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多态性的医学意义

上矣
谈玄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临床医学、遗传病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clinical phenotype diversity),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型与发病率早期有关基因多态性的临床上研究是从HLA基因开始的。如HLA-B27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椎炎发生率的密切关联,分析基因型在疾病发生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就可作为诊断的依据。通过对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的联系研究,可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和应激的易感性。如P53抑癌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研究,就是从基因水平揭示人类不同个体间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及效应存在着差异的本质。疾病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联系已受到重视,如肿瘤等多基因病的临床表型往往多样化,阐明基因型(genotype )与表型(phenotype)之间的联系在认识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疾病的转归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药物代谢与致病基因致病基因的多态性使同一疾病的不同个体,在其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及效应出现差异,即疾病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代谢的过程及清除率,导致治疗反应性上悬殊,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基因多态性研究使得临床医生将有可能预断,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不同的个体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反应和临床表现。按照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用药,将会使临床治疗符合个体化的要求。如高血压的治疗,将根据基因多态性的研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药物,调整其剂量,而不是不加选择地使用ACEI、钙拮抗剂或交感神经受体阻断剂。合并症的防治也会更个体化,更具针对性。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于遗传病具有双重意义。首先,基因的有害突变,包括经典的点突变和已知的动态突变,都有可能成为生物体发病的根源,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其次,基因多态性位点众多,是很好的遗传标记,可以在遗传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态性导致遗传疾病重复序列多态性作为遗传病的病因,如CCG,CTG和CAG这样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当其拷贝数过度增高时可以引起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三核苷酸拷贝数的扩增或突变发生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由于拷贝数在世代间的改变,它被称为代际突变。目前代际突变疾病大多是些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也有少数肿瘤。代际突变疾病的发现提示序列拷贝数的多态性能够成为遗传病的病因。点突变引起的疾病:从镰刀状细胞贫血开始,突变引起各种遗传病的例子愈来愈多,遗传性肿瘤也逐渐被认识。多态性适于遗传标记绝大多数DNA多态性并不引起遗传病,反而可作为遗传标记来使用。例如:包括FLP位点、微卫星和小卫星DNA等各种多态性标记,都已广泛用于遗传病的连锁诊断。利用各条染色体上位置已知的众多的多态性标记,通过患病家系的连锁分析,可以找到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的位置,并为这些基因的分离克隆提供依据。在疾病的关联分析和病因学研究方面,通过比较患病群体和正常群体,可以发现两组间多态性位点的特定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则表明该位点与该疾病相关联。使用多态性标记的关联分析既可以提示相关基因存在的位置,也有助于发病机理的阐明。基因多态性还可以用于疾病的分型与治疗,即根据患者疾病多态性的基因型来解释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在预防医学方面,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基因多态性与病因未知的疾病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已知特定环境因素致病易感基因的筛选。由于基因多态性种族差异明显,因此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式上,不同的种族之间有可能不同。所以,开展我国人群的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的作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在职业病医学中则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对易感基因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将某些携带敏感基因型的人甄别开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职业性危害工作的效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有助于阐明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也推动了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的研究。

什么是基因多态性

使物自喜
基因多态性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称为表型或表现型(pher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成分称为基因型(genotype)。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又是可变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以及由其所引起表型的改变,称为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中某一点上发生化学改变,所以又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基因结构和遗传表型的研究是深入了解脂蛋白代谢缺陷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逆向遗传学方法(reversegeneticapproach)则使其有可能在蛋白质水平系统地分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75201.htm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基因多态性课题怎么做

沈括
父亲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也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只能讲一个简单的原理,就是收集足够的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液样本获得里面的DNA,然后以里面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为基准,对所有的相关基因进行筛查,计算这些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生率间的统计关系,以此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

