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请问一下,在哪可以查到考研时各高校的指定参考书目?

阿达西
七金刚
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查,每个学校详细的招生简章和参考书目的详细信息都有。学校网站也可以查,不过就是有的时候网站更新会删去。

考研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在哪里查找啊???急!!!

回壹怪之
非臣之功
你好我上学校内网帮copy你找到的最新如下。旅游系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旅游系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2008年6月修订).doc)855旅游学:(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夏林根《旅游经营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3)夏林根《旅游经营资源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4)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共四本附:招生院系: 旅游学系院系说明: 本系拟招收40%左右推免生,其中旅游管理硕士不招推免生。专业代码 120203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招生人数 5研究方向 01 旅游经济管理02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03 旅游策划04 旅游文化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55旅游学复试科目 专业基础知识 考试方式 口试专业外语 考试方式 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旅游管理 考试方式 笔试旅游文化 考试方式 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在哪里查考研的参考书目

条理
神明往与
考研参考书怎么选?311教育学统考就这6本书,还不快来get!

在哪里查考研的参考书目

履事
猎狐犬
最好去你要考的学校的招生网,那里可以查到你要考的专业考试科目有些还能查到参考书目

怎样查询考研学校的参考书目

投竿东海
爱很怪
1、查看考研来学校的参考书目源可以去报考学校官网的研究生招生网查看。2、专业目录里面可以查到考试科目,但一般来说参考书目是另外单列。注意有的学校是提供初试科目大纲,有的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如果官网差不到则可以直接咨询报考学校研招办。

考研复试没有指定参考书怎么办

白朗峰
接也
考研是一门应试考查,如果找到专业课出题的源头参考书,自然事半功倍,胜券在握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但是,不指定参考书,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其实很简单。下面告诉大家可参考的几个规则:01相信经典的力量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怎么重视都不为过。02选择教材别抱门户之见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03导师“导”你的考研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04试题会说话不指定参考书,那试题便是终极的参照!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试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但不建议主张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试题的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帮你产生分数的地方。05善用方法找前辈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想办法联系到他们,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06热点别陷得太深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07别被网上书单唬住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08出题必然开放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所谓“功夫在书外”,建议清晰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

怎么查询考研参考书目及招生信息,我在考研信息网上没看到啊

其自为也
五常
你想考哪个学校?比如你想考东南大学,你就去东南大学的研究生网站去查相关内专业的参考书和招生信息,容16考研的一般学校会在10月份出招生信息和新参考书目,不过和15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先看15考研的大纲和参考书目,报哪个学校,就看哪个学校的招生目录,学校研招网上有,一般9、10月份出,可以参考去年的。

考研的复试科目在哪儿看

不然
桑原
1、一般来来说在招生单位官网公源布的硕士专业目录里面可以看到考研复试的科目。2、部分招生单位公布有专门的复试科目和参考书目。具体查看招生单位网站发布的信息。3、还可以查看各个招生单位往年的复试通知,也有一些招生单位没有公布复试科目。

考研复试没有指定参考书,怎么办

嘻嘻哈哈
恶能正之
考研是一门应试考查,如果找到专业课出题的源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139头参考书,自然事半功倍,胜券在握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但是,不指定参考书,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其实很简单。下面告诉大家可参考的几个规则:01相信经典的力量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怎么重视都不为过。02选择教材别抱门户之见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03导师“导”你的考研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04试题会说话不指定参考书,那试题便是终极的参照!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试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但不建议主张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试题的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帮你产生分数的地方。05善用方法找前辈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想办法联系到他们,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06热点别陷得太深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07别被网上书单唬住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08出题必然开放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所谓“功夫在书外”,建议清晰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