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低至100美元!激光雷达价格加速下探

食罪人
吉普赛
激光雷达具备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等特点,对于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非常重要,因此随着自动驾驶的商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大概率迎来快速增长。不久前,MarketsandMarket发布的2024年激光雷达市场全球预测研究报告中就指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8.4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2.73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5%。当然,业界并非一边倒的支持激光雷达,反对的声音也可谓不绝于耳。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曾评论车载激光雷达:昂贵、丑陋、没必要。实际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本昂贵的确是激光雷达最大的槽点之一,价格曾高达几万、几十万元。不过,好消息是,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正在下探。回顾CES2020,超过30家激光雷达厂商齐齐亮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厂商的激光雷达产品定价都在数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之间。其中,数百美元的产品,大多是使用在L3级别自动驾驶或作为L4级别自动驾驶盲区探测雷达,数千美元的产品,则可以作为L4级别自动驾驶的主雷达,用于远距离、大范围的探测。具体来看,大疆创新内部孵化的独立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带来了两款价格经济的激光雷达,推出2款高性能、低成本、可量产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L3 / L4自动驾驶。一款取名:Horizon,地平线。探测距离可达260米,水平视场(HFOV)为81.7°,可以轻松覆盖10米外的4条车道。当积分时间为0.1秒时,其视场覆盖率与64线机械激光雷达相当;如果使用五个Horizon传感器组合即可实现360°覆盖,而总成本仅为64线机械激光雷达的5%。另一款是:Tele-15,远程15。专为远距离探测而设计,其结构紧凑,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极大地扩展了实时测距范围。当积分时间为0.1秒时,Tele-15可以在15°圆形视场范围内扫描99.8%的区域,胜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128线机械激光雷达。要知道,Velodyne的128线一度要70万,即便降价也要50万起。大疆方面称,Horizon将于2020年1月7日开始供货,Tele-15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供货,且可以直接上DJI大疆官方商城购买——在此之前,激光雷达还从未具备过“网购”实力。图片来源:Velodyne Lidar同样在此次展会上,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发布了一款名为Velabit的激光雷达,其量产售价仅为100美元。要知道早前Velodyne公司生产一款激光雷达产品售价可谓是高达75000美元(约合52万元人民币)。尽管售价为100美元的Velabit,在性能上并不能与Velodyne高达数万美元的产品相比较,但做到如此价格已属不易。另一家公司Carnavicom的新款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平均成本也下降了26%。Carnavicom此次展示的是旗下先进的VL-AS16激光雷达传感器,这是一款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16线扫描装置。此外,Carnavicom还展示了最新研发的3线激光雷达,而且宣布计划推出价格合理、波长为1550nm的固态激光雷达装置以及多功能工业专用激光雷达。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帮助下,通过检测前方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等障碍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安全行驶,并避免发生碰撞事故。图片来源:Carnavicom除了以上企业之外,Tier1巨头博世也宣布,其首款车规级长距离激光雷达已经进入量产开发阶段。博世开发的这款激光雷达产品可同时覆盖长距离和短距离探测,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场景。更为关键的是,博世希望通过规模化量产,直接降低激光雷达成本,从而促进市场推广。另外,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言,华为将加入战局,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随着诸多企业的相继入局,激光雷达这块蛋糕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曾经的激光雷达量产之困、成本降低之难,亦在被不断地解决。按照业界的说法,只有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下来,达到100美元-1000美元级别的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走向量产。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天已然不远。而待到彼时,自动驾驶的玩家们便可在丛中笑了。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详情

激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的区别?

丹麦版
年不可举
激光传感器 laser transcer 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激光和激光器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各方面。激光与普通光不同,需要用激光器产生。激光器的工作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多数原子处于稳定的低能级E1,在适当频率的外界光线的作用下,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受激发而跃迁到高能级E2。光子能量E=E2-E1=hv,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频率。反之,在频率为v的光的诱发下,处于能级 E2的原子会跃迁到低能级释放能量而发光,称为受激辐射。激光器首先使工作物质的原子反常地多数处于高能级(即粒子数反转分布),就能使受激辐射过程占优势,从而使频率为v的诱发光得到增强,并可通过平行的反射镜形成雪崩式的放大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受激辐射光,简称激光。激光具有3个重要特性:①高方向性(即高定向性,光速发散角小),激光束在几公里外的扩展范围不过几厘米;②高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比普通光小10倍以上;③高亮度,利用激光束会聚最高可产生达几百万度的温度。激光器按工作物质可分为 4种。①固体激光器:它的工作物质是固体。常用的有红宝石激光器、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 (即YAG激光器)和钕玻璃激光器等。它们的结构大致相同,特点是小而坚固、功率高,钕玻璃激光器是目前脉冲输出功率最高的器件,已达到数十兆瓦。②气体激光器:它的工作物质为气体。现已有各种气体原子、离子、金属蒸气、气体分子激光器。常用的有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和一氧化碳激光器,其形状如普通放电管,特点是输出稳定,单色性好,寿命长,但功率较小,转换效率较低。③液体激光器:它又可分为螯合物激光器、无机液体激光器和有机染料激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机染料激光器,它的最大特点是波长连续可调。④半导体激光器:它是较年轻的一种激光器,其中较成熟的是砷化镓激光器。特点是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适宜于在飞机、军舰、坦克上以及步兵随身携带。可制成测距仪和瞄准器。但输出功率较小、定向性较差、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激光测距传感器(ZCCJ-A)产品详细参数- 量程达到200米!是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2倍! - 测距精度小于+/-1.5毫米! - 让您的使用变得无忧无虑! - 测量速度快,达到4次/秒! - 机身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坚固耐用,防水防尘! - 测量黑色或深色物体同样出色,性能遥遥领先! - 符合工程实际使用要求。更加人性话! 量程:0.05-200米 精度:小于+/-1.5毫米 连续测量:有 水平泡:有 激光类型:635纳米,二级安全 防水防尘:IP54 温度范围 操作:-10到+50度 存放:-30到+70度 外形尺寸:120 X 65 X 28毫米 重量:320克 带标准数据232接口 电源:5v-9v xiangqong ;www.zc600.com/ceju/0429202008.html[编辑本段]传感器市场前景预测 咨询公司INTECHNO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其中,无线传感器在2007-201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会超过25%。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新技术的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传感器市场,比如无线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金属氧化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与市场份额的扩大。