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岛
考研去年年有一百四十多万考研...竞争白热化的....大四上学期有实习...一般专心准备的都是不去的...老师那尽管可以说声打声招呼,老师可以理解的,毕竟考上研也算就业率的,而且现在的本科生竞争力除非北大清华那样的名校,一般学校的本科生很难起步的.... 下面是一个比较好的个人考研奋斗经典历程, 复习建议 ,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光若白驹之过隙,转眼间,我告别考研生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回想自己走过的那些日子,内心仍是百感交集。无论如何,我坚持下来了,梦想中的院校大门最终还是向我敞开了。总结这次考研,我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8个字:踏实、恒心、计划、目标。也正是这八个字伴随着我走过了整个考研生涯。 给自己找一个坚定的考研理由,然后就努力吧 首先说说踏实和恒心吧,一个准备考研的人,这两样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果你今天决定了考研,那么就要很执着的追逐下去,至少备考的这大半年要很执着,听海文的全程规划课时,梁伟伟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今天坐在这里,并且决定了考研,那么请坚持下去;如果你以后准备放弃,那么请现在就放弃,什么都不要再准备了。”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假如我们在考研准备了两个月后放弃,那么我们不仅没取得成果,而且我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这两个月的大好时光,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假如我们一直坚持下去了,即使没有成功,但在最后也会发现,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踏踏实实的去努力了,我相信成功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大的。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要想成功,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干下去,不要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运用灵活的战屡战术来“达标” 谈到“计划”和“目标”时,我希望所有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首先要确定好一个合适的目标,然后为了目标执着的奋斗,同时,大家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计划,一个朝着目标奋斗的计划,这种计划应该分为长期计划(比如说,每个阶段应该完成什么任务等)和短期计划(比如说每天的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怎么划分)。当然,一个好的计划应该不是死板的,而应该是灵活、有弹性的,这就是说,当计划制定好了后,执行计划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执行,我们要不定期的和周围的考研同学交流交流,尤其是那种准备的比较充分的同学去交流,然后适时的改进自己的计划;同时,我们也可以经常去听听一些免费的讲座,根据老师的一些专业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我备考的前期就经常去听一些好的讲座,比如说海文的全程规划,因为,我总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子快了,效率才会高。 作为海文的一名高分学员,我也参加了海文组织的一些经验交流会,针对交流会中学弟学妹们关心的问题,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概括的介绍,希望能帮到的学弟学妹们。 一、院校的选择 有不少学弟学妹们现在还在纠结于院校的选择这一方面的问题,对此,他们感到很迷茫。考虑到不同的院校、专业之间差别以及不同人的考虑重点的不同,在这里,我也只能提供一些关于院校选择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我觉得在选择院校时,要多关注一下心仪的院校所设专业要求的专业课考什么,然后再评估一下自己到底更擅长于哪个院校指定的专业课。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去年的四月份的时候,我也纠结于到底是考南京大学还是考厦门大学会计专业这个问题。最终我选择了厦门大学的会计专业,不仅仅是因为厦门大学的会计专业很强。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南京大学会计专业要求考的是会计学综合,而厦门大学会计考的是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对于我本人而言,我感觉我更擅长做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而对于会计学综合,因为我本科阶段也没有去考CPA,所以明显是处于劣势的,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果断的选择了厦门大学。 2. 考虑以后的就业区域。 因为读研后很多同学可能是会选择工作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我们读研期间的院校在心仪的未来工作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等等。另一方面,读研期间所结识的一些同学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人脉,而这些同学以后很可能是在院校所在地那一带区域就业,这就决定了以后很大一部分人脉是扎根在此的。 3. 要多关注心仪院校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长学姐了解到近年的统招生名额是呈什么趋势变化的,比如说是统招生名额逐年递减、保送生名额逐年递增,还是相反的趋势,又或是该院校今年突然改变政策,只招专业型硕士了等等;这些信息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很容易在上面栽跟头。 4.要充分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如果感觉自己有实力考上心仪的院校,那么就一定要自信,不要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要盲目的自信,当发现自己的实力跟心仪院校所要求的差距很大时,那么我们应该慎重的做决定。 