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鬼爷爷
困肿中颡
  本学期我校区低年组抓好课程改革和课堂376639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新一轮课改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变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都深深懂得: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  一、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让理论成为工作的先导  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以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为主,用自学的方式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一学期来,教师们撰写学习心得28篇之多,以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2周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则是经常性的。经过学习和交流,我们认识到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是科研为先导,必须明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少走些弯路,才不至于盲目跟从。为此,我们在本学期开学初,组织一到三年级2名教师参加了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许多教师已把这种认识化作了自觉行动,阅读理论专著、教学杂志、研读《新课程标准》。大家带着问题读,结合教学实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不少教师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  二、以课堂为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观念是基础,但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而教师的参与则是关键。否则,教材再怎么改,观念再怎么新也无济于事。因此,我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优扶新,初见成效。  1.开学第2周,科组长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归纳存在的问题报教导处,制定下一步听课计划,做到有针对性。  2.第5--8周左右开展教师互听课活动,通过交流展示教师教学风采,检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每次活动前由教导处做好活动方案,要求同科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认真填写互听课科组反馈意见表,并及时做好科组授课总结。  3、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期末,我们举办了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并通过同教材、同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集众人之长,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研组的活动,能有效地激活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互动式对话的氛围,引起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本学期教研组本着活动宜精不宜滥的原则,精心组织了下列活动:  1、“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开放式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我们本着学校教学发展为本,教师业务发展为本,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举行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课堂教学交流竞赛月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课,年青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大大增强。一批年青的实验教师肯钻研、敢突破,在赛课中脱颖而出。  2、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围绕新课程标准下,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以《我与课改同行》为主题,谈教师的真实体会,议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3、“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生力军,学校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岗位练兵活动,安排好师徒接对活动,本学期要求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必须率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习品位,做“课改”的先行者,努力做好:①自我研读,做好笔记。②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青年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④本学期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公开课。⑥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师傅的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促使徒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⑦期末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反思或案例剖析。⑧力争在相关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4、经常观摩名优教师的录像课,取他人之长,令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使教师在教学中成长。在这一学年,我们多次举行观摩课,展示课,讨论课等课例,全体老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蔚然成风。使得优秀科组无弱兵。在学校每次的教学开放日里,我们科组总是有大批老师积极参与,开出大批量的优质课,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  四、落实常规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从下面几点进行考评: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周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4、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环节量化在教研组活动中公布,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我们还认真坚持“周查月报”制度。通过检查、督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备课和办公习惯。本学期,在不断的周查月报检查中了解到,老师们都能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尤其是板书、练习设计及提问设计,甚至“教学后记”都作了详细记录,便于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老师:谭秀霞、梁林英、温润笑、何丽飞等老师备课详细实用,质量很高。绝大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份量适中,并能突出重难点,作业都有明确要求,大多数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书写规范、整洁。教师的批改也十分认真,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班级作业批改认真,尤其是曾智嫦、向艳萍、李燕老师,作业批改个性化,把五星奖励、作业评语等引入作业,还有黄慧珍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作文批改详细。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并把检查的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做为期末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批改作业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语文科组的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努力,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怎样学好语文(方法)?

