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二战在家复习合适吗

无念
黄英姑
你好:在家复习不是太合适的。理由有三:一是家庭复习,没有学习的氛围;回二是不便于学习交流答,抚恤需要跟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即使掌握复习的情况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三是二战压力大,有个复习的群体情绪会安定的,同时在家复习荣翻译收到干扰。建议去学校或者补习班复习为好。照祝你成功!

二战考研:如何规划你的第二次复习

神笔
西厢记
你好:二战的考生,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的考研,虽然回没有流过血,但是答心里却是流过泪了,因该说经验是极其丰富。我的经验是:一是调整心态,减轻思想压力,放下失败阴影的笼罩;二是突出重点,缺啥补啥,理工科的考生目标定位数学120分、政治70分英语70分,专业课130分,围绕这个目标,看看还有大多差距,这样就找到了复习的方向;三是现在可以考虑找个补课提高突击班,因为二战复习的太久了,容易出现“复习综合征”。祝你成功!

作为一个二战生怎样复习考研数学

是谓同德
老剃刀
一、准备我决定以“空杯心态”(其实是肚子里一点存货都没有)去重新认识数学,亲近数学,特别是考研数学。我利用图书馆便利的资源先是借了很多数学书(但非考研辅导书),又从图书馆网站进入CNKI和万方数据库下载了很多关于数学的论文。另外就是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了。从中,我不断加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对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也有了深入的认识。特别的,对于最现实的问题------怎样解题,我也找到了我认为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下面是我对所查资料的提纲式总结:1.数学的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2)体系的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4)应用的灵活性2.数学思想(1)函数方程思想(2)等价转化思想(3)分类讨论思想(4)数形结合思想(5)建模3.数学方法(1)配方法(5)反证法(逆向思维)(9)构造函数(2)换元法(6)数学归纳法(10)恒等变形(3)消元法(7)有理化(拆项添相移相)(4)待定系数法(8)提公因式(11)坐标系变换4.如何解题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的向已的,从复杂的向简单的化归转化过程。通俗点说就是:数学玩的就是变形,转化。具体操作起来,当数学解题进行到不知所措的时候,要学会“制造浪漫”,想象如果这时添加什么相或把XX变成XX……就可以把问题转化成我们熟悉的解题套路了!这只是个提纲,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往这个提纲上加了很多具体内容,如:在数学思想下的数形结合法后,我添加了微分中值定理,单调性,凹凸性(二阶导联想),曲率,积分定义式等等,这个提纲我每天复习数学前,做数学题前都会看一遍,当成是数学思维的训练。另外每天复习数学时又会往上面添加内容。今年数一的第二道选择题用的就是上面这个方法,用的就是我在这方法后加的凹凸性内容,由于这些总结我经常看,所以考试时很快想到了。二、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与习惯养成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是用了一个日记本来操作的。我会在头天把接下来一天的复习任务定下来且尽量具体,然后在第二天复习时如需调整复习计划,则把调整方案也记下来。此外,我还会把需要做的琐事,突然的想法,思路,把心理情绪同样记下来并定期回顾整理。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慢慢地加强时间管理的能力,能够增强自己的效率意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做到劳逸结合。其次,考虑到考研复习内容会很多,会经常出现忘事的情况,想做的事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有新奇的思路想法,思路不及时记下来容易忘,不太可能再想起来。再次,日记本可以时刻提醒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最后,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目标和实现途径,,以这种方法不断自己训练自己直至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专业级别的考研选手!其实,最初我决定写日记本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处,这是源于我带社团的一个灵感。上任社团主席的第一天,我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社团存在的问题,又放开思路查了企业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最后发现症结在社团传承上。从我当社团负责人的第一天,我就准备了一个本子把我每天的日程,做社团的新思路,新想法及实践后的总结都记录了下来,在社团换届交接时,我把我的这个日程本也同时交接给了下一届并定下制度:以后每一届社团主席都要有日程记录。自此以后,社团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人才辈出哪,哈哈。说远了,下面具体说一下时间控制,心态控制与习惯养成三个问题。