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计划经济

点对点
父曰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现高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分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扩展资料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包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计划体系”,另一部分是“市场体系”。“计划体系” 由一千家左右大公司组成的。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复杂、投资数量大,所以从筹备建厂至生产出产品,中间经过很长的时间。因此,大企业要求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有预测和计划; 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收益,就要控制产品的价格,一些大公司采取一致的行动,达成价格协定,这些被固定下来的价格可以长时期地被预测,同时,由于一个公司的价格又是另一个公司的成本,所以,成本也可以预测。因为在这部分经济中,市场竞争被 “计划原则”代替,实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这些由大公司组成的 “计划体系” 拥有广泛的权力: 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 控制产品销售量; 控制资本来源; 影响和控制政府。“计划体系”消灭了贫困,已不存在阶级对立,其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公司的目标不是最大限度利润而是稳定和增长,生产者主权代替了消费者主权。由于 “计划体系”存在着上述优势,所以它能凭此剥削 “市场体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体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到底有什么弊端? 能举例说明吗,谢谢

贱有
刘基
  大凡过来人,对计划经济的弊端都会记忆犹新。按道理讲,计划经济总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可为何一旦执行起来就乱了章法?多数的解释,是政府计划手段不够先进(如没有高智能电脑),信息反馈慢,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讲不能说错,但未免显得过于肤浅。难道有先进电脑,计划经济就可起死回生?  显现绝对不是。摆明的事实,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是最早拥有计算机的国家,当年在大学念书,我就学过他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什么投入产出表,什么经济运筹法,什么“影子价格”等等,高深莫测,神乎其神。其计划方法,不谓不高明;计划手段,也不谓不先进,可结果如何呢?经济始终还是不争气,国家最后走向了解体。  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必须从人性出发。他还说,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  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此一创举,不仅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通道,而且也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让经济学对研究政府问题有了用武之地。比如,运用经济学的“最大化原理”推断政府行为,我们就不难明白,计划经济为何会失败?同时也能理解,中国为何要选择市场经济。  1960年,布坎南出版了《公共财政》一书,他指出,政府官员的最大化利益与企业家不同。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而政府官员不是。由于政府提供的是公共品,不仅难以盈利,就是赚了钱,官员也不能据为己有。因此,官员不会去关心政府盈利,他们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威信与权力。正因如此,受其“威信与权力”的驱使,官员通常会挖空心思、不计代价地去扩张财政预算。  若不带偏见,应承认布坎南说的是对的。以往中国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各式各样的形象工程,其实都是最好的例子。形象工程,说穿了是官员为升官创政绩;而跑部钱进,则也是官员为了争取更高的威信与权力。俗话说,财大气粗。手里掌控的资金越多,权力也就越大。而麻烦在于,官员手里有了钱,就得找地方使,如此一来,盲目上马自难避免,重复建设想卡也卡不住。  要的是,下面官员往上跑,为何还真能如愿以偿?科尔内说是由于“预算软约束”。而我的看法,是因为上头的官员也是“经济人”。若上头官员秉公办事,也不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反正钱是国家的,下面的人也是为地方,这样钱给谁都一样,是赚是赔,对审批者个人无关痛痒。要是有人得了好处,那更是肆无忌惮,明知不该给的钱,也可能大笔一挥,把损失推给国家去承担。  计划经济失败,原因大抵如此。

计划经济有什么优点和弊端?(优点可以少,弊端字数越多越好)市场经济上什么?用政策来论证。再谈谈自己

窈者
仁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①能够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基本上保持平衡,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②能够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范围内,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取得最大限度的宏观经济效益,避免重大的损失和浪费。