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科研?

烈祖
今我将出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教育科研内容1、基础理论性研究 这是对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基础理论性研究又包括纯粹理论性研究,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原理、教育哲学等。还包括经验性理论研究,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原理、校长素质的研究等等。 2、应用性研究这是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教师教学模式的研究,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的研究,转变“差生”的研究,优化课堂设计的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研究等等。3、开发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展开知识,是将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它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上,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如关于学习推广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关于学习推广包全杰循序训练作文教学法的研究等等。三类研究各自有不同的目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然而三者关系又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能截然分开。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扩展资料:2018年1月22—23日,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教育科研战线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教育的“时代之问”,写好“奋进之笔”,成就“得意之作”,努力开创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一要面向新时代,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二要站在新起点,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三要认识新矛盾,深入探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对策;四要开启新征程,系统探索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路径;五要把握新形势,认真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六要依据新要求,研究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田学军希望教育科研战线要注重加强学习,突出理论武装和知识武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深入基层和深入学校;注重创新科研组织机制,突出协同攻关和国际合作;注重学术规范建设,突出勇于担当和严谨学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科研内容  新华网——2018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如何做科研

无罪
不对称
如何做科研或如何科技创新?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不好讲:如果真的要展开的话,很多东西都可以讲,比如如何选题,如何做实验,如何写文章等等,不是短时间能讲完的。并且,很多东西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老师都会给你讲一套他自己做科研的方法,有的也许是泛泛而谈,比如要勤奋刻苦、善于观察等等。这些东西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个原因是,学校有很多做科研相当出色的老师,我自己的科研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还是有些感想和经验。我不是教你怎么做实验,也不是教你怎么写论文,而是大范围地说些学习和科研的思维方法。什么是化学家的人生? 当开花的时候一定要灿烂地开,卑微一点没有关系;当结果的时候一定要饱满,小一点没有关系。就是不要等到结果的季节,花苞尚未含!恋爱,只能自己参与,别人无法分享。伤痛,只能自己承受,别人无法分担。知识可以积累,但是知识的芬芳,只能自己去体会。人生,如果不能快乐渡过,没有下一次机会。 关于学习 杨振宁认为,一个学者的taste的形成要比style要早一点。如果一位学子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形成自己的taste,这位学生的发展肯定不乐观。有一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来自南京一所著名高校。他虽然很聪明,比如说杨振宁问他几个量子力学的问题,他都会回答,但杨振宁问他:这些量子力学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他却讲不出来。对他讲起来,整个量子力学就像是茫茫一片。杨振宁对于他的看法是: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所以杨振宁觉得他的前途发展不是最乐观,没有接受。该学生后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入学时,学校就对新生进行了博士资格考试,该生通过,且通过者仅有一位。立即成了该校教授眼中的“娇子”,争相收入门中。后来的发展出乎物理系所有教授的意料。尽管助教工作很出色,几乎没有不会的习题,但在研究小组中研究工作总也进不了状态。在研究小组热火朝天的气氛中,他居然三年都产生不了新想法。导师很着急,但也很负责。在第三年末,导师找了一位电子工程系的教授联合培养,商量安排一个体力大于智力的博士论文题目,勉强进入了博士论文阶段。 因为学一个东西不只是要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是更要对它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假如一个人在学了量子力学以后,他不觉得其中有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的东西是美妙的,有的东西是值得跟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学进去。他只是学了很多可以参加考试得很好分数的知识,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他没有把问题里面基本的价值掌握住。学一个学科,不但要掌握住它们里面的知识、定理和公理的意义、精神及其重要性,等到你觉得这些东西重要到一个程度时,你才是真正把这些东西吸收进去了。我想一个思考比较成熟的、书念得很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在一个早的时候接触到一些风格比较合适或者是比较重要的文章,并吸收了它们的精神,这对他将来选择正确的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关于科研:现在学生可以参加的项目有哪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宝钢优秀学生奖”,上海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上海市“科创杯”竞赛,“上汽教育杯”竞赛,上海市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竞赛,还有上海市“市长奖”。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团委科创项目、“挑战杯”孵化项目、教务处科研项目、学院今年也推出科技成果竞赛,为申报学校科研项目做准备。各种项目报名的人很多,但是我时常有些疑惑: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科研兴趣而申请这些项目,而有多少人是为了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简历上好看一点而申请的?如果你说你申请了这些计划,没有被入选,还能坚持在实验室做实验并出了成果,那才是科研的诚心,没有诚心,科研是不会长久的。和诚心相关的是激情。有激情倒并不是让大家成天不睡觉做实验,而是说你要有科研的热情,有主观能动性,真正把研究当作你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用星云大师的话说:“做什么像什么”。有了这种激情和“做什么像什么”的习惯以后,以后无论你做科研还是上台讲课,都能做好。 做科研除了要有诚心和激情,还要有好正确的思维方法。 学生科研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找研究课题。但这一步没法教(不象解题有固定技巧和步骤),只能自己悟。各人会有不同经历和不同的找课题的办法。有的人善于找热点课题;有人找课题全凭兴趣和感觉;有人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听报告和读论文。我鼓励年青学子多听学术报告。你至少可以看一看和欣赏 how the best science is done。听报告可以启发你扩展研究方向。有的课题想法来源于与同事闲侃或争论,有的来源于企业界朋友,有的来源于喝酒,五花八门,也挺好玩的。但很少有那种苹果掉下来打在脑袋上就发现万有引力的机会。 大家可以看一些好的论文的引言部分。一个好的科研工作,应该师出有名。什么理由呢?往往是:某个研究课题非常热门,对于解决人类什么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并有可能带来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献中,别人曾经针对这一个问题做了研究,取得了进展,但是还有什么东西不清楚,或者还有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因此,现在我们来进行这个研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上,不但是一篇论文引言的写法,也体现了做科研选题和表达的思路。