具体时间控制(1)3月20日~5月3日 复习高数课本由于我高数基本算是没学过,所以我费了很长时间重新去钻研课本,课后题基本上我都做了,这样我慢慢了解了高数的基本内容,各章节基本的方法,算是为运用全书打下了基础吧。有很多人建议不要看课本,我建议基础薄弱的还是看一下吧;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也建议你看全书前看一遍课本,今年线代有一题的思路就来自课本。当然你不必要像我一样一直看课本直到看完,你一起看全书某一章的时候,先把这章对应的课本看一下。(2)5月4日~6月30日 全书高数部分做第一遍虽然已经复习了一遍课本,做全书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多都不会。只要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我就去翻教材,不停地翻教材。(3)7月1日~7月18日 复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期间因为有很多专业课考试,所以要把重心放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概率论复习的断断续续的,复习的很慢。(4)7月22日~8月6日 东软实习-----做嵌入式系统编程这期间,我每天白天实习,晚上自己留在实习的屋里自习。我把线性代数课本看了两遍,又把麻省理工学院的线性代数公开课看了一遍,部分内容反复看了。个人觉得,这个视频很好,有助于把握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的本质。(5)8月7日~8月17日 回老家带母亲看病(6)8月20日~9月6日 线性代数复习这一段时间主要是看书做题,基本上把线性代数的知识点掌握完了,做题的基本方法也大概掌握了(7)9月7日~10月26日 全面复习这期间我抽时间看了网上的高数视频基础部分,跟着视频把高数复习了一遍,把知识点整个梳理了一遍,开始针对重要的,易错难懂的知识点深刻思考,整理并记笔记。然后是第二遍复习,这次复习我用把三科都复习了一遍。把660题仔细做了,并针对经典题,错题等分别进行了标注。查漏补缺是这一时期主题!(8)10月27日~11月25日 做考研数学历年真题这期间我仔细地做了真题,逐渐试着把握做套题的节奏,适应这种做卷子的感觉。中间停顿了一段时间开始着手对高数所有重点题型进行方法梳理并记在本子上。然后又接着做真题,直至做完所有真题,越做越爽,最后基本都是140+的成绩了。注意我这里说的认真做真题的意思是:严格控制时间,在本子上写清具体步骤,对照答案仔细批改,最后认真思考总结。(9)11月25~1月3日针对后期的真题进行高数题型总结,并对线性代数,概论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题型方法梳理并记笔记。12月14开始做第二遍真题,这一次是按知识点的顺序做的。这次做题着重思考,联想,对比同类题目,并不断总结,每天温习总结的东西。一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没有停止看数学。如果你仔细看了我整个数学复习过程,你会发现我的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除了期末考试后的那五天和带母亲看病的10天,我每天都在学数学,每天都在思考数学,没有一天间断过。但是到后期我仍然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用,感觉我真题做的晚了。但是没办法,我基础太差了,没有那么长时间打基础肯定不行的。所以,对于基础稍微有点的人,你复习数学的时间肯定够用的。关键是复习的态度,复习的方法。2.情绪管理有一个好心情对于复习是很重要的,心情舒畅时复习的效率会非常高,这时候思维活跃,问题理解的更清晰,知识理解的更深刻。但是有些负面情绪是无法避免的,烦心的事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情绪的调节就很重要。无论是和朋友交谈还是看书修炼或者通过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都是很好的办法。3.习惯养成考研主要还是靠自己,靠自己训练自己。(1)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对做题更甚。不坚持去思考,不仔细去联想,类比,总结只相当于背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举一个例子:中值定理那块的证明题,一开始不会证,我就忍住不去看答案,自己去思考,有时候一晚上都在思考一个题。这样思考,我会想到很多知识点并加以整合,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解这一类题就会顺畅很多。考研的题肯定是自己没见过的,平常做题时不会就去看答案,考场上可没有现成的答案看啊。学数学的时候如果不思考就不会发现数学的美,就不会感觉到原来数学这么有意思。找不到这感觉,学数学简直是个煎熬,或者虐心!考完研以后,我就有个计划要好好学数学,一是因为喜欢上了数学,二是因为对我来说,读研究生时还要经常用到数学?。(2)作总结,并经常温习总结,做到问题不积压。自九月份开始,我每次作总结都会把我手头上的资料书,课本翻一遍,力争思考的全面深刻,更尝试抓起本质,我不认为我一次就能把问题看全看透,所以我每做完一个总结都会经常温习,思考以求得出新的东西-----更本质,更简洁的总结。每思考一次会加深一次印象,也加深了理解。其实问题不积压的道理大家都懂,一个问题不会可能导致一连串的问题都不会的“蝴蝶效应”!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的人不多。我经常培养自己查漏补缺的意识,发现问题要即刻试图解决,即便当时解决不了也要把问题记下来,记在醒目的位置,以便自己得到灵感的时候能及时解决问题。(3)做标注。不管是做全书,还是做其他资料,做的时候我都会注意仔细标注,这样可以在下一次复习时尽快抓住重点,节省时间;也为作总结提供了诸多便利。(4)上自习时不带手机。考研需要静心,很多国家大事可以暂时放一放,考完研再处理的。

