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4年考研政治第31题 有什么命题典型特点

性者
方世玉
2014年考研政治第31题考查的是思修法基,思修法基的多选题依然沿袭命题的传统风格——引用古文版诗句命题: 31.中华权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ABCD 引用古文诗句命题是思修法基命题的典型特点,如2011年第11题,2012年第11题、2013年第31题,建议在平时复习时,有意识的看一些唐诗宋词,提高自己的古文功底和审题能力。

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

方矢复寓
天其运乎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单选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考研培训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此可见,选项D正确。因为唯心主义也可以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夸大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这个观点不仅仅是马哲的特点,因此选项A错误。唯心主义也可以有辩证法,故排除选项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的,所以它只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故选项C排除。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相对性。客观性、有限性、相对性、一维性都是时间的特性。客观性指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限性指具体事物在时间上都是暂时的;相对性指时间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一维性指时间一去不复返。题干含义是:粒子在高速运动时发现时间变慢了,这体现了时空的相对性。故正确答案是选项C。 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高于认识的优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优点是直接现实性。由题干可知:企业家和普通学员对事物的认识差别不大,而企业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在认识的基础上付诸了实践,将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践,而普通学员却没有。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从而高于理论认识,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B是干扰项,选项C是实践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点。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功能。分析题干材料,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体现的是文化培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它可以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补充】文化的五大基本功能:(1)具有维护、巩固考研英语真题或批判、变革现实社会的功能。(2)具有信息知识传承和认识的功能。(3)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的功能。(4)具有调控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运转的功能。(5)具有构造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功能。小提示: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则是工人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6.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A.5%、9000万元 B. 5%、6000万元C. 6%、9000万元 D. 6%、6000万元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租与土地价格关系。土地价格的公式是:土地价格=预期地租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率。此题的计算要经由两个过程:(1)已知地租=200万元,土地价格=4000万元,则银行存款利息率=地租/土地价格=200万元/4000万元=5%;(2)已知银行存款利息率=5%,地租=300万元,则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存款利息率=300万元/5%=6000万元。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小提示: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 7.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7.【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与C是宏观调控的目标,选项D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措施。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8.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8月发表的《同盟会宣言》对三民主义的内容作了说明。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包括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考研英语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之目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D错误在于与题干的要求不一致。 9.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A. 党指挥枪 B. 官兵平等 C. 拥政爱民 D. 一切行动听指挥9.【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提出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选项B官兵平等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选项C拥政爱民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选项D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人民军队的革命纪律。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 B. 统购统销 C. 公私合营 D. 合作化1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选项A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所采取的方式;B项统购统销是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C项公私合营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丝毫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选项B错误。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这就确保了改革的性质不会改变。通过这种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因此,正确选项是C。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选项D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1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教育学考研国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人民不能当家作主,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CD错误在于与题干的关系是间接联系。 13.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1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执政理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题中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电话调查,确定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材料,体现了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也是党的执政方式,但是不符题中材料之意;选项D理性执政是干扰项。 14.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1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爱国主义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故选项A正确。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选项BCD三项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特征但不是核心,故不选。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福祉15.【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16. 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A. 罗马尼亚、波兰 B.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C. 波兰、爱沙尼亚 D. 爱沙尼亚、保加利亚1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大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是欧盟的第六轮扩大,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分别于1995年12月和1995年6月正式向欧盟提交入盟申请,并于2000年2月开始入盟谈判,2004年12月谈判结计算机考研束。两国于2007年1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一、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下列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考研钻石卡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考研钻石卡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三、运动观(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旅游管理考研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四、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旅游管理考研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2.实践与人的存在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大学考研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大学考研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4.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旅游管理考研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习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相对性。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题目中原子处于不同速度下其自身的时间会有不同,这是时间相对性的表现。故答案为选项C。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本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观念、意识“不外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所谓“改造过”,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了能动的加工,意识、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即意识具有主观反映性的特征,本身并不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列宁语)。因此正确选项是旅游管理考研D。选项A把意识看成“人脑中的特有的物质”,是19世纪中叶欧洲某些庸俗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反映性特征。选项B把人脑看成意识的“源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的“源泉”是实践和客观物质世界,人脑则是意识的思维器官,它不能凭空产生意识。选项C否认了意识和物质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本质区别。因此,A、B、C都应排除。正确答案是选项D。二、多选题1.【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展开来有二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因此马克思概括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A、D两项是正确选项。B项忽视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错误选项。虚幻的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2.【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这道试题的出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三章,原文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是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为广泛的哲学范畴,给物质下定义,必须从与意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下,“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实质上不可能再下别的定义。”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不能改变和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是,一切对立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不例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具有相对性,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万学海文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总之,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二元论或不可知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因此,正确选项是A、B。选项C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属于“凡是物质都有意识,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选项D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意识与物质从来都是并存的,否认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不了解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否认了意识同物质的原则区别,属于庸俗唯物主义思想。3.【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题干的引文是马克思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著名科学论断。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所以,E项是错误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所以A项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但不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主观中的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意识同物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项C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

