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虽严不威
孔子不顾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没有创造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这一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3)继承性。科学研究的创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造,是在继承中实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的知识,才有资格和可能进行科学研究。(4)连续性。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科研组织管理中,要给科研人员指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并取得成果。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冯定
鉴真
1、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2、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3、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4、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小而言之,如果我是画家浓墨重彩画了一幅画别人(可能还包括一些名家)看了都说好,可我自己很不满意。5、因此科学研究应该定义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一种研究。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倾向于把主语理解为施事。”也支持了我们把语境看作语用条件的看法。6、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科学研究则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7、从古到今大量的声乐表演活动和大量的个别课程进行声乐技能、表演方法的口传面授都只是声乐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科学研究。文献来源8、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9、因此,所谓的“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从事科学领域或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全过程。10、(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11、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这就等于说科研是对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望文生义,学术的学可解为学习、学科、学业,而术则可释为技术、方法、方式。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按照研究目的划分,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探索性研究。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描述性研究。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解释性研究。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有哪些方法

寒号鸟
史墨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问题》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

科学研究的意思是什么

撒哈拉
拘于虚也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编辑本段类型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编辑本段另解科研是指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灌水性文章,制造学术垃圾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的,无害的,并为其占用的纸张版面等资源付出了较大财物和精神代价。并且,在实验室灌水也是科研活动的一种,这一类别的活动由于没有占用较多有益资源,通常情况下是被赞许的。

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嬴则
崔寔
具体分以下步骤: 选题定题 建立假说 科研设计 实验观察 数据处理 论文形成 成果应用 一项科研工作,经过选题和定题两个阶段之后,便会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全面设想。将这一设想加以条理化,系统的说明研究者对此问题的认识,拟进行何种实验或观察,具体做法如何,预期的目标是什么,用多长时间来完成,需要给予哪些帮助和支持等,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成的文字资料,即为科研设计。在科研课题的公开招标中,科研设计书实际上也就是投标的标书。 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立题 亦称命题,即为一研究课题拟定一最适当之题目,做为该项研究的课题名称。这个题目是科研设计的总纲或其指导中心,也可以说设计中的全部内容皆由此而发,假说、实验、措施等皆为此而设,因此它必须是整个科设想与过程的高度浓缩物。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能使人对该项研究工作一目了然、不仅可知其目的、内容和主要方法,甚至透过题目还能看出其假说的科学性。欲达此目的,立题必须力争做到鲜明、具体、确切,若能同时反映出“立意新颖”则属更佳。 目前,有些科研设计的立题尚不够理想,其中最常见的毛病,不是题目过大就是笼统模糊,有的甚至使人观后不解其意或者文题不尽符合。 在拟定某些(而不是全部)研究课题的名称时,可适当考虑采用下列形式: 立题 = 处理因素(具体而不含糊) +受试对象(明确而不省略) +预期效应(限定而不笼统) +工作定性(适当表达留有余地) 当然,大的研究题目亦并非绝对不能成立,如果确是从宏观出发制定一项大的科研计划,其题目必然也会很大;但此类题目毕竟是属于战略性的,其下一系列分题仍需各有一战术性的题目名称。战略性题目是总的探索方向,战述性的题目则是一个个具体的进攻目标。 二、前言 有的科研设计书专门设有这一项,并明确规定应该填写的内容;有的则以“简要说明”代之,其性质与前者基本相同。许多科研设计书内虽无此项要求,设计者也常主动加上一段,称为前言、引言、序言或绪言。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导文章开端,起“破题”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设计书中(特别是填写式的)若无此项目则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开头就写“立题依据”。 三、立题依据 此项内容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应该着重说明选定此一课题的出发点以及主观与客观的条件是什么,选题的独创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实际意义(实用性)如何。有些科研设计在填写本项时,不是内容过多而是文字太少,叙述往往过于简单或较为抽象。应该认识到,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办法,对于争取课题的批准是不利的,选题依据若不充分,课题的成立就很困难。在陈述客观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情况时,应该实事求是,而不要用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事实。