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考研注意的问题,应该看什么书

今有饥色
第八日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欣《中国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中国现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中国当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均、耿向东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中古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现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其他参考书目:《中国历史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予同《史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庞卓恒《中国历史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蓝勇《中国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寿彝考研时间安排:准备阶段 2009年 2月~3月 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考研应如何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全面准备考研。复习初期阶段 2009年 4月~5月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 2009年 6月~7月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强化提高阶段 2009年 7月~8月 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可参加暑期班,做到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 2009年 9月 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2.强化公共课的复习效果,不断完善复习总体结构。 2009年 10月 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 2009年 10月~11月 1.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2.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冲刺阶段 2009年 11月下旬 第三轮复习: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进入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 2009年 12月~1月 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进行查缺补漏,做考前整理。初试阶段 2010年 1月 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复试调剂阶段 2010年 2月 查询初试成绩。 2010年 3月 关注复试分数线。 2010年 4月 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2010年 5月 关注复试成绩。录取报到阶段 2010年 6月~7月 关注录取通知书 2010年 9月 报到我也曾打算考历史的,后来改专业了。加油喔!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保持自己的个性走自己的路万学海文序言一年多紧张的考研复习终于过去了,我有幸被J市的K大学录取。我想也许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是出于感激,二是想为历史学的光大尽绵薄之力。我主要想记下自己的一些经历,而并不奢望授人以渔。 在此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H省W市一所普通211大学的学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有幸被J市K大学的历史学院录取,方向是美国史。初试成绩总分为330,其中英语61,政治69,专业课200. 一、考研缘起1.1走上考研之路我想复试时如果被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从小就热爱历史学”。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但并不太确切。事实上大学以前我对各科都有着几乎同样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物理、天文、生物、化学还是文学、哲学、历史和地理。如果一定要指出那时最感兴趣的,那恐怕是地理学。小学时我已经把世界地图背得滚瓜烂熟。直到高中我对历史学的兴趣才超过地理学,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学名著比地理学名著更易获得。高二分文理科时,我选了理科。这个过程中家人的压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失误。尽管那时我的史地成绩常接近满分,但理科成绩也并不逊色。我对各科都有着淳朴的爱好,自以为每门学科我都能学好,于是最终我只好用硬币做出决定。或许那时我真的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一个抉择可能决定终生,正如蝴蝶效应那样,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就可能导致结果天壤之别。后来进入W省H市的Z大学,专业是计算机。这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实际上当初的第一志愿是该校最好的也是我极感兴趣的专业。