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计算机研究生毕业一般都是什么工作?工资怎么样?

日改月化
计算机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专业,是很多高考同学或者考研同学首选的专业,除了一部分热爱之外,的,可能就是这个专业带来的高薪!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途隙守神
副墨之子
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很多院校都有的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二、 研究方向 1、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网络与通信 4、模式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5、计算机控制技术6、网络信息安全7、软件工程技术8、CAI与CAD三、 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半;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在每学年52周中安排寒暑假及节假日10~12周。经本人申请,由研究生处批准,研究生可提前毕业或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四、 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控制在31~36学分,其中学位课20~23学分,均为考试课,考试课不超过26学分。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导师应指定研究生补修1~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其成绩收入成绩册,但不计学分。研究生必须选修1门人文社科课。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五、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1、研究生应在寒、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可由院、系统一组织,也可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社会实践采用社会调查、义务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服务、科技扶贫、社区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后应写出总结报告,由系评定成绩,交研究生处备案。 2、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有初步的直接锻炼,应完成折合讲课2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教学实践可采取担任某门课程的助教、课程部分章节讲课、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带实习、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给本科生作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由教研室检查和评定成绩,以“合格”为通过,不计学分。 社会实践所有研究生均须参加,完不成者不能授予学位。六、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听至少5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在写出选题报告前须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料,并提交一份书面文献综述材料。学术报告和文献综述均为必修环节,但不记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或其它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相关学术刊物上两篇(收入学术会议论文集亦可)。且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七、论文工作安排(包括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以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及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课题调研、选题报告、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 1、论文的准备工作宜尽早开始。一般应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范围;第三学期末,研究生必须完成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其中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论文研究要求、研究方案、实验手段及时间安排等。由系里安排做口头报告和组织讨论,审核通过后,制定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进度安排等。若在执行中有较大变动或调整,必须经导师同意、系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2、论文工作中期,在第五学期11月份院系和教研室要会同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论文内容能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论文工作应表明作者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组织答辩,通过者送交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并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提交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交教研室(研究室)审查,经系主任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2、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除安排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要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各项社会政治活动。 3、研究生的培养应采用理论学习、科研和论文并重,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素质教育,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注意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或独立担负设计、管理等技术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4、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应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研究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经常组织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6、为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研究生培养中期,根据学生的政治表现和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中期筛选,对成绩优秀的给予表扬,对于继续学习有困难的应中止学习。

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好找么?

极限王
召南
多数考研同学的顾虑就是未来三年苦读是否有价值。商业社会,经济收入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首要标准。而考研就意味着三年放弃工作,没有收入,受到众人的白眼和鄙视。多数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与美眉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充满了自卑感,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三年的历练,造就了后来的大批的政坛、商业和职场精英分子。 本科到第四年,无论出国读研、还是国内奋斗,成绩出色的同学往往都不肯弃学就业。佼佼者必然目标直指哈佛、耶鲁、清华、复旦,职场打拼几年的有志之士,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更加清楚充电的必要,其中辞职读研和读MBA的更是逐年递增。欲做大事者,必先经过痛苦的积累。学无止境,大才和高能必然要经过比别人的苦读和积累,获得知识,修炼内涵,就像练武一样,花拳秀腿好学,而真功夫却要久练才成。本科阶段专业只学到了皮毛,各种诱惑让人缺乏定力,而读研才能专注地修炼出深厚的专业知识。比尔盖茨是个特例,非常人所能模仿,但未来的中国商业精英一定是张朝阳、李彦宏等众多的高学历人才。而未来的学术之星也必然是经过多年寒窗磨砺的才子。很多研究生表面上学术味浓,似乎不及本科生处世灵活,但高手往往后发制人,厚积薄发的底蕴会慢慢展示出来,在各单位和各行业大显身手,成为专家级人物和业务骨干。大学四年,我们尽管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独立思考,但我们也在茫然中消耗了不少的光阴。我们的知识积累确实还很单薄,刚明白专业的重要性时,不知不觉已然大四。走向社会,可以经过培训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普通员工,而高难度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复杂并有深度,是不易胜任的。读完英语本科,我可以做一名口译译员,处理简单的口译工作,也可以去一些部委公司做一名与外语有关或无关的小职员。环顾四周,令你恐慌的是,这种外语还算可以的同事无处不在,你又能胜出多少?一两年之内就会发现自己发展的瓶颈。那时再来读研或读MBA, 恐怕时间、精力不足,更丧失了持续学习的耐心和习惯。一旦结婚生子,踏上考研之路更是责任难推、苦不堪言。 所以我奉劝大四的学子,如果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有了必胜的斗志,就不要计较三年的付出。当然你还不能太阳春白雪,学成书呆子,以至于脱离了社会,忽视了市场需求。如果确定未来从事教学科研,尽可投入于读书论文,如果未来要走向职场,还要关注专业的实际应用。读书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贫寒,完全可以边读书边打工,苦攻专业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收入。我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做一些口译或笔译的工作,细水长流,也在系里教大学英语,那时的收入已经足够自立了。当然,教学教研相长,这又为我读语言学和做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统计资料。只要保证60%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坚持阅读原著和参考资料,教学和翻译工作就不会影响我所投入的学术研究。我当时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读研三年中除了学习外,这些工作也为我的成长积累了经验,所以三年奋斗,终生受益。

研究生计算机专业应该 怎么学?