激光雷达 LiDAR(LightLaser Detee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由发射机 、天线 、接收机 、跟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机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等;天线是光学望远镜;接收机采用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探测方法分直接探测与外差探测。[编辑本段]激光雷达的历史 自从1839年由Daguerre和Niepce拍摄第一张像片以来,利用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图(X、Y)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01年荷兰人Fourcade发明了摄影测量的立体观测技术,使得从二维像片可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X、Y、Z)成为可能。一百年以来,立体摄影测量仍然是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最精确和最可靠的技术,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立体摄影测量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并且相应的软件和数字立体摄影测量工作站已在生产部门普及。但是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如航空摄影-摄影处理-地面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立体测量-制图(DLG、DTM、GIS及其他)的模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生产模式的周期太长,以致于不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数字地球”对测绘的要求。 LIDAR测绘技术空载激光扫瞄技术的发展,源自1970年,美国航天局(NASA)的研发。因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及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InertiNavigation System、INS)的发展,使精确的即时定位及姿态付诸实现。德国Stuttgart大学于1988到1993年间将激光扫描技术与即时定位定姿系统结合,形成空载激光扫描仪(Ackermann-19)。之后,空载激光扫瞄仪随即发展相当快速,约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目前已有10多家厂商生产空载激光扫瞄仪,可选择的型号超过30种(Baltsavias-1999)。研发空载激光扫瞄仪的原始目的是观测多重反射(multiple echoes)的观测值,测出地表及树顶的高度模型。由于其高度自动化及精确的观测成果用空载激光扫瞄仪为主要的DTM生产工具。 激光扫描方法不仅是军内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通过该途径获取的数据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城市规划、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环境监测、交通通讯、防震减灾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低机载LIDAR地面三维数据获取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数据外业成本低及后处理成本的优点。目前,广大用户急需低成本、高密集、快速度、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机载LIDAR技术正好满足这个需求,因而它成为各种测量应用中深受欢迎的一个高新技术。 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是机载LIDAR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前提,因此,开展机载LIDAR数据精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提高机载LIDAR数据精度做了大量研究。 由于飞行作业是激光雷达航测成图的第一道工序,它为后续内业数据处理提供直接起算数据。按照测量误差原理和制定“规范”的基本原则,都要求前一工序的成果所包含的误差,对后一工序的影响应为最小。因此,通过研究机载激光雷达作业流程,优化设计作业方案来提高数据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编辑本段]LiDAR的基本原理 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与一身的系统,用于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DEM。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高度准确地定位激光束打在物体上的光斑。它又分为目前日臻成熟的用于获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LIDAR系统和已经成熟应用的用于获得水下DEM的水文LIDAR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量,这也正是LIDAR一词的英文原译,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LIDAR。 激光本身具有非常精确的测距能力,其测距精度可达几个厘米,而LIDAR系统的精确度除了激光本身因素,还取决于激光、GPS及惯性测量单元(IMU)三者同步等内在因素。随着商用GPS及IMU的发展,通过LIDAR从移动平台上(如在飞机上)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并被广泛应用。 LIDAR系统包括一个单束窄带激光器和一个接收系统。激光器产生并发射一束光脉冲,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回来,最终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准确地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反射回的传播时间。因为光脉冲以光速传播,所以接收器总会在下一个脉冲发出之前收到收到前一个被反射回的脉冲。鉴于光速是已知的,传播时间即可被转换为对距离的测量。结合激光器的高度,激光扫描角度,从GPS得到的激光器的位置和从INS得到的激光发射方向,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地面光斑的座标X,Y,Z。激光束发射的频率可以从每秒几个脉冲到每秒几万个脉冲。举例而言,一个频率为每秒一万次脉冲的系统,接收器将会在一分钟内记录六十万个点。一般而言,LIDAR系统的地面光斑间距在2-4m不等。[编辑本段]激光雷达的妙用 激光雷达是一种工作在从红外到紫外光谱段的雷达系统,其原理和构造与激光测距仪极为相似。科学家把利用激光脉冲进行探测的称为脉冲激光雷达,把利用连续波激光束进行探测的称为连续波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作用是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们已研制出火控激光雷达、侦测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航激光雷达等。 直升机障碍物规避激光雷达 目前,激光雷达在低空飞行直升机障碍物规避、化学/生物战剂探测和水下目标探测等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其它军事应用研究亦日趋成熟。 直升机在进行低空巡逻飞行时,极易与地面小山或建筑物相撞。为此,研制能规避地面障碍物的直升机机载雷达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目前,这种雷达已在美国、德国和法国获得了成功。 美国研制的直升机超低空飞行障碍规避系统,使用固体激光二极管发射机和旋转全息扫描器可检测直升机前很宽的空域,地面障碍物信息实时显示在机载平视显示器或头盔显示器上,为安全飞行起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德国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研制成功的Hel??las障碍探测激光雷达更高一筹,它是一种固体1.54微米成像激光雷达,视场为32度×32度,能探测300―500米距离内直径1厘米粗的电线,将装在新型EC―135和EC―155直升机上。 法国达索电子公司和英国马可尼公司联合研制的吊舱载CLARA激光雷达具有多种功能,采用CO2激光器。不但能探测标杆和电缆之类的障碍,还具有地形跟踪、目标测距和指示、活动目标指示等功能,适用于飞机和直升机。 化学战剂探测激光雷达 传统的化学战剂探测装置由士兵肩负,一边探测一边前进,探测速度慢,且士兵容易中毒。 俄罗斯研制成功的KDKhr―1N远距离地面激光毒气报警系统,可以实时地远距离探测化学毒剂攻击,确定毒剂气溶胶云的斜距、中心厚度、离地高度、中心角坐标以及毒剂相关参数,并可通过无线电通道或有线线路向部队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比传统探测前进了一大步。 德国研制成功的VTB―1型遥测化学战剂传感器技术更加先进,它使用两台9― 11微米、可在40个频率上调节的连续波CO2激光器,利用微分吸收光谱学原理遥测化学战剂,既安全又准确。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 传统的水中目标探测装置是声纳。根据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式,声纳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可对水中目标进行警戒、搜索、定性和跟踪。但它体积很大,重量一般在600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十吨重。而激光雷达是利用机载蓝绿激光器发射和接收设备,通过发射大功率窄脉冲激光,探测海面下目标并进行分类,既简便,精度又高。 迄今,机载海洋激光雷达已发展了三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三代系统以第二代系统为基础,增加了GPS定位和定高功能,系统与自动导航仪接口,实现了航线和高度的自动控制。 成像激光雷达可水下探物 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ALARMS机载水雷探测系统,具有自动、实时检测功能和三维定位能力,定位分辨率高,可以24小时工作,采用卵形扫描方式探测水下可疑目标。 美国卡曼航天公司研制成功的机载水下成像激光雷达,最大特点是可对水下目标成像。由于成像激光雷达的每个激光脉冲覆盖面积大,因此其搜索效率远远高于非成像激光雷达。另外,成像激光雷达可以显示水下目标的形状等特征,更加便于识别目标,这已是成像激光雷达的一大优势。

