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类研究生都考什么?

鬼江
少焉
一般而言,经济学考研科目为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的制定参考书籍每校都不一样,需要去报考院校的官网查询。 政治: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英语:学硕一般考公共英语一,专硕一般考公共英语二。英语考试也是考研的的难点之一,前期一定要重视单词的记忆,注意英语考研阅读技巧。经济学专业队英语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话更要重视英语。数学:学硕一般考数一,专硕一般考数二,经济学专业可能考数三,其中数一是难度最大的。很多经济学的学生数学都不太好,所以数学也是拉开分数的科目,如果数学好的话,无疑有很大的可能会考研成功。专业课:根据学校不同考试的内容也不同,一般是考经济学一或经济学二,但都会包含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只是分数比例不同。

考研:经济学这个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怎么样?

朝圣者
波弗特
想要考研报考经济类的考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必要澄清对经济学考研的三个误解: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经济类研究生;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类专业前景都一样;并不是所有经济类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一)更适合读经济类专业的条件一些具有学术基础和理想的同学,希望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或者经济教育领域有所作为,可以从事理论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金融危机只会使经济学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现在已摆在人们的面前。从调查得知,有学术研究兴趣的人不多,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路是坎坷和孤独的,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和能力。同学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以及就业问题,希望通过经济学加强自身竞争力。报考经济类学生大致可分为:1、本科阶段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般基础较好,这些同学大可不必放弃所学的经济学专业,要坚持发展提高,因为中国的未来需要经济人才。2、本科阶段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能力突出,如果确实跨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也不必留恋。3、希望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的同学,跨专业中不少是逐热而来,看中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的美好“钱”景。可能今天的热门也许到毕业时已经不是热门专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会因为金融危机为下降。因为在金融危机动荡的环境中往往中小企业和基础竞争力较低的个人首先受到冲击,一定要慎重。经济学包罗万象,具备了广泛的经济学常识之后还要有一个自己专攻的领域。如:擅长英语和交流的考生,可选择国际贸易方面;数学专业基础好的考生,可从数量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工程这些点进入经济学;了解西部的考生,可以报考区域经济学、赶超经济学(辽宁大学)。虽然对经济学的整体轮廓的把握是必须的综合素质要求,但是我们必须给自己找个立足点,从本科经济学相关专业,找到了自己的点,结合自己的点打破经济学专业范围,扩大知识面,甚至可以选修相关课程或者修读双学位,比如应用心理学、贸易英语等等。总之,不要让学科限制自己,而是掌握与某个部门相关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在市场中往往很多时候都是不分学科的。如果通过不同的途径,形成自己的专长,在茫茫求职大军中会显得相对突出。

经济类学生考研转专业,什么专业比较合适。

性空
淡而无为
1、建议报考师范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一般都不考数学。各个学校初试科目不同,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初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教育学基础④816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学。建议去拟报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专业目录即可了解相关信息。2、报考专业的选择主要看兴趣和基础(兴趣是学习的持久动力,基础是分数能上线的关键)。3、报考学校的选择主要考虑层次差异(985、211和一般学校)和地域不同(沿海与内地、大小城市、1区与2区等),因为竞争程度不同,所以结合这两个因素考虑先把范围缩小,否则学校太多很难确定。一般先选地方然后再选学校。4、建议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然后打开上方的“硕士专业目录”,选择省份、类别和学科即可了解该省市有哪些学校招生以及初试科目和要求。5、报考学校的选择还要考虑有把握上线,研究生录取主要还是看初、复试的分数和竞争对手情况,选择不同层次或不同地域的学校会有差异所以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定位准确。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济学专业可以报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吗

请祝圣人
徙义
这就很多了,经济学下的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其次还有很多专硕,比如: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经管类在考研一直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建议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避开三热(热门地区、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特别是金融每年报考的人数真的很多,财经类院校报录比更是吓人,在众多大神级别中很容易当炮灰,可以考虑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稍微不那么热点的专业。

经济类考研专业都有哪些

静则无为
角弓
1、金融学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2、统计学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3、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4、会计学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本科经济学考研选什么专业比较好

