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报考南京政治学院

兵娃
大庄园
  2014年南京政治学院招生简章  作者:大学生征兵网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更新时间:2014-4-30 13:51:19 点击数: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隶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是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唯一试点单位。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生,目前担负着政工人才培养、政治理论研究、服务部队建设和为军委、总部机关提供决策咨询的职能,主要为全军培养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和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学院由南京院本部和上海分院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共1500余亩。院本部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院内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古朴浑厚;分院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院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南京政治学院一直是立志从军报国的莘莘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涌现出“模范理论工作者”严高鸿、“军队教育战线的坚强战士”胡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军事信息管理系 等先进典型。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比例为 49%,他们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4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7名,先后有40 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9名教员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1 名教员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 和银奖,有170名教员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员为教学科研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活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新闻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心理学、 军事信息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 的优势,设有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 思主义理论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和兵情实证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 构。学院作为全军政治理论和政治工 作的重要研究基地,教学科研并重, 努力建设教学科研型院校,注重加强 与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相关的重大理 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先后推出了一 大批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 影响的研究成果。“十一五”以来,学 院先后获军队(省、部)级以上科技成 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 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 项;“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军队(省部) 级以上课题14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 课题1项、重点课题7项,军队级重 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8项。  学院办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军队政工理论研究》和《军事历史研 究》3个学术刊物,其中《学报》为全国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 引来源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获第 三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蝉联“全国 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0年以来, 学院以“南振声”笔名在《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求是》等中央级报刊推 出50多篇重点理论研究文章,全院教员发表学术论文3680多篇,出版 专著59部,主办全国、全军性学术研 讨会26次。  学院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各类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114个,本科生、研究生和任职教育学员宿舍楼共14幢。在主营区和军事训练基地建有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军体训练场地,在军事训练基地建有轻武器射击 (自动报靶)训练场、战术训练场、队列训练场、器械训练场、400米渡海登岛障碍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等军事训练场地。学院教学场所及训练场地,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综合配套、信息化程度较高。  信息管理中心功能齐全,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连接的园区网颇具规模。学院拥有各类实验室(专修室)35个,体系完整、功能配套,建设理念先进,计算机教室、语音室、标准影像造型室、军事新闻发布 (访谈)专修室、电视摄像专修室、军事广播(新闻演播)制作室、军事电视编辑专修室、军队报刊网络采编专修室(图文讯息采编训练系统)、军事心理学实验室、心理生理实验室、心理 咨询治疗室、政工信息化研发室和文献保护技术中心等在同类实验室中水平较高,能够完全满足不同层次和专业学员的教学需要。  2014年南京政治学院专业设置  南京政治学院现有9个军官任职教育专业,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历史、新闻学等4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政治工作学2 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等3 个学科领域被总部列入军队“2110工 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等5个一级学科被 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近年来,学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政工人才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对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构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的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报考南京政治学院热点解答  问:你院今年在我省市是否招生?招生人数多少?  答:我院去年在22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招收女生比例约为16%。具体各专业招生人数可查阅贵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在《招生通讯》上的军校招生计划.或来函电向我院招生办公室询问。  问:你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待遇和毕业分配去向如何?  答:我院录取的新生经复审复查合格,即可取得学籍,同时批准人伍为现役军人,由我院向新生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寄发参军证明书,家属享受军属侍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着陆军学员制服,享受军校学员侍遇,伙食、服装,被褥,学习用品,津贴费按标准供给.不需学员负担任何学习.生活医疗等费用。每年假期报销一次探亲往返路费。  学员毕业后,按照规定确定职务等级,授予军衔,根据总部下达的计划分配到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或分配到全军新闻单位基层部队和机关担任新闻宣传理论干部。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可直接报考本院或军内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  问:你院对报考考生有何要求?  