激光雷达数据有问题前面总有个点怎么办

布卢姆
不敢去之
不知楼主问的是什么激光雷达,测风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如下:数据传输1) 激光雷达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保存在系统内部,可随时随地监测和;2) 每天将采集到的数据打包发送到用户指定邮箱;3) 上述采集到的数据也可通过无线的形式直接远程,可实现24小时监控;4) 数据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进行修改,最小间隔为1秒。系统1)ZephIR300激光雷达随机配套有能够分析和处理内部数据的Waltz,可以通过该绘制不同类型的曲线和形成不同的分析结果,并可以以电子版的形式输出这些结果以形成报告,如Word、Excel等多种格式。2) 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方式,实现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3) 独立的数据处理可以安装在多台电脑上,能够远程监控雷达测风系统和数据。

一文看尽CES上的激光雷达

不知者
没问题
新年伊始,在太平洋彼岸的拉斯维加斯,一年一度的全球消费科技企业大聚会——CES 2020拉开了帷幕。在这一届CES上,汽车相关的科技产品还是主角,移动出行相关的自动驾驶技术、5G 下的V2X技术等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麦肯锡最近的报告显示,过去 24 个月里,移动出行产业至少拿到了 1200?亿美元的融资,而且投资者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的意思。然而,按照以往发展规划,自动驾驶的脚步已经慢了下来,业界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激光雷达很难保证 Level 4/5 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而最近不少激光雷达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激光雷达车规化、量产化的希望,从而将加速高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大疆、华为等消费电子硬件巨头,博世、大陆、法雷奥等顶级零部件供应商,也已经或即将推出自己的车规级可量产激光雷达新品,激光雷达的价格有望大幅下降,行业也将面临第一次洗牌。CES 2020上我们从激光雷达新品上可以看出些端倪,全球30多家激光雷达公司亮相,无论从产品的核心性能指标、产品成熟度以及关键的价格方面,都让整个汽车行业看到了激光雷达的新气象。Velodyne公司历史上最小的激光雷达VelabitCES2020上,Velodyne发布了新型激光雷达Velabit,可以应用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汽车。Velabit外形尺寸为60.9×60.9×35毫米,比一副扑克牌还小,探测距离100米,水平视角60度,垂直视角10度,采用903纳米激光技术,可与Velarray配合使用。只要用5个Velabit,就能把车身周围全部覆盖。基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成像的精细程度,足以满足探测周边环境的目的。这种只有火柴盒大小的微型固态激光雷达Velabit不但可以嵌在汽车的任何位置,还能装在机器人、无人机以及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上,预计在2020年中期可以交付。Velodyne Lidar的CEO Anand Gopalan表示,大规模生产后这款激光雷达的价格会在100美元左右。速腾聚创首款MEMS智能固态激光雷达速腾聚创(RoboSense)在CES 2020上展出了智能固态激光雷达产品RS-LiDAR-M1Smart(Smart Sensor Version)。RS-LiDAR-M1是全球首款集成AI感知算法和SoC芯片的MEMS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能提供优质的高分辨率三维点云数据。其内置的AI感知算法和SoC芯片可实时处理点云数据,同步输出障碍物检测&分类、动态物体跟踪、路面交通标示等驾驶环境信息,充分保证决策层在冗余的信息基础上完成正确的驾驶决策,帮助车辆实现Level3~Level5高级自动驾驶与ASIL-D等级的安全性。该产品是速腾聚创专门为自动驾驶量产车而设计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得益于MEMS专利技术,大幅减少元器件,具备稳定可靠、低成本、易量产、易嵌入车体等优势。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向已购买该公司固态激光雷达样机套件的重要客户开放了订购,速腾聚创表示将会于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后向普通客户开放订购。大疆旗下Livox LiDAR低价位长距离激光雷达 大疆旗下自动驾驶公司Livox览沃在CES期间发布了两款L3/L4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Horizion和Tele-15。“Horizion(地平线)”,用于距离260米左右的近距离探测,水平视场为 81.7 度,可覆盖 10米距离处的四个车道。其效果与传统的 64 线机械激光雷达媲美;Tele-15探测距离可达500?米,具有 15 度的圆形视场,并且可以在?0.1 秒内扫描该区域的 99.8%,效果相当于 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据称,Livox 已经找到了一种自动校准传感器并使用光电设计的方法,采用5个 Livox Horizon可以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 360?度扫描,但成本仅为传统机械激光雷达的 5%,而且可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并且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车辆上。Livox已经开始生产这两种传感器,并在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宣布与Refraction AI和AutoX建立合作伙伴关系。Horizon的价格为999美元(国内零售价为6499元人民币),Tele-15的价格为1499美元(国内零售价为9000元人民币)。前者将于1月7日发售,而后者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发售。大疆称,在同等价位下,当今市面上同类产品均无法实现这样的性能。博世首款车规级长距离激光雷达 博世在CES2020上宣布首款适用于车规的长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已进入量产开发阶段。博世新一代传感器同时覆盖长距离和短距离,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场景。博世并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但称其激光雷达采用MEMS技术、1550?纳米激光束,有能力识别在远距离的、包括路面上的石头在内的非金属物体。在开发激光雷达的过程中,博世凭借在雷达和摄像头领域的传感器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保证三种传感器技术实现无缝衔接。博世称其激光雷达产品售价将会低于市面上其他的激光雷达,使其成为一件大众可负担得起的产品。Pioneer新一代MEMS固态激光雷达 Pioneer公司在CES 2020展会上展示了该公司和其自动驾驶子公司Pioneer Smart Sensing Innovations Corporation(PSSI)联合开发的可量产新一代MEMS激光雷达。这款“2020型”3D激光雷达能够在高时空分辨率下进行探测,并提供三种测量距离的型号。其中“望远型”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超过180米。通过集成架构,该激光雷达的体积缩小至前款的20%以下,实现车载安装。通过对这些激光雷达的不同组合,Pioneer和PSSI可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3D激光雷达系统。新一代3D激光雷达有望嵌入自动驾驶汽车,并将于2020年上半年发布,于2020年秋季开始全面生产。 一径科技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一径科技在CES2020上发布了面向车规级量产的MEMS激光雷达全套解决方案,包括长距、中短距和盲区的探测。其在物体反射率为10%时探测距离为200米,水平分辨率?0.1度,垂直分辨率?0.1度,视场角60度x20度(可扩展),分辨率为200线;而其中短距固态激光雷达水平视角150度,垂直视角70度,分辨率为160线,尺寸为112×60×104毫米。一径科技MEMS激光雷达可用于L4/Robotaxi ,也可用于ADAS/L3,应用场景包括物流/清扫小车,无人矿卡、无人港口等,目前已经通过了车规认证(ISO-16750)的相关环境测试,包括振动、高低温、机械冲击等。LeddarTech固态激光雷达Leddar Pixel加拿大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eddarTech在CES 2020上展出了Leddar Pixell固态激光雷达,其集成了LeddarCore?SoC和LeddarSP数字信号处理软件。Ledda Pixell水平视角达180度,实现了车辆周围无任何死区或盲点的卓越探测可靠性,采用3D闪存固态设计,无活动部件,拥有卓越的耐用性,配备了IP67防水外壳,并带有抗冲击窗和汽车级连接器。Leddar Pixell可对车辆周围的行人、骑车人和其他障碍物提供高度可靠的探测,非常适用于为确保乘客和交通弱势群体(VRU)的安全和保护而开发的感知平台,目前已被北美和欧洲的十几家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供应商采用。除了自动驾驶汽车外,此款传感器还可以装在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大型商用车辆上,覆盖关键盲点,提高安全性。Aeva基于芯片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Aeva展出了最新的4D激光雷达芯片系统,它将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中的主要部件集成到了一块芯片上面,而芯片大小与二十五美分硬币相当。Aeva的4D激光雷达芯片系统可以测量300米以外的物体的每一点的瞬时速度。该激光雷达不受其他传感器或阳光的干扰,并且其功耗远远低于其他同性能产品,从而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款激光雷达可以每秒为每束光提供数百万个点,从而产生超高保真度数据,耐用运行功耗仅为同性能产品的几分之一,从而提供了自动驾驶要求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款芯片激光雷达批量生产后售价将低于500美元。Blickfeld远程激光雷达Cube Range Blickfeld展出了其激光雷达产品阵容内的最新成员——Cube Range。配合Blickfeld Cube其他产品一起,Blickfeld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完整的激光雷达套件。Cube Range传感器是基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3D固态激光雷达,当物体反射率为10%时,探测范围为150米,如果反射率高一些,它可以实现250米的探测范围。由于Cube Range激光雷达分辨率高、探测距离长,通过精确生成一个密集的3D点云,然后利用软件对其实时评估,可以确保即使在黑暗、大雾或者有强烈太阳光的情况下,也能精确探测到周围环境情况。Cepton Technologies最新激光雷达Helius Cepton展出了最新激光雷达Helius,它融合了Cepton采用Micro Motion Technology 专利的3D激光雷达感应器、最小化数据负担的边缘计算和用于实时分析的内置高级感知软件。Helius可提供对象尺寸、位置和速度的厘米级精确3D感测,而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并可从多个传感器收集和处理数据,在整个传感器覆盖区域内对对象进行无缝跟踪。Helius提供了高级对象检测、跟踪和分类功能,可为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等领域提供广泛的应用。Innovusion最新激光雷达猎鹰(Falcon) 一直致力于开发长距离图像级激光雷达设计和研发的Innovusion,继“猎豹(Cheetah)”、?“捷豹(Jaguar)”之后,在CES 2020上发布了其最先进的激光雷达系统“猎鹰(Falcon),并宣称其配备的感知软件可让该系统的感知能力超过人眼。该激光雷达集专利电子探测器、先进光学技术和复杂算法软件于一身,并能提供与ADAS系统相当的低廉价格。它的采集速度达10-30帧/秒,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均为0.07度,水平视角为110度,垂直视角30度。“猎鹰“激光雷达将超长距离探测和图像级分辨率结合在一起,可以在120米检测到一个行人身上的40个点的细节,同时在110度的视角上维持高帧率和高分辨率,在整个探测范围内,它都不会因放大图像导致细节或清晰度的损失。据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和CEO鲍君威称,这款激光雷达采用了1550纳米激光束,可以穿过大雨视物,智能调整焦点,以高效完成感知和同时定位和建图(SLAM),并可在很远的距离上检测到非常小的障碍物。猎鹰是针对专门面向汽车量产的产品,采用了符合车规,具备高可靠性、耐高低温、耐冲击的成熟元器件,实现大规模量产后,价格大概在500-1000美元。镭神智能MEMS固态激光雷达LS20系列 镭神智能在CES 2020上首度公开发售的LS20B、LS20D、LS20E出自LS20系列,均严格按照国际车规标准进行了系统设计,采用了镭神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稳定性MEMS微振镜、16通道TIA芯片LS1716M等核心技术与创新工艺,使激光雷达在高性能、高稳定性、抗振动、耐高低温等方面均达到了自动驾驶精准感知环境的需求。LS20D MEMS激光雷达垂直角度分辨率最大0.1度,等效于2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扫描效果,水平视场角有60度,刷新帧率最高可达25帧/秒。LS20E MEMS激光雷达的垂直角度分辨率最大仅0.05度,扫描效果将等效于4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且探测距离可达500m。LS20B拥有水平120度、垂直20度的宽广视域,等效于2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扫描效果,刷新帧率达25帧/秒。其中, LS20B大批量售价仅999美元(人民币报价6998元), LS20D批量售价仅868美元(人民币报价5998元),而LS20E批量售价也仅为888美元(人民币报价6198元),并将于2020年4月开始正式交付。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详情