如果考研失败了,你打算怎么办?

银魂
厚生
(一)二战3433633435:(优劣势分析)优势——比一战更有经验,可以避免一战走过的坑,运用以下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更能够认清自己,而且对于考研各个阶段更能够有清晰的把握,二战使人的内心更强大,每一个经历过二战的人都值得敬佩,二战可以磨练意志、锻炼心态。劣势——首先,经济上的压力,周围的同学都毕业了该赚钱的赚钱,该上研究生的上研究生,而自己没有收入来源,还前途渺茫,心态最需要调整。其次,如果二战没考上,要能够想出最坏的结果,如果自己能接受,那就选择,如果很难接受,那要权衡哪个更重要,再做选择;最后,不要冲动,找清自己一战失败的原因,一战很努力了,但是离分数线差之千里,那就要谨慎选择。(二)考公务员:趁着考研的温度还没散去,那就拿出考研的冲劲,考公务员,虽然工资相对不是很高,但是胜在稳定铁饭碗,一端就是一辈子,竞争比起考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全身心投入复习的状态,备考更有优势。(三)就业:应届生工作还是很容易进去一些好单位的,无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如果想就业的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第一份工作要看重工作岗位的前瞻性,能否给自己进步为主,进入一个大平台可以结识优秀的人;进入一个小平台,可能学到的东西相对广一些,就看你怎么选择?如果二战之后,不理想,那找一份好工作就相对哦难一些,可能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四)创业:创业的基本条件首先是经验是否充足,是否了解了自己行业的细节;其次,方向正确与否,掌舵手是成功与否的标志;最后,资金是否充足,如果创业遇到困境,是否资金上还有保证能度过难关,要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五)出国留学:家庭情况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一些要求不那么高的学校,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就读的那一种学校。这种学校虽然在排名上可能不是那么优秀,但是也算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回国后就业也是一份优势。其实那些正在考研的同学担心考研失败之后失去了许多工作机会,出国留学的机会。其实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你现在把目前手头的事情做好,不用担心没有好工作,更重要的还是你的能力。

考研二战,一个人在家备考一年是种怎样的经历?

