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情人节
皆原于一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蒋巍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文/刘蒋巍课题:《合并同类项》;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研究者:刘蒋巍一、课前准备(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2)现象讨论: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阿拉伯
模仿犯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诸冯丁6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342

课例研究适应于所有教学问题的研究吗

罗汉钱
入火不热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有的教案是有经验教师的设计,反映的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设计。实际上,这时开始重视教学的设计。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的内容有几个设计(教学思路)。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设想来设计的,供教师来选择使用。与原来相比,可能是一种进步。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但是当有了选择之后,学习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注意。开始注意到教师的不同风格,但学习者主要还是被动的。90年代初兴起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奠定了课例研究的基础。课例研究提出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归。2、课例研究的操作(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问题)从充满困惑的、相互冲突的、难以解决的教学事实中发现教学的问题,提炼出研究的主题祝您生活愉快,。

课题研究怎么开展

黄宗
爱会赢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二) 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1、理清研究思路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什么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1)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4)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四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有: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五是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应用研究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语文课例分析怎么写

迷情夜
劳动节
语文课例分析框架课例分析即课堂教学分析,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项核心活动。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从四方面来构建语文课例分析框架:课例分析的内容(解决分析什么的问题)、课例分析的视角(解决分析的角度问题)、课例分析的方法(解决怎么分析的问题)、课例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一、课例分析内容(一)目标定位 1.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2.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定位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恰当,体现系列性和梯度。 4.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已有什么?缺少什么?发展什么?) 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二)内容组织 ⒈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并逐步达成目标。 ⒉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度、容量适当。 ⒊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训练配套,拓展合理。 ⒋ 主要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三)能力培养 ⒈ 注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⒉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的习惯。 ⒊ 倡导学生质疑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有价值的独特见解。(四)师生关系 ⒈ 师生相互尊重,教学民主。 ⒉ 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⒊ 学习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五)教学方法、手段 ⒈ 注重因材施教。 ⒉ 教学设计有创意。 ⒊ 合理使用教具及多媒体。(六)教学效果 ⒈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⒉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 ⒊ 课堂氛围和谐。(七)本课例的价值如何(思考和观点) (不同类型的课例,对分析内容的侧重是不同的)二、课例分析的视角依据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语文课例分析的关注视角如下:1.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2.语文教学的关键事件3.学生能力的生成点4.教师教学的发展点5.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6.语文课堂文化根据课例分析的作用,可将课例分为下面的类型1.名课研习:细致解析优秀语文教师的名课,供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和语文教师研习2.课例研讨:由一堂课延伸,研讨执教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某种主张,讨论其在课程论或教学论上的意义。3.课例评析:评议较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4.课例兼评:分析语文教学的某种现象,兼及对一些课例的评议。5.课例综述: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课题(作文和口语交际等)的教学,作较全面的扫描,并加以专题评议。(不同类型的课例分析,对关注视角的的侧重也是不同的)三、课例分析的方法课例分析的步骤一般为:1.确定主题: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困惑,用分析、归纳等方法,确立研究主题。2.课堂观察:(1)课前会议,根据需要确立观察点(分析、归纳法)(2)课中观察,(观察、记录法)(3)课后分析,(统计、分析法)3.分析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观察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4.组织撰写: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描述,重写主要事件以及反应,检查行动的结果,为下一步课例研究作好准备。课例分析文本的基本结构:1.课例的背景——主题首先应该描述课例分析的背景,本课例分析的意义2.课例的叙述——关键事件交代焦点人物或事件以及当下对相关理念的研究现状3.课例的分析——思考、观点 四、课例分析的注意事项 1.要有分析者鲜明的观点(问题发现) 2.要引入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引用原文要注明出处) 3.要有归因分析(分析实录,要有定性的、定量的分析) 4.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思考、结论)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黑白间
孜孜不倦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蒋巍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文/刘蒋巍课题:《合并同类项》;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研究者:刘蒋巍一、课前准备(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2)现象讨论: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老阿姨
红内裤
序言:首先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如意!短暂的寒假一晃而过,假期中接受了靳主任安排的一项任务,做一个小专题《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我深知,在咱们同事中间,有许多专家型的资深教研员,今天在这里班门弄斧分享这个还不算成熟的话题,内心感到很惶恐。所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哦!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大概就是观课、议课、了。在教研中,我们常常带领教师反观课堂现象,追忆课堂环节,回望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和教师们一起提出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仔细想想,由于我们听课时间比较随机,听哪位同志的课也常常受制于学校的安排。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大多就变成了“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显得不够明确。那么,怎样引导教师借助课例开展校本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效益倍增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话题,分别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绿阴不减来时路——怎样撰写课例》第一个话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一、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课例与教案的显著区别是,教案是预案,借用英语中的说法是“将来时”;课例是已经发生过的,是“过去时”。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客观地、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是真实的课堂再现。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认识,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课例仅是教育案例的一种。课例和教育案例有一个相同点——均有一个研究的“主题”。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其中“主题”正是课例所要表达的灵魂( 研究的成分) ,“载体”正是课例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媒介。 3.课例与思辨或经验论文的区别这一种情况很容易甄别。需要说明的是, 课堂实录片段配以点评类型的文章不是课例。对同一节课的不同片段做出点评时, 往往对每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评析, 如果从全盘来看, 则发现这类文章分析课堂的视野比较宽泛、点评比较发散。