CES 2020 | 触摸未来 奥迪展示最全面的科技武器库

老实人
贫人见之
1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 2020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奥迪带来了诸多前瞻车型和即将量产的智能科技。奥迪希望通过前瞻科技的应用,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数字体验。在这样的未来出行体验中,奥迪更加强调个性化和按需设计,达成从驾乘体验到与奥迪为伴的个性化之旅。丰富的产品序列与前瞻科技在CES奥迪展台上悉数亮相,其中包括奥迪AI:ME概念车;接近量产的配备12.3英寸触摸屏的奥迪Q4 e-tron概念车;以及配备数字矩阵式LED前大灯的奥迪e-tron Sportback等。在路上跑起来的奥迪AI:ME 奥迪AI:ME是奥迪在2017年推出的自动驾驶概念车家族系列车型之一。在CES 2020开幕前夕,车云亲身体验了这款未来感十足的前瞻车型。四款前瞻性电动概念车均有明确的产品定位,使用场景各不相同:奥迪AI:CON适用于长距离路程, 奥迪AI:RACE为赛道而生,奥迪AI:TRAIL则是全地形越野的征服者。而奥迪AI:ME是面向未来巨型城市推出的集自动驾驶、全面互联于一体的第三生活空间。和此前不同的是,奥迪AI:ME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一辆摆在展台上的展示品,而是可以在一定的场景中跑起来的概念车,这样更加利于人们充分理解奥迪AI:ME所描绘的未来数字生活。在短短15分钟的体验环节中,奥迪AI:ME实现了在固定场景中,按照既定路线自主完成行驶的任务。但是,这次体验的重点其实并不是自动驾驶技术,因为并没有在这款车上看到目前实现L4级自动驾驶所必备的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奥迪希望展示客户是如何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度过他们的车内时光,展示汽车如何扮演个人出行的默契伴侣。奥迪AI:ME的背后蕴含着诸多新系统,以两大智能为基石:支持自动驾驶的车辆智能、助力车辆成为乘客出行伴侣的交互智能。智能系统能够“自主思考”、自我学习,兼具主动性和个性化。正因如此,智能系统能够使汽车与乘客互动,既聪明智慧,又温暖贴心。例如,奥迪AI:ME能根据乘客偏好在温度控制和车内照明方面进行控制并且提供最佳路线导航建议。奥迪这次为AI:ME加入了很多新技术。其中,眼球追踪技术让乘客与车辆的交流更便捷。当车辆实现自动驾驶的时候,方向盘及加速和刹车踏板会自动收回,乘客与面前的屏幕之间的距离是无法使用手指直接触屏操控的。眼球跟踪技术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奥迪AI:ME的车联系统,可实现为乘客订购其喜爱的食物,到达目的地后,奥迪AI:ME可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和车辆导航数据准时送达订购的餐食。车内的VR眼镜可让乘客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体验虚拟飞行,虚拟场景与车辆移动实时匹配,让乘客仿佛置身壮美秀丽的重重山峦。得益于上述技术,乘客可在旅途中充分放松,摆脱忙碌的日常生活。全新操作概念:眼动追踪与远程触控奥迪AI:ME中,车辆、所有通信与交互系统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或眼球追踪来完成。OLED 3D显示器位于挡风玻璃下方,监测范围横跨整个驾驶舱,通过眼球追踪技术可轻松启动对话。通过注视功能菜单,可以选择具体功能,启用后可以进行差异化操作。两台小型红外热像仪,一台用于驾驶者,一台用于前排乘客,观察眼睛下方肌肉的运动,以确定准确的视线。乘客可通过门栏上的触摸感应区域(“远程触控”)确认输入。全新车载显示技术除了AI:ME之外,此次CES 2020的展台上,奥迪还带来了全新车载显示技术。在整个CES 2020上,车载显示技术被多个厂商作为主要亮点,随着柔性屏以及多种异型屏技术的发展,车载显示技术将呈现出更具有想象力的突破。奥迪正着力于运用智能技术,研究全新概念显示屏,希望呈现精彩纷呈的丰富内容。在CES 2020期间,奥迪推出了“按需出现的透明屏幕”及“3D混合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凭借这些技术,奥迪再次在车载操作与显示领域开创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汽车开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混合现实的导航系统,国内一些自主厂商已经实现了量产。但是3D混合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目前还不多见,主要还是受制于显示技术的限制。通过3D混合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将与驾驶者相关的信息,以直观易懂的符号和数字投影到驾驶者的直接视野中。这使人眼可以非常迅速地获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这项新技术由奥迪与三星电子合作开发,其原理与3D电视一样,所有图像都产生两个影像: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将分离显示。3D混合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利用眼动追踪摄像机检测眼睛的位置,然后在不同方向上引导像素,以便驾驶者眼镜能够精准捕捉到图像。对于驾驶者来说,3D混合现实抬头显示出现的图像将悬浮于8-10米的远处,通过智能再现,视距可增加至70米以上。其精妙之处在于,习惯于看远景的眼睛不必重新聚焦视线。另一个亮点是可以按需升降的贯穿式透明大屏。奥迪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负责人Ivo Muth告诉车云,“对于未来车内大屏的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好。奥迪更希望提供一种按照用户需求提供不同尺寸和颜色深浅的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透明屏幕横贯展具前端,部分屏幕嵌入仪表板。屏幕高15厘米,宽122厘米。观看电影时,显示屏向上升高可高达25.5厘米,乘客可以在16:9比例的21英寸屏幕上享受电影。透明、灵动的按需屏幕设计有助于打造宽敞大气的氛围。图形用户交互界面仅显示客户当前需要的信息,这可以是与导航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通信和信息娱乐内容。信息显示在部分透明屏幕或黑色屏幕,大幅提高对比度。当下消费电子产品中透明屏幕的缺点是,屏幕无法呈现深黑色。为此,奥迪在未来的屏幕中集成了两层显示屏,第一层是透明的OLED显示屏,第二层包括额外的黑色屏幕层,采用极为特别的深黑色。不需要显示信息的屏幕始终保持透明。这个体验也使身体感觉更真实、更愉悦,有助于减少晕车情况。显示屏可通过触摸板进行操作,触摸板也是透明的,位于中央控制台中。智能出行伴侣自动执行常规命令,根据需求自动调节,尽可能地为用户分忧这是奥迪对于车载信息系统的期望,当前一代的MMI系统已经非常接近这一要求。例如,新一代MMI系统配备了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能够保存优选目的地,统筹考虑日期、时间和当前交通状况等因素,规划出建议路线。另一大亮点是个性化。新一代MMI系统允许多个用户设定共计多达400种个人偏好,从座位位置和路线导航再到媒体一应俱全。今年年中,新一代MMI系统将转配套全新奥迪A4上,将可实现更高级别的个性化设置。自2017年起,为打造一款智能出行伴侣,奥迪将众多产品创意集成到奥迪AI:CON等展车中。现在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其核心是个人智能助手,简称PIA。通过人工智能等方法,PIA可以将各类数据智能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汽车数据、驾驶者数据、交通拥堵报告、交通预测及互联网信息。PIA还可对语音输入做出相应,利用量身定制的算法与用户主动灵活地进行交互。这些数据帮助汽车可以根据用户偏爱的功能和设置展开全方位精准分析,例如针对座椅位置、娱乐媒体、路线导航、适宜温度和车内香氛偏好等功能。在2020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观众可以在奥迪原型车上体验到PIA的基本功能。