2014年考研政治肖四压到了题还是任四压到了题

枣流
浮躁
风中劲草是非常好的资料,核心考点都是精华,需要反复看,反复背记,建议要坚定用好这本资料。肖秀荣的1000题我用过,选择题,考点非常细,可以在基础阶段快速做完,提升选择题的正确率。肖秀荣的讲真题我没有用,资料太多了,杂。另外在冲刺阶段,有几本资料是你必须要用的,你上届的师兄师姐也是口口相传。肖秀荣命题人八套题(简称“肖八”)、肖秀荣终极预测四套题(简称“肖四”)、任汝芬四套题(简称“任四”)。个人参加过考研,肖四命中率更好。选择题有肖1000足矣;时政部分风中劲草在后期有时政资料,非常全面;分析题看第3点中的那几本书亦可无忧。说了那么多,都是经验之谈,但是如果你能用好这些,对你复习大有裨益,也可以省去你很多时间,快速提高政治解题能力。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14年肖四直接命中了一道大题,材料、问题都一样。就是14年的34题,巧用大循环。其他大题也都沾边。背肖四大题,物超所值。20天20题就是个坑,任四去年买了没看

谁能交流下考研政治的心得,最好是14年考的

人不
上下有等
第一部分:马哲 先从一道看似超纲的变态真题多选题谈起 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懂得“翻译”题干的内容。【对金钱的“贪欲”】中的“贪”对应的是课本上的【资本主义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因此,D正确。这里对金钱的“贪欲”指的是资本家,而不是所有人。因此,B是错误。 难点在于A和C上。因为A看起来是超纲的知识点,而且看起来似是而非,而C选项导师正确的,可是似乎又与题目无关。这也是考研政治真题的特点和难点之一。我在这里假设大家没有见过A和C这两个表述。 首先A和C是都涉及到同一个名词:资本。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也就是说,它是自行增值的价值。如果资本是固定不动的,静止的,那么它就不会产生和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实现自我增值,带来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而资本主义又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那么C就和题目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A是怎么一回事?(在这里,我假设每个人的语文水平都能够理解【人格化】这个概念。)如果就从课本出发的话,它属于超纲之外可推导的知识点。因为根据大纲解析说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本质并不是物,而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下形态的生产关系。而我们应该也知道,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生产关系中最基本、决定性的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所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在社会中,体现的就是社会权力分配关系。拥有生产资料多的,肯定比拥有少的人权力大地位高;拥有生产资料的,肯定比没有生产资料的人所分配的权力多,地位高。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以各种物体体现出来的,包含了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资本家往往是拥有生产资料多的人,也是通过雇佣劳动力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参与资本运作的人群,因此,资本家是一定利益和阶级关系的承担者,或者通俗地说,资本家所到之处,该处就会有资本。故此,资本家就可以算是经济范畴类的人格化,他代表着资本。所以A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ACD 通过这道题,可以总结出考研政治里面关于哲学真题题目的特点: (1)表述上,不一定严格按照或者使用书本上的概念,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 (2)解题上,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的程度; (3)理解上,考察考试对选项和题干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这就是说,我们在复习哲学题目的时候,要做到:(1)深刻理解马哲的概念和表述,而不是死记硬背里面的文字,要理解内涵。 比如,对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句话,我们要理解【阶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无产阶级解放了全人类,也就是说,世界上仅剩下无产阶级的时候,也就无所谓的无产阶级了。