答:我院招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招生工作条例》和《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工作实施细则》执行。招收对象为应届男女高中毕业生,年龄在20周岁 以下(1993年9月1日以后出生),思想品德好,人学动机端正,志愿献身国防事业。  学院以招收文史类考生为主,兼收理工类考生。因教学计划的安排,我院只招收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对省 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 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者,以及现役军人子女和军队因公牺牲烈士子女,可以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考生的 政审按《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执行。考生的身体达到军检标准,条件主要包括:1.男性考生身高在1.62米以上, 女性考生身高在1.60米以上;2.两眼裸眼视力均在4.5以 上;3.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等。  问:怎样填报你院志愿?如未被你院录取,是否影响其他 志愿的录取?  答:报考我院的考生,在考生志愿表“提前录取院校栏” 内必须填报我院为第一志愿,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学、政治学”3个专业中选填两个以上专业,并注明是否服从 在其他专业中调剂。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 办公室划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合格考生,我院都将在 录取时认真审查,择优录取。  军队院校招生采取“提前单独录取”的办法,如未被我院录取,不影响其他志愿录取,填报军队院校志愿实际上为考 生增加了一次录取的机会。  问:你院地处何处?  答:院本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从南京 火车站乘32路公共汽车;从中山码头乘31路或34路公共 汽车,到“萨家湾”站下车;.从高铁南京南站乘地铁一号线到 南京火车站,转乘32路公共汽车到“萨家湾”站下车;从机场乘民航班车到南京火车站,转乘32路公共汽车到“萨家湾”站下车。上海校区地处上海市四平路2575号。在规定的报到日期内,学院在火车站设有接待站,昼夜迎接新生。

另一种选择(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白专家
甘棠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内蒙古社会科学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 F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限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名为: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国外文学 4.外国文学 5.俄罗斯文艺 6.当代外国文学 7.世界文学 8.译林 I2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文艺研究 3.文学遗产 4.文艺理论研究 5.鲁迅研究月刊 6.当代作家评论 7.文艺争鸣 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小说评论 10.新文学史料 11.中国比较文学 12.明清小说研究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文艺评论 15.红楼梦学刊 16.南方文坛 17.中国文学研究 18.名作欣赏 I21/29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收获 3.十月 4.当代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学 11.解放军文艺 12.时代文学 13.青年文学 14.长江文学 15.长城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杂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学 21.山东文学 22.诗刊 23.花城 J 综合性艺 1.文艺研究 2.艺术百家 3.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1.美术研究 2.美术 3.美术观察 4.装饰 5.书法研究 6.美术&设计 7.世界美术 8.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大众摄影 2.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音乐研究 3.中国音乐 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人民音乐 6.黄钟 7.音乐艺术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戏剧艺术 2.中国戏剧 3.戏剧 4.剧本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中国京剧8.四川戏剧 9.上海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中国电视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电影文学 7.电影 8.电影评介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K 历史 1.历史研究 2.世界历史 3.史学月刊 4.中国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党史研究 7.史学理论研究 8.中国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集刊 14.中国史研究动态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民国档案 17.安徽史学 18.历史档案 19.史学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国农史 24.文博 K85 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东南文化 6.农业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华夏考古 10.江汉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宫博物院院刊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 O1 数学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O3 力学 1.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计算力学学报 4.力学进展 5.固体力学学报 6.力学与实践 7.应用力学学报 8.工程力学 9.爆炸与冲击 10.空气动力学学报 11.实验力学 12.工程热物理学报 13.振动工程学报 14.力学季刊 15.振动与冲击 1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7.般空学报 18.机械强度 04 物理学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光子学报 5.中国激光 6.物理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杂志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O6 化学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P1 天文学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3.云南天文台台刊 P2 测绘学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地图 5.遥感学报 6.地壳形变与地震(改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测绘科学 8.测绘学院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 4.地震地质 5.中国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西北地震学报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学进展 11.水文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1.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高原气象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P5 地质学 1.地质论评 2.地质学报 3.地球科学 4.地学前缘 5.岩石学报 6.沉积学报 7.地球化学 8.矿床地质 9.地质科学 10.第四纪研究 11.地球学报 12.矿物学报 13.地质地球化学 14.地质科技情报 15.地质与勘探 16.现代地质 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地球科学进展 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地层学杂志 23.古生物学报 24.矿物岩石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中国岩溶 P7 海洋学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5.热带海洋学报 6.