坐在驾驶座的用户会收到亲切的问候,视频投影会根据他们的日常习惯和当前的心情为他们带来不同的驾驶体验。数字助理会主动与用户启动语音对话,并调节所有系统,从座椅、音响系统到车内香氛。未来的奥迪汽车会在短时间内,识别用户偏好并自动调节设置。必要情况下,车辆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设置,比如通过传感器观察用户的驾驶方式,监测皮肤温度、脉搏等的重要信息。在长途驾驶或交通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播放惬意的音乐,将座椅调节到放松位置;再或者在外部光线昏暗时调暗车内灯光。当然,乘客可以自行决定使用人工智能的程度。智能充电:智能便捷充电系统毫无疑问,奥迪将转型成为电动出行提供商。为满足纯电动车型奥迪e-tron或奥迪e-tron Sportback的车主在智能便捷的大功率充电站充电的需求,奥迪专门开发了即插即充功能(Plug&Charge)。该功能将在2020年与欧洲的快速充电提供商Ionity合作推出。除了即插即充功能,奥迪e-tron还嵌入了数字化个人充电协议:通过一流的加密程序,车辆在充电终端可进行自动身份验证,经过授权后无需使用充电卡。奥迪e-tron充电服务将通过客户帐户开具发票。与此同时,奥迪还提供了各种家庭充电解决方案。充电系统与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配合使用,可提供丰富的智能功能:在考虑其他家庭用户需求的同时,以最大可用功率充电。这样可以确保连接不会过载。此外,客户可以指定个人充电配置文件,在电费较低时通过存储在myAudi中的电力协议为汽车充电。如果房屋装有光伏系统,奥迪 e-tron将使用自产的太阳能充电。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充分考虑了可能的日照情况。不过这种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可能更适合欧洲地区的用户。智能互联:第三代信息娱乐平台随着奥迪A4的更新换代,奥迪引入了全新的模块化信息娱乐平台配置:第三代模块化信息娱乐平台(简称MIB 3),其主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比MIB 2快十倍。位于不同位置的通讯盒也是一项全新功能,这项功能与MIB 3强强联合。通讯盒将负责所有车载互联任务,并为方便乘客使用移动设备集成了Wi-Fi热点。到2020年年中,MIB 3将被搭载在许多其它的奥迪车型上。MIB 3是所有信息娱乐设备的核心。从2020年年中开始,MIB 3将提供全新的路线引导功能:导航系统将以更高的精度在高速公路和某些城市交叉路口定位车辆。缩放功能可向驾驶者显示他们正在哪个车道行驶。对交通情况变化的预测为路线指引提供了灵活性。得益于这项全新水平的技术,纯电动车型奥迪e-tron进一步提高了“奥迪e-tron路线规划”功能的性能。目前,奥迪e-tron规划的路线将对全部路线进行全面优化,其中还包括有关交通拥堵和充电站可用性的预测。这项功能的好处在于,长途驾驶时,路线规划功能会全面计算充电时间和充电站之间的行程距离,以帮助驾驶者尽快到达目的地。例如,路线规划功能通常建议进行两个短暂充电,而非单次较长充电。奥迪connect移动互联科技的在线服务将为所有奥迪车型的路线指引功能提供补充。车联网服务更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单纯的信息娱乐服务,更重要的是“车辆与基础设施的交互”,可将汽车与其它车辆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例如在路边找到空闲的停车位,或者使用交通灯通信系统实现“全程绿灯”。奥迪已于2016年在美国推出了“交通信号灯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连接了7,700个交叉路口,其中1,700个交叉路口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及周边地区。这项服务也在欧洲城市逐步推出。在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已接入该系统,2020年该系统将布局到的城市。在中国,奥迪也积极探索V2X的自动驾驶测试,将车辆与高速公路的感知信号连接。同时,奥迪在探索语音服务与车家互联。2018年,奥迪已经将亚马逊的语音服务Alexa集成到了MMI操作系统中。驾驶者可以使用它下订单,并获取实时信息。Alexa可播放音乐或有声读物,并且通过语音识别可以获取80,000种Alexa技能服务,例如了解车主购物清单上的信息、天气或新闻。智能家居控制使得用户可以从车内远程锁定房门,调节照明并关闭车库门。在中国奥迪和合作方是天猫精灵。从不辜负灯厂美誉灯厂是人们为奥迪起的昵称,奥迪也从未辜负这样的一个称呼。奥迪“以人为本的照明技术(Human-Centric Lighting)”项目展示了不同用途的灯光颜色如何影响车主的主观感受,助力乘客集中注意力。同时奥迪还展示了数字矩阵式LED灯的视频投影技术。奥迪为新款奥迪e-tron Sportback 搭载了数字矩阵式LED大灯,这是奥迪作为引领者在全球市场大规模量产的创新产品:数字矩阵式LED大灯能够以高分辨率照亮道路。数字微镜设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也广泛运用于视频投影设备中。数字微镜设备的核心由含约一百万个微镜的微型芯片组成,其边缘长度仅为百分之几毫米。在静电场的帮助下,每个微镜每秒可倾斜多达5,000次。根据设置的条件,光线可以透过透镜射向道路或光源吸收器。在奥迪e-tron Sportback 上,数字矩阵式LED灯是多面手。数字矩阵式LED灯能够生成动态离家或回家动画,投影在墙壁或地面上,将汽车前方区域化身为舞台。这一照明系统的精度极高,可提供转弯、城市和高速公路等路况的照明,通过更高的精度可以遮挡其他道路使用者补充远光灯。最重要的是,数字矩阵式LED灯具有车道灯和定向灯等创新功能。在高速公路上,车道灯将形成一层地毯光,照亮驾驶者所在的车道,换道时进行动态调整。如此一来,驾驶者对相关车道更加清楚,有助于改善道路安全。此外,方向灯可利用光束遮挡的阴暗区域,显示车辆在车道上的位置,为安全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特别是在狭窄道路或高速公路施工区域)提供支持。标记灯功能还可以与选装的夜视辅助系统配合使用。灯光会自动关注到车辆检测到的所有新人,大幅减低了车道旁盲区行人通行的危险。车辆尾部的灯光标志是奥迪的独有特征。外部照明设计是“随需设计”项目的一部分,下一代扁平OLED单元(包括50多段)让外部灯管更具动感活力。先前的奥迪车型有多达四个自由设计的复杂灯段,支持实现特定设计。数字OLED新技术的采用,使得定制化尾灯设计成为可能。车辆可以根据需要激活各个照明段,并连续调节亮度。 为此,奥迪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相同的硬件来打造风格各异的照明设计。OLED的优势有:完美的对比度、高均匀性和最小段间距。也正因如此,数字OLED是高精度照明、可定制照明设计通用化的理想技术。除了具有照明设计的无限潜能外,数字OLED还可以用于尾灯画面元素显示因此也可用来做以车联网的显示元素。例如,显示预先定义的符号提醒其他道路使用者注意附近的危险,例如薄冰路面或堵车即将结束的区域。车云小结在CES 2020的展台上,奥迪描绘了一张纯电动驱动、智能互联的未来汽车宏伟蓝图。从奥迪e-tron Sportback为代表的纯电动车型家族,到未来出行愿景的化身奥迪AI:ME,通过展示及操作概念产品,人们可以亲身体验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所有奥迪电动化车型均配备了奥迪虚拟驾驶舱和宽大的MMI显示器。接近量产级别的奥迪Q4 e-tron概念样车搭载了12.3英寸的触摸屏。方向盘辐条上的控制面板也采用触摸式设计,带有增强现实功能的宽大抬头显示对显示和操作概念进行有力补充。在这样的一场科技盛宴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奥迪丰富的想象力,也感受到了奥迪的务实精神。在奥迪的规划中,这些黑科技都将逐步投入到量产阶段。正如奥迪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贺熙曼女士所说,“所有的技术变革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奥迪也需要在现实与未来中做出平衡。所以奥迪在研发任何一项技术之前都要反复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好处?”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详情