是射之射
天与地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3335343931,我是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学习快速阅读,我们学校有个速读班,通过学习快速阅读提高学习成绩,以我个人的经验,告诉你一个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学习软件,希望对你有用。 1、高效阅读的方法需要训练,是一种眼脑相互协调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2、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3、我们班一直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到现在,我训练到顶级,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同时通过了香港科技大学面试,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我的成绩。快速阅读作为一项终身学习技能应用到学校和学生假期学习上是很必要的,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望采纳

歌德大学机器人耦合系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上海滩
体性抱神
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3335333164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古代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马车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写字机器人   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四、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铆接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自治潜水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技术(如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扩散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的名称,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  编辑本段自主意识的机器人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工智能专家亚伦·斯洛曼(Aaron Sloman)日前发表声明,宣称自己想发明一个数学家机器人。他说他已经找到了“人是怎样发展数学才能”的关键点。假如他的思路是对的,那么就应该有可能使机器人如同人一样有很好的数学才能,甚至可能会更好。 带有自主意识的女性机器人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斯洛曼(Sloman)说:“人类的大脑不是通过魔法而运转的,因此,大脑所能做到的事同样也适合于机器人。”斯洛曼发明的机器人并不意味着就是个能够引领数学界的数学天才。斯洛曼希望“所有的路都通往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数学领域”。他认为,人类的数学能力关键期在童年,所以“我们将为机器人制造一个孩童般的大脑,让它自己逐渐发展自己的数学命运”。为了认识世界,婴孩们必须获得很多技能。例如,他们要获得这样的知识——“玩具火车驶入隧道,将会在隧道的另一端驶出”;或者是智力拼图玩具,只有找到凹凸合适衔接口才能拼好。  编辑本段人类与机器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产业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一批产品的同一个部位上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逐渐产生,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用以代替人们去完成那些单调、枯燥或是危险的工作。由于机器人的问世,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于是有人对机器人产生了敌意。“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人持这种观念。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出的社会财富,也就必然提供的就业机会,这已被人类生产发展史所证明。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只不过利大于弊,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比如汽车的出现,它不仅夺了一部分人力车夫、挑夫的生意,还常常出车祸,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虽然人们都看到了汽车的这些弊端,但它还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英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针对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这一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机器人是不会抢人饭碗的。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少于日本,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些工人不欢迎机器人,从而抑制了机器人的发展。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机器人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日本劳动力短缺,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发展机器人,国民也都欢迎使用机器人。由于使用了机器人,日本也尝到了甜头,它的汽车、电子工业迅速崛起,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从现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看,发展机器人是一条必由之路。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编辑本段乐高RCX NXT机器人  RCX是是一块可编程积木,即课堂机器人(机器人指令系统)的大脑。它是整个用乐高积木、马达、 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制作的人形机器人  传感器等组建搭建的机器人系统的中枢,就像大脑一样控制、指挥机器人的行为。使用ROBOLAB软件,人们可以创造、搭建、编程真正的机器人,让它运动、做运动、甚至自己去“想”。   RCX升级!NXT机器人!   这位全新组装型机器人全身布满了感应器,让它可以根据感应到的声音和动作做出适当反应,也让它对于光线和触觉的反应更加灵敏。NXT 机器人的心脏系统是一个 32位的微型处理器,可以经由 PC 或 Mac 操作程序。   光学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的助攻,帮助您的机器人,以“见” 。 它可以让您的机器人,以区分轻,皮肤黝黑,以及确定光照强度在一个房间内,或光照强度不同的颜色。   声音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可让机器人听到! 声音传感器能够测量的噪音水平都分贝(分贝)及DBA (频率约为3-6千赫哪里人耳是最敏感的) ,以及认识到健全的模式和确定基调的分歧。   