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外科研需要之前有很强的科研经历?甚⾄论⽂发表?

莫足以归
恶可
我们站在招海外科研的老师的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老师招人肯定是想要能推进自己的科研进展的同学的。另外,海外科研特别是暑期科研,时间比较短,老师没有太多时间从零训练一个新人,所以,在找海外科研之前最好有⼀定的科研经历,这样跟对⽅老师套磁的时候更容易让老师对你感兴趣。论⽂发表没有要求,但是如果有,会锦上添花。

李峥嵘的科研经历

夫子相亲
不亦惑乎
1) 上海市项目: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能源系统经济运行研究,2003。2)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项目:上海市新型墙体材料热工性能实验台,1995。3) 联合开利(上海)空调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合作协议。4)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项目:上海市建筑节能研究,1994。5)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标准,20016)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细则,2005。7)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与分析软件,2004。8)强生公司:工业建筑群能源站调试。科研方向:1)现代空调技术中的热湿交换技术2)建筑节能技术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4)建筑空调负荷理论应用出版著作有:1、建筑蓄冷,《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99.4。2、通风空调工程,课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8.6。3、通风空调工程识图与施工,普读,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建筑设备,95重点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0。5、空调知识问答,同济大学出版社。6、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2004.17、建筑空调实用技术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杨莉的科研经历

去乐辞显
冥冥之中
1、承担科研课题情况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江苏环保科技基金项目《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环境保护需求研究》、《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模式研究》、《新型工业化的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等的研究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哈尔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龙岗次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昆山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乌海市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及院级重点项目《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信息化影响下的南京市新街口商务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体系优化构建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院级青年项目《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压力评估研究》的研究工作。2、公开发表论文情况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参与专著编写1部。主要代表作有:(1)全国自然科学一级期刊杨莉,戴明忠.论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与发展.中国环境科学.2001,21(6):545-548.杨莉,刘宁,戴明忠,陆根法.哈尔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压力评估.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756-763.(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杨莉,温勇,戴明忠,陆根法.深圳市龙岗区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研究.生态经济,2007年,(6):140-143.戴明忠,杨莉,陆根法.循环经济与中介组织的发展.生态经济.2006年,(5):97-99.杨莉,刘宁,康国定,陆根法.区际生态环境关系理论初探-兼论江苏省与周边省市之间的环境冲突与合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已录用待刊).(3)江苏省社会科学类一级期刊杨莉,冯九璋,马士香,徐路.哈尔滨市适度人口容量分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84):13-16.杨莉,张子珩,雷敏.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的历史沿革和当今发展.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86):63-66.杨莉.区域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江苏环境科技.2004,17(3):27-29.(4)建设部优秀期刊杨莉,康国定,戴明忠.小城镇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以高邮市司徒镇为例. 小城镇建设.(5)全国综合经济理论期刊杨莉,周秀慧,严燕儿.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研究. 现代经济.2007,6(12).

王永利的项目经历

适百里者
地道
[1]“大数据云存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014.1-2016.12,主持。 [2]“天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射频信息融合新机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920130112006),2013.7 -2015.7,主持。[3]“简便参与物联网环境中的数据质量保证关键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170035),2012.1-2015.12,主持。[4]“面向冰山查询的RFID数据血统跟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803001),2009.1-2011.12,主持。[5]“基于自适应粒子滤波的RFID数据流不确定性分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902517),2009.1-2011.12,主持。[6]“基于时空相关压缩感知的物联网数据清洗与融合方法”,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1702),2012-2014,主持。[7]“RFID数据仓库中冰山查询结果的数据血统跟踪研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0801043B),2009.1-2010.12,主持。[8]“RFID标签动态信息实时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制造业信息化重点项目),编号2010软资02014,2010.3-2011.12,主持。[9]“起重机物联网人机交互监控项目”,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研究院,2011.6-2011.8,主持。[10]“无锡新区感知城管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紫光软件(无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2011.1-2012.4,主持。[11]“大规模多源物联信息融合与储存机理研究”,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BK2011022),2012-2014,第2主持。[12]“福建清代名医医案基础数据库建设及相关共性技术研究”,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专项项目(YA30702),2007.4-2010.5,第2主持。[13]“╳╳╳╳╳射频╳╳方法”,陆军装备预研项目,2011.7 -2014.12核心参与人。[14]“基于3G通信的移动互联网流媒体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研发”,江苏省科技计划(工业)项目(No. BE2011186),2011.7 -2013.12,核心参与人。[15]“计算机与计算技术”,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立项,2014.12-2015.12,主持。 [16]“移动云计算与海量媒体数据分析实践”,南京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14.12-2016.12,主持。