几乎任何人都不会说自己研究的课题客观上不需要,但也不要动辄就把“迫切需要”或“急待解决”之类的词汇拿来作为“依据”。人们常常会对这些空洞的说法提出疑问,其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具体而不抽象,摆出事实,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二、前言 有的科研设计书专门设有这一项,并明确规定应该填写的内容;有的则以“简要说明”代之,其性质与前者基本相同。许多科研设计书内虽无此项要求,设计者也常主动加上一段,称为前言、引言、序言或绪言。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导文章开端,起“破题”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设计书中(特别是填写式的)若无此项目则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开头就写“立题依据”。 三、立题依据 此项内容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应该着重说明选定此一课题的出发点以及主观与客观的条件是什么,选题的独创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实际意义(实用性)如何。有些科研设计在填写本项时,不是内容过多而是文字太少,叙述往往过于简单或较为抽象。应该认识到,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办法,对于争取课题的批准是不利的,选题依据若不充分,课题的成立就很困难。在陈述客观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情况时,应该实事求是,而不要用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事实。几乎任何人都不会说自己研究的课题客观上不需要,但也不要动辄就把“迫切需要”或“急待解决”之类的词汇拿来作为“依据”。人们常常会对这些空洞的说法提出疑问,其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具体而不抽象,摆出事实,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四、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与国内现状应分别叙述,不要忽外忽内搅在一起。先以数语简要交代一下有关该问题的历史沿革并非不可,但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久远追溯。文字不宜过长,亦无须把外国人的话都重复一遍,重点是介绍有关这一问题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状况。 把握好本项内容的关键在于“全”和“新”两个字。即全面掌握情况,除日常所见到的一些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定题之前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文献查阅并广泛收集信息;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时间上的和认识深度上的比较,自然可以了解到哪些成果或结论是新的和最新的,这就是现状。 然而,有些设计者未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常常是随便找几篇近期文献,便以此为据作为“国内外”现状加以介绍。由于文献的查阅面和收集范围很窄,所了解到的情况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较的余地也不会太多,自己选定的课题是在创新还是在重复他人早已做过的工作,实无把握。一旦有人指出:“该问题早已有了结论,请阅某年某期某刊某文”,这样一来不仅现状“失真”,整个课题设计就等于一张废纸。 五、目前水平与发展趋势 前一项是要求摆出已有的客观事实,这一项则要求陈述自己的主观见解。因此,重点是对最近的一些同类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将要出现的势头和指出未来的方向。例如,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当前在同类研究中有何不足之处,有无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有待进一步阐明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知识的空白点在哪里,推进或发展此一问题的关键何在,等等。在推测未来时还应指出,最近有关本课题的动向是什么,都有些什么新的苗头,正在朝哪方面前进,发展速度如何;有时还需要对当前的某些发展趋势做出估价和判断,是应该努力追赶或超过,还是应该改变研究方向。这些都需要以高度的洞察力进行观察,并用冷静的头脑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当然,所有这些认识和见解,均应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呼应起来。 遗憾的是,在某些科研设计中常将本项内容与前述国内外现状合二而一,也有的是将前一项中的部分内容在本项中加以重复,或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客观事实与主观见解搅在一起,很难使人看出研究者的认识与判断究竟如何。这些不足之处,往往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在思路上不够清晰,或者是思维上的懒惰,应该注意克服。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包括阶段的和最终目标,即该项研究工作的段落和终点。因此,在此项中应着重说明这一研究课题最后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中将分作几个步骤,都需要做些什么,拟从何处入手,重点研究哪个侧面,主攻方向是什么,到达哪一步或什么程度算是完成,将出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等。总之,要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十分清楚地规定出自己的研究任务。 七、研究方法 这是科研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全部内容都旨在说明“如何具体地进行研究”,因此这一项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重要依据,是达到研究目的的一项重要保证。实验设计要为验证假说选择一种最佳方案;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换取最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正确的实验设计指导下,可使实验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取得更多的数据资料,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方案的类型有多种,采用哪一种最合适,主要取决于研究的内容与目的。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均应重点说明受试对象的种类、选用标准、抽样方法、样本含量、对照分组,处理因素的性质、质量、强度、施加方法,效应观察的项目或指标、检测方法、判断标准,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和统计学处理方法等。为实验所制定的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亦应在本项内容中加以说明,具体的条文和格式可附于科研设计书之后。 总之,研究方法或其实验设计,就是针对题意并遵循科研三原则(重复、对照,随机化),对科研三要素(对象、因素、效应)进行合理安排的一个过程。有关科研三原则和三要素的一些具体问题,将在后面另设一章进行专门讨论。 八、现有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主要指人员条件和物质条件两个方面。