触碰传感器   触摸传感器的反应接触和释放,机器人创造“感觉”一样,以前从未! 它可以侦测到单个或多个按钮,压力机,和报告回给nxt 。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看到”物体的地方!超声波传感器是能够侦测到一个目标和措施,在其邻近英寸或厘米。  编辑本段北京奥运会曾经使用过的机器人  一、福娃机器人  福娃机器人能够感应到一米范围内的游客,与人对话、摄影留念、唱歌舞蹈,还能回答与奥运会相关 奥运会中使用的福娃机器人  的问题。  二、翻译机器人  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场所,对任何人和任何设备的多语言服务。  三、安保机器人  其杰出代表为排爆机器人。  编辑本段上海世博会使用过的机器人  一、海宝机器人  迎宾服务   (1)自动进入迎宾状态,采用中英语言做初始问侯。   (2)请来宾在触摸屏上选择服务语种,包括中英双语,再次进行热情问候和自我介绍。   (3)流畅的肢体运动实现动感十足的拟人交流。   欢迎期间,海宝适时通过语言和主动伸手动作向游客表达握手意愿,在感受到游客的握合回应后,自然轻巧地上下摇晃,完成生动的握手动作。   语音服务   (1)在海宝的引导下,游客可以与海宝进行语言交互及问答。   (2)配合肢体动作、声光电效应营造出动人的时尚感。   信息服务   (1)提供世博会信息平台服务,为来宾介绍上海世博会情况、世博会各场馆介绍。   (2)为来宾介绍机场、车站附近可换乘的公交路线及著名景点,以及播报近期天气信息等。   照相服务   (1)在欢迎来宾后/监测到游客长期驻立身侧/在某些景点,海宝会主动询问游客是否需要照相服务,包括:与游客合影、为游客拍照。   在准备合影过程中,机器人会随机摆出可爱的姿势与表情,并询问参与者是否满意。   若游客提议“换一个”,机器人会更换另一姿势;游客表示“好的”等满意评价后,机器人还会询问参与者是否已经准备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和参与者一起倒数准备拍照。   游客通过触摸屏选择也可触发海宝的照相服务。   海宝将语音引导参与者站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拍照。拍照时,可基于人体检测和人脸检测实现自动对焦。参与者可在机器人触摸屏上看到所拍摄的照片,若对照片不满意,参与者可选择进行重拍。   提供大头贴照相效果服务,利用人物提取、背景融合等技术为相片添加世博主题相关的趣味特效,游客可选择采用何种特效,特效处理结果可实时显示可在服务中心打印照片,或者将照片传到网上,供游客下载。   (3)通过友善可爱的语言提醒并控制单次服务时间。   导航服务   (1)无论室内室外,海宝可随时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   (2)海宝通过语音交互或触摸屏选择获知游客目的地。   (3)为游客规划一条最便捷的到达路径。   才艺表演   (1)可表演多种舞蹈:中国特色舞蹈、中国各民族舞蹈、各国风情舞蹈   (2)讲笑话/说故事   (3)歌曲   协作引领参观   室内外、展区间,机器人在完成了本区间的引领任务后,会将游客带领至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处。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将继续引领,直至游客达到目的地。   机器人换岗仪式   机器人电量低、检修、故障时,可自动召唤备用机器人前来换岗;可设计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机器人定时换岗仪式。   团体舞蹈表演   海宝家族的兄弟姐妹们可以一同协作,完成群体舞蹈或队列表演。  二、女子机器人  女子机器人乐队可以轻挪舞步,合力弹奏一曲“茉莉花”或其他乐曲。  三、机器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机器人能表演太极拳,身怀中国功夫的机器人也将出现在世博会上。  编辑本段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botics)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所  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机器人学领域最早建立的部门重点实验室,我国机器人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蒋新松院士1989-1997年曾任实验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在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机器人技术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显示出实验室具有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在沈阳浑南技术开发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即是我国的该科研领域的基地。该实验室机器人学研究总体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学研究基地。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重大科学工程提供所需要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发展可行技术和平台样机系统,培养和汇聚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推动我国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面向发展具有感知、思维和动作能力的先进机器人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   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设立基金课题,实验室与国内有关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近30所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几乎涵盖国内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所有单位。近几年来,实验室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对于本实验室加强学科建设、了解国家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演示验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下机器人:   Rofish 为仿生机器鱼系列产品,该产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技术,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通过新材料对其外形进行精确仿真,使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Rofish 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高稳定性的电机保证其产品的稳定性。控制方式有两种选择:串口/USB控制和遥控器控制。产品内核采用Bootloader无线编程的编程方式,可随时更改游动程序以适应实际的环境。   性能参数:   Ø 体长:20cm--80cm,需要特殊尺寸可定做。   Ø 外形:锦鲤、金鱼、海豚、鲨鱼等,可定制。   Ø 游速:1BL/S。BL为身体长度,即游速与体长有关,游速为1倍体长每秒。   Ø 连续工作时间:3--4小时,锂动力电池供电。   Ø 通讯方式:RF通讯或声纳(Sonar)通讯,可选其一。   Ø 控制方式:串口/USB控制或遥控器控制,二者可选其一。   串口/USB控制方式可同时控制多条机器鱼,通过简单的编程控制可实现多鱼之间的相互追逐、嬉戏等。  编辑本段机器人相关  1.有一个身体   2.有记忆或程序功能   3.