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技术包括哪些领域

三宝
将反于宗
科技包括: 一是现代科技 高科技就像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二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中国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二是生命科学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二一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有哪些特点

顾欢
故万物成
现代科研组织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把人力、资金和设备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的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构.现代科研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型的科研组织结构和科研手段、科技信息的公用化.新型科研组织的结构包括: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弹性组织结构.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是针对综合性的科技领域、工程技术项目或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任务,把有关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建立综合性的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研究院、所或研究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移植,形成新的观点、方法与技术,开拓新的技术领域.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科研组织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科研组织有两种形式,即按学科和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按产品和任务建立科研机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将按学科专业与按产品任务的建制作综合考虑,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办法,处理专业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科研机构内,根据学科和专业建立研究室(组),以利于积累专业资料,培养专业人才;在承担综合性任务和研制产品时,把不同专业的人员重新组合,形成专题协作组.纵向是专业研究和职能部门的指挥线,横向是项目研究的指挥线,纵横交叉形成矩阵.这种形式能较好地适应综合性的课题任务,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现代科研组织的弹性结构,是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完成不同性质的任务,更充分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对人员、设备、资金、组织形式等,适时进行调整和组合,为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以求得科研工作的最大效益.现代科研工作是以高明新技术实验设备、检测计量仪器以及大量的最新科技信息为基础的.为了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就需要实现共用性的科研手段和科技信息的公用性.因此,必须建立各类实验中心、测试中心、计算中心、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等开展专项技术服务的组织机构.以地区性计算中心为例,它可提供的服务一般有:1)为本地区提供大、中型通用计算机的使用时间;2)为用户编制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3)与信息部门合作,为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手段;4)为本地区培训计算机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大型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公用化的优点是:1)实行集中管理与开放使用,便于提高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率;2)实验仪器配套,实验人员专业化,能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和实验工作质量;3)科技服务工作专业化,可减轻科技人员的负担,提高科研效率;4)可节省各部门装备科研设备的资金,有利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

张苍
天文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  2003 年SARS的流行,包括对SARS的所有猜测,都直接和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问题相关联: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等,防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和环境受到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和生物毒害物质的危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物安全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病的巨大危害  传染病包括人、动物、植物传染病,尤其是人类传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传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国,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另外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每年仍在全国部分地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20 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进入21世纪,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却已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是首位分离出冠状病毒,并发现冠状病毒变种是SARS病原的学者。SARS病毒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与其他病毒基因进行重组,进而变成为新病毒。而且许多实验结果也显示,以这改变方式产生的新病毒,毒性会比亲代病毒更强。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状病毒,而这种病毒又很容易出现变种,极具危险性。因此,袁国勇认为SARS病毒很有潜质,成为除了天花以外制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外来物种的入侵、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佳作示范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让人们的生活跳动科技的音符。  寿命变“长”了  1900年全世界人均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正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已经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在“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婴儿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种卡介苗,1921年起进行人体试种的这种疫苗,消除了结核病的阴影。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避孕药、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显微外科、心电检测、超声波诊断、核磁共振诊断、断层扫描成像(CT)……这些今天看来很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20世纪的重大医学成就。我国科学家在上海试验的转基因牛、羊,使人类看到了“动物药厂”的曙光。试管婴儿,克隆羊的问世,使人类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在人类获得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后,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阶段。重大疾病基因将被发现,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将会有希望治愈。  世界变“小”了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从微电子向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计算机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从事商务活动、交流、娱乐、学习,甚至工作的基本方式。  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突破时空的约束,地球成了人类的村落。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运到空运,运输工作的进步彻底变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1903年,莱特兄弟用木头、电线、布料制作的飞机实现了首次飞行。飞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12秒,却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日新月异的飞机制造技术,已可以使人们在24小时之内飞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无线电、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使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电话到电报,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移动通信到传真机,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千里眼”和“顺风耳”,使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为方便。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贺卡。在昔日李自成屯兵养马的陕西商洛山区,如今农民已经通过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人类在突破空间约束的同时,也开始突破时间的约束。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激光唱机和数字音像设备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留给后代,我们也可以耳闻目睹先辈们的风采。  劳动变“轻”了  科技解放了全人类,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人脑的计算到电脑的计算,人类创造了“人脑创造电脑,电脑促进人脑”的奇迹。在第一台电脑投入运行后的10年间,它的运算量估计比有史以来人为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现在,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无数中国人可以使用汉字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上自由驰骋。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上升到80%左右。  文明变“绿”了  21世纪,人们将会吃上大量绿色食品,而无须担心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因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可创造出生物杀虫剂、除草剂和生物肥料。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把抗寒、抗病、抗虫害的外源性基因植入农作物中,解决虫害、草害等问题,同时也有效地保护环境。不仅如此,生物技术将使抗寒、抗旱和抗倒伏等品质优良的作物大量出现,从而提高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生物技术用于环境保护也将大显身手。首先克隆有完全相同基因的树林,可以使因滥砍乱伐、火灾等原因而被破坏的森林迅速恢复。而且像克隆绵羊多利那样的生物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拯救濒于灭亡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等。  1999年6月,出席世界科学大会的两千多名代表发表了宣言,这意味着全世界科学家和科技决策者向全人类做出了庄严承诺:科学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要扎根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人类无比光明的未来并不是靠守株待兔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进行理智的思考和选择,需要我们付出心血,需要我们做出牺牲。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资源的大量浪费,面对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造成的冲击,人类开始觉醒了:科技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必须选择一条科技、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绿色文明。

