831中外美术史  考试科目⑥03-06方向含:书法、  素描、速写、专业写生  考试科目⑥01、02、07-14方向含:  素描、速写、专业写生  初试:  01—14方向考①②③⑥  15—17方向考①②④⑦  18—20方向考①②⑤⑧  复试:  01—17方向考a专业创作b面试  18—20方向考a专业史论b专业论文  c面试  跨学科、同等学力加试:  01—14方向考a素描b色彩  15—17方向考a古代汉语b书法评析  18—20方向考a艺术概论  b中国或外国文化史主要课程:素描造型基础、风景写生、油画肖像、油画材料技法、油画专题研究、油画人体、油画创作、艺术考察、中外美术史、白描、水墨人物写生、山水画创作、写意花鸟、重彩画、书法等就业方向:主要在教育业、科研单位、画院、广告业、文化艺术事业单位从事油画创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西融合、艺理并重、融汇创新思想的美术人才,适应海内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或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并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绘画技巧,使传统绘画艺术得以发展。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 3.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 4.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美术考古学基础、书画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绘画写生、摄影与暗房操作、内代美术遗迹考察及博物馆专业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绘画 雕塑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 舞蹈学 舞蹈编导 戏剧学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录音艺术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 影视学 会展艺术与技术 景观建筑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美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乐天派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 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 。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  20世纪80年代,一个新词“美术学”在中国学术界开始使用。在90年代初,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机构原有的“美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专业被改为美术学,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美术学定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与音乐学,戏剧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所以到90年代,美术学正式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在中国诞生,并得到很快的发展,对美术学学科的研究及时美术学的研究对象的探讨也开始进行,本人于1997年在《美术学研究》丛刊第一集(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发刊辞的形式发表“加强美术学学科建设”一文,该文并于1997年第4期《美术观察》上发表,引起讨论。在该文中本人对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作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研究美术理论及其批评的科学,换句话说,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美术理论、美术美学、美术史学。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即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管理学等等。  在这一界定中,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什么是美术批评呢?美术批评是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人,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评论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探讨,发掘、研究,客观地揭示一定的美术作品在材料、时间、内容、形式上的特征,考证和发现新的美术史实,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写作的《历代名画记》,宗白华先生称赞此书是:“亘古不朽的著作”,这部书产生于公元九世纪,共十卷,结构恢宏、内容博大精深。卷一至卷三,共十五篇文章,卷四至卷十为历代画家小传和品评,包括自轩辕至唐代会昌年间372位画家,这部分内容属于绘画实际评论,记录了唐代会昌以前画家的生平、艺术作品和风格,同时还引述和评论了唐代及以前的重要的画评、画史及画论作品,包括顾恺之、谢赫、姚最、窦蒙、张怀璀、孙畅之、李嗣真、裴孝源、朱景玄等人的作品,《历代名画记》开创了系统的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乎、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在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的时候。中国的《历代名画记》建立美术史学科早于瓦萨里约七百年,早于温克尔曼约九百年。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等作品及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的功能与作用、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美术鉴赏活动、美术的审美特征、美术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点等内容的研究,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主要是对美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有一定独立性,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可以分成二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当代存在不同的意见。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艺术批评家文杜里在其《艺术批评史》中曾谈到,当时法国响起了一阵权威的声音,坚持三种学科的分立。艺术史应该提供所有的艺术作品,对这些作品无须去批判它们,也无须加以评论,而以尽可能丰富的文献说明实事;艺术批评应以符合美感要求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进行批评;美学则就普遍意义上将艺术的界说加以体系化,文杜里反对这种三科分离的观点,他还引用康德的原则,即任何脱离了直觉的概念都是空洞的,任何脱离了概念的直觉都是盲目的。文杜里还认为将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批评分离,是把“艺术史推向谬误的最严重的情况”,他还进一步认为“如果一件事实不是从判断作用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则毫无用途;如果一项判断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则不过是骗人。”实际上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我们认为是紧密相关的,在对艺术史的研究中,当然最重要的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村内容等,但当艺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艺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艺术批评。艺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作品的桥梁,美学与艺术理论是对艺术普遍特点与规律的抽象,他们提供艺术观念、美学价值标准及艺术的普遍原则,通过艺术批评而运用到艺术史与艺术作品的评判中。当然在艺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总结、发现、创造新的批评观念、批评原则与方法。同时艺术批评还可以为美学与艺术理论提供新的批评理论材料及新的有关艺术史与作品的研究成果,激活美学与理论思维,促进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发展。艺术批评也可以从对作品的批评过程,对艺术活动与想象、思潮的关注中,了解艺术动态,总结艺术经验,从而上升到艺术批评理论建设的高度,由此看来,艺术批评与艺术史、艺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于美术批评与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中得到相应的启示,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一文中转引他在其专著《文学理论》中的意见,呼吁这三门学科有进行合作的必要。“它们互相蕴涵的彻底程度使人不能想象有脱离文学批评或文学史的文学理论,或者有可以脱离文学理论或文学史的文学批评,或者有可能脱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学史。”韦勒克甚至想过要取消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区分,他主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可能完全分开,相互之间有着包容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与美术评论文献中,常常将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就是这样,从“画品”的标题来看,和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南朝梁代庾肩吾的《书品》一样,都是艺术批评著作。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是他受到孔妇儒家哲学观的影响,认为绘画的作用也是兴成教化、劝戒贤愚,这可以说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接下来,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六条标准后来被推崇为“六法经沦,万古不移”,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学与美术理论是相通的。《古画品录》分一,二、三品,共评价了自三国以来,两晋南朝宋齐时期的十七位画家,如评陆探微,将他放在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谢赫将六法作为批评原则运用到批评实践中,认为只有陆探微与卫协于六法“备该之”,将陆探微列为上上品,还觉得委屈了他,而卫协则虽不该备形妙,但颇得壮气,“凌跨群雄,旷代绝笔。”这都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绘画评论文本。今天我们来看谢赫对这三品十七位画家的评论,不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重要的资料吗?对我们了解研究三国至南朝宋齐的绘画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由此看来,在中国古代,绘画评论与绘画史也是紧密相联的。

什么是美术学

惫也
将反于宗
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美术学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扩展资料:美术学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3、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辩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4、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