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学考研有哪些学校可以选?我的实力一般,谢谢。

红河劫
望日莲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群英荟萃,名 师云集。现有教授53人,副教授57人,海外一流大学博士占比超20%,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受聘名誉教授。经济学院是中国最知名的培养政学商精英的摇篮,是有志于学习和从事经济管理事业的中国学子的最 好家园。在校学生规模逾2000人,其中本科生约100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博士生近400人,海外学生约150人。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学院现有全职教师、兼职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余人。拥有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中国保险与社会保 障研究中心、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产业与文化研究所、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信用与法律研究所、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经济史研究所等17个校级、院级科研机构,承担着大量的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省部委和国内国际著 名机构委托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取得了优卓成绩。学院创立了中加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约克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 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诸多国家的著 名高校和知名学术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受国务院委托举办过26 期中加联合培训中国对外开放领导干部班;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与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一些高校进行学生交流互换、双学位培养等合作项目。近年来学院多次举办百人以上高规模国际会议,派出70 余人次教师出国访问和学习进修,每年接受30 余名外藉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已实现从“经济学院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经济学院”的跨越,并向着“跻身国际一流经济学院之列”的目标坚实迈进。4、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学院积极开拓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施“学术品牌战略”。先后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举办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特别是邀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国际顶 尖经济学家参与,始终贯彻国际化这一主线,学院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高地,学术声誉日益增进。目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正昂首阔步朝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迈进。5、中央财经大学6、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现设有:经济系、世界经济系、国际金融系、公共经济学系、保险系、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金融研究院等八个建制单位,1个“985工程”创新基地,28个研究机构。全院教职工173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49人。经济学院拥有强大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近年来在国内理论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学术梯队完整,教研经验丰富,其整体实力在国内经济学界处于领先地位。7、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8、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30年代由著 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务长时,就设立了经济研究室。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设立了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80年9月,复校两年多的上海财经学院成立了经济学系。2000年4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成立。9、西南财经大学我院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在商界、政府和学界等各行业有影响的优秀人才,是我国经济院系的领头羊之一,同时也名列西南财大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学院之中。我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全国经过大学院系调整后组建的四川财经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最初由陈豹隐、刘诗白、罗像谷、李运元等教师组成,承担全院各专业政治经济学公共课程的教学研究任务。1956年经济史教研室成立。1959年设立政治经济学专业,在全国财经院校中率先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1960年成立政治经济学系(我院沿用此名直至1985年更名为经济学系),迈出了学院建设的坚实步伐。在我院的历史上,著 名经济学家、中国第 一个《资本论》中译本的翻译者陈豹隐教授,著 名经济学家彭迪先教授等都先后在政治经济学科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研究和传播开展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由原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系和国民经济管理系合并重组而成。现有教职员工74人,其中教授26人(含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19人,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教辅人员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52人;有24人曾经或正在国外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

经济类考研选择院校专业

卢沟桥
而颡颡然
:考生来对经济学类专业报考自需求偏大,而经济学也确实是考研的热门之一,其中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等还是报考人数相对较多的。 金融学是目前经济类考研中最火的一个...就金融学专业,毕业后想在江浙一带工作,建议你在中财、上财之间内考虑。今年的校园招聘容,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好像只在中财、上财、浙江大学这三所进行,浙商银行除了浙江本省高校,也就中财, AMT GROUP去了清华、浙大、中财、上财、江南大学五所。这些,你可以到校园招聘资讯网亲自查一查,看看银行就会选哪些目标高校。 中财的金融学优势在于它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银行界的影响是难以撼动的。再就是由于招生人数较多。上财的优势在于上海的金融城地理优势,还有就是学校宣传的那一批海龟。 如果选经济学专业,厦大、上财;金融还是考虑中、上财,毕竟将来进入金融界混是要人脉的。

经济类考研有哪些热门院校?