覃红的科研经历

鉴识
罗格河
[1] 2000--2001 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矩阵参数估计的统计判决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 99J168 )[2] 2000-2001 年主持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统计估计理论研究与相应软件系统开发”(项目编号 992P0118 )[3] 2001-2003 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Hadamard 矩阵构造中的若干问题”(项目编号 10071029 )[4] 2003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 Hadamard 矩阵与试验设计的关系” (项目编号 10310101042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5] 2002 年 12 月于香港参加“科学计算与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4] 2002 年 11 月于新加坡参加“第五届科学计算中的蒙特卡罗和伪蒙 特卡罗方法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题目: Uniformity in foldover designs[3] 2001 年 8 月于香港参加“第五届泛华统计协会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题目: Characterization of minimum generalized aberration of nonregular designs interms of their complementary designs[2] 2001 年 5 月于西安参加“ 2001 年均匀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年会”。报告论文题目: E(f NOD )-criterion and its application[1] 2000 年 11 月于香港参加“第四届科学计算中的蒙特卡罗和伪蒙特卡罗方法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题目: A note on construction of uniform designswith large number of runs最近研究工作[1] Chatterjee, K., Fang, K. T. and Qin, H. (2002). Uniformity in factorial designswith mixed levels, TECHNICAL REPORT-322,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 Fang, K. T. and Qin, H. (2002). Uniform pattern and related criteria fortwo-level factorials, submitted.[3] Qin, H. and Chen, Y.B. (2003). Some results on generalized minimum aberration for symmetrical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 submitted.[4] Qin, H. and Fang, K. T. (2003). Constructing u niform d esigns with t wo- or three-level , submitted.[5] Qin, H. and Fang, K. T. (2003). Constructions of u niform d esigns with mixed level s via combinatorial methods, manuscript.[6] Qin, H.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formity and orthogonality for factorial designs, manuscript.

张琼的科研经历

倒数日
传染病
1、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医疗卫生部门改革的财政支持政策”项目,白重恩、Karen Eggleston、余晖与赵曼主持2、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美国老年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资助“Health Improvement Under Mao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Aging in China”项目(AG017253),Karen Eggleston主持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关于政府福利支出水平的研究”项目(70625002),白重恩主持4、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资助“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竞争还是管制?”项目,吴斌珍主持5、参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资助“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白重恩和刘远立主持6、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中国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水运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定量测算”重大课题的调研并撰写课题报告。

申请美国留学,要是没有找到科研项目怎么办?影响大不大?

非耦
意见
您好,楼主!如果申请PhD的话,没有科研项目影响会比较大,包括套磁都没有素材,这个可能是致命的,这个不像申请硕士的实习或者小项目可以编写,博士的东西要拿出点干货来,申请Master的话,需要看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一般理工科的专业比较看重科研经历,一些研究导向型的项目也比较倾向于招收有一定研究背景的学生。