北京发布“硬核”自动驾驶路测报告,标准优于DMV,百度再获第一

猛鬼街
眠兔
文丨AutoR智驾 诺一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实力再次获得认可。今天(3月2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作为目前中国官方唯一的自动驾驶路测报告,该报告对过去一年13家企业在京开展自动驾驶路测的情况进行了披露,截止2019年年底,各企业进行自动驾驶路测的有效车辆达到73辆,测试总里程超过104万公里,2019年全年达到88.66万公里,较上一年度增长577%。其中,百度Apollo的路测车辆达到52台,占北京市总投入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71%,2019年测试里程达到75.4万公里,累积测试里程89.39万公里,占北京市测试总里程的85%,成为年度所有测试企业中投入测试车数量最多、测试里程最大的企业。这是继百度北美自动驾驶团队在DMV公布的《2019自动驾驶接管报告》中登顶第一后,再次获得专业机构的认可。不过,DMV公布自动驾驶排名后,引起很多公司质疑,Waymo公开表示,反对这份官方报告的数据要求和能力判别标准。其主要原因是DMV的报告只显示了自动驾驶公司在测试总里程数和MPI方面的能力,并不能综合自动驾驶能力。除此之外,DMV未明确定义是什么构成的脱离,这样数字意义不大,例如,在没车、没人、没路口的平坦干燥地区行驶1亿英里的脱离次数,和在匹兹堡这种路况复杂的城市行驶100英里的脱离接触次数无法比较。可见,DMV公布的数据价值有限,仅仅依靠加州车管局DMV公布的数据来深入了解自动驾驶行业不太现实,当前,伴随自动驾驶产业进入到发展落地新阶段,生态、技术能力、落地进程、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已成为考量自动驾驶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北京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在测试方面进行进行大量创新,这是对DMV发布的《2019自动驾驶接管报告》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北京是国内最早为自动驾驶建立路测标准法规并发放测试牌照的地区之一,构建了从封闭测试场到开放测试区域的严谨测试流程,并出台了最高安全门槛的载人载物测试政策。首先,政策创新方面,12月13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实施细则》第3版。新版报告指出,延长自动驾驶车辆路测有效期,续发次数由1次延长到3次、支持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测试,减轻企业测试成本、鼓励企业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模式的探索。丰富测试内容,增加了载人、载物、编队行驶测试、允许企业采用实车测试,或实车与仿真结合的测试评价模式,优化市场等。其次,测试标准、测试环境方面,认定北京首个最高级别(T5级)封闭试验场,支持更高级别测试需求、开放测试道路,支持实际场景测试需求、加大V2X设备部署规模,支持车路协同测试需求、新增并更新自动驾驶公共道路的选取要求,纳入了开放测试区域的选取要求、研究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数据采集技术要求,参与研究车联网相关的通信协议,推进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的通信、接口协议等相关标准。从北京发布的报告来看,相比DMV报告创新性更强、测试标准更完善,可以说北京路测报告比美国DMV测试标准更加可信、影响力更强。而百度作为北京报告和美国DMV报告的双冠军,从两份报告来看百度测试重点在国内,并且百度自动驾驶能力或已远超越DMV测试标准。在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化方面,报告显示,在所有参与测试车辆中,由百度和一汽合作生产的红旗E界在北京开展测试,该车型从传感器布置、设备选型和整车布置等方面都已经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是目前在封闭试验场出现的专业性最强、集成度最高的测试车型。基于此,报告认为,主激光雷达采用40线(含)以下的比例从去年的50%上升到今年的73%,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测试主体对高线数激光雷达依赖度逐渐降低,逐步开始向低成本、可量产、可落地的方向上发展。在基础性能测试感知方面,报告测试数据显示,自动驾驶车辆的最大认知距离除受自身传感器性能和融合算法的影响外,还受目标物大小、高度、颜色、材质、运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数据显示,理论上中小型车辆在48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安全停车时间为3秒左右,距离为40米。2019年封闭试验场内参与感知测试的自动驾驶方案基本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方案,前方稳定认知模拟成人距离均大于50m,因此将会多出近1秒的反应和处理时间,有效的避免碰撞,对保护交通弱势群体安全性更为友好。在自动驾驶可靠性测试方面,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细则(试行)》规定,自动驾驶车辆需在封闭试验场内完成累计不少于5000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截至到2019年,北京市封闭试验场内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3.36万公里,(除碰撞、危险场景等专项测试外)发生碰撞事故16起,事故的发生率约为8350公里每次,其中6起事故为擦碰路边石,6起为刮蹭交通设施,2起为碰撞行道树,2起为碰撞假人设备;发生软硬件故障34次(可快速修复性故障未统计在内),故障的发生率约为3929公里每次。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ollo作为测试里程最多的企业,目前为止为0安全事故。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截止到2019年年底,北京市道路测试里程突破1,040,221公里,增长577%。其中,排名第一的百度Apollo 2019年测试里程达到75.4万公里,结合2018年的19.33万公里,累积测试里程达到89.39万公里,占北京市测试总里程的85%。这一数据远超排名第二的小马智行(累积测试里程为12.13万公里),累积测试里程是小马智行的7倍。从测试主体测试地域覆盖来看,规模化测试企业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从技术路线上来看,目前只有少数测试主体开展了网联功能测试。从测试意向上来看,测试主体更倾向于在R3的道路上开展测试,部分测试主体在拿到T4牌照以后,开始进入更为复杂的R4道路进行测试。2019年,R1、R2、R3、R4级开放道路里程分别占14%、18%、63%、5%,道路测试里程分别占8%、5%、86%、1%,从道路里程与测试里程占比来看,各等级开放道路里程与测试主体测试需求基本匹配。报告显示,百度是所有在京开展测试企业中唯一实现北京经开区、海淀区、顺义区等多个区域,且实现R1-R4以及RX(设有V2X设备部署,支持车路协同测试)全区域全路段覆盖的测试企业。这次报告还还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脱离类别及脱离进行了原因分析,测试数据表明,86%的脱离由人为接管造成,这些脱离是由于测试人员更换数据记录设备、需重新规划路径或个人原因导致。其中,14%的脱离是由于策略缺陷、人工安全防御、系统故障造成的关键脱离,这些脱离数据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人为接管脱离。从脱离类别和原因上看,除因传感器、车辆或者数据记录设备、地图标注、地图加载等问题外,与社会车辆的博弈、对复杂场景的理解以及一些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仍然是自动驾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平台,百度Apollo在北京开展的路测在测试规模、技术水平、场景覆盖、产品能力和安全水平上均大幅领先行业水平。除此之外,相比其他企业,百度还取得ISO 26262、ASPICE 、IATF 16949 以及全国最高技术等级的T4级别道路测试牌照等行业认证。进入2020年,随着百度发布Q4财报宣布Apollo商业化进一步的提速以及驭势科技、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宣布融资计划,自动驾驶技术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当然,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能够站在世界领先位置,除了自身能力过硬之外,还离不开政策、测试机构的支持。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区域、开放全国首个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的区域,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已开放4个区县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共计151条,503.68公里累计为13家企业,涵盖6家互联网、6家主机厂、1家地图厂商,77辆车,发放了285张道路测试牌照,路测里程为104万公里,申请企业数量、发放牌照数量、路测里程均位居全国第一。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北京在开放测试道路、区域、服务规模、测试牌照及测试里程方面不断的领先,北京测试将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向前迈进的推手,以“中国特色”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应用。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详情

除了制造,激光在汽车行业有了哪些新应用

帛和
蒋筑英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激光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主要有以下应用:  激光大灯:在汽车工业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汽车大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从卤素大灯、氙气大灯到今天的LED大灯。然而,当汽车厂商还在大力宣传LED大灯的各种优势之时,激光大灯已“半路杀出”。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又称LIDAR(激光探测及测距),是以发射激光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及距离等特征的系统。据了解,激光雷达最初用于军事领域,作为目标探测和跟踪系统,被认为是更难被敌军干扰和探测到的装置。有别于摄像头和超声传感器,激光雷达通过读取激光反射数据,可以精确判断出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甚至可以探测出车道的标记、坑洼和坡度,这些数据对于汽车实现自动驾驶来说非常重要。此外,由于激光光束射程远,它可以探测更远的物体,使汽车可以“看”得更远。  激光HUD:也称平视显示器,近年来在汽车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设备将车辆的行驶信息通过投影的方式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比如车速、发动机转速、导航信息、油量以及一些警告信息等。抬头显示器可以让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将目光保持在前方道路上,不必低下头去看这些信息,因此帮助提高了行车安全。