③能够根据一定时期内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重点建设,克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④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发展科技、文教事业,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组织科技攻关,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和推广国外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并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人才,从而在有效地实现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组织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⑤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情况和其他条件,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发挥各个地区的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状态。⑥能够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矛盾和进行调整,避免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⑦可以同商品经济结合起来,形成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既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又能使它富有生机和活力。但是,要把这些优越性,从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把计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要有一个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包括合理的计划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的弊端* 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阶级专政。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如苏联、古巴、朝鲜就是日本也是一样。亲,谢谢你的耐心回答。但是可不可以再说说市场经济?一定要有例子来论证!(⊙o⊙)哇,挺多要求的。现在小学生也都是上网做作业了。你是不是也在做作业呀。这种例子太多了,前一段时间的兰州拉面限价就是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什么要对一碗面的价格提出限制?缺乏理性思考的人,以为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其实,真正能够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是市场竞争,而不是政府。如果政府部门一方面限制竞争,另一方面又说要保护消费者免受卖家的剥削,这是不合逻辑的。政府限制价格,餐馆可能减少数量,降低质量,消费者最终得不到什么好处。更糟糕的是,一旦拉面的价格由政府来规定,就可能变成政府部门寻租的一种办法,比如给面划等级,哪些餐馆一碗可以卖到4块,哪些可以卖到6块,等等。这样,餐馆老板就要找当官的走后门,腐败现象就来了。再比如住房。因为房价高,老百姓有怨言。于是,政府出台政策,修建经济适用房,甚至还有限价房。很多人以为,这样就能解决普通人的住房问题。但如果这些房子的市场价值很高,谁能得到这些房子,就等于是得到了一大笔补贴。谁能拿到?除了极少部分是通过排队、熬年头筛选出来的普通人之外,大部分都分给了那些有特权、有关系的人,如政府官员和他们的亲朋好友,普通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帮助低收入者的最好办法是直接给他们货币补贴。还有新劳动合同法,其中的一些条款也表现了对市场高度的不信任。新劳动法在合同雇佣、解雇条件中作出了太多的限制。这对中国的普通劳动者有好处吗?不会有好处。你在雇佣工人、解雇工人上条件限制越多,企业就越不可能发展,工人找到工作就越难。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从各国的经验研究可以知道,很多美其名曰保护劳动者的法律,结果受到最大损害的正是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推动企业间的竞争,竞争越充分,劳动者就越能得到公平待遇。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受歧视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个不是问题了?因为市场竞争。T^T是历史老师让我们全班写论文,我写不好,就上网查资料。谢谢你,例子可不可以是历史上的?一定把你纳为满意答案历史上的也可以。但是这个最好是现代的。现在人讲现代事才容易懂。 拿个采纳真心不容易啊。我读书年代要是有网络就好了。你们真是走捷径的小伙伴。可是,这是老师要求的。(T ^ T)用政策来论证好好读书吧。实力是靠自己去挣的。我不懂你们都教了什么。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给你那么多例子了。你就利用起来就行了。 非要一字一句照搬呀??例子是政策的体现。可以反应政策的本来面貌。不知道政策就看看书上教了什么,或者是国家又出来了什么政策。话说回来,你都上网发问了,去找政策真不太现实。上面那些都有好多政策在里面了。对不起……我只是担心被老师再罚重写而已……对不起……

现在世界上的计划经济国家有哪些

中居
笃于时也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现在经济学学生的主要教材的撰写人,保罗’萨缪尔森已经回答了这一争论: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完全属于指令经济(计划)或自由放任经济(完全市场)。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指令经济成分的混合经济。从来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尽管19世纪的英国几乎没有政府干预。 他们都是混合经济。只是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的比例教大。朝鲜本来就是一个被世界边缘化的国家。(中国也是帮凶),它几乎没有大的企业,没有世界级的高校,但它并不是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和分配的,它们也有超市,也有市场经济。他们就像当年的中国,被西方国家经济封锁。更为甚者,连我们都在与它扯清关关系。我2年前的老师就跟我说过:朝鲜其实和马尔代夫的处境差不多。 如果是你的教授问你这个问题,那他应该看到的是前10版的经济学。(现在已经18版了)。如果是你自己研究,那它是混合经济。那么照你这么说,其实世界上已经没有纯粹的计划经济国家了?同样也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是的。你可以仔细回味一下他们的定义。

请问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如何划分?