因为大家都是无产,因此不存在阶级。好比,全地球都剩下女人,那么地球就不存在女人这个概念。 (2)准确记忆重要的哲学概念,以及哲学内涵。 比如马哲中【商品】的定义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我们要学会解读它:一个物体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①它是劳动产品,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因此天然的,大自然本身有的,不属于商品。②它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如果不能满足别人需要的物品,就不会发生交换,那所以它也不是商品。③它必须用于交换中。一个物品不交换,不属于商品。 再比如,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就是要服从和追求真理,就是坚持科学方法和理论,表明的是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然构成不了价值),需求就是目的,所以表明的是目的性。因为世界的本来面目就只有一个,客观存在,真理只有一个,所以真理原则体现的是统一性,而人类的需求多种多样,那么价值原则体现的就是社会活动的多样性。随后我会举个例子加强记忆:比如,手机的出现,当然坚持了真理原则(客观存在的通信原理)和价值原则(满足人们的通信需要)。 这样用逻辑把概念的理解串了起来,对回答主观题的时候,大有好处。例子或许不科学,我建议大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上文去理解一下。同时,也去了解一下一些经常出现的概念。比如什么是【自然属性】?什么是【统一性】?什么是【相互渗透】? (3)马哲具有严格的逻辑,因此可以利用逻辑来串联和记忆知识点。 实际上,当A可以分为B和C。其中B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B是A的自然属性;C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C就是A的社会属性。B和C肯定是对立统一的,A是B和C的统一矛盾体。 这就好比,人与其它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总是在劳动,并且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做出的一切行为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各种的社会关系。 (4)记忆马哲的晦涩的概念的时候,要善于联系实际。 我的老朋友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此这就注定了它本身就是高度的抽象。抽象带来的不仅仅是深刻,还给我们带来了阅读和理解的困难。马克思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不要着急难受,我不是说过认识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么?单靠理性认识当然不行,否则就是认识论上不坚持唯物论了。 所以,遇到难懂的,或者繁杂的概念表示的时候,适当将其和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用逻辑串起来,马哲的背诵和理解就简单多了。 比如价值的特性有四个: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以及多维性。 那就可以找个例子来理解:我馋了,去摘苹果吃。 客观性:我的需要(馋了,想吃苹果)和对象(苹果),过程(爬树等等)以及结果(吃到了苹果)都是具有客观性的; 主体性:那就是苹果有没有价值,是由我来说了算。我虽然馋了,但是不一定要吃苹果,我可以吃苹果树的叶子。(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我吃苹果和另外一个人吃苹果的目的不一定相同,我是因为馋了要吃,而另外一个人可能是因为饿了要吃。(不同主体,同一个客观事物的价值也不同,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我馋了,但是我不去摘苹果,那么苹果还是没有价值,只有我去爬树摘了,那么才会发生苹果满足我馋的需要这个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社会历史性:这个很好理解。假想在一个苹果被认为是万病疗药的社会和年代,和现在相比,就理解了。 多维性:多维性在于同一个客体,不同主体。比如你叫几个人望着天空,有人想到了孙悟空,有人想到了苍井空。 (4)对题目的拓展延伸学习也很重要。 和开头的题目一样,其实A和C都是马克思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你平时做题或者阅读延伸比较广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做对。