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正确规划考研?

大海啸
大相片
作为学生来说,考研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有一份持久的毅力,能够耐得住孤独与寂寞,不害怕前方充满艰辛和未知的道路。作为去年刚刚结束考研的老学姐给你一些中肯的建议。首先,明确目标,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方向错了,即使你跑的在快那也是白搭。所以在开始考研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的目标,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将来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当然这个抉择建议大家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选择的,而不是随大流,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在将来失败之后却又后悔,过来人的忠告,不要转牛角尖,因为世界上真的没有埋后悔药的。其次,在明确了方向之后,也就是决定了自己要考取哪所学校之后,就要对自己在考研的一年当中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大到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次重要的命运转折点,小到自己每天的日常作息,每天细致的时间安排,早上应该背诵什么,上午应该学习什么,中午可以稍微的休息一下,让自己的大脑可以得到放松,更好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当中,晚上还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回顾自己一天的收获,总结自己的错误,更有助于自己把握牢固易错知识点。最后,除了学习方面的建议,还有一些就是饮食生活上面的建议。要想好好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要吃一些健康有营养的食物,尤其在炎炎夏日可以选择多吃一些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

考研学习计划!!!

格致
相即
复习计划考研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也会后悔的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2.学习计划的制定(1)搜集资料阶段①1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②2-3月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2)第一轮复习①4-5月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②6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3)第二轮复习①7-8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参加一个有权威性的正规大学举办的辅导班,有选择地做一些必要的题目。②9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③10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这时候也是网上报名的时间。④11月10-14日现场确认报名,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开始,报名、填报专愿。(4)第三轮复习①11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冲刺班报名。②12月-次年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做考前整理。(5)初试临考阶段1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6)准备复试阶段①2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②3月关注复试分数线。③4月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④5月关注复试成绩。

考研学习计划怎么安排

大追捕
激光师
我是今年刚考上的研究生,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考研需要的不是大量堆积时间,而是需要巧力和效率。我今年考上学校的全额奖学金研究生,你可能不相信,我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复习。我们有的同学,你每天看到她都在背单词,背政治,但是考的却并不好,所以我认为复习方法很重要。给你一点我的亲身体验:英语方面: 英语只要解决好作文与阅读,你基本上就成功了。考前5个月,我报了新东方,背的新东方老师给的5000单词(足够用了)。英语的重点是作文,作文平时你不需要练习,因为考研的人都知道,作文背的都是模板(新东方要教模板)。我背的就是自己结合老师讲然后再综合了下的万能模板,随便它出什么样的题目我都可以套用。然后是阅读:阅读把历年真题做一遍,记好里面所有的单词,分析它出题的规律和惯例,熟悉他出题的套路。完后,再做一些《毕金献》的英语模拟试题就没有问题了。我的英语就是这样复习的,我今年考了54。比起我的那些同学,我可以说是单词背的最少的了,但是我的分是最高的,所以,效率很重要。政治方面:我也报了一个在我们这边算是个比较出名的补习班。政治千万不能死盯书背,你只需要做到熟悉和理解就可以了。政治的窍门在于,多看央视新闻频道,多做题,做分析思考。考前一个月,我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我觉得看这个比背书还来的有效。原因在于,现在的政治考试,时效性很强,新闻频道对于时事政治都有自己的评论,从这些,你可以潜移默化的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做题非常有帮助。因为就算你遇到难分析题,但是只要你的大方向正确,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怎么也错不到哪去的。我政治书只看了两遍。考了65。好了,差不多就是我的经验了。最后说下:同学,切记:我们国家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有应试教育的考试方法,千万不要死读书,考研就需要的是考试型的选手,只要你方法得当,再加上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就没问题了,相信你今年一定能考上,祝你好运!

研究生学习该怎样规划?