可也
虽然经济学有22个专业,但是不同的专业也有其各自的特点,考试难度也有差异,整体上我们可以分为五类:(一)热门专业—金融学金融学在所有的考研专业中属于考试最热门的专业,整体具有考试难度大、竞争激烈、复试线高的特点。如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线是384分,这是最低分,如果你想考上就必须在390分以上才稳妥。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且近几年跨专业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逐渐增大,比如学数学、机械、计算机、物理、化学的,这类考试的共同特征就是数学普遍较好,而且很多知名财经院校也越来越青睐计算机、数学类考生。(二)性价比高的专业这类专业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等,整体上就业及发展前景不错,且考试竞争压力也处于适中水平,复试线整体上要比金融学复试线低20-30分左右。如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复试线是375分,但是数量经济学复试线345分,产业经济学335分。(三)非常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报考的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应用统计是属于经济学当中工具性比较强的专业,比较侧重数学建模、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比较适合数学基础好,或者本科是学数学或统计学的学生报考。这类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在大数据时代下,这种兼具经济学背景,又具有技术分析能力的人才是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偏好的复合型人才。(四)自设专业这类专业属于一些高校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结合当前社会需求,而特殊招生的一类比较前沿、专业性更强、领域更细的专业,比如上财的金融工程、央财的投资学、南开的精算学等。该类专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实用性很强,属于就业特别好的专业。(五)冷门专业像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等偏理论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好考。如果你只是想考上研究生,拿一个文凭,可以报考。如果你有读博打算的话,也可以报考西方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考研有哪些学科?

空白
不坐
投资经济学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7西方经济学。(注:专业课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需以报考院校为准)。

考经济学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

申韩
车警官
刚进大三的时候就想考研西财。因为比较有把握而且不远。从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复习。上了川大的数学考研辅导班,感觉还不错,特别是梁元弟老师讲的那二部分。其实上课的时候很多不懂,虽然大三的下学期硬着头皮把陈文灯复习指导看了一遍,但是心里有了印象,课后自己再仔细想想就好多了。9月开学后又把陈文灯看了一遍,到了10月开始做李永乐400题。第一次作的时候也很痛苦,大概有30%的题做错或者不会,不过认真地把书作一边还是收获很大。之后开始做真题,11月份就全部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心里还是有点点底了。但是——在11月中旬的时候我抵挡不住工作的诱惑,加入了找工作的人潮中。在面试的过程中,从面试官和周围研究生的口中得知,其实研究生也不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很多好的单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待遇相差不大。而且对女生而言,年纪大些也是劣势。也就是说,除非很牛的研究生,否则就业前景也是不乐观的。而且金融行业比较青睐长相pp的。。。言归正传。政治我没有上辅导班,事实证明是明智的。自己把岳华亭的书看了二遍,做了遍陈宪奎2000题。(很多人说这本书不好,不如任汝芬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比较基础,还是可以。)然后看了遍真题。因为我的英语一直很好,所以英语一直没怎么复习,每天就两个小时,先是吴咏麟的100篇然后是石春桢的200。后者的我发现选项太简单后来就光看文章了。后来又做了一本红本的人大内部资料80篇。我觉得这本资料非常好!难度和考研差不多,选项很难。10月以后光作真题了。到11月作了二遍。中间穿插了新体型,作文,完形的单项练习。专业课从暑假开始,但是暑假基本上看起耍的,没怎么背。开学以后有点紧张了开始认真看然后开始背,背了一遍。幸好财大考政经和西经。政经我学的好,西经也还可以,因为上的许涛峰老师的课,印象深刻,克克 克克 业业地学。(原谅我忘记了这个字怎么读)11月中旬以后到考研前,一直没看过书。考研前还跑去一个公司面试了,现在还在等待中。考试经历 我在财大南二门外面的招待所,还可以。60/天 就是被子超薄,好冷。 考试前还拼命k书了一晚,结果政治还真的被我猜中几个知识点,开心。然后一看论述题,真开心哪,这出题老师分明就偏爱咱们经济类考生啊。好几个题都和经济有关。我个人觉得今年的题那些考研机构发的大堆资料估计是没什么用的。答题的时候很认真地把字写得很好,然后提早一个小时多潇洒地交卷了。中午睡了一会,起来的时候还觉得没睡醒。然后晕晕地开始考英语。我做题的顺序是这样的:阅读 作文 翻译 新题型 完形 基本上是把我最有把握的先做了,后面二个每次做都没什么把握。阅读用了55分钟,作文一个小时,翻译20分钟,新题型半个小时。(T.T 后来对了下答案好像对了三个还是四个。我做的最差就是那种选择搭配的题。)完形十几分钟。做的时候觉得完形没底,对了答案以后发现还不错,错了4个,和平时做真题差不多。同学帮我对了阅读的答案,据说错了4个。所以我想英语应该是考的最好的。第二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折磨。数学选择填空简单,大题不容易。有道题我完全不会做,后来交卷前5分钟灵感来了答了一部分出来。概率最后一题第一问做了,后面的一时没想出来也没想明白。还有道证明只做了一半。一切罪恶都起源于一道线性代数。该题计算量比较大,我第一次作对了,后来检验发现答案不一样。在那题上耗了半个小时。所以数学基本上是一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科目。只要基础好,勤奋,一定可以搞定上120。(如果基础不好就要更加勤奋!)下午专业课的题普遍感觉比较简单,最后一题考试前一晚被我视为重点,可惜精力有限,只记得前面一半。然后也很认真地把字写好~~~提前一个小时交卷,好好地郁闷了下98考室的考生。嘻嘻。总结:考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坚持和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句话很稀松平常,可是能做到的人不多。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有些人数学忘做一张卷子,我觉得还是紧张所致。希望大家眼光放远一点,不要都想着考川大。努力去北京上海的好学校,那里机会。最后祝经济学院02级的学生新年快乐,万事顺利~!(