门风客
强之
考研二战,copy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还有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考研有多辛苦有多累,想必不必赘述,大多数人已经有了一点心理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研是一场豪赌,更不用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如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能考上我最喜欢的大学,这肯定是一件好事。然而,另一种成功的可能性是失败,没有人能保证我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痛苦的部分。天天努力,到头来结果未必好。扩展资料:备考消耗的不仅仅是考生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头等大事。很多考研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参加考试,是因为他们有父母在背后支持他们。父母用自己的劳动来保护孩子的学习。即使他们最后失败了,父母也会为他们的孩子承担后果,帮助他们找到另一条出路。因此,对于考研者来说,考研的不仅仅是自己,死后还有父母,虽然他们不会直接考研,但考研这件事对他们同样重要。

考研怎么背书

而本无气
倏然而往
在专业课背诵阶段,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专业课书太多了,背不完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点人大社会学考研的情况,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便足以自我安慰了。  人大的社会学专业是和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和民族学在一张卷子上,初试时考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把其他专业的书也背了。同时,人大社会学没有官方的指定教材,但过往学长学姐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后考人大社会学要背的专业课的书至少在10+以上,而我当时背过的课本大概在15本左右。  所以,如果要比考研背的专业课书的多少,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多,也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少。这就好比你站在某一级阶梯上,你往上看总有一拨人在你之上,往下看也总会有一拨人在你之下,唯有平视自己所在的那级阶梯,你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一、理清专业课背诵的几个问题:  1、专业课什么时候背最合适?  在考研过程中,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从准备考研开始到结束什么时候背比较合适,另一个是在开始专业课背诵的时候每天大概什么时间背比较合适。  关于第一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从九月份开始背专业课。因为我自己用这套背书方法已经很熟练,而且背书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我在考研时是从11月份才开始背书,但对于新使用这套背书方法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方法适应,上的磨合期,因此提前一段时间开始更为合适。  关于第二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一天中的早上8:00~11:00或晚上7:00~10:30用来背书,其他时间用来复习别的科目。这两个时间段是适用于我们大多数人背书的黄金时间段,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根据自己哪个时间段背书效率高就用哪个时间段就好。  2、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  在背诵专业课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分清主次,必须要“牵住牛鼻子”。很多专业课的知识点过去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出过题,今年会考么?我没办法确保命题人百分之百不会出题,但至少有90%的把握去说它今年不会考。那么,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呢?  首先,背书的重点是要背过去十年经常出题的章节(注意是重点章节而不是考过的具体知识点,因为一些学校原则上3~5年内是不允许重复命题的,不过凡事总会有一些例外,比如人大的社会学有时候就会重复考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其次,背书的次重点是与今年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可能会出题的一些热门考点(每年一些考研机构会在考前专门做专业课模拟试卷,从试卷中便可窥见当年的学科热点),尤其是每年各个学科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议题、与学科联系紧密的社会热点事件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各个高校出考研专业课试卷的老师们在关注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去了解、做好积累。  最后,背书的非重点是平时不常考的、但为了保险起见自已必须背诵的知识点(注意这种知识点一本教材最多不要超过10个,太多的话便成了全书背诵,不仅会浪费背诵的黄金时间,而且还会给自已造成极大的背诵压力)。  3、专业课是先理解了再背还是先背了再理解?  专业课之所以叫专业课,主要就在于它的“专业”。自己学科的专有名词、人物思想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理解,背书时就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idea,也无法形成所谓的“自已的见解”,最后可能真的就是“死记硬背”。