一步一鬼
烈祖
一)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 岁以前你找病,30 岁以后病找你。(二)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国不是最好的,那么请好好学英语,不要说什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话,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也要达到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水准。英语是一个工具,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用它。(三)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四)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执行计划。这个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践行之,这是成功之道。(五)学习怎么使用google 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信息搜寻、文献检索,这是基本能力。(六)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所以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 个月相关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提高帮助很大。对找好工作也是一个有利的筹码。因为实习是为了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七)每天看书。拓展知识面,博览群书,除了本专业的相关书籍之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经济学,管理学,各类励志书籍等等。还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八)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定期写点东西,比如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作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提高思辨能力,也培养持之以恒的定力。(九)多动手锻炼,不仅对文科均是这样,多写论文,多实践,积极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十)培养游戏之外的一些爱好。旅游,听音乐,读书,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十一)和别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聆听。相互学习,先尊重他人。(十二)尽量争取和维护一份稳定的美好的感情。三、在研究生毕业前希望能具有以下的一些能力(一)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口头+书面。(基本能力,努力提高)(二)能够顺利的完成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必要的)(三)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想法。走向职场,步入社会,未知因素很多,走弯路都是可能的。(四)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现在的学习无不是为以后浮沉社会做准备,我们不得不现实的面对社会。(五)身体健康,坚持锻炼。得反复强调,身体终究是第一位的,所以要尤为珍重。(六)有几个不错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知己何求,挚友亦是是人生的财富。

考研的学习规划

千织
红蚂蚁
3-6月份:英语词汇的背诵,至少背两遍;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7-9月份:英语,数学强化复习,做做真题,英语不间断地背单词、长难句。政治基础复习。专业课本看一遍。10-11月份:英语,数学继续强化。政治背题。专业课做题。12月份:冲刺阶段。2012年2月—3月  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考研应如何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  院校、专业的选择是考研非常关键的一步,很多过来人都有体会,选对了学校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在选择学校之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学校所在的城市、专业的发展、就业的前途等诸多因素来选择。  2012年4月—5月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这个阶段是初级复习阶段。  2012年6月—7月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这个阶段是强化提高阶段,而且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的阶段。很多考生暑假期间会放松复习。  2012年7月—8月  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可参加暑期班,做到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英语单词已经记完一遍,政治大纲开始捋顺清楚。  2012年9月  关注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辅导用书,联系导师,师哥师姐,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强化公共课的复习效果,政治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公式记忆熟练。  2011年10月  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针对招生院校的考试大纲复习,分析真题。  2012年10月—11月  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各科真题结束两轮到三轮复习。专业课扎实掌握,巩固公共课。  2012年11月下旬 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公共课、专业课进入冲刺复习。参加冲刺班辅导或者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  2012年12月—2013年1月  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进行查缺补漏,做考前整理。调整好心态,不要受模考成绩的影响,从模考中找漏掉的知识点。  2013年1月  初试阶段。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如果离考场路程较远,可以考虑提前三四天去考场附近租房子住下。参加考试。  2013年2月  复试调剂阶段。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关注复试调剂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2013年3月  关注复试分数线,搜集复试资料。  2013年4月  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参加复试。  2013年5月  关注复试成绩。  2013年6月—7月  录取报到阶段。关注录取通知书。  2013年9月  报到。

考研学习计划

大一通之
善夭善老
我以我当时考的经验给你一点建议 只是我的看法 仅供参考:我07年考的是计算机 9-12月边上班边复习,每天学习时间3-4小时左右,所以我按照工科的复习说一说我本人的经验,(1)数学:首先最难搞的是数学一,知识范围广,考题量大,难度深,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考高分,首先,要把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看特别仔细,这个任务应该在7,8月进行,等概念都串一遍以后,可以做一下基础题形,推荐李永乐的基础600题,非常的好!然后到10-11月做模拟题,一般都是一套一套的那种,推荐李永乐的模拟400题,最后就是冲刺阶段,大量看真题,还要做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模拟题,等到最后几天不要做题了,把基础概念,定理,公式在仔细看一遍,就差不多了。 英语方面不想说太多,首先要在10月左右把单词看完,接着做一些阅读,比如胡敏的阅读200篇之类的,到最后的时候多看作文,范文,背诵一些范文,而且英语一定要看真题,仔细看真题很重要 政治方面最简单,只要把任茹芬的四个系列都看一遍 基本原理能差不多知道,考试的时候适当自由发挥,就好了 政治比较容易考 最后是专业课,具体你考什么专业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搞到那个学校历年的专业课试题,自己做一遍,记住每一个题,每一个细节,因为大多数学校出题每年的变化都不会很大,至少不会完全不一样,所以专业课就靠真题了,还要买一些辅导书,具体的专业买书要具体分析了。以上就是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考研的专业规划