但是鉴于大家复习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大家尽量买一些习题解析详尽而且带有拓展的政治习题书来进行备考。比如去百度或者相关资料查查,就会知道为什么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不同的原因。第二部分:毛中特和史纲 我是这样去理解这两个部分的。毛中特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因此毛中特本身就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发展、全面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哲学观点。又因为马哲是科学的(马克思是这么说的.....),所以毛中特那就肯定是科学的,那么如果犯了错误,如果是制度上的错误,那么一定是回答没有联系中国实际,也就是没有把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教条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人犯错误呢,那么就回答那个人没有掌握马克思注意,了解不充分等等。而史纲则是用历史事实来给大家证明,我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路以及所制定的战略等等是行得通的,而且走得远走得好的。因此,可以总结出,毛中特侧重于理论介绍和探讨,而史纲则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意义。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学习,是最好的。一般而言,不同的历史时期,肯定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党的制度和措施。这之间有着历史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我建议大家是画个时间轴,把历史和党的理论发展过程结合起来。甚至可以了解一下个人史实,有助于记忆。 比如,1934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明和博古就在思考要不要把老毛带上,后来还是觉得带上算了。这一个史实说明什么呢?(1)老毛当时在党内地位不高。实际上,在1931年,老毛就曾批评王明等人的“左”倾思想,是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但是遭到了王明等批评和指责。 (2)1935年开始长征,随后的遵义会议让老毛成为了实际“扛把子”。当时遵义会议批评的博古、李德等人,并“降职”,推崇老毛主张,将老毛增添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老毛和其它两人全权负责红军行动。因此遵义会议解决的是 军事问题 和 组织问题。 (3)当老毛成为“扛把子”的时候,不就意味着遵义会议是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么?而且让当时中共回归正常,不久是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么?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不也就相当于挽救了中国红军,中国革命么?既然是挽救了,当然成为了历史上,中共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从王明到老毛,不就是中共政治走向成熟么?这样子,就把很多东西就联系起来了。 (4)看看毛中特那里:王明在党内推行的教条主义、左倾的机会主义路线。那么老毛要反对他,那么肯定反对的是教条主义。1930年1月,王明取得当时的领导权,而同年5月,毛泽东写了《本本主义》。而遵义会议是1935年开的,长征是在1936年10月结束,在1937年,老马闲不住,写了一篇他平生中最满意的文章《实践论》和《矛盾论》,主要是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这里的潜台词是:党的思想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可以推知,遵义会议是没有解决思想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的演示,我们知道不同的时期,中共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历史情况是不同的,中共做出的调整和措施都相应不同,只有把毛中特和史纲建立起时间和空间的联系,那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去记忆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时,这种方法更加给力。 史纲喜欢结合纪念日来考,比如今年可能纪念孙中山。