二、公共课的复习心得 很多学弟学妹们也问我现阶段应该干些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大三下学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数学和英语的基础知识上。基础才是王道,没有基础何来拔高呢,所以这段时间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踏踏实实的看数学教材和英语大纲要求的5500个词汇。在六月份之前基本做到数学四本教材基本看过两遍,英语大纲要求的5500个词汇基本了解。 基础阶段两个月复习办法 我是去年3月份准备考研的,在开始准备考研的前两个多月主要做的就是:每天花三个小时左右看英语单词,剩下的时间除了上课就看看数学教材,每天学习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过的还是比较充实、轻松的。这段时间一天也就学个9—10个小时,其他时间就上上网、查查报考院校相关信息什么的,每周也会抽出半天时间运动运动,我比较讲求劳逸结合。去年的这段时间,我可以说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这可能是跟我的好心态有关系吧,所以大家这个时候也不要有什么压力,因为这毕竟还是起步阶段,到了后期压力会更大的。对于这个阶段专业课的复习,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吧,如果是跨专业的考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那些专业课,那么建议你们现在稍微看一下教材,但要注意时间的分配,我觉得这个时候主要的时间还是应该放在数学和英语上的。 下面我想分学科来说说各学科的复习安排: 数学:按部就班复习,基础,教材,模拟一个都不能少 数学前期主要是打基础,基础打牢了才能拔高,一个高层建筑能不能建的更高,主要还是应该看它的地基打的牢不牢,考研也是这个道理。6月份之前建议大家把数学四本教材至少看个两遍,顺便配合着做一下课后的习题,我觉得课后习题中一些偏题难题怪题就不用去看了,就做一些比较基础的就好,因为我觉得做课后习题的目的就是为了熟悉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把知识点研究的有多深,而考研主要是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我当时把高数的课后习题都做了一下,但是线代就没做多少,线代我第一遍看的是教材,但第二遍没看教材,就是看了一下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逻辑框架非常清晰,对于线性代数这种概念多又零散的学科,我觉得在脑袋里形成一个概念框架非常重要,因此我很推荐。而概率论的课后习题我也是挑着做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 7月份的时候,我准备自己学校的期末考试,然后又回家待了十几天,也没怎么看书,造成了我回学校后基础知识又遗忘了不少,这个时候我抽出了两天的时间,恶补了一下数学,听了一下海文的数学基础课程的视频,达到了一个回顾的作用,好在自己前期已经把教材看过两遍了,所以对于那些知识点我很快又熟悉了起来,这样7月份基本上被我浪费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考研,那么暑假最好不要回家了,充分的利用一下,我觉得暑假的两个月是拔高阶段最宝贵的两个月。因为我浪费了宝贵的暑假时间,直接导致我后来数学复习进度比人家慢了一轮,后期的时间也只能抓的比较紧了。因为我报了海文的三科全程,所以8月份的时候,我去上了数学的强化班,白天主要是上课,晚上回来就自己看一些英语阅读什么的,因为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调节,使大脑不同区域轮流工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强化班的学习使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了一个初步的拔高,尤其是叶盛标老师的八字口诀,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对一些常用的模型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解题套路,这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方法,确实是寓教于乐了。8月后半个月,白天开始上英语强化班,那么晚上回到学校后,我开始自己看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这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里面的知识点涵盖的很全面,而且选用的题型是非常经典的,涵盖了不少考研常考题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比人家慢了一轮,我8月份才开始看,这时候很多复习的比较快的同学已经看完一遍了,但是我有自己的计划,我还是很淡定的,我时常安慰自己:“考研比的不光是进度,还有质量嘛”。我第一遍看的很细,《复习全书》上只要不是那种一看就知道答案的,我都仔细认真的做了一遍。但看数学题的关键不是你会做这个题,而是要学会举一反三,做完一道题,就要学会分析这道题考了哪些知识点;是什么出题模式,针对这种模式的通常解法是什么;在分析了这些后,我们可以把重要的信息用醒目的笔写在题目的旁边,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第二、三遍的复习。但是,一本好书,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更何况复习全书还那么厚,看完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所以第一遍看完后,紧接着,我针对《复习全书》又进行了第二遍的复习,这一遍比第一遍就粗略一点了,我并不是每一题都认认真真的做,而是主要做那些还是不太会做,或是很经典的题,同时用红笔把这些题做上记号,方便以后看。第二遍做完了后,我又做了一遍《基础过关660题》,这里面很多题目是很经典,很综合的,做完了后对一下答案,认真分析错题,最好针对这个搞一个错题集(我当时没这么做,但是看着同学弄了一下,感觉确实应该这样,只是自己后面时间有点紧,所以偷懒了),但是我得强调一下,660题上面有的题综合性非常大,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错的很多,也不要太伤心了,认真分析,下次会做了就好,因为我也这么过来的。但这一环节弄完后,我又粗略的看了一下《复习全书》,第三遍相对于前两遍就更粗略了一点,但还是要踏实的做,对于该做的题,还是应该在草稿纸上自己做一遍,并且要学会分析。数学题其实关键的就是分析,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遍看完后,我就又粗略的看了一下660中曾经做错的题,但是碍于时间的限制,我只看了一下选择题,填空题我就没看第二遍了。