绿荫岛
非引人也
笨蛋不会骗自己,因为,他还没那个本事。教授经常骗自己,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介于“大愚”和“大智”之间的研究生,在用谎言欺骗自己方面,可谓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他们敢于骗自己,那怕骗到“倾家荡产”;他们善于骗自己,甚至骗到根本不信“自己其实是在骗自己”;他们更乐于骗自己,“即使是把自己卖了,还在帮别人数钱”!谁说雷锋下岗了?那些乐于长年骗自己的研究生其实就是源源不断的“活雷锋”嘛! 列位看官,读到此处,假若您已怒发冲冠,建议跳过以下正文,直接开始反击甚至骂街。当然,您也可先看看本文结语,它替您准备了足够的经典“骂料”,您可以直接贴用,本人保证不追究版权。 其实,本文仅仅归纳了过去二十余年来,作为导师,我亲历的一些真事而已。至于如何看待文中的各类“谎言”列表,那就见仁见智吧,比如,师生是否应该共同反省?导师有何责任?(相信绝大部分的责任应由导师来承担)学生有啥问题?环境影响在哪?等等。当然,如果某生非要从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今后的“谎言技巧”,那我也没有办法!本文也绝非有意让年轻导师从此执偏见于未来的研究生! (一)入学前 入学前虽不算研究生,但是,确有不少本科生是受害于如下谎言的蛊惑,而误入歧途,否则,他们本该安享幸福的青春,甚至可能已经成功!谎言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研高。这是由学生与其亲朋好友共同编造的最美丽,也最致命的谎言。不知有多少研究生被这个谎言骗去了健康,夺走了幸福,耽误了机会,磨灭了激情,甚至谋杀了生命。改革开放初期,能否读大学确实直接关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问题,所以,全民拼命考大学,精英者甚至读研。但是,如今,社会发展多元化了,读研后也可能仍然“穿草鞋”,中学生却可能“穿皮鞋”,因此,再违心地去读研真的是“得不偿失”。从这一点上看,我特别佩服韩寒,他早在十余年前,就敢微笑着,轻轻扔掉复旦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如今,事实证明:韩寒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当然,对那个“中学生、副教授…”的启功先生,我等更是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了!列位看官,您也许会反驳说:像韩寒和启功这样的“中学生”天才毕竟是极少数呀。完全同意!但是,请您注意:硕士、博士毕业后能够成为顶级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也只有极少数!读研是走向成功的正道之一,但绝非唯一正道。切不可违心地勉强读研,万不能仅仅为博得虚名而读研,否则,既害人,更害已!谎言2:人人皆宜读研。研究生早已不属义务教育了,国家不会强迫人人读研,如果学生非要自逼的话,后果当然只能自负。不错,读研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选择读研前,你是否考虑过:读研是你的长项吗?读研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吗?读研能使你更加成功吗?读研的真正目的与你人生的幸福目标一致吗?如果不是,建议你当机立断,放弃考研和读研!如果一致,那么,在读研期间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你都要勇敢地,微笑着去面对,以苦为乐,坚持到底,以实际业绩和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毕竟,任何人,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事实却是:有些研究生其实只想混张文凭,因此,读研期间“能偷懒处就偷懒”,处处热衷于捍卫自己在导师面前的权力,时时监督导师是否对其有所“剥削”,加班越少越好,课题越轻越好,毕业越易越好,发钱越多越好,…,总之,导师越“慈”越好。其实,这种读研法无异于“慢性自杀”,想想看,如今,研究生文凭多如牛毛,即使是“正品”也已经大大贬值,更不用说各种“山寨品”还在不断引发文凭的“通货膨胀”。你牺牲三年青春时光,丢掉工资和工龄以及无法计数的机会成本,就为混一纸文凭,值得吗?据说,在中关村,从街边小贩手中,购买世界任何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只需要支付一个猪屁股的钱就够了,如今,猪肉涨价了,也许半个猪屁股就够了吧。我可以负责地说:现在和今后,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会仰仗其文凭,无论该文凭是混来的,还是买来的!谎言3:先读研,再立业。古今中外,绝大部分人确实是先读研再就业(或立业),但是,这种先后顺序并非法律规定,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便宜行事”,以有助于自身和家人的幸福为判断准则,先别操心全人类的幸福问题。我特别敬重万科老总王石先生,他敢于在耳顺之年,远渡重洋,与小娃娃们混迹一班。当然,我肯定不敢要求每位研究生都仿效王石的这种超级颠倒法(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我也绝不信奉“先读研,再立业”这种机械的时序论。事实证明,有过工作经验的往届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态度、能力等情商和智商都普遍高于应届研究生。另一方面,在“通过读研,使自身获得进步”(即,读研增益)方面,往届生也常常好于应届生,至少在工科是这样。有好几次,刚刚结束研究生新生欢迎式,我便被泪求:“老师,我家实在太穷,读研的学费都是从我病危父亲的救命钱中挤出来的,…”或者“老师,我患有严重的XXX病,医生强烈要求我卧床休息,否则有生命危险,…”,面对这样的励志青年,我能说什么?是父亲的救命钱重要,还是应届读研重要?是自己的生命重要,还是早一年拿到文凭重要?如果晚几年读研,先就业或先休养,那么,还会有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吗?媒体常常宣传某位英雄,把自己年迈的亲人丢在家里不管,却热衷于满世界“学雷锋”,你看,谎言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二)读研中 人的一生,除了亲缘关系外,在中国,最亲近的可能就是师生了,毕竟“天、地、君、亲、师”嘛。而在师生关系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又属核心中的核心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这种本应该亲密无间的师生情,如今,也受到了污染。这无论对导师或是对学生,都是一大悲剧!导师在这种异化过程中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如下谎言也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谎言4:拿“承诺”当“儿戏”。研究生若投错师门,将遗害一生,后果甚至不亚于“嫁错人”;同样,导师若招错学生,也将长期“自食恶果”。因此,为了严肃计,研究生录取的过程被划分笔试和面试等多个阶段。其中,“面试”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关。