没有爱
负心汉
所谓“专业规划”,指的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包括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在研究生求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方法去接近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这方面,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做法,比如学习期间到相关行业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前参加行业招聘会,听取业内知名人士的经验,向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取经等都是“专业规划”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做好“专业规划”,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取得的学位能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是与自己未来的计划南辕北辙。在考研热的带动下,很多同学认为职业规划是临近毕业的事情,也似乎忽略了更之前的“专业规划”,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盲点一:先考研,再择业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形势严峻,先考研当个过度,反正学位高了,就算就业门槛提高,自己也有备无患!这部分同学大都是考研的“后知后觉”者,在大三甚至大四时候才开始着手准备,之前对考研没有清晰的认识,更别说选准研究生专业和方向了。对于考上研究生之后如何规划,更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类同学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新闻学、广告学等,就业面广,比较实用,为的是今后容易就业;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比如“985”工程高校招收研究生专业中报考人数比较少的,或者是基础学科和农林类学科等受国家优惠政策照顾的专业,为的是求稳求保,争取考上;选择本校本专业,掌握信息优势;选择西部地区高校,录取门槛相对较低……总之,考研的目的主要是“能上”或者“毕业后容易找工作”。这样一来,对于专业本身的认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如果一时失利,往往也是争取调剂,考经济类、新闻类未果而被调剂到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的人大有人在;目标是东部沿海的“985”高校,退而求其次到中西部地方大学的也比比皆是。这时候对于调剂后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没有太多的考虑,失去了找工作的时机,也没有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形势更是逼迫自己不允许做更多的考虑,只能先读研再作打算。盲点二:一味准备考研,忽略全面发展许多同学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就立下誓愿一定要考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位层次,考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重新开始大学生活。有这样打算的同学往往从大二结束基础课程学习甚至大一刚一入学就着手准备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接触到就业市场,也没有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信息来源也只是师兄师姐的口口相传或者老师的倡导,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不多。同样一所学校的新进研究生,有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在研究生会或者团委担任各种职务;有的同学在社会上实习兼职或者创业打工赚取工作经验;有的同学早就着手准备考取各种相应职业资格,为日后工作打基础;有的同学跟随老师做课题,很早就酝酿发表文章的有关事宜……研究生以研究为主,但也要兼顾毕业之后的很多事情,结合自身的特点为将来继续研究或者走向职场做充足的准备。由于忽略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专业和自身结合程度的认识,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所学的知识或者所经历的事情与未来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方向差距较大,反而偏离了预期的打算。到毕业时,很多研究生还只能抱着简历“海投”,至于用人单位希望招收什么样的人才和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依然不是很清晰。盲点三:过分美化内心中的专业前景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跨考”一族。由于不喜欢专业而希望换个专业,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这本无可非议。但没有找准方向,在对锁定目标尚未考察清楚的情况下就已经箭在弦上,造成了今后期望值降低。一些基础类学科的同学把目光放在应用型专业,希望进入跨国企业或者央企,但发现大型企业不仅在专业方面有所限制,对于外语水平、技术水平、综合素质都有要求,而且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对较多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参加金融联考、心理学联考的同学都把银行、心理咨询事务所作为就业目标,事实上涉足这些单位并非易事,烦琐的面试、高度程序化的录取过程都让人紧张万分。许多理工科的同学跨考文科,希望能够从高强度的计算和实验工作中解放出来,却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如果只是觉得换个专业就大功告成,很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缺乏对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在临近职场的时候自乱阵脚。某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能只用“实用主义”来衡量。机会要靠自己来创造,换专业之前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如何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来获取接触工作的相关途径。以上三点只是比较典型的忽略“专业规划”的情形,在考研之前缺乏对专业的详细考察,缺乏对自身和专业结合度的思考,缺乏对考取专业后对职业发展的规划,都是没有做好“专业规划”的情况。考什么专业,考上之后如何继续弥补专业上的劣势以发挥自己的专业长项,这些都应该在报考前就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做好“专业规划”,才能让专业的作用发挥到得充分。