还有的文章是具有一个大的研究观点, 但选取了不同的课堂片段每次从一个更小的视角加以剖析, 就每个片段而言, 读者无法了解这个片段对应的原课究竟具有怎样的一个整体授课思路。还有一种是围绕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漫笔类文章也不是课例。这类文章的作者一线教师居多, 往往是针对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或观察了一类课之后有感而发。这类教学漫笔往往比较生动、情感化、吸引人, 但缺乏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入提炼、缺乏理论角度的诠释。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课例的根本特征: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 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 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 而且, 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 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 当然也会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4.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如果依以上标准来衡量,我脑海中所读过文章一一掠过,真正称的上是一篇完整的课例的,已经是寥若晨星了。第二个话题《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一——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通常要通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一、研究主题的特征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试图以“数学探究学习的要素”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然而有关探究学习的要素或环节的探讨已有共识,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组织才应当是研究的重点。之后,该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为“数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探讨把学科内容转化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探究情境是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其创设方式必然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值得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深入开掘。二、研究主题的类型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举一个例子,春节前,我们一起在洛阳听过的语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节课《钓鱼》,有的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模仿钓鱼的动作,还有的教师自始至终强调环保的问题等等。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一堂品德课。显然,这些教师就没有把好小语学科的脉。如果让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话,可围绕“《钓鱼》编者的意图及设计”进行课例研究,重新确定将“钓鱼的启示”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从而彰显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今天,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在这方面,一所学校的教学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究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教研组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先后开发了对联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小说中的数学等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对上述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精心编排,最后形成了一系列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诸如此类有关课程知识的课例研究必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个别优秀学生经常掌握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接受。于是他们开展了“分散话题权,促进组内平等”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三、主题的确定过程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之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理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是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1.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于主题确立的过程。比如高中段教师欲开展“诗歌鉴赏的模式”的课例研究。就可以先查阅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归类”等资料,并对语文学科中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而后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后再通过搜集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展开教学。可见,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2.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3.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会是不完整的或不关键的。因此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是课例研究主题确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四、研究主题的系列化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学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课例研究放弃主题系列化的追求。比如,一所学校为促进学生在双语课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各个教研组围绕双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例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概念讲述活动化的研究”,艺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数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语课堂用语的多样性研究”,科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学科用语的准确性研究”。一段时间后,学校对各个课例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概括为一个大的研究主题:“促进学生理解的双语教学语言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案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设计 在课例研究中,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课例研究的基石。它规划了课堂活动的蓝图,不仅提示观察者在课堂上看什么,而且是观察者记录和分享观察结果的所在。再次是交流工具,教案传达出设计者的思考,在课后研讨时可将其与课堂实况加以比较分析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效实施课例研究的教案呢?一、理解“合作设计”的确切内涵 教案的设计也应是合作的成果。虽然我们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传统,但实践中集体备课往往简化为“上课教师汇报设计内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协作互助、深度研讨、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导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在课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设计要求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授课的最佳方式。为此,研究小组要从几个方面来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各自初上这堂课时有哪些困难与乐趣,学生的表现如何;当前班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可采用的教科书及其它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设计有助于上课教师丰富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最初设想。可以说,教案的合作设计实现了教师群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课教师要把集体生成的统一认识不加批判的接受下来。合作设计不能以磨灭师生的独特性为代价,每一个课堂中的师生都是具体的,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组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二、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在传统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大都过于笼统,有时所表达的是整个学段或整个班组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等类似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这种分析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几乎是当前我市教师的通病。 在教案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先测试或访谈等手段,开展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教师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越有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三、转变教案的设计重点 课例研究致力于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丰富学生的见解”才是课例研究的核心追求。课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要求教案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做了大胆革新,将其细化,分为两栏:即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或添加“设计意图”分为3栏。这种复线型的教案有意识地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并将设计意图也列在旁边,有助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特色优势