经过面试和之前对学校和导师团队的深入了解,学生将最终决定是否放弃进入该师门;同样,经过面试,导师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业要求,并最终决定是否录用该学生。通常,导师将根据学生在面试时的情况来制定并实施随后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将此时的承诺当作成年人的正式承诺。但是,确有个别研究生,为了达到读研的目的,在面试过程中做出了违心的承诺,他们也许习惯性地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承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然而,面试中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承诺,为随后数年的读研生涯埋下了无穷后患,最终的恶果也只能由自己来“享受”,当然,其导师也不会是赢家。请各位研究生记住:你们已是成年人,你们有义务“一诺千金”,否则,一定会自食其果。在整个读研期间,“轻诺寡信”是某些研究生感到“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不负责任的承诺主要出现在研究生入学面试阶段。谎言5:“特殊”必享“特权”。这是最令导师不知所措的谎言之一。每个学生,只要肯挖掘,都可以严格证明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比如,本科专业相异,个人长项不同,兴趣爱好有别,等等。但是,这些特殊性是享受特权的正当理由吗?“小事不愿干”时,个别“聪明”学生会拿特殊性来索要“干大事”的“特权”;“大事干不了”时,个别“聪明”学生仍然会拿特殊性来争取“做小事”的“优待”。总之,一遇不顺心的事情,“特殊性”就被名正言顺地隆重推出,然后,以此要挟享受“特权”。如果导师不从,那么,各种“社会关系”将被运用,“哭、闹、拖、磨”等手段层出不穷,网上也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匿名“叫屈”甚至“谩骂”。“发挥特长,因材施教”是导师的责任,但是,过于极端的“特殊主义”对学生和导师其实都是灾难。导师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满足那些特权思想严重并随时要求“个性化”的学生吧。我敢肯定,这些“特权生”毕业后,单位老板绝不会为他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更不可能随其情绪变化而随时调整其职业角色,最有可能给他的照顾是:送他一道名菜,叫“炒鱿鱼”。谎言6:当面捧,背后拱。虽然万恶的“文化大革命”几乎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或多或少的“师道尊严”仍然健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更是如此。其实,学术观点必须要在激烈的争辩中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作为学者,任何导师都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甚至可能偏激;同样,作为学者,研究生在学术观点方面如果与导师相左,也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而非一味迁就所谓的权威,否则学生其实是害了导师,骗了导师,虽然,这种“骗”含有善意成分!相信绝大部分导师,肯定会尊重那些敢于坚持自身学术观点,甚至不惜与导师“面红耳赤”的研究生;同样,导师将反感那些当面不提意见或不敢辩论,却在背后或者在网上匿名诋毁导师的学生。如果学生有意见,建议直接与导师当面坦诚沟通,也可在网上实名商榷,别忘了,师生完全是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你的导师被骂得“不是人”了,作为学生你就光荣了?敢于在学术方面独树一帜的研究生才是“牛”生,否则,无论其导师有多“牛”,学生最多可算作是“牛”导师的“粉丝”而已。谎言7:带研究生需要“手把手”。在小学或中学,“手把手”教学生的老师被树立为“好老师”;在音乐界,“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也许是好导师,但是,在工科领域,“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肯定不是好导师,而且,这样带出来的研究生,也绝非好学生。在IT领域,情况更特殊,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许多方面学生其实比导师更先进,比如,我的学生就都比我强,因此,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指导关系,即,“在微观方面,研究生指导导师;在宏观方面,导师指导研究生。在战术上,研究生指导导师,在战略上,导师指导研究生。”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助过程中,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导师继承了这些进步后,再传递给后续的研究生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导师有资本不断指导下届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IT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是有坚实技术基础的,是师生都应该和乐意遵循的基本准则!既然“师”与“生”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那么,为什么研究生们不挺起胸膛,大大方地“手把手”地指导你的导师,而是盼望着你的“糊涂”导师来“手把手”地指导你呢?事实证明,在我的灵创团队中,我的学生不但指导了我,而且自己还拿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而凡是必须由我亲自“手把手”来指导的学生,大都是“问题生”!谎言8:论文是“写”出来的。“写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许是中文的模糊性所致吧,许多研究生(甚至导师)真的很虔诚地坚持:论文是“写”出来的!于是,他们就成天埋头“写”,一入学就开始“写”,废寝忘食地“写”,实在不行就“巧妙”地抄,一旦败露,既毁了自己的前程,又连累了导师。其实,论文根本就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写论文”也许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你只需要运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会的语文(或外语)知识,把“干”出的成果准确记录下来就行了。由此可见,“干”是纲,“写”是目,不“干”光“写”就如同守株待兔。总有学生在抱怨导师“不给时间写论文”,其实,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即使给你无穷的时间,你不先“干”就能“写”出论文来?当然,“抄”是不需要“干”的,但是,“抄”迟早会“干”掉你的!韩寒说:写文章如拉大便,憋足了才痛快。研究生靠什么来“憋”?舍“干”其谁也!当然,只“干”不“写”也是不对的,在“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写”的意识,随时记录“干”的成果,归纳和升华“干”的内容,以“写”来及时抓住闪现的灵感。