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复旦大学2005年考研 社会学概论 简答题:个人地位的获得模式 有没有参考答案? 谢谢

吕柟
凹凸
在讨论个人地位的获得与维护之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 个人地位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建构方式是一种个人关系的建立。所谓个人关系并非社会学通常讨论的人际关系。虽然人际关系也是指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但这一层意义上的个人是有角色的个人, 它表明的是一种类的概念, 如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的五伦即属此类。而个人关系指的是一个真实的个人面对这种角色规范关系原则和自己所面临的现实生活环境所发展出来的实际交往策略和亲疏状态。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实际关系策略和亲疏状态并非就没有角色和规范, 而只能是个人关系。在中国社会, 从人伦规范到个人关系的过渡之所以可能, 在价值层面是受儒家借助“礼”的操作来实现角色关系的影响, 如董仲舒所谓的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 而差内外远近新旧之级者也”(注18), 看起来是要规范人的一切地位和角色行为, 但正因为它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单这两句话中的变项组成的多变项关系, 如序是“尊”, 差是“外”会怎样, 序是“贱”, 差是“近”又会怎样等, 就让礼应付不了了)。这就在现实上促使了社会个体只能以礼为据, 在交往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地区分每一具体对象同他的特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种作为人际关系的概念不但不表示个人关系, 反而限制个人关系, 因为它要让人们通过规范以类的方式来互动。结果情况恰恰相反, 在礼的名正言顺的指导和推动下, 伦常规范只被灵活地运用于个人关系之中, 而失去了米德所讲的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的可能。忽视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要差别, 就会忽视中国社会建构的真实性,回到讨论中国社会的价值或制度层面上去。 个人关系建立的重要, 带动了个人地位的重要。因为个人关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个人地位获得与维护的过程。如果个体非常需要在日常社会中获得其个人地位的话, 那么什么因素的确立能够让他获得个人地位; 获得之后又怎样对其加以维护呢?下面将讨论这些问题。 笔者曾根据中国家庭权威和财产两项资源在传递中的分离, 即长子继承权威, 财产诸子平分, 推导出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上的四因素模式变量, 它们是权威、道德、均分制和血缘关系(注19), 这里, 我通过对这四因素的拓展, 相应地从四个方面来讨论个人地位的获得, 它们分别是个人权威、道德品质、礼尚往来及连带关系。 (一) 个人权威。权威是权力的一种方式。在社会学中, 权力指的是个体(或群体) 在特定的角色和地位上所表现出来的迫使他人产生遵从性的能力或影响力。而权威就是这种能力或影响力的合法化, 它地体现出受权力控制的人对权力拥有者的赞成和承认(注20)。根据我对个人地位的定义, 所谓赞成和承认应该就意味着个人地位的出现。但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在中国, 个人地位的合法性不单指一个体在法理性地位上得到的权威, 这样的理解很容易将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相混淆。我这里所指的个人地位合法性地是通过两种传统力量得到的, 一种是血亲中的辈分和性别, 如家长、族长、男性等; 另一种是个人交情, 如人情、面子等。其与社会地位的差异在于个人地位在情况下是网络型而非组织型的, 其表达方式是“你敬他三分, 我也就敬他三分”。这里所包含的关系是也许我和他并不相识, 但我对你的服从足可以保证我对他的服从。再者, 就权力的能力和影响力而言, 个体能得到这样一种个人权威, 在中国社会主要靠的是韦伯所谓的卡里斯玛权威(也译做个人魅力型权威)。韦伯本人也说:“中国人的理论充分显示了君权地位的卡里斯玛特征, 而这是依附于他的个人资格,以及他的被证实的个人价值。”(注21) 可见,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辈分和血缘这些先赋性(ascribed) 参数和做人方式, 实际上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和场合来获得其个人权威。这种个人权威的普遍分布就形成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的中国人具有权威性的人格特征。总之, 拥有个人权威是获得个人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 道德品质。