而孙中山涉及到的考点是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让位袁世凯、二次革命等等。辛亥革命就会涉及到爆发的意义等等,三民主义会涉及到新旧之分,联系和区别,等等。所以史纲出题非常灵活,题目也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回答的时候,你要有足够的知识去回答。 当然也有记忆的技巧,比如毛中特实际就是中国化的马哲,首先体现的肯定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党的任何政策基本都是马哲方法论的三个重点体现。而史纲则是体现马哲的历史史观,牢牢抓住人民群众这概念。这些大家自己去总结、理顺就好。 第三部分:思修 思修我研究不多,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记忆的时候也是靠逻辑。比如课本上把爱国主义的内涵定为: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乡、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那么接下来有一个爱考的知识点: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基本上可以对应上面的内涵回答。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应故土家乡);爱骨肉同胞(对应民族),爱灿烂文化(对应文化归属感)、爱自己的国家(对应尊严感和荣誉感,同时也是前三个的综合。) 思修还有一个部分是法律。我的建议是自己画一个思维导图,记忆下来就好。第四部分:结语 考研政治分为主观和客观题。各为五十分。实际上,你要取得高分,这两个部分你都不能掉以轻心。从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来看,反猜题的趋势肯定是越来越凶猛的。这就要求大家更要注重基础,不要投机取巧。 我一战复习政治的时候是在7月头,每天5点半或者六点看到七点,每天看一章,做一章习题。直到考试前,我把肖秀荣编著的知识点复习书看了大概3遍,知识点提纲看了4遍,1000题做了3遍。每天的时间也就2个小时左右,但是每天都在进行,没有间断过。到了后期,分给政治的时间增加到4个小时,英语缩减到1个半小时。所以我的观念就是,争取多看几遍书,看多了,你上了考场就不会在主观题上没有东西可写了。 我是不提倡报考研政治辅导班的。原因就是报这些班的意义不大,而且浪费时间。押题班可以报,预测卷可以买多几份。当然,有些押题挺没有节操的,号称压十几道题,然后每道题里面好十几个问,相当于压了百来个知识点。把考生背得死去活来。这不道德。 二战的时候我把政治押后到大纲解析出版后才复习,原因是知识点没有忘光,重看效率会高,今年大刚修改较大,不急着复习。但是我提倡大家去购买考研大纲解析。不为什么,就是里面单纯就是文字,没有讲解和分析,看着眼困。也不要相信什么大纲配套习题等等这种攀荣誉的书籍,这些书籍没有一本是官方出版的。这里如果你是二战的,我推荐的张剑峰的《大纲解析(精读版)》。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知识点整理相对较好,也增添了大纲变动部分,可以使用。 习题可以选用肖秀荣的《1000题》,目前我见过最好的习题集。对知识点的背诵可以购买风中劲草系列,但是它的习题相对简单基础。 回答主观题的时候,多从材料入手去确定答题的角度。然后找出这个角度里面有什么知识点。比如哲学题,如果是考实践,那么找出实践里面的全部知识点,然后看看哪个与材料吻合,然后去写答案。答案不一定要长,但是长的话,命中答案的几率会大,那么,你可以把最有把握的答案书写在最前面,然后不确定的写在最后面。虽然真题的答案都很规范,很简短。但是就如数学的证明题一样,我们的证明过程肯定不如答案的证明过程精炼。 时政的复习方法,我是推荐购买肖秀荣的《时政》,因为这是和同学比较使用过的。虽然肖老已经不再命题,但是我相信他选择材料的眼光只会更好。 有时间可以看看CCTV的新闻联播。不为什么,就只为知道一件国家大事和国际时间,中共的政策和国家的措施,该如何去政治正确地解读,解读的方式是如何的。而这方面,中央是最权威的。这些往往就是考研政治所需要的。有一些中央出的时事解读书也可以购买,不必贪多。 关于洗脑这些幼稚的话题,我想说,你不听A的观点,而听B的观点,你笑我只听A的观点,其实我们都是一丘之貉。同样道理,中共说长征体现了长征精神,你嗤之以鼻反对说,台湾说长征是共军大逃亡。其实你又何尝不是被台湾那边洗脑了呢?我一直相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关于复习时间,真的随你自己喜欢。我喜欢早上复习政治,也喜欢一天复习一章,然后做一章习题,你也可以复习完一个科目后,才去做习题。都可以的。关键在于你对概念的理解和习题的研究,错题多做几遍,题目也尽可能多做,拓展一下:比如什么是“二元论”,什么是“机会主义",博古又是谁?最近三年的考研政治真题选择题一定要好好研究,从题干到选项都要好好精读。 至于押题谁最准?这都是风水轮流转的,今年A中了,明年另外一个人B中了,大后年A又中了。二战的时候我已经不再理会这些所谓的押题,多看看书,自己押题还更好。不过我还是推荐肖秀荣的肖8和肖4要入手一下。不论押题,毕竟在选择题上,至今他还是未逢敌手。