正确处理“干”与“写”的关系,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相信毕业进入社会后也不会过时,只是那时不再叫“写论文”了,而是叫“写报告”或“写方案”等。 关于研究生论文,我还想多废话一句:“写论文”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许多所谓的学术论文都是“垃圾”而已,那么,为什么全世界仍然要坚持把“写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把“干”的成果,全面准确地“写”出来。正如,吃饭有助于强身健体,但同时也会“造粪”一样。“写论文”就相当于“吃饭”,而写出的许多“论文”其实与“粪”相差无几,人类不能因为“造粪”就不“吃饭”了吧。极个别研究生,对在其主笔的论文上挂导师名字深感吃亏,现在你可以开怀大笑了,因为,你其实把你可恶的导师深深地埋在“大粪”堆里了!谎言9:研究生被导师剥削了。这是对师生关系杀伤力最大的谎言,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本想假装忽略此条,但反复权衡后,还是觉得无法回避,因此,斗胆把它拿出来,放到阳光下再晒晒!我不去做过多的分析和评论,只是想请教大家:1),让研究生做项目算剥削,还是不做项目算剥削?2)让研究生做什么项目才不算剥削?纵向项目?横向项目?3),在哪里做项目才不算剥削?校内?校外?企业?研究所?4),给学生发多少津贴才不算剥削?高于导师工资?低于导师工资?若去企业实习做项目,是应该与该企业的员工同工同酬?企业员工的工资本身就千差万别,又该怎么办?5)每天工作几小时才不算剥削?与导师的“没日没夜”看齐?还是朝九晚五?6)导师如何要求才不算剥削?严格?宽松?7)导师富算剥削,导师穷就不算剥削了?8)导师办公司算剥削,导师关在象牙塔内就不算剥削了?9)在发表论文时,导师如何署名才不算剥削?排名第几?还是只放在文尾致谢中?我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上述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这种“师生剥削论”在伤害导师的同时,并未给学生带去任何益处,更扼杀了许多研究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面对这种不可能有结果的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端正心态,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特别提醒:心怀“剥削论”者,其一生都不会幸福!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都得为其自愿选择付出代价。研究生期间“被导师剥削”,你不会幸福吧;就业后“被老板剥削”你肯定难受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某天,你也许会认为成家后老婆/老公和孩子都在剥削你,那么,这辈子你就算白活了!当然,我绝不是在偏袒导师,只是想重复那句名言:当你无法改变世界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麻烦也基本上是自找的。 (三)就业前 读研快结束了,论文完成了,答辩通过了,接下来该“深呼一口新鲜空气”拥抱新世界了。这时,部分研究生将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又被骗了!谎言10:学历高,就业好。近二十年寒窗生涯结束后,怀着改天换地的鸿鸪之志,还未正式走上社会,个别研究生便被当头一棒:好岗位已被占,花九牛二虎之力,不惜拉关系,好容易找到一份“将就”的工作,结果工资远低于预期值,更有甚者,到单位报到后,才难堪地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本科阶段压根就瞧不起“差”同学!聚会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中学或大学的不少同学已是抱金砖的老板了。唉,命运作弄人呀,悔当初如果不读研就好了,如果读研时怎么怎么就好了,如果…。算了吧,既然找不到好工作,就干脆放弃,咱还是再继续读个博士(或博士后)吧! 上述例子虽然极端,但是,纯粹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而读研的人绝不在少数,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为何不在能够找到好工作的任何时刻及时放弃或停止读研呢?考研是自愿,中途退学也是学生的权力呀!读研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既包括短期竞争力,更包括长期的竞争力!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高学历”与“好就业”都不是同一回事,虽然,表象确实是:高学历者的后劲更大!一个人,无论他学历有多高,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如果他笃信别人有义务为他服务,如果他想抱定“高学历”,那么,他不想失败都难啰!问:“真才实学”在哪里?答:既在博士证书中,也在马桶里,你若不信,请问麦当劳(中国)副总裁林文科。谎言11:专业不对口就是浪费人才。“专业”是个双面刃:有了它,科研的目标更精确,成果更深刻;同样,有了它,书呆子们“死”得更惨!“学非所用”是许多“非成功”人士最理直气壮的自我安慰。但是,请别忘了,“专业”是“砖家”们人为硬分的,百年前也许还可以分出哲学或数学什么的“专业”,千年前哪有“专业”一说?学“本专业”知识仅仅是读研的众多目的之一,如何通过学习“本专业”知识,而真正掌握学习和运用“外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无论国内外,真正“学用一致”的成功人士如凤毛麟角!其实,从理论上也可证明:“学用一致”根本就不适用于成功者,因为,大部分成功者都同时会在多个方面成功,然而,他们当学生时,却只学了一个“专业”或最多“双学位”而已!因此,奉劝研究生在毕业时不要“削足适履”,抱着自己的“专业”去找配套的岗位,除非你自己想头破血流。北大博士毕业卖猪肉,并非大材小用,只要是自己真实意愿的选择,就应该受到尊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不含计划经济),“收入”与“学历”倒挂也并不意味着无视人才。如果你认为社会轻视了你,那么,请你行动起来,以实际成果证明自身的价值。比尔盖茨早就说过:在你取得成就之前,别人不在乎你的自尊!这再一次反证了:在研究生期间对所做的项目“挑肥拣瘦”确实没意义!谎言12:打工优,创业羞。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谎言之一。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轻视商业,言商必奸。如今,商业、产业、创业的界线好像已经很难划分,于是,自然的逻辑便演绎为:创业者就是想做老板的人,老板就是商人,商人就“约等于”坏人,至少是贱人。研究生毕业了,谁愿意与“坏人”为伍?但是,具讽刺意味的是:不愿与“坏人”为伍的人,却统统去给“坏人”打工,接受“坏人”的“剥削”去了!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非取决于其军力,而是其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又由企业家的素质来决定。