有大脑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1984年电影《终结者》,有了真皮包裹的机器人的创意;   1991年电影《终结者2》,有了液态金属机器人概念;   2003年电影《终结者3》,固液混合态机器人出现。   影视作品中逐渐诞生了多种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则固液混合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也会诞生。  编辑本段日本最新机器人  名古屋市商业设计 美国战斗机器狗BIGDOG  研究所推出了新款机器人“网络兔子”。它的两只耳朵可以变换许多姿态,会根据人的声音作出反应。“网络兔子” 通过无线通信与家里的电脑相连,如果有电子邮件它会朗读给人听,也可以播放网络电台的节目。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网络兔子”还能够“结婚”、“分手”,通过网络连接让其中一个“网络兔子”的双耳做出一个动作,它远方的“伴侣”也会接着做出同样的动作。   三菱重工业公司的保姆机器人“若丸”连续几年都是各种机器人展上的明星,在本次展会上它依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若丸”能在早晨来到主人床边,报告当天的天气或新闻头条。它还能记住主人的生日,或是提醒主人的结婚纪念日。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制造的用于陪伴老人和小孩的机器人“Paro”、本田公司的“阿西莫”双足步行机器人也继续受到关注。   阿西莫:本田公司开发的双脚步行机器人,于2000年11月首次在横滨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的机器人展示会上亮相。2006年12月,本田公司曾改进过“阿西莫”的性能,增加了它的关节和马达,使其可以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小跑,而且将其身高也由最初的1.2米提高到1.3米。   美国战斗机械狗研制成功   网上引发轰动近日美国官方公布了一段关于军用机械狗的录像,视频中机械狗展示了它惊人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一举在互联网上造成轰动。研发公司称经过测试,这个机械狗能在战场上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   日本首个歌姬机器人HRP-4C未梦,能歌善舞   据法新社2010年10月17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开发出一款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唱歌的美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名叫“HRP-4”,身高1.58米,体形和真人大小相当,她不仅能够像真人那样唱出优美动听的歌,还可以模仿人类歌手丰富的面部表情。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采用了一种名为Choreonoid的技术,意思是能够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舞蹈动作。日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东京举行的数码产品博览会上亮相。[3]  编辑本段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对象锁定了朗宁博士自己研制的NS-5型机器人桑尼,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斯普纳结识了专门研究机器人心理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碧姬·奈娜汉 饰),随着二人调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来: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在大多科幻作品里,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甚至穿着各种时尚的机甲,他们相当聪明。像《我,机器人》及迪士尼出品的《机器人总动员》就是这类机器人的代表。还有一类是机甲类,他们保护人类,受人类所控制,像近年热片《阿凡达》中就有很多这种机器人。另一类就是可爱型的,他们没有威风的装备,也没有炫酷的外表,更没有各式各样的招术,只是给人带来快乐,他们不是战争机器人,而是和平中的“伪人”,像中日合作影片《阿童木》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例子。  编辑本段机器人的模样一定要像人吗?  有些人认为,最高级的机器人要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他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然而,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独立完成一些人类的技能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  编辑本段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的模样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机械臂,他可以绕着轴在基座上旋转,臂上有一个小一些的机械臂,可以“张开”和“握拳”。无人机发展的动力——现代战争  日本研制美女机器人 能像真人一样唱歌跳舞  机器,科技,发明,人工智能,机器人  2.搜索引擎术语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Robot英文直译是机器人,在搜索引擎优化SEO中,我们经常翻译为:探测器。   有时,你会碰到crawlew(爬行器),spider(蜘蛛),都是探测器之一,只是叫法不同。    3.科学学术期刊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机器人》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双月刊,A4开本,96页,刊号:ISSN1002-0446;CN21-1137/TP,邮发代号8-59,单月15日出版发行,定价15元。 本刊创刊于1979年,原名《国外自动化》,1979年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1986年更名为《机器人》。   《机器人》设有论文与报告、综论与介绍、研究通讯、短文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国在机器人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进展及研究成果,机器人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应用实例,发表机器人控制、机构学、传感器技术、机器智能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的论文。   收录情况: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INSPEC数据库   EI PageOne数据库词条图册图册  “机器人”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a robot  我来完善 “机器人”相关词条:  FLL工厂自动化自动化数控机床自动控制飞机仪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  FLL 工厂自动化 自动化 数控机床 自动控制 飞机 仪器 计算机 工业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仪器仪表 机械识图 人工智能 注塑机专用机械手 心智科学 生化机器人 迷你哆啦 蓝脑计划 苏中江都机场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回答,但是……我们已经上完这课了。 :-交个朋友男的女的?