在中国, 道德品质之所以成为个人地位获得的依据, 可能发生在孔子对君子含义的修改之后。君子原指的是一种占有统治地位的人, 孔子强调的君君、臣臣, 即是主张不同等级地位上的角色要按自己的角色规范来行事。但同样也是孔子,在他强调了这样一种角色地位和规范后, 又将君子的含义转化为一种高尚的、有修养的、有学识的人。就君子的第二个义项而论, 因修德而成为君子的人, 获得的显然不是社会地位, 而是他的个人地位。于是君子不仅可以指称社会地位, 而且还可以指称个人地位。细想起来, 君子一词含义上的转化暗含了一种前提上的改变, 即位于君子地位上的人不一定是个守道德的人, 而不在君子地位上的人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德而赢得人们的尊重。占统治地位的君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求得的, 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则是人人都可以努力的, 因此这种前提的改变不但使个人地位凸显出来, 社会地位淡化下去, 而且也确立了个人地位有别于社会地位的另一种空间, 因为它使人人都相信, 只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 就能提高个人地位(而非社会地位)。即“德高”可以“望重”。 (三)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在中国不单反映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交换行为, 而且具有报的含义。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交换主要指的是双方对等的交换, 而报指的却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换, 即施报者下一次的付出总要大于受报者上次的付出(注22)。交换的对等关系在客观上导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互不拖欠而随时可以终止, 而不对等关系所要造成的客观结果则是受报一方对施报一方的亏欠感, 由此引出受报者的付出, 从而使此类行为具有反复循环下去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报带有一种恩的观念, 即表示因对方的施礼或帮助而更看重和敬重对方, 由此而达成更为友好的或更为亲密的关系。因此, 报的根本功能就在于个体通过礼尚往来来提高一方的或彼此的个人地位。如果这种行为引起了对方的对等性偿还, 那就意味着送礼者的个人地位没有提高, 而如果一方用加倍施予的方式来让对方为此和自己在交换上拖欠下去, 或彼此拖欠下去, 则表明互动双方在逐级地加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你滴水之恩, 我涌泉相报, 虽然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 但彼此的个人地位却不断升级。 (四) 连带关系。传统中国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发展起来的社会。它对个人地位的获得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从纵向上看, 前定(代) 社会地位的高低会影响后代个人地位的高低, 如一个人出生于名门望族, 可以使之获得个人地位; 二是从横向上看,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个人地位的提升会引起相关他人(如亲属、同乡、朋友、同学、同事等) 的联结倾向。因为在中国社会, 如果一个人能联结上那些有社会(个人) 地位的人, 就可以通过这种连带关系使自己也有了个人地位。人们常说的“找熟人”、“托人”、“撑腰”或“沾光”等指的就是建立连带关系的行为和结果。费孝通曾用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对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形状进行了概括和描述(注23), 差序格局主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空间上的天然分布, 连带关系想要揭示的是人们根据个人地位高低而建立起来的网络社会。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未能获得个人地位, 即使别人和他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 也不会有人去联结他。当然在这种连带关系里, 存在着一个显性个人地位和潜性个人地位的划分问题。显性个人地位是指已被他人承认的个人地位; 潜性个人地位则发生在个人地位虽未获得, 但他人在交往中已对对方的未来个人地位有所预计的情况下。中国人常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个体在他人没有或个人地位不高的前提下仍有联结倾向, 乃属于一种计策性行为。可见, “关系”在中国社会的特定含义是指一个人能否联结上有社会或个人地位的他人。社会学概论有一本参考书是刘豪兴编的,答案这本书上有,具体在哪一页书不在边上我也不知道