如何做科研

天属
一言一行
如何做科研或如何科技创新?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不好讲:如果真的要展开的话,很多东西都可以讲,比如如何选题,如何做实验,如何写文章等等,不是短时间能讲完的。并且,很多东西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老师都会给你讲一套他自己做科研的方法,有的也许是泛泛而谈,比如要勤奋刻苦、善于观察等等。这些东西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个原因是,学校有很多做科研相当出色的老师,我自己的科研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还是有些感想和经验。我不是教你怎么做实验,也不是教你怎么写论文,而是大范围地说些学习和科研的思维方法。什么是化学家的人生? 当开花的时候一定要灿烂地开,卑微一点没有关系;当结果的时候一定要饱满,小一点没有关系。就是不要等到结果的季节,花苞尚未含!恋爱,只能自己参与,别人无法分享。伤痛,只能自己承受,别人无法分担。知识可以积累,但是知识的芬芳,只能自己去体会。人生,如果不能快乐渡过,没有下一次机会。 关于学习 杨振宁认为,一个学者的taste的形成要比style要早一点。如果一位学子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形成自己的taste,这位学生的发展肯定不乐观。有一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来自南京一所著名高校。他虽然很聪明,比如说杨振宁问他几个量子力学的问题,他都会回答,但杨振宁问他:这些量子力学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他却讲不出来。对他讲起来,整个量子力学就像是茫茫一片。杨振宁对于他的看法是: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所以杨振宁觉得他的前途发展不是最乐观,没有接受。该学生后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入学时,学校就对新生进行了博士资格考试,该生通过,且通过者仅有一位。立即成了该校教授眼中的“娇子”,争相收入门中。后来的发展出乎物理系所有教授的意料。尽管助教工作很出色,几乎没有不会的习题,但在研究小组中研究工作总也进不了状态。在研究小组热火朝天的气氛中,他居然三年都产生不了新想法。导师很着急,但也很负责。在第三年末,导师找了一位电子工程系的教授联合培养,商量安排一个体力大于智力的博士论文题目,勉强进入了博士论文阶段。 因为学一个东西不只是要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是更要对它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假如一个人在学了量子力学以后,他不觉得其中有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的东西是美妙的,有的东西是值得跟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学进去。他只是学了很多可以参加考试得很好分数的知识,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他没有把问题里面基本的价值掌握住。学一个学科,不但要掌握住它们里面的知识、定理和公理的意义、精神及其重要性,等到你觉得这些东西重要到一个程度时,你才是真正把这些东西吸收进去了。我想一个思考比较成熟的、书念得很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在一个早的时候接触到一些风格比较合适或者是比较重要的文章,并吸收了它们的精神,这对他将来选择正确的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关于科研:现在学生可以参加的项目有哪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宝钢优秀学生奖”,上海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上海市“科创杯”竞赛,“上汽教育杯”竞赛,上海市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竞赛,还有上海市“市长奖”。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团委科创项目、“挑战杯”孵化项目、教务处科研项目、学院今年也推出科技成果竞赛,为申报学校科研项目做准备。各种项目报名的人很多,但是我时常有些疑惑: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科研兴趣而申请这些项目,而有多少人是为了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简历上好看一点而申请的?如果你说你申请了这些计划,没有被入选,还能坚持在实验室做实验并出了成果,那才是科研的诚心,没有诚心,科研是不会长久的。和诚心相关的是激情。有激情倒并不是让大家成天不睡觉做实验,而是说你要有科研的热情,有主观能动性,真正把研究当作你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用星云大师的话说:“做什么像什么”。有了这种激情和“做什么像什么”的习惯以后,以后无论你做科研还是上台讲课,都能做好。 做科研除了要有诚心和激情,还要有好正确的思维方法。 学生科研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找研究课题。但这一步没法教(不象解题有固定技巧和步骤),只能自己悟。各人会有不同经历和不同的找课题的办法。有的人善于找热点课题;有人找课题全凭兴趣和感觉;有人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听报告和读论文。我鼓励年青学子多听学术报告。你至少可以看一看和欣赏 how the best science is done。听报告可以启发你扩展研究方向。有的课题想法来源于与同事闲侃或争论,有的来源于企业界朋友,有的来源于喝酒,五花八门,也挺好玩的。但很少有那种苹果掉下来打在脑袋上就发现万有引力的机会。 大家可以看一些好的论文的引言部分。一个好的科研工作,应该师出有名。什么理由呢?往往是:某个研究课题非常热门,对于解决人类什么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并有可能带来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献中,别人曾经针对这一个问题做了研究,取得了进展,但是还有什么东西不清楚,或者还有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因此,现在我们来进行这个研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上,不但是一篇论文引言的写法,也体现了做科研选题和表达的思路。假设你遇到业内重要人士,你要把你的研究结果兜售给他,但只有五分钟时间,你就用这种思路去说。无论你面对来访的老师,还是参加外国大学面试,都可以用这种思路去描述你的研究。另外,你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就得很清楚这些,而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有多重要、别人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做的有什么重要价值。 科研的思维方法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比如关于别人做了什么,就涉及到文献阅读、对比和总结。“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你的发现,也许是前人的改进,也许推翻了前人的结论,但正是前人铺垫性的研究,才使你想到了目前所要研究的东西。而前人研究的东西,大多发表在文献中了。看文献有几个功能:首先,你可以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其次,你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来研究你要研究的东西。再次,你可以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更清楚的“上下文”。