八年七旱
复见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 计划和市场哪一个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讲:计划经济: 是一种以权力集中为供给导向的经济,一切依照计划进行,对资源进行强制分配,讲求公平,缺乏效率。市场经济 :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一切依据需求来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满足需求,资源是依据市场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的,讲求效率,相对来说公平不够。”区别: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计划经济利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2、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消耗自然资源的,是一种环保经济。 3、贫富差距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身份等级差别也较小 弊虽然计划经济尚未摸索出形成价格的最佳机制,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如MIS,ERP,网络投票)等的发展,计划经济很可能得以成功运行,迄今人类在这方面的实践不仅不不足以否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相反为其更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计划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从1990年初期开始,就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实行公有制就要强制地剥夺一切人的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就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纪律性和螺丝钉精神,服从分配按计划完成工作;基本人群要终其一生在一个单位工作和生活,以便于安排工作计划和生活物资的供应计划。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要按照五年计划所规定的项目进行生产和科学研究,必须按计划使用资金。在前后两个五年计划中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发现和新发明,要在制订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考虑是否纳入计划安排资金。 适应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国家,必须是中央高度集权的、有庞大官僚机构来制定和执行经济计划、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来镇压一切反抗言行的国家。这样的政治体制与人类追求自由和人权的本性相矛盾,就要求人们长期进行思想改造,要求人们做党的‘驯服工具’,‘一生交给党安排’。这样就使人们长期生活在极端压抑之中;国家机构越庞大,关系越复杂,办事效率越低。关系人民的事情经年累月得不到解决。这样就使人们生活在层层累积的不满之中。生活在压抑和不满中的人们的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官吏必然是选拔的,因此结党营私贪污腐败越演越烈在所难免。权力的高度集中极易产生刚愎自用、昏庸无道、为所欲为、乱杀无辜的独裁者。这些都在这些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市场经济利与弊第一个例子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它是改革中“计划”与“市场”之争中的基本问题。现代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关于市场价格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最基本的理论参照系。这一理论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受管制的价格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调节供需的作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个人的自利经济行为通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可以达到社会的经济效率。它对于以市场取代计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无论是评估以往改革的路径和目前的改革措施,还是提出新的政策性建议,凡是探讨资源配置问题,这一理论都是讨论的基础。我国在50年代中期的改革尝试,由于缺乏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的认知,单纯强调行政性放权,结果导致改革尝试的失败。到了8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市场价格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改革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已经确立之后的今天,各种扭曲价格、限制竞争、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政府政策仍然层出不穷。诊断这些政策的后果、提出改进的方法,都离不开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这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看上去尽管很抽象和不现实的理论参照系,在研究中国的改革时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第二个例子是90年代成为中国深层次改革热点问题的企业问题。一般均衡理论是关于价格的理论,不是关于企业的理论。