如果大学里准备考研该怎样规划大学生活?

想入非非
齐风
对于大学生活,如果你是刚开始不用着急规划,而是要去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是如何的。体验完之后,你就知道,实际上考研只是大学出路的一种选择,至于这选择是否是最好的,这个就因人而异了。具体说如何进行考研的规划,个人建议如下:1、首先明确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谋取一个更好的工作,还是真心希望在某个领域希望继续探究,还是觉得本科工作不好做也许研究生工作会好找一些。个人觉得这个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然后再权衡是否考研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同的预期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实现途径的。2、明确自己考研目的之后,再想考什么专业、考哪个学校、考哪位导师。对于专业涉及到是否跨专业,还是本专业(题外话,如果是本专业是否有保研机会);学校的选择是本校、外校,还是名校,这也是挺重要的;对于哪位导师,就需要明确专业和学校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了。3、如果选定学校和专业,以及导师之后,具体的准备包括教材及其资料的准备,一般找到上届的师兄师姐去问,甚至可以直接购买师兄师姐二手的教材和资料;课程学习,建议一方面进行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准备,另一方面有条件经常到想报考的专业和导师那边去听课(熟悉专业内容,也和导师套套近乎,更重要的是摸清导师的喜好。);还有就是英语等公共课的准备,如果英语底子好,可以自己学,如果不成就尽快报英语的考研班。4、最后,关于准备的时间上,自身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的难度大小,一般情况至少提前1年开始准备,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提前2年开始准备,也就是从大三就可以准备了。优先顺序上,一般都是先攻英语,顺带其他公共课,最后专业课。(当然,这也要分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本专业一般如此,跨专业的话,那就需要提前准备专业课了,比如上面提到的提前去听课之类的。)以上供参考,心理上也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写给考研学子经验总结:如何合理规划读研生活