做完这些工作后,我开始做真题了,对于真题的第一遍,我是完全模拟考试的环境来做的,因为只有15套卷子,因此15天就做完了,做完第一遍后,我紧接着又对真题进行了第二遍的研究,因为我用的真题也是李永乐老师的书,这本书后半截是按照知识点对真题进行归纳的,所以,我的第二遍也就是按照知识点来看的。我觉得这样看第二遍有几个好处在于:1.巩固并强化了对各知识点的理解;2.了解了近年来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的热点;3.了解了对于每个知识点,各年份出的题之间存在的一些联系。 当真题的第二遍进行完后,离考试也只剩下了一周的时间了,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把数学知识点又在脑子里面梳理的几遍,然后,我就信心满满的迎接考试的来临了。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考研的复习,尤其是数学,一定要稳扎稳打,数学的复习是讲求一个“精”字而不是“多”字,不要抱着非得把人家推荐的书都看一遍心里才踏实的这种心态,而应该把你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道题都搞的很透。在这种方法下,我今年的数学还是考到了147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英语:半天时间做一篇阅读理解? 今年的英语考试中,我因为一个小失误,把大作文写到了小作文的地方,等我发现的时候,小作文已经无处可写,只能放弃了10分的小作文,在这种情况下,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英语试卷做完了,最后英语还是考了74分,我觉得在小作文没有写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跟我平时的稳扎稳打是分不开的。 在我的复习过程中,英语前期打基础的重点是放在单词上的,我当时用的是海文的分级词汇这本书,针对这本书,我采用了吴耀武老师推荐的“重复刺激法”进行单词的攻关练习,到了7月份的时候,我对大纲要求的5500个单词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了。 在5月份和6月份的时候,我看单词的时间就减少到了每天一个多小时,同时启动了英语阅读的练习,我并没有去做模拟题,而是直接把真题拿来了,挑出了三年的真题作为最后一个月的模拟题,对于剩下的真题,每天花半天的时间只做一篇阅读理解,可能有些同学觉得我这个方法不可思议,其实我这半天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首先我会花20-30分钟的时间来做完这篇阅读理解,然后我就要开始认真的分析这篇阅读理解,因为我没有单独的买本语法书去看,所以我就通过阅读理解来攻克语法这一关。 在分析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做了这些事情:1.分析语法,包括各种长难句;这一步我是对照着真题解析里的长难句分析来做的。真题里面有数之不尽的语法和长难句,足够我们去练习了,所以大家应该好好把握。2.翻译,对阅读短文,分析一句就翻译一句,然后对照着真题解析里的翻译来反省自己翻译的不好的地方。3.标出不认识的单词,这是巩固前面背的大纲要求的5500个单词的绝佳机会。4.初步分析阅读理解后面的选择题的出题思路。因为,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当这些都进行完后,我已经很适应真题的套路了,对真题的出题方向和思路有了比较敏感的把握。8月份的时候,因为上了海文的英语强化班,吴耀武老师教了我们一些针对传统阅读理解的有用的方法,然后我又结合一些模拟题练习了一下,初步的掌握了这种方法,但是又不是特别的擅于去运用,当时也很苦恼,同时,由于我在做模拟题的过程中感觉模拟题的思路有时候并不同于真题,我担心自己对真题的感觉被模拟题带偏了,所以9月份的时候,我放弃了做模拟题,又拿出了真题,挑出奇数年的题,每天坚持做4篇,强化练习着暑期老师传授的一些针对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并且严格控制时间,感觉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因为暑假的两个月并没有接触真题,所以这时候真题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练习作用。由于真题只有10套,所以做完奇数年的题后,我又拿来模拟题练手,心情好的时候做4篇,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做2篇,当模拟题做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又换真题的偶数年的题目来做,每天依旧坚持4篇。我觉得模拟题和真题穿插着做的好处就在于:我既牢牢的把握着真题的方向,同时又坚持用模拟题来练手,保证每天都在搞英语,这样,应付考研英语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到了12月份的时候,也就是距离考研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开始练习新阅读这种题型了。因为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开始,我也感到无从下手,后来经过老师的提点,我发现,新阅读也是存在技巧性的,比如说,对于排序题,我们可能要的关注每一段的段首和段尾,当某一段的段首出现了一个he/she,那么上一段的段尾很可能有某个人名或者相应的代词出现等等。结合老师讲的一些方法,我也弄了一些题过来练了练,最后还是能够比较熟练的处理阅读新题型了。 在这个阶段,我也背了7、8篇的英语大作文的范文,这是为了找到写大作文的感觉。在考前10天的时候,我利用背过的这些作文和一些别人写的模板,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板。在这里我想强调的就是,作文千万不要去抄别人的模板,因为阅卷老师非常讨厌这种作文,一旦被发现了,就直接会影响作文的卷面成绩。所以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板,并且要注意模板的字数不要太多,否则会显得作文很空洞,或是很假。做完了这些工作后,我的英语复习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我也达到了应考的最佳状态了。 政治:基础不好的一定要早准备 我的政治考研成绩比较一般,我觉得整个复习过程安排的不是很好,所以针对政治,我主要想说一下自己的教训。 我高中的时候本来是理科生,在政治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而我从头到尾也没有特别重视过政治,所以政治到10月份才开始,以至于后来时间非常的紧迫,整个人都快要抓狂了,好在自己在复习政治的时候把海文老师强化班的辅导讲义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所以在考场上针对分析题,我还是有话可说的。 