如果研究生们都耻于(或害怕)当企业家,那么,何谈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学生不敢创业,导师带个头,示范一下,又冒犯了谁?不要拿外国教授说事,国外学生创业早已成气候,这方面导师根本就是多余的!国内教授如果像骂人者所言,真正只想做个纯粹老板,那么,他何必放弃大把的赚钱机会而吝啬于学校这个头衔。为名?“教授”不是早已经“叫兽”,并与“小姐”齐名了吗?为利?这更是明摆着的检“芝麻”丢“西瓜”嘛!现在国家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千方百计地把企业老板请进高校任教,当导师,那么,为什么又有人要歇斯底里地痛骂教授搞产业呢?除非你下定决心当科学家,我相信,在读研期间争取机会介入真实企业的运营,决无害处,无论你毕业后是创业还是就业。 (四)结语好了,个别看官,你可能早已憋不住要反驳,甚至要骂人了吧。甭急,现在轮到你了。但愿我主动提供的如下“骂料”能够给力于你。首先,你可以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当然,仍采用老套的匿名法,甚至是“匿名+水军”法,这样既可不负责任,又能任意发挥。不过,遗憾的是,“匿名”(特别是“匿名水军”)可能大大减弱打击力,毕竟许多读者对匿名的客观性是有偏见的。实名的商榷我绝对欢迎,毕竟大家都为那个共同目标: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你可用大量的真实事件否定上述的某些结论。如果这样的话,我真心诚意感谢你,因为,我也正在收集相关素材,准备下一篇博文“导师谎言大全”。一个简单的反例便可以推翻任何权威的数学定理,但是,社科方面的论断(不知本文是否属于社科)却不能被几个例子证明或颠覆,况且本文根本没有任何绝对的论断,只是罗列了某些可能的误解而已。当然,我相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党员中不是也还有一个人叫WLJ吗!导师中肯定也有坏人,没准我就是那个坏人典型呢。当然,我也一直在批判自己,努力改造自己,请党和政府监督,我从小就记住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再次,或断章取义,或脱离相应的意境来做文章或对某些不当用词进行超级放大,毕竟,工科教授的文字逻辑肯定千疮百孔,只要努力挖掘,一定能找到致命硬伤。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愿积极认错。毕竟,工科教授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几乎都来自失败,都是从错误中凝练出来的,我最不怕犯错,也最敢于改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请问跨专业考计算机研究生难吗?

载芟
倒霉蛋
  计算机相对来说是挺难考的,具体好不好考,也真的很主观,不过数学专业的跨考计算机倒是挺多的。计算机统考有4门课: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网络,强度比较大,但是每年跨专业考上的人也很多。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通讯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安全、应用密码学基础、信息对抗、移动计算、数论与有限域基础、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计算机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考试科目一样吗?

狼跋
来如风
408是统考,专业和学术是没有差距的。专业和学术分开招生,分开答辩,后者难度大。

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怎么样???好不好考???

五事
善哉汝问
还行,跟中南差不多,难度不是很大

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好考吗?

美雪
三命而俯
有种说法是专科3级 本科4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置的,原则上来说无需考。但是也可以考,部分学校甚至是要求学生去考的。考过计算机等级的都知道那东西实际没用,现在出去随便拉毕业生基本都有3级,4级的也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最好是多考一些相关的职业技师考试,那些才是企业认可的。计算机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这里不是看谁证书多得地方,除了一些国家强制必须取得的技师资格之外,企业一般只看重各人能力,所以各大计算机企业基本都会在招人的时候出自己的考试卷。某些企业的考题说它是40级也不为过。。。。

研究生如何骗自己? 计算机专业有必要读研究生吗?计算机研究生工作好吗?

剑霜刃
娓娓而谈
笨蛋不会骗自己,因为,他还没那个本事。教授经常骗自己,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介于“大愚”和“大智”之间的研究生,在用谎言欺骗自己方面,可谓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他们敢于骗自己,那怕骗到“倾家荡产”;他们善于骗自己,甚至骗到根本不信“自己其实是在骗自己”;他们更乐于骗自己,“即使是把自己卖了,还在帮别人数钱”!谁说雷锋下岗了?那些乐于长年骗自己的研究生其实就是源源不断的“活雷锋”嘛! 列位看官,读到此处,假若您已怒发冲冠,建议跳过以下正文,直接开始反击甚至骂街。当然,您也可先看看本文结语,它替您准备了足够的经典“骂料”,您可以直接贴用,本人保证不追究版权。 其实,本文仅仅归纳了过去二十余年来,作为导师,我亲历的一些真事而已。至于如何看待文中的各类“谎言”列表,那就见仁见智吧,比如,师生是否应该共同反省?导师有何责任?(相信绝大部分的责任应由导师来承担)学生有啥问题?环境影响在哪?等等。当然,如果某生非要从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今后的“谎言技巧”,那我也没有办法!本文也绝非有意让年轻导师从此执偏见于未来的研究生! (一)入学前 入学前虽不算研究生,但是,确有不少本科生是受害于如下谎言的蛊惑,而误入歧途,否则,他们本该安享幸福的青春,甚至可能已经成功!谎言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研高。这是由学生与其亲朋好友共同编造的最美丽,也最致命的谎言。不知有多少研究生被这个谎言骗去了健康,夺走了幸福,耽误了机会,磨灭了激情,甚至谋杀了生命。改革开放初期,能否读大学确实直接关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问题,所以,全民拼命考大学,精英者甚至读研。但是,如今,社会发展多元化了,读研后也可能仍然“穿草鞋”,中学生却可能“穿皮鞋”,因此,再违心地去读研真的是“得不偿失”。从这一点上看,我特别佩服韩寒,他早在十余年前,就敢微笑着,轻轻扔掉复旦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如今,事实证明:韩寒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当然,对那个“中学生、副教授…”的启功先生,我等更是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了!列位看官,您也许会反驳说:像韩寒和启功这样的“中学生”天才毕竟是极少数呀。完全同意!