计算机这个选择只是我填报志愿时设计的一张安全网:既然学不到最好的就要学最热门的——为将来就业计。后来证明我对计算机专业也有浓厚的兴趣,成绩算中上等,但不幸的是我更重理论,特别是对计算机哲学或文化的思辨。这对强调实践的计算机学习简直是灾难。然而更大的悲剧是,身在计算机系,历史学却对我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且对我来说,似乎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是几乎就意味着痛苦。刚上大学时,历史学似乎已上升为我最大的爱好。记得入学后不久我就宣称希望将来能学历史。遗憾的是这个志向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竟被淡忘了。只到二年级下学期快结束时,L同学突然问起我是不是还要学历史。当时我确实茫然失措了。那时我虽未失去对历史学的浓厚兴趣,但也不再想起曾经的“豪言壮语”。后来我把此事告诉了Y同学,她鼓励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个性走自己的路。我想如果当初没有她们两位的提醒和鼓励,我很可能不会有今日的成功。自那以后,我就踏上了考历史学的道路。1.2我的大学这里我想简要地说说我的Z大学。这是一所普通的211大学,特色很鲜明,以至于她的大多数学子都为此苦恼不堪。还好我似乎从未介意过。Z大学有大而美丽的校园,这可能是W市各大高校的最大特点了。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惟有如此我才不会感到压抑和拘束,而且还能充分发展自己对自行车运动的爱好。Z大学的其他部门我都没太大好感,但唯有她的图书馆我一直心存感激,它的服务确实不错而且为我的考研提供了不少帮助。二、初试准备2.1考研目标2.1.1最高目标决定跨专业考研后,我就制定了高低两个目标。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想希望在史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应该都会视司马迁的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史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也把它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我想研究历史,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兴趣,二是期望成功。这两个几乎缺一不可。第一个不必多说。可是如果仅有兴趣或许我也能坚持下去,但是绝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我毫不掩饰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也决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我相信期望成功的人有三种:爱权、爱财和爱名。对于前两者我可以毫不在乎,但对最后一个的渴望几乎是歇斯底里的。我希望自己能名传后世,就像伟大的数学家柯西在弥留之际所言“人们去了,但他们的功绩留下了”(原话:His last words were, "Men pass away but their deeds abide.")这种追求也使得我现在的一点成绩变得微不足道。此时我的恐惧甚至远远大于喜悦,我不知道自己三年后乃至这一辈子能在哪里。如果读了三年或更长的时间而自己仍然无所成就,那此前获得的一切也就毫无价值而我也会非常痛苦。当然我也非常清楚现在早已不是英雄的时代。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如兰克、布罗代尔者也远不能达到司马迁、希罗多德那样的知名度,况且历史学早已不是当年的显学。然而我也绝非完全功利的,毕竟仅凭兴趣我也能生存下去。所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无论命运如何。为了这些追求,我付出了很多,但我决不抱怨。就像那些伟大的名字,如伽罗瓦、梵高、莫扎特等,我钦佩他们惊世的才华,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决不认为应该为其不幸的人生打抱不平,因为那些不幸相对于他们的成就和名声而言是多么的微不足道!2.1.2报考学校当然上述最高目标是遥远而空泛的。毕竟首先我得踏进历史学的门槛,还要给我身边的人一个交代(至少从经济上说),正如切格瓦拉所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最初我只让两三个人知道自己的决定,不然很可能在那些关心我的人中间引起轩然大波。当然我丝毫无意于欺骗别人,只是尽可能保持低调。我知道必须用结果来说服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果远比过程重要。所以最初我选了J大学,就因为她那毫无异议的(至少在大多数人看了)名气和实力。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个目标信心十足,虽然我的背景和实力看起来似乎很单薄。可是到9月,我发现该校的招生简章上似乎明确要求提交论文。我不清楚这项要求究竟有多严格,但是当时我已没心思去准备一篇令自己满意的论文了。犹豫再三,最终到报名的时候,我把目标改为K大学。实际上K大学是我当初的第一候选目标,她的历史学实力据说仅次于J大学,而且名气也不错。我想这个大学或许也能说服我身边的人。现在我也并不为此决定感到遗憾。虽然现在看来我很可能有实力考上J大学,但这样做的风险显然太大。在把目标定的尽可能高的同时我必须保证能考上,因为失败几乎就意味着这四年一无所得(虽然我的计算机学的还可以,但由于把大量课余时间花在考研上以致实践能力不足),甚至到现在一想到失败的可能我就感到后怕。2.1.3研究方向至于研究方向我选的是美国史。实际上我对历史学的每个分支都有几乎同等的兴趣。甚至是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史学理论和历史地理学,我也非常喜欢。最终选了美国史,主要是因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美国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最初我的选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因为我认为这个方向很有现实感。