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是英语专业的,想考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难度大吗?

目大不睹
万物皆化
如果英语好的话(以考研英语为衡量),考汉语言文学难度还是比较小的,毕竟这个专业招的学校多人数也多。但是要做好选择,一些一流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使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很有难度的,但是一些排名相对靠后的学校的专业(包括热门)其实机会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对外语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的西方文论方向等),英语专业的同学反而更有竞争力。

我想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还有很多不懂的,可以加一下你qq吗

是羊
若弃名利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文字学02 汉语史03现代汉语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5语言文学基础④807阅读与写作 复试科目:小论文写作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考试科目内容范围说明: 605语言文学基础:考察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5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试范围以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为参照。807阅读与写作:考察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包括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还有问人是没有什么用的,报个辅导班最好的这个还真不清楚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想考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只能报考专业相同或相

不纯于德
至富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似乎报什么专业都不太好就业。但是所幸的是汉语言专业也是一剂万金油,不管在哪儿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文秘,老师,行政,编辑……都可以。硕士毕业的话起点会更高,所以会比较好一些。目前就业比较好的话,中文口的影视戏剧专业不错,古代文学相比差一些。而汉硕的话出国机会比较多,能够把握也还不错。但不管读什么专业,关键还是看个人用功与否,没有绝对的好就业好前景的专业,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就业。还是要看自己能力。比起专业,考研应该更加侧重学校。985的是首选,再投一级学科的著名教授门下,日后的路也许会轻松一些。祝好。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都要考什么,有别的要求吗?

红树林
天乎人乎
理科生可以考文科的,没有限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体分为文学史的研究、语言的研究、文学理论的研究,文学史类和文学理论一般要考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有些院校考外国文学史,语言学一般考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有的院校要考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还有语文教学的研究,大体考教育学的内容,有的院校和文学史考一样的内容,如北师。看你报考的学校了,一般都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之类的,每个学校具体参考书目不一样。其余米有什么要求了,和其他学生一样考英语和政治。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可以考法律专业吗?

可以 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可以报考法律专业 不过跟法学本科生靠法律专业有点区别 非法学专业只能是法律硕士 法学专业的是法学硕士至于过什么程序 昨晚我刚听完大四师兄(不是法学专业的但是考上复旦大学的法律硕士)演讲 他说1、跨专业考研首先要有强烈的兴趣2、 决定之后要选择学校 3、考政治、数学、英语、专业课(做真题而且要是你报考的学校的专业往年的真题因为专业课的题目是报考学校自已出的)法律专业自学还是蛮难的 可以选择参加司考培训班 不过前提是你自己要自学完必考科目 14门核心课程4、考研要经过报考 确认报考资格 初试 复试(笔试加面试)本人是法学专业的 对于自学法学还是感到有点力不从心的 最好是有老师带领比较好 预祝你能顺利通过考研 觉得我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话 记得采纳哦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专业有必要考研吗,如果考研的话,哪些学校的专业呢

京韵情
吉尼塔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有必要考研。有很多学校的专业,都可以报考。如北师大,华南师大等。专业可以报汉语文学,心理学等。因为,考研以后,毕业后可到高校教书。也可以考公务员,考研后就业就好多了。所以,考研很有必要。扩展资料考研择校指南1、教育资源首先,名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都很优秀,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力降低。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名校考研甚至已经成为考研的一种“潜”趋势。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尽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这种“名校热”依然还在持续。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座的情况。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较少。不少人认为,如果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牛”导师,那么今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可能会一帆风顺。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平台,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过这一关卡。2、名校优劣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综合性的知名大学中,有些非传统、非强势的专业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增设的。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不一定强过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专业是优势学科,在该学科领域中占有很高位置。就业,应该是学生最为关注的,而名校的就业率并非100%。知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设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关卡,但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客观地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全面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同学们会发现提升自身内在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名校赋予的光环!3、适合自身在决定考研时,先问问自己,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我的兴趣在哪里?兴趣能和考研联系在一起吗?哪些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加之半年的复习,我大概能达到什么分数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学校?这些问题是你择校之前必须思考的。学校和专业就在那里,而适不适合你,才是最关键的思考点。4、地域选择对于不跨专业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来说,地域问题同样是择校需要考虑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会继续留在读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离、和自己职业生涯走向的规划是否存在冲突同样需要考生们慎重思考。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研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美人
迷情记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研的话肯定是要考本专业的研,因为你本来就是这个专业的课程,所以你去考专业的话,肯定是要考这个专业的研的,所以你快考试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那你肯定先要考虑自己专业的这个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哪个学校比较好?要做什么准备呢?

天属
惠施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英语 和政治是必考的 至于专业课科目 就要去目标院校的招生目录查看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哪些?

得养生焉
悠悠忽忽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汉语言文学排名情况:1 北京大学2 复旦大学3 北京师范大学4 南京大学5 浙江大学6 北京语言大学7 武汉大学8 南京师范大学9 华东师范大学10山东大学11 暨南大学12 华中师范大学13 中山大学14 四川大学15 福建师范大学16 南开大学17 中央民族大学18 中国人民大学19 清华大学20 厦门大学21 湖南师范大学22 湖北大学23 上海师范大学24 陕西师范大学25 苏州大学B+等(29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B等(29个):湖北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漳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