人员条件包括研究组成员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科研工作经验、现有技术水平和能投入该项研究的时间,本项只要求重点介绍课题负责人的主要情况,例如在医学科研方面曾做过哪些工作,在与本课有关的方面都做过些什么等;其他一般情况以及研究组的其他成员,可在另一项“组织与人员”中介绍。物质条件包括仪器、设备、材料、经济力量以及研究对象(包括实验动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本项研究所需之仪器和设备是否齐全或基本具备,其性能如何,精确度有多高、可供使用的程度有多大等亦需作一说明。一些较大的研究课题,还要说明有无专门的实验室或其他实验措施。若为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必须清楚交代本单位现有床位数、年均住院病人数以及病种构成指标概况等。如果是一项跨单位的协作研究,则协作单位的现有研究条件亦应一并提供。 研究条件是保证完成课题的重要基础,因而在课题审批的过程中对于此项内容亦颇重视。有些设计者在陈述现有研究条件时,总是想把情况说得好一些,旨在表明完成设计中所列各项内容问题不大,目标可望实现;但在仪器设备方面有时也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因为此项内容与请求资助的经费金额有一定的制约关系。若仪器设备完全齐备则申请经费过多缺乏理由,若仪器设备不足又唯恐因现有研究条件不够而课题难获批准。科研人员想通过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多增加一些仪器设备,这种心情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科研经费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实事求是。 九、计划进度指标 本项内容要求说明两个问题:①完成整个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时间,②几项主要工作的具体进度计划(各研究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时间)。制定出这种指标,既便于有关方面随时进行检查,又有利于研究组各成员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对于督促课题的如期完成很有好处。 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以分题或阶段为单位制定出明确的进度计划,包括试验准备、人员培训、实验观察、整理资料、阶段性交流、年度小结、成果报告等,均应一一作出具体安排。交叉项目较多的进度计划,用文字叙述往往不便,可采用简单而又清楚的“进度显示表”加以表示。显示表左侧纵列为“工作项目”,顶端横栏为科研周期的几个年度,每一年度下再分为12个月或者4个季度,表体中则用一条条起止符号标明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如此可以大大减轻文字叙述的繁乱之感。 十、研究经费预算 过去,我国的科学研究经费,一直是由政府有关单位以无偿科研拨款形式支付之;近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形式正在发生着改变,在某些经济效益较为明显的科研合同中,已经出现了关于如何偿还科研经费的条文,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医学科研所需经费,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形式为最佳,人们也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之中。 编制研究经费概算时,大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仪器设备费 按照规定科研经费不得用于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只能用于该项课题所不可缺少的某些中、小型仪器设备的补充。就是说课题所需之主要设备原已具有,只需添置个别的一两件仪器、便可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或者是可以明显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不属于此类性质者不得编入研究经费概算。 拟购置的仪器设备,必须写明理由和用途,以及仪器的名称、型号、厂家、性能、金额等;同时要对供货渠道加以落实,以保证在科研经费下达后可以立即购得。通常有一些科研设计,只简单写一仪器名称与金额,不注明型号、性能等。当今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不同型号者不仅性能不同,价格差异亦颇悬殊。科研管理部门一要考虑所购仪器是否已经过时或属淘汰之列,二要考察申请仪器名称与金额是否相符,故填写时需详加注明。亦有些较为粗心的设计者,仅根据商业广告甚至道听途说便提出申请,而科研经费下达后却购置不到,有钱无物仍难开题。尤其是向国外订货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仪器才能到手,再经过安装调试甚至索赔等,科研进度计划常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类情况亦应加以注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曹永革的科学研究

诞信相讥
实自回也
主要从事光功能陶瓷(以激光透明陶瓷为主)研究、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薄膜生长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目前主要主持科技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xxx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重大装备自主研制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闽港合作项目、福建物构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项目。 1. 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领导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实现Nd:YAG激光透明陶瓷单盘片面泵浦的百瓦级连续激光功率输出;2. 在香港大学作博士后工作期间,实现了InN量子点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可控制备。3. 在中科院物理所陈小龙课题组内工作期间,在国际上率先报导了在常压和低于1000度的温和条件下,利用熔盐法制备了尺寸达5mm的高质量氮化镓单晶。4. 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80余篇,他引800余次,专利20余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2001-03-21(1) 一种利用熔盐法生长氮化镓单晶的方法 陈小龙; 曹永革; 兰玉成; 许燕萍; 许涛; 梁敬魁; 陆坤权; 蒋培埴; 俞育德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1-04-04(2) 一种氮化镓单晶的热液生长方法 陈小龙; 许燕萍; 兰玉成; 曹永革; 许涛; 蒋培植; 陆坤权; 梁敬魁; 俞育德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3-08-06993) 用燃烧合成高α相超细氮化硅粉体及氮化硅晶须的方法 葛昌纯; 曹永革 北京科技大学2009-09-02(4) 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离心机 王剑波; 曹永革 王剑波5) 一种低铟掺杂量氧化锌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曹永革,黄常刚,王美丽,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1243.16) 一种耐腐蚀的彩色装饰膜的制备方法, 