谁知道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考研要掌握那些章节,并提供一讲义或上课笔记??????

孤儿泪
冉求未对
参考部分:第5、6、7、8、10、11、15章。也就是说考的话就是这几章!

社会学考研如何复习

吞吞吐吐
此谓真人
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希望对你复习有帮助考研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窍门,还是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考的是社会学研究生,本科也是社会学专业,所以,我根据自己几年的学习经历把社会学主要的复习思路和复习内容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家可以参照自己的内容进行操作。 一、社会学理论 我们用的当时是郑航生的《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社会学概论是历年来出题的基本点,书不是很厚很容易读,关键是体系非常健全,答题点罗列的很详细,很适合大家初级复习使用。没有接触过社会学的同学读这本书很容易入门,学过社会学的同学细读这本书仍然会有很大收获。虽说不至于要记住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但至少要知道书中的每一个概念,知道书中出现过的理论观点,众多社会学家的观点解释又分别是什么,全书共有多少章节,每一章节都讲的是些什么内容,这些宏观的东西需要熟记在胸。 我们学校的社会学理论出题不是太难,而且系主任就是郑杭生的门生,所以答案一般按照郑老师的书籍来制定。但单凭这简单的一本书是不够的,还应多读一读其他的专业书,对建立社会学思维,拓宽社会学视野很有必要。在这里我推荐阅读的主要是社会学期刊文章,报章的理论热点文章甚至是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评论,顺便留意一下系里面老师所关心研究的内容以及他们发表的文章和专著。 二、社会学调查方法 我们当时用的是《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系里面列出的参考书,比较厚,配合网络上的课程笔记读可以减少一部分内容。对于没有学过方法的同学,一定要自习阅读。学过方法的同学,也要对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识记(比如参与式观察有几种类型,实验法的优缺点等等)。对这本书要进行仔细的研读,特别是前部分的内容。 在整体把握方法几大块内容的基础之上,能做到清晰指出每一章讲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涉及到的概念,依据以及操作方式等等。同时,复习方法的时候还要注意比较不同内容之间的差异,小的内容方面要比较,大的内容方面也要比较。比如,比较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异同,问卷法和访谈法之间的优缺点等等,复习方法既要宏观又要心细。 三、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可以看卢淑华的,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偏于数理,但是该讲到的地方也都讲到了,结构上也比较严谨,前后连惯性比较好,对于数理上的理解到位很有帮助。大家要仔细认真研读,弄清每一个概念和公式。书中每一章节后面的习题,还有文中出现的过的习题都要会做,而且要保证不出错,概念、假设、公式一定要记忆清楚,不能弄混。 除了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之外,专业课复习的时候还要看一些拓宽视野、培养专业思维的书,而且我觉得很必要。能多读一点书,对社会学的理解越深入,考试的时候也会越轻松。考试的时候很可能遇到大家都没碰到过的题,那么有专业思维和视角的回答肯定会得到老师的好感,所以建议大家多读专业书,包括理论的和方法的。学校出试卷一般会在最后两三道大题的时候给大家提供一个很广泛的题目,一方面是为了考察大家的社会学功底一方面是为了把那些思维视角非常大气的好学生给选拔出来,所以大家的平实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看看《社会学茶座》等杂志,最扩展大家的视角非常重要。

社会学考研都考什么专业课

埃伦娜
翅膀花
你说的“社会学”是不是范围太大了啊? 我觉得应该这样考虑,首先是你要考哪所大学,然后查他们的招生目录上面会有专业课参考教材等相关信息的,每个学校的专业课题目都是独子命题的,所以范围也不尽相同。社会学是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探求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现代社会科学。 与社会学相邻的学科有三个方面: 对社会生活进行某一方面研究的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有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与这些学科互相交织,不断产 生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 范例: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系

考研是不是要考社会学概论?考研政治包括哪些课和书?谢谢

上有大役
红宝石
考学硕还是专硕?什么专业?去你想考的目标院校多了解研究生招考相关内容更多追答考研,历史。我查了下这门课好像不用考?这个我不太了解考研追答考学硕还是专硕?你去研究生招考网站看,所有学校全都有,先定好报哪个学校,然后按招生内容准备可能是学硕吧。这两个考试内容在政治这块有差别?追答恩,专硕联考就不考政治,其它我不清楚。听人说,政治不就是考毛概,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等什么的嗯,谢谢

考研用书 急急急!!!!!!!!!!!社会学导论这本书和社会学差别大吗

三德
性起
你说的《社会学(第十版)》,是戴维波普诺的吗?这个应该是最系统最权威的了,而且我个人觉得读起来也很有趣,而《社会学导论(第二版)》你指得是风笑天的还是孙立平的还是别的谁谁谁的??风笑天《导论》与《社会学》差距较大,除了像《社会学》一样介绍社会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研究范畴之外,又介绍了一些主要社会学家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说是“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史”,而孙立平的《导论》在章节结构上类似《社会学》,若是要说区别的话应该就是孙的《导论》是中国化的《导论》,融入了许多对中国现实性的探索。。。。我个人觉得你应该再买《导论》看看,没有哪两本社会学专著会一样的,每一个社会学家或社会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论视角,像风笑天是以方法著称,而孙立平则致力于发展社会学,多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转型、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等,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换了参考书,那就说明他要改变考试方向了。。。。