在英国约克大学大学就读是怎么样的一番体验

枫树湾
罗宾
约克大学由八个学院组成,共有30多个系和研究中心。它们覆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理工科等。约克大学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不断地改进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使之更加灵活和实用。约克大学独树一帜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它非常注重研究生教学,在科研方面的声誉以及良好的教学设施为硕士研究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在2008年的科研评估(RAE)中,约克大学在159所参评的高等教育学府中名列第8位,22个院系有12个均列英国国内前十,例如:英语系、医学研究、社会学、护理和助产、生物、化学、教育研究、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艺术史、音乐、考古学、心理学和语言学,这表明该校各学院的科研水平位于英国乃至世界的领先水平。1、约克大学还是教学质量评估中最佳纪录保持者,其23个院系中有20个获得了优秀的等级评价,这使得约克大学与剑桥大学一样,在96所高等院校中获得教学质量评估总分最高成绩。2、约克大学学生们既能使用大学图书馆,也能去约克市的公共图书馆。约克大学图书馆共拥有书籍和各类杂志共计两百万册,由五个图书馆组成:位于主校区的J.B. Morrell图书馆和Raymond Burton 图书馆有100多万册藏书和3,500种期刊,此外还收藏有视听材料、缩微胶片、政府出版物和珍贵的历史书籍等,图书馆可以容纳750名读者;Langwith College图书馆主要藏书为本科生课本,它对所有学生开放;King's Manor图书馆的藏书是关于建筑学、中世纪研究等方面的书籍,位于约克市中心;Whinfield图书馆位于化学系,主要收藏化学方面的期刊和杂志。3、约克大学位于历史名城约克郡,共有两个校区。主校区Heslington占地200英亩,距离历史悠久的约克市约一英里路程,那里有著名的湖泊和各种各样的野禽,校园优美而宁静,交通便利,学院的各建筑物均可步行到达;琴斯曼诺(Kings Manor)是市中心的一座中世纪的古老建筑,这里设有考古系、英语系和历史系的一部分。两个校区之间交通便捷,乘公交车约25分钟,骑自行车则更方便。学校距离最近的利兹机场仅15公里,交通便利。4、约克大学成立于1963年,从最初的230名学生发展至今,现在有1,3000名学生在此深造。约克大学开设了全面的文科、理科和社会科学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约克的教学和科研极其出色:参加教学质量评估的23个系中,20个被评为“优秀”;在科研质量评估中,18个系获得5分或5*。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约克在教学和研究领域已经成为英国顶尖的十所大学之一,而且跻身于全球大学100强榜。5、约克大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支持性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它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大约850名,就读于约克大学的经济、管理、教育、电子、计算机科学和金融数学等多个学科。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学校开生物选修课,求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往矣
高山青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中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736.htm

任东的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离道以善
公子娇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读大学本科。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昆虫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2003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研究方向:古昆虫学及生态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从事古昆虫和地层学研究工作。1994年11月被地质矿产部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10月被地质矿产部破格提升为研究员。2001年6月始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授,博士导师。 北京市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古昆虫学科组组长,《昆虫学报》编委,[Insect Science](英文刊)编委,国际古昆虫学会理事、亚洲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二部委员,中山大学生命学院兼职教授。1998年2月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1998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聘为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4月被中山大学生命学院聘为兼职教授。2004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委员会聘为生命科学二部委员。 专业:遗传学研究方向:1) 昆虫分类与系统演化2) 昆虫与相关动植物的协同演化专业:生态学研究方向:3) 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4) 昆虫生态对考生要求:对考生在本科生所学专业无特殊要求,生物学(包括宏观或微观生物学)、农学(植物保护)、地质学、地理学、数学、美术(绘画)等考生均可报考。主要研究贡献自1994年以来,对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中生代陆相盆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昆虫化石的采集与研究工作,对北方中生代陆相地层及其生物化石有丰富的资料积累,已采获各类昆虫化石4万余件,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一部,完成论文60余篇。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已研究的昆虫化石涉及15个目,62个科,107个属,170个种,建立新科4个(Hagiphasmatidae,Protapioceridae),新属92个,新种192个。共有11个目的21个科级单元在世界上是最低层位,12个目的23个科级单元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竹节虫目(Phasmatodea)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蛉蟋科(Trigonidiidae)和蚁蛉科化石(Myrmeleontidae)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在中生代是昆虫的重要起源与演化中心之一。在地层学研究中,对燕辽地区中生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做出了许多新的解释与厘定工作,特别是在热河生物群的主要赋存层位之一义县组的研究工作中,对义县组的原始定义,层序关系,区域分布等方面较以往认识有较大的进展。在年代地层研究中,根据与国外相当地层中昆虫化石的对比研究,尤其是著名的德国索伦霍芬晚侏罗世地层中许多代表性昆虫(Kalligramma,Protonemestrius,Aboilus,Karatavoblatta,Sinaeschnidia等)在我国义县组中的发现,初步确立了热河生物群的主体生存时代为晚侏罗世。J-K界线应从九佛堂组内部通过。即九佛堂组为穿时地层单位。在生物古地理学研究中,利用中生代晚期一些昆虫的古地理分布资料证实了当时泛大陆存在的真实性。如古蜓科(Aeschnidiidae)的种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广泛存在于美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欧洲。说明这些现今远隔重洋的大陆在当时曾经有过密切的联系。另从20世纪末全球分布的一些昆虫类群(如长翅目的蚊蝎蛉科),其最老的化石均发现于欧亚大陆和我国的东北中侏罗世地层中,因此这些化石不仅说明了欧亚大陆东部是该类昆虫的重要起源中心,同时对泛大陆解体的最后时限的确定也提供了证据,即欧亚大陆与冈瓦那大陆分离的时限在中侏罗与晚侏罗世之间,不能早于中侏罗世。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以蛇蛉目昆虫为突破口,根据Hennig的系统学理论,对现生和化石蛇蛉总共7个科级单元进行了支序分析,该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古昆虫学中是首次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任东教授因此被南开大学郑乐怡教授邀请参加新版“昆虫分类学”蛇蛉目一章的编写工作。