假设你遇到业内重要人士,你要把你的研究结果兜售给他,但只有五分钟时间,你就用这种思路去说。无论你面对来访的老师,还是参加外国大学面试,都可以用这种思路去描述你的研究。另外,你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就得很清楚这些,而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有多重要、别人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做的有什么重要价值。 科研的思维方法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比如关于别人做了什么,就涉及到文献阅读、对比和总结。“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你的发现,也许是前人的改进,也许推翻了前人的结论,但正是前人铺垫性的研究,才使你想到了目前所要研究的东西。而前人研究的东西,大多发表在文献中了。看文献有几个功能:首先,你可以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其次,你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来研究你要研究的东西。再次,你可以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更清楚的“上下文”。有时候,你以为你得到的数据是黄金,但是看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稻草;还有时候,你以为你的数据是稻草,但读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黄金。最后,看了大量文献,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旁征博引地进行讨论,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能一厢情愿地把数据“倾倒”给读者,告诉他们你要报道什么,而要告诉读者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和文献中的结果一致还是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而这些都离不开研读大量文献。以后如果别人问起你的课题,你能脱口而出文献中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那么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很深刻,否则,就会给人一种你只是按照导师的吩咐去做实验而自己对课题没有概念的感觉。 除了科研的基本思维,科研具体进展或方案也极其重要。做科研一定要有很清晰的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能说清楚我要做什么,或者说我要往哪里走,我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从“这里”到“那里”。即目标问题。这个目标可以是搞清楚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研究中国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也可以是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比如使神五、神六发射成功。有了目标以后,如果是大的项目,比如神五、神六,可以进行目标的分解,比如有的人研制发射控制装置,有的人研究外壳,有的人研究动力系统。对于小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点子的实现来说,你可以“跟着感觉走”,但是做科研还没有入门或者刚入门的人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做着做着,课题就做没了,或许是因为实验数据很混乱、自相矛盾,或许是发现别人已经做过了、报道过了,或许是自己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心太活,最后没有一个点子成功。此时就要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整理,梳理做了什么东西、得到什么结果,还需要做哪些东西才能把这个课题做完整,然后讨论完以后,就盯着没有完成的东西去做。用这个方法做科研、做事,我觉得很有用。 每个人科研过程都会遇到困境,大家往往只看到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获奖这个结果,而忽略了科研的心路历程和起伏跌宕,让大家误以为做科研很简单,把东西放在仪器上测一下就能发论文、获得成果。其实,科研不是寻找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探索你本来不知道的东西。既然是探索,结果往往出乎想象。你也许本来以为你按照这个实验思路会得到成功的结果,但结果反而失败了。 遇到困难怎么办呢?首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得到的数据,哪些是确凿的,哪些是不靠谱的(比如实验设计有问题、测试数据时仪器状态不佳)。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是这个课题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还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如果说是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能否在以后进行单独研究?如果说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应该死死顶住,还是象壁虎一样断尾求生?其次,科研瓶颈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并且可能不只一个原因。如何吃大象?把大象切成一段一段吃。克服科研瓶颈也是一样,乍一看困难,吓趴下了,但是找出原因,把它分解为可以解决的片断,然后分别进攻。当你完成一件事情后,顿时有种愉悦的感觉,这会促使你充满斗志地攻克下一个难关。在生活中,有个墨菲定律,就是说你原本以为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一个月,但实际上花的时间比你想象的多,比如两、三个月。在科研中也是如此。所以遇到困难不要沮丧,而要把这当作是一种正常的、必经的过程、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再次,当你在科研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越来越急,会导致忙中出错。如果这时候你能静下心来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到外面(比如到公园里)去走走,经过几天、几周的冷处理后再来看你研究的东西,也许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收获。一些原本你以为是问题的问题,也许不再是问题了。最后,多向周围的师兄、师姐、老师讨教。 事实上,科研中的学问和经验远远不止这些。以前,本科生只要跟着师兄、师姐做就行了,其实,科研不仅仅是做,而且还是思考、设计、总结。并且,科研还涉及时间、管理、与实验室成员的相处等。科研工作者除了做好实验以外,还需要很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比如能够写论文、能够写项目申请书,能够作报告,能够说服评委把奖给你。最后,我想说,科研重在过程,这和心态有关。例如:我曾经对学生的报告进行了打分,并把分数告诉学生。有个学生便来要求加分,我就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在我的讲课和对你报告的点评中收获什么,这不是比你加个一、两分更重要吗?”我想说的是,在科研上也是一样的,你参加挑战杯,当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如果得奖,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得奖,也别沮丧,在科研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将会很有用。科研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并不能象赶时髦似地别人进实验室,你也进实验室,别的本科生发SCI论文,你也想立竿见影地发篇SCI论文。如果能在科研实践中学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那会非常有帮助。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3.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5.导师要看清。 导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陈仲
灵长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三一图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现代教师,需要以课题研究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力,并以课题研究者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苏琴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长:苏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二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围绕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研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制订  西