当然,如果一部分知识点在查了论文、看了资料、请教老师同学以后还是理解不了,那便不用再浪费时间,直接背下来就好。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最终的建议是:在九月底之前,尽可能采用理解性记忆的方式;而一旦进入十月份,就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去纠结这个知识点自己“到底有没有理解”了,直接记在脑子里,考场上只要能写出来便好。  4、专业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应该很少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因为“理解”的边界问题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过,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倒是有两条可能的标准:  一个是从看书来说,当你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时,便立刻能够举出论证该知识点的要点或实例;  另一个是从做题而言,当你拿到一个题目(不管是试题还是模拟题、简答题抑或论述题),立刻就能想到这道题的考点所在并能在脑海中快速形成答案(这个答案至少要接近于标准答案的要点),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足以用来应付考试。  二、培养专业课背诵的几个意识:  1、“命题人的出题意识’  我们的老祖宗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连命题人可能会从哪些角度出题都不知道就去一股脑儿的瞎背,最后只会事倍功半。无论是在看书还是背书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如果我是出题的人,我会怎么考这个知识点?怎么去给学生挖坑让他们跳进去?”当这种站在命题人的“出题意识”培养起来以后,在答题时如何组织出命题人想要的答案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馆“背熟而非背会的意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在考研专业课的背诵中,把书背一两遍就敢上考场的大有人在,而把书背七八遍才上考场的也大有人在,关键就在于你自已想做哪一类人。我始终相信,同样的一本书,背一遍和背五遍在试卷上写出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背的次数多了,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当你真的走上了考研的考场,留给你去回忆知识点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与其走上考场慌张,不如平时多下功夫加强。  2、“勤于动笔的意识”  关于这一点,也有两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平时的考研过程中,无论是看书还是在背书状态,都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在看书时,有一些好的idea、好的文献一定要及时补充,形成超越标准答案之上的答案,我一般在考试中会同时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以向老师证明自已掌握的东西确比别人一点(应试作答一定要心机一点打动老师你才能拿高分)。而一旦进入背书状态,也一定要保证手头随时有空白稿纸或A4纸,我在考研二战的冲刺阶段时,每天默写用过的稿纸至少都在15张以上。  3、“重复记忆的意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还是我们老祖宗说过的话。什么叫“温故”呢?简单来说,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承认,的确会有很多过目不忘的“神人”,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记忆最有效的途径依旧是不断的重复,当一个点我们背了十次八次的时候,我相信再想忘记就很难了。  三、避免专业课背诵的几个误区:  1、“一字不落的全背’  在大部分学科阅卷的评分细则中,都会写有“答对要点即可给分”这么一条,我们平时所谓的“踩点给分”其实本质上也是踩要点,所以全书一字不落的背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记忆力超强的除外)。当然,像法学这一类学科在答题过程中必须会用到法条,自然另当别论。  2、“过于追求完美’  试想一下,我们把专业课的书或笔记背的再完美,你在考试试卷中能写出标准答案么?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完美的写出标准答案,只能努力去接近标准答案,所以阅卷评分细则才会加上“言之有理即可”这一条。因此,背书不要想着把所有东西都背的很全面、很完美,有时候要适当给自己留下一点缺口,把时间节省出来争取去记忆的知识点。  3、“背书计划死板  当我们在长时间重复性地做同一件事情时,就会产生“疲惫感”,这是基于人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很多同学在背书时都会制定背书计划,我并不反对,因为我在用我的背书方法背诵时也会给自己每天规定任务,但我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制定的背书计划一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今天上午我背诵默写了两个章节的内容,原本下午要再次重复复习的,但是大脑却有些迷糊,这时便可以做出灵活调整,要么给自已放个小假让大脑休息一下,要么换其他科目进行学习,总之要确保自己在背书时始终大脑清醒、高效专注。  四、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基本步骤:  1、通读全书,勾画三级式重点  过去,我在看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时,他们都很强调一本书的目录。为什么一本书的目录很重要呢?因为它囊括了我们全书的框架,而且一般目录将会把全书的内容呈现到三级标题中。