2)在古生态学研究中,在对昆虫群落的时空分布及演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燕辽地区中生代晚期的古环境,阐明了昆虫群落演替与地质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首次将原热河昆虫群从纵向上划分为Ephemeropsis和Hebeicarabus-Glypta二个群落序列,分别代表了从洪积相向河流演化,最后进入湖沼相这样一个完整的盆地发育演化系列。这种划分结果使昆虫化石组合、群落演替与环境的恢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大大提高了陆相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3)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研究中,首次利用确凿的喜花昆虫化石,从昆虫的角度,证明了被子植物在侏罗纪已经出现,从而对被子植物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这项工作不仅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有关论文能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足以说明它所具有的重大科学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西部侏罗-白垩纪昆虫化石组合序列与生态演变”(编号:49302019)(起止年:1994-1996年)(金额:7万元)。中山大学生命学院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膜翅目天敌与害虫在地质历史中的起源演化及其捕食性与寄生性的演变”(编号:无)(起止年:1996-1998年)(金额7万元)。地质矿产部青年地质学家基金“中国北方中生代昆虫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古生态研究”(编号:9604)(起止年:1996-1998年)(金额:6.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侏罗纪喜花昆虫分类演化与被子植物起源”(编号:39870093)(起止年:1999-2001年)(金额:12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中生代昆虫群演替及古生态演变”(编号:49972001)(起止年:2000-2002年)(金额:17万元)。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基金“辽西中生代晚期昆虫化石研究”(编号:9801)(起止年:1999-2001年)(金额:10万元)。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生代昆虫分类演化及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关系”(编号:30025006)(起止年:2001-2004年)(金额:80万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中生代昆虫群落演化与环境演变”(编号:5002013)(起止年:2000-2003年)(金额:9万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开放实验室项目“辽西侏罗纪脉翅目昆虫研究”(编号:013103)(起止年:2001-2002年)(金额:4万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西中生代脉翅目昆虫化石研究”(编号:5032003)(起止年:2003-2005年)(金额:1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北中生代脉翅目化石分类及其在昆虫系统演化上的意义”(编号:30370184)(起止年:2004-2006年)(金额:15万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重要经济昆虫的发展演化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编号:KZ2004.1002.8013)(起止年:2004-2006年)(金额: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生代晚期昆虫化石系统分类及其在昆虫起源和早期演化上的意义”(编号:30430100 )(起止年:2005-2008年)(金额:130万元)。北京市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项目“北京地区重要经济昆虫的起源演化”(起止年:2005-2008年)(金额:90万元)。

应用化学,列出在应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

绀野
动起来
1、李曙光(3264656236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 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 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上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重视,第一作者论文的SCI总引用频次477次,他人引用372次。2、欧阳自远(1935—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1952年从永新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和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60年在我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丰度,行星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近年来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他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天体化学》专著(作者:欧阳自远)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1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多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多人,有的已成为我国地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地球化学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欧阳自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科学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及国际空间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环境科学》、《黄金科技》、《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及《地质地球化学》杂志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科学家传略》给我的影响较大,特别敬重居里夫人;武侠人物里,我最欣赏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3、傅家谟,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原籍湖南,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56年—1957年任西南煤田地勘局技术员;1962年升为助理,1966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研究员。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1985年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199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石油地球化学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译著1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4、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80年代前期他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突破了当时勘查地球化学单一找矿目标和就异常评价异常的局限,并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80年代后期至1991年,他提出了以区域岩石圈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秦巴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1992年以来,通过壳幔演化和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6、涂光炽 193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1950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searchAssociate,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60年起任副所长。同期仍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七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中、英文《地球化学》、《矿物学报》主编。自1987年起为美国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杂志国外编委。 涂光炽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教育技术学国外顶级期刊有哪些