曹永革,黄常刚,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美丽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1245.07) 一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壳结构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曹永革,王美丽,黄常刚,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1244.68) 一种提高铟掺杂氧化锌透明导电膜导电性能的方法,曹永革,黄常刚,邓种华,王美丽,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2271.59) 一种在塑料衬底上沉积金属或硬质装饰膜的方法,曹永革,黄常刚,王美丽,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2273.410) 一种氧化铝靶材和该靶材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 曹永革,邓种华,郭旺,黄常刚,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2272.X11) 一种铝掺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退火方法,曹永革,邓种华,黄常刚,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专利号(申请号): 200910112270.012) 一种透明多晶Re:YAG陶瓷的制备方法, 曹永革,郭旺,黄秋凤, 黄志, 刘媛,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申请号:200910112279.1;13) 注浆成型反应烧结制备Re:YAG多晶透明陶瓷的方法,曹永革,郭旺,黄秋凤, 黄志, 刘媛,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申请号:200910112280.4;14) 一种稀土掺杂钇铝石榴石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 曹永革,黄秋凤,郭旺, 刘媛, 黄志,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申请号:200910112277.2;15) 一种通过喷雾造粒改性粉体制备稀土掺杂钇铝石榴石透明陶瓷的方法, 刘媛,曹永革,郭旺,黄秋凤, 黄志,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申请号:200910112792.0;16) 利用不同成型方式制备Re:YAG多晶透明陶瓷的方法, 郭旺,曹永革,黄秋凤, 黄志, 刘媛申请号:200910112793.5。17) YAG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曹永革 黄志 郭旺 黄秋凤 刘媛 唐飞,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27605.918) YAG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曹永革 黄志 郭旺 黄秋凤 唐飞刘媛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发明实用新型申请号:201020135282.3。19) 氧化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曹永革 黄志 郭旺 黄秋凤 刘媛 唐飞,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27601.020) 氧化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曹永革 黄志 郭旺 黄秋凤 唐飞刘媛,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发明实用新型申请号:201020135270.0。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轻用民死
守灵夜
教师对科学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实施,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质量。因而,在进行科学教育教师培训时,应该帮助教师回顾和整理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科学”呢?通常科学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Galileo,1564- 1642)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来指的是自然科学,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明确了科学的范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里,我们探究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联系,我们在习惯上也经常把它们联在一起,但它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社会的作用有很多不同。简要地讲,科学在认识世界中发现新的知识,而技术在改造世界中发展新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都是很必要的。对小学科学教育课来说,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科学方面有关的一些基础,但是,也会在实际动手中涉及一些技术的使用。我们鼓励在实验中考虑发展适合于学生的技能,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探究过程中。这样作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如建构一些结构模型和搭建电动车等,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多种感官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据学者们研究,对科学的定义至少有50多种。所以,我们不必去深究“科学”的确切定义,而是去理解有关“科学”的主要含义。我们论及“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研究、科学素质等。一、科学知识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大自然中进化、生存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奥妙,以及对绚丽多彩而又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不断地在进行探索,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释,包括用诗歌、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用哲学、宗教和各种假说等。但是,科学的解释与它们不同。科学的语言是基于实证的,有推理和经过归纳的,科学上力求用定量而简明朴素的语言来描述事实,表达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自然界的现象,这之中包含了一些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我们松开手,石头就会落到地上”。古代的人们试图去描述这个过程,石头和其它物体是怎样落向地面的。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首先把对这类现象的描述归纳成为规律,他认为,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的较快。他又认为,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下落的速度是恒定的。直到伽利略以前,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提出疑问。