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
http://hi..com/chuangqilunwen艺术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取决于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摆在今日中国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今,中国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培育“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艺术教育环境,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在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健全的人格心理、活跃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一、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强化审美教育,创造审美文化,对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审美教育,就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而且它的重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的智能(知识、能力、智慧)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获得各种科学知识。审美教育是人们开发智力、丰富头脑、提高文化品位可以依靠和借助的钥匙。审美需求和审美修养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于美育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深刻阐述:“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有密切关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般来说,想象力愈丰富的人创造力也愈强。审美教育实质上也就是培养人们想象力的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艺术创作和各种文化活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审美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学会创造。科学可以使我们认识抽象真理,艺术则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而且同时能够激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科学可以作用于人的理知,艺术则不仅能作用于人的理知,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感情。艺术的这种不同于科学的特殊作用即美感作用,就叫审美作用。可见艺术教育具有天然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专业素质,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前提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感性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中认识到自身《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10总第194期本刊网址:www1xuebao1net 2 37生活的价值。它把人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愉悦,具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曾说:“艺术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地位的东西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情感和灵感。艺术应该在我们身上实现‘凡是属于人的东西对我都不生疏’那句格言。因此艺术的目的就被规定为: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绪,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把心填满;使一切有教养的人或是无教养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凡是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秘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在赏心悦目的观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 2 ]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由于受到自身修养的限制,其艺术需要得不到满足和强化,其审美心理结构中的艺术结构不可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因而其艺术需要是难以保持长久的。而一旦失去了这种人类的本能需要,人就会感到生活中还是缺少了什么。而艺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具体、生动、直观、观感的美的形象来进行教育,力图使学生在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然观察中,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丰富情感体验,建立一种审美的自然观,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引导学生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绮丽美妙的自然界,在美的品味与感悟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激发,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使学生处于美感激荡之中,这种美感又进一步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情感中真善美的方面得到尽量发挥。我们可以说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艺术实践还是艺术环境的熏陶,都是一种艺术教育,都是通过具体、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提高敏锐的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与感悟中得到愉悦和理性的启迪,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想象力,提升创造力。二、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的确立、方法论的形成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在这一阶段。艺术教育塑造人格的重要意义在这里凸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又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者,社会的变化在他们心中引起的波澜也最强烈。同时,由于面临的挑战增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近来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出走、甚至是杀人的事件更是突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急需调整。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艺术教育恰恰是实现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艺术课程它首先是一种行为课程,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广泛思想内容、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启迪。这种情感和意识上的触动往往是构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条件。在艺术教育里,运用各类艺术丰富的内容和感人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在审美环境中和亲身的实践中感悟艺术作品所反映、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与艺术美标准的差距,从而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产生认同。这种认同又反过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以艺术形式表现的自然美景、社会文化,在欣赏中感悟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的、人性的真谛。同时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特别是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而心理与人格和谐、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培养、提升人的内在情感,使每个人都充满着美好高尚的情感,这是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基础。弗洛伊德在他的《诗人和白日梦的关系》中曾指出,人在现实中始终处于不满足与受压抑状态,形成一种自我的焦虑,要摆脱这种焦虑,就得寻找替代性或补偿性满足,于是艺术便起到了幻想与白日梦的作用。艺术的本质就是个人幻想的感性显现,是个人欲望、情感的变相满足,是自我的被压抑的各种能量和欲望的升华,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3 ]艺术教育可以使人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多种多样的艺术欣赏和创造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情感体验,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丰富情感,释放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减2 38 教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10总第194期轻心理疲劳,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所以艺术教育本质上还是从审美的角度塑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的情趣,注重生命的价值。而且以这种审美态度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珍爱生命、关怀他人、善待自己;以这种审美态度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而健全的人格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乃是创新人才必具的基本素养。三、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艺术的核心概念就是创造,它通过各类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沟通和联系,调动多种感官和感觉,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表达情感,表现自我,展示潜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对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得到协调发展。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必将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形象思维不仅是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它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认识功能与创造价值。例如被誉为“现代科学思想主义”的笛卡尔在1619年11月10日晚的无意识形象思维活动中创造出一门数学与逻辑相结合的新学科。在一切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这种解放能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潜力,给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之进行各种创造实践,最终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艺术,与其他的精神文化形式比如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比较起来,它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映、描写人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也就是说,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能相互关联呈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能呈现出在世界与我们内在世界(如情感)的具体性,这样它就能使我们细致入微地体验自然的内在生命、人生的悲欢离合、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艺术家们的创造精神等。这意味着,艺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艺术教育的这种意义在今天尤为显得重要,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专门化,人们已越来越容易被固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形易片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质力量则因抑制而得不到发展,这样,人也就容易丧失对生活全面的、具体的感受力而成为一个“单面人”、片面的人。而艺术教育的具体性、多面性和多变性,突破了这样的局限,使人的生命活力和创新意识得以释放和发挥。所以,通过艺术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一定艺术能力和素养,不但适应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且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又不能把艺术教育绝对化、工具化。艺术教育本身一种生命教育,是在提高审美的同时完善个人文化品格的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广泛的,要避免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狭隘化,不能只局限在艺术文化范畴,而应注意把艺术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进行相互的交融、渗透、合作,使艺术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早在五四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大力倡导美育和艺术教育,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传习所”等等,聘请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或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形成了注重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弘扬。尽管我国艺术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关键在于观念的提升,我们应该真正做到把艺术教育作为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