海洋通报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学 9.台湾海峡 10.黄渤海海洋(改名为:海洋科学进展)11.东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报 K9,P9 地理学 1.地理学报 2.经济地理 3.地理研究 4.地理科学 5.人文地理 6.中国沙漠 7.干旱区地理 8.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9.地域研究与开发 10.冰川冻土 1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2.自然资源学报 13.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改名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4.资源科学 15.山地学报 16.湖泊科学 17.地理科学进展 18.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干旱区研究 Q综合性生物 1.生态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遗传学报 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微生物学报 7.生物物理学报 8.遗传 9.生物工程学报 10.应用生态学报 11.生理学报 12.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3.古生物学报 14.微生物学通报 15.水生生物学报 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 17.生物多样性 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实验生物学报 20.生命的化学 21.古脊椎动物学报 22.微体古生物学报 23.生态学杂志 24.生物数学学报 Q94 植物学 1.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云南植物研究 4.植物分类学报 5.西北植物学报 6.武汉植物学研究 7.植物生态学报 8.植物学通报 9.广西植物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植物研究 Q95/96 动物学/昆虫学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学杂志 5.兽类学报 6.动物分类学报 7.人类学学报 8.昆虫分类学报 9.四川动物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

关于军事类杂志有那些

丹尼尔
冉求
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001-2486 43-1067/T ★ 2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009-3486 42-1106/E ★ 3 火力与指挥控制 1002-0640 14-1138/TJ ★ 4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1009-346X 31-1720/D ★ 5 军事史林 1002-4190 81-1108/K ★ 6 军事历史研究 1009-3451 81-1064/E ★ 7 军事经济研究 1001-8093 42-1008/F ★ 8 空军工程学院学报 61-1337/V ★ 9 世界军事 1002-4891 11-2695/E ★ 10 现代防御技术 1009-086X 11-3019/TJ ★ 11 战略防御 ★ 12 中国军事科学 1002-4492 11-1722/E ★ 13 政工导刊 1003-6334 61-1063/D ★ 14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1009-1548 65-1196/G4 15 兵团建设 65-1181/D 16 863先进防御技术通讯:A类 17 边防生活 1005-7137 65-1059/E 18 东北后备军 21-1242/E 19 解放军理论学习 1673-3347 11-5384/D 20 东北民兵21 东海民兵 1005-698X 81-1015/E 22 当代海军 1006-6071 11-3605/E 23 电子战技术文选 24 防化学报 25 防化研究 26 国外坦克 11-4221/E 27 国防科技参考 28 国防科技(湖南) 1671-4547 43-1365/E 29 国外防化科技动态 30 广东武装 31 工兵装备研究:外军版 32 国防技术基础 1671-0177 11-4649/TJ 33 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 34 橄榄绿 1008-4843 11-1187/I 35 国防 1002-4484 11-2770/E 36 工兵装备研究 32-1584/TJ 37 华北民兵 1002-509X 11-1149/E 38 海军工程技术 39 黄埔 1002-7289 11-1727/D 40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1672-7843 50-1128/E 41 合肥炮兵学院学报 42 航天长城-国外防务市场 43 环球军事 1009-9816 11-4664/E 44 海军院校教育 42-1659/G4 45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1672-8211 11-4662/E 46 军队指挥自动化 11-3434/TP 47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13-1257/E 48 军用标准化 11-3595/E 49 军工富民信息 50 军事电子 51 军械维修工程研究 52 教学与科研(重庆) 53 军事文摘 1005-3921 11-3478/E 54 军事展望 1006-3455 81-1192/E 55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42-1566/F 56 军用汽车管理 1006-5415 34-1145/U 57 解放军生活 1002-4654 11-1013/E 58 军事历史 1002-4883 11-1633/E 59 军事通信技术 32-1289/TN 60 军营文化天地 1006-4680 81-1102/C 61 空军装备 11-5030/V 62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学报 63 陆军学术 81-1081/E 64 宁夏科技:军事展望 1005-4987 64-1019/E 65 炮兵学院学报 81-5035/TJ 66 指挥控制与仿真 1673-3819 32-1759/TJ 67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1672-7908 32-1156/TJ 68 世界安全 69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42-1336/TJ 70 外国军事学术 1002-4506 11-1634/E 71 武警学院学报 1008-2077 13-1228/E 72 外军信息战 11-5303/E 73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 22-1296/E 7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 1008-2077 13-1228/E 75 武警技术学院学报 76 武警后勤 81-1190/E 77 外军炮兵防空兵研究 78 外军工程装备与技术 79 外军电信动态 80 外国海军文集 11-4206/E 81 外军炮兵研究资料 82 外军电子战 11-4469/E 83 外军炮兵 84 新军事 85 训练与科技 86 西北民兵 81-1033/E 87 现代军事 1013-9214 11-2525/E 88 现代兵器 1000-7385 11-1761/TJ 89 现代军事通信 90 云南国防 1003-9546 53-1084/E 91 鱼雷与发射技术 92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1672-1497 11-3984/E 93 中国军转民 1008-5874 11-4014/N 94 中国军法 11-3435/D 95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 1007-4031 11-3828/E 96 中国人民防空 11-3770/E 97 中国武警 1007-4228 81-3827/E 98 中国民兵 1002-5081 11-1446/E 99 政工学刊 1006-1452 21-1095/D 100 政治指导员 44-1154/D 101 中国空军 1002-6010 11-1006/E 102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81-5052/E

求写一篇高质量部队政工消息

版者
后之以发