浅谈对科研的认识

藉外论之
参两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醉梦弓长我对科研的认识--宁正元老师《科研实践导引》课程报告张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101 1130050129摘要科学研究指为了扩展知识,包括关于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进而进行系统的创新性工作,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这些知识帮助人们获取的精神食粮。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实施,更让我们享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坚持科学发展的步伐,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特别需要加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宁正元教授的这门课的学习,深入浅出的向我们讲解了科学研究的众多方面以及他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我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更加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关键词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发展理解认识从古至今,每一次的社会变革的力量,都是科技变革的力量。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李四光……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的科学家在用自己的言行身教向我们传递着科学研究的力量,科技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的科技变革都带动着社会的伟大跨越。1、科研的意义科学研究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途径,通过科学研究能使我们客观准确的认识世界,获得真理。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的无知愚昧发展到现在,不会再把山火当成鬼火而感到惶惶不安,更不会再把自然灾害当做上天的惩罚而杞人忧天。科学研究为科技创

湛中乐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人心
蓝花
专著:《现代行政过程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2003年); 《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国家责任法》(合著)(台湾元照出版社,2005年)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与教材有:《公立高等学校法律问题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 ;《行政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该书为国家九五、十五核心教材,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教学成果一等奖);《公务员法释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读本》(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依法行政培训教材》(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行政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中国九十年代行政法治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公安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该书获1995年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该书被全书翻译成日文于1995年在日本出版);《环境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行政行为法研究》(分编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警察行政法》(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行政诉讼法概论》(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2007年承担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课题《行政调解、和解制度研究》和司法部课题《社会抚养费问题研究》;2006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立高等学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05-2006年承担广州市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2005年承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条款与费率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课题;2004年承担中国工商学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创新》课题。等等。

中国科研投入知多少?

侍统
闻曰
亿元,增长2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比上年的1.76%有所提高。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0.1万元,比上年增加2.5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028.4亿元,增长15.1%;试验发展经费支出7246.8亿元,增长2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1.8%和83.5%。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6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306.7亿元,增长10.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688.9亿元,增长15.3%。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5.7%、15%和7.9%。  分产业部门*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00亿元的行业有8个,这8个行业的研发费用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2%,这些行业是:采矿业,制造业,化学原料以及化学药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1%)的有11个行业()。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辽宁和湖北8个省(市),共支出5774.7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66.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广东、山东和浙江8个省(市)。联合国2011年发布的《全球知识产权年度报告》称,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高收入国家,约占全世界总研发支出的7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5%左右。