可惜的是,招生简章上并没有这个选项,而我又不愿选世界近现代史,因为我觉得那是个大杂烩。当然我知道在中国研究世界史是成本极高。史料匮乏、语言障碍、文化隔阂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困难,更严重的是世界史在中国史学的地位似乎不高,名家也极少。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还要继续做基础性的工作。现在我甚至想转方向。我突然发现研究中国近代(这里指晚明至今)史好像很有价值。一方面这个方向文献丰富,入门较易,而且很有现实感,成功率较高;另一方面中国似乎越来越开放,历史与政治进一步分离的可能性在加大。但我不知道将来学校是否允许。显然同时研究两个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也知道做学术贵在执着和专一。所以我觉得谨慎的选择实在太重要了,很可能它就决定自己的终生。2.1.4分数期望除了报考学校和研究方向以外,我还对自己的成绩做了预期。当决定考研时,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考纲和真题。我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难。等把11本书看完第一遍后,也就是第二年3月份,我又做了英语和专业课真题(当然只是初略的做了一下)。这时我把自己的分数期望定为总分400分,其中政治和英语各75分,专业课250分。后来我又根据复习的实际情况就把这些分数细化了。英语:完形填空错误不超过2分,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错误总共不得超过8分,翻译错误不得超过3分,作文失分不得超过12分。政治:单选失分不得超过2分,多选失分不得超过6分,分析题不允许出现没有背到或不能理解的情况。专业课:选择题至多错2个(4分),名词解释、分析题和简答题绝对不允许出现完全没见过的情况,而且要尽量回答全面。这些目标初试前我不曾怀疑过,因为平时的练习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当初一样,现在看来这些分数也不是遥不可及。2.1.5对目标的评价当然,当初做出这些看似很高的目标,我内心里也并非完全没有犹豫。但是三个因素使我坚持了下来。一是坚定的信念,因为我必须考上,而且不能随便为之。二是自身的能力。由于我没有普通(相对大师而言)的参照物(我周围,也许是整个学校,没有一个考历史的)所以很难判断自己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唯一的对照就是论坛上的那些研友和学长们。到9月时,我感觉自己已超过论坛上绝大多数考研的人。10月份看了一个考南京大学的前辈的经历,我甚至觉得自己当时已有能力考上那所学校了。虽然在心底里我一直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怀有深深的忧虑,不过还好这几乎没有影响到我的决心和复习计划。三是勤奋。这对我来说并不困难,而且幸运的是历史学不像数学或哲学那样需要天赋才能入门。也许我没有足够的天才,不过我自信靠勤奋能够有所弥补。在实现上述目标时,我从未打算放弃学习计算机。我虽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是行动),但决不愿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我觉得自己情感上是理想主义的,而理智上却是极端现实主义的;我不允许情感和理智相互混淆。当然两头下注的愿望最终并未完全实现,毕竟我远不是达芬奇或莱布尼茨。2.2日常安排首先说说自己的某些个性特点。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与马克斯韦伯笔下清教徒的性格很相似。理性、坚定、效率、勤奋等都是我非常看重的品质。我认为劳动和创造要远重于享受,我倾向于苦行;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太愚蠢,但我并不觉得,价值观不同而已。所以过去一年多的经历对我来说算不上挑战。原则上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每天6点以前起床(5月至9月是五点半起床),晚上23点睡觉,所以除去三餐一个小时和午睡半小时以及其他零碎开销,至少还有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三年级学习负担很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平均下来每天可能只有6小时。大三我已经把所有大四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都提前修完了,所以7月以后我就能保证每天学习14个小时。9月以前我只复习英语和专业课,6点至8点背英语单词(6点半到自习室,实际上有效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8点至14点全用来复习历史(包括午餐和午睡),14点至18点(包括晚餐)复习英语,18点至22点复习历史(其中两小时用于阅读历史名著),22点回到寝室,然后写日记。长时间的复习一门课一般不会让我感到疲倦,我不喜欢不断地转换目标。9月份加入了政治复习,但我一点也不想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把每天上午8点到10点两个小时分配给它。其实最后两个月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多于一个半小时。11月份开始我只利用零碎时间复习单词,7点以前的半小时分给了英语作文,7点到8点背诵历史重要知识点(后来由于气温原因这项工作移至中午),然后背1个小时的政治。至12月上旬我最终把每晚花在史学名著上的两个小时送给了专业课复习。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专业课时间几乎占去了一半的时间,英语占用了5小时,政治不到2小时。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觉得专业课得分能力最强,英语水平提升慢而且各人之间的分数差异不太大。