东西南北
陈立
经济类考研热门院校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6361有哪些? 选择经济类考研方向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几乎总是各类考生人数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其实,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对这方面的人才越来越重视,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考生对报考经济类院校的热衷。 经济类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目前将有13大类的紧缺专业人才,其中包括金融、物流、会计、法律、保险、商贸、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选择报考经济类院校的同学不容小视。 而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会对自己的将来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创新平台建设已跻身国家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特色学科:会计学、经济思想史、财政学厦门大学:近年来又有一批有海外留学经历、导师均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轻名师加入,使得经济类研究生培养形成" 传统+现代" 相和谐的互补学习平台。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专门史(经济史) 复旦大学:经济类学科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1+1" 交换交流互补研究班就体现了精髓所在。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浙江大学:积极汇聚政府、行业、产业等方面的资源,开创了" 企业实践+ 科研" 双向互动培养模式的先河。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在经济类学科人才的培养中形成了" 中国+ 世界" 的独特视角,实行聘用国外著名学者客串带班制度,使得全球化在学科内部得以实现。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经济思想史、区域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其地处西部经济中心成都的地理优势,使其经济培养又极具西部特色,深入调研农村经济的" 基地化" 培养模式将这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特色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在经济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中推进多元化导师队伍,实行复合导师制,这在众多经济类院校中独树一帜。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含保险学)。 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观念,大力开拓对外交流的途径。采用双语教学。特色学科:西方经济学。吉林大学:教育特色可以概括为" 第一线、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特色学科:数量经济学。湖南大学:经济类学科是在坚实的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形式具有严谨的理性化色彩,授课方式具有模型化特色。特色学科: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经济学学科领域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按照" 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的原则,顺应专业的发展趋势,大力整合资源,力图培养创新型经济人才。特色学科:金融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江西财经大学:结合江西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学习历史结合起来。特色学科:金融学、统计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深圳大学:养原则为" 宽学识基础,与就业零距离,应用学科与理论学科兼容,以应用学科为主".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一般学科统筹建设。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以系列讲座" 学术沙龙" 为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特色学科:财政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类学科的建设中探索建立了" 以学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 的管理运行新机制。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文化中兼具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用法治机理实行教学的" 法式管理" ," 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类学科建设有三大优势:师资、影响力和农业优势,具有专业化、实用化、国际化的特点。特色学科:产业经济学。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经济类学科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体系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地位非常适应。特色学科: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南京财经大学:其经济类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 一流化" 的使命和定位、" 名师化" 的文化底蕴、" 独特化" 的经济追求上。特色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长春税务学院:是我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税务本科高等院校。特色学科: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大连大学:经济类学科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服务面向定位,即面向辽宁、辐射全国的发散形式定位;主动服务与地方互动双兴的交流式培养;凸显旅游城市的经济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经济型人才。特色学科:世界经济。集美大学: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罕见的" 地域化" 特色,专注于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科:国民经济学、财政学。华侨大学:在培养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方面形成自身" 华侨" 特色,内外兼修。特色学科:数量经济学。兰州商学院: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财经类院校。特色学科:统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西安财经学院:独特的"紧缺式" 经济类人才培养颇见成效,对以后经济类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特色学科:统计学、财政学。贵州财经学院:目前贵州省唯一的省级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特色学科: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经济类的专业有些事大同小异。你想继续深造,建议选择以基础学科为主的专业,比如财政学、经济学等;应用型的专业就业范围较广,如会计学专业等;如果你对自己的分数没有信心,可以在边缘学科上选择,比如,今后想在金融学方面有所发展,可以选择财务管理。 第二、对近三年专业" 冷、热" 的了解。高校专业" 冷" 与" 热" 并不代表专业的好坏,更不能代表就业的冷热。因此,考生不要盲目跟风,最好作适当的规划,A、B、C 类地区的经济类院校或者专业都应该考虑,这样录取的几率会更大。 第三、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会迅猛发展,并有可能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这无疑会给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带来的就业机会。这一切带来了经济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第四、经济类专业非常诱人,其从业者多是" 白领" 或" 金领" ,工作条件好、收入待遇高,受人尊重和羡慕。但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法学等专业初次就业率不足80% ,而且不少人并没有从事相关职业。当然,这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高回报必有高风险,要追求高收入的职业必然要承担找不到此类工作的风险。好专业势必报考者众,且该专业连续多年都是热门中的热门,积蓄的人才也日益饱和,考生在选择时要多加分析。 由此看来,专业以及院校的选择也要求了考生的预见性能力,要敢于冒险,又要稳中求胜。