但是,请您注意:硕士、博士毕业后能够成为顶级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也只有极少数!读研是走向成功的正道之一,但绝非唯一正道。切不可违心地勉强读研,万不能仅仅为博得虚名而读研,否则,既害人,更害已!谎言2:人人皆宜读研。研究生早已不属义务教育了,国家不会强迫人人读研,如果学生非要自逼的话,后果当然只能自负。不错,读研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选择读研前,你是否考虑过:读研是你的长项吗?读研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吗?读研能使你更加成功吗?读研的真正目的与你人生的幸福目标一致吗?如果不是,建议你当机立断,放弃考研和读研!如果一致,那么,在读研期间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你都要勇敢地,微笑着去面对,以苦为乐,坚持到底,以实际业绩和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毕竟,任何人,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事实却是:有些研究生其实只想混张文凭,因此,读研期间“能偷懒处就偷懒”,处处热衷于捍卫自己在导师面前的权力,时时监督导师是否对其有所“剥削”,加班越少越好,课题越轻越好,毕业越易越好,发钱越多越好,…,总之,导师越“慈”越好。其实,这种读研法无异于“慢性自杀”,想想看,如今,研究生文凭多如牛毛,即使是“正品”也已经大大贬值,更不用说各种“山寨品”还在不断引发文凭的“通货膨胀”。你牺牲三年青春时光,丢掉工资和工龄以及无法计数的机会成本,就为混一纸文凭,值得吗?据说,在中关村,从街边小贩手中,购买世界任何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只需要支付一个猪屁股的钱就够了,如今,猪肉涨价了,也许半个猪屁股就够了吧。我可以负责地说:现在和今后,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会仰仗其文凭,无论该文凭是混来的,还是买来的!谎言3:先读研,再立业。古今中外,绝大部分人确实是先读研再就业(或立业),但是,这种先后顺序并非法律规定,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便宜行事”,以有助于自身和家人的幸福为判断准则,先别操心全人类的幸福问题。我特别敬重万科老总王石先生,他敢于在耳顺之年,远渡重洋,与小娃娃们混迹一班。当然,我肯定不敢要求每位研究生都仿效王石的这种超级颠倒法(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我也绝不信奉“先读研,再立业”这种机械的时序论。事实证明,有过工作经验的往届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态度、能力等情商和智商都普遍高于应届研究生。另一方面,在“通过读研,使自身获得进步”(即,读研增益)方面,往届生也常常好于应届生,至少在工科是这样。有好几次,刚刚结束研究生新生欢迎式,我便被泪求:“老师,我家实在太穷,读研的学费都是从我病危父亲的救命钱中挤出来的,…”或者“老师,我患有严重的XXX病,医生强烈要求我卧床休息,否则有生命危险,…”,面对这样的励志青年,我能说什么?是父亲的救命钱重要,还是应届读研重要?是自己的生命重要,还是早一年拿到文凭重要?如果晚几年读研,先就业或先休养,那么,还会有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吗?媒体常常宣传某位英雄,把自己年迈的亲人丢在家里不管,却热衷于满世界“学雷锋”,你看,谎言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二)读研中 人的一生,除了亲缘关系外,在中国,最亲近的可能就是师生了,毕竟“天、地、君、亲、师”嘛。而在师生关系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又属核心中的核心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这种本应该亲密无间的师生情,如今,也受到了污染。这无论对导师或是对学生,都是一大悲剧!导师在这种异化过程中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如下谎言也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谎言4:拿“承诺”当“儿戏”。研究生若投错师门,将遗害一生,后果甚至不亚于“嫁错人”;同样,导师若招错学生,也将长期“自食恶果”。因此,为了严肃计,研究生录取的过程被划分笔试和面试等多个阶段。其中,“面试”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关。经过面试和之前对学校和导师团队的深入了解,学生将最终决定是否放弃进入该师门;同样,经过面试,导师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业要求,并最终决定是否录用该学生。通常,导师将根据学生在面试时的情况来制定并实施随后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将此时的承诺当作成年人的正式承诺。但是,确有个别研究生,为了达到读研的目的,在面试过程中做出了违心的承诺,他们也许习惯性地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承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然而,面试中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承诺,为随后数年的读研生涯埋下了无穷后患,最终的恶果也只能由自己来“享受”,当然,其导师也不会是赢家。请各位研究生记住:你们已是成年人,你们有义务“一诺千金”,否则,一定会自食其果。在整个读研期间,“轻诺寡信”是某些研究生感到“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不负责任的承诺主要出现在研究生入学面试阶段。谎言5:“特殊”必享“特权”。这是最令导师不知所措的谎言之一。每个学生,只要肯挖掘,都可以严格证明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比如,本科专业相异,个人长项不同,兴趣爱好有别,等等。但是,这些特殊性是享受特权的正当理由吗?“小事不愿干”时,个别“聪明”学生会拿特殊性来索要“干大事”的“特权”;“大事干不了”时,个别“聪明”学生仍然会拿特殊性来争取“做小事”的“优待”。总之,一遇不顺心的事情,“特殊性”就被名正言顺地隆重推出,然后,以此要挟享受“特权”。如果导师不从,那么,各种“社会关系”将被运用,“哭、闹、拖、磨”等手段层出不穷,网上也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匿名“叫屈”甚至“谩骂”。“发挥特长,因材施教”是导师的责任,但是,过于极端的“特殊主义”对学生和导师其实都是灾难。导师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满足那些特权思想严重并随时要求“个性化”的学生吧。我敢肯定,这些“特权生”毕业后,单位老板绝不会为他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更不可能随其情绪变化而随时调整其职业角色,最有可能给他的照顾是:送他一道名菜,叫“炒鱿鱼”。谎言6:当面捧,背后拱。