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金融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六号门
佛性
北大核心《xxx经济》还可发10-12月份,需要速联。可写发金融类的核心期刊主要有: 金融研究 ; 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论坛; 金融理论与实践; 保险研究 ;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金融; 武汉金融 ; 上海金融 ; 金融与经济; 财经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 ;商业经济研究 等等

哪些期刊有《金融》二字?在我国你知道哪些金融期刊?

帆之曲
段青
金融类期刊比较多。时代金融,西南金融等杂志,都可以安排发稿。欢迎合作联系。刊名 刊号财务与金融 43-1485/F财政金融文摘 11-5770/F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2-1290/F 当代金融家 14-1325/F 福建金融 351129 福建金融 35-1129/F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5-1229/F 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 11-4291/F 甘肃金融 62-1157/F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44-1622/F 贵州农村金融 52-1092/F 国际金融 11-1373/F 国际金融研究 11-1132/F 海南金融 46-1009/F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33-1270/F 河北金融 13-1175/F 黑龙江金融 23-1028/F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42-1004/F 华北金融 12-1309/F 吉林金融研究 22-1073/F 吉林农村金融 22-1206/F 金融博览 11-5428/F 金融电子化 11-3563/TN 金融队伍建设 21-1272/F 金融发展评论 65-1282/F 金融发展研究 37-1462/F 金融会计 11-3329/F 金融监管研究 10-1047/F 金融教学与研究 13-1194/F 金融教育研究 36-1312/F 金融经济 43-1156/F 金融科技时代 44-1680/N 金融科技时代 44-1680/N 金融理论与教学 23-1146/F 金融理论与实践 41-1078/F 金融论坛 11-4613/F 金融评论 11-5865/F 金融世界 11-5935/F 金融市场研究 10-1052/F 金融研究 11-1268/F 金融与经济 36-1005/F 金融纵横 32-1564/F 南方金融 44-1479/F 内蒙古金融研究 15-1123/F 农村金融研究 11-1206/F 农业发展与金融 11-3635/D 青海金融 63-1021/F 区域金融研究 45-1371/F 上海金融 31-1160/F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31-1980/F 时代金融 53-1195/F 武汉金融 42-1593/F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2-1573/F 西部金融 61-1462/F 西南金融 51-1587/F 现代金融 32-1547/F 新疆金融(维文版) 65-1154/F 新金融 31-1560/F 新金融世界 11-5790/F 浙江金融 33-1057/F 中国城市金融 11-1137/F 中国房地产金融 11-3651/F 中国金融 11-1267/F 中国金融电脑 11-2623/F 中国金融家 11-4799/F 中国金融年鉴 11-2609/F 中国金融年鉴(英文版) 11-3652/F 中国农村金融 11-5921/F哪些金融期刊,与你有合作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主办刊物

徒友益散
养蜂人
《金融研究》1987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发行。现已成为国内经济金融界的权威性货币信用理论、政策研究月刊。《金融研究》开设的30个栏目全方位反映了国内货币信用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在1992年和1996年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评比中,连续两届被评为货币银行类第一名。《中国金融年鉴》 1986年创刊,1990年开始出版英文版,是我国金融界唯一的大型资料性、历史性、综合性年刊。《年鉴》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与重要方针政策、各地区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改革创新、金融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等,内容丰富,统计资料翔实。《年鉴》先后由刘鸿儒、陈元任主编,现任主编史纪良,由政府及金融理论界权威人士担任顾问,集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连续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销量一直保持在两万册水平。 《中国金融展望》 1994年创办的年刊,分中英文两册,每年4月同时出版。《中国金融展望》旨在阐述和宣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使国内外各界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得到及时广泛的了解,使改革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该刊编委会由人民银行总行及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由人民银行各有关部门或国家有关部委供稿,由金融研究所组织编辑、修改。该刊分宏观、专题、统计三篇。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中国货币政策展望;金融监管专题、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对外开放专题及各项经济专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利率、机构设置等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在总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和各有关司局的通力配合下,该刊以其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及预测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并已成为准确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宣传和代表中央银行形象的年刊。《金融研究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式内部刊物,由中国金融学会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主办。以反映经济金融领域的超前性研究、政策性建议、改革性探讨、微观层面的有普遍性的调研报告为主;兼顾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和发展动态、理论研究动态、重大研讨会议观点综述等方面的反映。其宗旨是向金融决策部门提供最新、最快、最突出的经济金融信息,提出对策、建议、措施与改革效应,同时反映社会对金融问题的不同评论和建议。供决策备选及参考。该刊的服务对象为中国人民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二级分行行长以上干部。 此外,研究所还发行《金融研究专刊》、《每日要闻》、《理论专刊》和《网络新闻》等不定期刊物。

要申请研究生,想努力发表几篇论文,经济金融类的.请推荐几份刊物?