针对我自己的这些情况,我建议,如果学弟学妹们是理科出身,本身政治历史方面的基础不好,那么最好把政治的复习稍微提前一点,但是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提前了,因为政治的内容很多也是要记忆的,看的太早也容易忘记,反而浪费时间。我觉得8、9月份看就可以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报一个辅导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研如果要想拿一个好的成绩,首先数学应该尽量拿高分,英语肯定要力求过线,专业课也是要重视的。这也就是说,整个考研过程中,大多数的时间还是不得不被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占用,那么对于一个本身政治历史方面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政治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做到有效率的学习政治。通过老师对政治考点的一些分析和归类,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考研政治内容的重点所在,节省了我们自己分析这些东西的大量时间,从而更加的有效率。 而对于一些文史类出身或者是本身这方面基础比较好的学弟学妹,就另当别论了,你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权衡自己的政治复习计划,但是建议这类学弟学妹也不要把政治的复习推的太迟,因为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后期时间紧迫而让自己慌乱,影响备考心情。 三、专业课复习心得 因为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要考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方面我也只能笼统的说一下我觉得在准备专业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东西。 首先,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我建议你们的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应该稍稍提前一点。 前期(也就是4、5月份)的时候重点是放在数学和英语上,但每天也可以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了解一下专业课,做到心中有数,到了中后期的时候再仔细攻专业课这一块儿。如果不是跨专业的考生,并且报考院校的专业课是你们学过的,那么就可以考虑晚一点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如果报考院校专业课指定教材多且难,则最迟不应该迟于9月份开始看专业课,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最好8月份的时候就能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因为我是考会计的,我的专业课里考到了管理学,对于管理学这类科目,我建议最好能整理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笔记,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架构,能够从宏观上更好的把握住这门课,同时对一些知识点能够更熟练的掌握。 专业课这块儿,我觉得偶尔可以去逛一下报考院校考研论坛、加个考研QQ群,这样方便大家沟通。最好是能够联系到上一届的学长学姐,因为从他们那获得的信息是最直接、有效的。尤其是在8、9月份的时候要多关注一下报考院校的招生网站,因为这个时候各个院校会陆续出台他们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从这里可以确定专业课的教材以保证当年没有换教材,防止在这上面栽跟头。这些事情我去年都做了,感觉自己对报考院校的动态信息掌握的还是比较全面的,这可能也是我这次考研顺利的一个方面吧。 四、复试经验谈 复试的准备还是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状况来区别的。有些学校的笔试比重比面试比重大,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应该主要针对复试指定教材认真备考。有些学校面试的比重比笔试大,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面试上了,有必要的可以提前联系一下导师,在复试前可以看一下报考院校的该专业导师近两年发表的一些文章,你所学领域的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以及看一下复试指定书目,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学校的英语口语可能会安排专业英语,那么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可能就要了解一下相关的词汇。 对于复试中的面试,不懂千万不要装懂,真的不知道就老老实实的说不知道,要表现的很诚恳,老师一般也不会太为难这类学生的。像我上次去面试的时候,有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楚,我就回答老师说不是太明白,最后老师还是特别和蔼的引导着我说出了解决方法。所以说面试的时候要表现的有礼貌、诚恳,题目不会答不要紧,关键的是要展现给老师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让他们觉得这个学生可塑性很强,有培养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初试成绩高,复试的时候也不可大意,因为很多院校的复试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比如说如果复试不及格,那么不管初试成绩多高都会直接被淘汰。因此,复试还是要好好的准备一下。但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因为进了复试,只要好好准备了,被录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考研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但只要坚持下来,调整好心态,踏踏实实的准备,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成功的。天道酬勤,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