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数会是多少,跟历年考研人数对比

京子
苴布之衣
你好:根据教育部的信息:2018年全国考研人数创历史最高,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201万,增长18.4%。

大学生考研人数要在哪里查询,历年的数据最好是有20多年的数据

虞梅
阿拉伯
每年中央的新闻上有,20多年的就不知道了。去年总共考研的是150多万,一年比一年多吧。百度上都可以查到的啊

考研人数逐年增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考研?

形形色色
大雄兔
每年选择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考研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在这种趋势背后所蕴含的正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现状。第一,缓解就业压力。对于一些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面临新工作的选择也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中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面对着有限的就业市场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找到适合自己以及令自己满意的一份工作。而找工作也越来越难,使得一些应届毕业生将考研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第二,提升学历。都说学历是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学历越高的人在面对工作时能够掌握在手中的话语权也就越多。面对社会日益增多的就业者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的学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相对而言,一些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于学历会有一些硬性的要求,而自身学历的提升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更占与有优势。与此同时,学历的提升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更高的学历所获得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财富也会而这也正是一部分人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理想状态。第三,追求更高的学术领域。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研究生的方向会更加的细致以及学术性更强。而对于一些追求学术的人群来说,选择研究生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能够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学术知识来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在研究生阶段也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精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术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人数会是多少,跟历年考研人数对比

三材
一德一心
你好:根据教育部的信息:2018年全国考研人数创历史最高,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201万,增长18.4%。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上,“考研热”已持续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除在2014、2015年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2017年至今,增幅更是都在10%以上。加群交流群内答疑更及时点击入群关注有礼关注提问专人解答点击关注线上学习免费公开课等你来点击听课在线题库各类考试模拟练习点击做题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这几年考研人数大概是多少?

可谓辱矣
其卒之也
这是前几日人民日报发布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谁知道近几年我国考研人数及其占毕业生的比例啊,急求!

北京会
合伙人
一般来说是毕业生人数是六百多万,每年还会增加,2011年考研人数约151万,历年来最高,可是考研的人数里还有在职的,辞职的,应届毕业生里也有绝大部分直接参加工作。所以不好算,大致还是这个比例5:12007年,全国计划总额567万人,2008年增加到599万人。2009年,招生指标首次突破600万,达到629万人。2010年,招生计划达到657万人。今年,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安排为675万人,比2010年实际招生人数662万人还增加了13万人,增幅约2%。2011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约151万,2010年约140.5万人,2009年约124.6万,2008年约120万,2007年约128.2 万

每年考研的人有多少,考上的又有多少呢

夜王
穿墙人
今年考生200万,大约招生几十万吧也就主要是得看学校的报考比例才好说是不是容易录取

历年考研人数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找得到吗

或谓之生
吉尼塔
请问你打听考研人数是为了考研还是搞研究需要此数据?前者的话,建议你不要花时间放在琢磨考研人数上,每年报名考研的的数十万,但真正准备且走进考场坚持下来的,没有那么多人,真正与你竞争的人要少的少;如果是后者,你问带单位介绍信,亲赴教育部翻阅内部简报。我是想搞研究,是一个社会调查的背景资料需要这个数据,我不能亲赴教育局翻阅简报。我刚刚看了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在里面检索不到,换了几个关键词每次检索的结果都是0。像这种常用的数据应该不可能不公布在网上吧?此类数据如果可以公布,一般都会在网上查到;网上搜索不到,一般就只能通过内部渠道获得,而且手续极为繁琐,还需签协议,不得复印,不得带出。我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也是需要几个中国教育方面的数据,老师建议我去教育部相关部门询问,因为有的数据较为敏感,国家即使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对外公布,往往出于稳定民心的的考虑,数据涉嫌造假,不是真实的原始数据。

每年考研有多少人划水?