7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同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的产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现代的企业理论以激励问题为出发点展开对企业内部经理层、大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调节机制的分析,而基于这一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很多现实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律。这些现代经济学中正在蓬勃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以及分析方法在80年代末、90年代被及时地介绍到中国,对于研究中国的企业改革非常有用,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同发达经济中的现代公司模式接轨,所以现代经济学对发达经济中公司的研究有助于在比较中发现中国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远见的政策性建议。另一方面,考虑到转轨中的企业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自身特性和所处环境上的重大差别,而这些差别又不易在短期内消除,已有企业理论中的现成结论便不可直接套用了。但是其中的分析工具仍然有用,因为它们抓住了具有一般性的企业问题的本质。运用这些工具,对已有的模型做出修改,加入特殊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比如企业所有者不全是私人,产权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合同和法律无法被有效率地和公正地执行),就会得出既符合中国现实又有分析深度的结果。这样就可把对转轨中的企业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对症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这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关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国的改革或可被直接应用,或可被修改和发展后运用。第三个例子是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及对经济影响的问题。这是较前两例――市场和企业――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因为政府的行为对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企业活力的展现都有着基本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同于前两例的是,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研究相对有限,远不如对市场的资源分配和企业问题的研究那样深入和成熟。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以法治为基础,政府的任意行为受到法律约束,使得它不易侵犯产权和限制企业的自由组建和发展,而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提供公共品,如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而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的情况非常不同:通过建立法治来约束政府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完善法治之前,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对经济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方面还不在于提供传统的公共品,而在于政府对待本地新兴非国有企业的行为是“养鸡生蛋”还是“杀鸡取卵”,这往往决定了某地经济活力的程度。哪些因素决定地方政府的行为并进而决定地方经济的衰盛无疑是转轨经济提出的新问题,而现代经济学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现代经济学提供了有用的视角,即地方政府官员同其他经济人一样其行为与所提供的激励紧密相关。同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可以被借用,比如,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中的集权、分权利弊的模型可以被用来研究政府组织内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激励和行为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评估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并进而解释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甚至各国经济表现的不同。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在80年代实行的中央向地方放权和财政包干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和它们所管辖的地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众所周知,财政包干制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伴随中央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但另一方面,它给予地方政府很高的边际财政留成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行财政包干制期间,地方政府的边际财政留成率越高,其财政激励就越高,它们的自身利益与本地的经济繁荣就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表现出更愿意帮助和支持而不是阻止和扼杀本地有活力的非国有经济,结果本地的非国有经济发展越快。