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连长
通往“天堂”的路总是蜿3365653832蜒曲折的。小学,为上初中而发愁;初中,因为中考而皱眉头;高中,考大学的压力担在肩头;大学,则是为了考研而义无反顾??但是每当到快考试的时候每年都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放弃考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弃考呢?我感觉弃考的原因有这几个:一,有的同学在临近考研的时候,在秋招的时候找到了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工资待遇和城市所在的地方都非常好。非常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所以可能会放弃考研。因为在这些同学看来差不多考研也就是为了去找一个好的工作有好的待遇。二,还有的同学放弃考研是因为在这个考研之前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比如说有的同学在很早之前就想自己一定要考什么专业。然后开始复习。当复习到后面将要考试,还有,半年多时间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全面吞下去。发现自己好像不太适合这个专业,可能考研面临失败。然后可能就会放弃考研。三,心理素质不好,学习压力太大,心理崩溃。考研说白了,除了考你的知识掌握水平,还考察你的心理素质。心态好的考生一般,一般成绩不会太差。有的同学虽仍然会走上考场,但心里也已放弃考研,因为平时扎堆在一群努力学习的人中,看到周边的人比自己复习得快、做得更好,心理压力随之而来,逼到崩溃边缘,一切随遇而安。四,而有的又是因为觉得读研耗费时间,想提早进入职场。各种复杂的因素缠绕着,交织着。但是,努力了那么久的成果说放弃就放弃吗?农民就算冒着瓢泼大雨也会把地里的庄稼收回家。学做打不死的小强。弃考也许是一种冷静的选择,是进步、是好事。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张思宁认为,学生报考时是交了报名费的,只不过在备考中没有准备好而放弃,不存在浪费社会成本问题。另外,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大部分考生都把就业当作当务之急,如果在备考期间工作得到解决,弃考无可厚非。现在人们都已经很清晰地认识到,当下社会注重能力胜于文凭。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不考研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辽宁大学一位从事多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老师认为,一定比例的弃考现象是理性的社会选择。他从几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转变,现在可供选择的就业形式多样化。创新的社会机制,衍生就业机会,使得现在各种人才需求层次区别强度增大,有的更注重技能,而非学历;其次,人们观念发生转变,以前盲目认为高学历才能高收入的思维定式得到改变。客观现实中一些技术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高薪资和“一技难求”,与现在大学生“一岗难求”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们普遍认识到,高学历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收入和就业前景;三是目前社会上培养人才模式的多样性。如今获得专业性技能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些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渐渐受到关注。仅就研究生教育来讲也在发生改变,从注重理论型人才向培养专业型转变,以辽宁大学为例,这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里专业型专业招收比例逐年上升。同时,社会上各种专业职能考试,如司法考试、会计师考试等方便了人们专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考研也不再是提升自身的唯一选择。每年弃考的人很多,报考时弃考,考前一周压力大弃考,考试当天题难弃考,总之这条路能坚持下来的不管分数如何都是胜利者。无数的夜晚都坚持下来了,所以剩下的时间也务必坚持下来,给自己的努力交上一份答卷。其实人生还有很多次考试,考研只是其中的一项。加油,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