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统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具有自己独立3337626138的思维形式和研究特点。表现如下: 一、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最基本的研究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具体地说,是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等,去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测事物发展的前景。 但应注意,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数学上研究的纯数量,它不是抽象的数量,它是以现象质的规定性为基础的,是带有一定具体内容的数量。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辨证统一,没有质也就没有量。 例如:要了解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工业。所谓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制造工业。然后要确定重工业产值的含义和统计口径以及哈尔滨市哪些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这些都是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怎样搜集、整理和汇总重工业产值资料,最后才能得到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的具体数值。 二、总体性 总体性又称大量性或综合性。统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而不是少量或个别现象,它是通过对个别事物大量观察,占有丰富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例如,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这个数量反映的是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总的平均上涨水平,而不是指哪一种具体消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水平。而要对这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情况进行调查,就必须先对每一种个别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汇总综合,从而达到对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总体认识。 统计研究并不排除从个别现象入手,但统计研究个体是为了综合个体而认识总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认识总体。例如,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逐一登记了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等特征,但人口普查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关于某个人的特征,而是为了通过对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关于我国人口总体的特征资料,从而达到对全国人口现象总体的认识。汇总后结果显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从总体着眼,从个体入手,体现了统计工作中总体和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通过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其定量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而定性使其在客观上就有了社会关系的内涵。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这些都体现出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社会性。 四、变异性 又称差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口有多有少,居民的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住户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升有降等等,正是各单位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才需要研究地区的人口总数、居民文化结构、住户平均生活消费水平等统计指标。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无需进行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无需进行统计调查研究。 五、具体性 统计研究的总体数量是一个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限定的数量。如利润额800万元,在团结看来,它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数量。如果说2004年12月某企业利润额800万元,这就是统计中所说的具体数量了。可见具体性就是指在时间、地点、条件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统计工作虽然是研究具体的数量,但为了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以抽象方法为手段,以具体数量为目的,体现了统计研究中具体和抽象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