科学技术的定义

当暑
夫迹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扩展资料:科学技术的分类: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2、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最高概括和总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技术科学

玫瑰海
列子提履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包含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是研究指导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学科。 以基础学科为指导,以技术客体为认识目标,研究和考察各个技术门类的特殊规律,建立技术理论,应用于工程技术客体。它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又将技术知识提高到理论成为科学。 其内容包括单门学科如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学、化学工程学以及综合学科,如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工程科学等。 技术科学通常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数学并列,被认为科学的五大基本部类之一。

什么是科学技术方法论

埃德加
掠杀者
评论 ┆ 举报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百度知道知识人的观点回答:星辉月明新手3月26日 19:49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科技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对科技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的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等内容.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哲学研究实际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发展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思维科学,科技社会学,科技方法学,科技伦理学,技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和前沿学科的性质.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研究领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等,均为其研究的范围.其理论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高校的科研与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意义.应用研究对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其主要研究方向有:1.科学思想与方法研究:主要研究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历史的角度对科学发现过程进行理性重建或从哲学的角度对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2.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文化价值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3.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公共道德,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决策部门调整和制定科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4.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科技传播与文化研究:主要从事科技传播的手段与效果,科技传播媒体及组织管理,国家科技传播体系,以及作为文化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5.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主要研究宏观科技管理的基本手段与途径,微观科技管理的基本理论,不同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大学,科技企业等)科技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五,课程简介21-010108-01-09科学技术哲学通论3(54)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自然观的演变过程;自然规律的认识方法及其发展;对科学的内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的动力的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新的发展观.参考文献:1. 教育部社政司.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 黄顺基等. 科学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1-010108-02-09科学哲学原著选读3(54)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学中的合理性,客观性与价值;归纳,预测,证据;确证与关联,不确定性;解释模型;自然规律;理论与还原;经验论与科学实在论.参考文献:1. 塔尔斯基著,周礼全等译.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32. 江天冀. 归纳逻辑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1-010108-03-09科学史原著选读3(54)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通过阅读科学经典文献;研读反映杰出科学史成就的佳作;掌握权威的科学史工具书;学会查阅和利用科学史文献;了解科学史研究的国际背景和前沿状况;提高在科学史领域中的文献分析和利用能力.参考文献:1. 乔治.巴萨拉,威廉.科尔曼主编. 剑桥科学史丛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021-010108-04-09科学社会学原著选读3(54)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社会学和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研究组织形式的演变;科学共同体;科学系统的自我控制机制;科学中的角色;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实验室及其超越.参考文献:Robert K Merton著,范岱年等译. 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 J.D.贝尔纳 著,陈体芳译. 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010108-05-09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研究3(54)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观的关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矛盾;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参考文献:雷切尔.卡森著,吕瑞兰,李长生译. 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0-010108-01-09自然科学哲学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研究自然科学前沿提出的;与特定的科学问题密不可分的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或伦理学问题.它们或者触及到科学认识的深层哲学问题,或者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参考文献:1. 孙小礼主编. 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赵光武主编. 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ature,Science,Philosophy of Science, 自然辩证法通讯[J],自然辩证法研究[J]等刊物上的有关文章.20-010108-02-09科技政策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技政策的出现及其意义;国内外科技政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科技政策的社会评价;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及其后果.参考文献:1.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编. 中外科技政策评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樊兴顺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政策[M].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约翰·阿利克等著. 美国21世纪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国防出版社,199920-010108-03-09科学传播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技哲学先修课程:科学技术概论内容概要:科学传播的演进与发展;科学传播的基本途径和模式;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及技术传播的基本特征;科学传播的社会功能;国家科学传播体系的构成及科学传播政策;科学传播与现代传播技术.参考文献:1. 翟杰全. 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孙宝寅. 科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0-010108-04-09科学思想史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学概念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文化背景,过程和意义;科学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科学发现的影响;科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参考文献:1. 吴国盛. 科学思想史指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2. 梅尔茨.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 霍尔顿. 科学思想史论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20-010108-05-09技术创新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探讨技术创新的理论,过程,机制,要素,方式,战略,作用;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管理问题.参考文献: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0-010108-06-09科学与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学与公共政策是一个面向社会现实的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在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中地位和作用,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反思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参考文献:1. 威廉·N.邓恩.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Richard P.Barke. Science,Tech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c,198620-010108-07-09科学方法论专题研究2(36)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先修课程:大学哲学内容概要:科学方法论史;近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科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的特征;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参考文献:11.1. 孙小礼主编. 自然辩证法通论(第二卷,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莫兰. 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010108-08-09科学技术管理2(36)适用专业:科技哲学先修课程:科学技术概论内容概要:宏观科研管理的基本手段,方式和目标;微观(包括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大学等科技型组织内的)科研管理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考文献:孙岗. 科技管理学[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揪错 ┆ 评论 ┆ 举报