有时候,你以为你得到的数据是黄金,但是看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稻草;还有时候,你以为你的数据是稻草,但读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黄金。最后,看了大量文献,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旁征博引地进行讨论,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能一厢情愿地把数据“倾倒”给读者,告诉他们你要报道什么,而要告诉读者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和文献中的结果一致还是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而这些都离不开研读大量文献。以后如果别人问起你的课题,你能脱口而出文献中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那么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很深刻,否则,就会给人一种你只是按照导师的吩咐去做实验而自己对课题没有概念的感觉。 除了科研的基本思维,科研具体进展或方案也极其重要。做科研一定要有很清晰的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能说清楚我要做什么,或者说我要往哪里走,我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从“这里”到“那里”。即目标问题。这个目标可以是搞清楚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研究中国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也可以是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比如使神五、神六发射成功。有了目标以后,如果是大的项目,比如神五、神六,可以进行目标的分解,比如有的人研制发射控制装置,有的人研究外壳,有的人研究动力系统。对于小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点子的实现来说,你可以“跟着感觉走”,但是做科研还没有入门或者刚入门的人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做着做着,课题就做没了,或许是因为实验数据很混乱、自相矛盾,或许是发现别人已经做过了、报道过了,或许是自己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心太活,最后没有一个点子成功。此时就要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整理,梳理做了什么东西、得到什么结果,还需要做哪些东西才能把这个课题做完整,然后讨论完以后,就盯着没有完成的东西去做。用这个方法做科研、做事,我觉得很有用。 每个人科研过程都会遇到困境,大家往往只看到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获奖这个结果,而忽略了科研的心路历程和起伏跌宕,让大家误以为做科研很简单,把东西放在仪器上测一下就能发论文、获得成果。其实,科研不是寻找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探索你本来不知道的东西。既然是探索,结果往往出乎想象。你也许本来以为你按照这个实验思路会得到成功的结果,但结果反而失败了。 遇到困难怎么办呢?首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得到的数据,哪些是确凿的,哪些是不靠谱的(比如实验设计有问题、测试数据时仪器状态不佳)。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是这个课题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还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如果说是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能否在以后进行单独研究?如果说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应该死死顶住,还是象壁虎一样断尾求生?其次,科研瓶颈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并且可能不只一个原因。如何吃大象?把大象切成一段一段吃。克服科研瓶颈也是一样,乍一看困难,吓趴下了,但是找出原因,把它分解为可以解决的片断,然后分别进攻。当你完成一件事情后,顿时有种愉悦的感觉,这会促使你充满斗志地攻克下一个难关。在生活中,有个墨菲定律,就是说你原本以为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一个月,但实际上花的时间比你想象的多,比如两、三个月。在科研中也是如此。所以遇到困难不要沮丧,而要把这当作是一种正常的、必经的过程、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再次,当你在科研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越来越急,会导致忙中出错。如果这时候你能静下心来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到外面(比如到公园里)去走走,经过几天、几周的冷处理后再来看你研究的东西,也许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收获。一些原本你以为是问题的问题,也许不再是问题了。最后,多向周围的师兄、师姐、老师讨教。 事实上,科研中的学问和经验远远不止这些。以前,本科生只要跟着师兄、师姐做就行了,其实,科研不仅仅是做,而且还是思考、设计、总结。并且,科研还涉及时间、管理、与实验室成员的相处等。科研工作者除了做好实验以外,还需要很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比如能够写论文、能够写项目申请书,能够作报告,能够说服评委把奖给你。最后,我想说,科研重在过程,这和心态有关。例如:我曾经对学生的报告进行了打分,并把分数告诉学生。有个学生便来要求加分,我就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在我的讲课和对你报告的点评中收获什么,这不是比你加个一、两分更重要吗?”我想说的是,在科研上也是一样的,你参加挑战杯,当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如果得奖,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得奖,也别沮丧,在科研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将会很有用。科研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并不能象赶时髦似地别人进实验室,你也进实验室,别的本科生发SCI论文,你也想立竿见影地发篇SCI论文。如果能在科研实践中学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那会非常有帮助。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3.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5.导师要看清。 导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参加科研项目得到什么经验

尝试论之
金属人
自己选课题是错误的做法,应该找研究相关方面的老师,看他们有没有正在做的科研项目,跟着老师一起做就行了,一般老师都会答应的,并且这样省去了选课题的烦恼和找老师的麻烦,因为假如老师没有在做自己的科研项目,特意去帮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直接去找老师就行了,直接问他们有没有在做科研项目,做什么样的项目,加上你一起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