政治信息工作开展的活跃,直接反映出本单位的政治工作动态、队伍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上级机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并以此推动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较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位政工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政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的政治工作中去发现信息,抓住焦点,关注热点,捕捉亮点,加以提炼,在开发信息精品,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发挥政工信息的优势和作用。 一、与政治信息工作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工干部的信息素质与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政治信息工作,政工干部是关键,政工干部必须树立与政治信息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思维方式,从传统政治工作思维向政治信息工作思维转变,从机械化思维向信息思维转变,政治信息工作,要按照上级领导机构的要求打造专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网络的教育、培训、宣传、娱乐和服务等功能,将政工信息打造成学习渠道,宣传培训的平台。健全政工信息干部队伍体系,定期加强培训,加强对政工信息干部队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政治信息工作氛围。 二是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政治工作的水平与信息时代对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日益信息化,并推动着战争形态、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这些深刻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影响着官兵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心理情感,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认清信息时代的发展,认清未来信息化要求,认清政治信息工作的现状,积极探索政治信息工作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政治信息工作水平。 三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创新警营文化与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推进政治信息工作,不仅要培育和推进创新警营文化。政治思想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传播部队文化,传播知识,更好地用先进文化和理论武装官兵、培育官兵、塑造官兵。一是要领会上级意图,谋领导所想,供党委所需。政治信息是为上级决策服务的,所以我们就必须研究上级机关的信息需求,努力达到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与上级机关领导的需求相结合,达到上级领导的信息需求。只有与上级领导思维最大限度地合拍共振,才能做到谋领导所想,供领导所需,才能不断地为领导机关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我们要认真学习上级机关的政策文件,学习基本理论政策。学习中既要具有连续性,又要深度钻研、广泛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时刻贴近领导思维,减少上报信息的盲目性。 二、目前政治信息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严抓落实。近年来基层单位领导对政工信息都比较重视,逐渐认识到政治信息工作在开展业务工作和加强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确保部队政治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政工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搭建了政工信息工作平台,完善了各种信息运行机制,确立了严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政工信息机制逐步完善保证运行。现在每个支队级单位政工信息网络已基本建立了一整套信息运行机制,包括政工信息撰写的规范性、信息传达的程序性、信息绩效考核的制度性等,有效的保证了政工信息质量。在构建信息运行机制方面,本着确保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这一出发点,每个单位都推出扎实有效的政工信息奖惩制度,实行每月统计通报制度,按月进行汇总统计,并及时进行通报,同时制订规范政工录入规定。针对报送的信息中存在的数量不断增多,栏目不断改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信息写作规范、报送范围和质量要求。 (三)政工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单位为完成政治信息任务数,片面追求信息数量,忽视信息质量,存在突击、凑数的现象,一些素材选择比较简单,内容缺乏新意,许多信息往往是一事一报,零星的、琐碎的、动态的信息多;一些信息的时效性不强,信息反馈不及时;甚至有些信息的可读性不强,空话、套话连篇,没有实际内容。更有甚者消息存在造假失实的现象。 (四)政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有些基层单位利用责任分工的形式,把各类政工信息的发布分值平摊给基层民警,这样虽然激发了少数基层民警的撰写热情,提高了信息的数量,然而大多数民警都比较缺少写作方面的才能,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政工工作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平时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写作水平不高。大部分信息都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撰写信息,很难写出好的信息。 三、加强政治信息工作,必须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增强政治信息的捕捉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各种素材随时随地都在产生,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能否去捕捉摘自百度的多看看别人的就能写出来了。

请问有谁知道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报考方式和条件?我想考他们的档案学~~~~~~~~~~

圣人生焉
市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直属总政治部领导,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培养全军部队政治机关干部、部队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以及军事新闻宣传、图书档案管理干部。 学院分院本部和分院两部分。院本部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区,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院内主体建筑红砖绿瓦、古朴浑厚;分院地处国际化大都市和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市,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有着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南京政治学院一直是立志报国从军的莘莘学子向往的军队高等学府。 专 业 设 置 学院设有10个专业系,现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心理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中国革命史、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图书馆学、档案学等20多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等专业6个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含军事新闻学和军事心理学被总部确定为全军院校“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学院在完成全日制培训任务的同时,还采取函授、夜大、代培、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继续教育为主体,本科教育为基础,各层次比例适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培训格局。 近年来,学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政治理论和宣传教育人才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的需要,对各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与研究,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要求的各门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 学 设 施 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综合性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功能齐全,与军事训练信息网和英特网联通的计算机园区网颇具规模,具有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中心、新闻编辑实验室、广播新闻实验室、电视新闻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修室、军队文化工作专修室、军事心理学专修室、军队政治工作指挥专修室、军事专修室和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文献保护技术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 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并与国内数百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流关系。已建成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与全军和全国高校联网,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缩微、复制等专业设备。