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发生了怀疑。为此,伽利略设计了试验。传说他在二十多岁时,爬上位于意大利比萨城的比萨斜塔,做实验来证实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的论断是错误的。他经过推理,对物体下落是否速度恒定也产生怀疑,为证实他对亚里斯多德主张的疑问,他用一块近十一米长的木板。木板中间刻画出一个宽为两个多厘米的沟槽,并用非常光滑的牛皮纸覆盖它,让一个光滑的铜球沿着斜面滚下,用一个带有阀门的蓄水器计时。在做了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斜面的百次左右试验后,他发现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非常近似于z = Kt2,而不是如亚里斯多德所总结的 z = Kt ,式中K是常数,z是距离,t是时间。当时还没有可以精确计量时间的仪器,为了计量时间,伽利略在一个水桶的底部装上一个很细的管子,在做实验时,在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水同时经过这根细的管子流入一个杯子,精确地称出杯子里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不同运动时间之间的比例。伽利略用了定量的方法来进行测量,用实证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他的假定,归纳出了规律,证明物体落下是加速度不变的加速运动,而不是速度不变的匀速运动。这种因怀疑而提出问题,用具有精确定量的方法来做试验,并从事实中归纳出定律和数学模型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近代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近代科学从伽利略开始。伽利略解决了物体是怎样落向地面的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向地面,而不是远离地面呢?这个现象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很长时期里没有人问为什么。直到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1642-1727)进一步研究了石头为什么会落向地球,为什么是加速运动。他力图归纳出不仅适用于地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作用规律,也适用于宇宙大千世界的规律。在观察了许多在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以后,他从直觉的假想出发,利用数学模型归纳出适用于世上万物间作用的万有引力模型。许多不同的试验为牛顿的假想提供了实证,他的假想就成为了公认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认为牛顿的定律在描述宇宙的某些现象时有局限性,他又在牛顿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论。这种对客观世界的研究进程会继续不断地深入进行下去,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依靠实证来不断逼近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总之,科学知识就是指人类经过科学研究而积累的,系统的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这个认识在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有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等。科学知识并不是客观不变的真理,更不是绝对的真理。通俗地说,科学知识的得来是有道理的,经过实证证明的,但是,它又是有局限性的,它在科学家不断地探究之中发展和深化。无限的客观世界是如此复杂,而且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们人类主观的认识能力与之相比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对客观真理的探究总是不断地在曲折中前进。二、科学研究的原则实际上,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用实例介绍了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可把科学研究的原则归纳如下。科学研究应该符合以下的原则:科学研究的第一原则:引出有价值的、能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问题。从直觉的怀疑,到概括和界定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出的问题应是为填补现存知识的缺陷;或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致力于鉴别某些现象的一种或多种起因;对一些假说进行规范的试验等。引出问题及为求解它而制定研究计划时,必须首先要对已有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实证工作有详尽的了解。科学研究的第二原则:把研究与有关的理论相联系。科学常常把建立理论作为长期的目标。这种理论不仅能解释具体的实例,也能对某类现象提供普遍化的解释。不论是以明显或是以隐含的形式出现,每一种科学探究都会与某种已存在的理论或概念的框架相联系,并用它们来指导整个研究活动。科学通过建立、修正和完善已有的理论,有时也会通过更替已有的理论,以获得新的解说,逐步积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第三原则:使用能够直接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中,应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特定的研究构思和方法常常仅对某一类研究和问题适用,很难适用于一系列探究中的所有问题和课题。因此,在研究某个系列问题时,经常要采用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该系列问题中的不同部分。科学研究的第四原则:提供一个连贯的、明晰的推理过程。科学的核心是理性的推论: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和对现象的观察,提出解释、结论,或预测。科学研究需要一个逻辑的推理过程:从实证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证。这个过程是连贯的、可分享的、对怀疑者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的第五原则: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科学研究强调对每个发现与结果进行检验、证实和校核。由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有限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之上,因而,科学上需要把特定情况下获得的发现,应用于的对象和情况。当某些发现能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和地点被重复时,科学的知识才可以认为是被确立了。科学研究的第六原则:公开研究情况,以便鼓励专业界的审查和批评。科学研究只有在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专业同行的评审后 ,才能肯定它对对知识的积累做出了贡献。这种不断进行的、合作性的、公开的批评是科学界兴旺的标志。目前,对教育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如果你认为你是在做教育的科学研究,就必须遵照科学研究的原则。现在出版的相当部分的教育论文,甚至是“优秀教育科学论文”都不列出参考文献。