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不算差(考试分数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为了得到75以上的分数,(我以为这样可以增加复试的筹码,毕竟是要学世界史的)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至于政治,我觉得很简单并且极无聊,理解不是问题,只要背背就可以了,所以一分钟也不愿多给。我最终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也许不超过250个小时。现在看来上述安排基本上还是有效的,至于它是不是高效的我就不知道了。在历史和英语上花了大量时间,最终还是学了许多实质性的东西。至于政治,我只想应付一下算了。另外,可以说我的毅力是很坚强的。早起是我的强项,我确信大学四年我没睡过几天懒觉。我似乎没有一天放松过,从国庆节到报名之间的40天我没出过校门。W市的天气似乎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里夏天酷热,有三四个月几乎每天都会超过35度,更严重的是,多数地方没装空调,而电扇几乎不能起任何作用。冬天则常降到零度以下,而且绝大多数地方至今没有暖气,自习室简直就像冰窖。不过我似乎很容易忍受。整个暑假我都是在学校最简陋的(可能也是最适合考研复习的)自习室度过的,一早上几乎就大汗淋漓,以致坐着就不敢动弹,笔记本的纸都被汗水浸透。冬天还算暖和,但12月份还是不好受,尤其是在长期坐着不动的情况下。我写这些并不是想表明自己有多厉害。相反我倒认为这点考验与古人的相比真是微不足道。2.3初试用书 与复习及考试一样,我选用辅导书的原则还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收集专业课辅导书更是不遗余力。这主要是因为我害怕漏掉知识点和担心训练不够。虽然我的精力还能应付这一大堆书,但现在看来效率并不高,而且浪费了很多金钱。W市的高校和书店很多,所以我的绝大部分辅导书就是在本地买的,少数来自网上书店。我只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论所用书是不是好的,而不能判定它们是不是更好的或最好的。2.3.1专业课教材我用的专业课教材主要是所谓的11本书,没有买任何专业课笔记。1.《世界史》 六卷本 第二版 吴于廑 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我的世界史复习几乎全靠这套书了,据我所知多数研友用的都是它。但好像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考点,比如说08年真题中的“徳雷福斯事件”就没有。有人说它太细以致无法记忆和整体把握,但这对我似乎不成问题,我觉得看了两遍后就有非常清晰的印象。可能我的记忆力较强,几乎大多数事件我都能记住准确的日期。书中的每个字我都看过,甚至包括中国、安息和古代非洲等内容。我复习时把重点放在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列强上,不过其他方面并未完全忽略,至少考到时我不会担心。2.《中国古代史》 上下两册 新版 朱绍侯 福建人民出版社这两本书似乎还比较详细,但也不能覆盖所有知识点,如07年的“夷陵之战”书中为“猇亭之战”。3.《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李侃 中华书局 很好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了,非常全面。4.《中国现代史》 两卷 第二版 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评价同前书。不过这些书都很枯燥,反正我看着很痛苦。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只浏览过一遍,内容与《中国现代史》下卷近似。6.《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面两本书编的还好,我买原只为了补充那六本书,但最终只把前一本浏览了一下而已,浪费了很多钱。2.4各科准备 首先强调一下我复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还有一条原则是“决不仅仅为了考试”,复习中我的许多行为也与此紧密相关。2.4.1专业课复习虽然大二下学期就决定跨专业考研,但那时我对考研并无确切的认识,并且以为时间还早。二年级的整个暑假我看了十几本书,但只有两三本与历史直接相关。只到9月份我才正式开始了解考研的流程。这里要感谢C君,他那时正在紧张地进行考研复习,便向我提供了考研的一些入门信息,借此我才对考研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随后我又上网,花了许多天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各种考研论坛、考研资料、门户网站以及学校情况等。那时我知道了所谓的11本书,然后在9月底试着买了吴于廑《世界史》的近代史两册。由于大三上学期时间极紧(我有近二十门课程,而且多为计算机核心课程),所以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那两本书看完。然后我就做了第一个专业课的考研计划:开学之前把11本书看完,暑假之前再看两遍,还要尽可能的收集名词解释、分析题和简答题,暑假及以后的时间主要用于练习,同时平均每周看一本历史名著。这个计划很粗糙,未细化,而且没有太大的预见性。这主要因为刚入门时我对各种情况了解太少。结果由于自习的时间太少,直到开学后一个多月我才匆匆看完那11本书。(这个阶段我几乎未复习英语)而且看的过程中,除了在书上做了一些记号外,几乎未作任何笔记,这是因为我觉得做笔记进度太慢,而且那时我也很急躁。糟糕的是,看完第一遍后我感觉很沮丧,发现看过的东西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我就更着急了。3月底我制定了第二个计划。它维持了第一个计划的目标,但对进度实行了量化,同时考虑到了英语的复习计划。那时我估计还有接近4000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后来证明只有3400小时),分给历史一半的时间,政治300小时,剩下的全给英语。我估计自己一小时能看30页的教材,11本书能在两个月内(200小时)看完。但是后来这个计划也远未完成。一方面,大三下学期的学习负担并未减轻,课程比上学期略少但更难,我还把所有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提前修完了。