此外,各系还设有专业图书资料室。 军 事 训 练 基 地 学院在南京市郊建有占地150亩的军事训练基地,功能完善。基地依山而立,桃林环抱,风景宜人。 学院在江苏张家港市、上海浦东开发区、江西井冈山、江苏茅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以及部队各新闻单位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每年组织各专业学员深入社会和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当兵代职锻炼、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 教 学 科 研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正、副教授占4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0%。他们热爱军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有些在军内外专业学科研究领域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学术氛围浓郁,学术活动活跃,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方面优势较强,在突出军队特色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并重,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一批在全军、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1998年以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省级以上各类规划课题近百项,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院主办有3种公开出版发行的理论刊物,《军队政工理论研究》由总政治部主管、学院主办的全军政治理论刊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军队学位委员会列为军事学重点学术期刊;《军事历史研究》在军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办 学 方 式 学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军委的办学原则,强化教书育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员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实行“一张文凭多个专业合格证书”的主辅修制度,学员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跨系选修第二专业课程,以取得第二专业合格证书,从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未来军事斗争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开阔学员视野,学院从2001级四年制本科学员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集中,专业教育分流”的培训方式,即前两年在上海分院集中培训,后两年按专业分流,分别在南京、上海进行专业学习。 学院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地方及军队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学院是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区政治理论教育协作组的牵头单位。近年来学院受总部机关委托承办了多期政治理论教学研讨、进修班。学院还多次接待外军军事、政治代表团的来访参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团结、献身、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研 究 生 培 养 学院目前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16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院还设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每年推荐本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的参考文献~急急急!!!

老聃之役
恋研
  [1]吴小虹,. 新媒体舆情对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J]. 求实,2009,(12).  [2]刘沈扬,. 积极适应我军历史使命要求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专业素质[J]. 军队党的生活,2008,(7).  [3]艾虎生,. 领导干部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提升素质[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5).  [4]陈潮填,. 论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素质要求[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王海丽,. 浅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5).  [6]李文仙,. 浅谈团场领导干部“德”的素质要求[J]. 兵团党校学报,2007,(3).  [7]仇小敏,龚秀勇,.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要求[J]. 理论月刊,2006,(8).  [8]钱芳莉,.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6).  [9]仇小敏,金红菊. 信念、才能、服务、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内在要求[J]. 社科纵横,2005,(4).  [10]张洪义,王桂荣,齐刚,王涛. 实践创新教育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  [11]曹海燕. 世界眼光——经济全球化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J]. 领导之友,2004,(4).  [12]廖济忠. 高校领导干部的工作重点与素质要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13]马艳杰. 对油田企业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及培育[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5).  [14]王锡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J]. 理论学刊,2004,(11).  [15]周娟. 略谈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J]. 桂海论丛,2004,(S2).  [16]陈洪根.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锤炼领导干部素质[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2).  [17]王伟. 按先进性要求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J]. 政工学刊,2003,(10).  [18]张瑞芳. “三个代表”与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19]朱新生.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20]王友文. 按照“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全面培养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家素质[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2).  [21]赵宏宇. 按“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6).  [22]林珊.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及党校教学改革[J]. 福州党校学报,2001,(2).  [23]邱晓晨. 浅议“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J]. 桂海论丛,2001,(S1).  [24]程泽群. 领导干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要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J]. 广西金融研究,2001,(10).  [25]王培佐. 领导干部素质要适应知识军事要求[J]. 政工学刊,2001,(6).  [26]陈雪松,. 新时期领导干部德才素质要求[J]. 重庆行政,2001,(1).  [27]严华海. 新世纪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及选任机制[J]. 江苏高教,2000,(2).  [28]郑廷坤. 浅议跨世纪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要求[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  [29]王长聚: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J]. 