它们就不能看作是合格的科学论文,因为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延绵不断的人类探究活动中的一段,是前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而你的研究结果也必须要公开接受其他人的检验。不论人们是从事什么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应遵循上述科学研究的原则,这些原则也会在我们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体现。三、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广义的讲,科学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即我们通常讲的R&D。什么是R&D呢?根据我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文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这些新知识包括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它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规律、新学说,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的)或新途径。试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已有的知识,为生产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个项目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发展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中有的体现。而且,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上述三方面的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时也很难区分。在知识社会里,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范畴有了扩大,不仅包含着对知识的发现和将知识应用于改造世界的技术转化,而且还包括对知识的管理和传递。知识向实用的转化不仅为满足工业上生产新产品的需要,而且应满足医疗上的需要和教育上的需要。例如像现在有关人是怎样学习的,有关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且来自不同的学科。这些研究的成果要用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就必须经过归纳、整理和转化。知识转化需要作为一种专业,同样需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今天,没有智能工具的引导我们不可能管理大量的信息,智慧和直觉经常会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遗失,因而信息的综合、运用已和生成数据本身同样重要。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什么是科学精神呢?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争论也不少。由王大珩和于光远先生主编的“论科学精神”一书是当代中国论述科学精神相当高水平的一本著作。书的封面上还写有“新世纪初,我国学者首次深入系统的论科学精神”《1.3》。书中介绍,据樊洪业先生考证:在中文文献中最早提出“科学精神”一词的是留美学生任鸿隽先生,时间是1916年。竺可桢先生曾把科学精神归结为“求是”精神,即“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周光召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将科学精神的核心确定为“求真”,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是合适的。蔡德诚先生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他认为客观的依据是科学活动的立基之本。科学探索是需要想象力的,但是这个想象力必须立足于客观依据,富于想象力决不是凭空的幻想和乱想。第二条是理性的怀疑。人有好奇的天性,奇则察,细察则生疑。疑逐生思。冥思而深究。疑是重要的,但要基于实在的矛盾,要基于事理的逻辑。第三是多元的思考,因为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多维的。人们需要经过充分地多元多维多方位的思考,才能产生出理性的怀疑。第四条是平权的争论。平权的争论本身也是一个保障。只有保障了争论的平等性和自由度,才能产生出理性的怀疑和多元的思考。第五条是实践的检验,在充分地自由探索和争论以后,谁是谁非,最后人人都要服从于实践检验的结果,而且要心悦诚服的服从。第六条是宽容的激励。人的探知能力是有限的,要允许失误和失败,不要以一时一事论英雄。蔡德诚先生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而且联系我国实际,比较有针对性。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到用科学精神这个词,相近的有“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是:1.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2.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3.批判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4.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5.对变化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对照一下,和蔡德诚先生提出的科学精神的六个方面大致一致,可以在科学教育中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体标准的参考。第五节 科学素质在中国科协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大纲(2049计划)中,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作了如下的描述: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这是对中国公民素质的要求。学生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对其成年时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经合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成绩测试项目中,对所测试学生(15岁)的科学素质定义为:科学素质是指能具有运用科学知识,识别问题,并能吸取基于实证的结论的能力,以便对自然界,以及对由于人类的活动使之产生变化的自然界,进行理解和进行决策。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认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的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以上三方面有关科学素质定义都是强调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公民能够行使公民权利,不是针对从事科学工作的社会特定人群而设立的,比较合理。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中关于“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外,也是一致的。不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具有科学工作者的水平,具有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每个提出应具有科学素质的要求,反应了知识社会的特点。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该包括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探究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以及具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科学素质的社会公民可以在知识社会之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对有关信息进行判别和选择;参与决策和讨论。