另一方面,实际上我看教材的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20页,这主要因为我非常担心有所遗漏以至于想把全部内容都尽量记住,而且这时我还担心仅仅看书可能仍然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就强烈感到应该做一些笔记。这些笔记包括读书感悟和收集的大量的名词、分析题和简答题。我曾打算找出答案,但当时我所知太有限以致进度缓慢,所以很快放弃了。到7月底我至少收集了(主要从那六本书、历史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历史分卷上)6000个名词还有几百道大题。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能覆盖所有的考试内容,而且认为在后来的复习中会有用。但后来的情况却是那些东西全被我扔到一边了,因为我的兴趣和精力都转移到辅导书上去了。不过那些工夫也没有全部白费,至少我对那些名词和答题都有了一定的印象,考试时不可能出现一无所知的情况。后来又遇到了毕业实习,耽误了许多天,以致只到7月31号才看完第二遍。这个结果远远落后于当初的计划。这样在10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把教材看了两遍之外,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得到任何看得见的成果。不过后来证明,情况并不如此悲观。也许我的记忆力真的如周围同学所说的那样强大;我并不看重这一点,相反更为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管怎样,进入下一阶段复习后,我发现自己突然轻松了许多,常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许曾经看过的东西都成了一种潜意识。8月1日我重新制定了计划。8、9、10这三个月进行第二阶段复习,这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扩大知识面,把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囊括无遗,而且应该做到选择题尽可能不错,名词解释和答题要尽可能回答完整,不允许出现完全不会做的情况。11和12月进行最后一轮复习。这个阶段要回归教材,把教材再仔细看一边,查漏补缺;而更重要的工作是把重难点找出来,做好笔记,以利于背诵。1月份的10天用于调整心态。后来我的复习基本就是按这个计划进行的。8月1日进入第二轮复习,以辅导书为中心。指导思想还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也就是每一分都不应失掉。前四十天我同时看那两本书,每一行都仔细看到。这时理解对我来说已完全不是问题。我还是嫌进度太慢,所以不愿做笔记,而只是用三种颜色的笔划出我自认为的重点。我觉得做记号能促进我的记忆,而且回头看的话只需注意所划的重点。(不过后来我却没有兴趣再看第二遍了。)到9月12日,终于把这1200多页的大书看完了。这是头脑中原有的阴云似乎都散开了,我对整个历史在整体和细节上都有了可靠的把握,信心自然也增加了。与论坛上许多研友的情况对比之后,我怀疑自己已经比他们中的大多数高出许多。当然由于缺少真实的参照,我一直不能确定自身的实力,还好这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然后我又看了四本辅导书。这时我的吸收速度很快,各种题目,尤其是选择题,看过之后就不会忘。选择题我基本能保证错误率在10%左右,名词和大题我只是看而已,并不仔细做。这一轮复习下来,我相信自己已有能力立即参加考试了。11月进入最后阶段。我把11本教材仔细地看了一遍,想加强整体理解和确保选择题完全无误。不过更重要的工作是摘录并背诵重点。虽然我已经能够答题了,但为了尽可能获得高分,我觉得仅在头脑中有个印象还是不够的,必须动手写点东西。我首先确定了十几条原则(如,国际工运史、苏联史、1950后的世界和中国史、世界和中国上古史比重很小,至少不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当然它们绝不是普遍有效的而且风险很大,但我为了减小工作量和突出重点就不得不这样做。我把自认为重要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列出来,然后严格按照考试答题要求(我自认为的)给出尽可能全面准确的答案。为了减小书写量,我只记下答案的关键词。对我来说,只要加上一些修饰语,就可得到完整的答案。尽管如此,书写量也不小,平均每个名词解释就有200余字(扩充后超过400字),而大题字数更多。结果两个月里(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我摘录了十几万字,常常累的笔都抓不住。另外,从一大堆资料中总结出重点是很困难的事。记得5月份我曾打算做上述工作,但那时我远未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以致面对同一个词的各种不尽相同的解释,完全不知如何取舍。到11月份这种困难已基本消失来了。我把上十本参考资料堆在狭窄的桌面上相互参考,总结出自认为全面准确的答案。一开始进度较慢,用了二十天才复习完世界近代史。然后速度就加快了,世界现代史用了5天,世界古代史10天,中国古代史16天,中国近代史3天,中国现代史5天。摘录的同时我每天还抽出一小时来记忆。由于只记下了关键词,背诵的时候就要填充材料。我花这么大的气力不是为了押题,因为我既没有那种能力,也从不愿投机取巧,而是想得尽可能高的分。不过最终我还是撞对的几题:如告缗、官督商办、拿破仑法典、玫瑰战争、宋代官制、基督教演变、西葡盛衰原因等。1月份进入调整阶段。虽曰调整,但实际上每天我都焦躁不安。一方面,由于原来并没有详细规定这十天干什么,所以就啥都不相做;另一方面又担心准备不足。我只好把金圣才那本书剩下的六套题浏览的一下。我原以为最后十天会很快过去,但实际上很痛苦。结语然而,不管怎么样最后我还是收获了成功,我还是以不错的成绩在我喜欢的历史学领域继续深造下去。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都现在的我最好的回报。我感谢自己的选择,感谢站在此时此地回望这段经历的那种自豪和满足!我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大学生 适合在什么期刊上 发表论文 可以考研加分的那种

