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知与故
攻博期间,得于对活性聚合机理3361303131的深刻理解,王博士开始设想是否可能将活性阴离子聚合原理,尤其是美国Akron大学Quirk教授新近提出的阴离子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基团转移聚合(GTP)原理,即生成一个快速平衡的“活性(free carbanion)- 休眠 (silyl ketene acetal)”体系,应用到应用更广泛、商业价值更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中。当时,王博士就设想,能否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建立这样一个类似的“活性(free radical)- 休眠 (R-X)”体系?什么是R-X?什么能催化R-X生成R 自由基?王博士一直在寻找答案。虽然此时Matyjaszewski 教授在多年研究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可控聚合中建立快速平衡的“活性-休眠”的概念,并从动力学的角度加以推导求证。其他世界著名的学者,如Akron大学的Quirk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Sawamoto教授,德国Mainz大学的Muller教授,也都认为快速平衡的“活性-休眠”体系是活性聚合得以实现的核心。这些观点,在他们发表的有关活性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包括基团转移聚合)的论文中都有所阐述。但,在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当时除了出现了没有很大商业价值的TEMPO控制下的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Xerox)外,因没有其它具体的实用体系,所有建立活性自由基聚合快速平衡的“活性-休眠”体系的设想都一直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1994年王博士婉谢导师Teyssie教授的挽留和当时世界上活性阴离子聚合界三位顶尖教授,即Mainz大学Muller教授、Akron大学Quirk教授和美国南加州大学Hogen-Esch教授的邀请,而选择前去位于美国匹兹堡Carnegie-Mellon大学Matyjaszewski 教授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王博士选择来到Matyjaszewski 教授实验室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篇Matyjaszewski教授和一位罗马尼亚毕业的博士后1993年在大分子上共同发表的关于醋酸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文章(A “living” poly(vinyl acetate) can be prepared using an Al(i-Bu)3: Bpy:TEMPO initiating system Mardare, Matyjaszewski Macromolecules, 27, 645 (1994)).后来发现该文中许多关键的数据是杜撰的,由此Matyjaszewski 教授的诚信度在高分子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倍受质疑)。但当时这篇文章让全世界所有从事高分子活性聚合研究的人包括王博士在内都非常激动,因为一是醋酸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二是要是醋酸乙烯能进行活性聚合,绝大部分烯烃单体均可活性聚合。因此,尽管Matyjaszewski 教授在邀请函中注明要王博士来顶替一个要回国的博士后从事他正在进行的阳离子活性聚合研究,来到Matyjaszewski 教授实验室对一直想在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内有所作为的王博士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