鳅与鱼游
德之至也
成为一名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当我们从考研大军中冲出重围或保送读研而有幸成为一名研究生之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读研生涯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读研的日子是新奇的,也是紧张的,面对这种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然不同的读书生活,有的研究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虚耗了光阴;有的研究生却如鱼得水,直奔更光明的未来。因此,如何规划读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一直认为,读研不仅是通往学术圣殿的朝圣之道,也是人生的修行之道。老子曾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读研乃问道,但问道亦有道可循。 :何谓读研?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切身问题,考研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一些研究生可能一开始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读研,并不是因为喜欢学术而读研。对这类研究生而言,他们在读研之后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与目标。当然,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读研是大学时代追逐的学术理想,因此考研是当时很明确的人生目标,而考研的成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与读研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考研是大学时代的学习目标,那么读研则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或理想来支撑自己。因此,读研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自我:为什么要读研?如何来读研?这种或反思可以促使自己在读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研究状态。 淡定才能保持读研的干劲 读研是相对清苦的,日以继夜的读书及研究需要其他休闲活动来调节。当然,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读研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研并不意味着自己生活的单调乏味或完全没有乐趣。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其大作《文化苦旅》中有过这样的:“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读研是自己个性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本看似清苦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读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开始,保持淡定的心境很重要。读研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道路,这条道路与从政、从商之路相比,有着迥异的清贫与寂寞。对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学术研究可能类似于出家修道,需要过着皓首穷经、暮鼓晨钟般的生活。当看着早已参加工作的昔日同窗领着高薪、衣着光鲜的站在自己面前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读研选择产生自我怀疑,有时甚至会觉得这种清苦的读研生活完全没有意义。这时,很多研究生会假设:如果自己当年参加工作而非读研的话,生活将会过得更好。实际上,读研存在着机会成本,选择读研的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在这个时候,要坚定自己读研的选择,以淡定的心境来对待,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事实上,学术研究进行到千钧一发之际,支持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是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这就需要以学术理想来坚持自己的读研之路,使枯燥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意义。 从阅读中梳理出学术价值 研究生需要学会整理大量的材料,从中梳理出有学术价值的东西。理工科的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做实验以获取数据,但文科研究生必须大量阅读著作。阅读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读书万卷,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当然,研究生读书时应该注意方法,要精读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著作,特别是那些知名学者的著作。通常而言,知名学者都是学术权威,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这个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哪里,也可以知道这些知名学者们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我导师就经常这样告诉我,他只要看一个研究生读了什么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他就知道这个学生的学术水平怎样,因为对学术敏感的研究生会鉴别出这个领域里的好书,会读第一流的著作;相反,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会经常阅读二流的著作。因此,读书首先要读第一流的著作,通过读这些著作,才有可能和第一流的学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思考问题,才有超越他们的可能。 研究生需要阅读的著作很多,必须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由于研究生阶段是学习如何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是处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因此必须通过读书来展开自己的学术训练。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通过精读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泛读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精读对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这就要求熟读一些思想艰深的经典著作。一方面,熟读经典著作是进入该领域学术谱系的一种最好方式,即能知道该领域里以往的学术大师们在思考什么问题,或者他们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通过熟读经典著作,逐步掌握一套概念,而这些概念及其表达方式会逐渐进入自己的思维结构里,如同输进自己体内的血液一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运用经典著作里的一套概念来看待世界,而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得到提高。 在泛读方面,要多读自己研究领域之外的著作,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意味着阅读不要受专业的限制,比如以文科为例,中国传统学术认为文史哲是相通的。因此,扩展知识面就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对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或研究领域而言,该领域之内的学术资源已经被前人梳理了一遍,并且那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早已在这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在这个领域里再发现新的东西虽然也是可能的,但是难度已经很大,这就需要从其他专业或学科来寻找灵感或新方法。实际上,很多新的学术长点就在学科交叉的地方,尝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知识消费者”变成“知识生产者”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本科阶段,学习主要是由老师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而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传授的主要是学术研究的方法,研究生需要对以往习以为常的知识展开怀疑与批判,并以反思的精神来读书,不能轻易盲从于学术权威们的观点。当然,研究生的学习是在导师的指导之下以自学为主的,但实际上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读研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研究生自己支配的。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变得十分重要。 与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知识不同,研究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会学习”,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的“学”指的是跟着导师学;而“学习”的“习”按大学者朱熹的解释有鸟儿学飞之意,意思是照着老师教的自己亲自做一遍。因此,研究生要开始从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成为一个知识生产者。就像冬天穿的毛衣一样,无需再向别人购买,而应该尝试着自己亲自动手编织。当然,自己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知识可能是粗糙的,在导师眼里甚至是幼稚的,但应该像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一样,尽量地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实践:学术资源的获取 研究生的学习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对学术资源或学术材料的掌握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从我读研的经历来看,获取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个:图书馆、导师、讲座。 