但一个相应的问题是,书中正文部分会存在三级式标题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所有教材的编写者都必须考虑到正文中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勾画三级式重点时,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全书挨着挨着画,必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自己勾画出的地方要尽可能简短(尽可能的勾画名词、动词或短句),并且同一段中勾画出的相同颜色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另一个则是勾画出的东西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怎么方便自己记忆就怎么画,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知识点,最后看到自己画的地方能很快的串联起来即可。  2、通读试题,做好考频统计图  考研试题的作用,不是为了给我们制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我们通过一套试题去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出题重点。做考频统计图最大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哪些章节是出题的重点,二是能够辅助我们后期制定科学详尽的背诵任务。做考频统计图有两个最主要的步骤:  第一,将历年试题中的考点归纳总结到课本或笔记中相应章节的前面,如果书中位置较小而相应考点太多,可以以贴纸粘贴在书上。  第二,在将全部试题的考点都整理到全书的相应章节后,在Excel表格中绘制历年试题考频统计图(如果不知道如何做柱状图的话可以自行百度)。  3、细看全书,归纳背诵考点  这是使用本背诵方法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以社会研究方法为例,全书613页,但到最后阶段我将其量化为13个考点,而且这13个考点让我将全书的知识点都串联了起来,我们可以先看图,然后再做分解。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详细说明:首先,一本书无论多厚,我们归纳出来的点最好不要超过25个,量化考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记忆负担,而是为了减小背诵的心理压力。其次,归纳总结一本书的点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一次归纳出20个点就万事大吉,后期背诵过程中一些很熟练的知识点可能需要合并,这样你总结的点会越来越少,但记住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最后,归纳这些考点的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而做题则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所以我们从大点去抓小点的做法是符合我们平时的学习规律和记忆特点的,所谓思维导图的作用实际上也不外如此。  4、根据考点,背诵默写关键词  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我们对于一本书可能的出题方向、出题重点等方面都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时便可以进入我们最后阶段的默写背诵了。事实上,我在这一阶段是将关键词记忆法和位置记忆法结合到了一起,因为我们勾画的三级式重点大部分都是关键词,而用不同颜色的笔所标注的地方恰好能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记忆位置。  这里也有几个点需要强调:  [1]字丑点没关系,自己认识就好,但默写速度一定要快(可训练自已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和反应度)  [2]默写不要全段默写,只默写关键词(因为在默写关键词时很多段落内容已经呈现在了大脑之中);  [3]默写完一个知识点就在其上方打勾,默写不熟练的知识点在其下方划线,下次再背时要重点背诵,这样慢慢就会对所有知识点都很熟悉;  [4)严格规定任务,控制时间,量化的目的便在于将背诵任务细化。一般来说,在一轮背诵时一个完整的半天(4小时)至少要完成5~10个点的背诵任务,这样一本书最多三四个半天就可以背完,而到了二轮背诵可能最多就用两个半天,再到四轮、五轮背诵时便可达到1~2小时默写完一本书的效果。  五、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注意事项:  1、同一本书的背诵战线不宜拉的太长,以3~7天为宜。  2、你不是背完两遍就放松警惕,而是要持续性的重复推进,前期背完至少保证5~7天对同一知识点重复默写一次,后期背诵默写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3、背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答题思路的训练,背书的过程实际也就是答题的过程。  4、背书时手头务必放有空白稿纸或A4纸,务必要动手默写而非简单背诵。

二战考研复习应该在家还是在学校?

守度
历史课
二战考研复习在家吃的好点,环境好点,就是太舒服了,就怕不学习,玩玩打打过去了要是在学校,吃不好,但能自觉

二战考研数学一复习方法

空白点
今徒不然
我当年复习也是教材+全书+真题的模式,最后也是不理想。现在反省起来,这种专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属,复习全书当时我看了3遍,边边角角也看到了,其实拿到考卷才发现其实考察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计算的准确性。李永乐全书的的线性代数还是不错的;对于高数部分我认为应该注重基础,不要搞太邪太偏的东西,搞清基础原理就行了,所以李永乐的预测卷做做可以,但是没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太偏了;至于概率论数理统计,全书上篇幅不多也不太难,随便一搞就行了。最后千万注意计算要准确,要讲究技巧,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当年我考研的时候本来数学可以搞个一百二三的,可是计算太过垃圾,错了四五个不该错的选择题,然后才弄了一百多,这个千万记住。总之,希望你注重基础强化计算能力,这两样搞好了120根本不是问题。

考研二战复习的地方有没有推荐的

白菜
千年狐
不要在家,这是最好的忠告。尽量去图书馆或者教室。一个人坚持不住的时候,最好找一个比你厉害的人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