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

杰克说
循循善诱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单选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考研培训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此可见,选项D正确。因为唯心主义也可以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夸大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这个观点不仅仅是马哲的特点,因此选项A错误。唯心主义也可以有辩证法,故排除选项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的,所以它只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故选项C排除。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相对性。客观性、有限性、相对性、一维性都是时间的特性。客观性指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限性指具体事物在时间上都是暂时的;相对性指时间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一维性指时间一去不复返。题干含义是:粒子在高速运动时发现时间变慢了,这体现了时空的相对性。故正确答案是选项C。 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高于认识的优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优点是直接现实性。由题干可知:企业家和普通学员对事物的认识差别不大,而企业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在认识的基础上付诸了实践,将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践,而普通学员却没有。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从而高于理论认识,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B是干扰项,选项C是实践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点。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功能。分析题干材料,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体现的是文化培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它可以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补充】文化的五大基本功能:(1)具有维护、巩固考研英语真题或批判、变革现实社会的功能。(2)具有信息知识传承和认识的功能。(3)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的功能。(4)具有调控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运转的功能。(5)具有构造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功能。小提示: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则是工人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6.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A.5%、9000万元 B. 5%、6000万元C. 6%、9000万元 D. 6%、6000万元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租与土地价格关系。土地价格的公式是:土地价格=预期地租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率。此题的计算要经由两个过程:(1)已知地租=200万元,土地价格=4000万元,则银行存款利息率=地租/土地价格=200万元/4000万元=5%;(2)已知银行存款利息率=5%,地租=300万元,则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存款利息率=300万元/5%=6000万元。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小提示:此考点在2010年大纲解析中已删除,无需训练。 7.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7.【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与C是宏观调控的目标,选项D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措施。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8.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8月发表的《同盟会宣言》对三民主义的内容作了说明。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包括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考研英语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之目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D错误在于与题干的要求不一致。 9.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A. 党指挥枪 B. 官兵平等 C. 拥政爱民 D. 一切行动听指挥9.【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提出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选项B官兵平等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选项C拥政爱民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选项D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人民军队的革命纪律。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 B. 统购统销 C. 公私合营 D. 合作化1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选项A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所采取的方式;B项统购统销是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C项公私合营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丝毫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选项B错误。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这就确保了改革的性质不会改变。通过这种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因此,正确选项是C。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选项D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1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教育学考研国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人民不能当家作主,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CD错误在于与题干的关系是间接联系。 13.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1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执政理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题中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电话调查,确定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材料,体现了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也是党的执政方式,但是不符题中材料之意;选项D理性执政是干扰项。 14.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1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爱国主义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故选项A正确。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选项BCD三项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特征但不是核心,故不选。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福祉15.【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16. 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A. 罗马尼亚、波兰 B.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C. 波兰、爱沙尼亚 D. 爱沙尼亚、保加利亚1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大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是欧盟的第六轮扩大,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分别于1995年12月和1995年6月正式向欧盟提交入盟申请,并于2000年2月开始入盟谈判,2004年12月谈判结计算机考研束。两国于2007年1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一、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下列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考研钻石卡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考研钻石卡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三、运动观(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旅游管理考研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四、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旅游管理考研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2.实践与人的存在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大学考研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大学考研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4.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旅游管理考研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习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相对性。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题目中原子处于不同速度下其自身的时间会有不同,这是时间相对性的表现。故答案为选项C。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本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观念、意识“不外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所谓“改造过”,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了能动的加工,意识、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即意识具有主观反映性的特征,本身并不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列宁语)。因此正确选项是旅游管理考研D。选项A把意识看成“人脑中的特有的物质”,是19世纪中叶欧洲某些庸俗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反映性特征。选项B把人脑看成意识的“源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的“源泉”是实践和客观物质世界,人脑则是意识的思维器官,它不能凭空产生意识。选项C否认了意识和物质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本质区别。因此,A、B、C都应排除。正确答案是选项D。二、多选题1.【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展开来有二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因此马克思概括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A、D两项是正确选项。B项忽视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错误选项。虚幻的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2.【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这道试题的出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三章,原文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是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为广泛的哲学范畴,给物质下定义,必须从与意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下,“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实质上不可能再下别的定义。”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不能改变和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是,一切对立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不例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具有相对性,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万学海文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总之,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二元论或不可知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因此,正确选项是A、B。选项C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属于“凡是物质都有意识,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选项D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意识与物质从来都是并存的,否认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不了解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否认了意识同物质的原则区别,属于庸俗唯物主义思想。3.【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题干的引文是马克思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著名科学论断。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所以,E项是错误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所以A项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但不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主观中的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意识同物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项C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

2014考研政治难吗?