激光有多大本事

迟来梦
大踢爆
(l)激光通信用光传递信息,在今天十分普遍。比如,舰船用灯语通信,交通灯用红、黄、绿三色调度。但是所有这些用普通光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只能局限在短距离内。要想把信息通过光直接传递到遥远的地方,就不能用普通光,而只能动用激光。那么如何传递激光呢?我们知道,电是可以沿着铜线输送的,但光是不能沿着普通金属线输送的。为此,科学家们研制出来一种能够传输光的细丝,叫作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是用特种玻璃材料制成的,直径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通常为50~150 微米,而且非常柔软。实际上,光纤的内芯是高折射率的透明光学玻璃,而外面的包皮层则是用低折射率的玻璃或塑料制成。这样的结构,一方面能使光沿着内芯折射前进,就像水在自来水管里往前流动,电在导线中往前传输一样,即使千绕百折也没有什么影响。另一方面,低折射率的包皮层又能阻止光外泄,就像水管不会渗水,电线的绝缘层不会导电一样。光导纤维的出现解决了传递光的途径,但并不是说有了它就可以把任何光都能传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只有亮度高、颜色纯、方向性好的激光,才是传递信息最理想的光源,它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后,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又从另一端输出。因此,光通信实质上就是激光通信,它具有容量大、质量高、材料来源广、保密性强、经久耐用等优点,被科学家们誉为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是技术革命中最辉煌的成果之一。激光通信先进在哪里?激光通信的优点首先是容量大。它的容量有多大呢?当我们平时打电话时,讲着讲着有时会串进来不相干的说话声。这种打架现象是由于一对电话线上只能通过一路电话,如果另外串进来一路电话,正常的通话双方就会受到干扰。假如有10对人同时用一对电话线通话,就等于20个人同时讲话,那就根本无法通话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采用载波等方法,使各路电话分别处在各个频段上。由于普通电话的频率范围为300~400赫,而在一对电话线上最高频率只有1500千赫,所以在一对电话线上只能同时通过十几路电话。显然,这样的电信容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的。如果我们把普通电话的传输信息量比作是小推车的话,那么激光通信则是汽车。由于激光的频率要比无线电波高得多,所以激光通信的信息容量要比电气通信大10亿倍。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就可以传输几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节目。由20根光纤组成的光缆只有一支铅笔那样粗细,每天可以通话76200人次。相比之下,由1800根铜线组成的电缆,直径约7.6厘米,但每天却只能通话900人次。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光纤通信特别适合于电视、图像和数字的传递。据报道,一对光纤可在一分种内传递全套《大英百科全书》。此外,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地球上到处都有的砂子——石英,只要几克石英就能制造出1千米长的光纤。这样,不仅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可以大大节约铜和铝材。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竞相研究激光通信。于是激光通信成了争相发展的宠儿。在通信技术史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拿通信技术史上的几个里程碑来看,电话从发明到应用,花费了60年左右的时间,并且电话通信至今仍大量、普遍使用。无线电技术(例如电报)从发明到应用也花了30年左右时间。电视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孕育了约14年。而激光通信,从第一根低损耗光导纤维的诞生到应用,总共只有5年时间。现在激光通信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形成了巨大的光纤市场。1977年5月,美国有一家大公司叫电报电话公司,它在芝加哥市内的两个电话局之间,敷设了世界上第一条短距离的光导纤维通信线路,此后在全美国近百个地方建立了总长几百千米的短距离激光通信线路。这就意味着在短距离内,激光通信已开始取代普通的电气通信。到了1983年,美国纽约到波士顿之间长达600千米的光导纤维通信已投入使用。紧跟在美国后面的是日本。1984年,日本完成了从北海道的札幌至九州福冈的长距离光导纤维通信干线,全长达2800千米,中间联结着30多个城市。1993年12月,中国和日本之间横跨东海的光纤电缆已铺设成功。日本和美国之间横跨太平洋的长达1万千米的海底光缆也在设计中。由于光导纤维通信的蓬勃发展,美、日、英、法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光导纤维、光缆生产企业。世界上三大著名的光纤光缆公司——美国的西电公司、康宁公司和日本的住友公司,光导纤维产量每年都在12万千米以上。总之,工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全国性的光纤通信网络,以便彻底替代目前的铜质电线电缆,这项浩大的技术工程估计到2000年可告完成。到那时候,激光通信将给我们这个地球带来巨大变化。例如,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光纤网络在家中处理文件或参加一个会议;或者将家中的光纤网络与购物中心相连,如同置身在超级市场一样,坐在家中选购需要的商品,货款只须与电子金融购物系统结算。各地的医疗中心也可以从屏幕上查看病人的病情和化验报告,并据此开出处方单,从而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激光和光纤还可以传送图像。首先,要将直径比人头发丝还要细的单根光导纤维组合成纤维束。在传送信息过程中,常用的纤维束有两种:一种叫传光束,另一种叫传像束。传光束的任务是将光从一头传到另一头。传光束结构比较简单,它是由多根单丝胶合在一起,再将其端面抛光、研磨,以便减少光进入光纤时的反射和散射损失,然后在传光束外面套上塑料护套。由于一根光纤只能传送一个光点,要传送整幅图像就必须将光导纤维一根一根整齐地排列起来,这样组成的光纤束就叫传像束。在传像束中,全部光纤都排列得整整齐齐,两个端头所处的位置都一一严格对应,一点也不混乱,就像一把整齐的筷子那样。比如,某根光纤的一头在传像束中处于第八排第八列的位置上,那么它的另一头也同样是处于八、八位置上。传像束在传送图像时,首先将图像分割成网眼状,即一幅图像被无数根光纤分解成无数个像元,然后再传送出去。一根光纤负责传送一个像元,无数根光纤便能将整幅图像传送到另一端。如果要使图像传送得清晰,就要尽可能选用直径较细的光纤,因为光纤越细,在一定的传像束上就能容纳进的光束,这样就能传送的像元。显然,像元越多,图像就越清晰。现在应用的传像束由上万根光纤组成,要把这么多光纤整齐地排列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排列好后,再用一种叫作环氧树脂的有机粘合剂将两端胶合,使光纤粘结固定,保证两端光纤一一对应。对两个端面还要磨平和抛光。至于中间部分则不必粘牢,而是像二胡的弦那样松散,只须在外面加上保护的塑料套管,这样的传像束既柔软,又可以任意弯曲。除了传送图像处,传像束还能传送一般的符号或数字,以及放大图像或缩小图像。如要放大图像,可以将传像束做成一端大、一端小,就像锥体那样。当图像元从小端传到大端时,整幅图像就被放大。反之,如将图像从大端发送到小端,整幅图像就被缩小了。此外,利用光纤还可以改变图像。如果根据需要有意打乱光导纤维的排列,就可以使出口端的像元并不落在原先对应的点上,而落到主观构思的点上,于是图像就改变了。如果将图像元进口端的光纤做成方形,而将出口端光纤做成圆环形,就能将方形的图像元变成圆环形的像元。总之,光纤传像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光信息处理技术中将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作用。(2)材料加工钻孔、切割、焊接以及淬火,是加工金属材料时最常用的操作。自从引进了激光后,在加工的强度、质量以及范围等方面开创了全新的局面。除了金属材料外,激光还能加工许多非金属材料。激光钻孔机在激光钻孔机问世之前,对各种机械零件钻孔靠的是电动钻孔机或冲床。但机械钻孔不仅效率低,而且钻出的孔洞表面不够光洁。激光钻孔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束聚集使金属表面焦点温度迅速上升,温升可达每秒l00万度。当热量尚未发散之前,光束就烧熔金属,直至汽化,留下一个个小孔。激光钻孔不受加工材料的硬度和脆性的限制,而且钻孔速度异常快,快到可以在几千分之一秒,乃至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钻出小孔。比如,如果需要在金属薄板上钻出几百个连人眼都难以察觉出来的微孔,用电动钻孔机显然是不能胜任的,但用激光钻孔机却能在1~2秒钟内全部完成。如果用放大镜对这些微孔作一番细查的话,可发现微孔面十分整齐光洁。激光钻孔还可用来加工手表钻石。它每秒钟可钻 20~30个孔,比机械加工效率高几百倍,而且质量高。同时,激光钻孔与下面我们就要讲到的激光切割一样,加工过程是非接触式的,即不像机械加工那样靠钢钻头逐渐钻透金属材料。因此,激光操作可以在自动化连续加工,或者在超净、真空的特殊环境中发挥作用。激光切割机知道了激光钻孔的原理,就容易理解激光为什么可以切割金属材料了:只要移动工件或者移动激光束,使钻出的孔洞连边成线,就自然能将材料切割下来了。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材料,如钢板、钛板、陶瓷、石英、橡胶、塑料、皮革、化纤、木材等,激光都如一柄削铁如泥,削木如灰的光剑,而且,切割的边缘非常光洁。激光焊接机 激光之所以能用来焊接,是因为它的功率密度很高。所谓功率密度高,是指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能集中极高的能量。激光的功率密度有多高呢?我们可以作个比较:工厂里通常用于焊接的乙炔火焰能将两块钢板焊在一起,这种火焰的功率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1000瓦;氩弧焊设备的功率密度还要高,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10000瓦。但这两种焊接火焰根本无法与激光相比,因为激光的功率密度要比它们高出千万倍。这样高的功率密度不仅可以焊接一般的金属材料,还可以焊接又硬又脆的陶瓷。激光淬火传统的淬火方法十分简单,先将刀刃烧红,然后骤然浸到冷水里,经过这一热一冷的处理,刀刃的硬度就大为提高。不过,这样淬火显然不太方便,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激光淬火,是用激光扫描刀具或零件上需要淬火的部位,使被扫描区域的温度升高,而未被扫描到的部位仍维持常温。由于金属散热快,激光束刚扫过,这部位的温度就急骤下降。降温越快,硬度也就越高。如果再对扫描过的部位喷速冷剂,就能获得远比普通淬火要理想得多的硬度。(3)激光照相排版照相排版实际上是引入了光学摄影原理。