基因多态性的遗传背景知识

極真拳
爱听闻
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称为表型或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成分称为基因型(genotype)。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又是可变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以及由其所引起表型的改变,称为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中某一点上发生化学改变,所以又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基因结构和遗传表型的研究是深入了解脂蛋白代谢缺陷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逆向遗传学方法(reversegeneticapproach)则使其有可能在蛋白质水平系统地分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其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nberg平衡。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分析 什么意思

在舆
汪宽
基因多态性位点数:是指所研究的基因序列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的总的突变位点数。单倍型个数:所有被研究的对象中所含有的不同单倍型的数目。单倍型多样性:是指样本中随机抽取到两个不同单倍型的频率,单倍型多样性高的群体说明其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资源丰富。用统计学方法很好计算,比如说样本数为10,单倍型个数为10,则单倍型多样性为1;而单倍型个数为9时,则随机抽取到两个不同单倍型的频率为1-(2/10)*(1/9)=0.9778平均核苷酸变异数: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变异数之和 / 个体数样本数为10,总突变核苷酸数位666,则平均平均核苷酸变异数为66.6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变异数 / 基因序列长度基因序列长度为1000,则核苷酸多样性为66.6/1000=0.0666

什么是多态性 多态性在遗传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天与地
绿行星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同一群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类型并存的现象,其中最少的一种类型也并非由于反复突变才得以维持,并且变异类型不包括连续性变异如人的高度等。平衡型多态人类的ABO血型由一个座位上3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见血型遗传)。在各个人群中这3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常不相同,可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却长期保持不变。例如等位基因B在欧亚大陆交界处的人群中占16%以上,在英国约占 4~6 %,在这中间呈现一个梯度,这些百分数长期保持不变。基因A的情况也相似,世界各地的多数人群中基因A约占0~10%,少数人群高于35%。在拟暗果蝇的同一唾腺染色体上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倒位,在同一群体中这些倒位染色体以不同的频率并存。虽然各种倒位的相对频率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动,可是在同一季节中各种倒位的频率保持稳定,而且各个不同的群体都有特定的频率。另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多态现象反映在功能相同的酶的电泳图谱上。在分析过的几乎任何一种生物中都发现有这类同工酶的存在,而且各个群体也常有它的多态特征。在6种生物中测得群体中平均每一个体中有 6.7%到12.3%的座位上的基因呈杂合状态,不同的等位基因编码不同的同工酶蛋白,人的杂合座位占6.7%。过渡型多态椒花蛾有浅色的和深色的两种类型,这是一对基因决定的性状,深色是显性。 19世纪中叶在英国曼彻斯特所采集到的椒花蛾中不到1%是深色的,在1898年则增加到 99%。在过去的 120年中北欧和北美洲的许多浅色的蛾都逐渐为深色类型所取代。在深色类型完全取代浅色类型以前,这两种类型构成不稳定的或过渡性的多态群体。

基因多态性分析用血液好还是组织好

红掌
邵雍
新鲜的外周血样品是最好的。组织的取材比较麻烦,取血最方便。

求助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各种模型的具体计算

臣之事君
坏爸爸
meta分析有很多种类型的,一般做or的meta分析

DNA结构多态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电影圈
朗读者
在生物系统的分子层次上,核酸结构的多态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乃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就DNA而言,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不仅揭示了它的单链结构、双链结构中的A、B和Z型结构,而且还发现了与传统的双螺旋结构截然不同的三链和四链结构,乃至本书讨论的“亚多链”和“多链”结构。此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具有三臂、五臂和六臂的非线性多支链DNA。即使是双螺旋DNA,也还有链状和环状结构,甚至还可以形成松弛型、花束型、浓缩型和超浓缩型等不同拓扑形式的高级结构。 同一个核酸分子可以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结构状态之间转换。作者在书中指出:“我们强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动态的,是非孤立的,一是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之中,二是指生物大分子每时每刻都处于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之中”。这一规律的揭示,从分子生物学上再次为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佐证。参考资料: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dwxyj/dwxy2001/0102/010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