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例研究有什么作用

真希
放課後
课例研究培训有什么作用?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师培训活动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所以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走教师培训共同体之路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一、课例研究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实践的理论依据教师专业本质上是一种学科教育能力。从实践逻辑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实践通常是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议课等构成,教师的学科教育能力也需要通过这些教师专业实践来完成的。而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合理化”的实质是使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设计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其中“提出问题”是方向,“观察交流”是专业成长共同体的途径,“反思提升”是目标,关键就在于通过理性地实践对象“是什么样的”来指导实践、解释实践,从而使实践从经验性的直观、直觉层面得到提升。“课例研究”使教师收获的不只是一节课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分析教学问题、解释教学现象的理性知识和眼光。二、“课例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 课标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有利的丰富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所以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由于“课例研究”是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全过程的参与,就必须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否者就无法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学习的重难点,隐含的思想方法,呈现的教与学的方式及习题的练习功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要进行研学,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为参与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三、“课例研究”有利于助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由于“课例研究”活动方式是围绕一个主题,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以专业研究人员的点评、辅导为辅,在教案设计上尽量追求完美,是比较成功的课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具有动态化。所以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能通过实践、观摩、反思、交流、探讨等活动,实现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共享生命体验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过程,助推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四、“课例研究”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 教育科研就是运用教育科学和学科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课程改革要求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教书育人”,是一门对教材、教法、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要求很高的职业,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师从“经验型”到“专家型”,由“辛苦型”向“创造型”角色的转换是当今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课例研究” 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活动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意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教研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的领域,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在课例研究实践中有时会产生极富生命力的“一闪念”,这个一闪念或许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提升了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总之,教师培训的途径是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需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教师、不同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以课例研究引领,教师群体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就能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师培训专业成长共同体。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能儿子乎
美狄亚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蒋巍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文/刘蒋巍课题:《合并同类项》;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研究者:刘蒋巍一、课前准备(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2)现象讨论: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

言意
悲之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蒋巍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文/刘蒋巍课题:《合并同类项》;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研究者:刘蒋巍一、课前准备(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2)现象讨论:

“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惜哉
风教
找出规律,指导课改。

教师做课例研究尤为重要的是什么

泉水
上无为也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参考资料:“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1 源自:人民教育2010.21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作为一种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过去10年是课例研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广泛推广的10年。实践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学变革迈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以教研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初设置以来,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但其行政性、事务性、随意性的运行状况距离专业化、规范化和常规化的开展目标仍有距离,因此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使学校教研组织发展为一种专业研究组织,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就成为学校变革的重要使命之一。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安桂清及其课题组成员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学校课例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疑问”呈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因此,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实践表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 源于现实。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由此, 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 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困惑就没有成长,当教师处于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顿的状态时不必感到焦虑,这证明自己正处于反思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教学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授课教师按照惯常的方式问学生:“读了文章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这些问题显然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时,一个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同学们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早自习预习课文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对教师触动很大,他对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是否不应该再用了呢? 经过反思,他认识到方法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他以“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开始了极富意义的课例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2 3 具体可行。在课例研究的初期,教师的选题往往过于宽泛,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对话的课堂”、“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等。因无法聚焦问题,这些泛化的研究主题必然导致教师对研究内容的解读浮于表面,而且这些问题无法引导教师深入探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大,但研究的时间却很短,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孜孜以求
怪兽狼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蒋巍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文/刘蒋巍课题:《合并同类项》;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研究者:刘蒋巍一、课前准备(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2)现象讨论: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小倩
孟胜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从心出发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A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蒙哥湖
大故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针对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地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认为进行课堂观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心理准备。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本着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的诚恳态度,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 2、要全身心投入。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稍不留神就会错失一个值得研究细节。 3、要掌握观察要领。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注重多角度观察,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学。 (1)听:听教师怎么讲,是否清楚明白,启发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及参与热情。 (2)看:一看教师,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师生是否平等交流,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二看学生,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 (3)想: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如:老师的教育能力也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 (4)进入听课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二是进入教师角色,听课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观察、研究别人怎么讲课,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入讲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即设身处地的想:这课要是我来上该怎样教? 4、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听完课后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翻翻听课记录,进行反复琢磨后,与执教者交流看法、建议,通过观察课堂这一活动使双方都获益。

语文课例分析怎么写

何其偏也
母子行
语文课例分析框架课例分析即课堂教学分析,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项核心活动。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从四方面来构建语文课例分析框架:课例分析的内容(解决分析什么的问题)、课例分析的视角(解决分析的角度问题)、课例分析的方法(解决怎么分析的问题)、课例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一、课例分析内容(一)目标定位 1.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2.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定位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恰当,体现系列性和梯度。 4.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已有什么?缺少什么?发展什么?) 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二)内容组织 ⒈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并逐步达成目标。 ⒉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度、容量适当。 ⒊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训练配套,拓展合理。 ⒋ 主要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三)能力培养 ⒈ 注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⒉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的习惯。 ⒊ 倡导学生质疑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有价值的独特见解。(四)师生关系 ⒈ 师生相互尊重,教学民主。 ⒉ 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⒊ 学习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五)教学方法、手段 ⒈ 注重因材施教。 ⒉ 教学设计有创意。 ⒊ 合理使用教具及多媒体。(六)教学效果 ⒈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⒉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 ⒊ 课堂氛围和谐。(七)本课例的价值如何(思考和观点) (不同类型的课例,对分析内容的侧重是不同的)二、课例分析的视角依据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语文课例分析的关注视角如下:1.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2.语文教学的关键事件3.学生能力的生成点4.教师教学的发展点5.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6.语文课堂文化根据课例分析的作用,可将课例分为下面的类型1.名课研习:细致解析优秀语文教师的名课,供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和语文教师研习2.课例研讨:由一堂课延伸,研讨执教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某种主张,讨论其在课程论或教学论上的意义。3.课例评析:评议较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4.课例兼评:分析语文教学的某种现象,兼及对一些课例的评议。5.课例综述: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课题(作文和口语交际等)的教学,作较全面的扫描,并加以专题评议。(不同类型的课例分析,对关注视角的的侧重也是不同的)三、课例分析的方法课例分析的步骤一般为:1.确定主题: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困惑,用分析、归纳等方法,确立研究主题。2.课堂观察:(1)课前会议,根据需要确立观察点(分析、归纳法)(2)课中观察,(观察、记录法)(3)课后分析,(统计、分析法)3.分析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观察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4.组织撰写: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描述,重写主要事件以及反应,检查行动的结果,为下一步课例研究作好准备。课例分析文本的基本结构:1.课例的背景——主题首先应该描述课例分析的背景,本课例分析的意义2.课例的叙述——关键事件交代焦点人物或事件以及当下对相关理念的研究现状3.课例的分析——思考、观点 四、课例分析的注意事项 1.要有分析者鲜明的观点(问题发现) 2.要引入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引用原文要注明出处) 3.要有归因分析(分析实录,要有定性的、定量的分析) 4.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思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