良耜
执爨
正常的话,省级以上的正规刊物都可以的。刊物的话,最好是本专业的刊物如果能发表本科学报的话,在学校里含金量也是很高的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刊物认定规则或者是刊物表,你如果能有办法弄到,再根据上面的规定选择刊物,就更好了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2000字到3000字

罗莉
出门上车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 :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跨进了21世纪,又是个新的开始,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它的指导下阔步前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 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 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 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有的大学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摊点,为自己打工。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暑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无聊”一族 :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暑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暑假盼暑假,暑假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通过对暑假生活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暑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的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2.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关于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考研之路~~

试齐
磁石男
我是阿拉伯语专业2010年毕业生,目前已经考研成功!如果你不想读本专业的话,我建议你考虑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推广,阿拉伯语方向!相当于英语的对外汉语。这是北语的新开专业,就业前景不错。以后多是去国家汉办等单位!考研对专业的东西确实要求很高!如果你想跨专业考研的话,建议你结合你现在是几年级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复习考研来综合考虑!时间越多把握越大,如果你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那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跨专业了!祝你成功!

关于考研的一些问题!!

遥遥相对
第二部
一.你要了解这些最好的办法是打电话到你想要报考的招生办公室去询问,脸皮厚点。网上有,但是导师情况比较难查到。二.政治的话,如果有条件就去读考研辅导班吧,500元左右,读十几天,老师会发给你完整的复习资料还有练习书和历届考题,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再参加冬天的冲刺班,不过内容比较雷同,只是夏天的总结和提炼,还有老师压题,压题一般不会特别准的。三.大纲下来之前,可以先复习数学和英语,做做数学题,看看基本概念,英语就背背单词什么的。专业课一般比较简单,如果你考本校本专业,看看上课笔记就可以了,如果考其他学校就去看看那些学校有没有开专业课辅导班吧,蛮有用的,考试范围都在里面了,还有也可以问问那个学校的同学借上课笔记。政治先别急于复习,照我们某知名老师的说法,政治要到考前的两三个月开始背,谁早背谁犯傻,可以先看看选择题这种基本概念,但是别急于背。在补充一下,你才大二,学好现在的所学内容才最重要,现在学好了,以后考研才能从容,别急~你上自己想上学校的网站,一可以看一下介绍,另一方面上面一般都有导师的情况,你可以再到期刊网里查找相关导师的论文,方向。了解导师,当然,也可以直接打电话就相关问题向导师咨询,让你给他留下一定的印象喽。

考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

迟缓者
夜与雾
1 想好你的方向2 去专门的研究生招生网站 选几所你感兴趣的学校3 去学校网站 了解历届招生信息 同时查找你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记下相关参考书目4 买参考书来看 像你提前一年多时间就比较充裕 多看几遍5 查询你感兴趣的导师 找导师的论文和研究领域的书来看6 做这些的同时 三天两头要密切留意网上关于考研的一切 特别是政策、信息7 英语需要日积月累 所以早点准备 买本红宝书什么 早点背单词 后面再买几套名头响亮的题来做 8 政治你看早了也没用 提前几个月再看 同样是买名头响的书 总结得很好的