滔滔不绝
白箱
这个题很有意思,因为我不止一次听过此类鸡汤言论了:考研很简单,招收10人,100人报考,买书准备的会有90个人,买了书会看的会有80人,复习到最后觉得没把握又跑了一半还剩40人,最后坚持到上了考场只有20人,考完一场觉得没希望又弃考几个,最后只剩下这么几个人。最后得到结论,没考上的就是不够努力,只要持续努力,就能成功。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的,据我多年任教的经验,真正划水的比例远没有那么高。想想也知道:如果划水比例真的那么高,何至于每年那么多努力却落榜的?引用了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指出很多省份考研弃考率在11%左右。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但是弃考率并不能等于划水率,因为在剩下的约90%的人里,也未必都是努力备考的。那每年划水的比例究竟是多少?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概念,即什么样叫做划水。1.划水的概念划水是一种方言,读音为Huá shuǐ,意思是打酱油。现代泛指工作和学习期间的偷懒行为。在WOW中流传最广的划水就是副本活动中“dps”没有达到本身该有的高度。出自古代走水路,划大船的时候,是要由许多个水手一起划,其中有的人偷懒又要装作很努力工作的样子,于是就只用船桨拍打水面装作努力划船的样子,故称之为划水。[2]从百科上的解释来看,划水指的是偷懒的状态,而状态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替代变量。在此,我用我自己教授的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这一科目的最终成绩做一个替代。管理类综合能力卷面包括数学,逻辑推理,写作,三个模块,题型借鉴了美国GMAT考试(美国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卷面结构: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共三大部分。满分为200分。分值分布:①数学(问题求解15题、条件充分性判断10题,每题3分)共75分、②逻辑推理(30题,每题2分)共60分、③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1题30分+论说文1题35分)共65分。以我个人教学经验,经过一年的正常努力备考,至少应该能达到120分的水准。(两篇作文加起来可以得到平均分35分,逻辑部分30道正确20道得40分,数学部分25道题正确15道得45分,最终总分120分)这个成绩,虽然与2020年国家线管综单科线是88分相比,要高得多,但是对于在校生来说,备考一年是可以相对轻松地达到的。如果分数考不过120分,在没有其他外因影响下,我们可以暂时认为其没有认真备考。2.数据来源今年3月,2020年成绩公布以后,我做了一个调查,收集了下参加今年考研同学(包括学员/非学员)的考试成绩。为了防止作弊,调查要求同学们提供相应的成绩截图,我们团队的小伙伴用了两天的时间人工审核,最终筛选出了2703条有效数据。其中,报考全日制专硕的在校生共有1956条。当然,考虑到部分划水的同学可能根本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成绩,这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偏差。同时用这些数据做了个直方图,其数据基本满足正态分布曲线,在没有更好更权威的数据前,我们暂用此调查数据的结果来做一个估算。3.计算结果以120分以上作为非划水的基准线,统计数据可知:在1956条样本数据中,有188条低于或等于120分。即在样本数据中:划水率换算成百分比,大概为9.6%,我们又通过中国教育在线[1]的报告可知,弃考率大约为11%,参考率为89%。假设样本数据能够代替全体样本情况,那么包含弃考率在内的划水率换算成百分比,大概为19.54%。按2020年报考数341万计算,划水人数大概为66.6万人。当然,以上结果仅建立在目前我个人有的调查数据上,我个人并非统计学相关专业,也欢迎相关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评论、答案区提出更准确的计算方法。4.写在最后假如说我们最终计算的数据为真,划水率接近20%,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考研实际没有那么难?并非如此。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是要从一群人里面选几个相对最好的,所以一定会有陪跑、炮灰的存在,举个例子:某专业招3个人,哪怕100分你考了99分,但是你前面有十个人都是100分,你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如果报考的是一些热门专业,那情况更惨,可能连调剂机会都没有,只能喜提“再来一年”套餐。所以说:决定你是否能考上的,并不是考研的绝对人数,而是与你竞争的人的相对实力。那怎么样才能减轻竞争压力呢?那就是所有人都不学。如果所有人水平普遍下降,那么考试的难度也会大大下降。但是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因为,即使所有人都达成契约不再努力,只要一旦有一个人试图通过努力的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即更好的成绩时。平衡就被打破了,人们就都会争先恐后地努力复习。这也是考研压力为何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我们不知道对手的实力,所以,为了确保自己能考上,我们只能是付出的努力,并尽力去做到最好。与其期望别人划水,不如从现在做起,好好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