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苟得曰
你不感兴趣的东西最好不要去从事研究工作,会非常痛苦,但你这种专业很明显本科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不管你是本一本三的。能找到工作就去直接工作好了,考研也是为了工作。越早解决了工作问题越好,如果对这方面工作也不感兴趣,那就挑个感兴趣的专业考研好了,也是个不错的出路。总之,路在你自己脚下,还得你自己走。上大学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们突然变的有思想起来了,有的开始准备工作的方向,有的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可是,还有一大部分的人,好像摆钟,没有明确的方向,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他们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研的原因? 为了好就业:不可否认,现在考研的人的绝大部分的理由,是为了拿一张文凭当敲门砖好就业。高学历等于好工作这样的传统思想,已经扎根在人们心里。诚然,层次越高,竞争的人就越少,对自己就越有利。可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实际情况是否也正在改变?很多企业需要的是大量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以一个受过十几年教育的本科生的资质加上几年实际工作锻炼,想要成为一个满足岗位要求的精英并不困难。不见的说读了研究生之后能力就不得了,在实际的工作中,经验远远比理论重要。 逃避就业:做为一个学生,在校园渡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时光,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加上如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很多学生对社会这个熔炉望而却步,所以选择继续窝在校园里以考研读研做为逃避接触社会的借口。类似于和尚撞钟的心理,能继续逍遥几年就继续逍遥几年……这种思想可取还是不可取,一目了然。 跟随大流:随着大学扩招这一政策的实行,高学历越来越多,本科生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变得太不稀罕。甚至有大街上掉下一块砖,砸到十个人里八个研究生、两个本科生这样的说法。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考上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上的落差,同样会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这种心理上促使了部分人跟随大流,加入考研的大军,以弥补落差。 更换专业:也许因为上大学前对专业的不了解以致选错方向,上学发现和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不同;也有因为自己的专业太冷门,不好就业,所以选择换考一个热门的专业。这部分同学选择考研,算是给自己一个再选择的机会。 学术追求:目的明确,喜欢学术研究,希望学得更深更精的知识,所以选择在这一领域深造下去,以期获得学术上的建树。也有是热爱校园,为了能够留校,从事教学工作,所以选择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学位。这些也可以理解为读研究生的最初动机和原始意义。 考研所需的代价: 青春:考研和读研是一条漫长的路,读完研究生出来,大概二十五、六岁。如果其中有波折,所需要的时间会更多。而对于一个只是为了要得到一纸文凭的人来说,所耗费的是最青春的一段时光。且二十几年后才开始接触社会,代价未免太大。 精力:考研是需要花上大量精力在上面的事情,在备考的过程,成天埋头苦读、挑灯夜战、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等等,其中的种种艰辛难以细说。 财力:考研过程中乃至读研以后所需的种种花费,由于学生自己没有收入,所需的那些费用还是得由父母来承担。四年又三年下来,绝对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对于经济紧张的家庭来说又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我们必须好好的思考考研的得与失。为了调整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术而考研,算是给自己一次再选择人生方向的机会,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值得去做的。而那些有明确目的的学术深造,毫无疑问,是值得推崇的,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而象前三种考研,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或者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考研,究竟值不值得?我们的成本和收益是否得到平衡?以自己的能力,能否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们能不能利用这初入社会的几年来锻炼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这些都需要慎重的考虑,人生没有无数个一年又一年让自己去耗费,切勿让将来的自己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