用活字排版,必须根据书稿,依样画葫芦地检出各种大小、字体不同的铅字和符号进行排版。而照相排版要简便很多,它是通过排字机上的透镜,来改变字样的大小和形状的。至于用透镜为什么就能改变字样的大小和形状,这实际上就等于我们照“哈哈镜”。用照相排版时,只需将光源通过透镜把需要的文字和符号,在感光相纸上成像,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就形成了照相底片。然后,只要像印照片那样印刷就行。照相排版可使用两种光源,刚才讲的是普通光源,相比之下,激光排版省时省力。由于激光亮度高,颜色浅,可以大大改善图像的清晰度,印出来的书质量自然就高。它的原理是怎样的呢?首先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变成一个个点,然后用点来控制激光扫描感光底片,才真正拍摄出全息照相。全息照相与立体照相是两回事。尽管立体彩色照片看上去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但它总归仍是单面图像,再好的立体照也代替不了真实的实物。比如,一个正方形木块的立体照,不论我们怎样改变观察角度,只能看到照片上的那个画面,但全息照就不同了,我们只要改变一下观察角度,就可以看到这个正方块的六个方面。因为全息技术能将物体的全部几何特征信息都记录在底片上,这也是全息照相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全息照相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能以一斑而知全豹。当全息照被损坏,即使是大半损坏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从剩下的那一小半上看到这张全息照上原有物体的全貌。这对于普通照片来说就不行,即使是损失一只角,那只角上的画面也就看不到了。全息照的第三个特点是,在一张全息底片上可以分层记录多幅全息照,而且在它们显示画面时不会互相干扰。正是这种分层记录,使得全息照能够存储巨大的信息量。激光全息照的底片,可以是特种玻璃,也可以是乳胶、晶体或热塑等。一块小小的特种玻璃,可以把一个大型图书馆里的上百万册藏书内容全部存储进去。全息照相的用途日益广泛。全息照相可以将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下来,万一有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即使荡然无存,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全息照相重建。比如像北京圆明园那样的名胜,当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现在虽然打算重建,因为不知道原来的整个面貌,就难以完全恢复。如果全息照相提早100年发明的话,事情就好办了。全息照相在工业上还可以用作无损检测。什么是无损检测呢?就是说,用激光全息技术既可以检查出产品有没有微小的毛病,又一点也不会损伤这些产品。更令人感兴趣的是,目前全息照相还被用来拍摄全息电影和电视,不久观众会看到真实生活的图像画面了。即用激光“撞”击底片上的感光涂料,留下无数个对应的点,这些点经显影、定影后就重新变成文字或图像。这里,激光束相当于电子束,感光底片相当于电视机荧屏。接下来,用载有文字和图像的底片就可以去印书报杂志了。彩色电视机之所以能显示红、绿、蓝三色,是由于荧屏上涂有三色荧光粉,它们在电子撞击下会显出三种颜色。而激光照相排版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原理,印刷出优美的彩色画面来。(4)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激光应用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成果是很多的,它可以扮演钻头、手术刀、焊枪等多种角色。焊枪和钻头在眼科,激光主要是用来治疗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剥离是一种很棘手的疾病,患者的视网膜与眼球内壁脱开,无法产生视觉。在激光没有问世之前,病人恐怕难免失明的苦难。现在,医生可以用激光器对准病人眼底,使激光器发射出一束激光,通过加热使视网膜重新与眼球内壁合在一起。整个过程要不了几分钟,激光束就像焊枪一样,将病人的视网膜焊接好了。除了焊接外,激光这把焊枪也可以用于切割。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人的眼球前部的凸透镜——晶状体,由原来透明的弹性体渐渐变得混浊无弹性,光线就不能通过晶状体,落到眼底的视网膜上,病人逐渐看不见东西。治疗白内障的传统办法是,将眼球前部切开一条口子,然后从小口子中伸进一根细金属针。这根金属针温度极低,将浑浊的晶状体冻得粘在针上,然后一起从小口子中带出,显然,整个手术比较麻烦。如果用医用激光器来治疗,不仅方便,而且效果好。只要将激光束对准眼球内晶状体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发射,就可以迅速切除掉晶状体表面的混沌膜。在牙科,激光可以代替牙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的龋齿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大约达到75%。用激光治牙,病人几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只要不发炎,一次治疗就能解决问题。牙科激光器是激光器中的小弟弟,它的功率很小,只有3瓦,相当于一支节能灯,几乎不产生热量。它的发射端实际上是像头发丝那么细的光导纤维。治疗时,只须将光纤发射端接近龋齿灶,发出激光束,龋处组织会分解,然后用清水冲洗掉。如果龋齿仅是浅度的牙珐琅质受损,激光束会将受损处的细微孔隙一一封死,这样便可以阻止乳酸腐蚀牙本质。如果已出现了龋孔,用激光束钻孔、清洗后,即可将人造珐琅质材料填入空洞中,再用激光加热接合处,使人造珐琅质材料与牙珐琅质融为一体。激光治牙不仅无痛、迅速,而且治疗后的效果也好。激光手术刀如果要使用激光刀给病人的膀胱、心脏、肝脏、胃、肠等重要内脏动手术,难度就大了。激光怎么能进入到人的内脏里去呢?这就要靠医生手中的一件宝贝了,这件宝贝就是激光纤维内窥镜。所谓内窥镜,是医生用来插到人体内直接观察器官的光学装置。但通常的内窥镜体积比较大,也比较粗糙,只能从病人口腔沿食道插到胃里观察。插胃是十分难受的,病人会感到很痛苦。激光纤维内窥镜则完全不同。用光导纤维做成的内窥镜又软、又细、又能弯曲,当它插入病人胃里时,不会有痛苦。除了胃,光纤内窥镜还能进入其他重要的脏器内。激光纤维内窥镜一方面可用来检查病人的脏器是否有病变,更主要的是可以将激光能量输入体内脏器中,对病变组织进行照射,也即加以切除,起到手术刀的作用。而且,用激光刀切割,伤口能自动止血,不需要结扎出血点,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伤口也不会发炎。如果用激光刀切除恶性肿瘤,还可以防止癌细胞扩散呢。(5)激光武器激光导弹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境内发动大规模空袭,摧毁伊拉克的许多重要军事目标。最后,这场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终。有人说,海湾战争是一场先进武器的较量,这话确有道理。美国的飞机上装有激光瞄准器,它能发射出红外激光。当一架担任侦察任务的飞机在空中发现地面目标时,就边在空中盘旋,边用激光瞄准器不断地向目标发射激光束。这种激光束实际上起着向导的作用。这时,担任攻击任务的另一些飞机就随后飞来,向目标扔下激光制导导弹。这些激光制导导弹上装有自动跟踪系统。这种自动跟踪系统等于导弹的眼睛,当导弹扑向目标时,它能根据从目标上反射回来的向导激光,不断地修正飞行中的航向,从而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其实,这类激光制导导弹,早在7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就使用过。现在不仅有空对地导弹,而且有地对地、空对空、地对空等多种激光导弹。今天,人们已能够将无线电搜索雷达、激光雷达结合起来,组成作战系统。比如,当无线电雷达发现空中目标(敌机或导弹)后,就可以将目标的高度、方位和速度准确测量出来。只要目标进入一定范围内,激光雷达就会开启,发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束,紧紧盯住并精确测量出目标的位置,然后发射的激光导弹,会根据激光雷达提供的向导激光束,准确地命中目标,将其摧毁。这类激光导弹可以方便地部署在卡车上,也可以改装成反坦克导弹。目前研制成的反坦克激光导弹,既可以从地面上发射,也可以从直升飞机上发射。导弹上装有半导体激光器,起着自动跟踪目标的作用,使导弹能百发百中地击中坦克。激光雷达虽然精度高、体积小、操作灵巧、转移方便,但它也有缺点,就是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也不适于在大范围内搜索目标。因此,它一般都与无线电雷达配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激光枪和激光炮所谓激光枪和激光炮都属于激光战术武器。它们的外形像枪和炮,但它们发射的不是子弹和炮弹,而是激光束,使敌方人员伤亡或失明。这类枪炮的威力大小,与本身的能量和射击距离有关。现在激光枪和激光炮的有效射程还不远,所以死光的威力有限。但是,死光武器的前景是无法估量的。一旦激光束的能量加大、有效距离增加,那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死光。比如,用激光炮打1万米高空中的飞机,由于激光束的前进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因此只需三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就能击中飞机。而在这短短的瞬间,飞机在空中仅够向前移动几厘米。这样,对于死光来说,活动的飞机实际上成了死目标,必死无疑。照此计算,即使是射向几千千米外的导弹,死光也只需花几十分之一秒,而在这个瞬间内,导弹也只能够向前飞行几十米。因此,死光有充分的时间将导弹摧毁在外层空间。此外,激光还可以不断改变方向,对准各个目标,逐一摧毁,而且从经济上来说,制造激光炮要比制造洲际导弹便宜得多。最少可以穿透你的身体。

中国激光武器水平究竟有多高

沦于不测
这种武器应当是撒手锏式的保密信息,我等P民无从知晓。至于各路意淫文章,也不知道真假,不好引用。但是我觉得从中美两个系统的对比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5年10月8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本周宣布,其研发的“先进测试型高能激光武器系统”(ATHENA,音译“雅典娜”)已经在该公司位于华盛顿州波塞尔市的工厂开始制造。该高能激光武器的核心模块是功率为60千瓦的激光器,设计安装到美军车辆上。霉帝的军用级,60KW,时间是2015年10月。再看兔子的: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研发的“低空卫士”系统完成系统调试及演示试验。在真实场景演示验证中,“低空卫士”成功击落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等多种小型航空器30余架次,击落率100%。问题是,它是激光炮,还只是中国民用激光炮,即所谓的“民用安保系统”。这套民用系统的功率是10KW,注意是民用的哦!亮相时间是2014年11月。一个是开始武器化制造,一个是已经民用化,按照先军后民的套路,孰优孰劣,高下立判。