2017年考研,但是还不知道选择什么考研的学校,关于考研择校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于谦
举报者
  考研择校就好比过独木桥,一个不小心就会失足,所以考生要慎之又慎,读研之路能否顺利,就业大门是否大开就看你如何去选了。下面关于择校,有以下建议,希望同学不要在纠结,勇敢的选择学校吧!  1、全国所有的研招机构档次一般有如下的几大类: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例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等。名校的概念大家都比较清楚,这里就不再详说了,近年,名校热已成为研究生报考的另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希望通过考研这条途径,实现自己的名校追求,同期也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就业去向选择的几率。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具体信息,大家可以通过相关网站上查找。  2、要理性  对于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一定要理性,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年实际情况确是考生“扎堆”的现象仍然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例如,去年报京61所研招单位的考生中,报考“人、北、清、师”这四所传统名校的约占了全部人数的1/3,这种现象越来越激化,学生只是有增无减,我们建议考生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考研大军的人数上的竞争压力。  考生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层次须与考研实力相符。最好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力所能及的专业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考分数要求高一点、质量好一点的学校。这样才会使你更加努力地复习。  考生在衡量选择报考院校时,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尽量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几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  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此外还要看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确定院校及报考方向时,考生要注意如下问题:  1、收集和分析所要报考院校和专业的情况。包括招生情况,即报考和录取的人数。每年有部分考生单追求名校、热专业,不考虑院校录取的实际比例及竞争情况,盲目跟风,最后由于报考院校及专业不符合个人能力,败下阵来,甚是可惜。所以,提醒考生尽量准确定位院校和专业,量力而行。  2、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3、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另外,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的单位不过100所。其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无疑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在院校定位上,除了网络信息和外界的书面信息以外,校友资源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年有不少考生在回忆当初确定院校时表示,自己曾借力于曾经的校友,得到了最准凿的报考院校信息。  3、忌盲目  如果确定自己要报考,那就下定决心争取胜利吧。不过,考生应参照以下因素:该院校专业的报考情况、未来发展及就业情况、该校研究生培养侧重及专业水准、并结合个人综合实力与经济能力做出理性的决策。  考生要考虑个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能力。读研时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国家西部计划、强军计划,师资计划以及热门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些新增的硕士点。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总之,一方面要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完全了解对方学校。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梦想与实际相结合——总之,大家要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在走好第一步的基础上,走好第二步、第三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大家必定会迎来最后胜利的曙光。01先选学校还是先3433653334选专业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02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1)盲目追热门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2)混淆兴趣和志趣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3)拘泥于本科专业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03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考虑哪些点首先要搞清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04选定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首先分析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05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06如何确定要不要跨专业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其次是否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考虑你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07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小可爱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考研选啥专业?计算机,经济学,马哲和历史学我该选哪一个?

立德明道
柳也
经济学其实是个纯理论专业 但在国内目前基本上把他和金融混淆了真正做学术的没几个专马哲 能给属自己研究的空间其实很小 还是意识形态那套 历史 古代史就不说了 当代史避讳太多 能够解决的很少至于你说的 解决当代问题 导师可以考虑报考社会学 这个专业如果就报考难度 马哲最简单 其次历史 当然也看具体元宵了 北大之类的····呵呵反正看自己吧将就业与求知结合不更好吗?金融学专业深度解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加强。他们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到专业,因而对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金融行业。据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的分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前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同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和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跨专业报考金融学有优势吗?  虽然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金融类证书介绍一、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简介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简称CIIA)考试是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人员量身订制的一项高级国际认证资格考试。通过CIIA考试的人员,如果拥有在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和/或投资等领域三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历,即可获得由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协会授予的CIIA称号。自CIIA考试于2001年正式推出以来,全球已经有5000多人参加了终级考试,迄今为止,2800多名专业人士已经获得CIIA称号。随着各个区域和国家/地区协会的推广,CIIA将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考,并扩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一个更加广泛的全球CIIA联盟也将逐渐形成。 三、CFA概况介绍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有金融学博士点大学(28所):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湖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暨南大学 辽宁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所 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王牌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学习内容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数理经济学这个专业的以后考研朝哪个方向发展比较好

息息相关
其死可葬
  你好,数理经济学专业是对于本科来说是很好的专业,属于数学和经内济学的交叉学科容,很适合深造,可以往金融方面考研,本专业的统计学也不错(统计学在金融中应用也很大)。往金融方向考得话,除了金融学,还有金融工程和数量经济学可以考。考研的时候,金融专业的导师也比较喜欢工科背景的学生。金融和宏观经济,各个行业的联系都很紧,就业的时候金融行业的单位也比较喜欢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这种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  我是跨考生,本科计算机,研究生金融,去年硕士毕业,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欢迎交流。

关于考研天津财经大学、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如果考研这所学校有哪些专业可以供我选择?