六分
列子提履
美国《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E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美国《教育趋势》Tech Trends 美国《教育技术评论》AACEJ(Ecational Technology Review) 美国《技术和教师教育》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cation 美国《数字化学习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Learning 美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计算机应用》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美国《交互学习研究》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美国《教育多媒体和超媒体》Journal of E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美国《儿童教育信息技术应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ldhood Ecation 《欧洲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European?Journal?of?Open?and?Distance?Learning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ational Technology(IJET) 美国《教育技术与社会》Journal of E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美国远程教育》The America Journal of Distance Ecation 美国《语言学习与技术》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 土耳其《远程教育在线杂志》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cation 土耳其《教育技术在线》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澳大利亚《教育技术杂志》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加拿大《学习与技术杂志》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加拿大《学习的先进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英国《英国教育技术》British Journal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英国《技术,教学和教育》Technology,Pedagogy and Ecation 英国《开放学习》Open Learning挪威《开放实践》Open Praxis马来西亚《远程教育研究》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cation澳大利亚《继续教育研究》Studies in Continuing Ecation印度《开放学习》Indian Journal of Open Learning

我国在地球化学各分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啊?

解其天鼗
关山行
1、李曙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 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 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上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重视,第一作者论文的SCI总引用频次477次,他人引用372次。2、欧阳自远(1935—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1952年从永新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和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60年在我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丰度,行星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近年来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他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天体化学》专著(作者:欧阳自远)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1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多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多人,有的已成为我国地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地球化学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欧阳自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科学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及国际空间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环境科学》、《黄金科技》、《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及《地质地球化学》杂志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科学家传略》给我的影响较大,特别敬重居里夫人;武侠人物里,我最欣赏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3、傅家谟,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原籍湖南,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56年—1957年任西南煤田地勘局技术员;1962年升为助理,1966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研究员。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1985年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199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石油地球化学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译著1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4、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80年代前期他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突破了当时勘查地球化学单一找矿目标和就异常评价异常的局限,并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80年代后期至1991年,他提出了以区域岩石圈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秦巴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1992年以来,通过壳幔演化和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6、涂光炽 193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1950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searchAssociate,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60年起任副所长。同期仍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七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中、英文《地球化学》、《矿物学报》主编。自1987年起为美国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杂志国外编委。 涂光炽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