我是经济学专业,想考研,请问有什么方向以及应该怎么准备?

彼所小言
官治其职
经济学考研如果不是跨学科的话在初试很有优势,毕竟好多经济类的初试考经济学。一般经济类的有金融,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如数学成绩不太好,也可以考虑考一些行政管理,法硕之类的。教育部首次明确考研复试成绩占30%至50%[日期:2006-04-27] 来源:考研信息员 [点击:14 次]【评论】【论坛】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吕诺) 教育部18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了研究生复试权重,首次明确复试成绩要占总成绩的30%至50%。 目前,约40万考生正在走进高等学校参加研究生复试。教育部今年在复试之前举行了2006年度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并发出《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着眼于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设,全面、系统、科学地规范了研究生复试工作.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介绍,指导意见加强了复试制度建设,强化了复试的地位、作用,首次明确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确定复试工作由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二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查。指导意见形成了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专业考试重在考察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考察范围更加全面,不仅是专业素质,而且包括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如事业心、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等等);考试的形式、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更加多样化,如笔试、面试、实验、心理测试等。 指导意见强化了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在原则规定上强调了“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具体操作规定上,明确“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并由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 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实行三公开:即复试要求公开、办法公开、结果公开;要求招生单位统一制订导师、专家遴选和工作规范,并对所有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纪律培训,使每一个人明确评判标准、规则、程序和纪律。为加强监督保障,指导意见提出实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并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畅通,广泛接受考生、社会监督。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招生单位要组织复议;对违纪违规人员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据4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18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了研究生复试权重,首次明确复试成绩要占总成绩的30%至50%。 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教育部出台的这项制度各方反响不一,笔者查看了网友的评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期待者有之,担忧者有之。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大改革能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还尚待实践的检验,笔者无意妄加评判,只是有一个问题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次研招改革是否过于仓促? 首先,改革所选择的时机不合适。据介绍,目前,约有40万考生正在走进高等学校参加研究生复试,而恰恰在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项这样的改革,复试成绩要占总成绩的1/3甚至一半,这种政策突然调整,必然会打乱当事人的预期,给当事人带来影响。许多原本对复试没有给予太多重视的学生,必将占据劣势,对于他们而言,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其次,改革所应有的监督保障措施是否完善让人心存疑惑。尽管有教育部官员介绍了4项配套保障措施,如有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提出申诉,学校或招生单位要组织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组织复议,但研究生复试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笔试中都能屡屡发生教授透题、照顾本校考生的事件,更何况像复试这样主观性比较强的考试呢! 笔者认为,出台一项改革措施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仅凭少数人意志,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什么时候改就什么时候改。改革方案出台之前,要给公众充分的讨论空间。改革时,要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整体、科学的考虑,否则,改革将经不起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