忘年忘义
表诠
除了其他小学都有的,如环境优美,师资力量强外,还有就是它能用心做教育,用文化来引导学生自律:教学理念也别具一格,这就是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优势及特色所在啦。另外我小学就是在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读的

大连市101中学的简介

贝多芬
王乃悦之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945人,教师137人,离退休教师106人,退养教师15名。其中高级教师48人,研究生学历 4人,教师学历本科达标率达97 %。有辽宁省骨干教师3名,大连市骨干教师15名,金州区级骨干教师11名。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大连市优秀教师及大连市优秀班主任12名。 大连市101中学秉承全人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视为学校使命。校风:崇文尚德 格物致知教风: 学高、身正、敏行、兼爱学风:好学、善思、博采、笃行学校特色: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实现环境育人;倡导学科教学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体育艺术教育传统,打造高身体素质、高人文素养的现代中学生。翻开荣誉册,大连市101中学有着骄人的辉煌历史:199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的称号;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曾来该校视察体育特色建设,欣然题词“全面发展,成绩显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88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该校视察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特色建设给与充分肯定,挥笔写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造就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努力”的题词,对101中学的发展寄予厚望。该校体育运动代表队多次在国内、国际赛事上摘金夺银,成绩斐然;该校还培养出了曲云霞、刘冬、徐永久、宁礼民、牟伟国、赵永胜等国际国内健将。2003年获得大连市金州区“管理规范化学校”、2003年底获得“大连市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2004年12月获得辽宁省图书示范校、2005年获得大连市“绿色学校”、 “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金州区“九五”教科研、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获得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金州区中小学文化科技艺术节一等奖。自2003以来,学校升学率、全科及格率不断上升,在金州区名列前茅,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毕业生和特长生。 大连市101中学的行政班子是一个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服务型领导班子。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雪洁、副校长王正伟、副书记刘文华及中层干部7人组成。管理模式呈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民主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通过每周一次的校务会议,每学期一次的教工大会等形式对学校事务进行商讨、部署,建立健全各项学校制度,通过常规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有效。 该校德育教育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的合力德育教育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和学校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开放课等课例研究的形式认真研究新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正伟及教导处主任通过不间断的课堂教学调研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介入和干预,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为了加强该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今年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提高工程、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工程,寻求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一批人品、学品、教品兼优的教师队伍渐渐脱颖而出。 特色建设是大连市101中学始终坚持的学校传统。学校在全人教育的思路下,致力于特色建设,艺术教育、体育特长生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建、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论坛的开设、校刊《百舸》 校报《百味》的发行等都成为学校独特的风景,彰显著素质教育理念下生动鲜活的学校品格。学校开发了18门校本课程,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需求,也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大连市101中学从历史中走来,经历冲刷的文化历久弥新;校舍可以拆迁、校名可以更换,但改变不了的是岁月洗礼后积淀下来的文化和精神!今天的101中人将接过薪火,为金州基础教育继续建功立业,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重彩续写大连市一0一中学崭新的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