这与90年代俄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俄国的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几乎不挂钩,地方政府没有财政激励发展本地区经济,相反却不断骚扰、掠夺新兴的私有经济。俄国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阻碍新兴私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这一例子说明了即使是研究那些中国改革中特有的问题,也可以借用现代经济学中为研究其他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反过来,不仅转轨经济和中国改革的现状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意思的素材和经验数据,而且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转轨和中国改革还丰富和发展了现代经济学。由于政府行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转轨经济中最突出的和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近年来转轨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而转轨经济学的这一研究也影响和刺激了经济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它对发展经济学有直接的影响——毕竟在制度环境方面发展中经济与转轨经济有相似之处——比如推动了研究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它还引发了90年代形成的一些新的经济学(包括金融)的研究热点,比如比较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并分析它们对政府行为、企业融资和经济表现的影响,而这些都不是以往研究的焦点。由此看出,对转轨经济和对中国改革的研究的确也会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

莫里哀
猎人
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

其大千里
结驷千乘
市场经济,当然是市场经济.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主要区别有: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再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这我是支持的。但是对于人类历史上已经产生过的计划经济,进行一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我以为,现在的经济学家一提到计划经济,说的就很不对,不是当年计划经济的那个样子,没有把当年计划经济的真实的运行图象给描述出来,这是无助于进行研究的。 这是中国文科学术界研究的恶习,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已经被定义成“坏”的,则怎么攻击怎么造谣污蔑怎么丑化都是对头的。而理工科的思维,则是不去管它的“好”与“坏”,只是研究一个系统结构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比如说吧,现在的一些上层的经济学家,甚至能够在中央电视台就这样污蔑计划经济,说计划经济是连你一天抽几根烟都安排好了的。但这明明不符合事实。比如说,我当兵的时候就有津贴费,那津贴费买什么,是我可以自作主张的。当时班里的战士主要是将津贴用在抽烟上了,而我则不抽烟,到现在也不会抽烟。而抽烟的人也有抽得凶的和抽得不太凶的人,在这方面,当年的计划经济并没有去设计每一个人每天要抽多少烟的。 当然,这些经济学家可能认为,反正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反正是被否定了的,既然否定了,那么怎么污蔑丑化都是正确的。而我认为,一个严格的搞学术的人,是不应当如此的。事实的真相是怎样就是怎样。比如一个人如果只杀了一个人,那么就实在地描述他只杀了一个人,没有必要将他污蔑为杀了一百个人。“这有什么区别吗?反正他是要被判死刑的”,搞文科的人就这样天真地睁大了眼睛这样问。当然有区别,区别就在于了解事实真相如何,建立严谨的学术作风。如果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计划经济的弊病所在,则也就更增强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否则的话,人家看到你在造谣污蔑,反而会导致怀疑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就是一个“申请-批准”的机制,也就是说,下面的人申请,上面的人汇总,汇总之后安排计划,将各款项下拨。 比如我当年在军队是雷达修理工,雷达的部件坏了,比如磁控管坏了,这是很贵的东西,因此从仓库里领,因此就要申请,就要领导批准,一个领料单有三个人签字后,就从仓库里领到新的磁控管给雷达装上。在这个过程中,事先是没有办法计划磁控管是什么时候坏的。 而仓库里发现磁控管的库存少了,就向上级打报告,要一笔经费,去厂家把磁控管买回来。而厂家也向上级打报告,要经费生产磁控管。 和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是更加灵活的,是“投资-回报”的机制。即投资者发现什么东西有市场,就自行决定投资生产,生产后的产品投放市场,获得利润。 打一个比方。假设一个地区缺少澡堂,如果按计划经济的办法,就是那个地区的头儿注意到了这一点,或者群众向头儿反映了洗澡难的情况,因此头儿就向上级打报告,说要申请多少多少钱建一个新澡堂,获得上级批准后,就实施施工。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于,那个头儿是个官僚,注意不到这一点怎么办?如果这样,那个地区的洗澡难就总也解决不了。那么,头儿也要洗澡,如果头儿的洗澡是在专门的特殊的澡堂,他就有可能关注不到群众洗不上澡的问题。苏联就是这样的毛病,那些当官的都属于特权阶层之后,当然就不关心下层人物有什么需求了。而毛泽东的解决办法就是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和群众的生活基本一样,没有专门的干部使用的澡堂,如果这样,当官的自然洗澡也难,他也无权专门解决自己洗澡的问题不解决群众洗澡的问题。