党建与人才,2000,(9).  [30]李成运.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教育[J]. 党政干部论坛,2000,(11).  [31]石作斌. “三个代表”是领导干部素质现代化的必然要求[J]. 理论与现代化,2000,(12).  [32]周声涛.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 切实把我区党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J]. 实事求是,2000,(6).  [33]石文静.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0,(4).  [34]韩荣,李涛,. 新形势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J]. 学理论,2000,(8).  [35]王铁亮,赵永新,郑宪洲. 知识经济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J]. 探索与求是,1999,(6).  [36]毛正刚,郭有源. 按照讲政治的要求,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3).  [37]任凤霞. 论依法行政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J]. 新长征,1999,(5).  [38]王淑仁. 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J]. 组织人事学研究,1999,(2).  [39]1、当前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J]. 理论导报,1999,(9).  [40]田新民. 略谈对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J]. 求实,199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艺术特长生怎么报名?需要提前报名吗 谢谢

贝贝熊
不师知虑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直属总政治部领导,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培养全军部队政治机关干部、部队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以及军事新闻宣传、图书档案管理干部。 学院分院本部和分院两部分。院本部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区,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院内主体建筑红砖绿瓦、古朴浑厚;分院地处国际化大都市和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市,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有着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南京政治学院一直是立志报国从军的莘莘学子向往的军队高等学府。 专 业 设 置 学院设有10个专业系,现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心理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中国革命史、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图书馆学、档案学等20多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等专业6个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含军事新闻学和军事心理学被总部确定为全军院校“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学院在完成全日制培训任务的同时,还采取函授、夜大、代培、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继续教育为主体,本科教育为基础,各层次比例适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培训格局。 近年来,学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政治理论和宣传教育人才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的需要,对各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与研究,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要求的各门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 学 设 施 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综合性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功能齐全,与军事训练信息网和英特网联通的计算机园区网颇具规模,具有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中心、新闻编辑实验室、广播新闻实验室、电视新闻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修室、军队文化工作专修室、军事心理学专修室、军队政治工作指挥专修室、军事专修室和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文献保护技术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 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并与国内数百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流关系。已建成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与全军和全国高校联网,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缩微、复制等专业设备。此外,各系还设有专业图书资料室。 军 事 训 练 基 地 学院在南京市郊建有占地150亩的军事训练基地,功能完善。基地依山而立,桃林环抱,风景宜人。 学院在江苏张家港市、上海浦东开发区、江西井冈山、江苏茅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以及部队各新闻单位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每年组织各专业学员深入社会和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当兵代职锻炼、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 教 学 科 研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正、副教授占4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0%。他们热爱军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有些在军内外专业学科研究领域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学术氛围浓郁,学术活动活跃,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方面优势较强,在突出军队特色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并重,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一批在全军、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1998年以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省级以上各类规划课题近百项,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院主办有3种公开出版发行的理论刊物,《军队政工理论研究》由总政治部主管、学院主办的全军政治理论刊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军队学位委员会列为军事学重点学术期刊;《军事历史研究》在军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办 学 方 式 学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军委的办学原则,强化教书育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员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实行“一张文凭多个专业合格证书”的主辅修制度,学员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跨系选修第二专业课程,以取得第二专业合格证书,从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未来军事斗争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开阔学员视野,学院从2001级四年制本科学员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集中,专业教育分流”的培训方式,即前两年在上海分院集中培训,后两年按专业分流,分别在南京、上海进行专业学习。 学院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地方及军队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学院是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区政治理论教育协作组的牵头单位。近年来学院受总部机关委托承办了多期政治理论教学研讨、进修班。学院还多次接待外军军事、政治代表团的来访参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团结、献身、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研 究 生 培 养 学院目前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16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院还设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每年推荐本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呵呵,不知道对不对,乱搞的,仅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部队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玄妙