虽然万恶的“文化大革命”几乎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或多或少的“师道尊严”仍然健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更是如此。其实,学术观点必须要在激烈的争辩中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作为学者,任何导师都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甚至可能偏激;同样,作为学者,研究生在学术观点方面如果与导师相左,也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而非一味迁就所谓的权威,否则学生其实是害了导师,骗了导师,虽然,这种“骗”含有善意成分!相信绝大部分导师,肯定会尊重那些敢于坚持自身学术观点,甚至不惜与导师“面红耳赤”的研究生;同样,导师将反感那些当面不提意见或不敢辩论,却在背后或者在网上匿名诋毁导师的学生。如果学生有意见,建议直接与导师当面坦诚沟通,也可在网上实名商榷,别忘了,师生完全是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你的导师被骂得“不是人”了,作为学生你就光荣了?敢于在学术方面独树一帜的研究生才是“牛”生,否则,无论其导师有多“牛”,学生最多可算作是“牛”导师的“粉丝”而已。谎言7:带研究生需要“手把手”。在小学或中学,“手把手”教学生的老师被树立为“好老师”;在音乐界,“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也许是好导师,但是,在工科领域,“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肯定不是好导师,而且,这样带出来的研究生,也绝非好学生。在IT领域,情况更特殊,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许多方面学生其实比导师更先进,比如,我的学生就都比我强,因此,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指导关系,即,“在微观方面,研究生指导导师;在宏观方面,导师指导研究生。在战术上,研究生指导导师,在战略上,导师指导研究生。”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助过程中,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导师继承了这些进步后,再传递给后续的研究生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导师有资本不断指导下届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IT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是有坚实技术基础的,是师生都应该和乐意遵循的基本准则!既然“师”与“生”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那么,为什么研究生们不挺起胸膛,大大方地“手把手”地指导你的导师,而是盼望着你的“糊涂”导师来“手把手”地指导你呢?事实证明,在我的灵创团队中,我的学生不但指导了我,而且自己还拿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而凡是必须由我亲自“手把手”来指导的学生,大都是“问题生”!谎言8:论文是“写”出来的。“写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许是中文的模糊性所致吧,许多研究生(甚至导师)真的很虔诚地坚持:论文是“写”出来的!于是,他们就成天埋头“写”,一入学就开始“写”,废寝忘食地“写”,实在不行就“巧妙”地抄,一旦败露,既毁了自己的前程,又连累了导师。其实,论文根本就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写论文”也许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你只需要运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会的语文(或外语)知识,把“干”出的成果准确记录下来就行了。由此可见,“干”是纲,“写”是目,不“干”光“写”就如同守株待兔。总有学生在抱怨导师“不给时间写论文”,其实,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即使给你无穷的时间,你不先“干”就能“写”出论文来?当然,“抄”是不需要“干”的,但是,“抄”迟早会“干”掉你的!韩寒说:写文章如拉大便,憋足了才痛快。研究生靠什么来“憋”?舍“干”其谁也!当然,只“干”不“写”也是不对的,在“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写”的意识,随时记录“干”的成果,归纳和升华“干”的内容,以“写”来及时抓住闪现的灵感。正确处理“干”与“写”的关系,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相信毕业进入社会后也不会过时,只是那时不再叫“写论文”了,而是叫“写报告”或“写方案”等。 关于研究生论文,我还想多废话一句:“写论文”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许多所谓的学术论文都是“垃圾”而已,那么,为什么全世界仍然要坚持把“写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把“干”的成果,全面准确地“写”出来。正如,吃饭有助于强身健体,但同时也会“造粪”一样。“写论文”就相当于“吃饭”,而写出的许多“论文”其实与“粪”相差无几,人类不能因为“造粪”就不“吃饭”了吧。极个别研究生,对在其主笔的论文上挂导师名字深感吃亏,现在你可以开怀大笑了,因为,你其实把你可恶的导师深深地埋在“大粪”堆里了!谎言9:研究生被导师剥削了。这是对师生关系杀伤力最大的谎言,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本想假装忽略此条,但反复权衡后,还是觉得无法回避,因此,斗胆把它拿出来,放到阳光下再晒晒!我不去做过多的分析和评论,只是想请教大家:1),让研究生做项目算剥削,还是不做项目算剥削?2)让研究生做什么项目才不算剥削?纵向项目?横向项目?3),在哪里做项目才不算剥削?校内?校外?企业?研究所?4),给学生发多少津贴才不算剥削?高于导师工资?低于导师工资?若去企业实习做项目,是应该与该企业的员工同工同酬?企业员工的工资本身就千差万别,又该怎么办?5)每天工作几小时才不算剥削?与导师的“没日没夜”看齐?还是朝九晚五?6)导师如何要求才不算剥削?严格?宽松?7)导师富算剥削,导师穷就不算剥削了?8)导师办公司算剥削,导师关在象牙塔内就不算剥削了?9)在发表论文时,导师如何署名才不算剥削?排名第几?还是只放在文尾致谢中?我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上述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这种“师生剥削论”在伤害导师的同时,并未给学生带去任何益处,更扼杀了许多研究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面对这种不可能有结果的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端正心态,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特别提醒:心怀“剥削论”者,其一生都不会幸福!