科学研究是什么,然后去想办法什么的过程

水弗能溺
后仕
  答案: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黄世文的科学研究

汤曰
庇护所
1、加强稻瘟病研究;2、水稻穗颈瘟和穗腐病复合发生、流行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尽快鉴定;3、关注水稻矮缩病毒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和研究动态,筛选抗矮缩病水稻品种(材料),服务生产和抗病育种。 主持课题8项,参加863子专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攻关(支撑计划)、国家(省)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部、省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课题20多项。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稗草病原真菌孢子培养及其基因改造研究”(30070505)(2001-2003);2. 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3.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食品生产过程中转基因相关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8012-010B)子专题(2009-2010);4. 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14)子专题(2011-2015);5.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子专题(1999-2002);6. 农业部能源生态建设课题“水稻沼肥施用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2006);7. 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项目“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和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SN200711)(2007-2009);8.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引导项目;9. 2008年参与申请“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二期)”(2009ZX08019-006B)扩建基建项目。研究进展(含主要贡献及今后打算):1、在进行杂草生物防治研究中,筛选到稗草生防菌HGE,发表了相关论文26篇,获得专利2项,为后来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制剂研发、成果鉴定及获奖打下了基础。2、是确定水稻抗纹枯病鉴别寄主、鉴别菌株;确立抗纹枯病鉴定技术、方法的主要完成人。在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纹枯菌与寄主互作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发表相关论文15篇,申请专利1项,在国内该领域有一定影响。3、在国内外首次明确水稻穗腐病的侵染源、发生、流行、危害及产量损失与气候、品种的关系。研制出复配防治剂及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后取得了较好防效。4、研究、集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提出了以“病虫测报圃结合当地县(市)、乡(镇)植保信息,进行准确测报,精准防治”的优质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在多个省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效益。在主持国家行业(农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期间,研究集成了“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纹枯病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273.8万亩,平均每亩平均增产稻谷45.86千克,减少施药次数1.2次,每亩减少农药用量129.7克有效成分。增产、省药、省工合计每亩节本增收112.8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应农业部要求,编写了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主推技术9项,作为2011年农业部主推技术。9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是:1、“一浸二送三预防” 防控稻瘟病技术(药剂浸种、移栽前施送嫁药、送嫁肥);2、“肥水调控+倍量施药”防控水稻纹枯病技术(N、P、K,有机肥平衡施用,控制N肥,加大用药量);3、“药剂浸种+倍量施药封锁中心”防控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技术(药剂浸种、加大用药量封锁初发病点或中心);4、“一浸两喷”防控稻曲病和穗腐病技术(药剂浸种,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二次喷药)5、“抗、避、断、治”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技术(选择抗性品种(组合)、调整播栽期避开传毒媒介昆虫高发期、切断传毒源、以治虫防病)6、“选药-选时-喷到位”防控稻飞虱(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技术(选择专化性药剂、速效和持效药剂兼顾、选择卵孵化高峰及2龄幼虫前施药、用粗雾喷到稻株中下部)7、“物理与生物防治结合、前期压基数后期保穗数”防控稻纵卷叶螟技术(利用诱虫灯加生物农药,重点在前期杀虫压低基数,后期防治保穗数);8、“栽培避虫+性诱剂诱捕” 生态绿色防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技术(调整播栽期将水稻易感虫期避开害虫高发期);9、“针对性药剂复配,下粗上细”防控水稻后期复合型病虫害技术(根据主攻病虫害选择专化性药剂,下部病虫害喷粗雾、上部病虫害喷细雾)。 1. “稗草病原真菌制剂防治稻田稗草研究”2003-7-18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排第2位),同类项目国际先进水平。2. “微生物除草剂杀草毒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2007-5-30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第6位)。3. “优质早籼中鉴100的选育与示范推广”2005-5-12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排第12位)。4.“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中香1号生产技术”2001-09-26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成果鉴定(子专题主持人),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