考研到底对就业有多大影响,值不值得

不比之又
魔术师
多数考研同学的顾虑就是未来三年苦读是否有价值。商业社会,经济收入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首要标准。而考研就意味着三年放弃工作,没有收入,受到众人的白眼和鄙视。多数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与美眉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充满了自卑感,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三年的历练,造就了后来的大批的政坛、商业和职场精英分子。 本科到第四年,无论出国读研、还是国内奋斗,成绩出色的同学往往都不肯弃学就业。佼佼者必然目标直指哈佛、耶鲁、清华、复旦,职场打拼几年的有志之士,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更加清楚充电的必要,其中辞职读研和读MBA的更是逐年递增。欲做大事者,必先经过痛苦的积累。学无止境,大才和高能必然要经过比别人的苦读和积累,获得知识,修炼内涵,就像练武一样,花拳秀腿好学,而真功夫却要久练才成。本科阶段专业只学到了皮毛,各种诱惑让人缺乏定力,而读研才能专注地修炼出深厚的专业知识。比尔盖茨是个特例,非常人所能模仿,但未来的中国商业精英一定是张朝阳、李彦宏等众多的高学历人才。而未来的学术之星也必然是经过多年寒窗磨砺的才子。很多研究生表面上学术味浓,似乎不及本科生处世灵活,但高手往往后发制人,厚积薄发的底蕴会慢慢展示出来,在各单位和各行业大显身手,成为专家级人物和业务骨干。大学四年,我们尽管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独立思考,但我们也在茫然中消耗了不少的光阴。我们的知识积累确实还很单薄,刚明白专业的重要性时,不知不觉已然大四。走向社会,可以经过培训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普通员工,而高难度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复杂并有深度,是不易胜任的。读完英语本科,我可以做一名口译译员,处理简单的口译工作,也可以去一些部委公司做一名与外语有关或无关的小职员。环顾四周,令你恐慌的是,这种外语还算可以的同事无处不在,你又能胜出多少?一两年之内就会发现自己发展的瓶颈。那时再来读研或读MBA, 恐怕时间、精力不足,更丧失了持续学习的耐心和习惯。一旦结婚生子,踏上考研之路更是责任难推、苦不堪言。 所以我奉劝大四的学子,如果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有了必胜的斗志,就不要计较三年的付出。当然你还不能太阳春白雪,学成书呆子,以至于脱离了社会,忽视了市场需求。如果确定未来从事教学科研,尽可投入于读书论文,如果未来要走向职场,还要关注专业的实际应用。读书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贫寒,完全可以边读书边打工,苦攻专业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收入。我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做一些口译或笔译的工作,细水长流,也在系里教大学英语,那时的收入已经足够自立了。当然,教学教研相长,这又为我读语言学和做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统计资料。只要保证60%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坚持阅读原著和参考资料,教学和翻译工作就不会影响我所投入的学术研究。我当时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读研三年中除了学习外,这些工作也为我的成长积累了经验,所以三年奋斗,终生受益。 听了老师这番表述,你是否还在犹豫和徘徊?你是否还在问我读研好还是就业更佳?成功永远属于行动者,要知道,你犹豫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复习了一个单词,一本书。首先学历高是就业的敲门砖,另外研究生起薪要比大学生高,所以值得

考研经验交流会 策划书格式

丑八怪
暴疯语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鹏亚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篇一: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信息工程系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目录一、活动背景????????????????????3二、活动主题????????????????????3三、活动目的????????????????????3四、活动对象????????????????????3五、活动时间、地点及形式??????????????4六、活动宣传????????????????????4七、活动流程????????????????????5八、经费预算????????????????????8九、应急预案????????????????????8十、商家补偿????????????????????9十一、活动相关附件?????????????????10信息工程系考研经验交流会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整个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将来更好地就业,纷纷选择了考研之路,希望通过考研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素质。但在考研这一年里,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汗水和泪水。多数同学都会对考研感到迷茫,怀有些许疑问,所以我们请到考研成绩优异的学长,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来为那些决心准备考研,或是那些还在彷徨的同学们答疑解惑,分享感悟,交流思想。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能让的同学了解到考研的意义,明确考研的目的,在同学们心中亮起一盏明灯。3

考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尽量多

钢琴梦
考研的资格并不一定得是当年的本科毕业生,还有其他的身份可以参加考研,不过需要相对应的条件。考研需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