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己考研没上岸。看着别人高兴地录取,心酸!!!!

六月
受揖而立
现在的读研水分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楼主的本科学历还可以的话我是不建议您去读研的。不过呢,话说回来,现在基本只要国家线以上就可以有研究生读,只是学校地区差一点而已,楼主这是连国家线都考不过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考研报录比有哪些作用?

山涛
安全期
一、考研报录比如何看?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学校的报录比为2.4:1,这就意味着2.4个人中有1人录取,这是个比例,推理到考研具体的报考人数中去,就是如果240个人报名就有100个人被录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报录比越高就相当于,这个院校的报考人数比较录取人数的数值越大。这就意味着报考的人数多,而录取的人数少。就是报录比越高,考研竞争越激烈,考生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大家在考研择校的过程中,要参考到报录比这个因素。选择报录比比较低的学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考研的难度,让考研上岸更稳。二、报录比在考研报考中的参考作用报录比可以帮助考生了解院校报考人数、拟录取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了解院校报录比信息,可以在考生选择院校时起到相应参考作用。在择校的前期,报录比一定不能忽视了,而要将报录比这个数据作为重要的择校因素,通过报录比的高低,来最终衡量考研的难度,最后根据这些综合权衡一下适合报考的院校。考研报录比有哪些作用?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关于考研备考技巧,报名入口,考研报名时间,考研成绩查询,考研报名费用,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等问题,小编会及时更新。希望各位考生都能进入自己的理想考研院校。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取得佳绩。

考研成绩出来看到自己上岸了,是怎样的感觉呢?

观光客
好好过
而最近两年随着报考人数的激增和高校育人观念的转变屡屡出现高分落榜的同学。一般复试包括笔试与面试。复试的笔试中如果有不及格现象的,直接淘汰。这是我们特别注意的,所以还要认真对待复试的笔试。面试侧重与导师的“交流”,是一个把你的能力在有限的几分钟内展现给导师,也需要前期的训练与准备。但是进入复试并不意味着被录取。还要注意报考的学校的这个专业是按照什么样子的比例进行取录。也就是说复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截止目前我看到的数一最高分是130分,这位大神是真的大神,今年数一能够考130分肯定是基础非常扎实的考生了,因为今年考题很多都比较新,考察的是基础的原理,这和18年计算量大而难不同。听说今年考研数学难,特别是数一很难,很多同学由于数学成绩不好被拉下了水,最终再也上不了岸。但是网上看了部分学霸君,数一也有考130多分的,真的是会者不难。当你得知自己的考研分数以后,如果感觉还可以的话,一定要去抓紧时间联系导师,因为这个很重要,越早越好,把你自己的本科成绩单,一些本科的证书还有个人的简历一起发给老师,跟老师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的,可以一直考下去;想早点挣钱养家的,可以边工作边读书。现在不是流行“斜杠青年”吗?不必把自己框住。考研有些人是打酱油的心态去考的,有些人是专心去考没有把握的,有些是有把握的,心情如同高考,但比高考要轻松,因为这时早已看清读书也许改变不了命运。我考上以后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惶恐,考上的结果仅仅意味着我跨入了这个门槛,但是后续的学术生涯依旧需要我们倾心倾力

教育部对考研推免招生所占比例怎么规定

红眼病
爱在线
1、 教育部规定,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2、在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另外,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对于考研党来说,每天复习到什么程度才能上岸?

至矣
是以分已
其实复习的时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的一个朋友,每天睡五个小时左右,四月份左右开始准备,还是失败了。还有一个学长,开始准备寒假,每天睡六个小时,也是失败的。我也是个失败者。选择专业和院校真的很重要!考研党,加油。优秀的人很多,不要被网上那些人忽悠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人说多长时间复习,其实你都不敢相信。有人说考研很简单,一个月的复习就够了。这些都是别人的说辞,还是要看自己。不要每天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效率最重要。每天复习那么久会让你情绪低落。我从来不建议这么做。如果真的能在高校学习一天12、13个小时就好了。周六周日也可以休息半天,适当放松,以便更好的学习。不要觉得玩半天就考不上。劳逸结合,高效复习。最后,如果能找一个研究员一起研究就更好了。希望对你有帮助!读书就是这样。学习的岁月是你人生中最狭隘的地方。而那浅薄的教育,那些年你所遭受的苦难,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度过的夜晚,将铺就一条宽阔的道路,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所以,请不要说读书难,那是你看世界的方式。冲刺阶段,已经很冷了,每天强迫自己6点起床,背作文,背单词,背专业课。站在阳台上冻得瑟瑟发抖,我想这就是如何保持清醒。手不省人事,抓不到书,就用热水杯暖暖身子,转身背着。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练习政治题到晚上十点半,然后去客厅背政治大题考点,十一点半准时回房。我不熬夜。晚上学习提高不了效率,所以考研阶段基本上12: 30前就睡觉了作为一个文科研究生,有六七本书需要背,早上需要包得紧紧的,在宿舍门口翻来覆去背。因为记忆力不是很好,经常能记住四五遍。睡觉前会打开音响听知识点。即使记不住,也很欣慰。没有人的成功唾手可得。只能全力以赴上岸。用力推自己。只有做到最好,你才能骄傲地说自己成功后有多努力。加油

考研和公考都很难,参加哪一种考试更容易上岸?