不过这里有一个“等不及”的问题,即当官的生活要和群众的同步地上升,当官的受不了,等不及,因为经济的发展年增也就是百分之几,而人家好容易当上了一个官,总是想要享受一些特殊的生活。 而市场经济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得多,某投资者注意到办澡堂能够挣钱,于是就自行投资办了澡堂,这完全是他的自作主张,不需要向上级申请。 市场经济有许多事情都是无须向上级申请的,比如饭店打算炒什么菜,工厂打算开发什么产品,都是自作主张的,根据市场的行情进行生产的,因此就灵活得多。但是一个大公司的内部,“申请-批准”的机制也还是存在的,所有的下层的申请,最终需要上层的投资者或者投资者集团所研究和批准。 讲到这里,市场经济的好处已经很明显了,而计划经济的弊端也很清楚了。但是,还没有研究完。下面我要讲讲计划经济的“好处”和市场经济的“危险”了。 市场经济的潜在危险,就是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的突然性的崩溃。而计划经济则不会有这个问题,计划经济能够做到“永远发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也还是来打一个比方。 就说住房这件事情。我们知道人的住房可是一件大事情,花的钱也很多。许多人留学到美国,也要花很大的力气,通过按揭来分期付款地买房。可以说人这一辈子如果有房子住,那是很幸福的事情。 那么,如果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则仍然是“投资-回报”机制,即投资者注意到了房地产的行情,因此投资盖房,然后出售给消费者。而行情则是根据有多少人有钱购买房子而确定的。但是,完全有可能是这样,就是所有人都是需要房子的,缺少的只是买房子的钱,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一方面社会上的穷人缺钱根本就没有房子住,而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的行情不好,大量的房子卖不出去,形成经济危机。 而如果按计划经济的办法来,则是“申请-批准”机制,即领导注意到了群众没有房子,就向上级打报告申请建设房子,上级批准后,款项拨下来,房子就建成,群众就入住。 但计划经济是这样,上级批准的,通常总是比下级申请的要少。比如下级申请每个人四十平米的住房,而上级只批准二十平米的住房。这在原理上也很简单,就是生产能力不够,物质并不能够都用在住房上,而要统筹安排,其它方面也要用钱。 从这个例子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是“永远短缺”的经济,即永远是什么东西都不够的。就说现在,如果想象中把中国现在的社会改成计划经济的社会,那么下级给所有人民每人申请一百平米的现代化住宅?那建筑公司忙死也干不完。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是永远有活干,因此工人永远不失业,物质也永远短缺。就算生产力的发展真的到了每个人有一百平米的现代化住房,可是下一步每个人要申请五百平米的住房呢?建筑公司不还是要忙死吗? 另一方面,我以为计划经济在未来的时代,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是,未来的时代有可能有超长远的投资。超长远的投资是市场经济不可能通过反馈来实现的。 比如说,制定一个跨度达三百年的工程,从远处的一个星球引来大量能量,有任何资本家会想到干这样的事情吗?当然不可能,除非他能够活一千岁,如果他只能活一百岁,就不会对三百年以后才可能开始挣钱的工程感兴趣。 其实,现在也有超长远的投资,比如说航天工程,一开始是根本不挣钱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挣钱,这也没有办法用市场经济来进行调节。 还有就是公共投资,比如说建立一个地球的空气净化工程,使得地球上的空气都很干净,但这么一来所有人不论穷富都能够享受得到,这也没有办法通过市场调节,使富人吸好空气穷人吸差空气。 再谈上面的“申请-批准”程序中的官僚主义弊端问题,即负责申请的官员和负责批准的官员们偷懒的问题。我以为有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来解决问题。已经存在过的计划经济,是没有计算机应用的计划经济,因此全靠人脑计算,是忙不过来的。而计算机是没有什么官僚主义的问题,每个人要想获得住房,服装,食物,等等任何物质,在网络上直接申请即可,计算机程序编制好了就不会偷懒,按即定的程序进行汇总和统筹安排,发出生产指令。 也就是说,我以为遥远的未来的计划经济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全面的实现和管理。即那个时候是没有官僚的,计算机完全取代了官僚,因此没有特权阶层。在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能够向计算机发出自己需要什么物质什么服务的申请,计算机按即定程序通过统筹安排来应对申请,或者批准,或者拒绝,或者部分批准。而代价就是,计算机向每个人发出“劳动”的指令,任何人的上班,也是按计算机的指令来进行,而计算机根据你的劳动效果,来决定你对于自己的生活上的申请批准到什么程序,即“按劳分配”。 那么,人类受计算机控制是不是很可怕?其实也不会可怕,计算机的程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还是人类的产物,人脑的延伸,有什么可怕的呢? 上面的设计中要每个人服从计算机的指令,这专制的味道过大。那么修改成这样,就是每个人可以从计算机中“寻找”劳动指令,以挣取自己的“分数”,这样一来劳动就成了网络游戏。比如说其中有一个选项是到大西北的山区去工作两年,但是获得的分值则是在普通大城市花上十年也搞不到的,则也还是有人会去。这种“分值”不是由交换获得的,而是由计算机根据总的系统工程的计划来设定的。 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游戏社会”,劳动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挣取分值,但是提出的申请和分值有关,却不是特别紧密的关系,一个人就是没有分值或者负值,也是可以提出申请的,一般的生活用品计算机都是可以满足的。人类的游戏天性一旦被开发,则劳动就真的成了“生活第一需要”了,就如现在的一些上网迷们不玩游戏就活不成一样。 劳动一旦成了游戏,你就不必担心人会不会偷懒了。见过玩游戏的人偷懒吗?打起麻将来几天几夜都可以不睡觉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计划经济学是怎么一回事!!还有计量经济学!!都是注重那些方面!!!!