复旦大学2005年考研 社会学概论 简答题:个人地位的获得模式 有没有参考答案? 谢谢

纪他
在讨论个人地位的获得与维护之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 个人地位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建构方式是一种个人关系的建立。所谓个人关系并非社会学通常讨论的人际关系。虽然人际关系也是指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但这一层意义上的个人是有角色的个人, 它表明的是一种类的概念, 如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的五伦即属此类。而个人关系指的是一个真实的个人面对这种角色规范关系原则和自己所面临的现实生活环境所发展出来的实际交往策略和亲疏状态。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实际关系策略和亲疏状态并非就没有角色和规范, 而只能是个人关系。在中国社会, 从人伦规范到个人关系的过渡之所以可能, 在价值层面是受儒家借助“礼”的操作来实现角色关系的影响, 如董仲舒所谓的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 而差内外远近新旧之级者也”(注18), 看起来是要规范人的一切地位和角色行为, 但正因为它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单这两句话中的变项组成的多变项关系, 如序是“尊”, 差是“外”会怎样, 序是“贱”, 差是“近”又会怎样等, 就让礼应付不了了)。这就在现实上促使了社会个体只能以礼为据, 在交往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地区分每一具体对象同他的特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种作为人际关系的概念不但不表示个人关系, 反而限制个人关系, 因为它要让人们通过规范以类的方式来互动。结果情况恰恰相反, 在礼的名正言顺的指导和推动下, 伦常规范只被灵活地运用于个人关系之中, 而失去了米德所讲的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的可能。忽视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要差别, 就会忽视中国社会建构的真实性,回到讨论中国社会的价值或制度层面上去。 个人关系建立的重要, 带动了个人地位的重要。因为个人关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个人地位获得与维护的过程。如果个体非常需要在日常社会中获得其个人地位的话, 那么什么因素的确立能够让他获得个人地位; 获得之后又怎样对其加以维护呢?下面将讨论这些问题。 笔者曾根据中国家庭权威和财产两项资源在传递中的分离, 即长子继承权威, 财产诸子平分, 推导出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上的四因素模式变量, 它们是权威、道德、均分制和血缘关系(注19), 这里, 我通过对这四因素的拓展, 相应地从四个方面来讨论个人地位的获得, 它们分别是个人权威、道德品质、礼尚往来及连带关系。 (一) 个人权威。权威是权力的一种方式。在社会学中, 权力指的是个体(或群体) 在特定的角色和地位上所表现出来的迫使他人产生遵从性的能力或影响力。而权威就是这种能力或影响力的合法化, 它地体现出受权力控制的人对权力拥有者的赞成和承认(注20)。根据我对个人地位的定义, 所谓赞成和承认应该就意味着个人地位的出现。但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在中国, 个人地位的合法性不单指一个体在法理性地位上得到的权威, 这样的理解很容易将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相混淆。我这里所指的个人地位合法性地是通过两种传统力量得到的, 一种是血亲中的辈分和性别, 如家长、族长、男性等; 另一种是个人交情, 如人情、面子等。其与社会地位的差异在于个人地位在情况下是网络型而非组织型的, 其表达方式是“你敬他三分, 我也就敬他三分”。这里所包含的关系是也许我和他并不相识, 但我对你的服从足可以保证我对他的服从。再者, 就权力的能力和影响力而言, 个体能得到这样一种个人权威, 在中国社会主要靠的是韦伯所谓的卡里斯玛权威(也译做个人魅力型权威)。韦伯本人也说:“中国人的理论充分显示了君权地位的卡里斯玛特征, 而这是依附于他的个人资格,以及他的被证实的个人价值。”(注21) 可见,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辈分和血缘这些先赋性(ascribed) 参数和做人方式, 实际上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和场合来获得其个人权威。这种个人权威的普遍分布就形成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的中国人具有权威性的人格特征。总之, 拥有个人权威是获得个人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 道德品质。在中国, 道德品质之所以成为个人地位获得的依据, 可能发生在孔子对君子含义的修改之后。君子原指的是一种占有统治地位的人, 孔子强调的君君、臣臣, 即是主张不同等级地位上的角色要按自己的角色规范来行事。但同样也是孔子,在他强调了这样一种角色地位和规范后, 又将君子的含义转化为一种高尚的、有修养的、有学识的人。就君子的第二个义项而论, 因修德而成为君子的人, 获得的显然不是社会地位, 而是他的个人地位。于是君子不仅可以指称社会地位, 而且还可以指称个人地位。细想起来, 君子一词含义上的转化暗含了一种前提上的改变, 即位于君子地位上的人不一定是个守道德的人, 而不在君子地位上的人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德而赢得人们的尊重。