丁子有尾
玉观音
万学海文名师徐军婷详解2014考研政治之马原理:突出重点2014年政治考研已经结束,纵观整套试卷,题目总体难度与去年相当。下面万学海文名师徐军婷就结合真题和最近几年考研命题的规律,对马原理部分加以解读,为备战2015年研究生考试的广大学子提供复习新思路。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是突出重点、把握热点。对于马原理来说,今年的试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出重点。马原理是考研政治五门课程里考查最难、命题最灵活的一门课程,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其中的重点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包括四部分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其中的重点部分是辩证法和认识论,尤其是辩证法,是历年出分析题的重点。比如,从2006年一直到2012年连续7年分析题都考查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2013年分析题没考查辩证法,而考查的认识论的内容,辩证法仅仅作为选择题考查了一分。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2014年辩证法就又得到了命题老师的亲睐——作为分析题考进行了考查。这也刚好印证了我们通常说的重点永远是重点。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与发展”的两大特征,“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大规律,“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五对范畴。其中“联系与发展”的考点主要集中在联系及其特征、发展的实质上,可以以各种题型进行考查。三大规律的重点在于对立统一规律,它也是整个辩证法的重中之重,考点主要集中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经常以分析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通常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五对范畴也曾经在2009年考查过分析题。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些重要考点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论意义。2014年分析题具体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及其普遍性的特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等,只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准备,一定可以答得不错的。对于让绝大部分考生头疼的政治经济学来说,考查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偏难的内容都没有进行考察,而是考查了几个难度不大、却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考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准确记忆,就一定能正确选择。所以综上所述,今年考研政治马原理考查的仍是平时我们关注的重点知识。对于要准备2015年考研的学生来说,明年马原理复习的重点仍旧是我们反复强调让大家掌握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和认识论。至于具体的知识点讲解,我们会在万学海文各种课程里给大家一网打尽。

2014考研政治难吗

似趼
妒火线
2014年第37题是思修法基分析题,材料是摘编自2012年4月9日和2013年6月7日《光明日报》,首先是对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鹦哥岭的总体介绍: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接下来分四个方面介绍: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称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中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纪录种等。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去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改造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最后材料谈到,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今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问题有2个: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4分) 我们先看第一问: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通过关键词:“大学生”、“选择”,锁定考点:大学生择业问题。通过关键句:“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定位考点:人生价值的实现。据此思路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1)虽然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的择业观有: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材料中27名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他们具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选择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择业选择,同时也昭示我们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 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能实现了闪光的人生价值。所以,鹦哥岭的大学生的选择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下面看第二问: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这是用文学的手法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个问题不难,考生很容易联想到思修法基第一章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这个考点,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理想很丰满”表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说明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上在讲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014年这道思修法基分析题紧扣2013年社会热点, 2014年为什么要考大学生就业问题,因为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方面是来自699万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愈发低迷的就业市场和环境。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材料中这27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的大学生告诉我们:我们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 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能实现了闪光的人生价值。 2014年这道思修法基分析题,紧扣热点,传递太多的正能量,这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海文考研电话:400-676-9000

2014年考研政治和英语国家线是多少

长青树
梵高
1、2014年考研政治和英语国家线是多少要看什么专业和哪个区,如文学类A区是55分;B区是52分。而经济学则分别是45分和42分。2、百度搜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可了解。2月12号出

2014年考研政治题难吗

朱丽叶
赵王
2014考研政治:五位一体,一个也不能少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考研教学与研究中心 徐军婷 2014考研政治已经结束,相信考生们都想了解一下今年的考题难易程度如何、以后的命题走势怎样等问题。我们万学海文根据对真题的解析及对最近这些年命题规律的把握,认为今年考试试题难度适中,没有什么偏题和怪题,考生只要能认真复习,一定可以有一个理想的成绩。下面我就结合毛中特这门课程,来解读一下今年的命题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真题,我们发现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的命题,是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展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也不能少。对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具体内涵,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清晰诠释: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结合试题来看一下。整张试卷中毛中特部分经济建设的考查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相一致的。第5、7、22、24、26、35题考查了经济建设的内容,考点分别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分值大约有18分。而且这些题目难度也是适中的,甚至有些是纯记忆性的。比如第5题直接考查的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新的科学定位,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政治建设,第6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发展: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文化建设,第8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对于社会建设,第25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第23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紧密相连。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而且发挥好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平时的课程中,我们反复强调对于毛中特来说,复习的重点集中在五位一体的四章内容里,2014年的考试又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希望这也能为准备2015考研的学生指明复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