哭泣吧
性分
计划经济学是计划经济市场的特殊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政策约束下,人为干预市场,调节社会生产资源和产品分配,以达到经济目的。注重在政策研究和目的细分、计划执行。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数学计量统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研究这些模型中的数学变量及其引起的经济效果来得到结论。注重的是数据收集和模型建立,以及变量选择和推理的逻辑性。计量经济学注重运用各种软件(统计)建立并分析模型,以此来分析经济变量。如果统计学好的话这个应该不难。计划经济学是社会主义产物。。。我没学过。。。不过应该和政治经济学很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公有制经济是计划经济的延续么?二者有关系么?

帝王之功
美狄亚
监狱经济是伴随着监狱及其行刑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它的存在及其发展不仅能使罪犯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而且还能为监狱有效执行刑罚提供物质保障和现实载体。而监狱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取决于监狱经济体制。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监狱经济体制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监狱和监狱企业合为一体的体制,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企业在竞争中力不从心,处于弱者地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监狱的生存也受到了直接威胁,监狱的改造质量水平因此而不断下降。表现在监狱经济方面,面临着监狱企业补充监狱各项建设经费、生产经营债务、办社会等负担过重;监狱企业长期投入不足,发展空间严重受阻;传统监狱企业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等主要困难与问题。表现在监狱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监狱刑罚执行、教育改造职能和监狱经济管理职能难以到位;监、企、社混合多元体制造成监狱工作复杂与艰难;现行监狱经济体制的瑕疵容易滋生司法腐败等主要弊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及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以“监企合一”为核心的监狱经济体制面临的困难与弊端逐步显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监狱经济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明确了监狱经济的重要地位,论证了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多方面分析了监狱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本文认为,必须加快监狱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全额保障政策,推进监、企、社分开,使监狱更好地履行刑罚执行职能;要认真执行政策,将监狱执法经费支出与监狱企业收入分开;要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监企关系,建立促进新型监狱体制规范运行,以“全额保障,监企社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解决目前监狱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真正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体制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监狱 经济改革 探讨引 言  罪犯劳动是指罪犯在监狱机关的组织和监督下从事改造自然并使自身得到改造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劳动实践是人的意识、观念产生、发展及转化的主要源泉。罪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应该参加劳动,需要在劳动中改造自身。罪犯劳动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由刑执行的基本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改造罪犯。  罪犯劳动并非我国独有。16世纪建造的阿姆斯特丹监狱据认为是“以劳动疗法使犯人回归社会”的第一批现代监狱。 罪犯劳动也是国际人权文件规定的囚犯义务。世界各国的法律也都明确规定服刑犯人须参加劳动。现代各国监狱普遍认为,对罪犯的有效劳动进行合理的经营还可以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节约改造成本。  我国的罪犯劳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劳动学说为指导,成为改造罪犯、造就新人的基本手段,从而使罪犯脱离了残酷的惩罚和压迫,这是我国罪犯劳动的本质和特色所在。我国现行《监狱法》明文规定,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改造原则,并由国家提供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 为适应劳动改造罪犯需要,保障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场所和条件,监狱兴办生产经营项目进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一个特殊部分即监狱经济。  我国监狱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特殊组成部分,受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监狱工作的附属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三个为了” ,到“两个结合” ,再到“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历次监狱工作方针虽然都是符合当时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正确指导,但是监狱经济的地位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对监狱经济的管理同监狱管理一样,长期实行中央和地方管理,逐步形成了“监企合一” 的监狱经济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生产靠计划,材料靠供应,设备靠调拨,产品靠包销,根本不存在竞争,这与监狱集中领导、半军事化管理、封闭式运行的体制十分适应,使监狱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发展监狱经济不仅提供了劳动改造罪犯的场所,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缓解了国家财力不足、监狱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附属地位,监狱企业的管理十分粗放,效益低下,同时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