科学技术的作用

其为人也
忽乎芒乎
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2、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3、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2000年12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5.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6.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中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7.超级计算机智能化2000年11月29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8.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团队凭“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潘建伟说,2016年将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并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初步构建天地间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面向2030年,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网络空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深空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种业自主创新、健康保障等领域,抓紧遴选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级海试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潜试验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可以说这次海试获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研制任务,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生产部门和高校,在长达10年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

怎样认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继承人
办公事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现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形成了社会的科学化局面.社会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发挥其各项社会功能(详见第一章第二节),促进了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实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式(参阅第五章川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无不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参阅第六章).在这些方方面面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概括出科学社会化的主要特征,即社会行为理性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生态化.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本身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化的科学,成为社会和国家所太力发展的事业.一般来说,科学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研究从较分散的个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即大科学的兴起、科学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二是科学技术研究条件社会化,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乃焚大槐
出马仙
科学技术是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的历史是人类对自然、对世界的认知史,也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20世纪是科学技术成就辉煌的世纪,也是人类理性日益成熟的世纪。人类对自然的观察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扩大了10万倍以上: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已经从大于10-10米的分子、原子集团深入到小于10-18米的基本粒子内部,而对宇宙的观察眼界则已经从直径10万光年扩展到150亿光年的大宇宙范围。一方面,由于各门科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从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片段,到宇宙、天体、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所有各个层次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大量兴起,各门学科之间的空隙逐渐得到填补,其中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出现,使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始消失。由此,自然界各方面各个层次及其之间的过渡环节也开始逐一为人们所认识,整个自然科学正在形成不断发展的、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类对科学技术活动认识的哲学眼光、历史视野和战略高度不断扩展和提升。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对于生态环境危机的警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对于科技对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可能带来的危机的担忧,标志着人类对科学技术反省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一系列科学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自然图景的认识,而且带动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对论、量子论和信息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夸克模型的发现,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建立,以及地球板块模型、宇宙爆炸假说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能量、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革命。量子化学、固体能带论、质能转换原理、生物遗传中心法则、受激辐射理论、反馈控制等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划时代的关键科学原理,开创了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等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领域。源于核物理学研究的核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原子弹、氢弹、核电站以及可控核聚变实验的实现;源于半导体物理学、电子物理学研究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其软件系统的发展则是以数学和逻辑学为基础的;源于量子理论的光发射和吸收理论与固体物理学结合导致了激光器的诞生,不仅发展出半导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等多种激光器,还衍生出基于其他物理原理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和原子激光器等,导致了激光和光通讯技术的出现;而基因控制技术,包括引起震撼的动物克隆技术,则都是以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中心法则为基础的。快速推进的科学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成为技术进步的基础和推动力。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不断引发出影响深远的新的产业革命。技术进步也为科学发现和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与观察手段。上述这些20世纪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仍然在不断迸发出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不仅如此,这些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既是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对其自身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科学技术在最近100年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的图景。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创造出了前几千年都不可比拟的物质文明。今天,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并已形成以知识为基础与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构架。科学技术更加彰显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