大勇不歧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仰望繁星部队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内容摘要:士官代干制。从参观交流中得知现在山东、江苏等普遍实行士官带干制,考察优秀的二级以上士官,代理中队排长,由政治部门负责管理代干士官。笔者从事消防部队政治工作有7年多了,自认为对军队政治工作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清楚的。自从笔者参加了部消防局举办的全国消防部队政工干部培训班,与全国的政工同行进行广泛交流,特别是亲耳聆听了全军政治工作最高学府——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的精彩授课后,这种想法被彻底改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在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距。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最感人至深的是李文武讲师讲授的“我军政治工作基本文献研读”和孙建呐教授讲授的“军队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研究”,使我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一是澄清了一些误区,如“把政治工作放在其他工作的首位”这句话我的最初理解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准确的说法却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二是掌握了一些观点,如:“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的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去规定”;“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等。三是弄懂了一些问题,如何谓“谭政报告”;古田会议决议在我军政治工作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全面、系统上下功夫。政治工作千头万绪三是要在透彻掌握上下功夫。要注重学习方法,力戒“蜻蜓点水”,力戒心浮气躁,力戒泛泛而读甚或断章取义。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博大精深,要在广

有关广东省的军事院校

今夫百昌
大庄园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是1983年全国武警第一批改校单位之一,是武警部队建设的重点指挥院校,素有“南粤警官熔炉”之称。学院位于白云山北麓,距市中心8公里,占地面积18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学院为培训大学本科学历层次的武警指挥院校,所培训专业为武警指挥,学制四年,并承担了武警部队预任机关科(股)长和各级各类培训、轮训任务。本科生面向社会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男生。学院有先进配套的教学设施,有完备正规的军事训练基地,有多功能的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配套,有种类齐全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有一支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院组建以来,为武警部队输送初级指挥员万余人,他们在基层岗位上竞风流,建功业,雄姿英发,保国卫民。1991年,武警总部在学院召开武警第一次院校建设现场会,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方针,总结和推广了学院的建设经验。1996年以来,我院又连续8年、4年被武警总队评为“三无”单位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党委”,2000年一个学员队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院校思想政治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院编著的《政工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全军第四届军队院校政治教育理论成果二等奖。  学院是武警广东总队处突和执勤的重要力量,曾光荣的参加了迎香港、澳门回归,广州地区春运执勤、广东东莞“严打”、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安全保卫等重大执勤任务,并出色、圆满地完成任务,受到了武警总部、总队、省市政府的表彰及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有力地维护了驻地社会治安,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学院具有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忠诚、责任、知识、发展”是学院的校训;“忠于党和人民,造就现代警官”是不变的信念;贴近部队实际,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是办学的目标。  学院目前正在武警院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高举旗帜,践行科学发展观,阔步前进,为创建具有武警特色的一流初级指挥学院,为部队培养新世纪的优秀指挥人才而努力奋斗。  招生信息  一、招生专业  武警指挥专业。  二、学制、学历、学位  学制四年,大学本科学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同时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三、报考条件  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符合应征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  2、作风正派,历史清白,组织纪律观念强,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思想进步,品德优良。  3、有承受紧张、艰苦生活的思想基础,志愿献身武警部队建设事业。  4、根据武警部队性质和职业特点,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气质和强健的体魄,身高在170CM以上,双眼裸眼视力均4.9以上,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9月1日),未婚,其它项目体格检查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五、招生办法  1、按国家教育部统一部署,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  2、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凡成绩达到本省(自治区)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二类本科分数线),且政审、体检、面试合格者,按招生计划提前择优录取。如未被我院录取,可继续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  六、享受待遇  凡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经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和军籍,享受部队供给制学员待遇,每月领取津贴费,学习和生活费用由部队承担,同时由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向考生所在地人武部发函,并给其家庭发放《入伍证明书》。考生家庭享受军属待遇。  学员学制四年,学历大学本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符合条件者,可同时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按总政治部下达的分配计划统一分配,原则上分配到武警广东、海南总队工作。  学员毕业后,享受副连职待遇,授予武警中尉警衔,第一任职为武警部队基层指挥干部。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传真:(020)36244458;  电话:(020)36244921,36244758(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编:5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