图书馆是一座矿山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学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是获取学术资源的关键。我读研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当然,利用好图书馆并不意味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图书馆,并了解这个图书馆里有哪些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这对将来学位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但应该注意的是,图书馆的藏书丰富,一个人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因此读书要有所取舍。研究生应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主题性阅读,也就是说,要集中一段时间并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来展开阅读。有这样一个说法,大意是说有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看研究生借书的方式就能预知这个学生的学术前途。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会读书的研究生一般会借同一主题的书目,并且这些书目是该领域的必读书目;而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每次借书都很随意,没有固定的主题,并且他们一般分辨不出哪些书是该领域的必读书。 同时,研究生也应该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学术概况。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各个书架面前浏览,并随手翻阅书架上各种著作的目录、前言、后记。时间久了,我基本上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哪些重要的著作,并知道这些著作在图书馆的哪个书架上,这样随意的翻阅在无形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图书馆是一座有待发掘的矿山,读研就是一个开矿的过程,需要在里面挖掘出沉甸甸的金矿来,否则在毕业之时有“入宝山而空手归”之感。 导师是一盏明灯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研究生的必修课。一方面,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学术上能给予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导师通常有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活动,这对研究生将来毕业找工作、出国、考博进修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生活的良师。 随着研究生扩招,导师带的研究生增多,并且由于有一些导师有相关的行政职务,这就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机会不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得到导师的指导需要一定的方法。这需要研究生主动地跟导师联系,平时可以拿自己的论文去给导师指导,让导师提修改意见,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导师可以通过论文了解你近期的读书情况,也可以向导师展现自己勤奋好学的一面。我经常去找导师交流,在交谈中导师经常会告知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比如某某知名学者最近写了什么重要的文章或出了什么新书,此外导师还会经常跟我谈谈他的研究近况、有什么研究心得等。实际上,导师所传授的这些学术信息是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但却是最有益的。 讲座是一次盛宴 研究生需要围绕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经常关注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这些学术信息可以通过阅读所在领域的专业刊物来了解,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则是学术讲座。做学术讲座的学者所讲的东西是他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研究体会,通过听知名学者的讲座可以快速地进入该领域的学术前沿。我的经验是:有时候听名家的一场讲座胜过读他的十本书,这绝不是夸张之言。通过听讲座,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该知名学者,感受他身上的学术灵气,这样可以看看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上才见到的名学者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研究的。在听完讲座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原来那些所谓的知名学者或学术权威也不过如此。因而,听讲座是一个对名教授或学术权威进行祛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训练自己的学术鉴赏力和学术品味。 展望:预先经营未来 读研期间必须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要想清楚自己将来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进修?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开始读研的时候就要考虑,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理想来认真准备。如果自己不打算将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而想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那么在读研期间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兼职或实践,并多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可以增加求职的砝码。如果打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而希望继续进修如读博或出国留学,则应该早一点着手准备。 我从读研开始就打算在毕业之后继续进修,因此从研一开始就很注意收集考博的信息。由于考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平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此外,考博对专业课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但一般所考的都是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因此还得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所考领域的基本情况,选定考博的方向之后要及时与所报考的导师联系。博士生导师一般很看重考生有没有培养前途,会很注意考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状况是否了解,并且要求考生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通常而言,博士生导师会招那些与他性情或兴趣相近的研究生,因此在考试之前要尽可能地让所报考的导师了解自己,至少对自己有个基本的印象。考博需要其他老师写推荐信,如果写推荐信的老师与自己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识,则考博的效果会更佳。 由于准备考博的时间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最佳时间,一旦确立了考博的目标,就要处理好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与考博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将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拓展,因此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要注意学位论文本身的延展性,即这个选题在将来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与必要。考博时,博士生导师会很看重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因此学位论文的写作要与考博结合起来,把学位论文的写作看成是准备考博的一个过程,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厘清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表达能力。 除了导师,同学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友,对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同学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兴趣,因此多与本专业的同学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交流,这样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和学术资源。在同学中,你会发现自己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甚至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与同学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虽然俗话说“仆人眼中无英雄”,但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以好学之心来培养自己开阔的胸襟。实际上,在国内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自己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当然,良好的同学关系也会使自己在读研生活期间充满温馨与乐趣。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秉性,读研就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术的熏陶与涵养。因此,读研要尽早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之中,融入自己所处的学术氛围之中,融入自己所在领域的学术传统之中;而准备考研的同学,也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融入考研的氛围中,只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就能开出美丽的学术之花,并结出沉甸甸的学术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