庞鸣嵘的科研成果

秘密爱
扫雷
1995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中学政治学科实验中,所撰写的《针对不同年级思维训练在层次、途径、方法上的区别》被评为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在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2000年,在承担《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经验收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自2003年-2006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任务。自2003年-2004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04年,在全国教育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现状调查及课程资源开发》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庞鸣嵘十一五《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立项证书。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在“2009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10年,庞鸣嵘校长论文《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会主办的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教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子课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中庞鸣嵘任课题主持人,该课题经评审准予结题。2010年,经辽宁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您承担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已通过结题鉴定,经审核准予结题。201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此项课题已完成,经评审准予结题。 1998年《中学教学数学中运用研究法大有作为》获东北地区优秀论文。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中国名校600家一书。2003年,指导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评为省优秀课一等奖。2004年,撰写的《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在辽宁省普通高中校长工作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2004年,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教坛精英传略》一书,获市科研一等奖。2005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文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果奖评定中荣获特等奖。2006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入编在全国中小学千名杰出校长一书。2009年《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发表在《中华少年》2010.1期上。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经编委会审定,入编《教育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刊登在《东西南北·教育观察》一书中。2010年,《高三复习要“对症下药”》发表在《中国教师》2010第6期上。2010年,《浅议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在《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3月(下)上。2010年,《领悟高三,解读高考》发表在《时代教育》2010年第7期上。2010,《论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发表在《科技资讯》2010年第28期上。2010,《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一文发表在《名家论道——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谈教育》一书上,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发表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9月刊上。2011,《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期上。20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发表在岳麓教育论坛论文集上。2011,《领悟高三,解读高考》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1,《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发表在《探索之路——本溪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选编》上。2011年《试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文章,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总课题专家组评审,获得论文一等奖。2012年《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荣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奖。

张科平的科研方面

理查德
曼陀羅
1986年3月参加上海市重大课题《2000年上海环境预测》参加并编写《上海城市生态系统预测及对策研究》总课题获198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子课题获1988年铁道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1989-1990年,参加《上海市72工业街坊(小区)环境污染状况与初步防治对策研究》课题为市经委、科委、建委重大科学技术决策咨询研究。为普陀区工业街坊分课题负责人之一,报告执笔。总课题获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分课题获1989年铁道大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1992-1993年参加并主持《上海市桃浦工业区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数据库的研究》,该课题为市经委的重要课题,在条块结合网格化和经济环境分析评价方面,专家们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课题获上海铁道大学1993年度科技进步奖鼓励奖。排名第一。1992年,参加市建委、环保局课题《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质量规划目标值的研究》。并执笔分报告《浦东新区城市绿化指标体系的研究》,该文被选入《城市发展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6年《上海市工业布局调整》获上海铁道大学科技鼓励奖。排名第二。1997年承接市园林局《绿化在改善城市热环境中作用的研究》为本课题组长,报告执笔。该课题获上海铁道大学1997年度科技三等奖。 1986年11月 参加《建设浦东新区过江交通方案?黄浦江建桥方案的决策分析》文汇报刊登。1987年2月 参加《上海新市区建设预可行性研究》、《城市经济研究》1987年9-10期。1988年12月,参加《上海第一印染厂新建4X20T/H锅炉房环境影响评价》。1989年10月,参加并完成《上海轮渡发展综合研究》课题。为《轮渡站管理与漏票率的关系研究》分报告执笔。1990年10月,《桃浦工业区数据库科研》 获92年度校科技进步鼓励奖 第一负责人1991年5月,参加并完成区府课题《曹家渡地区的发展战略》。报告执笔之一。1993年10月,参加华东师大环科系课题《噪声对听觉外健康的影响》。1994年8月,参加市经委下达上海铁道大学的课题《上海工业布局调整多媒体管理体系》为该课题负责人之一。1995年,上海铁道大学青年基金《对上海市西北大堂投资环境研究》。1995年,参加区《关于上海环城绿化带(普陀区段)的建设规划课题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发展概况

量论
魔翡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全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6个公益部门和3企业集团。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科技信息服务、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先进服务平台管理、科技信息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社团管理、媒体出版等业务,同时肩负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五十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荣获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要奖励几十项。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代表国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国际信息文献联合会(FIO)等国际组织,有关专家担任了相关国际组织的领导职务,参与这些国际组织在科技文献领域、情报学基础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此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成为我国科技信息领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后,中信所将凭借自身结构优势、机制优势、业务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为服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跟踪和报道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展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相关研究,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各种政策咨询服务,进行科技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与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科普工作统计分析等信息分析研究。出版发行及影视制作编辑、出版和发行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以及科技报告、评述等政府出版物、优秀的学术著作与学术期刊、实用技术与科普书籍、培训教材与辅教读物、科技电视制作和科技新闻专题制作以及相关电子音像出版物。研究生培训博士后培养、博士生教育、全日制硕士生教育、在职研究生、进修生教育、国际交流及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