前岛
聚光灯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1.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3.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 and 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 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ss(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of 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企业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3.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ss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4.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15.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Gross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 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 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e 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代金融理论方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金融研究的办刊宗旨

鸣而当律
红肚兜
《金融研究》是全国经济金融界的权威性货币信用理论、政策研究刊物,本刊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及时反映我国经济金融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理论和业务发展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金融研究》内容涵盖中国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既展示国内权威部门、权威人士以货币信用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动向,也推出实务工作者的研究体会和心得,力图全方位深刻反映国内货币信用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发展状况和成果,坚实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发挥研究专业领域的权威导向作用,为经济金融部门培养和发现新人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人之所引
孔子不顾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黑暗萝莉大妈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学  院: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  业:金融学年  级:2012姓名:层  次:专升本学习形式:业余指导教师:2014年 4 月 20 日中国农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形式:业余层次:专升本年级:2012专业:金融学姓名:刘东指导老师:贺文斌一、题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二、设计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主要指标):本篇论文首先将会相对简洁的对当前国内金融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支付宝、余额宝、娱乐宝等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切入点,对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进行分析展望。论文中将会借鉴国外的一些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的国情进行合理分析。同时也将引入余额宝失败的意义(传统银行的打压实际上余额宝已经失败了)、娱乐宝(众筹)等等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兴起等等内容作为分析对象。整体上将使用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从金融结构、利率市场变化、融资体系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展开。并适当的加入互联网金融对于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三、设计说明(论文)内容:首先,将会对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了解并尝试使用后得出使用感受。其次,从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内容规划以及逻辑梳理。1.51.2就像任何一种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也有着自己的优劣势。现阶段而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但是伴随国家监管的

考研,学长学姐,请问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cafd)怎么样啊?

窖者
卷耳
您好,大学简介编辑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于1949年11月6日,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1952年8月与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拥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银行行长的摇篮”“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2006年成为最早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985工程)的财经院校。2012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作为原财政部部署学校首所进入两部一市共建。2012年8月30日,学校成为“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牵头高校。同时,也是“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1] 2学院创立编辑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的综合优势,教育部和财政部自2006年开始试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共有6所高校批复进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e and Development,简称 CAFD)在此背景下得以创立。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主体。他们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的教材和师资,是为了加强经济学与公共政策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在整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基础上打造的国际化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学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高地,培养经济学和公共财政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凭借着丰富的海外资源、特有的全英文教学环境、“海纳百川,升高行远”的博大胸怀,深信在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校训的引导下,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下,CAFD必将成为中国金融学教育界最灿烂的一颗明珠!“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科特色,把经济学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流学科;2.汇聚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使“创新平台”成为政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库”;3.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规范研究方法、擅长于公共政策分析、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把“创新平台”打造成有特色的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1.紧盯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综合我校学科优势,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推动经济学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研究,既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完善的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中国理论体系和中国学派,全面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扩大我校经济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2.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政府亟需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创造出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来源、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同时,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凝练,并推向国际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接受,并逐渐成为引导理论和前沿思想,健全“创新平台”的国际交流功能;3.积极引进国际前沿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工具,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经验,创建新型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严格筛选和训练,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经济学理论禀赋、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经济社会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3师资力量编辑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汇聚了众多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来夫·格兰杰(Clive.W.J.Granger)教授和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Engle)分别为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世界500强经济学家、华人经济学家排名第19位的吴仰儒教授担任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院专职教师均为海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归国人员,此外还有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和业内知名人士担任本院特聘教授。目前,本院共有名誉教授2人,特聘学术带头人3位,专职教师14人,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2人,构成了结构多样、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已在国际主要经济金融学期刊上发表了近一百篇学术论文,包括顶尖期刊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和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Review of Finance等著名国际期刊。在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中文论文27篇,包括《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顶尖中文期刊。出版英文著作3部,中文著作7部。获得国家,部委和其他各类研究课题17项,反映了研究院师资队伍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详情请点击我的百度用户名进行在线咨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 金融学院vs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哪个好考?

上下有等
呜呼
1,高校的金融学最好的是人大。2,如果想报金融研究所的首推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研究院。3,依据自己情况,高校的研究生侧重于全面,导师的选择也分为学术性,做项目型(挣些生活费啦),上课时间比较宽松,好的院校人脉的培养也必不可少。 而研究院的研究生每天早8晚5,有点像正式上班的感觉,研究的方向偏重于学术和实践方面的课题,当然毕业后工作的去向基本有保障。 最你成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怎么样?

熏习
父子琴
比较有钱,但确实老师没有全到位,还跟我们经济学院抢导师。。。参考资料:《南开经济学专业课考研指南》南开金发院挺好的,因为现在金融工程是个比较火的学科,而且南开金融的实力也不用多说。像金发院这种研究院的老师都是从其他学院分过去的,基本都是经院的老师,所以不用担心什么老师到位的问题。不过今年据我所刚开学的时候金发院的同学们有点混乱,因为大头头都很忙,所以培养计划还没出来,所以课都不知道该上什么,但相信这种情况明年肯定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