功能
旋爱
1、从报考来说,基本上没有专业限制,所以都可以报考。如会计学、企业管理、金内融学等等。建容议去学校官网查看【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了解有哪些可能自己有兴趣又有可能考上的专业。2、硕士研究生分学硕和专硕(百度或研招网上面有很多介绍):相对来说专硕要容易一点,如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等。3、是否报班看基础、备考和经济条件。公共课报班不仅可以获得老师指导和复习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给自己一点压力。当然,也完全可以自己复习。即使报班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培训班上,因为复习还是要靠自己。4、打算跨考就一定要自信,同时肯定要全力以赴,毕竟考研属于竞争性考试,关键是尽早认真准备,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好好努力!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您提几条参考建议: 首先,你要搞清自己想要读研的目回的何在。多数答人都认为其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如此,若本科毕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虑先工作几年,等想充电的时候再读研也不迟。如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妨考虑先读研。 其次,你要考虑好自己的实力,毕竟考研和找工作会有些冲突。如果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不妨作一个两手准备,在考研的同时兼顾找工作。 最后,我想家庭的经济势力也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如果经济状况不允许,还是先工作较好。 希望以上几条建议能够给您以帮助谢谢你、

本科经济学考研选什么专业比较好

其大千里
牧马人
虽然经济学有22个专业,但是不同的专业也有其各自的特点,考试难度也有差异,整体上我们可以分为3433653935五类:(一)热门专业—金融学金融学在所有的考研专业中属于考试最热门的专业,整体具有考试难度大、竞争激烈、复试线高的特点。如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线是384分,这是最低分,如果你想考上就必须在390分以上才稳妥。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且近几年跨专业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逐渐增大,比如学数学、机械、计算机、物理、化学的,这类考试的共同特征就是数学普遍较好,而且很多知名财经院校也越来越青睐计算机、数学类考生。(二)性价比高的专业这类专业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等,整体上就业及发展前景不错,且考试竞争压力也处于适中水平,复试线整体上要比金融学复试线低20-30分左右。如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复试线是375分,但是数量经济学复试线345分,产业经济学335分。(三)非常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报考的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应用统计是属于经济学当中工具性比较强的专业,比较侧重数学建模、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比较适合数学基础好,或者本科是学数学或统计学的学生报考。这类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在大数据时代下,这种兼具经济学背景,又具有技术分析能力的人才是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偏好的复合型人才。(四)自设专业这类专业属于一些高校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结合当前社会需求,而特殊招生的一类比较前沿、专业性更强、领域更细的专业,比如上财的金融工程、央财的投资学、南开的精算学等。该类专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实用性很强,属于就业特别好的专业。(五)冷门专业像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等偏理论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好考。如果你只是想考上研究生,拿一个文凭,可以报考。如果你有读博打算的话,也可以报考西方经济学专业。

考研学校的选择

无死
死生同状
一、思索  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  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二、注意问题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对于考生来说,显然不能以专业的报考集中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取舍,集中度高低并不简单地代表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数量;二是专业是否是各个学校的大专业,如果本科生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多,那么报考的考生当然也多。我们知道往往报考考生最多的专业都是绝大数学校都设置的专业,而且是属于大专业范畴,因此虽然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三、建议  首先,建议选择喜欢的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从这个方面说应尽量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学习也很无味,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时,如果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在复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  再者,建议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通常也会上手更快一些。  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自身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这是两码事。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意志足够坚强,加上一定的客观条件,总是可以成功的。很多考上的朋友在本科时成绩都不是太好。这里的实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决定的你大概能达到的一个水平。  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  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请采纳。谢谢,但是能仔细看一下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