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都得为其自愿选择付出代价。研究生期间“被导师剥削”,你不会幸福吧;就业后“被老板剥削”你肯定难受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某天,你也许会认为成家后老婆/老公和孩子都在剥削你,那么,这辈子你就算白活了!当然,我绝不是在偏袒导师,只是想重复那句名言:当你无法改变世界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麻烦也基本上是自找的。 (三)就业前 读研快结束了,论文完成了,答辩通过了,接下来该“深呼一口新鲜空气”拥抱新世界了。这时,部分研究生将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又被骗了!谎言10:学历高,就业好。近二十年寒窗生涯结束后,怀着改天换地的鸿鸪之志,还未正式走上社会,个别研究生便被当头一棒:好岗位已被占,花九牛二虎之力,不惜拉关系,好容易找到一份“将就”的工作,结果工资远低于预期值,更有甚者,到单位报到后,才难堪地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本科阶段压根就瞧不起“差”同学!聚会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中学或大学的不少同学已是抱金砖的老板了。唉,命运作弄人呀,悔当初如果不读研就好了,如果读研时怎么怎么就好了,如果…。算了吧,既然找不到好工作,就干脆放弃,咱还是再继续读个博士(或博士后)吧! 上述例子虽然极端,但是,纯粹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而读研的人绝不在少数,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为何不在能够找到好工作的任何时刻及时放弃或停止读研呢?考研是自愿,中途退学也是学生的权力呀!读研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既包括短期竞争力,更包括长期的竞争力!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高学历”与“好就业”都不是同一回事,虽然,表象确实是:高学历者的后劲更大!一个人,无论他学历有多高,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如果他笃信别人有义务为他服务,如果他想抱定“高学历”,那么,他不想失败都难啰!问:“真才实学”在哪里?答:既在博士证书中,也在马桶里,你若不信,请问麦当劳(中国)副总裁林文科。谎言11:专业不对口就是浪费人才。“专业”是个双面刃:有了它,科研的目标更精确,成果更深刻;同样,有了它,书呆子们“死”得更惨!“学非所用”是许多“非成功”人士最理直气壮的自我安慰。但是,请别忘了,“专业”是“砖家”们人为硬分的,百年前也许还可以分出哲学或数学什么的“专业”,千年前哪有“专业”一说?学“本专业”知识仅仅是读研的众多目的之一,如何通过学习“本专业”知识,而真正掌握学习和运用“外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无论国内外,真正“学用一致”的成功人士如凤毛麟角!其实,从理论上也可证明:“学用一致”根本就不适用于成功者,因为,大部分成功者都同时会在多个方面成功,然而,他们当学生时,却只学了一个“专业”或最多“双学位”而已!因此,奉劝研究生在毕业时不要“削足适履”,抱着自己的“专业”去找配套的岗位,除非你自己想头破血流。北大博士毕业卖猪肉,并非大材小用,只要是自己真实意愿的选择,就应该受到尊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不含计划经济),“收入”与“学历”倒挂也并不意味着无视人才。如果你认为社会轻视了你,那么,请你行动起来,以实际成果证明自身的价值。比尔盖茨早就说过:在你取得成就之前,别人不在乎你的自尊!这再一次反证了:在研究生期间对所做的项目“挑肥拣瘦”确实没意义!谎言12:打工优,创业羞。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谎言之一。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轻视商业,言商必奸。如今,商业、产业、创业的界线好像已经很难划分,于是,自然的逻辑便演绎为:创业者就是想做老板的人,老板就是商人,商人就“约等于”坏人,至少是贱人。研究生毕业了,谁愿意与“坏人”为伍?但是,具讽刺意味的是:不愿与“坏人”为伍的人,却统统去给“坏人”打工,接受“坏人”的“剥削”去了!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非取决于其军力,而是其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又由企业家的素质来决定。如果研究生们都耻于(或害怕)当企业家,那么,何谈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学生不敢创业,导师带个头,示范一下,又冒犯了谁?不要拿外国教授说事,国外学生创业早已成气候,这方面导师根本就是多余的!国内教授如果像骂人者所言,真正只想做个纯粹老板,那么,他何必放弃大把的赚钱机会而吝啬于学校这个头衔。为名?“教授”不是早已经“叫兽”,并与“小姐”齐名了吗?为利?这更是明摆着的检“芝麻”丢“西瓜”嘛!现在国家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千方百计地把企业老板请进高校任教,当导师,那么,为什么又有人要歇斯底里地痛骂教授搞产业呢?除非你下定决心当科学家,我相信,在读研期间争取机会介入真实企业的运营,决无害处,无论你毕业后是创业还是就业。 (四)结语好了,个别看官,你可能早已憋不住要反驳,甚至要骂人了吧。甭急,现在轮到你了。但愿我主动提供的如下“骂料”能够给力于你。首先,你可以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当然,仍采用老套的匿名法,甚至是“匿名+水军”法,这样既可不负责任,又能任意发挥。不过,遗憾的是,“匿名”(特别是“匿名水军”)可能大大减弱打击力,毕竟许多读者对匿名的客观性是有偏见的。实名的商榷我绝对欢迎,毕竟大家都为那个共同目标: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你可用大量的真实事件否定上述的某些结论。如果这样的话,我真心诚意感谢你,因为,我也正在收集相关素材,准备下一篇博文“导师谎言大全”。一个简单的反例便可以推翻任何权威的数学定理,但是,社科方面的论断(不知本文是否属于社科)却不能被几个例子证明或颠覆,况且本文根本没有任何绝对的论断,只是罗列了某些可能的误解而已。当然,我相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党员中不是也还有一个人叫WLJ吗!导师中肯定也有坏人,没准我就是那个坏人典型呢。当然,我也一直在批判自己,努力改造自己,请党和政府监督,我从小就记住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再次,或断章取义,或脱离相应的意境来做文章或对某些不当用词进行超级放大,毕竟,工科教授的文字逻辑肯定千疮百孔,只要努力挖掘,一定能找到致命硬伤。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愿积极认错。毕竟,工科教授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几乎都来自失败,都是从错误中凝练出来的,我最不怕犯错,也最敢于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