坏东西
六趣
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都是两种含金量非常高的考试。这两种考试,到底哪一种更难呢?向来是众说风云。在此,我们通过比较四个指标,来探究一下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究竟谁难谁易。备考时间首先我们来衡量一下,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时间。根据小编了解和掌握到的情况,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很多在校生整个大三下半年到大四上半年的重心都放在备考上。一部分社会考生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甚至一咬牙辞职备考,可见考研,对于考生精力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备考时间长达半年到一年。但是,小编身边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告诉我,他们一般就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备考。考试时间从公务员考试笔试来看,一般情况下主要考两门,一门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一门是申论,前者全是选择题,后者全是写作题。考试的形式非常固定和单一。当然,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一部分新变化,有的岗位加入了专业能力测试。从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来看,一般情况下,考试时间是两天。这就意味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是公务员考试时间的两倍。从这个意义上,研究生入学考试当然更难。考试专业性公务员入学考试,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报考的时候基本上都感觉不到差异。实际上很多过来人都认为,公务员考试只要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基本上就可以胜任,根本用不到大学阶段的知识。但是,参加研究生考试,姑且不说报考专业的限制,就算是专业全部不限,文科生想考理科生的专业,理科生想考文科生的专业,往往难以跨考。因此,从专业性的角度,显然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更难。考试竞争性从竞争性而言,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比非常高,比如,2019年国考,在资格审查阶段招录比达到了95:1,即便单单计算进入笔试阶段的考生,招录比也达到了63:1。但是,在研究生数学考试中,平均比例很少超过20:1。因此,如果从竞争性而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比,又没有公务员考试残酷。总之,从备考时间、考试时间和考试专业性而言,考研难度完胜公考。从招录比而言,公务员考试又遥遥领先。

考研难度大吗,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比例大约多少啊?

大嘴巴
逆世界
不同专业,不同形式,不同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都是不一样的,以及不同专业的考试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先确定自己到底是考学硕还是专硕,然后再定,学硕或专硕里面的具体的专业,再定学校。这个都定好了,确定好了才能知道自己所考的专业和院校的报录比。

考研复试人数和录取比例有怎样的关系?

大玩家
公刘
考研报录比是报名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人数的比例。对于专业而言,参加复试的考生数一般是录取人数的1.2~1.5倍,不同专业方向的录取情况各不相同。越是热门院校越是热门专业复试淘汰率就越高。

关于考研录取比例 下面几个学校的专业研究生往年录取比例 近3或4年的

此所游已
则敬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能有个官方统计数据可以参考下,如果没有,建议大可不必如此迷茫。本人是中国农业大学论坛/天地农大BBS管理员,以下是给农大考生就这个问题的答疑,你也看看,都是一样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关于农大所谓的“录报比”》 大家衡量一个专业考取难易的标准是录报比,其实这个数据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这个比例是录取人数/报名人数。考研招生不是按照比例录取,招生有计划,学校的师资、硬件资源都是固定的,每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都是固定的。录取人数是固定的,变数是报名人数。 第一,报考人数:完整考下来的人数 <考试人数<报考人数。考过研的同学的清楚,考场里会有很多空位,因为研究生录取不仅要求总分还有单科成绩最低限制,如果某一门没考好,过不了资格线,继续考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随着考试的进行,空位越来越多,完整考下来的仅仅是一个比例(陪太子读书的得有10-15%的比例,与下面数字相加,再对照录取人数/复试人数=5/6至2/3(复试人数按招生计划的1.2-1.5倍参加复试),其实考上的机会是很大的。 第二,对于自主划线院校,每年都有复试资格线,达到资格线才可进入复试,才有机会录取。这个复试资格线线会参考考生总体绩、往年复试线以及国家线等划定,即使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学校也不会自降身价不管成绩多低也录取,多数学院接受调剂,也就是说录取的不完全是报考本校的考生,还有其他学校调剂的高分考生,不少学院的部分专业也接受学科相近专业的校内和院内调剂,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大多是接受调剂的。所以这个报名人数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第三、本人主张参考历年复试资格线,合理安排各学科考试成绩目标。这个数据本人一向没什么兴趣,仅仅做个参考还可以。哦 谢谢都不是211.。建议考个211.。要不然就像中医本科跑保险去了。。我觉得那种会比较难考 是不是这样? 表示我是菜鸟 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