占统治地位的君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求得的, 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则是人人都可以努力的, 因此这种前提的改变不但使个人地位凸显出来, 社会地位淡化下去, 而且也确立了个人地位有别于社会地位的另一种空间, 因为它使人人都相信, 只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 就能提高个人地位(而非社会地位)。即“德高”可以“望重”。 (三)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在中国不单反映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交换行为, 而且具有报的含义。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交换主要指的是双方对等的交换, 而报指的却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换, 即施报者下一次的付出总要大于受报者上次的付出(注22)。交换的对等关系在客观上导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互不拖欠而随时可以终止, 而不对等关系所要造成的客观结果则是受报一方对施报一方的亏欠感, 由此引出受报者的付出, 从而使此类行为具有反复循环下去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报带有一种恩的观念, 即表示因对方的施礼或帮助而更看重和敬重对方, 由此而达成更为友好的或更为亲密的关系。因此, 报的根本功能就在于个体通过礼尚往来来提高一方的或彼此的个人地位。如果这种行为引起了对方的对等性偿还, 那就意味着送礼者的个人地位没有提高, 而如果一方用加倍施予的方式来让对方为此和自己在交换上拖欠下去, 或彼此拖欠下去, 则表明互动双方在逐级地加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你滴水之恩, 我涌泉相报, 虽然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 但彼此的个人地位却不断升级。 (四) 连带关系。传统中国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发展起来的社会。它对个人地位的获得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从纵向上看, 前定(代) 社会地位的高低会影响后代个人地位的高低, 如一个人出生于名门望族, 可以使之获得个人地位; 二是从横向上看,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个人地位的提升会引起相关他人(如亲属、同乡、朋友、同学、同事等) 的联结倾向。因为在中国社会, 如果一个人能联结上那些有社会(个人) 地位的人, 就可以通过这种连带关系使自己也有了个人地位。人们常说的“找熟人”、“托人”、“撑腰”或“沾光”等指的就是建立连带关系的行为和结果。费孝通曾用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对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形状进行了概括和描述(注23), 差序格局主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空间上的天然分布, 连带关系想要揭示的是人们根据个人地位高低而建立起来的网络社会。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未能获得个人地位, 即使别人和他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 也不会有人去联结他。当然在这种连带关系里, 存在着一个显性个人地位和潜性个人地位的划分问题。显性个人地位是指已被他人承认的个人地位; 潜性个人地位则发生在个人地位虽未获得, 但他人在交往中已对对方的未来个人地位有所预计的情况下。中国人常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个体在他人没有或个人地位不高的前提下仍有联结倾向, 乃属于一种计策性行为。可见, “关系”在中国社会的特定含义是指一个人能否联结上有社会或个人地位的他人。社会学概论有一本参考书是刘豪兴编的,答案这本书上有,具体在哪一页书不在边上我也不知道

(考研)行政管理,社会学,传播学这几个专业那个更好点呢?

性觉
衣冠楚楚
其实这三个的侧重点区别很大的,主要还是看你的兴趣爱好了了。考研社会学应该是比较好考的,专业课一般就两门:社会学概论和社会调查方法。不过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打工基本没人要。考公务员倒是有,不过招的不是很多。如果是考研,就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了。如果毕业后你是要考公务员的话,那么我建议行政管理专业,因为三者相比这个考公务员相对来说能要的多一些。还有的一点优势是行管发的是管理学学位证。传播学的话,如果真的学得好,毕业后也能找个不错的单位,比较适合打工吧。其实文科专业没有好与不好之分,选择什么主要还是看你的兴趣爱好。我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参考。最赚钱的是社会学 很高等的学科 国外就业面非常宽 国内比较窄 传播学就业比较难=。=当然如果你学到博闻广识的话另当别论 行政管理是NNNNNNNNNNNNNN年前的热门专业…………………………………………………………………………

考研要考哪些课程

大乱之本
果败而反
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科目?考研初试复试都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